×

舒伯特,舒伯特的代表作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6 20:52:57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舒伯特生平简介舒伯特的故事舒伯特是怎么死的?


舒伯特生平简介:舒伯特的故事是怎样的?舒伯特是怎么死的?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舒伯特生平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 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

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现闻名天下的《摇篮曲》(开头为“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便是在他的笔下完成的。
1828年11月19日,舒伯特因病逝世,享年31岁。
舒伯特的故事
一、早年生活
17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希田塔尔。他父亲弗朗茨·西奥多·弗洛瑞安(Franz Theodor Florian)是一个莫拉维亚农夫的儿子,是一个教区学校的校长。
他的母亲伊利莎白·维兹(Elizabeth Vietz)在结婚前是一个女仆。舒伯特连他在内共有15名兄弟姊妹,不过这15人当中,有10名在出生后不久就病死。他们的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业余音乐家,将自己的音乐知识都传授给了儿子。
从五岁开始,舒伯特就随父亲开始学习,六岁时开始进入学校上课,他的音乐的启蒙也从那时开始。父亲教导他小提琴的基础,当他七岁时,师从霍尔泽教堂的乐队长-- 迈克尔·霍尔泽,学习音乐。
可是霍尔泽根本教不了他,要教的内容他早就会了。所以上课的内容变成了聊天,或者经常就是霍尔泽目瞪口呆地看着舒伯特,吃惊的说不出话来。
小舒伯特从一名学徒工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那个学徒工曾带他去临近的一个钢琴仓库,给他以比他贫穷的家庭所能给予的更好的乐器练习机会。
他的早年教育更显不足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在那个年代,一个作曲家如果自己不是一个在公众面前的出色的演奏家,那他成名的机会几乎微乎其微。这样看来,他童年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他踏上音乐家之路的。
1808年8月,他考进了皇家神学寄宿学校,并在皇家教堂童声合唱团里唱歌。在那里舒伯特开始接触了莫扎特的序曲和交响曲。正是大量不断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曲谱,以及经常去歌剧院听歌剧,舒伯特开始为他的后来的音乐造诣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天赋引起了当时顶级作曲家安东尼奥·萨列里的注意,萨列里决定教授他作曲和音乐理论。舒伯特早期的室内乐很有特点,后来人们知道他家在周日和节假日经常演练弦乐四重奏,他的两个兄弟拉小提琴,他父亲大提琴,舒伯特自己拉中提琴。这正是他后来为之谱曲的业余合唱的雏形。
他在寄宿学校后来的时光里,又陆续写了很多室内乐,几首歌曲,一些钢琴曲片断,一首Kyrie (D.31)和Salve Regina (D.27),一首风琴octet(D.72/72a) - 据说是悼念他1812年去世的母亲。
一首cantata (D.110), words and music, for his father's name-day in 1813, 和他的毕业作品 - 生命(life),他的第一首交响曲(D.82)。

二、教师生涯
在1813年底他离开了寄宿学校,同时为了避免服役便去了他父亲的学校作为底班的教师。此时他的父亲也与一位来自近郊Gumpendorf丝绸商人的女儿Anna Kleyenboeck再婚。
其后的两年里年轻的舒伯特忍受着繁杂的工作,他倒也游刃有余。尤其是萨列里一直对他单独教授作曲。可以说萨列里是教他时间最 长也是对他最有影响的老师。
因为萨列里是头一个将Biedermeier(指1815-1848)风格溶入维也纳教堂音乐的作曲家,所以舒伯特早期作品有 他老师的教堂音乐的特点就不足为奇了。
另外萨列里用多种语言写了大量歌曲,这也对舒伯特早期大量出产歌曲给出了解释。 他的第一部歌剧-- Des Teufels Lustschloss (D.84) -- 和F大调第一部弥撒曲(D.105) -- 都作于1814年。
同年他还写了三部弦乐四重奏,第一首交响曲no.2 in B-flat major (D.125)和17首歌曲,其中包括经典的Der Taucher(D.77/111) 和 Gretchen am Spinnrade (D.118, published as Op.2)。但这些和1815年的作品数量比,就逊色了。
在1815年,尽管有教课的工作,还要找萨列里上课,以及生活的很多杂事,他的产量高得让人难以 置信。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125) 完成了,紧接着第三号D大调(D.200)。
他又写了两首弥萨曲,第一首仅用了六天。三首歌剧Der vierj?hrige Posten (D.190), Fernando (D.220) 和Claudine von Villabella (D.239)-- 另外两首, Adrast (D.137) 和 Die Freunde von Salamanka (D.326), 没有完成。
另外还有一部弦乐四重奏,四部奏鸣曲,及零散的钢琴曲,以及146 首歌曲。有些歌曲还很长。他光10月15日写了8首歌,10月19日7首。
1814年12月舒伯特结识了诗人Johann Mayrhofer: 由于舒伯特的性格,他们的友谊很快发展至亲密无间。他俩的脾气不一样,舒伯特率直,开放,阳光,Mayrhofer忧郁,沉默寡言,将人生看作对人的忍耐力的考验。他们的友谊,对舒伯特后来的帮助是多方面 。
三、后期生活
1823 年舒伯特完成了第一个为Wilhelm Müller的诗歌创作的歌曲集“快乐的磨坊女”(Die sch?ne Müllerin), D. 795, . 这部作品以及后来的“冬季之旅“(Winterreise) D. 911, 被广泛地认为是舒伯特歌曲作品的巅峰之作。
1824年舒伯特写了壮丽的Octet in F (D.803), "A Sketch for a Grand Symphony"; 当年夏天他重返?eliezovce, 在那里他被匈牙利的当地语言特色深深吸引,而写成了Divertissement a l'Hongroise (D.818)和String Quartet in A minor (D.804)。
舒伯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伯爵夫人,他当时的学生Caroline Esterhazy。无论后人如何评价这段罗曼史,在历史上都无从查证。
前几年的事业的低潮在1825年终于有了转折。舒伯特的作品源源不断被出版,经济上的压力有所缓和。舒伯特当年夏天在上奥地利度过愉快的假期,被当 地人狂热追捧。
正是在这次旅行中舒伯特创作了歌曲集"Songs from Sir Walter Scott",其中包含了著名的“Ellens dritter Gesang”, D.839, 也就是当代人们熟悉的“Ave Maria”。
从1826年到1828年舒伯特除了在1827年去过一次格拉茨,一直呆在维也纳。回忆这三年的时光,好像除了作曲外鲜有故事发生。1826年他把一部交响曲献给音乐家之友协会而拿到了报酬。
在1828年春天他第一次也是一生仅有的一次举办个人作品音乐会,好评如潮。但他那些作品就象一部自传。“死亡与少女” (D.810)写于1825-1826冬天,并于1826年1月25日首演。这年晚些时候“Rondeau brilliant”问世。
1827年舒伯特完成歌曲集“冬天之旅” (D.911), 以及两首钢琴三重奏(B flat, D.898; and E flat, D.929)。

舒伯特是怎么死的?
在他的创作旺盛时期,他的健康恶化。 自从1822年起,舒伯特就在和梅毒作斗争. 尽管有人提出其它的病因,最终的病症很可能是伤寒症;他晚期的病状与汞中毒的病状相似,而汞恰恰是19世纪早期被用来治疗梅毒的药物;无论如何,没有足够 的证据来作出确定的诊断。
他于1828年11月19日死于维也纳,哥哥费迪南德的公寓里,卒年31岁。根据他的要求,死后被葬在其崇拜了一生的偶像贝多芬 的墓边。 1888年,舒伯特以及贝多芬的坟墓被迁到了维也纳中央公墓,与小约翰·施特劳斯以及约翰内斯·勃拉姆斯的墓为邻。
1872年,弗兰克·舒伯特的纪念碑在维也纳的中央公园被建立起来。
如何评价舒伯特?
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舒伯特以抒情的旋律闻名,而且总是能够自然流露、浑然天成。
舒伯特在世的时候,大众对他的认识和欣赏只是一般,在逝世前有一百首著作被出版。他早年担任父亲学校里的教师,辞职后一直没有固定的工作,经常靠朋友接济。
舒伯特死后被安葬在他生前一直相当崇拜却只见过几次面的贝多芬墓旁。
在音乐上有着执着的追求,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不让人沉醉其中,舒伯特的音乐才华是受举世瞩目的,许多作品也备受争议。

舒伯特简介

1、弗朗茨·舒伯特(Franz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又译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2、舒伯特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即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1000多件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3、主要作品:他的歌曲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民间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舒伯特是什么时期的音乐家

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
一七九七年一月三十一日生于维也纳,一八二八年十一月十九日死于维也纳。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
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舒伯特的生平事迹
舒伯特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当时学区学校的校长,母亲是人家的女佣,兄弟姐妹有15个人,但是却仅仅只存活了5个人而已,他的音乐创造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显现出来了,但是由于经济状况,他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音乐 教育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音乐创作的 兴趣 ,舒伯特一生都在钻研各种音乐创作以及练习技巧之中度过。
尽管在1820年的时候,舒伯特的名声已经遍布了整个维也纳,但是,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舒伯特一生还是过得相当清苦,尤其是他的晚年创作期,更是因为染上的 疾病 ,时刻在同病魔作斗争,他一方面用少得可怜的收入维持着生计,另一方面坚持不懈地从事自己的作品创作,就好比莫扎特一样,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力量正在衰竭,所以更加勤奋地进行音乐创作。
在1828年的11月份的19号,舒伯特一生的创作生涯彻底结束了,他彻底离开了这个带给他无限痛苦的世界,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音乐著作,他对于世界音乐宝库的贡献可以说是相当的巨大,但是世界却并没有回馈他什么,只是让他带着一身的贫瘠以及病痛溘然长逝。

舒伯特简介及作品

1、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 2、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SeraphicusPeterSchubert)是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 3、1828年11月19日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患伤寒离开了人间。 4、他的歌曲既有抒情曲、叙事曲、充满战斗性的爱国歌曲,也有民间歌曲,其中重要的有《魔王》、《鳟鱼》、《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野玫瑰》、《流浪狗》(2首)、《普罗米修斯》、《致音乐》、《迷娘之歌》、《纺车旁的格雷欣》、《牧童的哀歌》、《战斗中的祈祷》、《剑之歌》、《战士之歌》等,主要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5、舒伯特的交响曲中较重要有第四、第五、第八、第九交响曲,其中第八交响曲是一部浪漫主义抒情交响曲,因只写了两个乐章而被称为《未完成交响曲》,第九交响曲气势磅礴,充满英勇豪迈,被称为《伟大交响曲》。他的作品还有d小调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钢琴五重奏《鳟鱼》、C大调弦乐五重奏、钢琴曲《流浪者幻想曲》、《音乐的瞬间》、降E大调即兴曲、A大调奏鸣曲和配剧音乐《罗莎蒙德》等。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故事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故事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一生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其中《野玫瑰》最具代表性。据说舒伯特创作《野玫瑰》时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那么这个关于舒伯特创作《野玫瑰》的故事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舒伯特肖像舒伯特的故事和他的一个学生有关。虽然当时舒伯特是个音乐家,但他的音乐没能支撑他的梦想。他只靠音乐生活,生活相当拮据。他只能在教人们学习音乐的时候写歌。一次舒伯特练完钢琴回家,他遇到了一个他曾经教过的小男孩。男孩想用一本旧书和一块破布换些钱。但那时候,没有人想要一堆破布和一本书。看到小男孩的脸冻得通红,舒伯特拿出他唯一的古尔盾,买了孩子们的衣服和书。在回家的路上,舒伯特正在读他从孩子们那里买来的旧书。突然,他的眼睛被藏在书里的一首诗吸引住了。在昏暗的路灯下,舒伯特认真地读着,轻轻地背诵着。舒伯特只觉得眼睛里绽放着娇嫩的玫瑰。他沐浴在野玫瑰花瓣的浓烈香味中,脑海中响起了清新深情的旋律。当他回到家,他立即把它捡起来。当然,这只是舒伯特故事的一小部分。在他的创作生涯中,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可以激励他,但这些故事并不广为人知,也不广为人知。在他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仍然想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他的人格值得人们敬佩。音乐家舒伯特肖像赏析弗朗兹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1997年1月31日,舒伯特出生在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家的度假胜地,——。被誉为德国歌曲之王的舒伯特创作了《野玫瑰》、《魔王》等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作品。舒伯特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也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许多作品都歌颂了当时人民对自由民主的追求。舒伯特肖像和所有著名的一样,舒伯特的肖像也流传了下来。相传舒伯特的一位朋友为他画了一幅画,颇具传奇色彩。画面中的舒伯特就像一个大自然的孩子,一尘不染的纯净,无忧无虑的唱着自己喜欢的歌。然而,另一位朋友说,这幅舒伯特的画像并不是真正的舒伯特。舒伯特温文尔雅,粗鲁无礼,偶尔放荡不羁,但为人诚恳,善于交际。奥地利的舒伯特故居里,有一幅舒伯特的画像,是约瑟夫淀粉画的素描。这幅画里有安斯林胡登巴瑞那和约翰兰格。画中三个人特别亲密,约翰兰格的手搭在舒伯特的肩膀上。舒伯特穿着最普通的衣服,目光炯炯,眼神平静,嘴角带着微微的微笑,说明舒伯特此时的心情应该很好。在最常见的舒伯特肖像中,舒伯特穿着正式,也戴着眼镜,手里拿着一支笔,好像在创作,身后还有一架钢琴。这幅画就像舒伯特的日常生活,记录了这位天才音乐家平日里的创作生活。舒伯特故居在哪里?伟大的奥地利音乐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但是舒伯特的早期生活艰难而贫困。有时候生活的基本需求都很难解决。在音乐方面,没有人问起他的作品。即使最后去世,他也没有机会欣赏自己的音乐。舒伯特故居的照片舒伯特故居,更确切地说,他最后一次是住在哥哥费迪南的房子里。当时,舒伯特正身患重病,甚至无法忍受。搬到哥哥家之前,舒伯特过着尴尬的生活。在他的院子里,只有二楼的两个房间属于他。简单的陈设给人很大的震撼。简陋的过道,空荡荡的房间,破旧的眼睛,潦草的稿纸,这些谁也不会想到,是建立在这些基础上的优美旋律。虽然剩下的不多,但每首歌都会让人感到震撼。在舒伯特短暂的一生中,在他简陋的房子里,你甚至无法想象这是一位伟大音乐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正是在这个地方,诞生的音乐超越了天堂。舒伯特做什么样的心才能活在地狱里,活得很惨?舒伯特的生活状态和境遇在舒伯特故居一目了然,但你真的想象不到那么多伟大的作曲家也出自这个地方。舒伯特当时并不知道,但时间总会发现美好的东西,就像现在我们知道舒伯特和他的故事一样。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在音乐界的历史地位如何?

19世纪伟大的作曲家舒伯特,一生把自己所有的想象力和才华都写在了作品中。他创作了诗歌和音乐的艺术歌曲。所以,舒伯特虽然一生贫穷,但他死后在音乐领域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是不可磨灭的。舒伯特雕像舒伯特的音乐既继承了古典音乐单调的特点,又在诗歌中加入了抒情的唯美主义,创造了一种新的音乐形式————艺术歌曲。他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幅巨大而美丽的景象。音乐呈现了人们的心灵和精神世界。这种渲染无法表达,也不足以表达环境的张力。诗歌可以通过标题和文字在你的眼前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音乐和诗歌会给你一种全新的、全面的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所以舒伯特的历史地位取决于他对音乐的贡献。在19世纪的欧洲,没有一种音乐形式能与如此伟大的人产生共鸣。他合理地打开了音乐人与观众之间的鸿沟,让观众与音乐人的交流变得简单直接,将音乐人的想象更完整地传递到观众的心中。艺术的出现也将音乐和诗歌完美结合,相互碰撞,产生更震撼的力量。因此,舒伯特的历史地位不容忽视。他是19世纪欧洲音乐史上又一颗闪亮的新星,与莫扎特、贝多芬齐名。舒伯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留下了大量的作品,点缀着音乐明星,他让人们认识到音乐可以是多彩的。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给我们讲了他的很多作品,像故事一样,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现在熟悉的摇篮曲里也有故事。看起来很美好,但只有希望。舒伯特肖像舒伯特的摇篮曲故事始于舒伯特19岁的时候。那时候舒伯特的生活还很艰难。一天晚上,舒伯特在街上闲逛,希望自己足够幸运,能遇到一个熟人或者能给他一口饭吃的人。然而,他在街上徘徊了很久,希望什么都不会发生。舒伯特受不了饥饿的感觉。舒伯特在矛盾、寒冷和饥饿中走进了一家豪华餐厅。他在一张桌子旁坐下,看见桌子上放着一份旧报纸。舒伯特无事可做时翻出了报纸。他在桌子上看到一首诗,引起了他的注意。舒伯特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景象。舒伯特的艺术灵感也受到了启发。他很快就用自己对这首诗的感受创作了一首艺术歌曲。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艺术,现在我们唱摇篮曲。写完之后,舒伯特把他的即兴摇篮曲给了他的老板。显然,他对音乐了解不够,但他知道这首歌很美,所以他给了舒伯特一顿美餐。这是舒伯特摇篮曲的故事。舒伯特虽然环境不好,但还是向往美好。这首摇篮曲是写给美丽的孩子和深爱他们的妈妈们的。摇篮曲很快就传开了,但舒伯特让我们的世界陷入了痛苦。舒伯特的贡献提到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贡献,很多人会想到《魔鬼》。其实《魔鬼》并不是舒伯特的原创作品。这是歌德写的一句话。在舒伯特之前,很多著名的作曲家都为此谱过曲《魔鬼》。可惜他们没有超越舒伯特的版本。舒伯特的《魔鬼》被观众认为是最富有戏剧性的一首,所以《魔鬼》后来成为舒伯特贡献的代名词。舒伯特雕像然而,舒伯特的贡献远远不止为奥地利音乐提供了一个“魔王”。他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和20多部歌剧。短短31年,他为后人留下了著名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舒伯特的许多杰作仍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人们经常来到他的墓前悼念这位伟大的作曲家。事实上,舒伯特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他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浪潮。可以说,舒伯特是西欧浪漫主义风格的第一人。然而不幸的是,那个时代的保守官员并不欣赏这位音乐天才的表现。正因为如此,舒伯特生活贫困,不愿意出版他的名曲。就连《魔鬼》也是花了五年时间才付给他的。舒伯特死后,后人将他与贝多芬并列,认为他是世界上唯一的音乐天才。最戏剧性的是,他一生高度赞扬贝多芬的音乐。虽然他只见过贝多芬一次,但他被视为知己。根据贝多芬死后的遗愿,后人将舒伯特葬在他的墓旁。

舒伯特的代表作

代表作品:《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鳟鱼》《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天鹅之歌》《罗莎蒙德》等。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到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吗

舒伯特是艺术歌曲之王。
舒伯特是继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之后,又一位伟大的德奥音乐家。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艺术歌曲之王”。他的歌曲充满诗情画意。他歌颂善良的平民百姓,特别是对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市民寄予了无限的同情。
但对于上层社会的贵族他大胆进行讽刺和揭露。他的代表作品有《魔王》、《野玫瑰》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等。他所写的艺术歌曲把演唱与伴奏融为一体,完整地表现音乐形象。他的歌曲充满着乡土气息,同时给演唱者以很广阔的表现天地。
人物经历: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出生于维也纳近郊的里赫田塔尔,奥地利作曲家。
在1808年,进入维也纳宫廷乐团寄宿学校学习。1810年,《G大调狂想曲》(D.1)问世,这是他第一首标有明确日期的作品。1811年,创作了其第一首艺术歌曲《哈加的悲歌》。1813年,创作了《D大调第一交响曲》。
1814年,为了免服军役,在其父亲的小学里担任校长助理,以获得微薄的薪金维持生活。1815年,舒伯特的作曲技巧已臻成熟,于该年创作了145首歌曲,并创作了《降B大调第二交响曲》《D大调第三交响曲》《g小调第九弦乐四重奏》等作品。
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全力从事音乐创作,开始了"自由艺术家"的生涯。1822年,创作《b小调第八交响曲》。1828年3月26日,举办了其生前仅有的一次正式音乐会,同年11月19日,舒伯特病逝,终年31岁。

本人需要舒伯特作品目录 请帮忙找一下 最好是全的!!

作品类型 - - 作品名 - - 原名 - - 作品编号 - - 创作时间 - - 调式
交响曲 - - 第一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 - - OP.82 - - 1813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二交响曲 - - Symphonie No.2 - - D.125. - - 1814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三交响曲 - - Symphonie No.3 - - D.200 - - 1815 - - D大调
交响曲 - - 第四交响曲(悲剧) - - Symphonie No.4 - - D.417 - - 1816 - - C小调
交响曲 - - 第五交响曲 - - Symphonie No.5 - - D.485 - - 1816 - - 降B大调
交响曲 - - 第六交响曲 - - Symphonie No.6 - - D.589 - - 1818 - - C大调
交响曲 - - 第七交响曲 - - Symphonie No.7 - - D.729 - - 1821 - - E大调
交响曲 - - 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 - Symphonie No.8 “Unvollendete” - - D.759 - - 1822 - - B小调
交响曲 - - 第九交响曲(伟大) - - Symphonie No.9 “The Great” - - D.944 - - 1825 - - C大调
交响曲 - - 第十交响曲 - - Symphonie No.10 - - D.936A - - 1828 - - D大调
交响曲 - - 交响曲片段 - - - - D.708A - - 1820 - - D大调
重奏 - - 八重奏 - - Octet - - D.803 - - 1824 - - F大调
重奏 - - 钢琴五重奏(鳟鱼) - - Piano Quintet “Trout” - - D.667 - - 1819 - - A大调
重奏 - - 弦乐五重奏 - - String Quartet - - D.956 - - 1828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一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 - - D.18 - - 1812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2 - - D.32 - - 1812 - - C大调
重奏 - - 第三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3 - - D.36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四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4 - - D.46 - - 1813 - - C大调
重奏 - - 第五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5 - - D.68 - - 1813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六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6 - - D.7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七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7 - - D.94 - - 1814 - - D大调
重奏 - - 第八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8 - - D.112 - - 1814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九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9 - - D.173 - - 1815 - - G小调
重奏 - - 第十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0 - - D.87 - - 1813 - - 降E大调
重奏 - - 第11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1 - - D.353 - - 1816 - - E大调
重奏 - - 第12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2 - - D.703 - - 1820 - - C小调
重奏 - - 第13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3 - - D.804 - - 1824 - - A大调
重奏 - - 第14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 - - String Quartet No.14 “Der Tod und das Modchen” - - D.810 - - 1824 - - D小调
重奏 - - 第15弦乐四重奏 - - String Quartet No.15 - - D.887 - - 1826 - - G大调
重奏 - - 第一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1 - - D.898 - - 1827 - - 降B大调
重奏 - - 第二钢琴三重奏 - - Piano Trio No.2 - - D.929 - - 1827 - - 降E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一 - - String Trio No.1 - - D.581 - - 1817 - - 降B大调
重奏 - - 弦乐三重奏二 - - String Trio No.2 - - D.471 - - 1817 - - 降B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一 - - Violin Sonatas No.1 - - D.384 - - 1816 - - D大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二 - - Violin Sonatas No.2 - - D.385 - - 1816 - - A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三 - - Violin Sonatas No.3 - - D.408 - - 1816 - - G小调
奏鸣曲 - - 小提琴奏鸣曲四 - - Violin Sonatas No.4 - - D.574 - - 1817 - - A大调
奏鸣曲 - - 吉他型大提琴奏鸣曲 - - Arpeggione Sonata - - D.821 - - 1824 - -
奏鸣曲 - - 第一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 - - D.157 - - 1815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二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 - - D.279 - - 181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三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3 - - D.459 - - 1816 - - E大调
奏鸣曲 - - 第四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4 - - D.537 - - 1817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五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5 - - D.557 - - 1817 - - 降A大调
奏鸣曲 - - 第六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6 - - D.566 - - 1817 - - E小调
奏鸣曲 - - 第七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7 - - D.568 - - 1817 - - 降E大调
奏鸣曲 - - 第八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8 - - D.571 - - 1817 - - 升F小调
奏鸣曲 - - 第九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9 - - D.575 - - 1817 - - B大调
奏鸣曲 - - 第十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0 - - D.613 - - 1818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1 - - D.625 - - 1818 - - F小调
奏鸣曲 - - 第12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2 - - D. - - 1819 - - 升C小调
奏鸣曲 - - 第13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3 - - D.664 - - 1819 - - A大调
奏鸣曲 - - 第14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4 - - D.784 - - 1823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5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5 - - D.840 - - 1825 - - C大调
奏鸣曲 - - 第16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6 - - D.845 - - 1825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17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7 - - D.850 - - 1825 - - D大调
奏鸣曲 - - 第18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8 - - D.894 - - 1826 - - G大调
奏鸣曲 - - 第19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19 - - D.958 - - 1828 - - C小调
奏鸣曲 - - 第20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0 - - D.959 - - 1828 - - A小调
奏鸣曲 - - 第21钢琴奏鸣曲 - - Piano Sonatas No.21 - - D.960 - - 1828 - - 降B大调
弥撒 - - 德意志弥撒 - - Deutche Messe - - D.872 - - 1826-1827 - -
弥撒 - - 第一号弥撒 - - Mass No.1 - - D.105 - - 1814 - - F大调
弥撒 - - 第二号弥撒 - - Mass No.2 - - D.167 - - 1815 - - G大调
弥撒 - - 第三号弥撒 - - Mass No.3 - - D.324 - - 1815 - - 降B大调
弥撒 - - 第四号弥撒 - - Mass No.4 - - D.452 - - 1816 - - C大调
弥撒 - - 第五号弥撒 - - Mass No.5 - - D.578 - - 1819-1822 - - 降A大调
弥撒 - - 第六号弥撒 - - Mass No.6 - - D.950 - - 1828 - - 降E大调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12首 - - Samtliche Walzer for Piano - - D.145 - - 181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圆舞曲20首 - - - - D.146 - - 1815 - -
舞曲 - - 舞曲原型36首 - - - - D.365 - - 1816-1821 - -
舞曲 - - 伤感的圆舞曲34首 - - - - D.779 - - 1823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24 - - 1826 - -
舞曲 - - 圆舞曲12首 - - - - D.969 - - 1826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兰德勒舞曲 - - Landler for Piano - - D.790 - - 1823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德国舞曲 - - German Dances for Piano - - D.783 - - 1823-1824 - -
舞曲 - - 为钢琴而作的埃科赛斯舞曲 - - Ecossaises for Piano - - D.781 - - 1823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 - - Marches for Piano Duet - - D.602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3首(军队) - - - - D.733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6首 - - - - D.81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859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2首 - - - - D.886 - - - -
进行曲 - - 为双钢琴而作的进行曲 - - - - D.928 - - - -
为四手连弹而作的钢琴作品 - - Piano - - Music for four Hands - - D. - - - -
音乐的瞬间 - - - - Moments Musicaux - - D.780 - - 1827 - -
即兴曲 - - 即兴曲11首 - - Impromptus - - D.899.935.946 - - 1827-1828 - -
合唱 - - 圣母颂 - - Magnificat - - D.486 - - 1815 - - C大调
合唱 - - 圣母悼歌 - - Stabat Matet - - D175.383 - - - -
幻想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幻想曲 - - Fantasie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934 - - 1827 - - C大调
幻想曲 - - 流浪者幻想曲 - - Fantasy in C “Wanderefatasie” - - D.760 - - 1822 - - C大调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与弦乐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in A for Violin and Strings - - D.438 - - 1816 - -
回旋曲 - - 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回旋曲 - - Rondo for Violin and Piano - - D.895 - - 1826 - - B小调
声乐套曲 - - 美丽的磨房女 - - Die Schone Mullerin - - D.795 - - 1823 - -
声乐套曲 - - 冬之旅 - - Winterreise - - D.911 - - 1827 - -
声乐套曲 - - 天鹅之歌 - - Schwanengesang - - D957 - - 1828 - -
歌曲 - - 歌曲 - - Lieder - - - - - -
歌剧 - - 费拉布拉丝 - - Fierrabras - - D.796 - - 1823 - -
戏剧配乐 - - 罗莎蒙德 - - Rosamunde - - D.797 - - 1823 - -

舒伯特被称为什么音乐家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虽然他的一生短暂,但其短短的31年留下了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大量杰作,特别是艺术歌曲不仅精致而且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质朴的民风,部部闪烁着他的功力和智慧。尤为出众的是他把诗歌、曲调和伴奏融合在一起,使古老的德国艺术歌曲焕发出新的活力,达到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他被人们冠以“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舒伯特一生作有600多首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流浪者》、《小夜曲》、《摇篮曲》、《圣母颂》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天鹅之歌》等。他的艺术歌曲具有独特的风韵,旋律是歌词内涵的自然流露,伴奏承载了演唱旋律难以表达的内容,通过调性、音区、和声的色彩变化,赋予了艺术歌曲新的生命,具有浪漫主义的抒情性和传记性。
  概括说来,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有两大特点:
  一、结构简单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常用三种形式,一种是分节歌,一种是通谱歌,还有一种其实也是分节歌的一种,叫变化分节歌。
  所谓分节歌即一首歌曲用一段旋律演唱两段、或者两段以上的歌词。分节歌是德奥歌曲包括民歌常用的形式,舒伯特用这种形式写成了《野玫瑰》、《摇篮曲》等作品。《野玫瑰》歌词选自歌德的同名诗,这是一首亲切平和的像奥地利民歌一样的歌曲。16小节的一段旋律朴素清新,这16小节的旋律有三段不同的歌词(中间还有2小节的钢琴间奏),诉说着舒伯特的浪漫情怀。歌词大概是这样的:少年看见红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多么娇嫩多么美;急急忙忙跑去看,心中暗自赞美,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少年说我摘你回去,原野上的红玫瑰。 玫瑰说我刺痛你,使你永远不忘记, 我决不能答应你! 玫瑰,玫瑰,原野上的红玫瑰。就是这样一段清新而动人的旋律,从夜空中飘来,寒冷、黑夜、周围的一切似乎都不存在了,人们似乎闻到了浓郁芬芳的花香,看到了顽皮孩子的身影……
  舒伯特艺术歌曲最常用的是变化分节歌形式。变化的分节歌,顾名思义,在重复同一个旋律时,对这段旋律的和声、调性、钢琴织体、速度等做一些变化。当时德奥作曲家已经意识到民间歌曲形式的局限性,想要把这种固定不变的分节歌改变一下,舒伯特也站在了这个行列。比如他的《鳟鱼》、《圣母颂》、《小夜曲》、《冬之旅》等,都是在分节歌的基础上,依据歌词情绪的紧张激动和变化,或者改变调性、或者改变和声、钢琴织体、速度等以适应歌词,这种音乐材料的鲜明的对比获得了强烈的很有色彩的效果。比如《鳟鱼》,末尾的一段音乐中,调式、钢琴织体包括速度都随着歌曲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又如《圣母颂》作品始终充满着一种高雅圣洁的氛围,使听者如同置身于中世纪古朴而肃穆的教堂之中。这首《圣母颂》是他在1825年根据英国诗人瓦尔特·司各特的叙事长诗《湖上美人》中的《爱伦之歌》谱写而成,描绘了一个纯洁的少女真诚地祈求圣母玛利亚的情景。同时,人们还可以从这首小曲里,感受到作者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所体验到的痛苦和哀怨、幸福和希望。歌曲里的临时变化音、装饰音和三连音运用得特别巧妙,恰到好处,曲调柔美委婉、纯净朴实,音乐表情细腻丰满,歌曲旋律优美、舒展、动人,感情委婉、真挚、感人至深。
  通体歌典型的是《魔王》,情节大概是父亲怀抱发高烧的孩子在黑夜的森林里骑着马飞驰,森林中的魔王不断引诱孩子,孩子发出阵阵惊呼,最后终于在父亲怀抱中死去。歌曲在148小节的贯穿发展过程里一气呵成,气势宏大。几个不同人物(讲故事的人、父亲、病儿和魔鬼)的不同角度、心情和语气,通过调性的对比转换、织体、力度和旋律线条的变化被生动地表达出来,魔鬼的诱惑(大调性、平缓),儿子的呼救与父亲的紧张不安(小调性、急促并不停地转调),讲故事者宣叙性的音调,钢琴伴奏模拟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音奏出的风声描绘出夜幕中的森林冷风飒讽、咄咄逼人的情景,烘托出沉闷恐惧的气氛;小二度上行模仿孩子的惊呼,形象地刻画出孩子惊恐的神情。戛然而止及最后的和弦,与歌者共同营造出紧张阴森的情景和气氛。这首叙事歌成为舒伯特戏剧性艺术歌曲的完美典型。
  二、内容丰满
  舒伯特艺术歌曲中有歌颂大自然的比如:《致春天》、《听、云雀》,有赞美艺术和爱情的,如《致音乐》、《爱的使者》,有描述神仙与人间的,如《圣母颂》、《地神》、《异乡》,也有表达他内心苦闷、悲凄孤独的,如《城市》、《海滨》等等。这些情感含义不同的歌曲,舒伯特都很好的用声乐与钢琴两种简单的音乐载体直接单纯又深刻动人的表达出来,这也同时是舒伯特艺术歌曲的特点,钢琴伴奏与声乐部分奇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通常是声乐部分展示各种场景和心情,钢琴伴奏部分则描绘出明媚的春天、凄冷的寒风、茫茫的冬雪等,比如《魔王》,钢琴伴奏中持续的三连音音型描绘出马蹄声;《城市》歌曲中,用钢琴琶音织体弹奏一个个减七和弦,造成远处灰色迷蒙的城市景象,是人物凄凉心境的表现;又比如《幻影》,钢琴伴奏的四个和声动机,将夜深人静人去楼空的街头小巷中,孤独的流浪人突然看到自己的影子的那种惊吓、孤独、以至悲痛欲绝的心情表想的淋漓尽致。
  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旋律一直是抒情性的、单纯的、朴素的、有民间风格的,作为一个即兴的创作者,他无穷无尽的灵感似乎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修饰和推敲,由于舒伯特一直生活在城市的阴霾中,他的音乐仔细听来又有点敏感、容易激动和忧伤的色调,这和舒伯特自己的那份不得志、孤独是有关的。舒伯特将艺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舒曼、勃拉姆斯以及马勒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前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