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最著名的一首诗,中秋节最著名的十首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6 20:21:44 浏览25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最出名的中秋节古诗

最出名的中秋节古诗详细内容如下: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2、月夜思乡,唐,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望月怀古,唐,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5、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此时飘紫气,应验真人还。中秋节诗词——桂景秋皎洁,得吟此日名。圆光正上空,使我忆孤城。
中秋节的典故
1、源于中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是一位射日英雄。在那个时代,天空出现了十个太阳,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拯救了人类。他得到了西王母的赏赐,包括一颗能让人升天的仙丹。
2、然而,嫦娥却因为无法忍受独自留在月宫的寂寞,偷吃了仙丹,飞向了月亮。从此,她只能在月宫中与玉兔为伴,孤独地度过每一个长夜。人们为了纪念嫦娥的忠诚和牺牲,便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嫦娥升天的那天)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称之为“中秋节”。
3、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月饼是中秋节的重要食品,因为它的形状和月亮相似,也寓意着团圆和和谐。此外,人们还会在中秋节期间互赠礼物,表达对亲朋好友的关爱和祝福。
4、中秋节还是弘扬中华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中秋节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和民众参与其中,也使得这一传统节日成为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5、中秋节的典故是关于忠诚、牺牲、团圆和家庭的重要故事。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最著名的中秋古诗词

最著名的中秋古诗词如下: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3、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 宋·晏殊《中秋月》
节日含义
中秋节的最大特征是将人与自然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天上。中秋节时正当农业丰收的季节,月饼和瓜果既是祭神媒介,也是人们庆祝丰收美好心情的具体象征。
人们在追求花好月圆美景的同时,加强了亲情关系,因此这一传统节日对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价值。同时中秋节是一个团圆活泼的大节,其崇尚内容虽然正在淡化,但娱乐、节日饮食等活动还相当活跃。
节日及其民俗活动的形成和发展是某一时期政治政策、信仰文化、民间经济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仅反映一个民族、一个群体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趣味,同时也是加深族群联系、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机制。

中秋最出名的古诗

中秋最出名的古诗有《中秋》、《中秋》、《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中秋》等。
1、《中秋》:唐·司空图,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2、《中秋》:唐·郑谷,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3、《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宋·范成大,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4、《中秋》:唐·刘得仁,尘里兼尘外,咸期此夕明。一年惟一度,长恐有云生。露洗微埃尽,光濡是物清。朗吟看正好,惆怅又西倾。
5、《中秋》:唐 · 李朴,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6、《中秋》:明 · 杨慎,四壁蛩吟白露团,西园清夜为谁欢。千家门闭中秋月,只有愁人独自看。
7、《中秋》:宋 · 方岳,晓入云堂已起单,病留法喜太无端。当涂月拟中秋见,建邺水仍江上寒。与世不供三笑别,暮年转觉四并难。鸬鹚杓有铜花绿,最负今宵白玉盘。
8、《中秋》:宋 · 洪咨夔,要看中秋月,须交夜半时。当中明郎郎,直下净离离。地只余风露,天何有斗箕。虚灵昭彻性,开眼几人知。
中秋介绍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又称为“月夕”或“八月十五”。它通常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即秋季的中半期,故得名“中秋”。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耕文化和祭月仪式,经过演变和发展,如今已成为一个家庭团聚、赏月、品尝月饼、赠送礼物等传统习俗和文化活动的综合体。
中秋节最重要的象征之一就是明亮的圆月。传说嫦娥仙女住在月宫里,每年的中秋夜她会出来与人们相会。因此,赏月成为了中秋节的核心活动之一。人们会提前准备好月饼、柚子、瓜果,然后在户外或阳台上摆放桌椅,一边欣赏明月,一边与家人、朋友共享美食和欢乐时光。
与赏月活动相伴的还有传统的中秋美食——月饼。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特色食品,它通常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完整。传统的月饼有众多的口味和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每一块月饼都寓意着家人团圆、共享丰收的美好祝愿。
在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比如,举行传统的月下歌舞表演,舞龙舞狮、打太平鼓等民俗节目,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花灯展览和焰火表演,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观赏。
中秋节是一个充满温情和家庭团聚的节日。它承载着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赏月、品尝月饼和庆祝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共同庆祝这个寓意美好、传承千年的节日。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如下: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宋·苏轼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唐·李商隐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4、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念奴娇·中秋》宋·苏轼
5、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宋·刘过
6、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中秋月·中秋月》明·徐有贞
7、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宋·晁补之
拓展知识——中秋节节日起源
中秋节是由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汇合而成的,它起源于先秦,最后定型于唐朝。
夕月即古代天子秋分祭祀月亮。《周礼·春官宗伯·典瑞》郑玄注:“天子常春分朝日,秋分夕月。”史记·孝武本纪裴骃集解引应劭语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拜日东门外。朝日以朝,夕月以夕。”现在北京的月坛,原名夕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秋分祭月的场所。
由于秋分的晚上不一定有月亮,有月亮也不一定圆,未免大煞风景,于是民间渐渐把秋分祭月放到中秋了。
八月中秋正是收获季节,古人要举行祭祀土神的仪式,叫作“秋报”“秋社”。《白虎通·社稷》载:“仲秋之月,择元日,命民社。《援神契》曰:‘仲春祈谷,仲秋获禾,报社祭稷。’”夕月、秋社,可视为中秋节的渊源。
节日发展
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中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据记载,在汉代时,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之前中秋节在中国北方地区还不流行。

中秋节的古诗最有名的

中秋节的最有名的古诗如下:
1、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2、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5、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7、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唐】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9、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伤心长记中秋节。今年还似前年月。前年月。那知今夜,月圆人缺。——【宋】何梦桂《忆秦娥·伤离别》
10、一年两度中秋节,两度中秋一样月。两度当筵望月人,几人犹在几人别?此后望月几中秋,此会中人知在否?当筵莫惜慇勤望,我已衰年半白头。——【明】王守仁《后中秋望月歌》
11、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唐】李朴《中秋》
12、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沈。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唐】李商隐《嫦娥》
13、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14、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宋】辛弃疾《太常引》
15、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关于中秋节最著名的诗

关于中秋节最著名的诗如下:
1、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中秋月》苏轼
赏析:明月圆,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
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2、举头望明明,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李白
赏析: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李白
赏析:“却下”二字,以虚字传神,最为诗家秘传。此一转折,似断实连;似欲一笔荡开,推却愁怨,实则经此一转,字少情多,直入幽微。
却下,看似无意下帘,而其中却有无限幽怨。本以夜深、怨深,无可奈何而入室。入室之后,却又怕隔窗明月照此室内幽独,因而下帘。
诗中不见人物姿容与心理状态,而作者似也无动于衷,只以人物行动见意,引读者步入诗情之最幽微处,故能不落言筌,为读者保留想象余地,使诗情无限辽远,无限幽深。

中秋节最出名的古诗词

中秋节最出名的古诗词如下:
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赏析:此诗并不如其它描写中秋诗作一般凄凉,凋零,或是惆怅、哀绵。联系诗作背景便可得知诗人前一年高中进士,此时正在东游之中,也正是诗人意气风发之时,全诗便理所当然的轻松,毫无忧愁。
诗中的一大部分是诗人的联想,并不现实,却也不让人觉得有空虚之意。巧妙的联想反而为“寂静”的诗作平添了几分“俏皮”,也可谓是恰到好处。
虽只描写了一幅“夜赏月桂图”,却让人们得知民俗——中秋必看月赏桂,这也是八月十五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使得诗的节气扑面而来。
2、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明月何皎皎》佚名
赏析:此诗通过皎皎明月抒发主人公的愁思。其主题有两种解读:一说塑造了一个久客异乡、愁思辗转、夜不能寐的游子形象;一说刻画了一个独守空闺、愁思难寐、徘徊辗转的闺中女子形象。
全诗充分运用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主人公丰富复杂的情感是通过人物的自我意识活动以及由意识而诱发的行动来表现的,具有文学的形象性,而且更把人物的心理和感情揉合在一起,富有抒情诗的特质。
当他开始看到明月如此皎洁时,也许是兴奋的赞赏的。银色的清辉透过轻薄透光的罗帐,照着这位拥衾而卧的人。可是,夜已深沉,他辗转反侧,尚未入眠。
3、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
赏析:词人主要是借月亮的不得长圆,叹息人事不得圆满特别是情人之间不得遂愿长聚的遗憾。“但愿”一韵,更明显地折向题目,表明尽管词人理解人事的不如意不可改变,但还是衷心地希望能够与所爱者长相聚,就像词人希望此夜月色好景能够长久护持一样。
词人说假如能够回到她的身边,词人会将离别时所生的幽恨,转换成劝乐的感受向她尽情诉说。在这样的结韵里,词人的入骨痴情和体贴怜爱的幽绪,被传递得婉转动人。表达词人内心隐藏着的无限痴情。真豪杰,其志过人,其情也必过人。

最有名的中秋节的诗

最有名的中秋节的诗句如下:
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
赏析:宋代诗人苏轼在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的一首词。该词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词人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该词被誉为“千古绝唱”,后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句,寄托了人们对亲友团圆的美好愿望。
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赏析:一首唐代诗人张九龄的名句,出自《望月怀远》。这首诗是张九龄在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望着明月而思念远方的亲友而写的。它表达了一种深切的离愁别绪,也展现了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
三、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唐·李白《中秋月》
赏析:唐代诗人李白的名句,出自他的《中秋月》一诗。这首诗是李白在中秋节夜晚,登上高楼,赏月祭月,抒发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之情。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中秋》
赏析:一首非常著名的宋词,由秦观创作,咏叹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千古佳句,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爱情观,即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就不必在乎相聚的时间长短。
这首词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思想高远,具有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中秋节最著名的十首诗

中秋节最著名的十首诗:《一剪梅·中秋元月》、《洞仙歌·泗州中秋作》、《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阳关曲·中秋月》、《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秋月》、《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望月怀远》。
1、《一剪梅·中秋元月》
宋·辛弃疾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满堂惟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译文:回忆昔日中秋,在丹桂丛中,饮酒赏月,花在酒杯中,月在酒杯中。今年的中秋,因为下雨,只能在楼上过,酒是相同的,窗前又是云,又是雨。我想乘风上天去问,奈何天路不通,投书无门。画堂里没有月亮,只有红烛照妖,只好从容地举杯喝酒,从容地欣赏歌舞。
2、《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宋·晁补之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
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译文:青色的烟云,遮住了月影,从碧海般的晴空里飞出一轮金灿灿的明镜。长夜的空阶上卧着挂树的斜影。夜露渐凉之时,多少秋蝉零乱地嗓鸣,思念京都路远,论路近唯有月宫仙境。
3、《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我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还要砍去月中摇曳的桂树枝柯,人们说,这将使月亮洒下人间的光辉更多。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5、《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
6、《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译文:世上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经历了几度新凉的秋天。到了晚上,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响彻回廊里,看看自己,眉头鬓上又多了几根银丝。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在这中秋之夜,谁能够和我共同欣赏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凄然望着北方。
7、《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中秋月圆,月光洒到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这有那清冷蟾蜍和孤寂桂树。
9、《天竺寺八月十五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捡起殿前的落花,花瓣上还带着刚滴上的露水。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
10、《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