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急!速求李贺写的一首女鬼诗!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6 15:17:46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

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是秋来。此诗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写尽了作者心中的悲凉和痛苦。
全诗: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
译文:
秋风惊人心,壮士辛苦著作急,有似昏灯里,纺织娘啼叫着催织寒衣。日后谁来读我用竹简写下的这编书,不使它被蠹虫蛀成粉屑和洞隙?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
赏析:
此诗上半篇采用的是常见的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是全诗最有光彩的部分。“思牵今夜肠应直”,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一个又一个恍惚迷离的幻象在眼前频频浮现,创造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
诗人深广的悲愤与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之间达到了极其和谐的统一。在用韵上,后半篇也与前半篇不同。前半篇虽然悲苦、哀怨,但还能长歌当哭,痛痛快快地唱出,因而所选用的韵字正好是声调悠长、切合抒写哀怨之情的去声字“素”与“蠹”。
到后半篇,与抒写伤痛已极的感情相适应,韵脚也由哀怨、悠长的去声字变为抑郁短促的入声字“客”与“碧”。

李贺最诡异的诗

李贺最诡异的诗如下:
1、《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3、《高轩过》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二十八宿罗心胸,九精耿耿贯当中。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4、《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5、《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6、《崇义里滞雨》
落莫谁家子,来感长安秋。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南宫古帘暗,湿景传签筹。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7、《开愁歌》
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衣如飞鹑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旗亭下马解秋衣,请贳宜阳一壶酒。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8、《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9、《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10、《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李贺写过哪首诗最诡异?

李贺最诡异的一首诗当属《秋来》,这是李贺最出名的鬼诗。
《秋来》整首诗读完给人一种凄凉阴森的感觉,这里面还提到了很多和鬼有关的事物,例如第一句中的“寒素”,这指的也就是寒衣,给死人的衣服。后面的一句“雨冷香魂吊书客”意思是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
但其实最恐怖的还是最后一句“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这句话的意思是“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坟场、鬼魂、怨血等一系列恐怖阴森的事物全部都被描绘出来了,因此这首诗也才被很多人认为是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
《秋来》赏析
《秋来》这首诗是李贺在萧瑟的秋日有感而发,大概的意思是:诗人对于时光的流逝特别的敏感,以至于秋风吹落梧桐树叶的声音也让他惊心动魄,无限悲苦,残灯照壁墙脚边络纬哀鸣,仿佛是在织着寒天的布,提醒人们,秋深天寒,岁月将木。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感慨万端。
李贺的这首《秋来》,虽然被称为是“鬼诗”,但是诗人尽管是在描写秋天,其实这也正是诗以一种高超的表现手法,在秋天的这样季节里,结合一些神话故事,以及鬼怪故事,从而也表达自己内心的忧愁;应当说李贺很多的诗作都是如此,他的很多诗作,看似描写的没有依据,可是读来却是让人感伤不已。

诗鬼李贺最恐怖的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是李贺最著名的诗句之一,也是他最恐怖的诗句之一。在这句诗中,他描述了一种神秘而又恐怖的氛围,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李贺是唐朝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形象和场景,让读者感到神秘和恐怖。
在他的诗歌中,最让人感到恐怖的是他对死亡的描绘。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死亡的形象和场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李贺最恐怖的诗歌
李贺的诗歌中有一首被称为《长恨歌》的作品,这首诗歌讲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首诗歌中有一段描写杨贵妃死后的场景,让人感到非常恐怖。
“亡者如风,不可扶持,泪如雨下,何时再得同船渡。”
这句诗歌描写了杨贵妃死后的情景,她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变成了风。这句诗歌中的“亡者如风”这个形象非常恐怖,让人感到死亡的可怕和无情。
步骤一:了解李贺的诗歌风格
要理解李贺最恐怖的诗歌,首先需要了解他的诗歌风格。李贺的诗歌风格独特,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元素。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形象和场景,让读者感到神秘和恐怖。
步骤二:阅读李贺的恐怖诗歌
要了解李贺最恐怖的诗歌,就需要阅读他的作品。除了《长恨歌》之外,他的作品中还有很多恐怖的诗歌,比如《夜泊牛渚怀古》、《梦李白》等等。这些诗歌中都有一些非常恐怖的形象和场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步骤三:理解诗歌中的恐怖元素
要理解李贺最恐怖的诗歌,就需要理解其中的恐怖元素。在他的诗歌中,最让人感到恐怖的是他对死亡的描绘。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死亡的形象和场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
步骤四:欣赏李贺的恐怖诗歌
要欣赏李贺最恐怖的诗歌,就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诗歌,比如从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进行解读。
结论
李贺是一个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神秘和恐怖的元素。他的诗歌中经常出现一些死亡的形象和场景,让人感到毛骨悚然。在阅读和欣赏他的诗歌时,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意义和内涵,从多个角度来解读诗歌。

李贺写得最诡异的一首诗

李贺的诗作想象力极为丰富,甚至经常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喻今,因此其创作的诗文被称为“鬼仙之辞”,而《苏小小墓》便是他的经典作品之一。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一一《苏小小墓》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兰花上,点缀着的是露珠,就如她凄苦含悲的泪眼。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编织同心,而烟霭则幻作为花儿却不能修剪。芊芊芳草是她的席垫,亭亭青松是她的伞盖。飘飘清风是她的衣衫,咚咚流水是她的玉佩。她生前所乘坐的油壁车,每当夜晚还把她等待。闪烁阴冷绿光的磷火,无人赴约而枉费光彩。想绾结同心的西陵下,阵阵寒风吹凄凄苦雨。
苏小小是六朝时南齐钱塘(今浙江杭州)的著名歌妓,此人容颜秀丽,举止端庄,风度翩翩,且聪颖敏慧,信口吐辞,皆成佳句,一时公卿权贵皆争奔之门下,名重一方。
但是可惜的是,苏小小却是个生命短暂之人,仅仅活了二十岁,就离开了人世。她去世之后,被埋葬在了钱塘江畔的西陵(今杭州钱塘江西)之下。南宋吴自牧著《梦梁录》中提到:“苏小小,在西湖上,有‘湖堤步游客’之句,此即题苏氏之墓也”。
诗鬼李贺的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为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李贺的才能十分突出,因此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最恐怖的一首诗

李贺是唐代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和超脱尘俗的情感,但是他的诗歌中也有一些恐怖的元素。其中最恐怖的一首诗就是《长恨歌》。
《长恨歌》的背景
《长恨歌》是李贺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共1200多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悲惨的,唐玄宗最终下令杨贵妃自杀,而他自己也因此而深陷困境。这首诗歌充满了悲剧和恐怖的气息。
《长恨歌》的恐怖元素
在《长恨歌》中,李贺通过描写杨贵妃的死亡场景,展现了他的恐怖才华。以下是这首诗歌中最恐怖的一段:
“回看天际下中流矶,人在天涯思故乡。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__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这段诗描写了杨贵妃自杀的场景,她站在长江边上,回望故乡,听到爆竹声中一岁除的喧嚣,感受到春风的温暖,但是她已经注定要死去。她把新桃换旧符,意味着她已经放弃了生命的希望。最后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更是让人感到恐怖,因为这句话暗示着杨贵妃已经死去,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如何欣赏《长恨歌》
虽然《长恨歌》中有恐怖的元素,但是它也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歌。如果你想欣赏这首诗,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歌的背景和情感。
2.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这首诗的语言比较古老,有些词汇可能需要解释。
3.感受诗歌的情感。《长恨歌》充满了悲剧和恐怖的气息,但是也有一些浪漫和温暖的元素。你可以通过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结尾
李贺的诗歌充满了浪漫和恐怖的元素,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影响了很多后来的诗人。《长恨歌》是他最著名的一首诗,也是最恐怖的一首诗。如果你想欣赏这首诗,可以按照以上步骤进行,感受到诗歌中的情感和美感。

李贺最诡异的一首诗(诗鬼最为诡异的一首诗)

“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太白,即我国著名的大诗人李白,而长吉,便是李贺。李贺被誉为“诗鬼”,或者说是“鬼才”、“鬼仙”等,和“鬼”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实,李贺写“鬼”的诗作,总共也只有十几首而已,只占据其作品总数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苏小小是南齐时期钱塘江地区著名的歌妓,距离李贺生活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许多年,苏小小也早已成为香魂一缕,但是在李贺笔下,却通过丰富的联想和凄迷的景象,将苏小小忽隐忽现、意蕴深远的鬼魂形象刻画了出来。
苏小小墓
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一、简析 全诗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前四句,写苏小小的鬼魂形象;第二层为中间六句,写苏小小的鬼魂 妆扮 ;第三层为后四句,烘托凄冷之情。
三、四句写心境,“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生活在幽冥世界中的苏小小,难以再实现“ 我乘油壁车,郎乘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的追求,生前的一切死后只剩下了忧怨,甚至连坟墓上的那些野草野花,也无人剪来相送,凄凉之情,极具表现力。
中间六句“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 ”,写苏小小的服装打扮:绿草如茵,就是她的被褥;亭亭青松,就是她的伞盖;春风吹拂,就是她的飘飘衣袂;流水叮咚,就是她的佩玉鸣声。她生前乘坐的油壁车,现在依然在老地方日夜等待着她。然而车虽然如旧,但是人却不再了,物是人非,只能令人更加感伤而已。
最后四句“ 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写西陵下的风雨景象。“翠烛”上着一“冷”字,不仅给人一种阴森森的鬼火气质,还有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冷之感。但即便是如此,冷烛也只不过是徒劳无功的在那里白白燃烧着。最后以西陵下,凄风苦雨来结尾,蕴含着无限的哀伤之情,烘托了幽冷的气氛。

二、艺术特色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是却在景物中幻化出苏小小的形象,让人读来,似乎每一笔都在写景,但是每一笔中又都有人。李贺巧妙的用诸如“如”、“为”等字进行了粘合,烘托景物的同时,将苏小小魂魄的形象塑造了出来,并表现出她心绪的凄凉孤寂。
很明显,李贺这首诗,是受到了屈原《九歌·山鬼》的影响的,比如“ 折芳馨兮遗所思”、“思公子兮徒离忧”、“风飒飒兮木萧萧” 等,和这首诗表现出的意境类似。李贺笔下的苏小小,虽然已为鬼魂,但是仍然有一种“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的精神,她生前的一往情深,死后为鬼魂亦是如此。
如果这么来看的话,其实苏小小身上,还有一丝李贺的影子。李贺空有一腔理想,但是却难得赏识,甚至科举这条路都走不下去。这种孤愤之情,正如苏小小的鬼魂一般,凄凉之下是火热的感情。
要知道,鬼是看不见的也不一定存在的,李贺写鬼,其实想表现的,不就是人间的感情吗?人的思想,不会因为写鬼而有所不同。写鬼,只是一种形式或手段而已。

盘点李贺冷门又惊艳的鬼诗


盘点李贺冷门又惊艳的鬼诗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李贺《苦昼短》
【释义】
我不知道苍天有多高,大地有多厚。只看到寒暑更迭日月运行,消磨着人的年寿。
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李贺·《老夫采玉歌》
【释义】
又深又险的蓝溪水,把多少采玉工人活活吞食。葬身水中的冤魂啊,纵然过了千年仍怨恨蓝溪。
秋坟鬼唱鲍家诗
恨血千年土中碧
—李贺《秋来》
【释义】
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鲍氏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曾写《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瑕。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苏小小墓》
【释义】
墓地兰花上凝聚的露珠,宛如她悲伤的泪眼。再没有编织同心结的东西,墓地上的繁花更不堪修剪。芳草犹如她的席垫,松树犹如她的车盖。清风作为她的衣衫,碧玉作为她的玉佩。生前乘坐的油壁车,傍晚时准在一旁等待。森冷翠绿的磷火,殷勤相随,闪着光彩。她走了,在西陵之下,只有风挟
雨,呼呼地吹。

急!速求李贺写的一首女鬼诗!

《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这首《苏小小墓》所写的是钱塘名妓苏小小的鬼魂形象。明为写鬼,实为写人,看似是“鬼诗”,实则表达人世之情。以奇诡想象,喻人写情,抒发感触,正是李贺“鬼诗”的精髓。
这首诗开篇四句描绘苏小小的形象:容貌如兰花,双眼含泪如露水点缀其上!苏小小生前曾追求“何物结同心”,死后却是成空,无物结同心,就连那凄迷烟花,也不堪剪来相赠了。
后面几句则继续写苏小小鬼魂的服饰:坟边绿草,如同她的被褥;青松如同她的伞盖;春风如同她的衣裳;流水如同环佩之响;她生前所乘坐的油壁车,依然等待着她去实现“结同心”的愿望。然而物是人非,徒增哀怨。
末四句则转而描绘苏小小墓前的凄风苦雨:鬼火暗淡如同翠烛,却徒费光彩,一无所用;西陵之下,凄风苦雨,孤寂幽冷,哀怨至极!将苏小小死后愿望成空的怅惘心境表现地淋漓尽致。
李贺的这首“鬼诗”,将苏小小鬼魂的形象描绘地妩媚多姿,令人生怜。将苏小小“无物结同心”的不幸的经历刻画地凄楚哀怨。写“鬼”则如梦如幻、写景则如置身其间。人与景,融合地浑然一体,完美地表达出了苏小小追求成空的哀怨之情。
通篇看似写“鬼”,刻画出了一个美丽动人、哀怨惆怅的苏小小鬼魂形象,实际上所写之“鬼”必有所托。李贺一生也有壮志理想,却是生不逢时,奇才不遇。李贺有着与苏小小一样“无物结同心”的哀怨,苏小小的形象实际上正是李贺自己的写照,寄托着李贺的孤愤和怅惘之情。
奇诗奇句,以“鬼”写人,李贺“鬼才”之称,确实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