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趑趄,趑趄怎么念?什么意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6 14:07:14 浏览6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趑趄的读音

趑趄,汉语词语,读音是zī jū,意思是脚步不稳;行走困难,想前进却又不敢前进的样子。
出处:
1、《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三年》:“帝徵江州刺史周迪出镇湓城,又徵其子入朝。迪趑且顾望,并不至。”
2、《文选·张载》:“一人荷戟,万夫趑趄。” 李善 注:“一夫挥戟,万人不得进。《广雅》曰:‘趑趄,难行也。’”
造句:
1、别要做出一副趑趄不前的模样。
2、文献学的范围很广博,有些人不免望洋兴叹,趑趄不前,这是很自然的事。
3、闻过饰非的人,极易在改革的道路上趑趄不前,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4、在机遇面前,可不能趑趄不前,否则坐失良机,那就晚了。
5、在一段时间里,他趑趄不前,用手蒙上了眼睛。

趑趄怎么读

“趑趄”是一个极为罕见的汉字,拼音为“zī jū”,表示走路蹒跚不稳、腿脚步履困难的样子。这个汉字通常用于文学创作和古代记录,体现了人类对自然和身体的感知和认识。
“趑趄”由“足”和“鼻处”组成,其中“足”表示人体的肢体,而“鼻处”则表示人体的呼吸器官。这个字的组合构成了足脚不稳和呼吸困难的形象,形象地描述了人生的无常和时间的流逝,是一个充满情感和生命哲理的文字和符号。
除了文学创作,这个词汇也可以用于描述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现象。例如,当我们听到老人走路蹒跚不稳时就可以说他“趑趄而行”,或者描述一个人受到胳膊脚的影响,也可以用“趑趄”来形容。
总之,“趑趄”是一个非常罕见和神秘的汉字,它体现了人们对自然和身体的感知和认识,是文学、哲学、医学等多重文化历程的表现。通过掌握“趑趄”的正确发音和内涵,可以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无常、文化的多样性和个性的丰富性,从而更好地发展个人素质和文化价值,并加强文化交流和跨文化理解,实现人类文明和和谐共处的目标。

趑趄是什么意思

趑趄的意思是意思是脚步不稳;行走困难,想前进却又不敢前进的样子。
释义:
1、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
2、形容踌躇不定,怀有二心。
3、滞留;盘桓。
4、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形容尴尬的样子。
出处: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五》:“《易》曰:‘臀无肤,其行_趄。’”
示例:
《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三年》:“帝徵江州刺史周迪出镇湓城 ,又徵其子入朝。 迪趑且顾望,并不至。”
造句:
1、别要做出一副趑趄不前的模样。
2、我们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不能畏首畏尾,趑趄不进。
3、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那就无可救药了。
4、当皮埃尔在门口露面时候,她心里慌张起来,十分明显,她趑趄不前,向他走过去呢,还是等他走过来。
5、他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
6、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那就无可救药了。
7、文献学的范围很广博,有些人不免望洋兴叹,趑趄不前,这是很自然的事。
8、现在到了1829年底,大部分医疗工作仍在老路上趑趄不前,固步自封。
9、是这个时候,心才能飘移现实的禁囿之外,在记忆趑趄不前的苦涩中咀嚼烂漫的季节。
10、不由自主的便上了包车,仍回到鸿仁里,望着自己门口,倒有点趑趄不前之态。

趑趄是什么意思

【趑趄】的意思:1.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2.形容踌躇不定,怀有二心。3.滞留;盘桓。4.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形容尴尬的样子。
【趑趄】的拼音:zī jū,两个字的读音都是两拼音节,发音简单,分别由声母z、j和韵母i、u组成。
【趑趄】的组词:趑趄嗫嚅、趑趄不前。
含【趑趄】的诗句:
1、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剑阁铭》魏晋 张载
2、侯门无罴虎,进者何趑趄。————《畏虎》宋 徐照
3、轲雄骨已朽,百代徒趑趄。
-————《奉和袭美酬前进士崔潞盛制见寄因赠至一百四》唐代 陆龟蒙

趑趄怎么读

趔趄读音:liè qie。其中liè的声母是l,韵母是ie,读第四声;qie的声母是q,韵母是ie,读轻声。
释义:意思是由于某种原因,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近义词:磕绊、踉跄。
引证:梁斌 《红旗谱》二:“猛地一起身,没站住脚又趔趄了两步,倒在座椅上。”
示例:光滑的路面,致使他一个趔趄摔倒在地上。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磕绊
读音:kē bàn。
释义: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可用来形容人生或者感情的坎坷。
示例:一不小心,孩子一个磕绊重重摔在地上,含在口内的筷子插入喉咙,口腔和鼻子流出血丝。

趑趄怎么念?什么意思?

zī jū
1) [walk with difficulty]∶
(2) [hesitate to advance]∶亦作“趑且”、趦趄。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趑趑(欲进又退、小心翼翼的样子)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张载《剑阁铭》
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3) [carefully flatter]∶小心趋奉
彼则趑趄于卿士之门,我则婆娑于圣贤之域。——皇浦湜《谕业》
(4) [harass]∶骚扰
陈顼因循伪业,自擅 金陵,屡遣丑徒,趑趄江北。——《隋书》
望采纳,谢谢
趑趄不前
最佳答案: 发音: zī jū bù qián
释义: 趑趄:迟疑不敢前进。
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 出处: 《周易·夬》:“臀无肤,其行次且。
【拼音】[ liè qie ]
趔声母是l,韵母是ie,声调第四声;趄声母是q,韵母是ie,声调是轻声。
【解释】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出处】现代 梁斌 《红旗谱》二:“猛地一起身,没站住脚又趔趄了两步,倒在座椅上。”
【示例】口袋很重,他趔趄了几下,没扛起来。
扩展资料:
【近义词】磕绊、踉跄、蹒跚
1、磕绊
【拼音】[ kē bàn ]
【解释】1.形容路不好走或腿脚有毛病而行走不灵便。2.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不顺利。
【出处】现代 夏敬渠《野叟曝言》:到后来两目如漆,只得磕绊,勉强下了山坡。
2、蹒跚
【拼音】[ pán shān ]
【解释】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出处】民国 鲁迅 《彷徨·祝福》:“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

趑趄怎么读 趑趄的意思介绍

1、【拼音】[ liè qie ]。趔声母是l,韵母是ie,声调第四声;趄声母是q,韵母是ie,声调是轻声。
2、【解释】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3、【出处】现代 梁斌 《红旗谱》二:“猛地一起身,没站住脚又趔趄了两步,倒在座椅上。”
4、【示例】口袋很重,他趔趄了几下,没扛起来。

趑趄的读音是什么

zī jū
【解释】:1.亦作“趑且”。亦作“趦趄”。相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2.形容踌躇不定,怀有二心。3.滞留;盘桓。4.见“趑雎”。
趑趄拼音:
[zī jū]
趑趄
【拼音】:zī jū
【解释】:
1.亦作“趑且”。亦作“趦趄”。相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2.形容踌躇不定,怀有二心。
3.滞留;盘桓。4.见“趑雎”。

趑趄的意思是什么

(1)词语发音:
zī jū
  
(2)词语解释:
①行走困难。
②犹豫不前。
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
[walk with difficulty]∶行走困难
[hesitate to advance]∶亦作“趑且”、趦趄。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形容疑惧不决,犹豫观望;趑趑(欲进又退、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