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个秀才吹牛的笑话,有哪些有趣的逻辑学的笑话?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5 21:51:04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收集3个超搞笑的笑话,不要太长

1、老师欲了解新生的情况,就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调查表,让大家写下以前所获得的奖励。只见同学们填写的奖励多种多样:有的是“奥数二等奖”有的是“作文优秀奖”只有一个同学的奖励比较特别,是商场购物抽奖三等奖。
2、、男问:鲜花、巧克力、情人卡,哪样最令你们动心?女答:鲜花。因为全女生宿舍的女生都会看到。
3、女:如果你能减掉10公斤,我就跳舞给你看。男:如果你能减掉5公斤,我就愿意看。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翻译: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1.从前有个秀才,他有个儿子是个傻.逼,有一天,有个达官贵人来他家做客,正好秀才要出远门,然后很不放心的跟儿子说:“儿子,你是我们秀才出身,不能丢了我们家的脸!如果那个人问到门前的大树,你就说‘年成不好,卖了’,如果说到门后的假山,你就要说:‘兵荒马乱的,早就埋了!’如果说到仓库里的粮食,你就要说:‘这都是爹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如果说到墙上的秀才奖章,你就要说,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家每一代都出一个!’然后就放心的走了。
过了一会,那个大官来了,进来看到只有这个小孩,就问道:孩子,你爸爸呢?
傻儿子不知道说什么,就想起了爸爸的四句话,说:年成不好,卖了!
大官很惊讶,然后又问:那你妈妈呢?
傻儿子又说:兵荒马乱的,早就埋了!
大官又知道地上一坨大粪,说:块头不小,可惜是大粪!
傻儿子插嘴道:这都是爹妈辛辛苦苦赚来的!
大官生气了:你们家怎么会有你这个傻.逼!
傻儿子这时候又说:没什么大不了的,我们家每一代都出一个!
2.从前有一个神经病,不知道从哪里弄了把枪, 有一天独自走在一个小巷子
里。这时候突然迎面走来一个人,于是神经病一下子扑过去,摁住那个人,用
枪顶着他的额头,说:1+1=?
那人很害怕,犹豫了好一会才说:2……
这时候神经病一下子开枪把那个人给杀了,然后冰冷冷的说:你知道的太多
了!
3.有一天,一只蚊子跑到的小明的手里吸血,然后被小明发现了,这时候蚊子
跪下来说:不要杀我!今天是我的生日!
小明说:好啊,我给你唱生日歌吧!
于是一边拍手一边唱……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然后蚊子就归西
了……
这是我手打的啊!绝对手工,给我吧!!!

3个穷秀才捡到一串钱作诗比穷的对话

三位秀才,突然看到路上有一
串钱,都说是自己先看到的,应归自己
所得.正在争执,一县令从此路过,见此
情景说:"不要争,你们各做一首诗:谁
最穷,钱就归谁."秀才甲说:"茅屋向青
天,炉灶断火烟.日无鸡啄米,夜无鼠窃
餐."秀才乙说:"天地是我屋,月亮当蜡
烛,身上无衣冷,沟边路旁宿."秀才丙
道:"重病二三年,绝食七八天,微微剩
口气,就等这串钱."秀才们眼巴巴地
等着县令断案,只见县令捡起钱来,冷
笑一声...
归我了
三个穷秀才(小笑话)
很早以前的某一天,三个穷秀才凑到了一起。他们走在大路上,边走边聊,各自争先炫跃自己的学识与才华。
就在这个时侯,他们三人同时发现,路边上有一文钱。这三个人,争先恐后地想把它据为己有。于是,为了这一文钱的归属,发生了激烈的争辩。每一个人都强调说是他先看到的,应该归他所有,互不相让。
这时其中一个秀才站出来说:“既然大家都说自己的才华出众,那么我们每人作诗一首,比一比看,谁最穷那么这一文钱就归谁,你们看如何?”
这一提议,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提出这一建议的秀才,略加思索,首先赋诗一首,诗曰:

家住半间屋,
劈柴当蜡烛。
枕着土坯睡,
盖着破搌布。
赋诗毕,笑看其余二人,问道:“怎么样,难道说你们二位,比我还穷不成?”
其中一人答道:“看来,你真是穷了点。下面请听我赋诗一首,你们就自认甘拜下风了。”言毕,第二位秀才,沉吟片刻,赋诗如下:
家住没有屋,
星星当蜡烛。
枕着胳膊睡,
盖着脊梁骨。
第二位秀才赋诗毕,看着另外两位秀才说道:“这回我算穷到家了,这一文钱理应归我,你们无话可说了吧。”
话音刚落,第三位秀才说道:“且慢,我还没有说呢,你们怎么会知道我不是最穷的那个呢?”
其余两位秀才,相互递了一个眼色,大有不屑一顾的架势,一齐说道:“好,好,看你还能比我们两个人更穷。”
第三位秀才,左摇右晃,又仰天一声长叹,最后赋诗曰:
家住元宝元,
挨饿整三年。
还剩一口气,
就等一文钱。
诗毕,他从地上拾起那一文钱,对其余两位秀才说:“救命要紧,就此告辞了,后会有期。”
然后,洋洋得意而去。
其余两位秀才,只好悻悻然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

秀才的笑话故事

秀才的笑话故事
   笑话故事——秀才改对联

  从前,有个进士老爷,专横跋扈,不可一世。有年春节,他为了炫耀,在自己的大门上贴了这么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正巧,镇上有个穷秀才,路过进士的家门,看见了这副对联。他先是露出鄙视的神态,接着,又露出一丝得意的笑容。到晚上,他见四下无人,就悄悄地在对联上加改了一些笔画。
  第二天一大早,进士的门前围满了大堆看热闹的人,他们有说有笑,议论纷纷,大家都称赞:改得好!改得好!
  门外的吵嚷声惊动了进士老爷,他连忙打开大门,一看,立即昏倒在门前的`台阶上了。
  原来,进士门前的对联,已被秀才改成了这样: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更多精彩内容介绍: 学校的笑话故事 最坑爹的笑话故事 生活中的笑话故事
;

幽默笑话的故事300字(2)

  幽默笑话的故事篇三:三个秀才与小和尚
  三个秀才一同赶考。一天,路上突然遇上大风,船不能往前行驶,便停靠在一座山脚下。

  船家对三个秀才说:"这山上有个老和尚,神机妙算,善于圆梦。你们三个到此机会难得,何不上山请老和尚算算前程呢?”

  三个秀才听了非常高兴,上山直奔寺院,一心想找老和尚圆梦。

  在寺院门口,他们碰上了一个小和尚,一个秀才抢步上前,忙问:"你家师父在哪里?"

  "我家师父云游去了,请问找我家师父有何贵干?"小和尚问道。

  另一个秀才头昂昂地说:"我们赴京赶考,路过此地,听说你家师父会圆梦,特来找他圆梦的。”

  小和尚明白了三个的来意,又见他们目中无人,便说:"我也会圆梦,说与你听,怎么样?"

  三个秀才一听说:"也好,试试看。”

  第一个秀才说:"昨夜我做了一个梦--出恭!"

  小和尚听了连声说:"好梦,好梦!"

  秀才忙问:"好从何来?"

  小和尚说:"你大肠(场)有粪(份),怎不好呢?"

  秀才听了,洋洋自得,心想,我要中举了。

  第二个秀才说:"我昨夜梦见个人,拿了一枝笔在我头脑上点了一下。"

  小和尚翘起大拇指:"好!这叫魁星点额啊!"

  秀才听了,手舞足蹈,激动得眼泪差点淌出来。

  第三个秀才赶忙凑上前去说:"昨夜梦见我把一个人从墙这边撂到那边去了。"

  小和尚连连拍手叫好:"这叫举人啊!"

  秀才听了,欣喜若狂,大声欢呼:"我是举人啦!”

  事后,三个秀才日夜兼程应考,哪晓得,都没考中,三个秀才又羞又怒,发誓要找小和尚算账。

  一日,船又行至山下。三个人急忙跳上岸,找小和尚去了。

  事有凑巧,三个秀才没有碰到小和尚,却遇上了老和尚。

  老和尚见三个人气势汹汹,一边忙着招呼让坐,一边细问发怒的情由。三个秀才争着将小和尚圆梦的情况说了一通。

  老和尚听了以后,又将三个人仔细打量了一番,心里嘀咕,这三人哪有半点像读书明理之人,简直是官迷心窍。

  老和尚闭目想了片刻,指着第一个秀才问道:"请问你恭出下来没有?”

  "没有”

  老和尚接着说:"这就对了,这明明是不通,不通啊!”秀才被说得哑口无言。

  老和尚笑着问第二个秀才:"那人所拿的是红笔,还是黑笔呢?”

  "是红笔。"第二个秀才答道。

  老和尚指着他的肚子说:"这也就对了。一点黑墨水也没有,怎么中呢?”第二个秀才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第三个秀才赶紧笑着对老和尚说:"老师父,上天有好生之德,人皆有侧隐之心。我不忍心把那人摔到墙那边去,而是顺着墙轻轻地放过去的。"

  老和尚听了后,仰天大笑着,这时,小和尚不知从哪儿冒出来,也笑着指着第三个秀才说:"这哪里是举人,明明是丢人,丢人啊!”
  幽默笑话的故事篇四:司机师傅真幽默
  司机师傅每天流转于市井间,接触到各类人。他们察言现色,眼光独到,语言幽默,让人忍俊不禁。

  一次,我和一住女同事坐车,她说刚花400多元买了瓶面霜。

  司机师傅在旁边感慨道:“那您抹一手指头可就好几十块。”

  女同事说:“可不。师傅,要不这样,我给您抹一下,代替车费得了。”

  司机说:“哟,那我还得找您点儿呢!”

  有一天晚上。我和男友打一辆小夏利回家。司机师傅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左冲右撞。我们周围笛声大作,场面跟警匪片似的。

  等红灯的时候,司机突然问一直没有说话的男友:“害怕了吧?”

  我们顿时愣住,男友连忙说:“没有没有,您开得真挺好的,开这么快,还能这么稳。”

  司机师傅听了,平静地说:“我以前开军车,就受不了我前边有车。”

  不久后,我搬家,刚坐上出租车,手机“滴滴”地响,是朋友来的短信,我就按了查看短信,之后按了几个键回信息。

  车至半路,司机师傅突然开导我:“吵架了吧?干吗不接电话啊?他怎么得罪你了?回去好好治治他,犯得着搬家吗?对了,他怎么惹你了?”

  他的劝导十分急切,根本没我插话的余地,我哭笑不得,这时手机又响,司机大喊:“你倒是接啊!”

  情人节那天,我打车去接男友下班。路上,司机师傅问我:“去和男友约会啊?”

  我说:“是。”

  司机又问:“今天肯定会收到花吧?”

  我说:“他没那习惯。”

  他当即就从身边的一束花中抽出一朵来递给我,说:“那我送你一朵吧。”

  我简直受宠若惊!下了车,我冲男友举起花,男友瞬间就黑脸了。

  还有一回,我怒气冲冲地冲出办公室,赶去和男友算账,一上车司机师傅就 教育 我说:“一个小姑娘应该文静一点儿,哪有你这么大跨步走路的!”噎得我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和几个姐妹去 唱歌 ,在出租车上我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等会儿点些什么歌来唱:“大家要一起唱《姐姐妹妹站起来》哦。”

  “你来一段黄梅戏如何?一直想听你唱的……”司机师傅一直默不作声地开车,到了目的地,付钱的时候。他很不满地嘟囔了一句:“说了那么多,你们倒是先唱唱啊。”

  公交车的司机师傅也很幽默,有个乘客把头伸出车窗外,司机看了一眼,说:“那个把头伸到窗外的,赶紧把脑袋拿回来,这车厢还放不下你的脑袋啊!”

  有一回,司机师傅问我:“你开车技术怎么样啊?”

  我说:“我还不会呢。”

有一个笑话段子说三个省的人相遇说大话吹牛其中谈到锅大萝卜大什么的,谁的说详细点

这个笑话段子可能有不同的版本,但以下是其中一种可能的版本:
有三个不同省的人相遇,他们开始说大话吹牛。其中一个人说:“我们家的锅非常大,能把整个你们省的人都装下。”第二个人说:“那算什么,我们家的萝卜才叫大呢,一个萝卜就能把你们两个家的锅都装下。”第三个人不服气地说:“这都不算什么,我们省的地图才叫大呢,一个省的地图就能把你们两个家的萝卜都装下。”
这个笑话的幽默之处在于它利用了夸张和无限放大的手法,把事物的大小推向了极致,从而让人感到荒谬和幽默。同时,它也借助了地图的形状和省份的大小来做为笑点的元素,使得这个笑话更加生动有趣。
女儿问妈妈:妈妈,我想去看明星。
妈妈:没那闲钱。
女儿说:不需要钱,我在朝阳派出所门口蹲点就可以啦。
三个人聊天,一个说有一次看到玩狮子的从一座很高的桥上过,铃铛从桥上掉了下去,第二年又从那过的时候还能听到铛铛铛的铃铛下落的声音。另一个人说有支军队没了粮草,看到一个巨大的萝卜,用所有的兵器炼了一个大锅,砍了一块萝卜来吃了,后来军队走了,萝卜烂了,烂了发洪水把一个富翁的大船抬到山顶了,水退后船下不来,富翁说谁把船弄下来就给黄金万两,来了个巨人说只要一套衣服就行,富翁答应了,巨人尿了一泡尿把船冲下来了,富翁把全部黄金买了布给巨人做衣服结果只够做巨人的一条裤衩。欲知最后一个怎么说的,请听下回分解。

有哪些有趣的逻辑学的笑话?

如下:
1、一个人有三个头
某甲对某乙说:“我能证明‘一个人有三个头’。”
乙说:“愿闻高见。”
甲说:“每个人有一个头,没有人有两个头,一个人比没有人多一个头,所以,一个人有三个头。”
2、你是头上有角的人
古希腊著名诡辩家欧布利德斯有一次对一个人说:“你没有失掉的东西,就是你有的东西,对不对?”
那人回答:“当然对呀!”
接着欧布利德斯又说:“你没有失掉头上的角,那你就是头上有角的人了。”
那个人被弄得莫名其妙,知道受了愚弄,又说不出所以然,不知怎样反驳欧布利德斯。
3、大胆刁民,本官何曾亏了你
从前有一个县官要买金锭,店家遵命送来两只金锭。
县官问:“这两只金锭要多少钱?”
店家答:“太爷要买,小人只按半价出售。”
县官收下一只,还给店家一只。
过了许多日子,他不还帐,店家便说:“请太爷赏给小人金锭价款。”
县官装作不解的样子说:“不是早已给了你吗?”
店家说:“小人从没有拿到啊!”
县官拍案大怒道:“大胆刁民,本官要你两只金锭,你说只收半价,我已把一只还给了你,就折合那一半的价钱,本官何曾亏了你!”
店家听罢,苦不堪言。
4、天机不可泄露
从前,有三个秀才进京赶考,途中遇到一个人称“活神仙”的算命先生,便前去求教:“我们此番能考中几个?”算命先生闭上眼睛掐算了一会儿,然后竖起一根指头。三个秀才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请求说清楚一点。
算命先生说:“天机不可泄露,以后你们自会明白。”后来三个秀才只考中了一个,那人特来酬谢,一见面就夸奖说:“先生料事如神,果然名不虚传。”还学着当初算命先生那样竖起一根指头说:“确实‘只中一个’。”
秀才走后,算命先生的老婆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灵呢?”算命先生嘿嘿一笑说:“你不懂其中的奥妙,竖一根指头,可以作出多种解释:如果三人都考中,那就是‘一律考中’;要是都没有考中,那就是‘一律落榜’;要是考中一人,那就是‘一个考中’;要是考中两人,那就是‘一人落榜’。不管事实上是哪种情况,都能证明我算的是对的。”
5、一粒谷子落地时没有响声,两粒谷子落地时也没有响声,三粒谷子落地时还是没有响声……以此类推,字整袋谷子落地时也不会有响声。

3个穷秀才捡到一串钱作诗比穷的对话

三位秀才,突然看到路上有一
串钱,都说是自己先看到的,应归自己
所得.正在争执,一县令从此路过,见此
情景说:"不要争,你们各做一首诗:谁
最穷,钱就归谁."秀才甲说:"茅屋向青
天,炉灶断火烟.日无鸡啄米,夜无鼠窃
餐."秀才乙说:"天地是我屋,月亮当蜡
烛,身上无衣冷,沟边路旁宿."秀才丙
道:"重病二三年,绝食七八天,微微剩
口气,就等这串钱."秀才们眼巴巴地
等着县令断案,只见县令捡起钱来,冷
笑一声...
归我了

四个秀才 做诗的笑话谁知道啊!!

  在清代的时侯,通州附近有一个庙,这个庙可是个庙。那位说,这不是废话嘛!我还没说完哪,是个天王庙。在庙里住着一个教书的先生,姓白,外号叫白吃先生。教着几个小学生。有一天,正教着书哪,张老员外派人来请白吃先生。他要跟人家打官司,让人给写个呈子。白吃先生跟学生们说:“你们要好好念书,我去给老员外写个呈子,马上就回来,不好好念,回头背不下书来,我可挨着个儿打。”
  可是,老师走了,几个小孩儿就不念啦。(学小孩儿说话)“这天儿怎么这么热呀,别念啦,咱们出去凉快凉快去吧。”到庙门外头,这个就说:“哎,咱们玩儿吧。”那个说:“咱干吗玩儿呀?”“咱们藏蒙哥儿吧!”正玩儿着哪,过来一个卖凉粉儿的,这么一吆喝:“酸辣凉粉哟!”小孩跑得也热了。有一个小学生就跑过去了:“嘿!卖凉粉的,我来一个钱的。”“一个钱不卖,四文钱一碗。”“哎,我就一文钱,嘿,你有没有?”那小学生说:“我也有一文钱。”这个说:“我也有一文钱。”有一个最小的说:“我也有一文钱,咱们买。”四个人凑了四文钱买了一碗。这个学生岁数较比大一点儿,他是个大学长,也不过十五岁,把这碗凉粉儿就端起来了:“告诉你们,咱们是念书的人,应该遵圣道,书上写得明白,‘长者先,幼者后’,我比你们岁数大,我先喝。我喝三口,然后你们再分。”那三孩子一听就急了:“什么,你喝三口?一口就没了,我们小,应该让我们先喝。”那个说,不行,我先花钱了,我得先喝。这个说我先喝,这个说我先喝。四个人连吵带闹打起来了。正在这时侯,教书的先生回来了。“干什么哪?”“嗐!老师,我们喝凉粉儿哪。”“喝凉粉钱为什么打架?”“我们一人凑了一文钱,四个人买了一碗凉粉儿。我们大师哥他说,‘长者先,幼者后,’他先喝三口,然后再给我们分。你想,这凉粉儿又好下去,忒儿娄一口就没了,因为这个我们打起来了。”老师说:“胡说!让你们好好念书,不念书,出来买东西吃,买凉粉儿嘛,还要打架!再说回来了,小孩子家,也不能喝凉粉儿呀!喝凉粉儿闹肚子。给钱了没有?”“给了。”“给了也不能喝,你们不要喝,拿来,我喝。”忒儿娄,他喝下去啦。“来,回去念书去!”
  您想,凉粉儿让他喝啦,念书谁还念得下去呀!大学长念《论语》。头一句是:“子曰,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记着哪,往下全忘了。“子曰:‘学而……’子曰:‘学而……’”先生说:“学而时习之。”“子曰学而时习之,买了凉粉先生吃……”先生说:“哪儿有这么一句呀?都别念了,放学啦!”怎么放学啦?他也有点儿害臊了。
  四个孩子出来就埋怨:“倒霉倒你身上啦,我先喝三口剩下你们分多好。这一下子让老师全喝了。”那个说:“你喝了,我们也照样喝不着。”“这老师也不对呀!他全给喝了。干脆咱们骂他解解恨!”这个说:“骂完了,你上学,他还不打你?干脆,咱们四个人一个写一句话骂他得了。”“写在哪儿呀?”“就写在这影壁墙上。”红影壁墙,里边可有石灰。这个小孩就在缺口里边抠了一块白灰。大学长说:“谁先写呀?”最小的那个学生才九岁,别看小,人可机灵。“谁先写,那还用问吗?‘长者先,幼者后’呀!”大学长没办法,拿石灰在影壁上写了四个字。做诗应该是五言或是七言诗,他怎么会写四个字?您想,那小孩也没有学问。无所谓诗,就是溜口辙,写的是:“兄弟四人。”“你写!”把白灰递给了那小孩儿,那小孩儿写了四个字:“共凑四文。”“该你写了!”这个写了四个字,是“买碗凉粉。”“小不点儿,该你写啦!”小不点儿噘着嘴:“我没法写呀?”“写四句骂老师,你们写的‘兄弟四人’,‘人凑四文’,‘买碗凉粉’,这三句都没有老师的事情;剩我这一句啦,我怎么写?”“不管那个!一句你也得写。”小不点儿急了,这一着急,急出词儿来了。“我写!”他写了四个字,是:“先生独吞”。行了,四个人凑在一块儿像话了,是:“兄弟四人,共凑四文,买碗凉粉,先生独吞。”“行了行了,咱们走吧。”
  四个小学生刚走,可巧又来了四位赶考的举子,这是亲哥儿四个,到这庙里参观参观。看完了,刚要走,老三说:“大哥、二哥、老四,先等会儿走。你们看这四大天王多大威风呀!咱们给他留个纪念吧。一人写一句诗,表示对这四大天王的尊敬。”老大说:“往哪儿写呀?”“就写在这影壁墙上吧。”“没有笔呀?”“给您这石灰。”刚才小孩把这墙抠一个大窟窿,露出来很多的石灰。老大接过石灰来,在影壁墙上写了七个字。写的是:“天王庙神大法身”。老二写的是:“身穿铠甲似龙鳞”。“老三该你啦!”老三写的是“脑袋倒有麦斗大”。老二说:“好,身量高,脑袋就得大。”您想,这样写合情理。说书的也是这么说呀:“来将身高丈二,头如麦斗。”您听这多好听。您要这么说就不行了:“来将身高丈二,脑袋这么点儿。”那成了蒜头儿了。“老四该你写啦。”老四小时侯吃凉药吃多了,说傻不傻,说话可又有点傻味儿。“是,是,是,我写不了。”“你怎么写不了?”“天王庙社大法身,身量高你们写了。身穿铠甲似龙鳞,你们把衣裳给写了。脑袋倒有麦斗大,脑袋大你们都写了,我还写什么?”老二说:“不管那个,反正你得写!”“是,是呀。我怎么写?身量高,脑袋大呢?想必他是吃得多。可是吃得多就得拉得多。”哎,他有词儿啦!写了七个字:“一泡大粪十五斤。”老三说:“这像话吗?人拉一回屎有拉十五斤的?”“不管那个,我就这词儿。”老大说:“甭管他啦,咱们走吧。”
  这四个人刚走,教书的先生打屋里出来了,自言自语地说:“哎呀!这天气太热啦,大概是要下雨。”忽然间往影壁上一看,“讨厌!什么人在这墙壁上划些白道子?”因为这先生的眼睛不太好,当白道子了。临近一看:“哎呀,不是白道子,是字。一行、二行、三行、四行……哎呀,还是诗。”再数一数几言诗呀?“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哦!十一言诗。”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四个赶考的举子是大人,身量闹,写的七言诗在上边;刚才那四个小孩写的是四言诗,他们身量矮,写得靠下边了。可巧写对了趟儿了,其实也不算对趟儿,还歪着一点儿哪。先生这眼神儿要命,他不是近视眼,是斜视眼,让他一瞧正对趟儿了。“哦,我来念一念:‘天王庙神大法身兄弟四人。’对!魔家四将嘛,魔里青,魔里红,魔里海,魔里寿,好。”再念第二句,他纳闷了!“‘身穿铠甲似龙鳞共凑四文’,嗯?四大天王凑四文钱干什么呀?”一念第三句更新鲜了:“‘脑袋倒有麦斗大买碗凉粉’,大脑袋吃凉粉这是什么意思?噢,这儿还一句哪!‘一泡大粪十五斤先生独吞!’我吃得了吗?
  侯宝瑞老先生的《天王庙》。
[笑话]四秀才会餐
孙秀才、姜秀才、黄秀才和秦秀才。一起到饭店喝酒啦呱。
四位秀才走进饭店,要了八个菜、两瓶酒。酒菜上齐,孙秀才首先开了
腔,他说:“三位老弟,咱今天要立个规矩,各人用自己的姓氏开头,联
带一句俗话,对上一味菜名,谁就吃这盘子菜。说不出的,不能吃,还要
付酒菜钱。您看怎么样?”原来四位秀才都是爱占便宜的人,早就打主意
把最好的菜吃上一肚子。孙秀才的倡议,姜、黄、秦都点头同意。
姓姜的赶忙抢在前头说:“我姓姜,姜太公钓鱼。”说完,便把那盘大鲤
鱼拉到自己的面前。黄秀才生怕落了后,第二个接上了话:“我姓黄,黄
鼠狼拉鸡。”说完,把一大碗清炖鸡端到自己面前来。秦秀才一看,鸡、
鱼都被端走了,忙不迭说:“我姓秦,秦始皇并吞六国。”说完,把剩下
的六盘菜拉过去,全部占有。孙秀才一看,傻了眼,心想:这桌子菜不让
我吃,还要拿钱,可不能干这蠢事。便对姓秦的说:“你说的不对题,咱
也来个题不对!”接着就大声说:“我姓孙,孙悟空大闹天宫。”说罢,
他先吃鸡,再吃鱼,连忉带舀,八样菜全吃了个够。

一个和尚和三个秀才的故事答案


花和尚与色秀才
一天,和尚在寺里念经,秀才在寺里闲逛,村姑到寺里还愿。
和尚见一美丽村姑拿了好多供品,又要收香钱,心想又有进项了。
秀才见村姑长的俊,想着要是娶这么个媳妇多好呀!秀才跟在佳人后边,也要烧香。和尚说:烧香有先后,谁先到的谁先烧
佳人说:我先到的。
秀才说::我比她来得早。
和尚说:你们各说个的理,我也没偏没向。咱对诗吧,谁对上谁先烧香。
秀才一听,说:好,请师傅出题。
和尚说:要一字去半边,还要读原字音,再添上一个字,就合成另一个字,要顺着这个合成的字,做一首五言诗。
秀才说:请师傅领头。
和尚于是念到:
有土也念增,无土也念曾,
去了增边土,添人便念僧。
僧字人人敬,佛门好修行。
布施多行善,慈悲度众生。
秀才接着说:
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
去了清边水,添心便念情。
情字人人有,男女各自通。
书生已有意,佳人可乐从?
村姑一听,知道和尚贪财,秀才贪色,心中想骂他们一顿,于是张口便说:
有米也念粮,无米也念良。
去了粮边女,添女还念娘。
谁娘不爱子,谁子不爱娘。
老娘人人爱,胸前两大块。
一边奶和尚,一边奶秀才!
和尚和秀才只好让村姑第一个烧了香。
和尚和秀才挨了骂,又憋气又窝火;觉得丢丑。这样,秀才有时间就来会和尚;一来二去,二人成了好朋友。
一天,和尚无事,恰好秀才也来了。二人酸了一回诗文,忽然来了雅兴,决定到田野走走。
二人来到郊外的一座清和桥上,看见一位身材苗条,头戴芙蓉花的少妇正在河边洗衣裳。见桥下洗衣的少妇长得异常漂亮,和尚添了花心,秀才来了色意。二人便不怀好意,站在桥上来了诗兴。秀才说就以清和二字为题,你先来。
和尚念道:
有水也念清,
无水也念青。
去了清边水,
添争变成静。
静养性,僧人爱,
满腹经文随身带。
有朝一日芙蓉花儿开,
给我和尚端上来。
和尚念罢,秀才接着吟道:
有口也念和,
无口也念和。
去了和边口,
添斗变成科。
科为贵,秀才爱,
满腹诗文随身带。
有朝一日芙蓉花儿开,
给我秀才端上来。
他们二人的对诗,桥下的少妇听得真真切切,顿时怒火满胸,立即甩甩手上的水说:这桥叫清和桥,你们只说了清和二字,听我以桥字做诗一首。
有木也念桥,
无木也念乔.
去了桥边木,
添女便成娇.
娇娘美,人人爱,
生儿育女随身带.
有朝一日生双胎,
一个当和尚,
一个当秀才!
和尚,秀才挨了少妇的一顿臭骂,灰溜溜地走了。

从前有三个秀才赴京赶考,他们同时来到一家客店住宿。一个秀才说如果这次未能考中我便把我的姓倒着写。

姓石 ,一升是3斤,一斗为30斤,十斗为一石, 老太婆姓石
第一个姓 王
第二个姓 田
第三个姓 羔
第一个姓 王
第二个姓 田
第三个姓 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