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步蛇,五步蛇是几级保护动物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5 19:02:28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五步蛇是什么蛇?

五步蛇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为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它的中文学名叫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
五步蛇的背部花纹比较有规律,五步蛇也叫棋盘蛇,就是因为五步蛇的背部花纹像棋盘一样的方块状。
五步蛇有明显的三角形头部,五步蛇的鼻子上翘,是其他蛇没有的。
扩展资料:
尖吻蝮蛇攻击性极强,而且头部可大幅度旋转,没有经验的人野外遇到应远远避开,不要轻易尝试用手抓取,抓取应用捕蛇钳。
五步蛇主要栖息在海拔400—700米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夏季喜欢在山坞的水沟一带活动,对生活环境条件的要求是阴凉通风有树有水。
活动周期自惊蜇至大雪约为9个月,影响活动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及食物。气温20—30℃时,活动最频繁,气温高达35—38℃时,多向水边集中。在夜间用松把照明较为敏感并对火把有攻击反应,用手电筒照时几乎无明显趋温倾向。
冬眠期自大雪至翌年惊蛰约为3个月,越冬洞穴较深,蛇多时大小蛇在一起,有时也和蝮蛇混居在同一洞中。当气温为8℃时与蛇体表温度相等,当气温高于8℃时蛇体表温度始终比气温略低1℃,当气温低于8℃时蛇体表温度则较气温略高于1℃,蛇体表温度为11℃以上时能咬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尖吻蝮

五步蛇是什么?

五步蛇是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又称百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
生活时背面棕黑色,头侧土黄色,二色截然分明,体背棕褐色或稍带绿色,其上具灰白色大方形斑块17—19个,尾部3—5个;
此斑由左右两侧大三角斑在背正中合拢形成,偶尔也有交错摆列的,斑块边缘色深,腹面乳白色,咽喉部有排列不规则的小黑点,腹部中央和两侧有大黑斑。
扩展资料:生活习性
主要栖息在海拔400—700米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夏季喜欢在山坞的水沟一带活动,对生境条件的要求是阴凉通风有树有水,也在茶园、农田、柴堆内活动,能上树,也能进入人房。
活动周期自惊蜇至大雪约为9个月,影响活动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及食物。气温20—30℃时,活动最频繁,气温高达35—38℃时,多向水边集中。
冬眠期自大雪至翌年惊蛰约为3个月,越冬洞穴较深,蛇多时大小蛇在一起,有时也和蝮蛇混居在同一洞中。

五步蛇是什么蛇

五步蛇学名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又称为百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
尖吻蝮全长120—150厘米,大者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呈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
吻端由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鼻孔与眼之闻有一椭圆形颊窝,它是热测位器。背鳞具强棱21(23)—21(23)17(19)行。腹鳞157—171。尾下鳞52—60,前段约20枚定为单行或杂以个别成对的,尾后段为双行,末端鳞片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称“佛指甲”。
“尖吻蝮”各地区别名极多,又称“五步倒”、“岩头斑”,白花蛇(湖南、江西、浙江)、祁蛇(药材名,江西、安徽、湖南、浙江)、五步蛇(浙江)、五步龙(安徽、江西)、百步蛇(广西、湖南、江西、台湾),
五棒蛇、岩蛟(重庆),翻身花(湖南、江西)、棋盘蛇、棋盘格、盘蛇、袈裟蛇(闽北)、翘鼻蛇(湖南、江西、浙江)、犁头蛇、三天两天病(湖南、江西)、翘鼻蛇(贵州雷山)、犁头匠(贵州兴义)、放丝蛇(浙江)、等鸟“音:灯吊”扑(浙江)、聋婆蛇(广西)、瞎子蛇(江西)、懒蛇(江西)。
扩展资料
中国的毒蛇有40余种,多分布于长江以南的广大省份。蛇毒按其性质可分为: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三大类。
金环蛇、银环蛇、海蛇、白花蛇等主要含神经毒。
蝰蛇、尖吻腹、竹叶青等主要含血循毒。
眼镜蛇、眼镜王蛇、腹蛇等主要含混合毒。
如今喜欢野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了,但对野外危险,特别是动植物造成的危险往往估计不足,这些危险,尤以毒蛇最具代表性。
野外游玩注意事项:
1、远足时要避开人迹罕至的草丛、密林等,可以带上软质的长棍或竹竿,边走边打一打路边的草丛,蛇会迅速逃跑,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另外,走进草丛前要穿上长裤和胶鞋,扎紧裤口,防止蛇的攻击。
2、雨后的清晨和傍晚,最好不要在有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尤其是洪水过后的几天内,不宜进入群山峻岭,此时是毒蛇游动最频繁的时间段。
3、在翻转石块、采摘野果前要小心观察,使用竹竿等敲打,这是由于一些蛇类经常栖息于树上(比如竹叶青),其身体颜色多与树干相近,稍一疏忽,就会被它咬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尖吻蝮

五步蛇是什么蛇?

五步蛇是我国民间的叫法,五步蛇的学名叫尖吻蝮蛇,有的地区把五步蛇叫蕲蛇、七步蛇、百步蛇,五步倒,白花蛇等。各个地区的习惯不同,对五步蛇的称呼也不同。别看它们长相怪异,和其他蛇类很容易区别。五步蛇可是剧毒的毒蛇,毒牙超长,毒液量也比较多。是剧毒的血循毒毒蛇,国家保护蛇类,目前没有任何的亚种发现。五步蛇是国家几级保护动物五步蛇一般指尖吻蝮,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D.acutus)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_、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尖吻蝮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形态特征尖吻蝮全长120—150厘米,大者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呈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吻端由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鼻孔与眼之闻有一椭圆形颊窝,它是热测位器。前段约20枚定为单行或杂以个别成对的,尾后段为双行,末端鳞片角质化程度较高,形成一尖出硬物,称“佛指甲”。
栖息地五步蛇主要栖息在海拔400~700米的常绿和落叶混交林中,夏季喜欢在山坞的水沟一带活动,对生境条件的要求是阴凉通风有树有水,也在茶园、农田、柴堆内活动,它能上树,同时也能进入人房,冬季多在树根形成的天然洞或旧鼠洞中越冬。五步蛇吃的食物1、五步蛇的食物是:饲料种类较多,如蛙类、鼠类、昆虫类等,幼蛇捕食能力差,食物以泽蛙、棘胸蛙、蟾蜍的幼体及大白鼠、小白鼠的乳鼠为主。一般出壳后10天到第1次冬眠前的1龄幼蛇,食物以平均体重1.6克左右的泽蛙幼体为主,辅以2克左右重的乳鼠。2、第1次冬眠苏醒后到第2次冬眠前的2龄幼蛇食物以成体泽蛙为主,小鼠为辅,第2次冬眠苏醒到第3次冬眠前的3龄幼蛇食物以小白鼠为主,泽蛙、青蛙为辅,成年蛇的饲料主要是吃人工饲养的小白鼠、大白鼠、青蛙、蟾蜍等。被五步蛇咬了的办法1、被五步蛇咬后重要的是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处理伤口,一定要尽快送院抢救。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五步蛇不好动,爬行速度慢,哪怕要人后也不会爬行多远,要防第二次被咬。2、即使辨别不清是否被有毒的五步蛇咬伤,也千万不能等待中毒症状出现,必须按毒蛇咬伤处理,以免贻误病情。记住蛇的类型或特征、伤口的形态,详细告知急救的医务人员,以便医务人员及时、正确地给以治疗。还有就是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五步蛇咬了多久会死1、五步蛇它不是被咬走五步就会丧命,是形容这蛇毒性利害;咬后多长时间丧命,这因人而异,跟年龄休质以及送医前针对性的做些相关的、必要的措施有直接关系;但被咬后那必须与时间赛跑,这时才真正体会到确确实实、时间就是生命。2、五步蛇毒具有溶血性,被其咬伤后,伤口最好不要切开,以免血液不能凝固,导致大量出血引起贫血等症状,加重病情,要是万一不小心再割破主要血管,毒素会迅速漫及全身,所以被咬会一定要及时处理。

五步蛇为什么是人们最惧怕的毒蛇之一


五步蛇为什么是人们最惧怕的毒蛇之一
01 五步蛇的高致死率
虽然它的毒性不算很强(半数致死量),但是它的单次排毒量平均在214毫克左右,这个数值只比现存排毒量最大的毒蛇之一眼镜王蛇的少了100多毫克(平均350毫克),最大排毒量可达400毫克,其单次排毒量只有4.6毫克。往往被五步蛇咬伤需要大量的抗毒血清,而且毒液量大,其扩散速度变快,在体内清除的时间也变慢,因此五步蛇照样是致命性很强的毒蛇。
五步蛇是蝮蛇,它也是血循毒素的毒蛇,这种毒素上图已经说的很明白了,许多被五步蛇咬伤的人,即使没有死亡,截肢率也是非常高的,最起码被咬的地方会严重的溃烂,这是局部皮肤组织坏死导致的,因此,五步蛇又被称为“烂肉王”。因此,虽然五步蛇的半数致死量不算高,但是它的毒液类型和单次排毒量,让它们成为了最致命的毒蛇之一。
02 五步蛇的恐怖之处
首先,五步蛇不像银环蛇那样胆小,反而它们会主动的攻击,这使得同样遇到毒蛇,五步蛇攻击人的次数就更多。其次是特点,特点主要是说它的外观,五步蛇具备大多数毒蛇最明显的头部,它的头部呈倒三角状,这是毒蛇才有的特征,而且相比较其他毒蛇,五步蛇的分布要更广。
03.被五步蛇咬伤不止能走五步
五步蛇是人们对尖吻蝮的俗称,除了五步蛇外,七步蛇百步蛇都是它的俗称,这些俗称并不是真的被五步蛇咬伤后能走的步数,而是人们用来形容它的毒液杀伤力。事实上被五步蛇咬伤后,通常会有3-6个小时的黄金救援期,在这个时间内迅速的赶往医院注射相应的抗毒血清,致死率会大大降低。

五步蛇的特点

  1、形态特征:五步蛇全长120—150厘米,大者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呈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吻端由鼻间鳞与吻鳞尖出形成一上翘的突起;鼻孔与眼之闻有一椭圆形颊窝,五步蛇是热测位器。背面棕黑色,头侧土黄色,二色截然分明。

  2、栖息环境特征:尖吻蝮生活在海拔100—1400米的山区或丘陵地带。大多栖息在300—800米的山谷溪涧附近,偶尔也进入山区村宅,出没于厨房与卧室之中,与森林息息相关。炎热天气,尖吻蝮进入山谷溪流边的岩石、草丛、树根下的阴凉处渡夏,冬天在向阳山坡的石缝及土洞中越冬。

  3、习性特征:尖吻蝮年活动周期自惊蜇至大雪约为9个月,影响活动的主要因子是温度、湿度及食物。气温20—30℃时,活动最频繁,气温高达35—38℃时,多向水边集中。在夜间用松把照明较为敏感并对火把有攻击反应,用手电筒照时几乎无明显趋温倾向。

五步蛇为什么叫五步蛇?



五步蛇是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别称百步蛇、中华蝮、七步蛇等,在我国分布较广,以武夷山山区和皖南山区分布最多,性格凶猛,毒牙较长,由其咬击所导致的危险事件甚至死亡事件在我国非常较为常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五步蛇为什么叫五步蛇吧!

五步蛇为什么叫五步蛇?
五步蛇的名字来历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以下几种解释都应该是合理的。首先,五步蛇剧毒,被咬后五步之内必然中毒(不是死亡,没有那么厉害的),所以也叫“五步倒”。其二,五步蛇性格懒惰,人走到距离它五步之内才会受到攻击。其三,五步蛇具有极好的保护色,据说只有走到非常近(五步之内)才会发现它。

五步蛇有哪些别称?
五步蛇各地区别名极多,常见的有五步倒、岩头斑、白花蛇(湖南、江西、浙江)、祁蛇(江西、安徽、湖南、浙江)、五步蛇(浙江)、五步龙(安徽、江西)、百步蛇(广西、湖南、江西、台湾)、五棒蛇、岩蛟(重庆)、翻身花(湖南、江西)、棋盘蛇、棋盘格、盘蛇、袈裟蛇(闽北)、翘鼻蛇(湖南、江西、浙江)、犁头蛇、翘鼻蛇(贵州雷山)、犁头匠(贵州兴义)、放丝蛇(浙江)、聋婆蛇(广西)、瞎子蛇(江西)、懒蛇(江西)等。

被五步蛇咬了怎么办?
1、结扎伤口:被五步蛇咬伤后应立即在距伤口5~10厘米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方)进行缚扎,之后每隔15~30分钟松开一次,每次松开时间约30秒到1分钟以免肢体缺血坏死。
2、冲洗伤口:伤口结扎后应立即冲洗,冲洗液可选用生理盐水、双氧水、冷茶水、肥皂水、0.1%高锰酸钾溶液等,如没有上述液体可将伤肢放在溪流或池塘中漂洗。
3、清创排毒:用双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由四周向伤口反复推挤15分钟左右使毒血排出,也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把毒液吸出,不要用嘴吸血,以免毒素会从口腔内传播。
4、火烧蛇毒:蛇毒为毒性蛋白质,可用火柴暴烧法破坏消毒,用火柴头4~6个堆放伤口上点燃烧灼,或用打火机在伤口处烧灼,连续3~5次,但只适用于牙痕较浅的蛇伤。
5、急救服药:伤后立即服用治蛇伤的中成药,首次剂量加倍,也可将蛇药用唾液或温水调成糊状涂在伤口周围约2厘米处,伤口上不要涂药以免因创口堵塞而阻碍淋巴液流出。
6、抗毒血清:应尽早到医院应用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同时予抗炎、抗破伤等对症治疗,但部分病人对抗蛇毒血清可发生过敏反应,一般应用前必须做过敏试验。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五步蛇为什么叫五步蛇?

五步蛇又名尖吻螅、蕲蛇。是蕲春著名的特产,它与蕲龟、蕲竹、蕲艾合称为“蕲春四宝”。
蕲蛇属蝮蛇科,蝮蛇属,为剧毒蛇。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因其全身黑质白花,故又名白花蛇,还因为吻鳞与鼻间鳞均向背方翘起,所以还名褰鼻蛇。头呈三角形,背黑褐色,头腹及喉部白色,散布有少数黑褐色斑点,称“念珠斑”。尾部侧扁,尾尖一枚鳞片尖长,称角质刺,俗称“佛指甲”。蕲蛇若被逼捕得它无路可走时,它就调转“尾利钩”,破腹自杀,“死而眼光不陷。”
五步蛇系一种剧毒,被这种蛇咬后不出五步就会昏倒,又称“五步倒”,其毒性与眼镜王蛇相当,属国家二级濒危保护动物。
〖临床表现〗
1、神经毒表现:银环蛇等咬伤后,局部伤口反应较轻,有微痒或麻木感。2小时后出现全身乏力、眼睑下垂、视力模糊等表现,严重者出现呼吸麻痹死亡。
2、血循毒表现:五步蛇等咬伤后,主要表现为出血不止,一般压迫包扎无法止血,可引起全身广泛出血。
3、混合毒表现:蝮蛇等许多蛇同时或先手出现神经毒及血循毒表现。
〖预防措施〗
1、当野外旅行、工作时,尤其在夜间最好穿长裤、蹬长靴,持木棍或手杖,并携带照明工具,防止踩踏到蛇体招致咬伤。
2、选择宿营地时,要避开草丛、石缝、树丛、竹林等阴暗潮湿的地方。
五步蛇的名字来历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以下几种解释都应该是合理的:
五步蛇剧毒,被咬后五步之内必然中毒(不是死亡,没有那么厉害的),所以也叫“五步倒”;
五步蛇性格懒惰,人走到距离它五步之内才会受到攻击;
五步蛇具有极好的保护色,据说只有走到非常近(五步之内)才会发现它。
五步蛇只是一个民间的说法。用科学的解析是:走路会促进人的血液流动和循环,使毒液随着血液或者组织液回流到心脏。这个时候人就会很危险,甚至死亡。所以五步蛇只是强调蛇的毒性之大。并非指五步必死。谢谢。
五步蛇是一种有剧毒的蛇
被咬的人在走路是促进了人的血液流动和循环,毒液就会随着血液流到心脏,人就会中毒而死.
相传人被咬伤,不出五步即死,故称五步蛇
五步蛇只是民间的说法,五步其实是夸张的,意思就是指毒发的时间狠短
五步蛇是尖吻蝮的别名。
尖吻蝮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
尖吻蝮其中一个为人熟知的名字是“百步蛇”,意指人类只要曾被尖吻蝮所咬,脚下踏出一百步内必然会毒发身亡,以显示尖吻蝮的咬击实在奇毒无比;有些地方更称尖吻蝮为“五步蛇”,进一步夸大其毒素的威力。
叫“五步蛇”并不是说五步会死,而是这种蛇指毒很大,非常危险。
扩展资料
被蛇咬后如何应急处理
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医生表示,被蛇咬伤后,首先,要防止毒液扩散。被蛇咬后不要惊慌失措,要保持冷静,立即拨打120。此外,如果确认是毒蛇,切勿走动,保持静止状态,减少代谢和血液循环,取鞋带或者腰带,在伤口上下方扎住,等待医护人员的救援。
作为中国十大毒蛇之一,它一次能分泌很多的蛇毒,毒性比眼镜蛇还要强烈。它的蛇毒是一种溶血毒素,被咬后受害者会出现伤口疼痛及出血的现象,继而出现血肿胀、起泡、组织坏疽、溃疡,随后感到晕眩及心跳加速,最终丧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尖吻蝮
人民网-朋友送条五步蛇尝鲜 男子杀蛇时遭蛇牙划伤

五步蛇是几级保护动物

五步蛇是国家二级濒临灭绝保护野生动物,安徽二级保护动物。
它冬眠自下雪至第二年惊蛰节气大约为3个月,过冬洞窟较深,蛇许久尺寸蛇在一起,有时也和眼镜蛇混居在同一洞中。当温度为8℃时与蛇体表温度相同。
当温度超过8℃时蛇体表温度自始至终比温度偏低1℃,当温度小于8℃时蛇体表温度则较温度稍高于1℃,蛇体表温度为11℃之上时可以乱咬。人力饲养的幼蛇,当温度少于17℃时,盘瞳没动,它就会在12℃时要医用镊子打动发生张嘴乱咬情况。
五步蛇关键栖居在海拔高度400~700米常绿植物和枯叶植物群落中,夏天习惯在山坞的排水沟一带主题活动,对环境要素标准的要求是荫凉自然通风有树有水,还在茶树、田地、草堆内主题活动,它会爬树,同时也可以进到人房,冬天多的是树杆所形成的天然洞或旧鼠洞中过冬。
五步蛇吃哪些食物:
五步蛇的饲料种类比较多,如蟹类、啮齿动物、昆虫类等,幼蛇觅食能力较差,食材以泽蛙、棘胸蛙、癞蛤蟆的幼体及大鼠、实验鼠的乳鼠为主导。一般出壳后10天到第1次冬眠期前1龄幼蛇,食材以平均体重1.6克左右的泽蛙幼体为主导,加上2克左右重乳鼠。

五步蛇:国内唯一的“烤肉之王”!


五步蛇在野外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蛇,虽然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它的毒性十分恐怖,但是其实它的毒性和大部分的毒蛇相比,是比较“拉胯”的,但是它最为恐怖的是,虽然被咬伤后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但是大面积的“坏死”,简直触目惊心。
在国内要是它称得上“烤肉之王”,绝对没有第二条蛇能够与之相提并论。五步蛇学名为尖吻蝮,是一种常见的毒蛇,它属于比较好识别的毒蛇,只要在野外看到十分“傲娇”,永远不会低头的蛇,那就是五步蛇了。
五步蛇的体型在毒蛇里面算是比较大的,虽然体长能够达到1.2米到1.5米之间,但是整体身材比较臃肿,看上去就像是一条肥硕的蛇,这种蛇特别受到眼镜王蛇、大王蛇这类喜欢捕食蛇类,具有很强食蛇性的喜爱。
五步蛇的LD50-皮下注射为8.9mg/kg,和其他毒蛇相比还是相对较弱的,眼镜王蛇是它毒性的几倍。虽然它的名字有夸张的成分在,有的地方说被咬伤后无法走出五步,有的地方则是说七步,甚至还有百步之说。
被它咬伤后,会在短时间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伤口处大面积的出血,这样触目惊心的场面,被咬伤者自己看到却是无法走出五步了,很有可能自己就把自己吓晕过去了。五步蛇之所以有“烤肉之王”的名字,是因为被它咬伤后出现的坏死十分恐怖,就像是肉在火上烤一般,被咬伤的地方简直“不堪入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