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
- 2、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意思是什么
- 3、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出处
- 4、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 5、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
- 6、“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是什么?
- 7、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 8、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 9、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是第几章内容
- 10、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 解释?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意思是:为人要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满含美德而不外露,能够坚守正道。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是:以谦卑自守,满含美德而不外露,能够坚守正道。
“卑以自牧”出自《易传·象传上·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译文:为人要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含章可贞”出自《易经·坤》:“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译文:满含美德而不外露,能够坚守正道。或者追随王者的事业,并不计较个人得失,最终会有理想的结局。
卑以自牧的近义词
卑己自牧
拼音:bēi jǐ zì mù。
释义:卑:谦;牧:养。意思是以谦逊的态度修身养性。
出处:郭沫若《再谈郁达夫》:“鲁迅的韧,闻一多的刚,郁达夫的卑己自牧,我认为是文坛的三绝。”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自身修养谦虚自守。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如下: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意思是:谦卑自守,有德而不显。“卑以自牧”出自《易·谦》,原句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含章可贞”出自《周易·坤卦》,原句是: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义解析
《礼记中庸》中曾写道:“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但这世上总有人会放纵的贪婪和欲望,做不成真君子,反倒成了真小人。
古人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谦谦君子唯有慎独慎微,紧绷法律这根弦,才能走得长远。“慎独慎微”是古人修身治国的智慧结晶,学习是过程,关键是吸取教训,严格自律,真正做到“耐得住清苦、扛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出处
1、“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意思是: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2、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3、《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把“诚”看成是世界的本体,认为“至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含章可贞:有美德,有功劳但又不去炫耀,同样也是保持谦虚的意思。
你当它是成语分开来查它的意思
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君子慎独
释义: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出处:《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不欺暗室
释义: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形容行为举止光明磊落。也作“暗室不欺”。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释义: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含章可贞
释义:含蓄地处事,保持住美好的德行,如果去从政,不居功、有美德而不显耀,就有个好的结果。
出处:《易经》坤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个人感慨:以上四个成语,分为四个出处,在此纠正一下,并非均出自于《礼记·中庸》,它们仅仅是意境相似,也因此被连贯在一起了。这些词语意境更相近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时警醒自己,即便独处或身处暗室,也应表里如一,是贴近平常人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也是我最喜爱的词语之一,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只是下表面功夫做给别人看,即便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要求着自己坚持不懈。
做人的信条,用修合无需人见,存心自有天知诠释可以互为验证。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 《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注释:
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
2."慎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的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暗室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5.含章可贞:有美德,有功劳但又不去炫耀,同样也是保持谦虚的意思
扩展资料:
“君子慎独”语最早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代表的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经过长期修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的大意为一个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做坏事有可能不会被发现,但他仍然选择坚守自己的道德理念,不去做任何违背道德准则的行为,也不做任何坏事,此为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语最早出自《列女传·卫灵夫人》:妾闻礼下公门,式路马,所以广敬也。夫忠臣与孝子不为昭昭信节,不为冥冥堕行。蘧伯玉,卫之贤大夫也,仁而有智,敬以事上,此其人必不以暗昧废礼,是以知之。公使视之,果伯玉也。
大意是说蘧伯玉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中没有人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底线,是卫国最品行端正的士大夫。后世以不欺暗室形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会去做昧着良心的事情。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的大意可理解为:君子在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能够坚守自我,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行为,亦不做亏心事。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意思是:谦卑自守,有德而不显。“卑以自牧”出自《易·谦》,原句是: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含章可贞”出自《周易·坤卦》,原句是: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含章可贞的含义
含章可贞的主要释义如下:
1、包藏美质。(《周易正义》:“含,藏也。章,美也。”)
2、有德而不显,怀才而不露。(《易传》:“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3、行文含有文采和美质。(《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含章素质,冰絜渊清。”《文心雕龙·征圣》:“乃含章之玉牒,秉文之金科矣。”)
4、指汉代宫殿,含章宫。(张衡《西京赋》:“麒麟朱鸟,龙兴含章。”)
5、魏文帝曹丕所铸宝刀名。(三国《典论》:“魏太子丕造百辟宝刀三,……其二采似丹霞,名曰“含章”。)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意思是什么?
“卑以自牧,含章可贞”的意思是: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即使有美德,有功劳也不去炫耀。
这句话出自《诗经·小雅·卫风·卑有衣裳》的诗句。整句的意思是:我虽然卑微,但自己能够养育自己,内心充满美德和正直。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卑微而自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身的自信和坚持。尽管身份低微,但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勤劳,能够自给自足,保持内心的高尚品德和正直。这句诗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人们在任何环境下都要保持自尊、自立和正直的品质。
实现自身谦卑(能屈能伸)需要为人民服务,低声下气的恳求他人帮助并努力等待时机成熟。通俗一点说,就是要通过自己的能屈能伸,来赢得他人的信任,帮助自己完成伟大的事业。
意思是:要小心谨慎,切莫做违反道德的事情,遵守法律的底线。
这句话出自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通俗解释下就是,君子独自一个人的时候,哪怕没人看的见听的见,也要小心谨慎,切莫做违反道德的事情,准守法律的底线。
扩展资料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中,“慎独”把“独”理解为自己一个人,也就是说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要谨慎,思想上莫有邪念,精神上不要松懈。不欺暗室,指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也要光明磊落,心胸坦荡。
慎独,是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一个人在公共场合不做坏事比较容易,而在独处时也能一样不做违反道德准则的事,则需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
慎独,其实就是“慎始”,做任何事从开头就要十分谨慎,如果开始时就不谨慎,还怎么能保证有好的结局呢。慎独,其实就是“慎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意思是说,当事情结束时,要像开头一样慎重对待。
慎独还需克服源自动物性的“利己”性。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是用来形容一个君子的行为准则和道德修养的。
君子慎独是指在独自一人时,也要保持谨慎和警惕,不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这是对自我修养的一种要求,也是对个人品德的一种锤炼。
不欺暗室是指在私下里不做欺诈、欺骗的事情,保持诚实、正直的品质。这是对个人品行的一种要求,也是对社会道德的一种维护。
卑以自牧是指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这是对个人修养的一种要求,也是对自我完善的一种追求。
含章可贞是指在保持内在美的基础上,不张扬、不炫耀,以稳健、可靠的姿态面对人生。这是对个人品质的一种要求,也是对社会稳定的一种贡献。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所蕴含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是君子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给人的道理:
1、自我修养: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谨慎和警惕,不做出不道德的行为。这告诉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2、诚实正直:这句话强调了在私下里不做欺诈、欺骗的事情,保持诚实、正直的品质。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不撒谎、不欺骗,言行一致,树立良好的信誉。
3、谦虚低调:这句话强调了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不断自我反省、自我提升,以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不自大、不炫耀,不断学习和进步。
4、稳健可靠:这句话强调了在保持内在美的基础上,不张扬、不炫耀,以稳健、可靠的姿态面对人生。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稳健可靠的人,不浮躁、不轻率,注重实际效果和品质。
5、高尚品质:这句话所蕴含的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准则,是君子们应该追求的人生目标。这告诉我们要追求高尚的品质和道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追求、有担当的人。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意思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是:君子在独处的时候更加要谨慎,不做违反道德和良知的事情,以谦卑的态度修养自己的身心。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出自于《礼记中庸》:“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
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句话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中庸简介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属《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其内容肯定“待人接物采取不偏不倚、调和折中的态度”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认为“极忠诚,极真诚”则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宋代学者将《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是第几章内容
出自第二十四章中。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第二十四章中,原句:“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仰天地浩然正气、行光明磊落之事”,意思是君子慎重对待自己在一个人独处时的行为,即使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君子慎独 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不欺于心 解释?
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这其实讲的就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品格,身为一个君子要言行合一,不管是在人前人后都要保持高尚的品格,哪怕没人看见也不能放松自己。
一、词语解释君子: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最早的时候君子这个词是专指君王的儿子,地位崇高。之后词义演变,开始有了德行方面的专指,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以君子来自称勉励。
慎独:在独处中谨慎不苟。指的就是自己日常独处无人监督的时候更应该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暗室:出自《梁书·武帝纪下》:“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恒理衣冠。”指幽暗的内室,特别是指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自己独处的地方。
卑:最早见于甲骨文,古字形像手持器械的样子。它的本意指的是身份地位地下,引申为人格等低劣,而由低劣又引申成位置低。之后人们用以自谦,表达自己的一种态度。
自牧:自我修养。《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二、《礼记中庸》《中庸》本身是《礼记》中的篇章,是论述人生修养的一部哲学著作,原属于《礼记》第三十一篇。
《中庸》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代学者将其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
《中庸》的主题思想就是“中庸之道”,这被称为道德的最高标准,认为“至诚至信”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
宋元之后,《中庸》成为了科举考试的必读数目,对固定的教育和处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历代儒家思想都对《中庸》大为推崇,很多名家都有关于其的注释,比如程颢《中庸义》、程颐《中庸解义》、朱熹《中庸章句》等。
总体来说,古人对于道德品质的要求还是非常高的,他们时刻都在警醒自己,努力做一个表里如一的谦谦君子。今天很多的思想行为还是从这些经典的思想传承下来的,现代人对于君子这个词的推崇程度依然很高,这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最高道德标准。
君子慎独,卑以自牧的意思: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
德才兼备的人即使独自一人也小心谨慎,即使在黑暗的屋子里,也不做欺骗人的事。(德才兼备的人)谦卑的约束自己,从不做欺骗自己良心的事。
君子慎独
释义:一个人独处,在无人看见的地方要警惕谨慎,在无人听到的时候要格外戒惧,因为不正当的情欲容易在隐晦之处表现出来,不好的意念在细微之时容易显露出来,所以君子更应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把不正当的欲望、意念在萌芽状态克制住。
出处:《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不欺暗室
释义:即使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昧心的事。形容行为举止光明磊落。也作“暗室不欺”。
出处:《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卑以自牧
释义:以谦虚的态度修养自己的德行。
出处:《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不欺于心
释义:不欺骗自己的内心。
出处:此为词语,并非成语,疑脱胎于“无愧于心”。
个人感慨:以上四个成语或词语,分为四个出处,在此纠正一下,并非均出自于《礼记·中庸》,它们仅仅是意境相似,也因此被连贯在一起了。这些词语意境更相近于“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时时警醒自己,即便独处或身处暗室,也应表里如一,是贴近平常人的一种境界。君子慎独,也是我最喜爱的词语之一,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只是下表面功夫做给别人看,即便独自一人的时候,也要求着自己坚持不懈。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卑以自牧,含章可贞。”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意思是:君子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自由复制
注释:
1.君子慎独的意思是:上天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作规律,遵页内查找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有。
2.”惧独”既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途径,也是经过长期修 养所达到的一种境界。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活动,无人监管,有多种做坏事的可能并且不会被发觉的时候,仍然能坚信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地按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不做任何坏事
3.不欺暗空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
4.卑以自牧:为人谦虚,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