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尼拔,汉尼拔是什么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5 12:06:41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汉尼拔是谁

《汉尼拔》(Hannibal)是由美国NBC电视台根据自托马斯·哈里斯经典小说《红龙》改编。由布莱恩·福勒主创,麦德斯·米科尔森、休·丹西主演。讲述了FBI特别探员威尔·格雷厄姆以及表面上是优雅心理医生,实际上是食人魔连环杀人犯的汉尼拔·莱科特博士的故事。
他们的关系从一开始的亲近到后来的微妙、疏离,着实令人胆寒。该剧在2014年获得了美国IGN奖-最佳电视连续剧奖以及同年度土星奖-最佳网络电视剧集。
汉尼拔》具体的故事情节,一是可以看各种变态怎么杀人和为什么要杀人,二就是看汉尼拔和探员威尔·格雷厄姆的惺惺相惜与互相伤害——这可是把“相爱相杀”发挥到了极致的一对。其实若论《汉尼拔》的真正成就,在于它创造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感官世界。
在如今重口味当道的美剧圈,这就是那朵盛开得最肆无忌惮的罪恶之花。这里的杀人如芭蕾般优雅,精神分析仿佛在挑拨你的脑内神经,每一道人肉烹饪的刀起刀落,更有让人欲罢不能的艺术美感。
饰演汉尼拔的丹麦籍戛纳影帝麦斯·米克尔森(Mads Mikklesen)尽管并非标准意义上的“美男子”,但这位棱角分明、一脸褶子的“老汉”浑身上下却散发着一种同霍普金斯“圆脸无邪派”截然不同的禁欲气息。
第一季
(2013年4月4日首播)威尔·格雷厄姆(休·丹西饰)是FBI的特别调查顾问,也是一名犯罪分析师。威尔有一种特别的共情能力:可以在犯罪现场根据线索进入凶手们的思维中,并还原犯罪经过。
他正在调查一起凶残的连环杀人案,凶手非常狡猾,每次作案留下的线索都很少。为了破案,威尔向著名的心理医生汉尼拔·莱克特(麦德斯·米科尔森饰)寻求帮助。
在案件调查的过程中,这位学术精湛又极具个人品味的汉尼拔都对威尔有所启发,让他感觉离揭开凶手的真正身份又近了一步。但在亲手击毙罪犯之后威尔陷入了自责和幻境中,不得不再次向汉尼拔寻求帮助。渐渐地,威尔越发依赖这位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医生。但是,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
第二季
(2014年2月28日播出)第二季从上一季截止的地方开始,头两集将是一个连贯的故事,类似引导集。第三集将是小茶杯的审判。威尔知道了汉尼拔的真实身份,但是却没有人相信他。第2季第1集实际上是整季的最后一集。每个角色似乎都身处危险之中。就像是先给观众看炸弹,然后再回头讲故事,这个时候观众就是胆战心惊,不知道炸弹到底何时会爆炸。
第三季
(2015年6月4日播出)汉尼拔暴露之后逃亡到意大利,重操吃人旧业。而对手小茶杯威尔终究是放不下,千里追捕。此外,本季扎克瑞·昆图将会加入本剧,扮演一个杀手。“牙仙”(理查德·阿米蒂奇饰)、“紫夫人”侍女千代(冈本多绪饰)以及威尔的老婆茉莉(妮娜·阿瑞安达饰)将会登场。
该剧获得了《综艺》、《娱乐周刊》等美国娱乐媒体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近年来少有的佳作”。
《名利场》称《汉尼拔》是“该电视网相当一段时间内最吸引人的剧集”,《纽约邮报》称其“很多场景简简单单却能让人屏住呼吸”,《芝加哥太阳报》称“汉尼拔令人挥之不去,使人目不转睛。”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美剧汉尼拔
百度百科--汉尼拔
汉尼拔全名汉尼拔·巴卡,北非古国迦太基统帅、行政官,军事家、战略家。
汉尼拔·巴卡出生在巴卡家族,他生长的时代正逢罗马共和国势力的崛起。少年时向父亲立下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他奇迹般地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并多次以少胜多重创罗马军队。
汉尼拔·巴卡在军事及外交活动上有突出表现,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四大军事统帅之一。当代仍是许多军事学家所研究的重要军事战略家之一,被誉为战略之父。
汉尼拔的轶事典故
公元前216年8月,汉尼拔在意大利东南沿海的卡内地区,以步兵4万余人、骑兵约1万人的兵力,与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统率的8万步兵、7000骑兵作战。面对强敌,汉尼拔决定巧借风势助战。当时当地正处于风季,每天中午常有强劲的东南风沿海袭来。据此,他在部署阵势时让部队背向东南,利用顺风作战,使敌方陷入逆风作战的不利境地。
8月2日,双方交战至中午时分,果然东南风大作。这时,汉尼拔军向敌军投射的矛、箭、石头,由于顺风而速度加快,力量倍增,大大增强了杀伤效果。而罗马军投射的矛、箭、石头的作用则相反、同时由于东南风刮起风沙尘土,阵势一片混乱,死伤惨重。战至天黑,罗马军被歼7万余人,被俘约1万人,执政官阵亡。而汉尼拔军仅伤亡6000人,大获全胜。

汉尼拔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网络用语“汉尼拔”意思有以下两种:1、汉尼拔是电影《沉默的羔羊》中的吃人博士汉尼拔以及美剧《汉尼拔》中的主人公汉尼拔,同时,汉尼拔还是一位北非古国迦太基的名将,出生于公元前247年,年少时与父亲征战西班牙,与罗马为敌,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表现。2、汉尼拔是网络流行词,原意是汉尼拔莱克特,出自电影《沉默的羔羊》,剧中汉尼拔食人魔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所以会用汉尼拔来代指食人魔,表达一些比较恐怖、邪恶的意思。

汉尼拔是谁

汉尼拔·莱克特是托马斯·哈里斯创作的长篇小说《红龙》、《沉默的羔羊》、《汉尼拔》、《少年汉尼拔》中的男主角。
18岁以前的汉尼拔,出生于立陶宛一个富足家庭,在“莱克特城堡”享受愉悦的童年。战争打破平静的生活,汉尼拔的妹妹米沙被敌人掳走,汉尼拔亲眼看着妹妹被吃掉。战后,汉尼拔被寄养在法国的画家叔叔家,在一次斗殴中叔叔也去世了,婶婶带着汉尼拔定居巴黎。
对于汉尼拔来说,婶婶很神秘,她会鉴赏名画古董,会朝日本武士头盔行隆重的跪拜礼,对人生有着独到的见解。婶婶很同情汉尼拔,将其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细心照料,教导他武士道精神还有剑术。
而汉尼拔也从婶婶身上找到了久违的母爱,甚至产生出一种超越辈分的男女之情。婶婶被杀死保罗的凶手绑架,汉尼拔决定独自救出婶婶。他在找到凶手之后,当着婶婶的面将其残忍地杀害并吃掉,从此汉尼拔开始了吃人之路。
人物评价:
汉尼拔是喜欢读书、思考、知识渊博的人,他将时间放在读书看报上,吸取知识的同时也可消磨时间,转移注意力,从而不至于过于痛苦。但汉尼拔还会梦见米沙,米沙就像天使一样支撑他活着,也像梦魇一样折磨他。
他爱米沙,这种爱也折磨着他;他恨自己,恨自己一样食用了米沙的肉汤,这种极端的爱和恨同时体现在汉尼拔身上,复杂沉重,矛盾激烈,撕扯他的心和灵魂。
米沙就像一面镜子,审视着汉尼拔,汉尼拔可看到自己的脆弱、人性的丑陋以及心灵的谴责和内疚。他凶残可怜,虽咀嚼着人肉,但内心的痛苦或许只有他知道。

汉尼拔是什么

汉尼拔多指电影《沉默的羔羊》的吃人博士汉尼拔以及美剧《汉尼拔》中的主人公汉尼拔,同时,汉尼拔还是一位北非古国迦太基的名将,出生于公元前247年,年少时与父亲征战西班牙,与罗马为敌,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表现。《汉尼拔》(Hannibal)是由美国NBC电视台根据托马斯·哈里斯经典小说《红龙》改编,由布莱恩·福勒主创,麦德斯·米科尔森、休·丹西主演。剧中,汉尼拔吃人的行为让不少网友觉得十分惊悚,据悉,汉尼拔之所以吃人诱因有两点,一是在汉尼拔小时候曾被土匪劫持过,当时天非常的冷,加上战争土匪没有食物可以吃,所以就把他妹妹煮成汤吃了,后来军队来了,把他们所在的地方炸了,汉尼拔趁机逃脱,不过吃掉妹妹这件事情对汉尼拔影响非常大。其二,汉尼拔在长大后学习的是心理学,研究人类的心理,不过学习并未使他从童年阴影中走出来,反而让他陷入了一个更深的病态,所以他开始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成为隐藏的连环杀手,同时,汉尼拔以吃人为乐,只有这样才能抚平他不安的内心。

汉尼拔大结局是什么

汉尼拔的结局有不同的版本,根据不同的媒体形式和改编,具体如下:
原著小说《汉尼拔》的结局是:汉尼拔救走了克丽丝·史达琳,利用催眠术等方法治好了她的恋父情结,让她爱上了自己。两人一起逃到了南美,过着亡命天涯的生活。
电影版《汉尼拔》的结局是:克丽丝·史达琳拒绝了汉尼拔的爱,把自己和汉尼拔铐在了一起,试图阻止他逃跑。汉尼拔为了逃脱,用刀切掉了自己的手腕,留下了克丽丝。他后来打电话给克丽丝,告诉她他不会再找她,但也不会忘记她。
美剧版《汉尼拔》的结局是:威尔·格拉汉姆和汉尼拔一起杀死了红龙,然后相拥跳下了悬崖。他们的生死不明,但是有暗示他们可能还活着。汉尼拔的心理医生贝德莉娅·杜莫里埃被发现在一张餐桌上,她的一条腿被切下来,摆在了盘子里。她的身边有三把椅子,暗示汉尼拔和威尔可能会回来吃她。
汉尼拔性格形成原因
汉尼拔吃生肉的行为可能有多种心理学上的解释,但没有一个是确定的或完全的。根据电影和小说的剧情,汉尼拔的童年经历了战争、饥荒、家庭暴力、食人等严重的心理创伤,这些可能导致他的道德观、价值观、情感观和审美观发生了畸变。
他可能把吃生肉看作一种复仇、嘲讽、满足或艺术的方式,也可能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御机制的反应。他可能对人类的生命和痛苦漠不关心,也可能有一种心理疾病。
他可能是一个极端的自恋者,也可能是一个寻求爱和认同的孤独者。总之,汉尼拔是一个复杂而神秘的角色,他的动机和心理状态很难用简单的理论来解释。

汉尼拔是谁

汉尼拔是《沉默的羔羊》故事里的主人公。
《沉默的羔羊》里扮演汉尼拔博士的安东尼·霍普金斯的表演,可以说是达到了表演艺术的极致。汉尼拔的故事灵感源于华盛顿大学刑事学专家凯珀尔与连环杀手特德·邦迪的真实经历,邦迪当时帮助凯珀尔教授调查绿河连环杀手。1989年1月,邦迪被处死,而真正的绿河杀手在2001年才被抓获。该片中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以及罪犯多数取自生活原型。
在影片中,演员的表演也是极其出色的。朱迪·福斯特再次展现了她那出色的演艺才华,塑造了一个勇敢而顽强的女特工形象,她将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的变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更加生动感人。
《沉默的羔羊》有几部?
《沉默的羔羊》有4部。《沉默的羔羊》讲述狱中的汉尼拔,《汉尼拔》讲述汉尼拔越狱之后的事,《红龙》讲述了汉尼拔被捕的过程,《少年汉尼拔》讲述汉尼拔的过去。
1、《沉默的羔羊》
该片讲述了实习特工克拉丽斯为了追寻杀人狂野牛比尔的线索,前往一所监狱访问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汉尼拔给克拉丽斯提供了一些线索,最终克拉丽斯找到了野牛比尔,并将其击毙。
2、《汉尼拔》
该影片系《沉默的羔羊》电影系列第二部,主要讲述了汉尼拔在逃出监狱后亡命天涯的过程中和史达琳发生的一些列事情。
3、《红龙》
故事讲述,城市里最近出现了一起凶徒连环杀人案,最令人恶心的是,凶徒每次作案后都将被害者的喉咙割走。
4、《少年汉尼拔》
一直以来,没有人能够走进汉尼拔·莱克特博士的精神世界,反倒是他的精神魔力左右着一切,你只能不断从记忆碎片中得到线索,然后拼凑成为一个个故事,其实揣测的成分大于真实,但是那一张张情真意切的面庞,却是汉尼拔挥之不去的梦魇。

汉尼拔是什么

汉尼拔是美国作家托马斯·哈里斯的系列小说 《汉尼拔》系列里的主人公,是一位有着极高智力和敏锐洞察力的精神病医生,同时也是一个系列杀人犯。
汉尼拔人物特点:
1、敏感、博学、智商高,对无礼的人缺乏耐心,极端厌恶。
2、对人性所表现出的卑劣与人类的丑态有异常浓厚的兴趣。
3、汉尼拔喜欢在自己的记忆之宫中漫游。
4、汉尼拔动作敏捷迅速,极为精准,且力气很大。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汉尼拔·莱克特出身在立陶宛的一个贵族家庭,小时候的莱克特生活的无忧无虑,一切安静而又美好,但这一切在汉尼拔12岁时彻底改变,一架轰炸机轰炸了莱克特一家为了躲避战乱而临时居住的房屋。
为了保命,对抗饥饿,有的人开始吃人,目睹了一切的汉尼拔精神受到了重创,变得沉默寡言。经过了短暂的孤儿院生活,汉尼拔被已经继承了哥哥爵位的叔叔罗伯特接走。
在此期间,汉尼拔冰封的心扉稍稍有些融化,市镇上的屠夫保罗出言侮辱紫夫人,瘦弱的叔叔想为妻子找回公道,却被强壮的屠夫推到了墙上,被钉子刺穿,导致了死亡。
在受到了如此大的打击后,汉尼拔用一把剑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杀人,划开了屠夫的肚子,割下了屠夫的脸颊肉就着菌菇吃了。自此,汉尼拔也完成了从一位单纯少年向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的过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尼拔

军事家名人故事:汉尼拔的故事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着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汉尼拔是世界古代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谋略家。其高超的军事谋略水平,堪与恺撒、苏沃洛夫和拿破仑等人相媲美,在世界军事占有重要地位。
  汉尼拔生于公元前247年,时值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64年—公元前241年)期间。他的父亲哈米尔卡˙巴卡为交战双方中迦太基的军事统帅。由于在战争中战败求和,哈米尔卡深感耻辱,并决心与罗马终身为敌。在他的率领下,迦太基人决心在伊比利斯半岛拓展势力,并利用这里作为进攻罗马的复仇之战的跳板。至公元228年他逝世时为止,他已经成功地征服了当地许多部落,并建立起一支忠于自己的六万八千人的部队。哈米尔卡的女婿美男子哈斯德鲁巴尔继承和拓展了他的事业。公元前221年哈斯德鲁巴尔遇刺身亡。在全军的推举下,年仅27岁的汉尼拔成为新的领袖。
  汉尼拔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他指挥作战,善于先谋后战,先以诱饵使敌上钩,再对敌实施出其不意的攻击。他尤其喜欢使用骑兵突然攻击敌人的翼侧和后方,使敌人措手不及,被动挨打,而自己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大量歼灭敌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公元前216年8月,汉尼拔在意大利东南沿海的坎尼地区,以步兵4万余人,骑兵约1万人与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统帅的步兵约8万人、骑兵约7千人作战。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汉尼拔决定以智谋取胜,他的具体部署是:步兵位于中央,构成一个半月形阵势。在半月形的两翼,配置步兵的主力部队,以便从两翼夹击敌人。在半月形中间突出部,以一部兵力占领宽大正面,并有意把兵力较弱的中间突出部暴露给敌人,诱使敌军对正面中央实施突破。并令500名士兵,手持剑、矛和盾等武器,身藏匕首,准备必要时诈降,混入敌军内部,打乱其部署。在步兵半月形阵势的两侧,配置骑兵,保护步兵两翼的安全,防止罗马军队从两翼实施攻击。与此同时,准备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主动出击,从两翼包抄敌人,断敌后路,从敌军背后实施攻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当时当地每天中午常有强尽东南风的特点,汉尼拔布阵时特意选择了一个面西背东的方向。这一选择的巨大作用直至战斗打起来以后才为人们所认识。
  8月2日上午双方在坎尼激战。迦太基步兵对罗马步兵进行一定的抗击后,汉尼拔即令预先准备好的500名士兵向罗马方向逃跑,交出自己的剑和矛,假装投降。罗马军把这些投降兵置于阵后并未严加看管,仍集中兵力继续猛攻汉尼拔步兵阵地的中央突出部。在罗马军步兵的强攻下,位于半月形突出部的汉尼拔步兵逐渐后退,使半月形阵势由凸部向敌变成了凹部向敌,从而对罗马军形成了一个口袋形的阵势。汉尼拔见敌人已中圈套,便命令两翼的步兵主力同时夹击罗马军。罗马军遭此不意攻击,阵势顿时大乱。当战至中午时分,东南风大作,大大增加了迦太军杀伤效果。持续的狂风把风沙尘土刮向罗马军队,致使其不能准确使用手中武器,又难于躲避对方投射过来的矛、箭和石头,伤亡惨重。此时此刻,500名诈降的迦太基士兵从身上摸出暗藏的匕首,首先刺死当面的敌人,然后从死者身上拿过武器,在敌军内部横冲直撞,四处冲杀。与此同时,汉尼拔的骑兵也从敌军背后冲杀过来,罗马军深深陷进汉尼拔预设的口袋,内外受击。战至天黑,罗马军被歼6万余人,被俘约1万人,只有1万多人逃走。亲临前线指挥的罗马执政官伊米里亚斯阵亡,此外战死的还有80名元老院议员。全罗马17岁以上的男子有1/5在这场和汉尼拔的战争中丧生。而汉尼拔的军队伤亡仅8000人左右。
  此后,在意大利,战争开始陷入一种惰性的状态。直到公元前203年年底,在意大利,没有一位罗马将军在和汉尼拔的战场较量中真正取胜过。而无数的战役只是为汉尼拔的桂冠上增添一道又一道光环。
  公元前202年,罗马人终于有一位将军在坎尼战役后敢于在战场上和汉尼拔正面交锋了,并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在扎马战役中,罗马将军大西庇阿打败了汉尼拔,他也因为这一战而名载史册。扎马战役是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最后一仗。不久迦太基仅以身免的苛刻条件向罗马投降了。
  汉尼拔虽然最终输掉了战争,却还是被大多数迦太基人捧为战争英雄,并选上了执政官的宝座。但是罗马人时刻都无法忘怀对这个可怕对手的恐惧。汉尼拔在迦太基的政敌们利用这种恐惧编造谣言。最终罗马人撕掉了宽宏大度的假面具,派遣使团要求迦太基交出汉尼拔到罗马受审。公元前195年,汉尼拔被迫逃出了祖国,流亡持续了13年。
  为了汉尼拔,罗马人挥兵到处追杀。公元前183年,罗马人终于找到了汉尼拔,但是在他们下手捉他之前,汉尼拔服毒自尽了。汉尼拔临死时说:“既然罗马人连等待一位老者咽气也觉得度日如年,那么就让我来帮他们去除这块多年的心病吧。”

请介绍一下历史中“汉泥拔”这个人!

汉尼拔·巴卡(Hannibal Barca,公元前247年—前182年),北非古国迦太基名将。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巴卡进军西班牙,终身与罗马为敌,在军事上有卓越表现。
生平
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率领军队从西班牙翻越比利牛斯山和阿尔卑斯山进入意大利北部,在特拉比亚战役(公元前218年)、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公元前217年)和坎尼战役(公元前216年)中击溃罗马人。坎尼战役之后,罗马人拒绝与汉尼拔发生正面冲突,并逐渐夺回意大利南部的要塞。公元前204年,罗马人在大西庇阿的率领下入侵迦太基本土,迫使汉尼拔回到非洲。公元前202年,大西庇阿于扎马战役击败汉尼拔。
战后,公元前196年汉尼拔成为迦太基的行政官,以帮助迦太基从战争的疮痍中恢复。公元前195年,罗马人迫使汉尼拔被驱逐。汉尼拔出走东方,流亡到塞琉西王国,直到公元前189年,罗马打败安条克,并要求引渡汉尼拔,汉尼拔逃到小亚西亚北部的比提尼亚王国。即使如此,罗马人仍然不放心汉尼拔,一直争取把他引渡到罗马受审,汉尼拔在公元前182年,他服毒自尽。
  公元前6世纪末,在非洲北部,(现在的突尼斯)一带出现了一个富强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出了一名著名的军事统帅——汉尼拔。
  汉尼拔(前247—183年)是迦太基将领哈米尔卡尔·巴尔卡的儿子。他的童年正处于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因罗马人称迦太基人为布匿人,所以他们之间的战争被称为布匿战争。
  汉尼拔从小就经受着战火的锻炼,9岁时,父亲命令他跪在祭坛前发誓:长大成人后,一定要成为罗马誓不两立的仇人。25岁时,年轻的汉尼拔成为迦太基驻西班牙部队的最高统帅。虽然年轻,但他却在父亲的培育下成长为一个意志坚强、富有军事才能的人。由于从小跟随父亲,受过多年军营生活的磨炼,他具备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胆识过人,善于用兵。平时,他生活简朴,与士兵同甘共苦;战时,他身先士卒,深受士兵的拥戴。有人曾这样描写他:“没有一种劳苦可以使他的身体疲乏或精神颓丧。酷暑也好,严寒也好,他一样受得了。无论在骑兵还是步兵里,他总是把其他人远远地抛在后面,第一个投入战斗,交战之后,最后一个退出战场。”
  汉尼拔上任后,就积极准备对罗马的战争。他不仅拟订了古代战争史上少有的周密而详尽的作战计划,还暗中派了许多秘密使者,去争取那些对罗马心怀不满的希腊城邦站在自己的一边。汉尼拔完成一系列对罗马人作战的准备之后,决定迫使罗马人首先向迦太基宣战。为达此目的,他首先进攻罗马的西班牙同盟者——富足的萨贡姆城。
  萨贡姆城遭到突然袭击后,急忙派使者前往罗马求援。罗马元老院向汉尼拔发出警告,汉尼拔反而责备罗马干涉萨贡姆内政。公元前218年,罗马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正式开始。
  罗马人本打算兵分两路:一路从西西里进攻迦太基本土;一路从西班牙登陆,以牵制汉尼拔的军队。可汉尼拔却惊人地避开了罗马人的主力,冒着极大的危险,率领大军,从小道翻越了人迹罕至的阿尔卑斯山,攻入意大利本土,出其不意地给了罗马军队一个沉重的打击。罗马军队措手不及,作战计划全部被打乱了。
  这次跨越阿尔卑斯山的远征,行程近900公里,汉尼拔的大军克服了许多艰难险阻。只用了33天时间就越过了冰雪覆盖、山高坡陡、气候恶劣、岩多路滑的阿尔卑斯山,走完这段异常艰苦的征程后,汉尼拔由9万步兵、1万2千骑兵和几十头战象组成的大部队只剩下2万步兵,6千多没有马的骑兵和一头战象了。不久前刚被罗马人征服的内阿尔卑斯山居民仇恨罗马统治者,所以,汉尼拔的军队开下山时,一些高卢部落纷纷来投奔,汉尼拔又得到了充足的人力和马匹。经过修整,精力充沛、斗志旺盛的迦太基士兵一举打败了罗马部队。这一胜利使徘徊观望的高卢人很多转到了汉尼拔的部队。
  公元前217年6月,汉尼拔采取迂回战术,在意大利中部的特拉西美诺湖畔设下埋伏,把罗马4个军团近3万人的队伍引进了三面环山,一面临湖的峡谷中,不到3小时汉尼拔的军队结束了战斗。罗马损失惨重,执政官战死,1万5千人阵亡,几千人被俘,仅剩6千人冲出重围,逃入附近的一个村庄。汉尼拔的士兵穷追不舍,在缴械留命的条件下罗马士兵全部投降了。汉尼拔区别对待俘虏,命令给罗马士兵全部带上枷锁,立即释放了无罗马公民权的意大利人。
  汉尼拔注意利用罗马和意大利各同盟之间的矛盾,目的在于孤立和削弱罗马。与此同时,他还与地中海沿岸的罗马邻国结成反罗马联盟。
  公元前216年8月,著名的康奈战争爆发。当时罗马军队有步兵8万,骑兵6千,而汉尼拔只有步兵4万,骑兵1万4千。经过12小时的激战,罗马军大败,损失7万余人,而汉尼拔只损失不到6千人,创造了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辉煌战例。
  公元前196年,汉尼拔当选为迦太基最高行政官,实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但这些改革措施遭到贵族寡头们的强烈反抗。他们向罗马政府告密,诬陷汉尼拔准备发动新的反罗马斗争。他们想借此机会加害汉尼拔。已臣服于罗马的迦太基政府竟准备用汉尼拔来换取罗马人的欢心。汉尼拔万般无奈下连夜逃出家乡。罗马人不肯留下后患,跟踪追捕。公元前183年,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汉尼拔在异国他乡服毒自杀了。

汉尼拔是什么意思?

是一部电视剧的名字。
《汉尼拔》(Hannibal)是由美国NBC电视台根据自托马斯·哈里斯经典小说《红龙》改编。由布莱恩·福勒主创,麦德斯·米科尔森、休·丹西主演。
讲述了FBI特别探员威尔·格雷厄姆以及表面上是优雅心理医生,实际上是食人魔连环杀人犯的汉尼拔·莱科特博士的故事。
剧情:
威尔·格雷厄姆(休·丹西饰)是FBI的特别调查顾问,也是一名犯罪分析师。威尔有一种特别的共情能力:可以在犯罪现场根据线索进入凶手们的思维中,并还原犯罪经过。
他正在调查一起凶残的连环杀人案,凶手非常狡猾,每次作案留下的线索都很少。为了破案,威尔向著名的心理医生汉尼拔·莱克特(麦德斯·米科尔森饰)寻求帮助。
在案件调查的过程中,这位学术精湛又极具个人品味的汉尼拔都对威尔有所启发,让他感觉离揭开凶手的真正身份又近了一步。
但在亲手击毙罪犯之后威尔陷入了自责和幻境中,不得不再次向汉尼拔寻求帮助。渐渐地,威尔越发依赖这位受人尊重和爱戴的医生。但是,故事似乎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