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人为什么恨忽必烈,忽必烈明明是蒙古人的英雄,可为何外蒙人还讨厌他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5 00:56:16 浏览2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蒙古人为什么恨忽必烈

成吉思汗,俨然成了外蒙的象征。可是,作为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外蒙却是另一番待遇。外蒙人对其不仅不尊崇,反而将他视为叛徒和异类来加以批评,对他建立的功绩也加以诋毁。那么问题来了,忽必烈建立了大元这样一个大帝国,明明是蒙古人的英雄,可为何外蒙人还讨厌他呢?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忽必烈靠武力夺了不属于他的汗位,导致大蒙古国逐渐分离,是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虽然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事实并不是这样。可是,在当时的蒙古人,和现在的外蒙人眼里,忽必烈这个乱臣贼子的身份早已坐实。
因为他们认为,当时继承蒙古帝国汗位的应该是阿里不哥,而不是忽必烈。1259年8月,当蒙哥汗被南宋军队打死的消息传开后,远在漠北守卫老家的阿里不哥(蒙哥、忽必烈和旭烈兀的弟弟)当即通知在亚欧大陆各地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让他们前来参加忽里勒台大会(也称作库里台大会)。
最终,在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支持下,阿里不哥于和林坐上了蒙古帝国的汗位。而忽必烈这边,当听到大哥蒙哥去世的消息后,在汉臣的支持,抢在阿里不哥前头,于开平登基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大汗。当然了,与阿里不哥相比,忽必烈只得到了弟弟旭烈兀和他的伊利汗的支持。
在民心方面,处于劣势。其实,就连旭烈兀,也在亲哥忽必烈和亲弟阿里不哥之间摇摆,态度极为暧昧。可以说,阿里不哥做蒙古大汗,是众望所归。既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都登上了汗位,那就出现了两大汗相抗衡的局面。于是,双方展开了激烈内战,历时4年之久。
最终,忽必烈依靠汉地丰厚的人力物力,战胜了阿里不哥,夺得了大汗这个位子。可是,这种结果肯定不是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愿意看到的,于是他们纷纷不承认忽必烈这个大汗。就这样,蒙古帝国彻底分裂了。也是因为这点,让外蒙人对忽必烈没啥好感,并产生了厌恶之情。

蒙古第四任大汗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何蒙古人却很讨厌他?

首先就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蒙古帝国就名存实亡了,最辉煌的时代已经失去了;其次就是忽必烈大力推行汉化,而去蒙古化,所以蒙古人都认为他是叛徒,所以很讨厌他。
他虽然创立了元朝,但却因此而让大蒙古国分成了元和四大汗国,之后蒙古再也没有了曾经的辉煌。
虽然忽必烈创造了元朝的盛世,但是他在征战的同时也带走了许许多多的蒙古人,再也没有带回来。
因为忽必烈“得国不正”,没有遵守蒙古自古以来的传统,所以蒙古人特别厌恶他。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版图最辽阔,幅员最广的王朝,不是我们津津乐道,家喻户晓的汉民族王朝,如唐朝,明朝等,而是由蒙古健儿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元帝国。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数十年间南征北战,在世界都算是未逢敌手。其中的元世祖忽必烈,更是以一己之力奠定了元朝强大的国力的基础。但是据说蒙古人却非常讨厌忽必烈,这是为什么呢?
这和忽必烈的功绩没什么关系,要知道,如果纯论对元朝的贡献来说,忽必烈还在成吉思汗之上。成吉思汗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声名昭著,闻名遐迩的“千古帝王”了,人们都认为他才是元朝称霸世界,建立横跨亚欧大陆帝国的奠基者,其实这种说法有失公正。实际上,成吉思汗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统一蒙古部族,让蒙古军队拥有者前所未有的战斗力,而如果说元朝之所以能成为我们后来看到的那个样子,那基本上可以说都是忽必烈的功劳,“元朝”这个王朝,也是忽必烈建立的。蒙古人讨厌他,显然不是因为他没有发挥历史作用。
蒙古人讨厌忽必烈的根本原因是他“得国不正”。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一点是,忽必烈并不是蒙古部族的正统继承者,他和当初的唐太宗李世民一样,都是发动“斗争”手段,才能夺取蒙古的大汗之位。在当时的蒙古,阿里不哥才是蒙古人心目中的领袖,但是忽必烈却用暴力手段,杀死了阿里不哥,“谋朝篡位”。蒙古人讨厌他,也就是情有可原了。
综上所述,因为忽必烈得国不正,用暴力手段夺取了大汗,所以蒙古人都很讨厌他。

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为何蒙古人却很讨厌他?

在很多人看来,我国古代每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开国皇帝,可以说都是大英雄级别的人物。但是历史上却也总有一些人物是例外,尽管他们可能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甚至在后世人的眼中也非常有名,但是却总有一些人会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而不承认这个人的地位。在很多人看来,忽必烈作为元朝的建立者,当然是历史上一个非常厉害的大人物。但其实在很多蒙古人的眼中,对于忽必烈却是非常厌恶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忽必烈建立元朝对他们来说难道是一件坏事吗?他们为何会如此厌恶忽必烈呢?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1.忽必烈简介
孛儿只斤忽必烈(1215年9月23日1294年2月18日),蒙古族,政治家、军事家。监国托雷第四子,元宪宗蒙哥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蒙古尊号薛禅汗。
1251年,蒙哥任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南驻爪忽都之地。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立经略司于汴梁,整顿河南(今洛阳)军政,并屯田唐、邓,收到积极效果。1253年,受京兆(今陕西西安)封地。同年,忽必烈受命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授命忽必烈代总东路军。1259年9月,蒙哥在合州前线病逝。1260年3月,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忽必烈以汉地丰富的人力、物力为依托,出兵击败阿里不哥。
1271年(至元八年),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
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回回人阿合马,后阿合马独擅朝政。1282年(至元十九年),大都发生了王著、高和尚刺杀阿合马事件。此后,忽必烈又先后任卢世荣、桑哥专理财政,都以失败告终。同期,忽必烈接连派遣军队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到失败。但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忽必烈病逝,庙号世祖。
2.蒙古人为何讨厌忽必烈
在公元13世纪的时候,东方的草原上兴起了一支强悍的军事力量蒙古大军。他们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从蒙古草原一直打到了多瑙河畔,建立起了一个庞大的帝国。这也是世界历史上,人类最接近于统一的时期。开创了这个成就的,就是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子孙们。
在蒙古人心中,成吉思汗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对于成吉思汗的亲孙子,蒙古第四任大汗忽必烈。蒙古人则是嗤之以鼻,甚至于斥责他是叛徒。忽必烈创立了大元朝这样一个伟大的帝国,并让蒙古人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那为什么蒙古人却看不上这样一个大汗呢?
专家说,因为在蒙古人心中,忽必烈确实是一个妥妥的叛徒。他虽然创立了大元朝,但那是踩在蒙古帝国的尸体上建成的。自忽必烈之后,蒙古帝国就已经名存实亡了。而蒙古人也就失去了最辉煌的时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牵涉到忽必烈汗位的正统性。按照蒙古人的惯例,新的大汗要在忽里台大会上选举产生。当蒙哥汗死了之后,当时呼声最高的其实是阿里不哥当选新的大汗。而且阿里不哥得到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支持。而忽必烈也就得到了旭烈兀的支持,以及他经营多年的中原地区汉臣的支持。
于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战争便无可避免了。最终,忽必烈依靠中原丰富的财力、人力、物力打败了阿里不哥,成为了新的大汗。但是,从道理上来说,忽必烈的汗位是抢来的,不是选举来的。所以,当时的中亚三大汗国都不承认忽必烈的大汗职位。蒙古帝国出现裂痕。
而且,忽必烈大力推行去蒙古化,和汉化。于是,其他地区的蒙古人有样学样,渐渐丢失了自己本民族的特色。有的伊斯兰化,有的基督化。所以,忽必烈被看作是蒙古人的叛徒。
3.为什么说忽必烈是叛徒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尊汗号为成吉思汗。之后几十年时间里,大蒙古国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的时候,他先后攻灭了西辽、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国。他去世之后,新可汗又进行了2次大规模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成吉思汗之孙)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领包括漠北、华北、东北、吐蕃(西藏)、西域、中西亚、北亚(南部)、东欧(大部分区域)等在内的辽阔地域。
在蒙古人心中,成吉思汗的地位至高无上,然而,对他的亲孙子忽必烈(蒙古第4任大汗)却嗤之以鼻,甚至称他为叛徒,这是为什么呢?忽必烈不仅建立了元朝,首创省制度,开凿大运河,还大幅提升了蒙古人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水平。这么一位功绩卓著的大汗,为何蒙古人会称之为叛徒呢?答案其实但简单。
专家表示,蒙古人将忽必烈视为叛徒确实是有原因的。1260年,由于他和阿里不哥(忽必烈之弟)争位,蒙古帝国走向分裂。1264年,忽必烈获得汗位,原本属于蒙古帝国的四大封地已经取得了实际独立地位,成立汗国。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直至1304年,四大汗国才承认了元朝的宗主地位。简单说来,自忽必烈之后,蒙古帝国已名存实亡,蒙古人最辉煌的时代已逝去。
按照蒙古的规矩,新可汗是通过选举产生的。蒙哥汗去世后,呼声最高的新可汗是阿里不哥。当时,阿里不哥得到了三大封地的支持,而忽必烈则得到了一大封地及中原地区汉臣的支持。
两位王子夺位,战争避无可避。最终,忽必烈依靠中原的力量,战胜阿里不哥,继任大汗。由于忽必烈的汗位是抢来的,而不是选举出来的,原先不支持他的封地及蒙古人并不承认他的大汗之位。
忽必烈建国(元朝)后,大力推行去蒙古化、汉化,越来越多的蒙古人开始学习汉文化,行汉礼,着汉服渐渐失去了本民族的特色。还有些不愿意被汉化的蒙古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使得蒙古文化进一步被稀释。因此,在不少蒙古人眼中,忽必烈是民族的罪人,是叛徒。

忽必烈建立了强大的元朝,蒙古人为什么恨忽必烈?

因为忽必烈能够建立元朝,是因为他把蒙古帝国给消灭了,屠杀了很多的蒙古百姓,占领了很多的蒙古领土,所以在很多蒙古人眼里,忽必烈就是他们的仇人,杀死了自己的亲人。
因为忽必烈在争夺继承权时,联合了汉人的军队,屠杀了大量的蒙古人,才当上了可汗之位。
忽必烈依靠中原的力量,战胜阿里不哥,继任大汗。战争无法避免,很多人死于战乱。
忽必烈造成了蒙古的分裂
这是属于个人恩怨,忽必烈建立了元朝,是毁灭了蒙古帝国的基础上,忽必烈是屠杀了大量的蒙古士兵和百姓,在此位置上开拓自己的疆土,成为了千古一世的帝王,但是其实对于蒙古百姓来说,本来自己还是一个当时世界上非常繁盛的帝国,被忽必烈打败之后,不仅面子上过意不去,就连实力,兵力,也是需要大量的时间用来调养生息的,同时由于战争失去了家人的家庭对忽必烈的憎恨更是上升到了一种可怕的地步。
一、忽必烈不是众望所归为什么忽必烈继位会带来民生如此大的不满主要原因就在于忽必烈的正统性,作为蒙古帝国,他们对于王位的继承有着非常大的传统性,必须是有百姓拥护,百臣拥戴,而当时的又有希望继承却不是忽必烈,阿里不哥当时已经得到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等多个国家的鼎力支持;相反,忽必烈得到的支持人数却寥寥无几,并且但是忽必烈大部分的势力范围都是在汉朝附近,忽必烈为了得到了王位,所以战争就爆发了。
二、推行汉化虽说忽必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王位上也是待得比较优秀了,但是后来他不断地开始推陈新的政策,不断地汉化,去除自己民族的各自的特点,这让每个蒙古人都觉得难以接受,之前他们每个人都是拥有自己独立特色的民族,现在盲目的向汉朝学习。
同时忽必烈在登位之时,其实也是不得民心的,蒙古帝国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自主性非常强的民族,非常看不起那些依附于别人的小人,但是当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的时候,都是依靠当时汉朝丰厚的人力,武力,打败了阿里不哥。

忽必烈明明是蒙古人的英雄,可为何外蒙人还讨厌他呢?

忽必烈靠武力夺了不属于他的汗位,导致大蒙古国逐渐分离,是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
因为忽必烈有实力雄厚的中国做根基,他想打谁就打谁.而他的弟弟阿里不哥只有和林周边的土地而已,谁都想立的蒙古大汗不要有太强悍的实力同时又不是雄才伟略之人.而忽必烈正好强悍实力,又是足够野心和雄才伟略.
忽必烈虽然是蒙古人的英雄,但是他靠武力夺得了不属于他的汗位,导致盟国逐渐分离,对于他们来说,忽必烈是以下犯上的臣子。
忽必烈明明是蒙古人的英雄,可外蒙人还讨厌他。忽必烈靠武力夺了不属于他的汗位,导致大蒙古国逐渐分离,是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
外蒙讨厌忽必烈的原因是因为忽必烈以下犯上的乱臣贼子。所以讨厌。
因为忽必烈在位期间,坚持汉化,有一些蒙古的传统被他摒弃,所以外蒙的人非常讨厌他。
蒙古帝国可以说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占地面积很多的一个国家,横跨了亚洲欧洲,可以说是一个地盘极其庞大的国家,但是因为一些原因,忽必烈这位开创了蒙古国的功臣,反而受到了外蒙古人的讨厌,其实这样很好解释。
首先忽必烈他本身继承王位的继承权,并不是优先权,而是说他的一个弟弟,反而是指定的继承者之一,因为当时的蒙哥汗去世之后,忽必烈的弟弟首先举行了一个继承仪式,但是没想到忽必烈抢在他前面,把所有登基的准备都准备好了,并且登基了,这让当时的一些蒙古贵族非常的不耻,根据资料显示,除了忽必烈的亲弟弟有一些支持忽必烈之外很多蒙古贵族,都不是太支持的。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忽必烈坚持把蒙古和汉族融合在一起,汉化情节严重,这就让当时很多外蒙人非常的难受,因为蒙古国的贵族认为自己攻下了南方的中原政权,那么中原人就必须为自己工作或者是成为自己的奴隶,但是忽必烈不这样认为,忽必烈认为如果想要真正的统治南方王朝就必须要融合。因为忽必烈的政策,并且坚持执行他的政策,所以导致外蒙人十分讨厌忽必烈,所以忽必烈虽然是英雄,但是依旧有不少的外蒙人对他十分讨厌。

忽必烈明明是蒙古人的英雄,为何外蒙人却非常讨厌他?

忽必烈被外蒙人厌恶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忽必烈夺取王位的手段不光彩,第二个原因就是忽必烈推崇汉家文化,被外蒙人视为叛徒。忽必烈是通过武力夺取蒙古可汗这一位置的,这也引发蒙古内战,导致蒙古帝国分裂,并且忽必烈还在蒙古推行汉化制度,淡化蒙古传统习俗,被外蒙人视为异类,叛徒。
众所周知,外蒙人对天之骄子成吉思汗十分敬佩,但是作为成吉思汗的子孙忽必烈,在外蒙却是另一番待遇。虽然忽必烈创立了元朝,也算是建功立业了,但是外蒙人对其不仅不尊崇,反而将他视为叛徒和异类。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当时继承蒙古帝国可汗位置的应该是阿里不哥,而不是忽必烈。当时蒙古帝国蒙哥可汗御驾亲征,南下攻打南宋,但是遭到了南宋军队的激烈反抗,混战之中蒙哥可汗不幸被杀。消息传回蒙古大本营,一场王位争夺战悄然拉开序幕。阿里不哥受到当时许多蒙古元老的支持,登上了蒙古可汗的位置,而忽必烈则跳过这一步骤私自宣布自己登基的消息,两大可汗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内战,最终忽必烈靠着汉人的支持打败了阿里不哥,坐上了可汗的位置,而这一举动也被外蒙人所不齿,认为他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有一个不能让外蒙人接受的是他推崇汉人文化,在朝政上推行汉化。朝廷上模仿汉朝的制度,生活上让民众穿汉服,并且宗教信仰也完全放开了,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信仰。因此很多外蒙人将忽必烈视为叛徒,对他非常厌恶。
他们认为,当时继承蒙古帝国汗位的应该是阿里不哥,而不是忽必烈,所以才讨厌。
蒙古人讨厌忽必烈不是因为他篡取了汗位,而是因为忽必烈打下中原,在中国做了皇帝而让蒙古国成了中国的附属国,在蒙古人看来应该让中国做蒙古的附属国,所以认为忽必烈是叛徒。
因为外蒙古的贵族没有成吉思汗的嫡系子孙,也就是说正宗的黄金家族成员的大本营一直在内蒙复地,他们那是嫉妒
因为苏联在分裂出外蒙之后,为了进一步分割外蒙与祖国的文化纽带,实施了野蛮血腥的暴力,外蒙大量的历史人物遭到抹黑,大量宗教人员(蒙传喇嘛佛教)被屠杀
忽必烈是开创元朝的功臣,但是却也是把成吉思汗攻下来的蒙古帝国弄得四分五裂的罪人。 我们都知道该城区四汉时期蒙古帝国的板块,甚至快要攻打至欧洲,可以说如果不是忽必烈的野心,那么蒙古帝国很可能已经把亚洲欧洲都统一完了。所以在外蒙人心里忽必烈并不是英雄,而是一个谋朝篡位的小人。
当初蒙哥死在钓鱼城以后,按照蒙古的古法,应该推举出一个大汗出来,而所有能够继承竞争大汗位置的人全部需要回到蒙古本部。按照蒙古的规定来说,无论是顺位继承还是按照军功来选择,都轮不到忽必烈,但是忽必烈自己也是想要当大汗,当皇帝的。所以面对蒙古那边的召唤,他并没有理会,反而自己私底下联系当时蒙古各个大部落的首领。他的这种做法彻底改变了蒙古族一直以来的传统,他在蒙古人心里就是一个叛徒。
而不仅如此,忽必烈为了让自己成为大汉,私底下找到那些部落首领,允诺他们如果帮自己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便让他们独立出去,自立为王。当时那些首领都是蒙古帝国大汗的手下,与其作为一个手下还不如自立为王,所以他们都同意了忽必烈的提议。他们便帮助忽必烈取得了大汗的位置,但是成吉思汗打下来的蒙古帝国也因此四分五裂。虽然蒙古帝国的版图还是有那么大,但是和最开始成吉思汗攻占下来的地方相比,少了至少三分之一。
忽必烈为了自己的野心,使自己祖宗的基业变得四分五裂。所以现在的外蒙人才会那么的恨他。

蒙古为什么推崇成吉思汗,对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却讳莫如深?

因为忽必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在蒙古有老儿子守业的习俗,所以阿里不哥就在漠北大营守业,而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在外征战。
在蒙古忽必烈的位置是非常高的,忽必烈和成吉思汗都是蒙古非常致命的君主。当时的社会上才是非常重要影响。
因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里面有非常多的汉族人,蒙古是不认可汉族人的,所以对忽必烈讳莫如深。
蒙古在13世纪的崛起不仅是一个奇迹,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由北方游牧部落建立的辽金王朝,一直向往中原,不断向南发展,在北方留下了空白,这也给蒙古部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因此,蒙古部落的崛起,既要归功于成吉思汗,也要归功于辽金的松散管理。
除了成吉思汗之外,忽必烈也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在蒙古人眼中,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在苏联时期都没有被提及,主要是因为俄罗斯人不想看到蒙古人的统治历史。直到后来戈尔巴乔夫统治时期,蒙古国才开始纪念成吉思汗,甚至为他建造了巨大的雕像。蒙古在纪念成吉思汗的时候,很少纪念忽必烈。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忽必烈于1215年出生在大草原上,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儿子图雷的第四个儿子。成吉思汗当时已经54岁了。忽必烈17岁时,图雷不明不白地死去。充其量,忽必烈会依附于大汗的贵族阶层。但忽必烈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母亲苏木和特立尼达。
忽必烈造成了蒙古帝国的解体。在蒙古,有老子守土的习俗,所以阿里不哥在莫北大营守土,而蒙古,忽必烈、忽必烈在外征战。蒙哥死后,阿里不哥按照惯例,立即通知身处欧亚大陆各地的成吉思汗后裔来参加库里尔台大议会,选举新的国王。
成吉思汗去世后,他还担任了老子托勒密的摄政。此后,通过库里尔泰大会选出了新的汗王。因此,阿里兄弟的做法与蒙古人的老习惯非常一致。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奥戈台汗国都派代表参加了忽里勒台大会,阿里不哥于赫连坐在了蒙古帝国的宝座上。然而,在汉族大臣的支持下,忽必烈也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
最后,忽必烈打败了阿里克,成为蒙古大汗,致使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和奥格台汗国都非常不满,导致蒙古帝国解体。阿里克居住的摩贝营现在是蒙古的一部分,所以很多蒙古人认为忽必烈是个异类,是个分裂分子。如果不是他,蒙古帝国就不会分裂,辉煌就会延续,所以恨他!"。

蒙古国人民为啥崇拜成吉思汗,却讨厌忽必烈?


蒙古人不承认忽必烈是大蒙古帝国的可汗,忽必烈退而求其次,只能当中原王朝大元皇帝.因为成吉思汗统一所有蒙古人.而忽必烈帝位靠中原军阀抢夺而来,让本来处于分封制的大蒙古帝国更加分裂.别以为中原大元皇帝有多厉害,统治的土地没有大蒙古帝国可汗地盘和权利大.
蒙古国人民为啥崇拜成吉思汗,却讨厌忽必烈?觉得成吉思汗是个真男人
因为成吉思汗是蒙古国可汗,而忽必烈却建立元朝当了中国皇帝。
吉思汗的斡难河大会让蒙古帝国建立,但到了忽必烈的时代,他瓦解了这个帝国,改称汉。两代四汗的岁月。
这个问题,如果去过蒙古旅游的朋友可能都会有这样的一个印象,那里的国民非常崇拜成吉思汗,然而却非常讨厌忽必烈,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与汗位之争有关:
忽必烈的父亲是拖雷,爷爷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忽必烈排行老二,大哥是蒙哥、三第是旭烈兀,老四是阿里不哥。应该说,拖雷的四个儿子都很牛。成吉思汗死后,汗位由窝阔台继承。但是,窝阔台资质一般,没有安排好后事,本来是想将汗位给孙子失烈门,但是没有纸面的东西留下。窝阔台老婆又贼不是物,想把汗位给大儿子贵由。贵由根本就没有当汗王的能力,把国家治理的乱七八糟。贵由死后,窝阔台家族乱成一锅粥,这样黄金家族就推荐蒙哥继承汗位,汗位就转到了拖雷系。遗憾的是,蒙哥命短,1259年在合川东钓鱼山下去世。这样,蒙古又展开了汗位之争!当时,最有可能当新汗位的就是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结果,哥俩就干起来了,最后阿里不哥大败,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那在蒙古人心中讨厌忽必烈可能还有几个原因:
1、忽必烈导致了蒙古帝国的分裂。在蒙古有老儿子守业的习俗,所以阿里不哥就在漠北大营守业,而蒙哥、忽必烈、旭烈兀在外征战。当蒙哥死后,阿里不哥按照惯例,立即通知在亚欧大陆各地的成吉思汗的子孙们,让他们前来参加忽里勒台大会,选举新汗王。
2、汉化。忽必烈主要生活在漠南,也就是今日中国一代,所以非常喜欢汉文化。阿不里哥则不然,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多人支持,就是因为极力反对汉化,并说他想杀死所有的汉族人,在中原的田野上种草,放牧牛、羊和马。作为游牧民族,蒙古人民更喜欢阿里不哥的主张,然而阿里不哥却被忽必烈给毒死了,所以非常恨他。
3、民族信仰。忽必烈开始实行汉化政策后,蒙古国彻底分裂, 有的伊斯兰化了,有的成了基督教徒,无法形成了合力。所以,很多蒙古国人民抱怨,如今的生活很糟糕,就是忽必烈搞的,如果让阿里不哥继位,蒙古帝国还会持续往日的辉煌!
我觉得可能就是这些原因吧,大家还有想到其他的原因的话,请补充!

骁勇作战的忽必烈明明是蒙古人,外蒙人为何十分不喜欢他?

虽说忽必烈消灭了南宋顺利统一全国,并建立了属于首蒙古帝国的元朝,但是他的皇位来历不正,同时还是将蒙古帝国弄得四分五裂的罪魁回首。外蒙人自然不喜欢他,所以在很多外蒙人眼中,忽必烈只是个谋朝篡位的小人而已。
元太祖忽必烈忽必烈虽说是元宪宗蒙哥的弟弟,也一直备受蒙哥的信任。但是跟汉人实行的嫡长子继承皇位的制度不同的是,对于蒙古人来说,当哥哥或者父亲去世之后,他的兄弟们都是有争夺大汗的权利,但在这些人当中,最有资格的却是最小的那一个,这就是所谓的幼子守产制,这也是蒙古和满族自古传下来的传统。
幼子守产制幼子守产制其实跟他们的生活习性有很大的关联,毕竟蒙古人当初一直靠游牧和渔猎为生,所以成年的子女都会得到父母给的资助自己去打拼,但是幼子就不一样了。由于幼子出生得比较晚,往往在他们还没有长大成人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他们很难具备生存跟创造的能力。面对那种艰苦的生存环境,基本就是一种必死的局面,所以只能依靠父母留下的资源才能帮他们顺利度过难关。这也是蒙古人进攻工年的摸索,遗留下来的宝贵经验。
在元宪宗蒙哥当大汗的时候,任命忽必烈负责漠南汉地军国事务,他也曾跟与大将兀良合台一同远征云南,灭掉过大理国,并且在蒙哥攻打南宋的时候,被任命为代总东路军。但不巧的是,蒙哥后来在合州前线忽然病逝,由于他没有儿子。导致没人能继承他的大汗之位,只能从他的兄弟中挑选。
虽说忽必烈当时的权力比较大,同时受到不少诸王的拥护,但是根据蒙古人所谓的幼子守产制,幼弟阿里不哥反而更有优势。更何况忽必烈当时一直在攻打南宋,根本没时间赶回蒙古。在蒙古本土的阿里不哥,很快就等到蒙古地区诸王的拥护并掌握了实权,瞬间成为了最有希望的继承者。
蒙古帝国的两个政权谁知忽必烈不按照常理出牌,独自召集了库力台大会,直接登基即位;此时的蒙古本土势力为了跟忽必烈抗衡,同样在哈拉和林召集了库力台大会,并让阿里不哥即位,这样的结果就是,当时的蒙古帝国开始一分为二,形成两个政权。
双方也因为这件事情打过不少的战役,但是最终还是忽必烈取得了不小的胜利,最后成功招降了阿里不哥,成为蒙古帝国唯一的皇帝。但是这也极大地削弱了蒙古的势力,还有不少不认可他政权的首领,带着族人去了其他地方。所不管怎么样,对于当时的蒙古本土势力来说,他始终是一个谋朝篡位的小人,自然对没有太好的印象。
忽必烈的继位,极具历史的偶然性。大蒙古帝国的统治权从窝阔台家族转移到拖雷家族以后,拖雷的长子蒙哥成为了大蒙古帝国的大汗。蒙哥是一位勇敢而又坚强的战士,他完全恢复了祖父成吉思汗建立起来的强权。
公元1252年,蒙哥派五弟旭烈兀发动了对今伊朗、巴格达和叙利亚的西征;派四弟忽必烈发动了对南诏都城大理和安南都城河内的南征后,又接着前去征讨长江中游的鄂州(今湖北武昌),而蒙哥自己则率主力大军从陕西一路南下,直逼四川。
不过,让蒙哥想不到的是,蒙哥率领的蒙古大军在四川钓鱼城(今重庆合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顽强抵抗。钓鱼城一面临山,三面环水,地势十分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的必争之地。蒙哥连续强攻钓鱼城半年之久,也没能撕开一道口子,反而在他气急败坏之时,被从钓鱼城抛石机抛出的巨石击中而死(《神雕侠侣》演绎为被杨过暗杀)。
蒙哥的突然阵亡,进军四川的蒙古大军被迫结束了对南宋的征服,整顿大军,护送蒙哥的灵柩北还草原。正在指挥东路军征服鄂州的忽必烈为了争夺汗位,就与南宋贾似道签订了停战协议,顺利从南方战线撤军北还。
大蒙古帝国自成吉思汗建立后,以千户制度重新整编了所属牧民,并根据黄金家族“家天下”的思想,结合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左右翼制度和财产分配原则,对自己的子弟进行了分封,最终形成了大蒙古帝国的左右翼各兀鲁思。蒙古人以右为上,所以,他将就自己的三个儿子,即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及其后裔分封到西部,最终形成了蒙古四大汗国的一部分;将自己的四个弟弟,即哈撤尔、哈赤温、别里古台、斡赤斤分封到东部,最终形成了蒙古东部诸王。而根据蒙古民族“幼子守灶”的原则,成吉思汗令其幼子拖雷留守中央兀鲁思,护卫中央汗廷的稳定。所以,大蒙古帝国前期的四位大汗: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及蒙哥他们都死在了战场或者征战途中,而不是死于蒙古中央汗廷。
蒙哥南征四川的时候,阿里布哥由于是拖雷幼子,有“守灶”职责,被留守哈拉和林,掌管着国库和蒙古帝国的中央政府,还有帝国的命脉。由于蒙哥死的突然,他生前也没有留下遗嘱,而他自己的儿子年龄还小。所以,蒙哥遗孀及留守哈拉和林的蒙古贵族以及西部诸王都支持阿里布哥成为下一任大蒙古帝国的汗王。
而忽必烈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自然没有那么容易就范,他于公元1260年率军抵达了内蒙古滦水之北的开平,在那里召开了一个大忽邻台(部落联盟大会),也被推举为了蒙古大汗。上文我们谈到,蒙古民族以右为上,东部诸王均为成吉思汗诸弟组成,不管是地位还是分封的土地远远不如西部诸王,可以这么说,东部诸王的全部领地加到一起也不如一个钦察汗国的领地。所以,西部诸王从来也没有正眼看过东部诸王。忽必烈在与阿里布哥争夺汗位的时候,合法性远远不如阿里布哥,更得不到西部诸王的支持。忽必烈就向东部诸王投出了橄榄枝。东部诸王也急速通过战功提升各自其家族的政治地位,于是,哈撤儿之子移相哥、合赤温之孙合丹,包括术赤之孙哈剌察儿就成为了忽必烈军团的先峰军。
正如日本学者杉山正明所说,忽必烈的胜利,其实就是“蒙古左翼(东道诸王)军团之叛乱”。也正因如此,忽必烈继位之后,就以优遇和大量的赏赐来回报东道诸王,也为东道诸王在东北地区的扩展提供了空间。
忽必烈虽然成为了大蒙古帝国的大汗,但他只是名义上各蒙古汗国的君主,他的权力范围也权限于今天中原地区及内蒙古地区,曾经支持阿里布哥的钦察汗国、哈拉和林的贵族对忽必烈并不服气。前文中提到的,奉蒙哥之命征服伊朗地区的旭烈兀尽管承认忽必烈的大汗之位,由于距离汗廷太远,基本保持了自治。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忽必烈放弃了旧城哈拉和林,在郭守敬的建议下,在燕京积水潭东岸花费10年时间修建了一座方圆60里的新都(即元大都)。
同时,忽必烈害怕后来者模仿自己,召开大忽邻台随意废立大汗之位。他就变更了成吉思汗的祖训,废除了大忽邻台制度。这样其实是间接地剥夺了蒙古贵族参政议政的权力。忽必烈完全模仿中原王朝皇帝集权的治国策略,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元。
忽必烈的称帝虽然标志了大蒙古帝国的彻底分裂,但是,也正是忽必烈的大元王朝的建立才结束了数百年来辽、宋、夏、金、吐蕃、大理长期并存的混乱局面,一个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超级大国诞生了。如果说,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帝国使中华民族声威远播,而忽必烈的大元帝国才使帝国的版图巩固下来。
忽必烈没有辜负历史赋予他的责任和使命。
此认为:忽必烈的亲汉似乎是一种回归意识在主导,不要视而不见夏桀的朝廷及部众是被商汤放逐到北方草原的,那是最初的贵族群体,怎么可能没有族内事迹的传承?
因为他做了一个皇帝,肯定不可能只考虑自己民族的事情,所以他要兼顾其他民族,导致这些蒙古人对他不满。
因为他获得继位是充满着偶然性,并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并且他使得原本统一的国家四分五裂。
蒙古很多传统宗亲并不喜欢忽必烈,主要是和忽必烈采取的政策有关。
忽必烈对汉地的统治。蒙哥担任蒙古大汗后的1251年,任命忽必烈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负责汉人地区的统治,主要是今天的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
这一地区人口密集,经济相对发达,文化也更加先进。
这一地区和蒙古其他地区不一样,统治的百姓以农耕经济为主,忽必烈管理这一地区,自然和蒙古的其他宗室不同,逐渐产生矛盾。
日后,忽必烈也是凭借着这一地区的富庶,赢得了对阿里不哥和西北诸部的胜利,最终开创大元帝国。
忽必烈重用汉臣。很多蒙古传统实力派不支持忽必烈,很大原因是忽必烈重用汉人。
忽必烈得到蒙哥汗的任命后,先后任命汉人的儒家人士整顿吏治。
忽必烈积极结识中原地区的文人名士,主动熟悉中原汉人地区的相关情况。在忽必烈的府中,聚集了一大批以汉人为主的知识分子,为忽必烈出谋划策。
忽必烈身边的早期汉人知识分子主要有窦默和姚枢等人。窦默给忽必烈讲解中原地区的三纲五常、上下尊卑等文化;姚枢则给忽必烈讲解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忽必烈在和林时结识了名为子聪的僧人(后来赐名刘秉忠),是一个博览群书、汇通天下的大才子。靠着一身才华,经常为忽必烈出谋划策,得到忽必烈的重视。
在公元1250年时,他就向忽必烈上万言策,提出了:治乱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马上取天下,不可以马上治的谏言。
他劝忽必烈要改革当时存在的弊政,减轻赋税和差役,劝课农桑,兴办学校等等。
除此之外,忽必烈还重用了许衡、郝经、张文谦、赵璧等汉人名士。
忽必烈对汉人非常看重,自然让传统的蒙古贵族鄙夷,他们不喜欢忽必烈重用汉人的态度和行为。
忽必烈采取很多中原王朝的政策。忽必烈奉命经略汉地,自然需要采取不同于大草原的政策,积极采用中原王朝的统治策略,这些都惹得蒙古贵胄的不高兴。
忽必烈接受蒙哥经营汉地的命令后,在原来金国的首都汴梁建立经略司,并且整顿河南军政,并屯田唐、邓等地,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忽必烈提出了“行汉法”等政治策略,加强了对汉地的管理,但这些政策不为传统的蒙古贵族所容,他们不喜欢忽必烈,这也是后来不少人支持阿里不哥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见,传统蒙古贵族不喜欢忽必烈,主要是忽必烈采取了“汉化”的政策,这影响了他们的既得利益,自然不喜欢他。
对此,大家怎么看?
国事如家事,历史也是现实,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历史内容,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元史》,《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