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桑骂槐,指桑骂槐的意思解释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5 00:12:02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指桑骂槐是啥意思

含义: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发音方法:指桑骂槐 [zhǐ sāng mà huái]。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例句: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的作风是要不得的。
用法示例:
1、我一向笨,所以你就是指桑骂槐,我也听不懂。
2、这部小说显然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讽刺了那些政治人物。
近义词:
一、一箭双雕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释义: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引证: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的手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出处:唐·崔致远《桂苑笔耕录》:“能将一箭落双雕;万里胡尘当日销。”
二、一举两得 [yī jǔ liǎng dé]
释义: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
引证:一则免楚之患,二则激晋之来,岂非~?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一回。
出处:《晋书·束皙传》:“赐其十年炎复,以慰重迁之情,一举两得,外实内宽。

成语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

指桑骂槐的解释[point at the mulberry and abuse the locust——point at one but abuse another] 指着桑树数落 槐树 , 比喻 表面上骂这个人, 实际上 骂那个人 详细解释 亦作“指桑树骂槐树”。亦作“指桑说槐”。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 《 * 词话》 第六二回:“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 百般 称快。” 《红楼梦》 第五九回:“你老别指桑骂槐。” 《红楼梦》 第六九回:“众丫头 媳妇 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天 雨花 》 第二二回:“终年累月再不与他一副好面孔,自朝至暮只是冷言冰语、指桑说槐。”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 :“上课以前,她就饱听了一顿 贝师母 的冷言冷语的奚落和指桑骂槐的 咆哮 。” 词语分解 指的解释 指 ǐ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指。巨指(大拇指)。指甲。指纹。指印。屈指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指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指着。指画。指南针。指手画脚。 点明,告 槐的解释 槐 á 落叶 乔木 。木材可供建筑和制家具。 花蕾 可做 黄色 染料:槐火(用槐木取火)。 槐序 。槐楝(a. 中国 周代朝廷种 三槐 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 三公 或三公之位;b.指听讼的处所。均亦称“棘槐”

指桑骂槐是啥意思

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指桑骂槐,拼音是zhǐ sāng mà huái,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成语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近义词:
1、指鸡骂狗:指鸡骂狗,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jī mà gǒu,意思是指着鸡骂狗。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2、旁敲侧击:旁敲侧击(拼音:páng qiāo cè jī)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新郑讼》。旁敲侧击指在旁边和侧面敲敲打打。比喻说话或写文章不从正面阐明本意,而是用若明若暗的语言影射、攻击,或转弯抹角地说出来。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3、借题发挥:借题发挥,汉语成语,拼音是jiè tí fā huī,意思是借着某件事情为题目来做文章,以表达自己真正的意见或主张,或发表与之无关的议论。也指假借某事为由,做其它的事。出自《痛史》。
指桑骂槐的造句:
1、酒葫芦一句指桑骂槐的话,就把老康泼了个透心凉,弄得那张圆脸像阴天的日头,没光彩。
2、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发泄对这几位同志的刻骨仇恨。
3、你以为他真是骂自己的女儿么?其实是指桑骂槐,让我听的。
4、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的作风是要不得的。
5、小李对王明指桑骂槐。
6、他们就是吵嘴,也从不血口喷人,指桑骂槐。
7、你要批评我请直接,可别含沙射影、指桑骂槐。
8、黄毓娟在外面骂骂咧咧,指桑骂槐,过升早就习惯了,专心让她焦炙,让她去华侈唾液,她的话越多,过升越筹备在卫生间里耗下去。
9、他有个坏习惯,那就是,当他跟某人吵嘴时,常常指桑骂槐。
10、人在这个时辰看山也感伤,看水也感喟,借古讽今,指桑骂槐。

指桑骂槐的意思解释

指桑骂槐,是一则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 sāng mà huái,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出自《红楼梦》。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春秋时期,吴王阖庐看了大军事家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非常佩服,立即召见孙武。吴王说:“你的兵法,真是精妙绝伦,先生可否用宫女进行一场小规模的演练呢?”众美女一到校军场上,只见旌旗招展,战鼓排列,煞是好看。
她们嘻嘻哈哈,东瞅西瞧,漫不经心。孙武下令180名美女编成两队,并命令吴王的两个爱姬作为队长。两个爱姬哪里做过带兵的官儿,只是觉得好笑好玩。好不容易,才把稀稀拉拉、叫叫嚷嚷的美女们排成两列。孙武十分耐心地、认真细致地对这些美女讲解操练要领。交待完毕,命令在校军场上摆下刑具。然后威严地说:“练兵可不是儿戏!你们一定要听从命令,不得马马虎虎,嘻笑打闹,如果谁违犯军令,一律按军法处理!”美女们以为大家是来做做游戏的,不想碰见这么个一脸正经的人!
这时,孙武命令擂起战鼓,开始操练。孙武发令:“全体向右转!”美女们一个也没有动,反而孙武并不生气,说道:“将军没有把动作要领交待清楚,这是我的错!”于是他又一次详细讲述了动作要领,并问道:“大家听明白了没有?”众美女齐声回答:“听明白了!”鼓声再起,孙武发令:“全体向左转:”美女们还是一个未动,笑得比上次更加厉害了。吴王见此情景,也觉得有趣,心想:你孙武再大的本领,也无法让这些美女们听你的调动。
孙武沉下脸来,说道:“动作要领没有交待清楚,是将军的过错,交待清楚了,而士兵不服从命令,就是士兵的过错了。按军法,违犯军令者斩,队长带队不力,应先受罚。来人,将两个队长推出斩首!”吴王一听,慌了手脚,急忙派人对孙武说:“将军确实善于用兵,军令严明,吴王十分佩服。这次,请放过寡人的两个爱姬。”孙武回答道:“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吴王既然要我演习兵阵,我依军法规定操练。”于是,将两名爱姬斩首示众,吓得众美女魂飞魄散。孙武命令继续操练。他命令排头两名美女继任队长鸦雀无声。鼓声第三次响起,众美女按规定动作 ,一丝不苟,顺利地完成了操练任务。吴王见孙武斩了自己的爱姬,心中不悦,但仍然佩服孙武治兵的才能。后来以孙武为将,终使吴国挤进强国之列。

指桑骂槐是啥意思

指桑骂槐的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1、拼音
指桑骂槐的拼音是[zhǐ sāng mà huái]。
2、出处
指桑骂槐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3、用法
指桑骂槐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4、近义词
借古讽今:假借评论古代的某人某物的是非来影射、讽喻今天的现实。
打鸡骂狗:比喻旁敲侧击地谩骂,以发泄对某个人的不满。
拐弯抹角:比喻说话绕弯,不直截了当。
5、反义词
光明正大:襟怀坦白,行为正派。也说正大光明。
指名道姓:直接将别人姓名公开出来。
直截了当:形容做事、说话不绕弯子。
指桑骂槐造句:
1、他们就算是吵架,也是从不血口喷人、指桑骂槐。
2、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发泄对这几位同志的刻骨仇恨。
3、我一向笨,所以你就是指桑骂槐,我也听不懂。
4、也许是刚才受了气,他老人家借机指桑骂槐,发泄一下。
5、你有什么意见请明说,不必指桑骂槐,弄得大家糊里糊涂。
6、他们习惯在我背后指桑骂槐,因为没有当面和我对峙的资本,我是赢家,别怕。
7、我这个直肠子听不懂别人指桑骂槐,有话请直说。
8、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的作风是要不得的。
9、当然,他指桑骂槐,矛头是针对我的。
10、老太太指桑骂槐地骂了半天,也不知道她骂的是谁。

指桑骂槐什么意思

指桑骂槐的意思是: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指桑骂槐的造句如下:
1. 小李对王明指桑骂槐。
2. 对于他指桑骂槐的挖苦,我毫不在意。
3. 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藉机发洩不满情绪。
4. 我认为他在指桑骂槐地数落我,我当然要有所回应。
5. 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发泄对这几位同志的刻骨仇恨。
6. 他们就是吵嘴,也从不血口喷人,指桑骂槐。
7. 你有什么意见请明说,不必指桑骂槐,弄得大家糊里糊涂。
8. 我一向笨,所以你就是指桑骂槐,我也听不懂。
9. 这部小说显然是含沙射影、指桑骂槐,讽刺了那些政治人物。
10. 我这个直肠子听不懂别人指桑骂槐,有话请直说!
11. 你以为他真是骂自己的女儿么?其实是指桑骂槐,让我听的。
12. 老太太指桑骂槐地骂了半天,也不知道她骂的是谁。
13. 有话好好说,何必指桑骂槐。
14. 冷嘲热讽,指桑骂槐的作风是要不得的。
15. 你说她在指桑骂槐,我怎么都听不出来?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出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中(第五套 并战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指桑骂槐”这个成语时常被人运用,它原本比喻明指甲而暗骂乙,也就是指着张三骂李四。有人要问了,这与桑、槐有关系吗?实际上,“桑”、“槐”二树可真是背了千年的黑锅,这事压根儿和它们毫无瓜葛。
“指桑骂槐”不同于“瓜田李下”,后者的确发生于瓜田间、李树下,多少跟瓜、李有些关系。而“指桑骂槐”却只是借用了桑、槐的名字符号罢了,本身与桑槐没有什么关系。和“指桑骂槐”意思相似的成语还有:指桑说槐、指东说西、指猪骂狗、指鸡骂狗、捉鸡说狗等。它们都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用法,结构也相似。可能是由于桑槐、东西、猪狗、鸡狗等事物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故而人们在表达指此说彼的意思时便自然用到了这些词语,以达到生动形象的效果吧。
“指桑骂槐”也是兵书《三十六计》中的一计。本意是指间接地训诫部下,以使其敬服的谋略。此计还引申为运用各种政治和外交谋略,“指桑”而“骂槐”,向对手施加舆论压力以配合军事行动。对于弱小的对手,可以用警告和利诱的方法,不战而胜;对于比较强大的对手,则可以旁敲侧击威慑他。

指桑骂槐是啥意思

“指桑骂槐”,汉语成语,拼音是zhǐsāngmàhuái,意思是指着桑树数落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出自《红楼梦》:“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近义词:指鸡骂狗、旁敲侧击、借题发挥。
反义词:直言不讳、直截了当、指名道姓。
用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造句:
1、小李对王明指桑骂槐。
2、对于他指桑骂槐的挖苦,我毫不在意。
3、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借机发洩不满情绪。
4、我认为他在指桑骂槐地数落我,我当然要有所回应。
5、这分明是指桑骂槐,含沙射影,发泄对这几位同志的刻骨仇恨。

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ㄓˇ ㄙㄤ ㄇㄚˋ ㄏㄨㄞˊ 汉语拼音 zhǐ sāng mà huái 出处 《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他每日那边指桑树骂槐树,百般称快。」 释义 指著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亦作「指桑树骂槐树」。亦作「指桑说槐」。比喻明指此而暗骂彼。 例句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红楼梦》第五九回:「你老别指桑骂槐。」 《红楼梦》第六九回:「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说槐,暗相讥刺。」 《天雨花》第二二回:「终年累月再不与他一副好面孔,自朝至暮只是冷言冰语、指桑说槐。」 茅盾 《小圈圈里的人物》:「上课以前,她就饱听了一顿 贝师母的冷言冷语的奚落和指桑骂槐的咆哮。」 相似词 指东骂西,指鸡骂狗,夹枪带棒,指著秃驴骂和尚,指桑说槐 相反词 直言不讳,开门见山,鸣鼓而攻之

指桑骂槐是什么意思?


夏完淳骂洪承畴
洪承畴原为明朝驻北面防止清兵入侵的将领,后来投降了清朝。有一次,他们抓住抗清神童夏完淳,打算诱骗他投降。他说:“你小小年纪,一定是误受叛军之徒的蒙骗,只要你归顺大清,保你前途光明!”夏完淳装作不认得他就是洪承畴,运用了一套指桑骂槐计。夏完淳反诘道:“你才是叛徒,我是大明忠臣。我常听说大明忠臣洪承畴与清军血战而亡,名传天下。哪像你这样,投降叛国。”
洪承畴被说得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旁边的人以为夏完淳真的不认识洪承畴,赶紧悄悄告诉他:“上座正是洪大人!”夏完淳马上反驳道:“胡说,洪大人早已为国捐躯,天下谁人不夸!当时天子亲自哭祭他,满朝大臣无不痛哭流涕。上面坐着这个人怎敢冒洪大人的英名,来沾污他的忠魂呢?”
这一番骂得痛快淋漓,洪承畴只是哭笑不得,无地自容,但又不好惩罚。
优孟戏扮孙叔敖
楚国宰相孙叔敖十分廉洁,死后家中清贫,儿子靠打柴度日。宫中深得楚庄王喜爱的滑稽矮戏子优孟见了,为孙叔敖难过。他打算向楚王进言,但又不能直接批评。于是,他化装成孙叔敖的样子入朝参加宴会。楚王一见以为是孙叔敖复活了,近看才知是优孟扮演的。他爱贤心切,要想拜优孟为相,还说:“就是假的也好。”这说明孙叔敖在世时对楚国贡献是很大的。优孟说,家里有老婆,请准我回家商量一下。第二天,优孟回禀楚王,说自己老婆不准自己当宰相。她说:“孙叔敖当宰相,立了那么多功,死后儿子却靠打柴为生,优孟如果你也要当宰相,是想饿死老妻不成?”楚王一听,知道了自己的过错,便封了孙叔敖儿子的官,使他不再过苦日子。
晏子指桑骂槐谏齐王
齐景公有一匹马,被马夫杀了。齐景公大怒,要亲自杀了马夫。晏子说,让我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再杀好吗?景公允诺。晏子拿着戈对马夫说:你身为养马人却杀了马,罪当死;你使我们国君为一匹马而杀人,罪当死:你使我们国君为马杀人的事传遍诸侯,使人们议论大王,此罪又当死。然后说,罪数完了,可以杀了。齐景公一听,是自己不对,就命令把马夫放了。
又有一次,一个人得罪了齐景公,齐景公要武士肢解这个人,并下令如有人出来劝谏求情,定斩。此时晏子自告奋勇,一手拿着刀,一手扯着那人的头发,装作要开始下手肢解那人,突然他回头问景公:“古代贤明君主要肢解人,你知道是从哪里开始下刀吗?”这一问问得突然。齐景公立即醒悟,古代贤明君主没有肢解人的先例,怎么会有开始下刀之处呢?于是,齐景公下令放了这个人。
简雍妙谏刘备
刘备在位时,有一年大旱,刘备下令严禁私自用粮食酿酒。官吏如果从老百姓家搜出了酿酒的器具,就要罚款判刑。简雍年少时就与刘备要好,后拜为将军,善于滑稽讽谏。有天简雍与刘备出游,看见男男女女在路上走。简雍说:“他们想干奸淫之事,为什么不把他们抓起来?”刘备问题:“你怎么知道的?”简雍说:“他们身上不是都有干奸淫事的器具吗?”刘备听了放声大笑,于是撤消了以酿酒器具治罪的命令。
东方朔旁敲侧击救乳母
汉武帝的乳母好管闲事,武帝决定撵她出宫。乳娘惶恐,求救于东方朔。东方朔说,你向皇帝辞行时,只要一步三回头看武帝,一句话也不要说。果然,乳母依计而行,辞行时泪流满面,频频回首。东方朔说:“乳母你快走吧,皇上现在已经用不着你喂奶了,你还挂念什么?”汉武帝一听,心里一阵难过,于是收回成命,仍留乳母在宫中。
画慈禧临阵托桃(脱逃)
山东烟台有一个名画家李奎元。慈禧太后要他在豪华屏风中画一幅画,准备摆在仁寿殿里。他画了27天,画成后与徒弟连夜逃出京城。第二天,慈禧带文武百官来看画。太监掀开画面,见画上洋人列长队,前面是小儿双手托起一个火红的桃子。文武百官喝采道:啊,仙童祝寿,万国来朝!但是慈禧看出来了,这是指桑骂槐,明颂暗讽,说慈禧临阵脱逃,跑到热河去了。她下令捉拿画师,但已不知去向。
让人出气,消除不满情绪
不满情绪蓄之既久,其发必速。在企业有时会酿成罢工事件;在国家社会有时酿成动乱。因此,让不满情绪经常有发泄的口子,就不会蓄积成愤怒。
据说,不少现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家,专门设置发牢骚、说怪话、骂大街的电话或场所。甚至在这种场所,设置一个酷似老板的偶人,让那些对老板有气的人来这里打“他”,骂“他”,发泄心中的不满。然后,管理这种场合的人员,便把他们不满的原因加以整理,合理的地方便加以解决。如此长期下去,职工们对老板的怨恨不会蓄积起来,终究不会酿成罢工之类的不利事件。这便是主动设指桑骂槐计,用以化解反对自己的情绪,使之不会集结成仇恨。
【解释】: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
【读音】:zhǐ sāng mà huái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那一个是好缠的?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语法】:连动式;作主语、谓语、状语;含贬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借古讽今、打鸡骂狗、另有企图、借袒铫挥、隐晦曲折、拐弯抹角、借题发挥、指桑说槐、旁敲侧击、意在言外、含沙射影、指鸡骂犬、指鸡骂狗、一语双关、皮里阳秋、指东说西
【反义词】短兵相接、指名道姓、直言不讳、直抒己见、开门见山、心直口快、呼名叫阵、直截了当
1、含沙射影
【解释】: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出自】: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二:“其名曰蜮,一曰短狐,能含沙射人,所中者则身体筋急,头痛、发热,剧者至死。”南朝宋·鲍照《苦热行》:“含沙射流影,吹蛊痛行晖。”
【释义】: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2、开门见山
【解释】:打开门就能看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出自】:唐·刘得仁《青龙寺僧院》:“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
【释义】:在这里每天打开门,都可以看到数座山峰。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或写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