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4 15:52:55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1.“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4.“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四句教)
6.“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7.“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8.“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9.“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10.“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1.“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12.“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原创《达学》思想体系其中几个原创观点对比王阳明《心学》:1,心即道,心道要符合天道,心天道合,对比心即理。2,知必悟,行必达,悟达合一,对比知行合一。3,是才尽力,是何才搞清楚还要尽力去达,这至少等于致良能,对比致良知。结论:全面升华!欢迎点评。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
【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
2、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译文】人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真正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译文】善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扩充它;恶念生发时心里知道了,就制止它。
4、悔悟是去病之药,然以改之为贵。
【译文】悔悟是去除病的药物,但最为重要的是改正错误。
5、与朋友论学,须委曲谦下,宽以居之。
【译文】与朋友谈论学问,必须婉转曲从谦虚下问,与之宽和相处。
6、圣人亦是学知,众人亦是生知。
【译文】圣人也是通过学习才了解道理的,众人也是天生就具备了解道理的本能。

王阳明心学名言

王阳明心学名言如下:
1、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2、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3、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4、破山中之贼,易 破心中之贼,难。
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6、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
7、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8、夫学贵得之于心。
9、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10、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王阳明100句心学语录

最近很多在说这个王明月还是非常厉害的,他的很多这个学说什么的也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和学习的,话说这个王阳明是有100句心学语录的,非常的经典,那么这100句分别是哪100句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分析学习看看!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4、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格物即慎独,即戒惧。
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8、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9、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10、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11、无私心就是道。
12、惟天下之至诚,然后能立天下之大本。
13、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1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5、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6、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7、动亦定,静亦定。
18、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9、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0、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2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
23、 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4、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25、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26、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27、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28、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9、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泛海》)
30、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
3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
32、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那静时功夫亦差似收敛,而实放溺也。
33、常快活便是功夫。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
3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
36、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
3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大学问》)
38、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
39、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40、问君何事日憧憧? 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1、夫美质难得而易坏,至道难闻而易失,盛年难遇而易过,习俗难革而易流。
62、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责己则昏。
63、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64、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
65、致知二字,乃是孔门正法眼藏,异此而学,即谓之异端;离此而说,即谓之邪说;迷此而行,即谓之冥行。
66、功盖天下而莫之嫉,善利万物而莫与争。
67、体,即良知之体,用,即良知之用,宁复有超然于体用之外者乎?
68、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69、防于未萌之先,而克于方萌之际。
70、随物而格,是致知之功。
71、格物致知,灭除轻傲。
72、圣人气象不在圣人而在我矣。
73、以言语谤人,其谤浅;是以身谤也,其谤深矣。
74、外面是非毁誉,亦好资之以为警切砥砺之地。
75、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
76、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77、千罪百恶,皆从傲上来。只是一傲字,便结果了这一生。
78、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
79、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80、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81、记诵之广,适以长其敖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
82、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
83、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84、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85、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86、盖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87、不欺则良知无所伪而诚,诚则明矣;自信则良知无所惑而明,明则诚矣。
88、至诚则无知而无不知,不必言可以前知。
89、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
90、天下之人心皆吾之心也,天下之人犹有病狂者矣,吾安得而非病狂乎?犹有丧心者矣,吾安得而非丧心乎?
91、《中庸》谓知耻近乎勇。所谓知耻,只是耻其不能致得自己良知耳。
92、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
93、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94、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
95、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心体明即是道明。
96、然天理亦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
97、道无精粗,人之所见有精粗。
98、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也。
99、至善者性也,性元无一毫之恶,故曰至善。
100、仁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虽弥漫周遍,无处不是,然其流行发生,亦只有个渐,所以生生不息。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王阳明的心学经典语录汇总如下:
1、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2、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3、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4、昔镜未开明,可以藏垢。今镜明矣,一尘之落,亦难住脚,此入圣之机也。
5、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6、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7、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9、若先暴白其过恶,痛毁极底,使无所容,彼将发其愧耻愤恨之心,虽欲降以相从,而势有所不能,是激之而使为恶矣。
10、一齐众楚,最易摇夺。
11、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天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况人乎?花之千叶者无实,为其华美太发露耳。
12、譬之金之在冶,经烈焰,受钳锤,当此之时,为金者甚苦;然自他人视之,方喜金之益精炼,而惟恐火力锤煅之不至。既其出冶,金亦自喜其挫折煅炼之有成矣。
13、后之君子,亦当素其位而学,不愿乎其外。素富贵,学处乎富贵;素贫贱患难,学处乎贫贱患难。则亦可以无入而不自得。
14、若己为君子,而使人为小人,亦非仁人忠恕恻怛之心。
15、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
16、一有谋计之心,则虽正谊明道,亦功利耳。
17、夫精藏则太和流,神守则天光发,累释则怡愉而静,机忘则心纯而一。四者,道之证也。
18、苟无尊崇笃信之心,则必有轻忽慢易之意。
19、夫志,气之帅也,人之命也,木之根也,水之源也。源不浚则流息,根不植则木枯,命不续则人死,志不立则气昏。
20、地灵则人杰,人之无良,亦足以为山川之羞!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

王阳明心学经典语录如下: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3、我已超脱了得失荣辱,只是还无法超脱生死。
4、昨日衣蟒戴玉,大家都说荣耀,可脱衣就寝,只是一身穷骨头,何曾添得分毫?所以,荣辱不在人,人自迷耳。
5、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6、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7、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8、《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9、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10、静并非不动,动也并非不静。戒慎恐惧就是念头,为何要区分动和静?

王阳明心学经典名句

王阳明心学经典名句如下: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2、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4、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5、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
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7、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8、杀人须就咽喉上着刀,吾人为学,当从心髓入微处用力,自然笃实光辉。
9、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法之必不宏。
10、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1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周易》中说,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天地运转不息,人不断前进,靠的就是“谦”之道。

王阳明让你内心强大的100句名言

王阳明让你内心强大的名言:
1、阳明心学是炼心的学问,是“乾坤万有基”。王阳明之所以将国人宏大而细腻的心理图谱精确地描绘出来,就是要传达一条真理: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内心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2、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
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
3、一个人对了,一个国家就对了。你是什么样,社会就是什么样。
4、人的宿敌只有一个,便是他自己。
5、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别。
6、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7、书本上那些堂而皇之的价值观,言之凿凿的“成功秘诀”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的真实需求。
8、一个残酷的事实是,没有人可以引领你,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选的,真正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9、一个真实的自我可以让人有效地应对真实的世界,从而完整地把握世界。一切皆因思想而异。如欲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如欲改变自己,首先磨练内心。
10、懂得明哲保身不难,难的是懂得什么时候挺身而出。
11、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12、强者和弱者的唯一区别在于,信念够不够坚定。如果交战双方都是强者,那就看谁的信念更坚定。战场之上,求死者生。
13、良知之心就是君子之心,渊默之心,临危不乱之心。君子的权术是高超实用的艺术,小人的权术是滑稽可笑的表演。怎样成为君子?拥有光明之心。如何拥有光明之心?深入思考,全面把握,说服自身,内心平静。
14、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15、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

王阳明心学精髓60句

王阳明心学精髓六十句如下:
1、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2、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3、且于动处加工,勿使间断。动无不和,即静无不中。
4、《大学》之所谓格物致知,即《中庸》之所谓明善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皆所谓明善而为诚身之功也,非明善之外别有所谓诚身之功也。
5、修齐治平,就是格物。
6、知行合一之学,吾侪但口说耳,何尝知行合一邪。
7、入而问圣人之学,则语以格致之说焉,求格致之要,则语之以良知之说焉。
8、致知在实事上格。如意在于为善,便就这件事上去为。意在于去恶,便就这件事上去不为。
9、格物即慎独,即戒惧。至于集义、博约,功夫只一般,不是以那数件都做格物底事。
10、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11、猝临盘错,盖非独以别利器,正以精吾格致之功耳。
12、凡作事不能谋始与有轻忽苟且之弊者,亦皆致知之心未能诚一,亦是见得良知未透彻。
13、夫志于为利,虽欲其政之善,不可得也。志于行道,虽欲其政之不善,亦不可得也。
14、知轻傲处,便是良知。致此良知,除却轻傲,便是格物。
15、赏及微劳,则有功者益劝。罚行亲昵,则有罪者益警。
16、御外之策,必以治内为先。
17、人之善恶,由于一念之间。
18、量力可行即行,可止即止。
19、惟恐吾侪尚有一善成名之意,未肯专心致志于此耳。
20、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21、患难忧苦,莫非实学。
22、修己治人,本无二道。政事虽剧,亦皆学问之地。
23、但人存政举,使奉行不至。则革弊之法,反为流弊之源。
24、是有意于求宁静,是以愈不宁静耳。夫妄心则动也,照心非动也。
25、恒照则恒动恒静,天地之所以恒久而不已也。
26、哲士营四海,细人聊自谋。
27、严霜大冻之中,岂无些小风和日暖意思。
28、君子之正气,其亦不幸而有所激也。
29、人要随才成就,才是其所能为。
30、圣人只是一能之尔,能处正是良知。
31、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凡今作事,贵在谋始。
32、信步行来皆坦道,凭天判下非人谋。
33、用之则行舍即休,此身浩荡浮虚舟。
34、君子悔以迁于善,小人悔以不敢肆其恶。
35、惟圣人而后能无悔,无不善也,无不诚也。
36、役者以力,仕者以道。力可屈也,道不可屈也。
37、道之全体,圣人亦难以语人,须是学者自修自悟。
38、良知在我,操得其要,譬犹舟之在舵。
39、虽惊风巨浪颠沛不无,尚犹得免于倾覆者也。
40、要在深信弗疑,力田而不顾,乃克有成耳。
41、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
42、知之匪艰,行之惟艰。
43、圣贤只是为己之学,重功夫不重效验。
44、贫汉作事大难,富人岂知之。
4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是非只是个好恶。
46、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47、唯国是谋,与人为善。
48、亲民之学不明,而天下无善治矣。
49、凡后生美质,须令晦养厚积。
50、木之生,风霆之鼓舞,炎暑之酷烈,阴寒冰雪之严沍剥落,俾坚其质而完其气,非独雨露之沾濡生成之也。
51、人人有路透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
52、尽道圣贤须有秘,翻嫌易简却求难。
53、夫知其不安而不处,过慝之惧而淹薄是甘焉,是古君子之心也。
54、圣贤之学,心学也。
55、天道不翕张,则不能发聚,况人乎。
56、一起一伏,一进一退,自是功夫节次。
57、义即是良知,晓得良知是个头脑,方无执着。
5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59、所谓天下本无事,在人自扰之耳。
60、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

王阳明心学名句

1、 礁石阻挡不了河水的进步;挫折不能扼杀有志者奋斗的信念。
2、 在人生的海洋中驾起生命之舟,一帆风顺,逆境奋起更令人敬畏。
3、 成功有两个重要前提,一个是追求成功,另一个是相信自己能成功。
4、 一个强者要敢于踏入任何陌生的领域,尽快在那里建立自己的生活秩序。
5、 每一次努力的背后,都会有加倍的奖励。不要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
6、 人比钱更珍贵,所以重人胜于钱,为钱牺牲人,是本末倒置。-[日本]龙泽左内
7、 总结成功的教训可以让人越来越聪明,总结失败的原因可以让人越来越严谨。
8、 成功时,不要因为成功而自满;失败时,不要因为失败而失去对成功的追求。
9、 成功的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大胆尝试,不怕任何困难,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10、 面对命运,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只是前者因不屈而奋斗,后者因屈服而束手。-王国真
11、 成功的反义词不是失败,而是从不行动。总有一天你会明白,遗憾比失败更难面对。
12、 自发地做事,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么你最终会得到回报,最终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