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夏字的四种含义分别是什么?
- 2、夏怎么读
- 3、夏怎么读
- 4、夏怎么读
- 5、夏的多音字
- 6、夏字怎么写
- 7、夏字的写法
- 8、夏字怎么写
- 9、夏字的意思 夏是什么意思
夏字的四种含义分别是什么?
夏季、夏天、消夏、华夏、初夏
夏拼音xià
简体部首夂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0画
繁体部首夊部,五笔DHTU,仓颉MUHE,郑码ANRS
1、一年的第二季:夏季。
2、中国朝代名:夏代。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夏季[xià jì]
一年的第二季,我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2、消夏[xiāo xià]
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晚会。
3、夏令营[xià lìng yíng]
夏季开设的供青少年或集体的成员短期休息、娱乐等的营地,多设在野外或海边。
4、夏历[xià lì]
农历。
5、夏收[xià shōu]
夏季收割农作物。
夏怎么读
1、夏笔画: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2、夏,汉语一级字,读作xià或jiǎ,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人(两处的“中国”都特指“中原一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中国之人也”,后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3、夏组词:冬虫夏草、夏季、消夏、季夏、夏收、夏令、夏历、夏装、夏衣、半夏、西夏、夏令营。
这个字叫下xia。可以组词夏天,夏日。这个词语也是春夏秋冬里面的夏,炎炎夏日的夏。希望解释的意思你懂了。
1、夏,汉语一级字,读作xià或jiǎ,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人(两处的“中国”都特指“中原一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中国之人也”,后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2、夏季[xià jì] 一年的第二季,我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3、消夏[xiāo xià] 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消夏晚会。
、夏字的偏旁部首:夂 。夂的拼音:zhǐ。2、夏,汉语一级字,读作xià。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人(两处的“中国”都特指“中原一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中国之人也”,后假借指
夏怎么读
夏的拼音:读作xià或jiǎ;一般我们只要知道它读”xià“就可以了,这个读音是我们经常遇到的。
夏的释义也有常见的几种解释: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中国朝代名:夏代。 指中国:华夏;除此之外,”夏“也可以作为一种姓。
那自古以来有关夏的古诗词也是很唯美的,比如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还有欧阳修的”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这些诗词是不是很美呢,那小伙伴们还知道哪些描写夏天的诗词呢。
造句:
1、在大别山这块红色的土地上,曾经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请水寨暴动等,诞生了几大主力红军,涌现出了一大批中华英烈。
2、杨柳飞絮五月季,麦浪滚滚又丰年。今天四月初四日,适逢立夏好晴天。立夏节气到,愿我的清新的短信能给你带去温馨和好运,立夏快乐,祝你万事如意。
3、而春节、夏节和秋节都属于太阴历的范畴,因此,它在阳历的日期不大固定,这会给寒假、暑假、高考和岁末年初的工作带来影响。
4、立夏节气到,艳阳高照身体安好,鲜花相伴美丽永不老。关心问候现送上,收到就有好运到:每天多微笑,烦事一边撂,平安把手招,财运和你一起跑,幸福的光芒把你围绕。立夏,愿你幸福不止一夏!
5、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6、最流行的中夏节,很多芬兰人在乡村别墅点起篝火,豪放地喝酒。
7、立夏节气至,吃个茶叶蛋,也愿你学习茶叶蛋的人生哲理,即使遇到许多磕绊,即使遇到许多挫折,就如茶叶蛋般外壳有了裂痕,依然把坚强放在心里,在经历中成长。不完美的人生更加精彩。
8、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
夏怎么读
夏的读音是xià。
夏字怎么读,它的读音由声母x,介韵母i,韵母a和声调第四声(去声)组成。
夏的部首:夂。夏的笔画数:10
夏的详细解释:
1、名词:会意字,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名词: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例: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名词:泛指中国。
例: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4、名词:朝代名。
5、 名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例: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6、名词: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7、 名词: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
如:夏国、大夏
8、名词:通“厦”,大屋。
例: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9、 名词: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例: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0、 名词:姓。
11、形容词:大。
例: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12、形容词:华彩,即五色。
例:秋染夏。《周礼》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描写夏天的优美句子
1、晴空万里,天上没有一丝云彩,太阳把地面烤得滚烫滚烫;一阵南风刮来,从地上卷起一股热浪,火烧火燎地使人感到窒息。杂草抵不住太阳的爆晒,叶子都卷成个细条了。每当午后,人们总是特别容易感到疲倦,就像刚睡醒似的,昏昏沉沉不想动弹。连林子里的小鸟,也都张着嘴巴歇在树上,懒得再飞出去觅食了。
2、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儿里跳动着来了。街上高杨树的叶子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的放着一层绿光,楼上的蓝天四围挂着一层似雾非雾的白气;这层绿光和白气叫人觉着心里非常的痛快,可是有一点发燥。
3、夏天是个变脸的季节,时而哭,时而笑。一会儿晴空万里,碧空如洗,天高云淡,骄阳似火;一会儿天低云暗,乌云密布,狂风怒吼;一会天公大发雷霆,电闪雷鸣;一会瓢泼大雨,倾盆滂沱;一会儿潇潇雨歇,虹桥飞架南北 。夏天就如同孩子的脸一般,没有征兆地变换着。
夏的多音字
夏字不是多音字。
夏
拼音:xià
简体部首:夂
五笔:DHTU
总笔画:10
笔顺:
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
解释:
1.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夏没有多音字哦,如果是同音字就有很多了,比如吓,厦,瞎,霞,虾,侠这些都是夏的同音字哦,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夏
拼 音 xià
部 首 夂 笔 画 10 五 行 火 繁 体 夏 五 笔 DHTU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
2.指中国:华~。
3.朝代名。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夏字怎么写
夏部首:夂 读音:[ zhǐ ][ zhōng ]
“夂”基本释义:
[ zhǐ ]
从后至。
[ zhōng ]
古同“终”。
“夏”字相关
笔画:10 五行:火 五笔:DHTU
笔顺名称 : 横、 撇、 竖、 横折、 横、 横、 横、 撇、 横撇/横钩、 捺
基本释义:
1.夏季,一年的第二季,大体是农历四月至六月。
2.指中国:华~。
3.朝代名。
(1)(约前2070—约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相传为夏后氏部落联盟首领禹所建立。曾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传到桀,为商汤所灭。
(2)十六国之一(407—431)。匈奴族赫连勃勃建立。建都统万城(今陕西靖边东北)。为吐谷浑所灭。
(3)(1032—1227)。北宋时党项族李元昊(hào)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建都兴庆(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为蒙古所灭。
扩展资料
一、夏侯
造句:预计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政界人物将出席会议,包括法国总统萨科齐、德国总理默克尔、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和北约秘书长夏侯雅伯。
解释:姓。
二、夏装
造句:大华继显最近考察这些运动服生产商的一些零售店后发现,它们的产品常常降价50%至90%销售,夏装甚至在搞买二赠一促销。
解释:夏季穿的服装。
三、消夏
造句:我们开车去了卢玛宏村(Lourmarin),1987年,我们在那里消夏。记得那年,女儿们和我们还在一起,她们还没有做母亲。
解释:用消遣的方式过夏天。
四、夏布
造句:他想,我为什么不能捉许多萤火虫,把它们放在一个用白夏布缝制的袋子里呢,或许我就能利用萤火虫发出的光来翻阅更多的书籍。
解释:多用来做蚊帐或夏季服装,产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地。
五、盛夏
造句: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而我们是在北半球,当我们欢度圣诞节的时候,澳大利亚正当盛夏,而这时我们这里却是一片冰雪。你如果了解到这些知识,就不会对澳大利亚来信中说到的情况感到惊讶。
解释:夏天最热的时候。
夏字的写法
“夏”字有许多种写法,首先让我们开看“夏”的笔顺: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横钩、捺。如下图所示:
写字技巧:上横宜长,框形端正,宽度适中,横画均匀,下部两撇平行,左短右长,捺画舒展。
“夏”是汉语一级字,读作xià或jiǎ,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人。
“夏”的基本释义:
一年的第二季:~季。~天。~令。~播。~熟。~粮。
中国朝代名:~代。~历。
指中国:华~。
姓。
以下是“夏”的不同书法:
夏字怎么写
夏字的写法是:横、撇、竖、横折、横、横、横、撇、横撇、捺,共10画。
【拼音】xià。
【基本释义】
1、一年的第二季:夏粮。
2、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3、指中国:华夏。
【字源出处】在字形上,甲骨文中的“夏”字是一个人的象形:头、发、眼、身躯、两臂、腿脚一应俱全,且双手摆开呈现出一种强而有力的架势。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雄武的中国人或中国人(两处的“中国”都特指“中原一带”),即《说文解字》所谓的“中国之人也”,后假借指一年四季之中的第二季。
【组词】夏天、夏季、消夏、华夏、歇夏、西夏、炎夏、夏娃、半夏、季夏、三夏、夏至、夏布、立夏。
含夏字的成语
1、夏日炎炎:夏天时阳光强烈,十分炎热,烤的人百喘不过气。
2、冬寒抱冰,夏热握火:比喻文字脱漏。
3、霜凋夏绿:时光的流逝。
4、商彝夏鼎:夏商的青铜礼器。
5、夏树苍翠:夏季的树木长得特别青绿。
6、无冬无夏: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指不分寒暑,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7、春去夏来:形容时光流逝。
8、夏雨雨人:雨人是雨下到身上。指夏天的雨下到人身上,使人感到凉爽舒适。比喻帮助或教育人很及时。
9、夏日可畏:比喻严峻的人难以亲近。
10、夏虫朝菌:意为夏虫活不到冬天,菌类朝生暮死。比喻极短的生命。
11、广夏细旃: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
12、夏虫语冰: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13、冬裘夏葛:裘是皮衣。葛是葛麻做的衣服。本指不同的季节穿不同的衣服。后指因时制宜,顺势而变。
夏字的意思 夏是什么意思
夏的拼音是xià,很多小伙伴只知其音,不知其意。那么夏的意思是什么?夏字到底有何解释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夏字的意思 夏是什么意思吧。
夏字的意思:
● 夏
xià ?ㄒㄧㄚˋ
◎ 一年的第二季:夏季。夏天。夏令。夏播。夏熟。夏粮。
◎ 中国朝代名:夏代。夏历。
◎ 指中国:华夏。
◎ 姓。
夏字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 夏 xià?
〈名〉
(1)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 xié),人头。臼( jù),两手,攵( 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2)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Chinese]
夏,中国之人也。——《说文》。 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
(3) 泛指中国 [China]
蛮夷猾夏。——《书·舜典》。 孔传:“夏, 华夏。”
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注:“诸夏外土诸侯也。谓之夏者,大总下上言之辞也。”
此之谓夏声。——《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服注:“与诸夏同风。”
东夏之命。——《吕氏春秋·察今》。注:“东方也。”
(4) 又如:夏盟(古代华夏诸国间的结盟);夏声(古代中原地区的民间音乐)
(5) 朝代名 [the Xia Dynasty]
(6)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王朝,系传说中禹的儿子启所建立,奴隶制国家,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即夏后氏
构木钻燧于夏后氏。——《韩非子·五蠹》
始于虞夏。—— 蔡元培《图画》
夏后皋。——《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虞夏以来。——《史记·货殖列传》
(7) 又如:夏礼(夏代的礼法);夏书(记载夏代史事的书);夏甲(夏朝君主孔甲)
(8) 封建割据政权或农民起义政权称号 (1)∶东晋末,公元407年匈奴贵族赫连勃勃建夏国,建都统万城(今陕西横山西北) (2)∶隋末窦建德于公元618年建立夏国,都乐寿(今河北献县) (3)∶北宋仁宗时,赵元昊于1032年建立夏国,史称西夏,都兴州(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东南) (4)∶元末明玉珍于公元1362年建立夏国,都重庆
(9) 古代波斯的巴克特利亚人建立的国名 [Bactria]。如:夏国;大夏
(10) 通“厦”。大屋 [big house]
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楚辞·哀郢》
见若覆夏屋者矣。——《礼记·檀弓上》
(11) 夏季。一年的第二季,中国习惯指立夏到立秋的三个月时间,也指农历“四、五、六”三个月 [summer]
四月维夏,六月徂暑。——《诗·小雅·四月》
(12) 又如:夏汛(夏季汛期);夏安居(僧徒在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禁止外出,又称“坐夏”);夏畦(夏天治理田畦);夏苗(夏季的禾苗或田猎)
(13) 姓
词性变化
◎ 夏 xià?
〈形〉
(1) 大 [great]
夏,大也。——《尔雅》
于我乎夏屋渠渠。——《诗·秦风·权舆》。传:“大也。”
[夏]此字本谊训大也。万物宽假之时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自关而西, 秦晋之间,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方言》
(2) 又如:夏李(大李);夏屋(大屋);夏海(大海)
(3) 华彩,即五色 [magnificent color]
秋染夏。——《周礼》
(4) 又如:夏翟(夏狄。羽毛五色的野鸡);夏缦(古代卿乘坐的五采车)
夏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释:
◎ 康熙字典解释
【丑集下】【夊字部】夏;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245第12
〔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