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有哪36计,孙子兵法36计是哪36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5 17:40:45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三十六计是哪36个?

苦肉计,空城计。。。。
三十六计是哪36个?
三十六计如下: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以及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的意义
三十六计,称三十六策,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来源于南北朝,而成书于明清时代。三十六计是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我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军事思想所总结的兵书。
三十六计经常会和《孙子兵法》联系在一起,俗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而《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对我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也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十六计分别是哪三十六计?

分别为: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
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
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
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
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的影响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国人尊孙子为“兵圣”,而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Martin van Creveld(克里费德)之言可以代表国外的总评:“所有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the best(最佳),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分别是哪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三十六计分别是: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
调虎离山、欲擒姑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扩展资料:
《三国演义》著名计谋故事:
美人计:
司徒王允为了除掉董卓,向貂蝉提出用美人计诛杀董卓的计划,貂蝉为感激王允对自己的恩德,决心牺牲自己,为民除害。王允先把貂蝉许配给吕布,又在第二天的宴会上把貂蝉送给董卓。
告诉吕布是董卓先把貂蝉接回府,打算为他俩办喜事。结果吕布一打听,原来董卓已把貂蝉据为己有。吕布一时也没了主意。后来吕布与貂蝉私自约会,貂蝉按王允之计,挑拨他们的父子关系,最后吕布杀了董卓。
反间计:
蒋干,字子翼,三国时期的人物,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演义》描述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
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赤壁之战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纷争的局面,为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对于这场战争。
当时很多人都想不到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袁绍,接着又趁势夺取荆州的一代枭雄曹操竟败于黄口孺子周郎之手。曹操失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与蒋干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腐儒二过江东大有关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是哪36个

  三十六计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等。

  三十六计是哪36个

  三十六计分别是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以及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称三十六策,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来源于南北朝,而成书于明清时代。三十六计是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我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军事思想所总结的兵书。

  而三十六计中的第一计瞒天过海,是指对某种事情防备得太周密,结果反而让意志松懈。平常见惯的事不容易起疑心,大凡阴谋藏于阳光内,好像光明正大似的。虽然带有一点夸大的手法,但也体现了此计的严密性。

  三十六计经常会和《孙子兵法》联系在一起,俗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而《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对我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也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兵家36计是哪36计呢?

兵家36计分别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扩展资料:
金蝉脱壳:第二十一计,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地转移主力。
欲擒故纵:第十六计,逼迫敌人无路可走,它就会反扑;让它逃跑则可减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跟踪敌人不要过于逼迫它,以消耗它的体力,瓦解它的斗志,待敌人士气沮丧、溃不成军,再捕捉它,就可以避免流血。
树上开花:第二十九计,指当自己的力量薄弱时,可以借别人的势力或某种因素,使自己看起来强大,以此虚张声势,慑服敌人。当己方处于劣势的时候,隐瞒自己的实力,明明乏力却故作很有实力的样子,让敌方摸不清真相,以便能出奇制胜,颇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味道。
浑水摸鱼:第二十计,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当敌人混乱无主时,乘机夺取胜利的谋略。在混浊的水中,鱼儿辨不清方向,在复杂的战争中,弱小的一方经常会动摇不定,这里就有可乘之机。
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1、第一计 瞒天过海
2、第二计 围魏救赵
3、第三计 借刀杀人
4、第四计 以逸待劳
5、第五计 趁火打劫
6、第六计 声东击西
7、第七计 无中生有
8、第八计 暗渡陈仓
9、第九计 隔岸观火
10、第十计 笑里藏刀
11、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12、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13、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14、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15、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16、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17、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18、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19、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20、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21、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22、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23、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24、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25、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26、第二四六计 指桑骂槐
27、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
28、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29、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30、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31、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32、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33、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34、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35、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36、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扩展资料
1、书籍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
”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一、胜战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二、敌战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三、攻战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四、混战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五、并战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六、败战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扩展资料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
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全诗除了檀公策外,每字包含了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扩展资料
兵家36计即我们所说的《孙子兵法》36计。
“兵家36计”的影响:
《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第01计 瞒天过海
第02计 围魏救赵
第03计 借刀杀人
第04计 以逸待劳
第05计 趁火打劫
第06计 声东击西
第07计 无中生有
第08计 暗渡陈仓
第0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道伐虢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计
扩展资料:三十六书籍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兴邦研究员认为,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像其中重要部分的“六六行·三十六计”,较之《三十六计》,其内容要丰富得多。
一、胜战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二、敌战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三、攻战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四、混战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途伐虢
五、并战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六、败战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扩展资料:
1.第一计:瞒天过海,防备得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松懈大意;经常见到的人和事,往往不会引起怀疑。把秘密隐藏在公开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对立。非常公开的事物中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事物。
2.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作为一种计谋,顺手牵羊常常不是等“羊”自动找上门来,而是着意寻找敌方的空子,或诱使敌方出现漏洞并进一步利用漏洞,从而使自己牵羊时很“顺手”。
3.第三十三计:反间计,指的是识破对方的阴谋算计巧妙地利用对方的阴谋诡计进行攻击对方。采用反间计的关键是“以假乱真”,造假要造得巧妙,造得逼真,才能使敌人上当受骗,信以为真,作出错误的判断,采取错误的行动。
4.第三十四计:苦肉计,人们都不愿意伤害自己,如果说被别人伤害,这肯定是真的。己方如果以假当真,敌方肯定信而不疑。这样才能使苦肉之计得以成功。此计其实是一种特殊作法的离间计。运用此计,“自害”是真,“他害”是假,以真乱假。己方要造成内部矛盾激化的假象,再派人装作受到迫害,借机钻到敌人心脏中去进行间谍活动。
评价
《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斗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之一。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有的来源于历史典故,有的来源于古代军事术语,有的来源于古诗句,有的借用成语。
其中每计的解说,由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是我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
确认作者:
2009年8月1日,在山东省济宁发现的隋代玉简册最终揭开了一个千古之谜,它不仅把古代著名兵学著作《三十六计》的成书时间上推1000余年,而且以实物例证确定了这本兵学著作的作者部分玉简册。
与会专家学者对隋代玉简册《三十六计》实物进行了现场研究认证。玉简册共计66片,单片长24厘米,宽2厘米,厚0.5厘米,平铺长达132厘米,总重量为4.6公斤。玉简册阴刻小篆体文字,共计919字。玉简册首片刻“三十六计”四字,尾片刻“开皇十六年十一月一日,何震刻。”
该玉简册为和田青玉质,由于年代久远,有自然形成的浸色和包浆,部分玉简片有大小不规则的自然蚀孔。隋代玉简册由权威专家鉴定确认 。
作者简介
檀道济(?—436)南朝宋国著名武将、大臣,高平金乡(今山东济宁金乡) 人。初随刘裕起兵讨伐桓玄。西征桓玄残余,镇压卢循、徐道覆起义,立下战功,任太尉参军。
416年,北伐后秦,任先锋,占洛阳。释放俘虏,感化后秦之民,奔归者众多。后率军进占潼关,与诸军共破姚绍,灭后秦。因功迁征虏将军。宋武帝即位,以佐命之功,官至镇北将军、丹阳尹、南兖州刺史。
少帝即位,受遗诏辅政。徐羡之等密谋废帝另立,召其入京参与其事。文帝即位,任其为征北将军。426年,文帝杀徐羡之等,派他讨伐荆州刺史谢晦,事平,任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431年,率军攻北魏,粮尽而归。不久进位司空。
因其战功卓著,名高权重,被朝廷猜疑。436年遇害。被害时,愤怒投帻于地,说:“乃坏汝万里长城。”这是最早将军队喻为长城的名言,自毁长城的典故就出于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分别是: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三十六计第八计—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三十六计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姑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01、美人计美人计应该也算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计策了,在三国时期,王允为了对付董卓就曾使用过美人计,而在这个计策当中中主角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貂蝉。貂蝉作为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容貌自然不用多说。当时王允为了吸引董卓的注意,首先就是把貂蝉先献给董卓,然后又私下让吕布被貂蝉所吸引,这样就可以利用貂蝉来离间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最终这个计策自然也是成功了,吕布为了貂蝉直接斩杀了董卓。
02、空城计把空城计用的炉火纯青的一个人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北伐失败之后,司马懿也是率领大军前来围剿,面对着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诸葛亮也是从容不迫,直接一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当然在正经的历史当中,空城计实际上是赵云的杰作,和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03、苦肉计同样是在三国时期,周瑜和黄盖应该是把苦肉计演绎的淋漓尽致,一直到现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算是脍炙人口的一句歇后语。也正是因为周瑜和黄盖两个人的苦肉计才让曹操上了当,这才造成了曹操赤壁大战的失败。
04、暗度陈仓这其实就是韩信的杰作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得不说的是,韩信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而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大汉政权,一大半的功劳都是要归于韩信,当初楚军所有的目光都是盯着正在维修的栈道,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韩信竟然率领部队直接从陈仓出兵,但楚军知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但可惜的是,韩信虽然帮助刘邦建立政权,但最终的结局着实有些凄惨。
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计 围魏救赵
03计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孙子兵法
1计篇
2作战篇
3谋攻篇
4行篇
5势篇
6虚实篇
7军争篇
8九变篇
9行军篇
10地形篇
11九地篇
12火攻篇
13离间篇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
分为
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吗?
他们好像是两本兵法书吧。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哭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语出《三国演义》。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语出元曲《英雄布》。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语出《三国演义》。
连环计: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语出《儿女英雄传》。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这三十六计,到今天还极具活力,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行军用兵、商海谈判,甚至日常生活中都经常用到。例如在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巢时和红军长征时多次运用到诸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方法克敌制胜。可以说,这种所谓的计策和这些词语都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孙子兵法》是历朝历代追捧的兵书,也是后人宝贵的军事学习资料。那么三十六计是哪些呢?分别是胜战计中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中有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中有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中有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并战计中有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中有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很多计谋,在古代的谋士与军事家都使用过。美人计就是通过进献美人,美人蛊惑、吹耳边风来达到目的。司徒王允用了貂蝉这一美人计离间了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董卓被吕布所杀,吕布没有了董卓这个靠山也势单力薄。借刀杀人这一计可谓是十分有心机的,自己不亲手消灭别人,借助其他人的手来替自己除掉眼中钉。曹操看不惯祢衡骄傲自大的样子,自己出手又怕天下人诟病,于是就把祢衡送给了刘表,刘表转而把祢衡又送给了黄祖。祢衡不把黄祖看在眼里,破口大骂,黄祖一个急性子的人,立马就让侍卫斩杀了祢衡。空城计是为了掩饰自己兵力空虚,造成极大阵势的样子来迷惑对手。三国中,诸葛亮就用了一招空城计,迷惑住了司马懿。
三十六计中走为上计,在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希望,硬拼只能徒劳无功时逃跑是最好的计谋。《孙子兵法》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下,更多的是用于商战。
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
分为
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内容介绍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三十六计都有哪些

“走为上”的意思,并不是说此计在三十六计中是最高明的计谋,而是说当处于劣势时不要硬拼,及时撤退,寻找时机再战才是上策。
“走”和“逃”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走”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保存实力,主动撤退。“逃”则是胆小怯懦,稍遇挫折便丧失斗志,望风而逃。
“走”之所以是良策,是因为在寡不敌众时,往往只有几种选择:或求和,或降服,或死搏,或撤退。
而这些方案中,求和必然要妥协;降服势必丧失节操;死搏注定牺牲;唯有撤退可以保全自己,保证日后可以卷土重来,这是最佳选择。因此古人说,“走为上”。
无论哪一种战斗,文也好,武也罢,谁都不会常有必胜的把握。
众人皆知,战争中要争取的并非一时的得失,而是最终的胜利。而最终的胜利往往属于能坚持到底的人。所以,“不走”并非英雄,“走”也并非懦夫。
而我们在运用此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千万别拿鸡蛋和石头碰。敌人实力强大而我方实力虚弱时,敌我双方的较量就如同石头碰鸡蛋。如果死拼,我们必然会弄得头破血流,而敌人则不会受太大的损失。不如一走了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妨索性来个大撤退,留住实力,以备东山再起。
二、要知难而退,不可一味莽撞。这里的知难而退,不是主张消极应对,不是让我们一遇到困难就缩手缩脚,前怕狼后怕虎。而是一旦发现事情实在做不成,就不要硬着头皮去做,要见机而动,及早放弃,不白白浪费时间和精力。即“见可而进,知难而退”,“知其不可为”而不为。
三、要把握时机,急流勇退。在与敌人作战时,要善于观察战机,做到进退自如。要做到急流勇退并非易事,不但要求我们要果断行事,还要有勇气和魄力。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能够克服自身的弱点,割舍得掉既得的利益。而后选择适当的时机,从容“走”掉,让敌人捕捉不到我们的踪迹。
四、要分散敌人的力量,以退为进,各个击破。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撤退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退却着实是在为下一轮的进攻做准备。在我方没有能力与敌人对抗的情况下,以“走”避之,保存实力。而另一种情况,通过伪装的退却,诱敌深入我们事先设计好的包围圈,然后各个击破,最终以少胜多。因此,这种退却是制造一种惧怕敌人的假象,迷惑敌人,进而将其麻痹。
01 瞒天过海
02 围魏救赵
03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三 十 六 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共分六套,有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每套各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 围魏救赵
03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三十六计按照次序分别是: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
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
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
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
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
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为便于人们熟记这三十六条妙计,有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全书还有总说和跋。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

三十六计都有哪三十六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第二计: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第四计:以逸待劳
第五计:趁火打劫
第六计:声东击西
第七计: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第九计: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部分计谋介绍:
1、第一计 瞒天过海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相关故事: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
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
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2、第三计 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相关故事: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3、第六计 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此计是运用“坤下兑上”之卦象的象理,喻“敌志乱萃”而造成了错失丛杂、危机四伏的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的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的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故事:韩信木罂渡黄河。
4、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故事:曹操奇兵袭乌巢。
5、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走为上,指敌我力量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诸葛亮,的36计是哪36计?

瞒天过海,李代桃僵,移花接木,美人计,釜底抽薪,声东击西,走为上计,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诸葛亮的第三十六是走为上计
空城计,反间计,驱虎吞狼计,计中计,走为上计
瞒天过海、上屋抽梯、走为上、李代桃僵、借尸还魂
最有名的是 赤壁之战 火烧连营 空城计 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分别是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2、三十六计并不是诸葛亮的,而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诸葛亮只是在军事中灵活运用了这些计谋,实际上《三十六计》这本兵书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
搜狗问问
扩展资料
《三十六计》成书经历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白话释义:檀道济的三十六策中,这种情况最好的策略是退走,你父子此时只能先退却。)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36计是哪36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分别是: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三十六计第八计—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三十六计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姑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