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文共赏造句,奇文共赏是什么意思?奇文共赏成语造句和典故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2 23:05:55 浏览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奇文共赏是什么意思

奇文共赏的意思介绍如下: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奇文共赏的读音为:【奇文共赏 qí wén gòng shǎng】。
奇文共赏的相关造句如下:
奇文共赏识,疑义相如析。
这种谬论,怎么可以奇文共赏呢?
这篇文章的观点荒谬绝论,“奇文共赏”,请大家来评论吧!
遂禁坐深山,穷极数百年,缀录成文,与君奇文共赏。
所以我深感荣幸之下,拿来给大家奇文共赏。
天下奇文共赏之,就让吕芳给大家读一读吧!
这几位仁兄如已对出,不妨说出,大家奇文共赏。
垂头准备离去,偶遇一旧书摊,随手拿过一本泛黄的旧书,深被吸引,于是不再犹豫,购之;读后发觉,此书竟为绝世孤本,本着奇文共赏之原则,转发于此。
我这里有一封检举信,不妨拿出来给大家都看看,也算是奇文共赏。
成语接龙:
奇文共赏 赏心悦目 目不斜视 视微知著 著书立说 说短道长 长傲饰非 非异人任 任重至远 远溯博索 索隐行怪 怪雨盲风 风兴云蒸 蒸蒸日盛 盛筵必散 散马休牛 牛蹄中鱼 鱼惊鸟散 散灰扃户 户枢不朽 朽竹篙舟 舟水之喻 喻之以理 理直气壮 壮志未酬 酬功给效。
效犬马力 力不胜任 任其自流 流水行云 云中白鹤 鹤行鸡群 群蚁溃堤 堤溃蚁穴 穴居野处 处心积虑 虑周藻密 密云不雨 雨覆云翻 翻来覆去 去末归本 本位主义 义形于色 色授魂与 与民更始 始末原由 由近及远 远不间亲 亲疏贵贱 贱目贵耳 耳鬓厮磨 磨拳擦掌 掌上明珠 珠沉玉陨。

用疑义造句(大约30个左右)

1、奇文共赏识,疑义相如析。 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3、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从教育抓起,这是毫无疑义的。 4、毫无疑义 足球要打翻身仗 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也作“毫无疑问”。 5、毫无疑义 足球要打翻身仗 必须从少年儿童抓起。 6、这是必然的 毫无疑义的 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7、为避免疑义,在得到书面许可之前,您无权对本网站的内容进行复制、永久储存、或再传送。 7、祝您造句快乐 天天向上lishixinzhi! 8、为避免疑义,欧盟商业订购者需要缴纳任何适用的欧盟间接税。 9、如果他方对该产品的专利有疑义使客户利益受损,我公司一定会尽全力与客户一同对此疑义辩争到底。 10、毫无疑义 包装制卡和会员卡制作企业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11、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 12、注意:如果对此份会议记录有任何疑义,请在收到此份记录后的一个工作日内,与记录报告人联系。 13、真主枣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枣在毫无疑义的复活日必集合你们。 14、对于被告人杨汉中存在疑义的三项指控 公诉人进行了当庭的举证和质证 证实了起诉书中指控杨汉中的犯罪事实属实。 15、我完全遵从 毫无疑义 所以继由费祎蒋琬持国。 16、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要析疑义 你一句 他一句 便谈出道理来了。 17、若无疑义 还请崔大人于此回执上署名画押以为凭信。 18、为求慎重 仍会请“典试委员”及学者专家 召开试题疑义会议审议后 再做决定。 19、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幸福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20、美好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挂念;美好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美好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美好是“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愉悦。 21、随着经济的发展,路子会越走越宽,人们会各得其所。这是毫无疑义的。 22、法国尚未选出能代表自己的作者,人们倾向于雨果。毫无疑义,我十分敬佩雨果,但雨果并不是典型的法国人,他可以说是个在法国的外国人。雨果那层出不穷的比喻和华丽的词藻表明他并不是典型的法国人。博尔赫斯 23、他们懂得死亡的真谛 可却由于自己的不死之身 使得这种知识变得毫无疑义. 24、塔妮娅:那一定是起源于乌拉尔地区的谚语 对我来说毫无疑义. 25、江西一家生物医药企业经商标局批准注册了“21金维他及图形”商标 第三人提出疑义后商标评审委员会撤销了该商标。 26、这里写的是广东高要县的风情 苦瓜入菜 进了餐桌 应该没有疑义 因为苦瓜入菜 确实是起自南方 以后又逐渐北移的。 27、当同一行业或兴趣相投的朋友翻阅一本新书或好书 第一时间就能在“朋友圈”里周知 还能针对其中的篇章段落进行讨论 也算是“疑义相与析”。 28、本文先将书中相关文字列出 再与其他资料对照 权作“奇文共欣赏 疑义相与析”。 29、邱毅说 当时高雄市 *** 地政处请示法规会及法律顾问 认定“得标人无法获得银行核贷 非可归责于主办机关 没收订金并无疑义”。 30、尽管当日因为感冒发烧带病上场 从比赛的新颖度以及首场表现的完美程度 韩红毫无疑义的拔得头筹。

奇文共赏是什么意思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成语是【奇文共赏】,这个成语意指新奇美妙的文章共同欣赏,现也用以指对错误观点或荒谬的文章大家一起来分析和批判,含讽刺意味。
奇文共赏出自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就是成语“奇文共赏”的由来。
【奇文共赏】是一个主谓式结构的成语,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宾语。
【奇文共赏】的近义词有【离题万里、索然无味】等,其中【离题万里】意思是写文章或说话同题旨距离很远,毫不相干。而【索然无味】形容呆板枯燥,一点意味或者趣味都没有,使人失去兴趣。【奇文共赏】的反义词有【雅俗共赏】等
那我们怎么用奇文共赏这个成语来造句呢?我这里有一封检举信,不妨拿出来给大家都看看,也算是奇文共赏。
如果用【奇文共赏】来成语接龙,则可以接:赏心悦目、赏罚分明、赏奇析疑、赏不当功、赏赐无度等。
好了,本期视频就到这里,以上就是成语奇文共赏的全部介绍,你学会了吗?

奇文共赏是什么意思?奇文共赏成语造句和典故

成语名称: 奇文共赏 qí wén gòng shǎ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奇文共赏】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奇文共赏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奇文共赏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成语出处] 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基本信息
? 作者简介
? 原文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基本信息[回目录]

发音   qí wén gòng shǎng 释义   ①可以指共同欣赏或分析研究文章,作褒义词。

  ②也可以指批判有错误的文章,作贬义词。
出处   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举例】 ①孔庆东说,鲁迅圣手妙笔,奇文共赏。②错误难免,奇文共赏,以警后来。
  【语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
作者简介[回目录]

幼年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出仕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感到“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晋书·陶潜传》。他辞职回家后,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他也辞谢了。安帝隆安四年(400年),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归田   五柳先生陶渊明,不愿意做官,四十一岁那年,便辞去“彭泽县令”的官职,回到柴桑老家,隐居务农,过着田园生活。 四十六岁,他搬到南村去住。南村又名南里,在九江市郊,他的一些老朋友如殷景仁、颜延之等,都住在那里。这样,他在耕作之余,就有更多的机会和老朋友们相聚,谈论诗文。搬家之初,他曾写了两首《移居》诗。
原文[回目录]

诗词原文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释义   诗的大意是:早想住到南村来,不是为了要挑什么好宅院;知道这里住着不少心地纯朴的人,愿意同他们度过每一个早晨和夜晚。这个念头已经有了好多年,今天才算把这件大事办完。简朴的屋子何必求大,只要够摆床铺就能心安。邻居老朋友经常来我这里,谈谈过去的事情,人人畅所欲言;见有好文章大家一同欣赏,遇到疑难处大家一同钻研。——这是作者写搬家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

  诗的末后两句“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后来流传演化而为成语“赏奇析疑”和“奇文共赏”。“赏奇析疑”和原诗意思一样,形容欣赏诗文、分析疑难。“奇文共赏”却和原诗的意思不同了,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18537.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高考高频成语及造句?

高考高频成语及其释义及造句60个
高考必背成语及其解释例句120个 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例句: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 例句:这真是三人成虎啊,明明是不可能的事,如此一传竟成真的了。 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 例句:经过一个美轮美奂的宏丽华厦的区域,开车的告诉我们说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区域。 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 例句: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 例句: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运动演讲大会,回答时侃侃而谈。 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 例句:高家是北门一带的首富,不免要~,所以还是早早避开的好。 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 火”,真是不伦不类。 例句:虽然年年春晚节目表演都差强人意、不瘟不火,但国人依然年年对它抱有很高的期望。 8鼎力相助:只用于对方或他人,不可用于自己,否则太不谦虚。 例句:翘老感慨得对,我今天来是为了冯村的事来烦请翘老鼎力相助的。 9一言九鼎:说话有份量。不能表示守信用,也不能用于自己。 例句: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10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 例句:何得~,坐待灭亡。 11溢美之词:过分赞美的言词。常误用于褒义场合。 例句:他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大家对他的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12脱颖而出:比喻人才崭露头角。陆星儿曾误用于“脱颖出来,潇潇洒洒地活一辈子”;还有人说“从母鲸腹中脱颖而出”。 例句:经过艰苦努力,他的学习成绩终于在全班脱颖而出。13蓬荜生辉:谦敬之辞。广告语说“让您的居室蓬筚生辉”,简直是骂人。 例句:县长的到来令这间小屋蓬荜生辉。 14不可收拾:无可挽救,不可救药。常有人在“一发而不可收”这句惯用语后加一“拾”字,变褒为贬。 例句:蒲殿俊辈登台之后,因为纵容兵士的结果,弄到了一个~的地步 15出奇制胜:作谓语,不带宾语。说成“出奇制胜叛军”之类则错。 例句:文学语言,包括好的比喻,有力的生发,美妙的联想和~的描写。 16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 例句:王励勤不负众望,夺得了世锦赛的冠军 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例句: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例句: 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 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 例句: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20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例句: 他已窥破喜奎和小雀儿的深情密爱,万万不是本人所能望其项背。 21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例句:我得了这一封信,似乎还~。22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例句:刚才婢子费了唇舌,说了许多书名,原是~,以为借此长长见识,不意竟是如此! 23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 例句: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 24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例句:若曰凡为诗者,必须意深思远,神韵悠然,则~矣。 25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 例句:各地监狱,都有~之苦。 26鬼斧神工:建筑、雕塑等技艺精巧。常被误用来形容自然景物。 例句: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雕琢出这样一个世界。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tatic.pay./resource/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27始作俑者:首先干某件坏事的人。滥用于一切倡导人。 例句: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罪可胜道哉! 28文不加点:写文章一气呵成,不须删改。不可理解为“不加标点”。 例句:援笔一挥,~。29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 例句:诸君记得当年常肃剥皮做衮州府的时候,何尝不是这样?总是做得人人~就完了。 30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例句:改革开放时期;在某些方面出现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是在所难免的。 31无所不至:什么坏事都干。与“无微不至”有天壤之别。 例句: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 32明日黄花: 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例句: 这里有些是应景的文章,不免早已有~之感。 33 评头品足 :比喻在小节上过分挑剔.与中性的评议不同。 例句: 你应该多干点实事,不要总~。 34 休戚与共: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不同 。 例句:我们是~的好同学。 35 置之度外: 不把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与”置之不理”不同。 例句:七十老翁,死生早~,由他去吧。 36 翻云覆雨 :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 例句:你不合打凤牢龙,~,陷人坑阱。 37 弹冠相庆 :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 例句:农民协会封闭了,豪绅们又重新~。 38 期期艾艾: 口吃,不能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例句:感情的激动使我说话~了。 39 无可厚非 :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 例句:作者的动机~,但客观效果则不尽符合作者的动机。 40 不胫而走 :消息传得很快。表示东西丢失用“不翼而飞”。 例句:袁伯珍慌忙把家里所有的东西,检点一番;别的一样不缺,只有金银首饰和钞票洋钱,却一概~。 41 身临其境: 常误用为代替“设身处地”。 例句: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42 茕茕孑立 :孑然一身 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不指某时。 例句:我凑着~的小油灯,尽情享受秋灯夜读的乐趣。 43 耿耿于怀: 形容心存怨恨。 例句:同学之间应团结互助,绝不能因一点小事就~。 44 因人成事: 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 例句:小将~,何足道哉! 45 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例句: 有一种文字,即有一种文字之法脉准绳,载之于书者,不异~。 46 耸人听闻: 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 例句:闲官之挫折,无足轻重,不足~。47 骇人听闻 :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 例句:任听部下逞艳于非时之候,献媚于世主之前,致令时序颠倒,~。 48 咬文嚼字: 一般用于贬义,除非贬词褒用。 例句:学习文件不能只~,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49 处心积虑 :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 例句:如此者~,已非一日。 50 火中取栗 :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例句: 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 51 忍俊不禁: 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例句: 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使得周围的大人们~,孩子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52 责无旁贷: 不能说“责无旁贷的责任”。 例句:农民向国家交售征购粮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53 参差不齐 :长短高低大小水平不一致,不用于时间等。 例句:礼生见他们~,也只好由着他们敷衍了事。 54 绘声绘色 :形容描写生动逼真,常误用作代替“有声有色”。 例句:尤其是谈她自己的儿女,那真是~,细致入微,没完没了。 55 危言危行 :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 例句:当官不挠贵势,执贫不阿所私,危言危行以处朝廷者,自明主所察也。” 56 不可思议: 不可想象,不能理解,强调神秘奥妙。 例句:一片澄澈的蔚蓝色的天宇,高深得~。 57 不可理喻 :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愚昧或蛮横。 例句: 他们简直~,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58 不可向迩: 不能接近。 例句:我起个大早,破晓就到车站去找车子,但见仓皇、拥挤、混乱之状,~,废然而返。 59 不可终日 :形容形势危急或心中惶恐。 例句: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 var cpro_psid ="u2572954"; var cpro_pswidth =966; var cpro_psheight =120; 混乱状态之下。 60 一发而不可收 :行为不受控制或无法停住。例句: 他热爱写作,勤于笔耕,自从处女作发表,便一发而不可收,至今已有百余篇作品见诸报端。 61 一发不可收拾 :更加无法整顿。例句: 如果处理不当,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62 如丧考妣 :像死了父母一样,贬义。例句: 你瞧他那份咽咽呜呜的啼泣吧,真正~。 63 汗牛充栋: 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 例句:世传养生术,~,行而效者谁也?64 叹为观止 :主语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叹为观止”。 例句:黄山的美景,令人叹为观止。 65 赏心悦目: 主浯是人。如果主语是物,要说“令人赏心悦目 ”。例句: 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 66 不可开交: 无法摆脱或结束。前面加“忙得”“打得”等。例句: 倘一加人为,一“办”,那就舆论沸腾,~了。 67 不亦乐乎 :不一定非乐不可,常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例句:哎,那骂得可真也是~。 68 无所不为 :什么坏事都干。 例句:今专务游荡,~,老夫所以忧耳。 69 无所不至: 什么地方都去,什么坏事都干。 例句:夜间絮絮叨叨,你问我答,凡街坊秽亵之谈,~。 70 息息相关: 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例句:水是生命的源泉,水与生命的起源息息相关。 71 休戚相关 :比喻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连。 例句:岂可委之荒野,任凭暴露,全无一点~之意。 72 休戚与共:同甘共苦。 例句:我们是~的好同学。 73 相濡以沫 :患难中互相救助。而“相依为命”只有互相依靠的意思。 例句:在自己最适宜的地方,快乐的生活,忘记对方,也忘记那段相濡以沫的生活。 74 改弦更张: 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例句:不~,使吏有士君子之行,而欲民生蒙福,教化淳美,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75 改弦易辙 :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以上两词都不代替“改邪归正”。 例句:殿下放心,待老臣同进朝歌,直谏天子,~,以救祸乱。 76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 例句: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 77 见异思迁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例句: 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是个自然的道理。 78 不足为训 :不值得作为准则。与教训无关。 例句:琪的行为虽然~,然而他的议论思想也有独到处,这还是定庵的遗传性。 79 平铺直叙 :可用为褒义,指文章不讲究修辞,只把意思直接叙述出来。 例句:这篇小说尽管大都是~,但读起来却令人潸然泪下。 80 不耻下问:不可用于比自己高明的人。 例句: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 81 见仁见智: 意见不统一。使用中要注意防止前后矛盾。 例句:~,议论纷纭,却无非背后论人是非,在兆奎面前都有忌讳。 82 水落石出 :事情的真像已经弄清,不表示追求正确答案或道理。 例句:水山,不要急。事情早晚能弄个~。 83 望尘莫及 :比喻远远地落后,与鞭长莫及不同 。例句: 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 84 投桃报李: 报答他人的好处,除非特意幽默,不表示报复。 例句:既戒以修德之事,而又言为德而人法之,犹~之必然也。 85 改头换面 :只改形式,不换内容,贬义。 例句:债原从隔世深,相逢便起杀心。~犹相报,何况容颜俨在今。 86 语重心长 :言辞诚恳,情意深长。 例句: 他这些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87 意味深长 :话语含蓄,带有深意。 例句: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 88 一蹴而就: 一步就成功,不要误解为一气呵成。 例句: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于繁赜,毋乃不可! 89 苦心孤诣 :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例句: ~地运动着做了一次大总统,后来被人赶跑了,跑向天津。 90 按部就班 :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例句: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 91 循序渐进 :强调由浅入深的程序。例句: 她通常是从一个角度写,而不是从几个角度写;还只是~地写,而不是错综交叉地写。 ◎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0下载券 549人已下载 下载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92 耳闻目睹 :不能代替耳濡目染。 例句: 我从乡下跑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93 光怪陆离 :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 例句:柴烧的一块一块的,结成就和太湖石一般,~。 94 如履薄冰 :强调主观心态之谨慎小心,而非客观情况之危急。例句: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5 奇文共赏 :原是褒义,现多用于讽刺。 例句: ①孔庆东说,鲁迅圣手妙笔,奇文共赏。②错误难免,奇文共赏,以警后来。 96 不以为然 :不赞同。 例句: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 97 不以为意 :不放在心上。 例句:管亥望见救军来到,亲自引兵迎敌;因见玄德兵少,~。 98 不知所云: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例句: 这篇文章逻辑性太差,使人看了~。 99 左右逢源: 既指处世圆滑,又指做事得心应手。 例句:这样,他们在落笔的时候,便已有着“成竹在胸”、“~”的形势。 100 情不自禁 :无法控制感情,与不由自主易于混淆。 例句:她又~地放声哭了。 101 振振有词: 贬义,理由似乎很充分,其实是强词夺理。 例句: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102 目无全牛 :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例句: 我们称赞人会办事,常说他~ 103 石破天惊: 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媒体多用于惊人消息,误。 例句:继泰被他们这样的一来,好似那雷霆乍震,~,只吓得个肺腑皆崩,神魂出窍。 104 相敬如宾: 用于夫妻之间,常与举案齐眉连用。 例句: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 105 信笔涂鸦 :随手乱画,不表示画得又快又好 。 例句:僻处蛮乡,无师讲究,不过信笔涂鸦,怎经得大方品骘? 106 心有余悸 :只用于对过去发生过的事还感到害怕。 例句: 如果他第一次在路上遇到的只是井绳,他就不会心有余悸了。 107 上行下效 :贬义,不用于表示群众以干部为榜样。例句: 作为领导一定要严于律己,否则上行下效,败坏党风,后果不堪设想。 108 意气用事: 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不表示“讲义气重感情”。 例句:我长大了,凡事还要以大局为重,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意气用事。 109 不刊之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例句: 这可以说是~,我有同感。 110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万巷皆空”意。例句: 此时路旁看的,几于~,大马路虽宽,却也几乎有人满之患。 111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 例句:局面询问也用不着洋洋洒洒的大文章。 112屡试不爽: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褒义。 例句:可是只要一见尼姑,这一天就不用赌啦,赌甚么输甚么,当真~。 113粉墨登场: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例句: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 114饮鸩止渴:贬义。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 例句: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 116罄竹难书:比喻事实很多,难以说完。多指罪恶很多。 例句: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战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 117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易误解为“原形毕露”之义。 例句:其所以爱之之故无他道焉,不外~,引人入胜而已。 118狗尾续貂:比喻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后面。一般用作贬义,或用作自谦。 例句:圣叹断定《水浒》只有七十回,而骂罗贯中为~。 119鞭辟入里: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注意语境。易犯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例句:他们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 120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也指一言不发。例句: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有高考高频成语注释及造句吗谢谢
举足轻重jǔzúqīngzhòng [释义] 一挪动脚;就会影响两边的分量。专原指一个实力强的属人处于两方之间;只要稍微偏向一方;就会打破均势。比喻地位极其重要;足以左右全局。 [语出] 《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ɡ”。 [近义] 至关重大 [反义] 无足轻重 无关大局 [用法] 常用于指某人地位、作用重要。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形容“共赏”的成语有哪些?

有目共赏、雅俗共赏、奇文共赏 、脍炙人口、独具匠心。
有目共赏
读音:yǒu mù gòng shǎng
释义: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造句:我们国家的美丽是有目共赏而难以描绘的。
2.雅俗共赏
读音:yǎ sú gòng shǎng
释义:意为兼具优美、通俗之品格,能让不同文化水平者欣赏。
造句:摘要茶文化雅俗共赏,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3.奇文共赏
读音:qí wén gòng shǎng
释义: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造句:遂禁坐深山,穷极数百年,缀录成文,与君奇文共赏。
4.脍炙人口
读音:kuài zhì rén kǒu
释义: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造句: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5.独具匠心
读音:dú jù jiàng xīn
释义: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
造句:这件作品独具匠心,构思新颖,堪称杰作。

成语“奇文共赏”是什么意思

奇文共赏
qí wén gòng shǎng
[释义]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语出] 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
奇文共赏
【拼音】: qí wén gòng shǎng
【解释】: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出处】: 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举例造句】: 或时闭门对坐一室,奇文共赏,疑义与析。 ★明·唐顺之《祭万古斋文》
【拼音代码】: qwgs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
【英文】: wonderful essay is appreciated by all

“奇文共赏”是什么意思?

奇文共赏
【解释】: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出自】: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
奇文共赏
【拼音】: qí wén gòng shǎng
【解释】: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出处】: 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举例造句】: 或时闭门对坐一室,奇文共赏,疑义与析。 ★明·唐顺之《祭万古斋文》
【拼音代码】: qwgs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共同研究奇特文章
【英文】: wonderful essay is appreciated by all
好的文章共同欣赏!
“奇文共赏” 出自晋代著名的作家和诗人陶渊明的《移居》。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现在,“奇文共赏” 含有奚落和讥讽的语气,凡是故意把不通的、可笑的文字公之于众,让大家一起来贬斥,讥刺为“奇文共赏”。

描写欣赏的四字词语

描写欣赏的四字词语:
雅俗共赏 刮目相看 孤芳自赏 目不暇接 耐人寻味 五体投地 应接不暇 成人之美 物得其主 心领神会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举世闻名 如雷贯耳 声振寰宇 威望素著
描写欣赏的四字词语: 雅俗共赏 刮目相看 孤芳自赏 目不暇接 耐人寻味 五体投地 应接不暇 成人之美 物得其主 心领神会 草木知威 驰名中外 大名鼎鼎 德高望重 风云人物 功成名遂 功标青史 赫赫有名
刮目相看。大名鼎鼎。成人之美。风云人物
风流自赏
【拼音】: fēng liú zì shǎng
【解释】: 以卓越的才华和超俗的风范而自我欣赏。
【出处】: 唐·羊士谔《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员外三首》:“会是风流赏,惟君内史贤。”
【造句】:古代的士大夫们大都风流自赏,标榜名士清客的作风。
3、雅俗共赏
【拼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解释】: 形容某些文艺作品既优美,又通俗,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够欣赏。
【出处】: 明·孙人儒《东郭记·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造句】: 这台节目,有声乐也有歌舞,还有曲艺,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4、奇文共赏
【拼音】: qí wén gòng shǎng
【解释】: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出处】: 晋·陶潜《移居》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造句】:这种谬论,怎么可以奇文共赏呢?
5、赏奇析疑
【拼音】: shǎng qí xī yí
【解释】: 欣赏奇文而析其疑义。
【出处】: 晋·陶潜《移居》诗之一:“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2.表示彼此欣赏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表示彼此欣赏的四字词语只有:志同道合、惺惺相惜
1、惺惺相惜,读音xīng xīng xiāng xī,指性格、志趣、境遇相同的人互相爱护、同情、支持。
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他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
造句:在这场杀与捕的无间角力,两位硬汉立场虽然不同,却惺惺相惜. 。
2、志同道合,读音zhì tóng dào hé,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
成语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造句:真正的志同道合者不可能长久争吵下去,他们总会重新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