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折冲樽俎的解释
- 2、折冲樽俎意思
- 3、折冲樽俎怎么读
- 4、樽俎折冲的解释
- 5、折冲樽俎是什么意思
- 6、折冲樽俎意思
- 7、折冲樽俎怎么读
- 8、折冲樽俎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 9、折冲樽俎,纵横捭阖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的解释
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成语出处: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 之间 ,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成语例句: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 已经 是他 繁体写法: 摺冲罇俎 注音: ㄓㄜˊ ㄔㄨㄙ ㄗㄨㄣ ㄗㄨˇ 折冲樽俎的近义词: 折冲尊俎 见“ 折冲樽俎 ”。 尊俎折冲 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 仲尼 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 晏子 之谓也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折冲樽俎意思
折冲尊俎的意思是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折冲尊俎,汉语成语,拼音是zhé chōng zūn zǔ,意思是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出自: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分词解释:折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用斧斤砍断树木,本义为折断。由折断分开用于抽象的意义,引申指判决案件,又引申为挫败。折断意味着毁坏,故引申指损失,进一步引申为死亡,特指夭折。
冲(拼音:chōng、chòng)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冲原写作冲,始见于商代甲骨文,由水(氵)、中两部分组成,表示水的涌动。冲本来是冲的俗字,现代以冲为规范字,冲是冲的异体字。
尊(拼音:zū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双手捧酒樽,表示进献,本义为一种用以盛酒的器皿,此义后来也用樽表示;如果为陶制,还可以写作罇。
折冲尊俎的影响:
折冲尊俎这个成语来自中国古代,最初是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它具有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表达了一种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的理念和策略。
在现代社会,折冲尊俎可以比喻为通过平和、理智的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武力或强硬手段。这种影响可以在国际关系、外交政策、商业合作等领域得到体现。
折冲樽俎怎么读
折冲樽俎拼音如下:
[zhéchōngzūnzǔ]
折冲樽俎
释义:在酒席宴会间制敌取胜,指进行外交谈判(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
出处: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唐李翰《淮南节度行军司马厅壁记》:“彼善师不阵,未战先胜,却军於谈笑之际,折冲於樽俎之闲,今古一时也。”
宋赵师侠《水调歌头(丁已长沙寿王枢使)》:折冲樽俎,春融花柳侑壶觞。两世麟符玉节,九郡恩风惠雨,仁者寿宜长。凤诏来丹阙,绣衮觐明光。
《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樽俎的大功,国人应该纪念不忘的了!”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势,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
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
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的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这样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樽俎折冲的解释
指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 敌人 。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人战车后撤,指击退敌军。 成语出处: 语出汉·刘向《新序·杂事一》 成语例句: 今吾国以存亡关系而不签字,各国当能见谅,必可留作悬案,为他日 樽俎折冲 之馀地。 ◎《“五四”爱国 运动 资料·学界风潮记下编》 繁体写法: 罇俎摺冲 注音: ㄗㄨㄣ ㄗㄨˇ ㄓㄜˊ ㄔㄨㄙ 樽俎折冲的近义词: 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 尊俎折冲 语本《晏子春秋·杂上十八》:“ 仲尼 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 晏子 之谓也 折冲尊俎 见“ 折冲樽俎 ”。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折冲樽俎是什么意思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折冲: 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 樽俎: (zunzu) 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 “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折冲樽俎:不用武力而在酒席谈判中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式,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地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折冲樽俎,意思是: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拼音】hé chōng zūn zǔ
【出自】西汉 刘向等《战国策·齐策五》:“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不用武力而在酒宴中谈判,便可以达到制敌取胜,攻城拔寨的效果。
【例子】朱镕基先生是中国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位折冲樽俎的杰出外交家。
【近义词】坛坫周旋、折冲尊俎、樽俎折冲、尊俎折冲
【反义词】兴师动众、大动干戈
扩展资料
1、折冲樽俎近义词
尊俎折冲
【拼音】zūn zǔ zhé chōng
【解释】比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
【出自】西汉 刘向《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不超出酒席的范围,而能在千里之外制胜对方,这是晏子表达的意思
【例子】此前的历届峰会,与会各国也大多围绕着这些话题讨价还价,尊俎折冲,并对不同版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品头论足,争论不休。
2、折冲樽俎反义词
兴师动众
【拼音】xing shi dong zhong
【解释】兴:发动;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既然怕兴师动众,不如不养活这些闲人了!
【例子】美国政府兴师动众地开始对伊拉克实行所谓"军事制裁"。
折冲樽俎意思
折冲樽俎意思介绍如下:
【折冲樽俎 zhé chōng zūn zǔ】: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近义词:坛坫周旋 致力外交 相似词:移樽就教 怒气冲冲 兴冲冲地 越俎代庖 气冲冲 怒冲冲 兴冲冲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出 处: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晋·张协《杂诗》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例 句:
他作为热爱宝岛家园的无党籍公民,诚恳拜托王金平调和鼎鼐、~。
近义词:
折冲尊俎 樽俎折冲 尊俎折冲。
成语接龙
俎樽折冲 冲昏头脑 脑满肠肥 肥头大耳 耳闻目击 击搏挽裂 裂裳衣疮 疮疥之疾 疾如雷电 电光石火 火山汤海 海誓山盟 盟山誓海 海中捞月 月满则亏 亏心短行 行师动众 众口交传 传道受业 业业矜矜 矜愚饰智 智穷才尽 尽善尽美 美意延年 年谷不登 登高眺远 远走高飞 飞短流长 长眠不起 起死回生 生死骨肉 肉朋酒友 友风子雨 雨零星乱 乱世英雄 雄姿英发 发上指冠。
冠盖相望 望云之情 情至意尽 尽力而为 为民除害 害羣之马 马牛襟裾 裾马襟牛 牛口之下 下情上达 达士通人 人事代谢 谢庭兰玉 玉粒桂薪 薪桂米珠 珠窗网户 户枢不蝼 蝼蚁贪生 生桑之梦 梦想颠倒 倒执手版 版筑饭牛 牛角书生 生拖死拽 拽巷逻街 街谭巷议 议论纷纷 纷纭杂沓 沓来踵至 至圣至明 明媒正礼 礼先一饭 饭蔬饮水 水磨工夫 夫子自道 道路以目 目光如豆。
豆剖瓜分 分三别两 两脚野狐 狐裘羔袖 袖里玄机。
折冲樽俎怎么读
折冲樽俎的读音是zhé chōng zūn zǔ。
折冲樽俎的读音是zhé chōng zūn zǔ。折冲樽俎原意是指在战争中通过智慧和策略取得胜利。现在,这个词语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外交谈判、商业竞争等场合中运用智慧和策略取得优势。
折在这里指的是击败、战胜的意思。在古代战争中,折冲是指击退敌军的进攻,保卫国家的安全。樽和俎都是古代盛酒和食物的器皿。樽俎合在一起,形象地表示了宴会、宴席的场景。在这里,樽俎代表了战争之外的和平、友好的场合。
折冲樽俎综合起来,这个成语意味着在战争之外的和平、友好的场合中,运用智慧和策略取得优势,达到战胜对手的目的。
在现代社会,折冲樽俎的精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外交谈判、商业竞争等场合中,我们需要运用智慧和策略,以达成双方满意的结果。这种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勇敢,也是我们在国际交往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折冲樽俎这个词语出自古代中国的兵书《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著作之一,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兵法著作之一。《孙子兵法》通过对战争的本质、军事策略、兵员运用等方面的论述,总结了作战的原则和方法,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和战争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著作被视为一本军事典籍,其中包含了对战争的认知、战略战术的研究以及兵员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它以简明扼要的语言,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和运用的军事智慧,如兵力运用、情报收集、战略布局、攻守兼备等。
孙子兵法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管理、战略规划、竞争对手分析等。它的理念强调充分了解自身和对手的优势劣势,并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战术制定取胜的方案。
折冲樽俎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889 成语 折冲樽俎 注音 ㄓㄜˊ ㄔㄨㄥ ㄗㄨㄣ ㄗㄨˇ 汉语拼音 zhé chōng zūn zǔ 释义 义参「折冲尊俎」。 见「折冲尊俎」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折冲尊俎」之典源,提供参考。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1>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焉。 ……景公谓晏子曰:「晋,大国也。 使人来将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晏子曰:「夫范昭之为人也,非陋而不知礼也,且欲试吾君臣,故绝之也。」 景公谓太师曰:「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太师对曰:「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 调之,必人主舞之。 今范昭人臣,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范昭归,以报平公曰:「齐未可伐也。 臣欲试其君,而晏子识之;臣欲犯其乐,而太师知之。」 于是辍伐齐谋。 仲尼2>闻之,曰:「善哉!不出尊俎3>之间,而折冲4>于千里之外,晏子5>之谓也,而太师其与6>焉。」 〔注解〕(1)典故或见于《战国策.齐策五》。 (2)仲尼: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鲁人。 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 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 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 (3)尊俎: 古代盛酒食的器具,泛指宴饮、宴席。 俎,音ㄗㄨˇ,古代祭祀时,用来盛祭品的礼器。 (4)折冲:打退敌人攻城的战车。 指拒敌取胜。 (5)晏子:晏婴(?~西元前500),字仲,春秋齐人。 历事灵公、庄公,相齐景公。 尚俭力行,为当时名臣。 諡平,史称为「晏平仲」,后人称为「晏子」。 (6)与:音ㄩˋ,参与。 〔参考资料〕《战国策.齐策五》苏秦说齐闵王曰:「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比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之,诸侯可同日而致也。 ……故曰卫鞅之始与秦王计也,谋约不下席,言于尊俎之间,谋成于堂上,而魏将以禽于齐矣;冲橹未施,而西河之外入于秦矣。 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折冲尊俎」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晏子春秋.内篇.杂上》中有一则关于晏子在酒宴上运用智慧制敌取胜的事:晋平公想要攻打齐国,先派遣范昭到齐国去观察其政局。 齐景公设宴款待范昭,席间范昭要求用齐景公使用过的酒具斟酒。 饮酒过后,晏子请人更换酒具。 接着,范昭假装酒醉,要求乐官为他演奏成周的乐曲,但被乐官拒绝。 晏子撤换酒具的举动,在暗示范昭的无礼行为,而乐官的拒绝,则是因为只有君主才能演奏成周的乐曲,但范昭只是一位臣子,根本就不可以使用天子的乐曲。 范昭想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以及冒犯他们的礼仪,但都被晏子和乐官给识破了,所以范昭回国向晋平公说明过程,并告诉他不可以攻打齐国。 后来孔子听到了这件事,就说:「晏子在宴席之间,运用了智慧就制退敌人于千里之外,真是高明!而乐官也参与协助了这件事情。」 后来「折冲尊俎」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在酒宴谈判间,不以武力制敌取胜。 在《战国策.齐策五》中苏秦游说齐闵王时,也提到攻战的主要方法并不是用兵,千丈高的城池,可以在宴席之间攻拔;百尺的陷阵战车,也可以在卧席之上摧毁。 意思和《晏子春秋》是一样的,都在说明不需动用一兵一卒,在杯酒之间,就可以挫退敌人。 书证 01.晋.张翰〈杂诗〉一○首之七:「何必操干戈?堂上有奇兵。 折冲樽俎间,制胜在两楹。」 02.《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樽俎的大功,国人应该纪念不忘的了!」 用法说明 近义词: 反义词: 辨识 参考语词 折冲尊俎
折冲樽俎,纵横捭阖什么意思
“折冲樽俎”和“纵横捭阖”都是成语,用来形容善于在政治、外交和商业竞争中运用策略和技巧,以取得胜利。
“折冲樽俎”原意是指在酒宴中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运用技巧和策略,通过对话和协商来解决问题,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源于《晏子春秋》中的一个故事,说晏子用巧妙的语言劝阻齐景公勿杀来齐朝聘的楚国使臣,维护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纵横捭阖”则是指善于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自如地横竖开合(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但也可以用来形容在政治、外交和商业竞争中运用巧妙手段、策略的能力。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积极运用手段,争取自己的利益,也可以用来形容为了达成某个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性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