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丁都护歌·李白》原文与赏析
- 2、吴牛喘月是什么意思?
- 3、喘月吴牛的意思是什么
- 4、吴牛喘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 5、吴牛喘月意思是什么
- 6、吴牛喘月的意思解释
- 7、吴牛喘月什么意思?吴牛喘月怎么读?
- 8、吴牛喘月的意思
- 9、吴牛喘月成语
《丁都护歌·李白》原文与赏析
李白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系磐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李白长期生活在士大夫们中间,对于劳动人民生活的接触和体验是不足的,因此,有关这种题材的作品数量极少。但在这少数作品中,也表现出他对劳动者真挚的感情。《丁都护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丁都护歌》属于乐府旧题,系由宋武帝“丁都护歌”转变而来,曲调凄切。李白以此来写纤夫之苦,可谓再恰当不过。首二句“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是说从云阳乘船北上远行,运河两岸商贾云集,市场繁荣。这两句不仅点明了地点,渲染了气氛,而且为下文作了铺垫。从“吴牛喘月时”至“心摧泪如雨”六句,具体描写纤夫们拖船之艰难,生活之困苦,心境之悲切。“吴牛”即吴地的水牛。据《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南土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吴牛喘月时”,巧妙地点出了纤夫拖船的时间是在赤日炎炎的夏天。“拖船一何苦”,表现了诗人对纤夫们苦难生活的深切同情。“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说明了纤夫们劳动条件的艰苦:在如此繁重的劳动压力下,口渴时却只能饮用象泥浆一样的河水。处此情境,他们内心该有多么痛苦啊!于是诗人进一步写道: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这凄切哀怨的歌声,摧人心肝,揪人肺腑,怎能不叫人伤心落泪呢!以上六句,诗人用极其精炼而又形象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悲惨的图画:一群衣衫褴褛的拉纤者,肩负着纤绳,赤着脚,喘着气,汗流满脸,一步一颠,在运河岸边艰难地行进。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慨叹。“系”一作“凿”,这里是搬、拉的意思。“磐石”是坚硬而牢固的石头。从全诗看来,这里可能是指太湖石,太湖石是园林建筑的材料,唐代已经采用它来建造园林了。所以这诗很可能是写官府强征民夫、采运太湖石的事。“君看石芒砀”,“芒砀”是芒山和砀山的合称,在安徽境内。“石芒砀”,谓石之大且广,采之不竭,运之难尽也。“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这一撼人心魄的感叹,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推向极点,把对纤夫们痛苦生活的描写,推向 *** 。
这首诗的创作风格深沉凝重,质朴悲壮,与李白诗的主体风格颇有差异。正象杜甫《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诸句一样,李白此诗也是一唱三叹: “拖船一何苦”,“心摧泪如雨”,“掩泪悲千古”。这充分地表现了李白正视社会现实,同情劳动人民疾苦的人道主义精神。李白在采用“记实”手法的同时,不少地方仍旧体现了浪漫主义的夸张手法,比如“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等。
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唐宋诗醇》)
吴牛喘月是什么意思?
【释 义】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出 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用 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 例】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典 故】
在晋武帝时,有一个叫满奋的人,向来怕吹冷风,尤其更怕寒冷刺骨的冬风。 有一天,风很大,他刚好进宫朝见武帝,看见宫里的窗户是透明的琉璃做成的,好像很不坚固,不禁发起抖来,脸色变得很苍白。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原因。满奋照实回答。武帝一听,便笑著说:“琉璃窗根本是密不透风的。”满奋觉得很不好意思,便也笑著说:“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意思是说:我就好像吴地里的牛一样,一看到了月亮就吓得喘起气来了。
吴牛喘月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事情,吴牛害怕太阳,所以看到月亮时也会认成太阳,有些人也是这样,特别怕一件事情时连相似的事情也会担心。
吴牛喘月,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
白话译文:满奋因琉璃屏风透明而疑心它会透风而导致心里不安;吴地的水牛因怕炎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也会喘气。
成语解释:
吴牛喘月
注音:wú niú chuǎn yuè
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十分酷热。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先说晋武帝,他就是司马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晋朝的开国君主。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自封晋公,后加晋王。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
从历史记载上看,满奋还是个很不错的人,很有才学,也很清高。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怕冷。怕到了何种地步?据说一遇刮风下雨,就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缩脖子笼手,生怕捂得不严实。
再说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啥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
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牛喘月
喘月吴牛的意思是什么
喘月吴牛的解释相传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 言语 》 。后因以为典实。亦 比喻 因受某事物之苦而 畏惧 其类似者。 唐 谭用之 《寄王侍御》 诗:“喘月 吴 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宋 辛弃疾 《雨中花慢·子似见和再用韵为别》 词:“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 吴 牛。” 柳亚子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诗:“吠 尧 桀 犬浑多事,喘月 吴 牛苦 问天 。”亦省作“ 喘牛 ”。 宋 王禹偁 《寄献仆射相公》 诗之二:“引马但传三刻漏,喘牛休问四时春。” 参见 “ 吴牛喘月 ”。 词语分解 喘月的解释 .指 吴 牛望月而喘。 唐 李峤 《牛》诗:“在 吴 频喘月,奔梦屡惊风。”.比喻遇到类似的事物因疑心而 胆怯 、 害怕 。 宋 黄庭坚 《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 之一 :“便欲扫牀悬麈尾,正愁喘月似灯光。” 吴牛的解释 吴 地的水牛。 唐 刘商 《秋夜听严绅巴童唱竹枝歌》诗:“身骑 吴 牛不畏虎,手提蓑笠欺风雨。” 宋 陆游 《秋怀》诗:“典琴沽市酿,卖剑买 吴 牛。” 清 陈维崧 《减字 木兰 花·酷暑 马上 口占》
吴牛喘月是什么意思?成语出处及详细词语解释
注音一式 ㄨˊ ㄋㄧㄡˊ ㄔㄨㄢˇ ㄩㄝˋ 汉语拼音 wú niú chuǎn yuè 同义词 喘月吴牛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 唐˙李白˙丁督护歌:「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五代·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柳亚子《读郭沫若》诗:「吠尧桀犬浑多事,喘月吴牛苦问天。」 释义 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江淮一带的水牛怕热,看见月亮以为是太阳,便喘息不停。见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 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例句 她差点被杀害,看到歹徒她就吴牛喘月,全身发抖起来。 从经历上次的大地震后,很多人只要稍一感觉地在摇,就如吴牛喘月般,紧张得不得了。 这个地方一到夏天,就让人热得如吴牛喘月般,所以居民们大都呆在冷气房里避暑。 用法 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指因疑心而害怕 相似词 谈虎色变,惊弓之鸟 相关词 犀牛望月
吴牛喘月意思是什么
吴牛喘月的原义是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
拼音:wúniúchuǎnyuè
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十分酷热。
成语典故:
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司马昭杀魏帝曹髦,另立曹奂为帝,自封晋公,后加晋王。司马炎为司马昭长子,公元265年5月被封为晋王太子。
从历史记载上看,满奋还是个很不错的人,很有才学,也很清高。但他有个毛病,就是怕冷。怕到了何种地步?据说一遇刮风下雨,就里三层外三层地穿,缩脖子笼手,生怕捂得不严实。
再说谈话的宫殿,北面的窗户上装的都是琉璃,琉璃锃明透亮,视若无物。满奋以为窗户上啥也没有,浑身不自在起来,好像外面的冷风已经从窗户刮了进来,钻到了他的衣服里。他心神不安的样子很有趣,引得司马炎哈哈大笑。
满奋明白窗户很严风根本刮不进来后,不好意思起来,红着脸解释道:“我就像南方怕热的水牛,看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忍不住就喘起气来了。”
吴牛喘月的意思解释
吴牛喘月的意思解释如下:
吴牛喘月是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吴牛喘月的原义是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寓意
满奋以“吴牛喘月”自我解嘲,恰当而贴切。满奋怕冷,被寒风吓得不行;吴牛怕日晒,因此见了月亮也喘个不停。其实,这都是心理作用在作怪。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吴牛呢,如果人们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想办法克服心理障碍,心理作用是不能小视的。
成语辨析
吴牛喘月—杯弓蛇影。杯弓蛇影的意思是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吴牛喘月”与“杯弓蛇影”都有因为疑心像某个可怕的事物而恐惧的意思,但有区别:吴牛喘月还有形容天气炎热的意思,但是“杯弓蛇影”并无此意。
拓展阅读
满奋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中国水牛多生长在长江、淮河一带,古代这个地方叫做吴,所以这里的牛就叫做吴牛。水牛很怕热,它只要一看到太阳,就会全身发热,喘个不停。所以一到夏天,水牛就喜欢泡在凉水里,在阴凉的地方歇息。
有的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出来了,也会吓得不断喘起气来。总之,吴牛喘月是一种很奇妙的现象,满奋在这里把自己心中的惧怕借一种自然现象说得惟妙惟肖,起到了很好的解嘲作用。
吴牛喘月什么意思?吴牛喘月怎么读?
吴牛喘月什么意思?吴牛喘月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简 拼:wncy
成语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成语例句: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注音:ㄨˊ ㄋㄧㄨˊ ㄔㄨㄢˇ ㄩㄝˋ
吴牛喘月的近义词:喘月吴牛 相传 吴 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
成语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故事:晋武帝对吏部侍郎满奋特别器重,经常召见他。晋武帝故意装一扇透明的屏风让畏寒的满奋坐在附近,满奋以为空屏风不能挡风不敢上前,见到是透明屏风后自我解嘲说:“臣简直就像吴地的水牛,夜里见到月亮也怕得直喘气。”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产生年代: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have an excessive fear out of misgivings
成语谜语:最爱对月吟咏的骚客
吴牛喘月的意思
吴牛喘月的原义是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见到曾受其害的类似事物而过分害怕惊惧,或形容天气酷热;在句子中可充当宾语、定语;含贬义。
扩展知识——成语故事
1、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名叫满奋的臣子,他很有学问,为人也谦和。晋武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他进宫商议国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羡慕。
2、但满奋从小生长在温暖的南方,特别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而洛阳地处北方,冬季严寒而漫长,这让满奋苦不堪言。
3、晋武帝赐坐后,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满奋望着椅子,又望了望北窗,听着风拍打窗棂的声音,不由寒从心起,浑身打颤。
4、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坐吧,怕冷风吹;不坐吧,恐怕对皇上不敬。晋武帝看到满奋那左右为难的样子,大笑说:“你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风,挡风的效果更好。”满奋这才松了口气。
5、同时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吴地的水牛,疑心太重,以致一看到月亮就吓得直喘气。”
吴牛喘月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为大家带来吴牛喘月成语,快来看看吧。
吴牛喘月成语1 【成语】:吴牛喘月
【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简拼】:wncy
【解释】:吴牛:指产于江淮间的水牛。吴地水牛见月疑是日,因惧怕酷热而不断喘气。比喻因疑心而害怕。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臣犹见牛,见月而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示例】:~时,拖船一何苦。唐·李白《丁都护歌》
【近义词】:喘月吴牛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因疑心而害怕
【成语故事】:晋武帝对吏部侍郎满奋特别器重,经常召见他。晋武帝故意装一扇透明的屏风让畏寒的满奋坐在附近,满奋以为空屏风不能挡风不敢上前,见到是透明屏风后自我解嘲说:“臣简直就像吴地的水牛,夜里见到月亮也怕得直喘气。”
吴牛喘月成语接龙
【顺接】:月下星前、月下老人、月下老儿、月下花前、月下风前、月中折桂、月中聚雪、月书赤绳
【顺接】:霸王风月、彪炳日月、宾饯日月、宾饯日月、冰壶秋月、冰壸秋月、不日不月、捕风弄月
【逆接】:紫凤天吴
【逆接】:吴下阿蒙、吴中四士、吴中四杰、吴二娘曲、吴侬软语、吴大皇帝、吴头楚尾、吴娃越艳
吴牛喘月成语2 成语名称:吴牛喘月
成语拼音:wú niú chuǎn yuè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因疑心而害怕。
实用性: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吴地的牛畏热,见月亮疑为太阳而气喘。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形容酷热。
成语来源: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成语造句:郭沫若《反正前后》:“从前的人说:吴牛喘月,蜀犬吠日。”
吴牛喘月的成语故事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名叫满奋的臣子,他很有学问,为人也谦和。晋武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见他进宫商议国事,他也因而受到不少同僚的羡慕。但满奋从小生长在温暖的南方,特别怕冷,尤其到了冬天,更是把西北风看得像猛虎一样。而洛阳地处北方,冬季严寒而漫长,这让满奋苦不堪言。
吴字开头的成语
吴下阿蒙、吴市吹箫、吴越同舟、吴牛喘月
包含有吴字的成语
吴牛喘月、吴越同舟、吴市吹箫、吴下阿蒙、天低吴楚
吴牛喘月成语3 出处:《言语》。
意思:吴地的.牛见热就气喘。比喻害怕某种事情,因而经常戒备,发现一些似是而非的虚幻迹象,也立刻心神不定害怕起来。
晋初的尚书令满奋,有一次去见晋武帝。晋武帝接待他,叫他靠北窗坐下。北窗口立着一扇透明的琉璃屏风,看来像是一个挡不了风的空架子。满奋向来有怕风的毛病,因此不敢坐到北窗那边,但皇帝让他坐,又不便不坐,进退两难,一时不知怎样才好。
晋武帝知道他有怕风的毛病,见他这样,料想他没有认出屏风上的琉璃,于是指着屏风笑了起来。这时满奋才发现自己闹了笑话,就一边走向北窗,一边自我解嘲笑道:“臣犹如吴牛,见月而喘。”
吴牛,指江南一带的水牛。水牛怕热,夏天喜欢泡在水塘里、歇在树荫下,最怕中午猛烈的太阳,励志电视剧;有时晚上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吓得气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