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闳识孤怀,闳识孤怀沅芷澧兰下句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1 15:41:23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闳识孤怀什么意思

闳识孤怀意思是广博的才智和深沉的心境。
1、出处:
闳识孤怀出自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是一首以琵琶女子演奏琵琶时的心灵状态为主题的诗,诗中描述了琵琶女子在弹奏中表达内心情感、追求自我价值的形象。
其中的闳识孤怀这一词汇通过修辞手法对才智和内心进行并列的形容,表达了持有广博才智和独立深沉的心情。这句诗句成为了人们常用的词语,用来形容一个人既有渊博的学识,又有远见和深情。
2、释义:
闳识孤怀可以理解为广博的才智与深沉的心境。其中,闳识指的是知识渊博、见识广博的意思,强调一个人具有广泛的学识和博学多才的能力。而孤怀则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独立思考、深沉情感和高尚情操,强调个人内心的丰富和深度。
这句诗句通过修辞手法将才智和内心进行了并列的形容,表达了一个人综合才智与情感的高贵品质,及其追求深度思考和精神追求的态度。它强调了一个人不仅要追求知识的广博,还要有独立思考和深刻情感的品质。
闳识孤怀的例句:
1、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闳识孤怀,深沉的思考和广博的知识让人敬佩。
2、那位学者具有闳识孤怀的气质,他的见解既宽广又深刻,让人受益匪浅。
3、这位作家的作品中透露出闳识孤怀的精神,读者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深情和独立思考的力量。
4、在他的演讲中,他展示了闳识孤怀的素养,对于复杂问题的分析和见解令人信服。
5、她是一位具有闳识孤怀的艺术家,她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还触及到了人们共同的内心世界。
6、他的闳识孤怀使得他在工作中总是能够有独特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方式。

闳识孤怀有什么意思?闳识孤怀的读音是什么

成语闳识孤怀读音hóngshígūhuái释义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出处暂无闳识孤怀的出处举例下笔放眼,偃然若有古人之在我眼前,则下笔放眼,偃然若有古人之在我眼前,则闳识孤怀,窃叹古今人不数觏矣★金松芩《文学观》

闳识孤怀沅芷澧兰什么意思 闳识孤怀沅芷澧兰解释

1、闳识孤怀沅芷澧兰意思是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闳识孤怀,意思是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2、出自于曾国藩《圣哲画像记》:“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沅芷澧兰比喻高洁的人品或高尚的事物。其中沅、澧都是水名;兰、芷都是香草。出自于屈原《九歌·湘夫人》:“沅有茞兮澧有兰。”

闳识孤怀沅芷澧兰下句

班氏闳识孤怀,不逮子长远甚。闳识孤怀指的是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沅芷澧兰指生于沅澧两岸的芳草,后用以比喻高洁的人或事物。

孤怀的意思是什么

孤怀的解释 (1).孤高的 情怀 。 唐 孟郊 《连州吟》:“孤怀吐 明月 ,众毁烁黄金。” 宋 曾巩 《回枢密侍郎状》:“孤怀易感,重谊难忘。” 胡惠生 《赠王亦梅》诗:“世事凭陵劫,孤怀寄 落尘 。” (2). 独特 的见识。 清 曾国藩 《圣哲画像记》:“ 班 氏闳识孤怀,不逮 子长 远甚。” 孙中山 《<民报>发刊词》:“求其斟时弊以立言,如古人所谓对症发药者,已不可见,而况夫孤怀闳识,远瞩将来者乎?” 词语分解 孤的解释 孤 ū 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孤儿 。遗孤。托孤。孤寡鳏独(孤儿,寡妇,无妻或丧妻的人,年老无 子女 的人)。 单独:孤单。 孤独 。 孤立 。孤僻。孤傲。孤茕(单独无依然)。孤介。孤身。孤危。 孤芳自赏 。孤苦 伶仃 怀的解释 怀 (怀) á 思念, 想念 :怀念。怀旧。怀乡。怀古。 缅怀 。 包藏:怀胎。心怀 鬼胎 。胸怀壮志。 怀瑾 握瑜。怀才不遇。 胸前: 怀抱 。抱在怀里。 心 中意 :心怀。胸怀。正中(恘 )下怀。耿耿于怀。 安抚:怀柔。

高闳的成语高闳的成语是什么

高闳的成语有:崇论闳议,闳中肆外,闳言高论。高闳的成语有:闳识孤怀,闳大不经,闳意妙指。2:拼音是、gāohóng。3:注音是、ㄍㄠㄏㄨㄥ_。4:结构是、高(上中下结构)闳(半包围结构)。高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高大的门。亦指显贵门第。二、引证解释⒈高大的门。亦指显贵门第。引南朝陈徐陵《报尹义尚书书》:“伊昔梁朝,共奉嘉聘,张兹大帛,处彼高_。”宋苏轼《求婚启》:“敢凭良妁,往_高_。”清龚自珍《尊隐》:“夫日胎於溟_,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_,照曜人之新沐濯。”三、网络解释高闳高闳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gāohóng,指高大的门。关于高闳的诗词《述行言情诗·高闳众祥集》关于高闳的诗句庆高闳此际自无余力到高闳庆高闳此际关于高闳的词语闳大不经闳言崇议雄辞闳辩闳意妙指汪洋闳肆闳宇崇楼闳览博物闳侈不经侈丽闳衍闳意眇指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高闳的详细信息

四字成语填空 ()()()怀

触物兴怀
耿耿于怀
宽大为怀
明月入怀
穷鸟入怀
日月入怀
游目骋怀
正中下怀
触景伤怀
触目伤怀
闳识孤怀
柔远绥怀
托物感怀
遗寝载怀
玉燕投怀
正中己怀
闳识孤怀
触物兴怀
耿耿于怀
宽大为怀
明月入怀
穷鸟入怀
日月入怀
游目骋怀
正中下怀
触景伤怀
触目伤怀
柔远绥怀
遗寝载怀
玉燕投怀
讬物感怀
托物感怀
正中己怀
慈悲为怀
触物兴怀
耿耿于怀
宽大为怀
明月入怀
穷鸟入怀
日月入怀
游目骋怀
正中下怀
闳识孤怀
柔远绥怀
托物感怀
遗寝载怀
难以忘怀
http://jy.chinesehelper.cn/search.aspx
闳识孤怀
柔远绥怀
托物感怀
触物兴怀
耿耿于怀
宽大为怀
明月入怀
穷鸟入怀
触景伤怀
祝你学习进步O(∩_∩)O
耿耿于怀 正中下怀 触景伤怀
闳识孤怀 远大的见解,独特的情操
触物兴怀 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而产生某种情怀。
耿耿于怀 不能忘怀,牵萦于心。
宽大为怀 对人抱着宽大的胸怀。
明月入怀 比喻人心胸开朗。
穷鸟入怀 穷鸟:困窘的鸟;怀:投入怀抱。比喻处境困难而投靠别人。
日月入怀 旧称生贵子的吉兆。形容心胸开阔。也比喻光彩夺目。
游目骋怀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正中下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
触景伤怀 见“触景伤情”。
触目伤怀 见“触目伤心”。
柔远绥怀 安抚远方归顺者。怀,归附。
遗寝载怀 谓心有所念而寝不安席。
玉燕投怀 见“玉燕投怀”。
讬物感怀 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托物感怀 〖解释〗假借事物抒发胸怀。
正中己怀 〖解释〗正合自己的心意。同“正中下怀”。
慈悲为怀

圣哲画像记--曾国藩(国学治要五-古文治要卷一)

【原文】驽缓多病,百无一成;军旅驰驱,益以芜 丧乱未平,而吾年将五十矣。往者吾读班固《及为文渊阁[6]直阁校理,每岁二月,侍从宣宗皇帝[7]入阁,得观《其富过于前代所藏远甚,而存目之书数十万卷,尚不在此列。呜呼!何其多也!虽有生知之资[8],累世不能竟其业,况其下焉者乎!故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既自度其不逮[9],乃择古今圣哲三十余人,命儿子纪泽图其遗像,都为一卷,藏之家塾。后嗣 昔在汉世,若 习其器矣[14],进而索其神,通其微,合其莫[15],心诚求之,仁远乎哉?国藩记。尧舜禹汤,史臣记言而已。至文王拘幽,始立文字,演《周孔代兴[16],《
》炳着,师道备矣。秦汉以来,孟子盖与庄、荀并称。至唐,韩氏[17]独尊异之。而宋之贤者,以为可跻 后之论者,莫之能易也。兹以亚于三圣人后云[19]。左氏传经 太史公 吾观子长所为《班氏闳识孤怀[23],不逮子长远甚。然经世之典,《岂与夫斗筲者[25]争得失于一先生之前,姝 诸葛公 陆敬舆 范希文 其以道自持,蔚成风俗,意量亦远矣。昔
  、而 以予观四贤者,虽未逮乎伊、吕,固将贤于董子。惜乎不得如刘向父子而论定耳。自 后世君相师儒,笃守其说,莫之或易。乾隆中,闳儒辈起,训诂 摈 而笃信五子者,亦屏弃汉学,以为破碎害道[39],齗齗 吾观五子立言,其大者多合于洙泗[41],何可议也?其训释诸经,小有不当,固当取近世经说以辅翼之,又可屏弃群言以自隘乎?斯二者亦俱讥焉。西汉文章,如 此天地之义气也。刘向、
之渊懿[44],此天地温厚之气,得于阴与柔之美者也。此天地之仁气也。东汉以还,淹雅[45]无惭于古,而风骨少隤 韩 欧阳 文章之变,莫可穷诘[50]。要之,不出此二途,虽百世可知也。余钞古今诗,自魏晋至国朝[51],得十九家,盖诗之为道广矣。嗜好趋向,各视其性之所近,犹庶羞[52]百味,罗列鼎俎 必穷尽天下之佳肴,辨尝而后供一馔 庄子有言:「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55]」余于十九家中,又笃守夫四人者焉。唐之
黄 余惧蹈庄子不解不灵之讥,则取足于是,终身焉已耳。司马子长网罗旧闻,贯串三古,而 马端临 百年以来,学者讲求形声故训[62],专治《吾以许、郑考先王制作之源,杜、马辨后世因革之要,其于实事求是一也。先王之道,所谓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归乎?亦曰礼而已矣。秦灭书籍,汉代诸儒之所掇 郑康成 杜君卿 有宋张子、朱子之所讨论,马贵与、

(ㄐㄧㄥ京) 我朝学者,以 国史《吾读其书,言及礼俗教化,则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之志,何其壮也!厥后[71] 而 吾图画国朝先正遗像,首顾先生,次秦文恭公,亦岂无微旨哉!桐城 然姚先生持论闳通,国藩之粗解文章,由姚先生启之也。王氏父子[75],集小学训诂之大成,敻 故以殿焉。
姚姬传氏言学问之途有三:曰义理,曰词章,曰考据。戴东原氏亦以为言。如文、周、孔、孟之圣,左、庄、马、班之才,诚不可以一方体论矣。至若葛、陆、范、马,在圣门则以德行而兼政事也。周、程、张、朱,在圣门则德行之科也,皆义理也。韩、柳、欧、曾、李、杜、苏、黄,在圣门则言语之科也,所谓词章者也。许、郑、杜、马、顾、秦、姚、王,在圣门则文学之科也。顾、秦于杜、马为近,姚、王于许、郑为近,皆考据也。此三十二子者,师其一人,读其一书,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若又有陋于此,而求益于外,譬若掘井九仞 其庸有当乎?自浮屠氏[78]言因果祸福,而为善获报之说,深中于人心,牢固而不可破。士方其占毕咿唔[79],则期报于科第禄仕;或少[80]读古书,窥著作之林,则责报于遐迩之誉[81],后世之名;纂述未及终编,辄冀得一二有力之口,腾播人人之耳,以偿吾劳也。朝耕而暮获,一施而十报 禄利之不遂,则徼 甚者至谓孔子生不得位,殁而俎豆之报[84],隆于尧舜。郁郁者以相证慰,何其陋欤!今夫三家之市[85],利析辎(ㄗ资)铢[86],或百钱逋
货山积[89],动逾千金;则百钱之有无,有不暇计较者矣。富商大贾,黄金百万,公私流衍 均是人也,所操者大,犹有不暇计其小者;况天之所操尤大,而于世人毫末之善,口耳分寸之学,而一一谋所以报之,不亦劳哉!商之货殖同、时同,而或赢或绌 古之君子,盖无日不忧,无日不乐。道之不明,己之不免为乡人,一息之或懈,忧也;居易以俟 自文王、周、孔三圣人以下至于王氏[94],莫不忧以终身,乐以终身,无所于祈,何所为报?己则自晦,何有于名?惟庄周、司马迁、柳宗元三人者,伤悼 然彼自惜不世之才,非夫无实而汲汲[97]时名者比也。苟汲汲于名,则去三十二子也远矣。将适燕晋而南其辕[98],其于术不益疏哉?「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三十二人[100],俎豆馨香。临之在上,质[99]之在旁。」[2]魁儒:大儒。绪:事业。
[3]艺文志:中国最早的图书总书目。马氏:马端临,宋朝学者。经籍考:为马氏文献通考中的一章。[4]猥多:众多。猥:众多。[5]昭昭:明白显著。[6]文渊阁:位于北平旧紫禁城内东南隅的藏书阁。清乾隆三十九年建,专藏四库全书。[7]宣宗: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通称道光帝(1782—1850)。[8]生知之资:生而知之的资质;指天生聪颖。[9]不逮:无法达到。逮:及。[10]嗣:后代子孙。[11]广心:贪心。博骛:指泛读各书。骛:放纵的追求。[12]斯文:学术文化。[13]武梁祠:位于山东省嘉祥县武宅村,建于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鲁灵光殿:汉代著名宫殿名。在曲阜(今山东曲阜)。也简称「鲁殿」。[14]器:器宇;指外表形貌。[15]莫:通「寞」;死者精神虚无寂寞,故称莫。[16]周孔:周公、孔子。[17]韩氏:指韩愈。[18跻:登。尼山:指孔子。尼丘:位于山东曲阜,后人以尼山为孔子代称。[19]三圣人:周文王、周公、孔子。[20]左氏:春秋末年左丘明,作《左传》。[21]浮于质:超过事物的本质。[22]太史公: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史记》作者。[23]闳识孤怀:见识高远;怀抱耿介。[24]粲然:鲜明、清楚。
[25]斗筲:比喻才短量浅的人。斗:量器,容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二升。[26]姝姝:自满貌。[27]陆敬舆:陆贽;唐德宗时宰相。[28]峻坂:陡坡。亦作「峻阪」。[29]范希文:范仲淹。司马君实:司马光。遭时差隆:所处的时代较为隆盛。[30]孤诣:独特的造诣。[31]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西汉学者,编《战国策》。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思想家。主张「独尊儒术,罢黜百家」。[32]伊、吕:伊尹、吕尚。管、晏:管仲、晏婴。[33]刘歆:刘向的儿子,王莽时代为国师,着有七略,为中国目录学之始祖。渐:浸润。[34]游、夏:子游、子夏。[35]周子、二程子、张子:朱熹、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36]训诂:指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训:指用较通俗的话去解释某个字义。诂:指用当代的话去解释字的古义,或用普遍通行的话去解释方言的字义。[37]徽志:标志。[38]摈:排斥。有宋五子:周、二程、张、朱。[39]破碎:指考据之学流于支离琐碎。[40]齗齗:争辩的样子。[41]洙泗:洙水和泗水。古时二水自今山东省泗水县北合流而下,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洙水在北,泗水在南。春秋时属鲁国地。孔子在洙泗之间聚徒讲学。故以洙泗代称孔子。[42]子云、相如:扬雄、司马相如。[43]遒劲:强劲有力。[44]渊懿:渊深美好。
[45]淹雅:深雅。[46]隤:坠落。[47]韩、柳:韩愈、柳宗元。[48]欧阳氏、曾氏:欧阳修、曾巩。[49]匡、刘:匡衡、刘向。[50]穷诘:研究透彻。[51]国朝:本朝。[52]庶羞:各种美味。[53]鼎俎:烹煮切割的器具。[54]哜:尝食、尝滋味。[54]一馔:一餐。馔:吃喝、饮用。[55]大惑者,终身不解;大愚者,终身不灵:语出《庄子.天地》,成语「大惑不解」即出自此语。[56]李、杜:李白、杜甫。苏、黄:苏轼、黄庭坚。[57]三古:上古、中古、下古。八书:史记分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书有八篇。[58]班氏:班固。作《汉书》,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59]断代为书:汉书为断代史,只记西汉一朝。[60]杜氏:杜佑,着通典二百卷,详载唐代以前的典章制度。[61]郑《志》:郑樵,南宋学者,着有通志二百卷,其中二十略与杜佑通典,马端临文献通考,并称三通。[62]形声故训:形声:六书之一。指字由「形」和「声」两部分合成,形旁有关意义,声旁有关读音。训诂:见[36]。[63]许:许慎,东汉学者,着有说文解字。郑:郑樵。杜、马:杜佑、马端临。[64]掇拾:采取。[65]郑康成:郑玄。[66]杜君卿:杜佑。
[67]八代:指的是东汉以来的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或指很长的时间。[68]马贵与:马端临。王伯厚:王应麟。[69]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70]褎然:美好出众的样子。[71]厥后:以后。[72]张蒿庵:张尔岐(1612一1677)明清之际学者、教育家。字稷若,自号蒿庵居士。[73]江慎修:江永,清朝学者。戴东原:戴震(1724-1777),字东原。[74]姚鼐姬传:姚鼐,字姬传,桐城派的代表人物。王念孙怀祖:王念孙,字怀祖,工声韵训诂之学。[75]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76]敻:遥远。[77]仞:古代计算长度的单位。八尺为一仞。[78]浮屠氏:佛教。[79]占毕:简策。古代用竹片或木条所编成的书本。咿唔:读书声。[80]少:稍。[81]遐迩:远近。[82]沽酒市脯:买酒买肉。沽、市:买。脯:干肉。[83]徼幸:获得意外的成功或幸运的免于灾难。亦作「侥幸」、「侥幸」、「儌幸」、「徼幸」。[84]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宴飨时,用来盛祭品的两种礼器。引申为祭祀﹑奉祀。[85]三家之市:指小市集。[86]利析辎铢:斤斤计较。锱铢:锱与铢都是极小的计算单位,用以比喻极细微。[87]逋负:拖欠债务。[88]阛:市街的墙壁。
[89]瓌货:珍奇之货。瓌:同「瑰」。[90]流衍:流传广布。[91]缗:旧时穿钱的绳子;指成串的钱。[92]射策者:应考科举者。[93]俟命:等待天命,即听天由命。[94]王氏:王念孙。[95]悼:悲哀﹑伤感。[96]怨悱:郁闷不舒。[97]汲汲:形容努力求取、不休息的样子。[98]南其辕:车辕向南;指反方向而行。[99]质:问;求教。[100]三十二人:班马左庄:班固、司马迁、左丘明、庄周。葛陆范马:诸葛亮、陆贽、范仲淹、司马光。周程朱张:周敦颐、程颢和程颐、朱熹、张载。韩柳欧曾: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杜苏黄: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许郑杜马: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秦姚王: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念孙。【译文】
国藩立志向学不早,中年在朝中做官,私下读了许多前人的著述,稍微涉猎到先代圣贤大儒长者的事业;因为才质愚钝,身体多病,所以一无所成。后来又南征北战,学业更加荒废。丧乱还没有平复,而我的年纪将要五十岁了。从前我读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经籍考》,发现他所列的书目繁杂众多,作者的姓名多到数都数不清;有的像日月一样的显著清楚,有的却泯灭而默默无闻。及到做了文渊阁直阁校理,每年二月陪伴宣宗皇帝入阁,得以看到《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收录书籍之多,超过前代藏书甚远;而且只存目录的书籍多达数十万卷,尚不在此中。天啊!为什么如此多呢!即使有上智之才,数代也不能穷究那些书,何况才智低下的人呢?由此可知书籍之多,作者之众,像江海的水一样多,不是一个人的肚子所能喝得下的,重要的是在于谨慎的选择。我既然忖度自己的能力不够,就选择了古今圣哲三十余人,教儿子纪泽画下他们的遗像,合为一卷,藏在自家的塾学里。后世子孙有志读书,取这些人的著作来读就够了,不必贪心地想读遍群书,而学术文化的传授没有比这些更重要的了。从前在汉朝,像武梁祠、鲁灵光殿,都图画伟人的事迹,而且《列女传》也有图像。后人受其感动,奋起向学,可知这种事很早之前就已经有了。熟悉了圣哲们的仪容,进而探求他们的精神,会通他们的微旨,他们的灵魂相合,只要诚心去研求,仁道就不远了!国藩记。尧、舜、禹、汤,都没有著作,只有史官记载他们的言论而已。及至文王被囚禁,才撰写文章,演绎《周易》。周公、孔子,相继兴起,《六经》的义理,大为彰明,师道也就完备了。秦、汉以来,孟子大略和庄子、荀子并称。到了唐代,韩愈特别尊崇他。宋代的贤哲,认为可把孟子升高至仅次于孔子的地位,尊崇他的书,拿来和论语相配。以后作文讨论学术的人,无法加以更易。所以我把孟子的位次排在三位圣人的后面。
左丘明作《左传》解释《春秋》,多记述东西二周的典章礼制,但喜好引述离奇怪诞的事情,辞采华丽可说超过了实质。司马迁称《庄子》内容都是寓言,我看子长所写的《史记》,寓言也占了六七成。班固在才识与抱负方面,比子长差的远,但是对于治世的典章,《六经》的主旨,文字的源流,天人之间的事情,叙述得非常详备。这岂是那些才器短浅,在一先生面前互争得失,而自满自悦的人所能相比的呢?诸葛亮生在混乱的时代,服膺儒术,立身行事能从从容容合于中道。陆敬舆事奉多疑的君主,驾御难以驯顺的将官,他用正大光明的胸怀对待君主,用诚恳无妄的态度领导将官。譬如驾着驽缓的马匹,登上陡峻的山坡,在艰险的道路上纵横奔驰,却没有差失,这是多么神奇的事!范仲淹、司马光两人遭遇的时代稍为好些,然而在坚贞卓绝真诚信实方面,他们各有独特的造诣;他们坚守正道,使社会蔚为风气,识量也算是很远大的了!从前刘向称董仲舒辅佐人君的才能,不输于伊尹、吕尚,管仲、晏婴之辈,差不多比不上他。而刘歆认为董仲舒所受师友的薰陶,应该比不上子游、子夏。以我看这四位贤者,虽然比不上伊尹和吕尚,必定比董仲舒强。只可惜我不能像刘向父子一样来论定他们的优劣罢了。自从朱熹表彰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认为他们的学说是上承孔孟的道统,后代的人君、宰相、老师、大儒,笃守他的说法,没有人能够改变。乾隆年间,大儒相继而出,训释经籍,考辨详博,超过了以前的贤哲,别立标帜,叫做「汉学」。排斥宋代周、二程、张、朱等五子的理学,认为他们不应该独受尊崇。而笃信五子学术的人,亦摒弃汉学,认为汉学支离破碎,有害于大道;彼此争辩没完没了。我看五子立说,主要的内容意义多和孔子之道相合,怎么可以非议呢?他们解释经书,稍有不妥当之处,应该拿近代对经书的解说来作辅助。怎么可以摒弃他人的说法而画地自限呢?这两派人,都很可笑啊!
西汉的文章,像扬雄、司马相如的雄奇伟大,这是天地间的强劲之气,获得了阳刚美的作品;这是天地间的义气。像刘向、匡衡的渊深美好,这是天地间的温厚之气,获得了阴柔美的作品;这是天地间的仁气。东汉以后,在博雅方面,并不比前人逊色,但是风格和骨力稍为弱了些。等到韩愈、柳宗元相继而起,把扬雄、司马相如的雄奇万变,完全用在记述小事物的短篇之中,这怎能说不神奇呢!欧阳修、曾巩,作文皆取法韩文公,但是文章的体质,和匡衡、刘向相接近。由此看来,文章的变化,不可能研究透彻;总而言之,不会超出这两个途径,即使再过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我钞录古今诗,从魏晋到国朝,共选录十九家。大概说来,诗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各人的嗜好趋向,要看他的性情接近于哪方面而定。譬如许许多多的佳肴美味,摆在餐桌上,只要选取适合自己口味的,吃饱就算了。如果一定要穷尽天下的佳肴,遍尝以后才能供给一餐的需要,那是大惑的事;一定要强勉天下人的口舌,都来效法我的嗜好,那是大愚的事。庄子曾经说过:「大惑的人终生不能了解,大愚的人终生不能明白。」我在这十九家中,又笃守其中的四家:就是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苏轼、黄庭坚,喜好他们的人有十分之七八,不喜欢他们的人也将近十分之二三。我怕遭受庄子「终生不能了解」、「终生不能明白」的讥讽。所以就选取这些人的作品,终生学习他们就满足了。司马子长网罗了以前的知识,贯通了三古的史实,着为《史记》,可是其中的《八书》,颇嫌简略。班固《汉书》中的《十志》,就比较详备,然而只写一代的典制,不能看到会通各代的制度。要想遍览治理天下的大法,必须从杜佑的《通典》开始。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和杜佑的《通典》不相上下,郑樵的《通志》,则比不上它。近百年来,学者讲求形声训诂的学问,专门研究说文解字,大多数的人都推崇许慎、郑玄,很少人谈及杜佑、马端临。我以为许慎、郑樵考证先王典制的本源,杜佑、马端临辨析后代因革的大要;他们在实事求是方面是一样的。
  先王的大道,所谓修养自己、治理人民,规画治理各种各类事务,它的归宿是什么呢?也不过是礼而已。秦朝焚灭书籍以后,汉代学者们所搜求的和郑康成之所以超越常人,都是「礼」之一字。杜君卿的《通典》,谈论礼的地方有十分之六,他的见识已超过八代了。宋代张子朱子所讨论的,马贵与、王伯厚所纂辑的,无不戒慎的把礼作为对象。我们清朝的学者,以顾亭林为大师;国史儒林传,特别把他摆在最前头。我读他的书,谈到礼俗教化的地方,毅然有守先待后舍我其谁的气概,多么地雄壮啊!后来张蒿庵作《中庸论》,以及江慎修、戴东原等人,特别把礼视为优先的事情。而秦尚书蕙田,因而纂修《五礼通考》,凡是天下古今人神间所有的事情,都用礼来贯综它,可以说是规模宏远,思虑精密了。我画国朝先贤的遗像,首先是顾先生,其次是秦文恭公,这是有深意的。桐城的姚鼐、高邮的王念孙,他们的学术都不纯于礼。可是姚先生的文章持论闳博通达,国藩能够粗略的懂得写文章,是由姚先生启蒙的。王氏父子集小学训诂之大成,高深的造诣,是不可企及的,所以把他们放在后面压阵。
姚姬传先生说学术的途径有三方面:就是义理、词章、考据。戴东原先生也是这样说。像文王、周公、孔子、孟子的圣德,左丘明、庄周、司马迁、班固的才华,在孔门四科中是以德行而兼政事的;周敦颐、二程子、张载、朱熹,在孔门四科中,是德行科的;都是属于义理方面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李白、杜甫、苏轼、黄庭坚,在孔门四科中,是言语科的;就是所说的词章方面的。许慎、郑玄、杜佑、马端临,顾炎武、秦蕙田、姚鼐、王氏父子,在孔门四科中是文学科的;顾、秦跟杜、马较为接近,姚、王跟许、郑较为接近;都是属于考据方面的。这三十二位圣哲,效法其中的一人,诵读他们的一部书,都是终生受用不尽。假如有人嫌这些人简陋,想要另外有所增益,这就好比掘井掘到九仞深,还没有见到泉水,就认为一个井范围太小,而必须广泛地挖掘数十甚或一百个井,直等到身体衰老了,力气疲怠了,却始终没有看见泉水的一天,这怎么适当呢?自从佛教徒讲因果祸福的道理以后,善有善报的说法,深植于人们的心中,坚固而不能破除。因而士子刚开始读书,就期望能考取功名,获得高官厚禄的报偿。有的人稍微读了些古书,窥探了古人丰富的著作,就想得到远近的赞誉、后世的美名作为报偿。有的人编著一本书还未完成,就希望得到一二个有名气的人,来为之宣扬给每一个人,以偿还自己的辛劳。早晨耕种,晚上就想收获,用了一分的力量,就希望得到十分的报偿。譬如买酒买肉时,吵吵闹闹地和商家讨价遦价,转手又从中取得两倍的利润。利禄达不到的时候,就希望在死后能得到不可知的令名。甚至有的人说孔子在世的时候,得不到官位,死后所获得祭飨的报偿,比尧舜还要隆盛;一般郁郁不得志的人,就拿来作为证明和安慰,这是多么鄙陋啊!
现在的人,连一个小买卖,在财利上都要计较得非常细微。有人只拖欠了一百个钱,就怨恨到他的子孙。如果买卖做到整个都市,珍贵的货物堆积如山,交易量动辄超过千金,那么一百个钱的有无,有时就无暇去计较了。至若富商大贾,操持百万黄金,公私流传广布,那么数十或一百缗的费用,有时就无暇去计较了。同样是人,所操持的财货大了,尚且有无暇计较小数目的时候;何况上天所操持的特别大,而对于世人丝毫的善行,浅薄的学问,却要一一设法报偿,不是太劳苦了吗?商人买卖的货物相同,经营的时间也相同,但是有的赚钱,有的亏本;应对策问的人所读的书相同,但是答题时有的中式,有的不中式;为学著书的功力深浅相同,但是有的能留传后世,有的未能留传,有的人出名,有的人没没无闻;这些都有命数在,并不是勉强就可以得到的。古时的君子,大概没有一天不忧虑,没有一天不快乐的。道术不能通晓,自己不免还是个鄙野的人,稍有顷刻的懈怠,这都是值得忧虑的事;自处平易,以等待天命,下学人事,上达天理,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都是值得快乐的事。从文王、周公、孔子三位圣人以下,直至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无不是终生在忧虑,终生在快乐。他们本来没有什么祈求,又哪里会想要什么报偿呢?他们自己都力求隐藏,又哪里会想得到名声呢?只有庄周、司马迁、柳宗元三个人,感伤生不逢时,郁闷不舒的情绪表现在书本上;这和圣贤自得其乐的生活意趣,稍微有些违背和不同。但那是他们自己在痛惜才不为世用,不能和那些无真才实学又想尽快获得俗名的人相提并论。如果急急忙忙想获得名声,那就和三十二位圣哲相差太远了。就如将向北到河北、山西一带去,却把车辕朝向南方,这在方法上不是太疏陋了吗?文、周、孔、孟;班、马、左、庄;葛、陆、范、马;周、程、朱、张;韩、柳、欧、曾;李、杜、苏、黄;许、郑、杜、马;顾、秦、姚、王。这三十二位圣哲,陈设祭礼,焚香奉祀。好像在我们上面,监临我们,又好像在我们身旁,供我们就教。
【注】【作者】中国近代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曾国藩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谥文正。

闳洽的成语闳洽的成语是什么

闳洽的成语有:闳言高论,融洽无间,闳言崇议。闳洽的成语有:闳识孤怀,闳览博物,融洽无间。2:结构是、闳(半包围结构)洽(左右结构)。3:注音是、ㄏㄨㄥ_ㄑ一ㄚ_。4:拼音是、hóngqià。闳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1.广博淹贯。二、引证解释⒈广博淹贯。引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上》:“《穆天子》虽非二书比,而其叙简而法,其_雅而风,其事侈而核,视《山海经》之语怪,霄壤也。_之以资_洽。”清姚鼐《仪郑堂记》:“汉儒家别派分,各为专门。及其末造,郑君康成总集其全,综贯绳合,负_洽之才,通_经之滞义。”三、网络解释闳洽闳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hónɡqià,是指广博淹贯。关于闳洽的词语融洽无间闳言高论闳言崇议博物洽闻汪洋闳肆畸流洽客广见洽闻闳大不经闳览博物闳识孤怀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闳洽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