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01 15:07:45 浏览1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君子欲纳言而敏与行是什么意思?


"君子欲纳言而敏与行"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1、【原文】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注释】
讷nè:讷,言难也。——《说文》。
不善于讲话,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敏:敏,疾也。——《说文》。
聪明,机智,迅速,反应快。
3、【意译】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4、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参考资料
论语全文:http://www.ldbj.com/lunyu/lunyuquanwen.htm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什么意思?

意思是勤于思考,行动要敏捷干练,但说话要谨慎。换句话来说就是,多做多想少说话。
出处:
春秋·鲁·孔丘《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而行动要敏捷。
扩展资料:
人的办事能力和语言能力往往是不相称的,会说的人不一定会做,会做的人不一定会说,既做得好又说得漂亮的人实不多见。我们曾讨论了口才好的人的优缺点,提出对能言善辩之人一定要“听其言而观其行”。
说话谨慎,才能不至于把话说绝,给自己不留一点余地说话要说得滴水不漏,恰到好处,少说废话,套话,但也不能谨慎到不说话。行动敏捷是说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快速承诺,不要只是玩玩嘴皮子,要多干实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里仁篇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原文】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论语·里仁第四》)

【注释】

(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语译】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研析】

君子说话要谨慎,是因为“覆水难收”,倘若随心所欲说出口,对于别人而言不但有失尊重,对自己而言,一旦君子对于决定的事情,便是即知即行,绝不犹豫推拖而耽误了时光。这一缓一急之间,正是体现君子有为有守的处世原则。

【延伸思考】

1、常听人家说:“祸从口出”,那么我们该如何说话才能免于祸事?

(参考:真诚、不抢话、不说谎、不违背良知等)

2、对于学校老师说的知识或处世道理,你如何在生活中实践?是把握时机亲身实践?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参考:和学生讨论学习的真义,学习应该是将学问在生活中实践而非只是纸上谈兵。)

【成语故事】

言必有中

闵损,字子骞,是春秋时代鲁国人。

闵子骞的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母后,又生了两个孩子。后母偏袒自己的孩子,虐待子骞,不让他吃饱,冬天给他穿芦花棉袄。偶然被他父亲发现了,要赶后母走,子骞跪在父亲面前说:“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从此视子骞为己出。

鲁国要改建库房,来征取子骞的意见,他说:“原来的库房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去改建呢?(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改作?’)”孔子评价他说:“闵子骞平时不说话,一说话就能说到点子上(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言必有中”指一说话就能说到实质上。

(出自《论语·先进》)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什么意思?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里的“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意思是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不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是一句名言。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直译为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内涵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感悟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告诉人们善良而有能力的人不需要去与别人辩论什么,不会只用言论去证明自己是正确,即使面对诽谤或人身攻击,他也能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无辜和清白。忍辱不辩的人往往都是在埋头做事,他必定有一颗与世无争的心。
与此相反那些天天与别人辩论的人并不是真正有能力的人,尽管他们在与别人辩论时处处表现自己的能力,然而真正善良的人不需要用花言巧语去赢得别人赞许,空谈而没有实际行动的行为将一事无成。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意思

“君子敏于行讷于言”意思是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讷于言敏于行是一个汉语词汇,直译为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
该句真正的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讷”是忍而少言,“敏”是机敏,积极的意思。即君子之为是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
“君子敏于行讷于言”的道理
对一般人来说,说话既省事而且快捷,做事既费事又缓慢,但在此章节,孔夫子将君子的说话与做事特点与常人反过来了,做事要快,说话要慢。
讷言、敏行。讷是慢,吞吞吐吐的意思,倒不是君子口才不好,而是考虑到实施之难,所以说话谨慎,不敢说大话;敏是快,迅速利索的意思,很快地去实施,而不是停留在语言上或者其他非必要条件积累上,先把能做的做了,这样很多事就好做了,或者说就做成了。
说话容易做事难,转变这种方式为“说话难做事容易”,这是君子的基本素养,也是一个“行者”的觉悟,“知行合一”的发端。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什么意思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出自《论语·里仁》篇。意为孔子说:“君子的修养要尽力使自己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另有解释说意思是:“人们应该说话谨慎,因为祸从口出,说话不谨慎,伤害自己又伤害他人,招来麻烦甚至招致灾祸。而做事情则应该干练勤奋。”
总之是告诫人们要少说话多做事,是当今社会大多数人应遵循的准则。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本文分类:诗词名句 发布时间:2014/11/2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战国]《论语·里仁》
注释 讷:言语艰难。?
翻译 君子说话要谨慎缓慢,工作要勤劳敏捷。
鉴赏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用以说明应当少说话多做事,或强调实际行动的重要。这句话告诉我们说话要慢慢说,要三思而后说,不要口不遮拦,信口开河;办事情一定要积极敏捷、果敢决断、雷厉风行,不要拖泥带水。不然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却不知所以然,岂不误了大事;而做事优柔寡断,机会必将贻误殆尽。

日计之而不足,岁计之而有余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nè),是迟钝的意思。说话很容易,所以要迟钝。身体力行很难,所以要敏捷。问题总是出在说到了,事情没做到。话一个不注意就说得过了头,做呢,使劲注意,拼命努力,还是做得不够。

知道这一点,话就不要说得太满,而行动要努力,要敏捷。言能顾行,行能顾言,就是实实在在的君子。

因此我们要少说空话和大话,空话废话毫无意义,而吹大话,最终只能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笑柄,就像纸上谈兵的赵括。孔子一向反对多言,并且一再告诫弟子们话应当少说。

少说话,勤观察,理清头绪;重实践,多做事,识得轻重缓急,才是正确的思路。只有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才能提高自己办事的效率,事半功倍。

??赋能王解读??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读论语里仁篇的第24章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有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君子,我们已经多次说过了,是品德高尚的人或者地位尊崇的人。在孔子那个年代,一般贵族才有机会接受教育,而普通人来讲是很难成为君子的。

欲,其实是要的意思。

我们对于君子的要求就是他要尽可能地说话上迟钝一些,不要夸夸其谈,不要说空话大话,废话,去标榜自己如何如何,而是要在行动上敏捷。

也就是我们要注意,不能在嘴上说的很厉害,但是实际上不行动,而是要反过来,嘴上要少说,而行动上要多做。

这段话是非常著名的名言,自孔子时代到现在被很多人所推崇,被很多机构所推崇。

??比如说在清华大学有一个日晷,上面写的四个字就是:行胜于言。其实就是告诉清华的老师和学生,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昨天我在做引导的时候也和大家说过,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有几个女儿,其实有两个最出名,一个是她和贺子珍生的叫李敏,小名叫娇娇。一个是和江青生的,叫李讷。其实就是取于这句话。这也充分说明了伟大领袖对于这句话的高度认可。

那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会有疑问。说大哥,我们超级演讲家,你整天提倡我们要讲,讲,讲,说,说,说,不是和这句话相违背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每天的演讲其实就是行动,而且是切切实实的行动。

因为我们不是夸夸其谈,而是通过演讲这种输出方式来逼着自己输入,也就是吸收新东西,另外一个就是思考,把学到的东西与自己的实际结合起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最后要把它表达出来,产生价值去影响别人的行为,启迪包括自己在内的人的心智,其实是功德无量的。

打一个比方,就像老师给学生讲课。老师说的很多,学生在下面听,是为了解决学生的疑惑,解决他的问题,让他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把要学的知识真正学到手,掌握了,而且应用起来取得成果,变成自己的。

我们所要忌讳的其实就是放空炮,他只是说而不去做,只是标榜自己如何,如何,而不去行动,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极力去避免的。

就比如说,我们每天嚷嚷着要开启日更演讲,但是从来不做作业。

我们每天都说健身有各种好处,说的是天花乱坠,但从来不去,哪怕是跑几百米步,做几个俯卧撑,几十秒平板支撑,哪怕是慢走,根本不去行动。

整天嚷嚷着说我要写字,结果最后提起笔写两个字儿,一看不好我就放下了,不去真正的去切实改善它。

给大家发三张图片,第一张是我昨天的作业,被写字群的一位同学点评的。下面是对话,大家可以看一看。其实这就是行动的最好说明。

到这里,大家看出来了吗?不是不让我们说话,而是我们说话要与行动相结合。我说我就要做,说到就要做到。而且要取得成绩,让别人看到你实实在在的进步。

事实上,大家注意了没有,我们这个群里面几位在演讲上践行的特别好的,他们的进步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说雪雪,夏夏,晨轩,平常心,小师妹,土芳等等。

敏于行,这个行就是演讲,不断的去学习,去思考,去把它表达出来,就突破了原先不知道讲什么,不知道怎么讲,磕磕巴巴,别扭的这种状况,进入了一种非常良性的循环。

那现在大家再听他们的演讲,一个共同的特点,精神比较饱满,另外一个语言非常流畅,第三个就是逻辑很清晰,说话非常有条理,而且能够非常切题。

非常好的把要表达的东西,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内把它很好地表达出来了,这是非常非常棒的。

还有舒妍他们,还有好多战友都做得非常优秀和出色,由于是时间关系,我就不再一一给大家点名了,总而言之,你的表现已经足以说明这个问题。

再给大家讲几个故事,来充分的说明一下。

说有一个摄影老师对自己的一帮学生说,我们的考核的标准就是你多拍照片儿。对另外一帮人说,对大家的考核标准就是你要出好作品。

结果到最后进行评比的时候,他要求多拍的人拿出了很多照片,要求拍精品的人呢,最后就拿了一两张自己认为不错的,最后把它们混在一起去评比的时候,会发现一个问题,真正的好作品大多出在那些拍的多的人身上。

为什么?

就是因为摄影是一个技巧,需要多下工夫去熟练。就像我们写文章,一年不写一篇文章,或者只写个三篇两篇文章,说你出多好的精品,我觉得是悬。

而我们天天写文章,哪怕平常大部分文章并不咋地,但是一定会有一篇或者几篇是精品,因为只有做的多了,我们才能够熟练掌握,熟能生巧才会有精品的出现。

而每天只是研究,只是琢磨怎么去做好的人,不行动,往往最后出不了真正的作品。

当然啦这一块儿也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既要行动又要思考,但绝对不能只说不做,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另外一个故事啊,就是牛顿和他的一个同时代的人叫莱布尼茨的故事。

牛顿属于不大说话,埋头做事的人,比如他发现了牛顿三大定律。那莱布尼茨,这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外交家,那现在谁流传更广呢?肯定是牛顿,但这里其实也不足以说明,说的就不好,做实事的就好了。

你想想孔老夫子一生他述而不作,对不对,一直给大家传经布道,那他的影响力有多大。

佛祖释迦牟他也是不停的在说、讲,成为了一教之主,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那么西方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他们也是。

他们的讲,其实都是行动,都是传经布道。而不是耍嘴皮子,说的空话,套话,大话,只要求别人,而不去身体力行。

所以说,大家要正确的理解这句话,那就是行动上要敏捷。但不是让你鲁莽行事,不经思考就去做,那也是不行的。

说话要少,指的是我们不说大话,空话,套话,不去为了标榜自己而胡乱许诺。

而是让我们多说有价值的东西,就像我们要多做演讲,多去传递价值,这样的话才是我们真正要做的。

今天的解读就到这里了,感谢聆听。

明天早上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第四篇,第25章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