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忝列门墙,忝列门墙的介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01 15:17:38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忝列门墙是什么意思

忝列门墙是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忝列门墙,汉语成语,拼音是tiǎn liè mén qiáng,意思是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出自《我的人生感悟》。忝,有愧。“忝”便是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造句
1.吴老师是一位知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当我得知可以忝列门墙之下时,心中一阵狂喜。
2.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我们不要以管窥之见而姑妄言之,应多听多看,这样,忝列门墙的我们将深感欣慰和淡然。
3.对你摸不准的问题不要姑妄言之,莫以管窥之见做忝列门墙之陋举。
4.我与老先生从没有见面,虽无缘忝列门墙,但他的'来信提点真是恩同良师。
5.多年来,我一直努力学习,终于得拜先生为师,忝列门墙。
6.幸得恩师的垂爱,让我能够忝列门墙以聆听教诲。
7.这本传记的出版将使吴老师一生的道德文章和他的业绩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是忝列门墙的我,深感欣慰和高兴的一件事。

忝列门墙什么意思?

"忝列门墙"的意思是: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成语:
成语(拼音:chéng yǔ,英文:idiom)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

忝列门墙造句

忝列门墙造句如下:
1、我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忝列这家著名企业的门墙。
2、这位学者以其杰出的学术成就忝列学术界的门墙。
3、这个艺术家的作品被展览在著名画廊中,忝列艺术界的门墙。
4、他的才华和表演技巧使他忝列演艺界的门墙。
5、那位运动员因为他的出色成绩而忝列体育界的门墙。
6、这个餐厅的美食和服务使其忝列餐饮界的门墙。
7、他的贡献使他忝列科学界的门墙。
8、这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成就使其忝列教育界的门墙。
9、我对你的支持感到非常荣幸,能够忝列你的门墙。
10、他的成就和声誉使他忝列名人堂的门墙。
11、这个公司的创新产品使其忝列行业的门墙。
12、他的慷慨捐助使他忝列慈善界的门墙。
13、这个社区的积极参与使其忝列社区的门墙。
14、她的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使她忝列管理界的门墙。
15、这个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其忝列项目管理界的门墙。
16、他的艺术作品使他忝列画家界的门墙。
17、这位作家的畅销书使他忝列作家界的门墙。
18、这个音乐家的独特风格使他忝列音乐界的门墙。
19、他的科学研究使他忝列科学家界的门墙。
20、这位建筑师的设计作品使他忝列建筑界的门墙。
21、她的时尚品味使她忝列时尚界的门墙。
22、这个企业家的商业成功使他忝列企业界的门墙。
23、这个城市的历史遗迹使其忝列历史界的门墙。
24、这个博物馆的藏品使其忝列文化界的门墙。
25、她的社交圈使她忝列社交界的门墙。
26、这个团队的优秀表现使其忝列团队合作界的门墙。
27、他的勇敢行为使他忝列英雄界的门墙。
28、这个电影的票房成绩使其忝列电影界的门墙。
29、这个项目的创新解决方案使其忝列创新界的门墙。
30、她的热情和才华使她忝列年轻一代的门墙。

忝列门墙现代成语解释?

忝列门墙(tiǎn liè mén qiáng):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
例:曹聚仁的弟子、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称赞"曹聚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既是一位名教授,名记者,名编辑,名作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曹聚仁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一生。这种多姿多彩,使他具有多方面的学识和素养,成为具有多学科交融的通识的专家。""在20世纪的学术史、文学史、新闻史和政治活动史上,曹聚仁无疑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师级人物。""它将使曹聚仁一生的道德文章和他的业绩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是忝列门墙的我,深感欣慰和高兴的一件事。"  “红雾”是《虎道人详解红楼梦》里最短的一篇,通过指出“红学”历来研究者“好大喜功,贪多庸扰”、“合枷自困,赏表隔真”、“井蛙说书,鸡羽令箭”、“及槛盱疑,离实拢虚”、“忝列门墙,无缘上座”等弊病,说明大篇幅传统谜文依次具备谜神、谜骨、谜肉/谜官、真皮、表皮、斑实、斑皮、谜毛诸事,为后文定纲。纲举,而后目张,方合古来大作用文章仪轨。

忝列门墙是谦词还是敬词

“忝列门墙”是谦词,表示自己很愚钝有辱于师门但又很惭愧、很幸运地在师门求学。
忝:羞辱,愧对。
列:列入,在列。
门墙:老师教学生的地方。这个词来源于《论语.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寡矣。”孔子的弟子子贡,把孔子高深的学问比做高高的宫墙,能得其门而入的人很少。后比喻师门。
“忝列门墙”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故而是谦词。

忝列门墙,裏足不前,桑榆暮景,一呼百应四个成语意思是什么?

1、忝列门墙:
【读音】tiǎn liè mén qiáng
【解释】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忝,有愧。
“忝”便是自己位列其中会让余者蒙羞。该词只能用于自己,不能用于他人。
2、裏足不前:
【读音】guǒ zú bù qián
【解释】裹足:包缠住脚。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出处】战国·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示例】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29章:“我们不能做有名无实的党员,不能总在困难面前裹足不前。”
【近义词】作茧自缚、故步自封
【反义词】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典故】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范雎因受到诬陷而改名张禄逃到秦国。他针对秦国四人专权问题去拜见秦昭王。他说自己冒死觐见是为了秦国的将来,如果被杀就会让天下有志于助秦的人裹足不前,他分析秦国的现状头头是道,秦王拜他为相。
3、桑榆暮景:
【读音】sāng yú mù jǐng
【解释】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出自】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示例】教子攻书志未酬,~且淹留。
◎元·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比喻垂老之年
4、一呼百应:
【读音】yī hū bǎi yìng
【解释】: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出自】: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示例】:农会会员漫山遍野,梭镖短棍~,土匪无处藏踪。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忝列门墙:
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裏足不前:
好像脚被缠住了一样,不能前进。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桑榆暮景:
夕阳的余辉照在桑榆树梢上。指傍晚。比喻晚年的时光。
一呼百应:
一个人呼喊,马上有很多人响应。
1、忝列门墙,
含义:表示自己愧在师门。
成语典故:
曹聚仁的弟子、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称赞"曹聚仁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既是一位名教授,名记者,名编辑,名作家,也是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曹聚仁的一生,是多姿多彩的一生。这种多姿多彩,使他具有多方面的学识和素养,成为具有多学科交融的通识的专家。"
"在20世纪的学术史、文学史、新闻史和政治活动史上,曹聚仁无疑都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大师级人物。""它将使曹聚仁一生的道德文章和他的业绩为更多的人所了解。这是忝列门墙的我,深感欣慰和高兴的一件事。"
2、不是裏足不前,是裹足不前。
裹足不前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uǒ zú bù qián,形容有所顾虑而止步不敢向前。
出处:战国·秦·李斯《谏逐客书》:“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
译文:从而使天下有见识的智士退缩不敢西来,止住脚步不再踏入秦国的国土。
3、桑榆暮景
含义:意思是落日的余晖照在桑榆树梢上,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处: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
译文:人正渐渐地走向衰老,过去的影子和声音都无法再追回了。
4、一呼百应
含义:指一人召唤,百人响应。形容响应附和的人众多。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五卷:“当前快意,一呼再诺者,人隶也。”
译文:一人呼唤,百人应答。形容有钱有势,仆从很多。
扩展资料:
一呼百应的反义词是孤立无援。
孤立无援,汉语成语,拼音是gū lì wú yuán,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处: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国大丧,遂攻没都护陈睦,超孤立无援。”
译文:永平十八年,汉明帝去世。焉耆国借汉朝国丧机会,便攻陷了都护(官名,全称是西域都护,督护诸国及南北道)陈睦的驻地,班超得不到外力援助。
用法:联合式,作状语、定语,用于人。

忝列门墙是谦词还是敬词

谦词。解析:【忝列门墙】忝,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表示自己愧在师门。这个成语是谦词,只能用于自身,不能用在他人身上。

忝列门墙的介绍

忝列门墙是一个四字成语,该成语是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