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曾泽生(曾泽生之子增强现状)人物简介?
- 2、军人曾泽生结局
- 3、妻子没钱住院,堂堂副师长遭人嘲笑,他起义后成为开国中将
- 4、50军曾泽生最终结局是什么?
- 5、从滇军杂牌到志愿军精锐:曾泽生与50军在朝鲜战场浴火重生
- 6、昭通历史名人曾泽生先生诞生于何地?
- 7、曾泽生:国军杂牌中将到志愿军王牌军长,毛主席为何劝他先别入党
- 8、1948年,一封神秘警告信,出现在曾泽生军长的办公桌上:不准妄动
- 9、曾泽生的参谋长是谁
- 10、曾泽生将军有几个儿子是将军?
曾泽生(曾泽生之子增强现状)人物简介?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曾泽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曾泽生之子增强现状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前袜。曾泽生什么军衔曾泽生原来是国民党第六十军军长,该军军人主要由滇军组成,在抗日战争中与国有功。解放战争——辽沈战役期间,六十军接受我党号招,在辽宁海城起义,后被骗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称五十军,曾经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曾泽生的介绍曾泽生(1902年10月-1973年2月22日),1902年10月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原国民革命军第60军军长,1948年10月17日率60军战场起义,起义部队编为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曾泽生是第一至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军人曾泽生结局
曾泽生的身后评价1、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1968年9月离职休养。2、在后来的江西战场上,团长曾泽生率部在鸦鸠岭阻击日军,击毙日军300多人,阵地依旧牢固。参战老兵对曾泽生的评价:指挥有方、临危不惧。后来在东北战场,曾泽生率军守卫吉林市,北满部队以3个纵队围攻,入城标语都印好了,就是打不进去。3、此外,曾泽生一生酷爱诗文,我从他的作品不单可以了解曾泽生的思想境界,更深深体会他对妻子的情深谊笃。4、曾泽生,原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军长,《朝鲜备忘录》中说他是国军中少有的真正转向共产主义的战士。一九四八年战场上起义后,开始追随解放军战斗。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时,从东北进入朝鲜作战。曾经带着五十军和第三十八军首次进入汉城。5、曾泽生云南永善人。早年入滇军,曾就读于云南讲武堂。1925年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学生队。潘朔端云南省威信县人。6、日,驻守长春的曾泽生率第六十军26000人起义,其余在东北副总司令郑洞国率领下投降。蒋介石此时仍想夺回锦州,打通关内外的联络,令第九兵团继续向锦州前进。国民党的杂牌军队,竟然在朝鲜战争中立下大功,伟人直夸打得不错_百度...1、从辽沈战役开始,这支部队却成为了老蒋眼中的杂牌军队,不仅装备差,人员的素质更差。但是当他们加入我国解放军后,摇身一变成为了我国伟人口中的“雄军”。2、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不过两个月的时间,朝鲜人民军队即将解放整个朝鲜半岛。富有大局观的解方意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绝对不会任由朝鲜自我解放,一定会采取武力干涉的手段。3、抗美援朝英雄人物——邱少云: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部队开赴前线途中,他冒着美军飞机的扫射轰炸,从燃烧的居民房屋里救出1名朝鲜儿童。4、在第三次战役中,50军更是一路直冲到水原附近,他们是志愿军在朝鲜打得最远的部队之一。50军给美军以极大杀伤后,曾泽生奉命率部撤出修理山阵地,退回汉江以北。5、最终,伟人派出的这“羊”将敌人打得落花流水,李承晚不得不灰头土脸地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战后,连美国人都说“以后惹谁都不敢再惹中国人了”。曾泽生的人物轶事1、日,曾泽生派人携带由曾泽生、陇耀、白肇学3人联名要求同意起义的信,与解放军围城部队联系。2、曾泽生(1902年10月-1973年2月22日),1902年10月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滇军第98师军士队队长,原国民革命军第60军军长,1948年10月17日率60军战场起义,起义部队编为解放军第50军,任军长。3、就在曾泽生研究医药初见成效时,其妻的一位广东远亲黄公度到昆明做生意,并结识了曾泽生。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起义的将领?以及他们起义后的际遇?1、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解放战争后期在长沙宣布和平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要职。程潜是湖南醴陵人,在国民党内部算是元老级人物,曾差点取代蒋介石成为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2、陈明仁湖南省醴陵县人。陈明仁是原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蒋介石的得意门生。1949年8月4日,陈明仁与国民党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在长沙通电起义。3、提起国民党军阵前起义的将领,我们经常提及的就是傅作义、陈明仁、董其武等起义将领,他们的起义都为我党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从滇军杂牌到志愿军精锐:曾泽生与50军在朝鲜战场浴火重生1、曾泽生的滇军60军不光被国民党嫡系部队看不起,东北的老百姓也嘲笑他们是“六十熊”。短短3年不到,这支杂牌部队却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血战,浴火重生。2、曾泽生在国军六十军担任团长,而这个国党第六十军是由三个步兵师组成了滇军,也就是人们口中所谓的杂牌军队。在一九三八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曾泽生就带领着部队和日军展开了血战。3、而前国军中将,后来的解放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则用自己一生的经历,诠释了两种制度下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空间。曾泽生是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驿马沟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小地主家庭。
妻子没钱住院,堂堂副师长遭人嘲笑,他起义后成为开国中将
众所周知,国民党军队中的将领都比较有钱,不少国民党将领是一边打仗一边做生意,就连抗日时期大名鼎鼎的王耀武也不例外,王耀武开设的有饼干厂,在长沙和重庆都有分厂,可谓是财源滚滚。
王耀武把赚来的钱用来打点在国民党的关系,所以王耀武能打仗不假,但他升职很快也不假,不过在国民党军队之中也有少许不贪财的,比如曾泽生将军,他在国民党军队中当副师长的时候,仍靠借钱度日。
曾泽生是云南永善县大兴镇人,出生在一个大户家庭,可惜他出生的时候已经是家道中落,父亲很早就去世了,他和哥哥在家族中不受待见,吃了不少苦,由于家里没钱他只读了初中就辍学。
1922年,20岁的曾泽生决定参军,他考入了云南讲武堂,后来进入黄埔当区队长,由于成绩优异他还被选上了高级班学习,1929年,已经27岁的曾泽生答应了龙云的邀请,到滇军之中任职,当了个队长。
都27岁了才只是个队长,这与他耿直的性格有关,他也不会去讨好上司,一个人甘守清贫,曾泽生一直到1937年9月,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才当上了第60军184师1085团的团长,当时他已经35岁了。
后来他率部参加台儿庄战役,在战斗中立功,在1939年的时候才被晋升为第184师的副师长,不得不说曾泽生晋升的很慢,根据当时国民党军官薪资的规定,抗战时期军官薪酬打七折,曾泽生一个副师长一个月工资不到三百元。
这三百元如果换做是普通人家肯定够生活,甚至还很富足,可是对于副师长曾泽生来说就不够了,尽管曾泽生不抽烟喝酒,没有不良嗜好,但是免不了要迎来送往,家中还有许多人的日常开支。
因此曾泽生的工资基本上每个月都是入不敷出,为此他不得不找哥哥借钱,在1940年初的时候,他的妻子因为分娩住院,出院时还差两百元住院费没交,为此他不得不找人借钱,才交了住院费。
后来为了节省开支,他把妻子连带刚出生的孩子送回老家,没想到半路上孩子着凉生病竟然夭折了,这次对他打击很大,妻子回到老家之后还遭到了乡亲们的嘲笑,堂堂副师长的妻子穿得寒酸,竟然这么穷。
后来曾泽生慢慢改变了自己,他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向银行贷款,学人做起了生意,很快就赚了一大笔,他不仅还了一屁股的欠款,还买了房子和车,曾泽生在晚年把这些事写进了他的《自传》之中。
轻松赚来的钱虽然让他有了好的生活,但他却为此十分痛苦,他深感自己“不干净”,后来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对国民党的腐朽感到深恶痛绝的曾泽生选择起义,他率领的第60军被改编为第50军,曾泽生仍担任军长。
后来曾泽生带着第50军参加抗美援朝,1951年3月15日,他率全军胜利完成汉江阻击战的任务,他两度率军入朝,一直到1955年4月才率部回到丹东驻防,1955年大授衔,曾泽生被授予中将衔。
50军曾泽生最终结局是什么?
01 曾泽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在朝鲜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1968年9月离职休养。1973年2月22日,曾泽生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
50军曾泽生最终结局是什么?
曾泽生(1902年10月-1973年2月22日),生于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
1950年3月任中南军政治委员员会委员。同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军长,率部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
1951年3月15日,奉命率领完成汉江阻击作战的第50军回国休整补充。
1951年7月4日,再次率领50军第二次入朝,担任西海岸防御及抢修前线机场任务。
1951年10月-11月,指挥50军渡海攻岛作战(大小和岛空战),先后解放清川江北敌占岛屿。
1951年底,因病回国休养。
1953年1月,又入朝回到50军。
1955年4月19日率领50军回国驻防丹东。在朝鲜战场上共进行大小战斗95次,歼敌14492人。
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获一级解放勋章。
1953年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
1968年9月离职休养。
1973年2月22日,曾泽生将军在北京逝世,终年71岁。叶剑英、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了追悼会。国防部副部长肖劲光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悼词,对曾泽生将军生平以很高的评价。
从滇军杂牌到志愿军精锐:曾泽生与50军在朝鲜战场浴火重生
曾泽生的滇军60军不光被国民党嫡系部队看不起,东北的老百姓也嘲笑他们是“六十熊”。短短3年不到,这支杂牌部队却在朝鲜战场上与敌人血战,浴火重生。
1、曾泽生厚道:绝不踩着别人往上爬
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率领国民党60军在长春起义。
当时锦州被东野攻占,最后一丝希望也破灭了。实际上即便锦州不丢,长春也是死路一条,一座孤城被围困半年多,几次尝试突围都被打回来,粮食不够吃,城内守军都要内讧了。
曾泽生黄埔生三期毕业,却是在滇军效力,自己也是云南人,在国民党军序列中一直被歧视,能够坚持到这时候已经对得起老蒋了。
曾泽生在 历史 转折时候的表现,凸显人品。
起义前,东野建议曾泽生派兵突袭郑洞国的兵团部和新7军军部。当时负责城防的主要是60军和新7军,新7军的老底子是远征军,战斗力强,突袭可以确保起义不受阻碍,也让长春守军的指挥系统彻底瘫痪。
曾泽生下不去手。因为郑洞国为人宽厚,对他很照顾,新7军军长李鸿也已重病卧床不起,这样一打可能会要了他们的命。
在与共产党的起义谈判中,曾泽生也没有为自己谋过任何好处,无条件起义。毛泽东在电文中都肯定曾泽生起义的诚意。
突袭计划曾泽生明确拒绝,坚持另找机会起义——做人真厚道。
2、曾泽生和50军一起蜕变
1948年12月,起义后的60军被编入解放军序列,番号为50军。下辖148师、149师、150师(后补入167师)。
曾泽生仍任军长,政委由同为云南人的老红军徐文烈担任,此外还有300多名政工干部到50军担任各级政委、指导员。
曾泽生虽然还是军长,但他不是中共党员,解放军“党指挥枪”,因此曾泽生列席参加军党委常委会。曾泽生服从原则。
1949年2月到5月,50军自上而下开展改造学习,一方面在思想上确立了“官兵平等”、“群众政策”等观念,另一方面也不断学习“三三制”等解放军的基本战术。
曾泽生的思想也在改变。
曾泽生之前在国民党将领中口碑较好,为人厚道、作战勇敢,但在那个大染缸中也沾染很多恶习,比如利用职务贩卖黄金、烟土等。曾泽生在亲笔写的《自传》中承认:旧 社会 有官必贪、有地皆豪、无绅不劣、无商不奸,在污水盆里共浴,哪里还有一个干净人?
改造学习让曾泽生和50军蜕变。
1949年5月,50军奉命南下作战。从东北一直打到西南,50军的表现并不比其他部队差。比如长春起义的云南老兵王长贵,在歼灭蒋介石警卫团的战斗中,他带领一个班缴获两挺重机枪,以鄂川战役战斗英雄身份,参加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
1950年,在湖北的50军接到紧急命令,要求全军北上准备入朝参战。政委徐文烈征求曾泽生的意见。当时曾泽生年近半百,患有多种疾病,可以留在国内。
曾泽生坚决要求去朝鲜参战。战场是军人证明自己最好的地方。
3、全军上下都憋着一口气
结果,前两次战役50军都没打好。
第一次战役中50军是预备队,战斗打响后不久,接到快速穿插的命令,要求堵住南朝鲜的第6师。可到达指定位置时,韩军已经逃走了。第二次战役中,50军再次没有及时穿插到位,又没有堵住南逃的敌军。
二次战役结束后开总结会,彭德怀没有提50军犯的错,可对曾泽生来说这比挨一顿臭骂更难受——说明没把50军当自己人看啊!
50军内部的总结会情绪更激烈,特别是从其他老部队抽调过来的军官,发牢骚称自己连挨骂的资格都没有,不如回老部队。曾泽生也憋了一肚子火,说自己军长也不干了,去38军当炊事员去。
开局没打好有很多客观原因,靠两条腿追敌人 汽车 很困难,加上新的管理机制磨合不够充分,很多军官缺乏主动寻找战机的意识,要等上级命令到了才行动。
关键是50军擅长防守,缺乏长途奔袭作战的经验。
曾泽生是一员虎将,滇军也很能打,特别是防守。
抗战时,60军在台儿庄战役中固守禹王山阵地20昼夜,伤亡过半,死战不退,最终守住阵地。在后来的江西战场上,团长曾泽生率部在鸦鸠岭阻击日军,击毙日军300多人,阵地依旧牢固。参战老兵对曾泽生的评价:指挥有方、临危不惧。
后来在东北战场,曾泽生率军守卫吉林市,北满部队以2、3个纵队围攻,入城标语都印好了,就是打不进去。起义前一年,国民党军内部给60军的战绩评价为“甲等”。
出师不利,全军上下都憋了一口气。
军党委决定:利用作战间隙,全军开展一周思想整顿,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判右倾思想”,检查“战斗意志和战斗积极性”,总结作战的经验教训。同时,调整了个别“思想右倾”的团以下带兵主官。
国民党部队可都是保存实力第一,什么时候见没打上仗闹情绪的?这支部队已经发生了质变,只是需要一个证明的机会。
4、歼灭英军坦克部队、率先进入汉城
1950年12月15日,第三次战役打响。
1951年1月2日晚,50军149师奉命向高阳地区攻击前进,前卫446团先遣部队遭遇美25师一个营,迅速将敌人击溃。部队随即向前攻击前进,遭遇英军29旅一部,乘夜色攻占英军阵地,俘虏37人。
这次碰上硬茬子了。
英军29旅是名将蒙哥马利的老部队,参加过诺曼底登陆,装备是最先进的“百人队长”坦克。天亮后,英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掩护下发起反攻,446团先遣部队(一个营加侦察连)连续打退英军7次冲锋,死死守住阵地,逼得英军29旅不得不撤退。
149师随即派出部队追击敌军,这一次终于将敌军堵住了。
这场战斗的过程,刊登在1951年2月26日的《人民日报》上。
英军被压缩在仅两平方公里谷地内,坦克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战士们趁着夜色发动突袭,很多战士没从见过坦克,没有经验,爆破组一冲上去就被坦克上的步兵打死,战斗英雄王长贵也牺牲了。
指挥员立即改变战术,先组织火力将坦克上的步兵打掉,然后爆破组上去炸坦克。志愿军没有反坦克武器,战士们用手榴弹捆在一起,外加爆破筒和炸药包,前赴后继炸坦克。
3个多小时激战,志愿军歼灭英军第29旅和第8骑兵团一部分,炸毁敌坦克和装甲车27辆、 汽车 3辆,俘敌少校营长柯尼斯以下官兵227人——英军战史将此处谷地称之为“死谷”。
志愿军司令部看见这么大战果一开始不相信,马上派人核实,最后看见战场照片才确定。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联名致电各军并上报中央军委,通报表彰446团。
同时,148师也有斩获,442团作为全军前卫,直插汉城。1月4日,该团与39军以及朝鲜人民军先遣部队几乎同时进入汉城。
攻占南朝鲜首都的消息传回国内,北京天安门广场群众彻夜狂欢。光荣属于志愿军,也属于新生的50军。
5、全军不给自己留后路
能够占领汉城有志愿军的英勇,也有美军故意的退让。李奇微了解到志愿军后勤补给不足的缺陷,设计出“磁性战术”。等志愿军补给线拉长到一定范围,马上发动反击。
50军最艰苦的战斗来了。
1951年1月5日,50军各师均打过汉江,继续向南突击。此时,补给线已经拉长到500公里,而且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损耗也得不到及时补充。彭德怀命令各部队停止追击,全军休整。
按照计划,即将开始的第四次战役是“西顶东放”,西线防守的主力就是50军和38军的1个师。能否顶住敌人的反击,不光关系后续部队的休整,也是东线部队突击顺利的保证。
50军全军撤至水原以北的丘陵地区,依托山地部署防御。
他们的对手是美25师、3师、土耳其1个旅和韩军1个团,共4万多人,坦克300多辆、装甲车100多辆、火炮2000门,外加飞机助阵,火力是压倒性优势。
彭德怀担心50军顶不住,侧翼安排了38军112师,以防万一。
此外,志愿军指挥部在下达的命令中,给了50军每天500码的机动余地,但这句话50军没有向下传达——这是摆明不给自己留后路。
这支滇军部队以防守坚韧著称。
战斗中再疲劳也要构筑好工事,防线最前沿安排少量兵力,躲避了敌军猛烈炮火的杀伤,一旦敌人进入阵地,预设的兵力马上突击,恢复阵地后还有反击的兵力,使得整个防线充满韧性。曾泽生的防守战术有一套。
这一场血战的惨烈不亚于上甘岭。
6、淬火重生:死守汉江50昼夜
联合国军放出大话:3天内收复汉城。
火力优势给50军造成巨大伤亡,最惨烈的时候,一天之内3、4个连队全部打光。双方鏖战半个月,50军伤亡过半,很多阵地都丢失了,曾泽生只得下令收缩兵力,守卫重要据点。
特别是帽落山、修理山、白云山阵地,都是扼守咽喉的交通要道,退无可退,双方都是刺刀见红。志愿军利用地形优势死守不退,守卫这三处阵地的443团、444团和447团基本是全部打光,只剩几十个人还在苦苦坚持,直到接到撤出命令才离开阵地。
50军全军上下带着拼命的情绪去跟敌人搏杀,特别是起义的老兵,在战场上杀敌意愿强烈。白天敌人利用炮火优势占领一部分阵地,晚上战士们就主动出击,杀敌人、抓俘虏、炸 汽车 ……不给敌军造成破坏杀伤坚决不回。
美军在战史中记载了修理山中的一次战斗:一部分中国士兵乘着夜色突入美军阵中,弹尽粮绝后,用刺刀、枪托、铁锹、洋镐与美军肉搏,最终无一人生还。
战斗之惨烈可见一斑。
1951年2月7日,汉江即将解冻,50军主力撤至江北继续防御,一直坚持到撤退的命令。
在50多天的战斗,共毙伤俘敌1.1万人。50军减员2万多人,伤亡大半。全军7个整连、31个整排、138个整班打光了,成建制只有4个营4个连。
曾泽生来到志司复命时,彭德怀当场表扬50军打得好,曾泽生指挥得好,并表示将兵员和武器装备优先补充50军。
曾泽生说:“我们50军尽力了,我们50军能在兄弟部队面前抬起头来了。”
50军在全国人民面前都昂首挺胸。
《志愿军报》发表社论:《向防御战的英雄部队致敬》。《人民日报》以大版篇幅连续报道“汉江南岸战斗纪实”。
作家魏巍在前线采访后写下了通讯《汉江南岸的日日夜夜》,其中写道:“敌人离汉城最近处不过15公里……可是他们用了9个多师的兵力,用了20天的时间,用了1万1千多名暴徒的血,把这些银色山岭上的冰雪涂成了红的,可是他们从望远镜里所看到的汉城,并不比20天以前近多少。”
战斗结束后不久,曾泽生被调回国内,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向他详细询问汉江阻击战的情况。后来毛泽东说:志愿军抗美援朝,面临的几个问题是,最初能不能打,后来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而这个四个问题最后都解决了,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奇迹,是由第50军和第38军在第四次战役的汉江两岸率先开创的。
百炼成钢,50军一跃成为志愿军中的精锐。
昭通历史名人曾泽生先生诞生于何地?
曾泽生(1902-1973)名士杰,字泽生,永善县大兴乡驿马村人,童年失学,13岁时到昭通读书至高小毕业,入昆明明进中学,一年后入唐继尧军士队,毕业时免考入讲武堂。入校不到一年,因不满校方行政腐败而离走,到广东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员,并任区队长。1927年毕业到前线,1928年任第五师军官队少校队长,不满腐败,辞职到上海学汽车驾驶。
曾泽生(1902年-1973年),出生于云南省永善县。
1919年2月考入昆明云南省立中学。1922年12月,曾泽生考入唐继尧创办的“建国军”军士队受训。由于毕业成绩优秀,被送入昆明陆军讲武堂学习。1925年任黄埔军校区队长,次年入黄埔军校高级班学习。1931年2月,曾泽生于滇军三旅六团任营长。抗日战争中参加台儿庄会战,因战功卓著,升任师长。1945年升任国民党军的第六十军(龙云的滇系部队)军长。1948年长春起义之后任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五十军军长。建国后担任中南行政委员会委员、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1954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1973年曾泽生因病在北京去世。
云南省永善县。
曾泽生(1902-1973)名士杰,字泽生,永善县大兴乡驿马村人,童年失学,13岁时到昭通读书至高小毕业,入昆明明进中学,一年后入唐继尧军士队,毕业时免考入讲武堂。入校不到一年,因不满校方行政腐败而离走,到广东黄埔军校,为第三期学员,并任区队长。1927年毕业到前线,1928年任第五师军官队少校队长,不满腐败,辞职到上海学汽车驾驶。1929年回滇,因散布对蒋介石不满被下狱,经卢汉保释。1937年到60军任团长,1938年任副师长,参加台儿庄战斗任师长。1945年升任60军军长。到越南受降。抗日战争结束后任东北第四绥靖队副司令兼军长、吉林守备军司令,第一兵团副司令。1948年10月,率全军在长春起义,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军长,参加解放战争,获一级解放勋章。1950年率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授中将军衔。曾任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常委,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全国人大代表。1973年病逝于北京,终年71岁。
曾泽生:国军杂牌中将到志愿军王牌军长,毛主席为何劝他先别入党
一个好的 社会 制度,能让一个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坏的 社会 制度,则能让好人变成坏人。而前国军中将,后来的解放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则用自己一生的经历,诠释了两种制度下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生存空间。
曾泽生是云南省永善县大兴镇驿马沟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小地主家庭。1915年,权欲熏心的袁世凯悍然改制称帝,复辟了帝制。而云南籍的蔡锷将军秘密潜回云南,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护国运动。一时间,原本作为边陲省份的云南,成为了风起云涌的中国革命中心。中国乃至于东亚的仁人志士,纷纷投身于云南,开启了自己的革命生涯。其中,就包括我们所熟知的朱德元帅。
当时,云南革命的中心,是云南讲武堂。该学堂采用了现代军事教学,聘请日本军官和优秀留日学生作为教官,教学质量极高,是中国南方最好的军校,也是云南省有志青年最想报考的学校。而年轻的曾泽生,也不例外。
1922年,20岁的曾泽生以优异的成绩,免考进入云南讲武堂学习。曾泽生立志,一定要改变云南乃至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将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曾泽生所在的云南省,与缅甸和越南接壤。而这两个国家,早已沦为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受到帝国主义者敲骨吸髓式的剥削。而英法两个帝国主义国,却丝毫不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吃在碗里看在锅里,无时无刻不想着将自己侵略的触角,伸向云南。
曾泽生明白,如果中国有志青年不努力,自己的家乡迟早会步越南和缅甸的后尘。
理想是性感的,现实是骨感的。在云南讲武堂,曾泽生逐渐意识到,滇军似乎并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时的中国,军阀割据。辛亥革命以后,云南便由滇系军阀控制。其早期,主要由旧军阀唐继尧掌权。相比于革命,唐继尧更注重于经营和扩张自己的地盘。对于唐继尧的胸无大志,曾泽生十分失望。于是他没有等到毕业,而是直接转学到广州黄埔军校。
虽然转到黄埔,但是曾泽生却依然非常失望。1925年,曾泽生调任教导师第二团担任连长。然而他的目之所及,尽是黑暗和腐败。曾泽生事后曾回忆:
一怒之下,曾泽生辞去连长之职,调到北伐军总部工作。据担任曾泽生副官的乔景宣说:
412反革命政变后,国民政府由一个革命政府,彻底沦为一个腐败的买办政权。原本英勇无前的革命武装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堕落和腐化。1928年3月,已经升任第五师军官对少校队长的曾泽生,对此又失望又愤怒。曾泽生不愿再与这支“吃喝嫖赌”成风的军队为伍,因此再次辞了职。
1929年秋,龙云武力统一云南,成为滇系新军阀的代表。对于时局十分失望的曾泽生在龙云的召唤下回到故乡,先后担任滇军连长以及营长。曾泽生并不认为龙云多好,但是在他看来,或许在当时的中国还找不到一丝称为光明的东西。在后来几年,他与红军交战过,和其他军阀打过仗。中国人杀中国人,让曾泽生十分困惑。明明日本侵占了东三省,渗入了华北,为何蒋介石还要“攘外必先安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全面抗战正式打响。虽然云南是距离日本侵略者最远的省份,但在抗战烽火的感召下,南诏大地的各族人民依然群情激奋,纷纷投军。重阳节这天,昆明沸腾了,男女老幼倾巢而出,他们要欢送即将出征的20万抗战将士。其中,龙云抽调地方精锐12个团,组建了国民革命军第60军。而曾泽生,则担任60军184师105团团长。
作为军人,最耻辱的事就是打内战,祸害百姓。而曾泽生,终于等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他要保家卫国。
在战歌声中,云南子弟走向了抗日战场。在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中,60军刚刚下车,就遭遇了敌人优势部队的猛攻。此战中,60军损失惨重,182师和183师都只剩一个团的兵力。但是滇军毅然将敌人死死地堵住,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台儿庄布防的时间。
如今182师和183师被打残了,所能依靠的,只能是曾泽生所在的184师了。在禹王山,60军184师死死防守了19天。而曾泽生,便亲自守卫在这片高地之上。为了抵御敌人的冲锋,曾泽生身先士卒,端起机枪向日寇猛烈扫射。日寇自诩勇猛不怕死,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群云南人更不怕死。
在禹王山战斗中,60军整整打退了日军100多次进攻,最终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赢得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第二年,曾泽生又指挥部队参加了武汉外围的保卫战和南昌战役。1940年9月,日寇占领越南,有从越北直取云南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曾泽生随60军返回云南,而此时的他已经升任184师师长。
1945年,日寇投降,中华民族迎来了光荣的胜利。9月,曾泽生随龙云一同进入云南,接受日寇的投降。10月10日,曾泽生在云南土伦主持了受降仪式。60军进驻,受到越南人民的夹道欢迎,很多老华侨更是热泪盈眶:“重睹汉官威仪!”
越南解放后,厚颜无耻的法国殖民者又要卷土重来。而蒋介石和法国签订了协议,中国军队将于3月撤出,由法军接管越南北方防务。对于法国殖民者的凶残,此时已经升任60军军长的曾泽生早就亲眼目睹、心知肚明。因此他在龙云的支持下做出一个重要决定,那就是给法国人一点颜色看看。
3月6日,法国军舰抢先开进海防港,想要强行登陆。而这,正好给了曾泽生反击的理由。曾泽生一声令下,184师和21师的两个炮兵营用火炮猛烈还击,打死打伤3000多法军。一场炮战下来,法国军舰瘫痪在港内,海军少将摇着白旗上岸谈判。
受降日军又击退法军,60军军长曾泽生终于找到一点国际强军的感觉。然而后来发生的一切,又将曾泽生的信心打到了谷底。
当时的内战爆发,60军接到命令,要直接前往寒冷的东北和共产党打仗。而要去东北,最便捷的方式自然是海路。于是,60军登上了美军军舰,直接前往营口。按说,国民党军和美国人是盟友,理应平等相待。
然而到了船上,曾泽生却感受到了赤裸裸的歧视。按照美国人规定,60军将士必须将武器和人员分开装运。军人的生命就是武器,夺走了武器,和缴枪投降的日军有啥区别。上了船后,所有登船的中国兵都要脱光衣服,用消毒粉喷洒全身,活像给动物消毒。到了这时,曾泽生总算明白了。即使中国已经是战胜国,但是美国人依然不尊重中国人。
国家积贫积弱,中国的国际地位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变化。
到了东北,60军驻守于吉林。在与解放军的战斗中,在抵御外侮中神勇无敌的60军,却屡战屡败。滇军将士只想保家卫国,根本就不想打内战。而曾泽生最引以为傲的184师,则在海城发动起义。这次起义,对曾泽生打击极大。
60军不想打内战,曾泽生因此受到了其他中央军将领的歧视和排挤。而60军,也被其他部队称为“60熊”,受尽了羞辱。而蒋介石呢?秉承门户之见,歧视杂牌军。装备不给换,连粮食也不给吃。例如和每天白面白米的新七军相比,60军吃的尽是黄豆。排挤、歧视、分割、监视,让曾泽生和60军将士万分气恼。几经挣扎,曾泽生最终在1948年秋下定决心——反蒋起义。
1948年10月17日,曾泽生率60军撤出据守的长春东半部,开往九台,正式起义。60军起义,削弱了国民党在长春的城防力量,东北“剿总”郑洞国在其影响之下,也带领新七军放下了武器。长春,兵不血刃的和平解放。这次起义,开创了解放战争中迫使敌军整军起义的先河,也让辽沈战役出现了根本性的逆转。
随后,60军被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而曾泽生继续留任。从此他也由一个国军中将军长,成为了人民的军长。为了协助改造50军,党派出大量革命干部,协助曾泽生工作。
按照共产党改造国民党起义军队的方针,出身旧军队的50军逐渐产生了质的改变。原本,50军的军纪并不好,扰民害民之事屡有发生。但是在共产党的改造下,50军官兵终于明白,什么叫人民与军队的鱼水之情。曾经粗声粗气的军汉们,对老百姓说话和气了。曾经喜欢到处闲逛的兵痞们,学会了严守军纪,不出大门半步。有时候,50军官兵还会主动帮助人民,为百姓们出力。
曾泽生欣喜地注意到,曾经对军人唯恐避之不及的老百姓,竟然开始亲近军队。因此曾泽生在自传中写道:
蹉跎了一生的曾泽生逐渐意识到,他一直想要寻找的光明,似乎已经近在眼前了。
1950年9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一心要为人民立功的曾泽生,主动请缨,要求将5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0军,入朝参战。对此,毛主席欣然允诺。
1950年10月25日,50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入朝参战。从这一天起,50军所面对的,将是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的国际大战。面对武装到牙齿的美军,50军能打赢吗?
在第一次战役中,50军并没有打好。由于不熟悉地形,也没有朝语翻译,因此没有抓住敌人的主力,放跑了本该围歼的敌人。
在志愿军总部的会议上,彭德怀将同样放跑敌人的38军狠狠地骂了一顿。原本,曾泽生以为自己也会受到彭总司令的批判。当令他脸红的是,彭德怀似乎对他非常客气。曾泽生明白,响鼓不怕重锤。彭德怀不骂50军,说明你还不是重鼓。
38军是第四野战军的王牌,50军曾是起义部队,而且还是杂牌军,难免被忽视。到了第二次战役中,50军再次出现失误。虽然遇到敌军主力,但是发现敌军拥有太多坦克而没有敢打。
失机就是失利,这一场“败仗”让曾泽生羞赧万分,甚至一度提出要去38军当一个小兵。但是最终,曾泽生还是完成了自己的心理建设。他相信自己手下的将士,50军打了那么多硬仗,云南子弟能打日本人,就一定能打赢美国鬼子。
到了第三次战役前前夕,曾泽生亲自主持誓师大会,面向首都北京,将士们举着钢枪宣誓,一定要和美帝国主义血战到底。
知耻而后勇,在零下三十度的低温中,曾泽生亲自脱掉棉裤,无惧冻伤,带领全军数万将士趟进冰冷的江水中。在汉城议院,50军将士与英国皇家坦克营相遇。而这一次,50军的将士再也没有拉胯,而是以血肉之躯,扛着炸药包和爆破筒,从四面八方冲向敌军。到了天亮,50军全歼英国重坦克营,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数天后,50军和39军一同杀入汉城,成为第一批解放汉城的志愿军部队。
这场胜利,让曾泽生扬眉吐气,“60熊“从此成为“50勇”。随后,曾泽生被请到志司,受到了彭德怀的亲自嘉奖。彭德怀还许诺,一定要给50军优先补充苏式装备。彭德怀的语重心长,让曾泽生热泪盈眶。在国军序列里,50军从来都是当炮灰,吃的最差,装备最低劣。而在志愿军,曾泽生终于感受到,什么叫上下一心,什么叫做平等。
到了第四次战役,50军领命防守汉江南岸,阻止美军进攻。这次战役,可以用凶险异常的来形容。李奇微集中了“联合国军”所有的主力,进攻50军和38军据守的阵地。50军不仅没有装备优势,连人数优势都没有。
但在这场背水之战中,面对着敌人10路围攻,50军硬是超额完成了防守任务。在50多天的防御战中,共计歼敌1.1万人,摧毁敌人坦克70多辆,击落敌机15架。防守任务完成后,50军又全身而退,可谓是一场大胜利。经历恶战,曾泽生不无得意地说:“我的部队还是很能打的嘛!”
当时,志愿军有种说法,说50军是共产党的脑袋、国民党的技术。共产党的脑袋是讲革命意志坚定,不怕苦、不怕死、顽强作战;而技术,则是在防御作战中擅长修建工事,正确配置兵力火力。50军,继承了中国军队最优良的传统和基因,是山地防御战和反坦克战的专家。
可以说,曾泽生所率领的50军,已经由曾经的杂牌军,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志愿军王牌军。
1951年4月,曾泽生受到了毛主席的召唤,前往中南海述职。毛主席的和蔼、宽厚给曾泽生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更让他惊讶的,毛主席惊人的记忆力。对于汉江南的血战,毛主席不仅能掌握大兵团作战,而且对小分队的作战也了如指掌。他后来回忆道:
毛主席或许看出了曾泽生的紧张,他勉励道:
回到家中后,曾泽生告诉夫人李律身:
到了朝鲜,曾泽生天天泡在军队,与战士们交朋友,向他们学习。旧军队讲究尊卑上下的旧习,从此一扫而空。
与此同时,曾泽生还嘱咐妻子,让他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给人民:“我们的财产是旧 社会 投机得来的,应当交还人民!”就这样,曾泽生将自己在云南的土地和铺面全部捐给了云南省政府,专门用于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1954年,曾泽生从朝鲜凯旋回国,并再一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谈话结束后,曾泽生鼓起勇气,提出了自己一个深思熟虑的请求:
对于曾泽生的请求,毛主席欣慰地笑了笑:“曾军长要求入党,说明你已经有了共产主义的觉悟嘛!”
然而毛主席又顿了顿:“你最好还是不要加入共产党。”曾泽生听了,感觉有些不理解:“难道共产党不容我的过去吗?难道我读马列的书读少了?难道我深入群众还不够深入?”
对此,毛主席解释道:“现在蒋介石拼命攻击新中国,帝国主义国家大肆诽谤我们。如果你以党外人士的身份,向台湾、全世界宣传我们 社会 主义新中国的新面貌,可以使台湾故旧了解我们,促使他们站到祖国统一方面来。你暂时不入党作用更大,为了祖国的利益,你再等一段时间,如何?”
事实上,毛主席早就将曾泽生看作是人民的一份子,但是为了统战需要,曾泽生作为党外人士的作用更大。自从这次谈话后,曾泽生坚定地信守一个责任:“不入党比入党作用更大”。因此他更加倾心于祖国统一事业。他向往着有一天,当祖国实现完全统一,自己就能实现入党的理想。
1955年,曾泽生被授予中将军衔,其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代表。1968年,曾泽生因身体原因辞去了50军军长一职。1973年,曾泽生因病在北京病逝。很可惜,曾泽生至死没有实现加入共产党的夙愿。
在曾泽生的自传中中,他一直感谢共产党把他从半睡眠状态里唤醒, 从仿徨的歧途中引入正道,从死的暗影里救出来并且得到了光明。虽然曲折了数十年,但是曾泽生依然找到了自己人生应有的归途,
1948年,一封神秘警告信,出现在曾泽生军长的办公桌上:不准妄动
1948年初,一天清晨,驻守在吉林省吉林市的国民党60军中将军长曾泽生,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了他的办公室里。
然而,在进攻德惠县城(今长春市下辖市)时,东北民主联军却碰上了一块硬骨头——国民党“五大王牌”之一,由抗日名将 孙立人 率领的新一军主力。
此后,6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在曾泽生军长的指挥下,这支部队南下湖北、四川,奔赴朝鲜战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正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曾泽生的参谋长是谁
参谋长舒行。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起义后,立即开赴吉林省九台及其附近地区待命,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并任命了领导人。
军长曾泽生、副军长叶长庚、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其所属原第182师编为第148师,师长白肇学,政治委员陈一震;原暂编第21师编为第149师,师长陇耀,政治委员李桂林;原暂编第52师编为第150师,师长李佐,政治委员李冠元。全军2.3万余人,隶属东北军区。3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第167师(由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58师改编而成),编入第50军建制,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桢。全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直属炮兵团。
参谋长舒行。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起义后,立即开赴吉林省九台及其附近地区待命,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并任命了领导人。
军长曾泽生、副军长叶长庚、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其所属原第182师编为第148师,师长白肇学,政治委员陈一震;原暂编第21师编为第149师,师长陇耀,政治委员李桂林;原暂编第52师编为第150师,师长李佐,政治委员李冠元。全军2.3万余人,隶属东北军区。3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第167师(由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58师改编而成),编入第50军建制,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桢。全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直属炮兵团。
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起义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任命曾泽生为军长,徐文烈为政治委员,叶长庚为副军长(后陈克非),王振乾为政治部主任(后何运洪),后舒行任参谋长。所属3个师依次授予第148、第149、第150师番号
志愿军第50军军长曾泽生、军政委徐文烈、副军长蔡正国、军司令部副参谋长李佐
曾泽生的参谋长是舒行
参谋长舒行。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起义后,立即开赴吉林省九台及其附近地区待命,1949年1月2日,中共中央军委授予这支部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番号,并任命了领导人。
军长曾泽生、副军长叶长庚、参谋长舒行、政治部主任王振乾。其所属原第182师编为第148师,师长白肇学,政治委员陈一震;原暂编第21师编为第149师,师长陇耀,政治委员李桂林;原暂编第52师编为第150师,师长李佐,政治委员李冠元。全军2.3万余人,隶属东北军区。3月,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东北军区将第167师(由1948年2月25日在营口起义的原国民党军东北保安暂编第58师改编而成),编入第50军建制,师长王家善、政治委员张梓桢。全军共辖4个步兵师,1个直属炮兵团。
曾泽生将军有几个儿子是将军?
曾庆存将军,曾庆存将军是曾泽生将军的长子,1927年出生于重庆涪陵。他从小立志当一名军人,1951年参军,历任团副、营长、师参谋长等职。曾庆存将军还参加了朝鲜战争,是中国志愿军炮兵第23团第2营营长,晋升为少校。之后,曾庆存将军调任部队政委。在此期间,他还曾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作战指挥。曾庆祖将军,曾庆祖将军是曾泽生将军的次子,1933年出生于湖南省新田县。他曾参加过学军,后来也选择了军旅生涯。1952年,曾庆祖将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步兵连长、团政治部主任、师副政治部主任等职。他还参加了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土木工兵部队的首批指战员之一。曾庆洪将军,曾庆洪将军是曾泽生将军的三儿子,1941年出生于湖南衡山。他是曾泽生晚年最为得意的孩子,因为他不仅是高级军官,还获得了硕士学位。曾庆洪曾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部队工作,后来调任北京军区。他的职务历经战士、干事、连长、政治教员、政委、营长、参谋、团长、师长、参谋长等多个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