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作义,傅作义简介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31 18:30:17 浏览3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傅作义简历(抗日名将)

傅作义,字云卿,号文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1896年生于湖南省益阳市,早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加入国民革命军。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傅作义奉命率领第三路军抗击日军,成为东北抗日的重要将领之一。1933年,傅作义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总指挥,率领部队与日军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殊死搏斗。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傅作义被任命为中国驻东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负责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工作。1948年,傅作义在一次空难中不幸遇难,享年52岁。
傅作义的抗日战争经历
加入东北抗日联军
1931年9月,日军侵占了沈阳,开始了对东北地区的全面侵略。当时,傅作义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三军军长,随军驻扎在辽宁省海城市。得知日军侵略东北后,傅作义立即向政府请命,要求率军抗日。1931年11月,傅作义奉命率领第三路军进入东北,成为东北抗日的重要将领之一。
领导东北民主联军
1933年,傅作义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总指挥,率领部队与日军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殊死搏斗。在傅作义的领导下,东北民主联军采取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对日军进行了有效的打击。1936年,日本政府宣布东北“满洲国”成立,傅作义随即发表了《东北民主联军宣言》,号召东北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工作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傅作义被任命为中国驻东北军政委员会主席,负责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工作。傅作义积极开展了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组织了东北地区的各种民主团体,发展了经济建设,为东北地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傅作义的履历
1896年,傅作义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
1914年,傅作义考入湖南陆军小学。
1924年,傅作义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了北伐战争。
1931年,傅作义率领第三路军进入东北,参加了东北抗日战争。
1933年,傅作义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总指挥。
1945年,傅作义被任命为中国驻东北军政委员会主席。
1948年,傅作义在一次空难中不幸遇难,享年52岁。

傅作义简介

1、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临猗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是一位抗日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2、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战争。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1931年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3、1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傅作义百科

傅作义(1895-1974),字宜生,山西荣河人。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任起义学生军排长。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失败后进驻绥远。1931年任晋绥军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等职。[1]
  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后,进一步入侵平津地区。1932年3月,热河全境沦陷,日军进抵长城一线。傅作义统帅的第59军守独石口、镇岭口、怀柔一线,以掩护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北翼,后又在怀柔阻击日军。华北事变以后,侵夺绥远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重要一步,1936年11月初,日本关东军指使伪蒙汉奸总司令王英及德王从商都西犯,向红格尔图进攻。驻守绥远的傅作义部英勇抵抗,击退了伪军的多次进攻,毙敌1000余人。乘红格尔图之战获胜之际,傅作义决心先发制人,立即发起百灵庙战役。傅作义集结部队,布置作战事宜,力图在增援之敌到来之前,袭取成功,各个灭敌。战役开始后,绥军拼力进攻,守敌顽命死守。经过反复搏杀,绥军终于突破敌阵,冲入庙内,与敌展开巷战,最终收复了百灵庙,歼灭伪蒙军7800人,俘获300余人。
 

傅作义是谁?!

傅作义
(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新中国领导人之一)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荣河(今山西省临猗县孙吉镇安昌村)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毕业,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先后参加辛亥革命、北伐战争、中原大战、绥远抗战、百灵庙战役。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至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傅作义结局如何?

新中国成立之时,傅作义参加了开国盛典,建国后担任绥远军区司令员,1954年他辞去军职调入政协工作,此后历任水利部部长、水利电力部部长,1965年担任副,1974年4月19日病逝,享年79岁。
时期,许多国民将领,就已经看破了的虚伪,也看透了国民内部的腐败,同时,也非常珍惜这付出惨重代价换来的国内和平。
傅作义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国民高级将领。在平津战役期间,他深明大义,发动,保护了北京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也避免了双方无谓的伤亡。
跟随他的四位,也同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中国的厚待,最终善始善终。
傅作义生平简介
傅作义(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临猗人[7],国民军将领。是一位名将、追求进步的国民员。
1910年入太原陆军小学。1911年参加辛亥。1915年入保定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1924年后,任晋军第四旅第八团团长,第四师师长。1927年参加北伐。次年任第三集团军第五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参加中原大战,失败后进驻绥远。1931年任晋绥军第35军、绥远省等职。
1936年11月初,发起百灵庙战役并肃清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1949年1月促成北平和平,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建国后,历任中央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副,国防委员会副。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傅作义是怎么死的。

因病在北京逝世。
1930年参加阎、冯反蒋战争,任津浦线总指挥。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剿总”司令。
1949年1月底,接受中共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完好地回归人民,200万市民的生命财产免遭兵灾。这一义举对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后又对绥远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是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扩展资料:
傅作义促成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部按照和平协议开始撤离北平。傅作义正式宣布《关于和平解放北平问题的协议》公告。同日,北平城内的20余万国民党军移出城外,开至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1949年1月29日,北平联合办事处召开筹备会议,中共代表叶剑英径直对傅作义方面代表郭宗汾说:“此机构是在前线司令部指挥下的工作机关,不是政权机关。”
为此,在叶剑英建议下,该机构名称确定为“北平联合接交办事处”。加上“接交”二字,最终从形式及性质上否定了傅作义的任何分权企图。傅作义在军事及政治上的谋划均迅速遭到挫折。
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正式的入城仪式,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位有影响的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最后归宿【3】

傅作义生平(老年时期)

傅作义(1895.6.27~1974.4.19),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宜生。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1910年(清宣统二年)考入太原陆军小学堂。次年参加辛亥太原起义,任学生军排长,在娘子关等地与清军作战。1912年被保送北京第一陆军中学堂。1915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回山西在晋军服役,因治军有方,由排长递升至师长。1927年率第4师参加对奉军作战,10月乘虚袭占涿州(今属河北)后,孤军苦守三月余,以不足万人之师,抗击数倍于己之兵力,采用在城墙内外挖掘壕沟阻敌攻城、主动出击等办法,打退奉军多次进攻,终因粮尽援绝,于次年1月撤出涿城,接受奉军改编。傅因拒绝张作霖委任,被软禁于保定张学良指挥部,5月初出逃至天津。第二期北伐击败奉军后,任第三集团军第5军团总指挥兼天津警备司令。1930年蒋冯阎战争期间,任第3方面军(阎锡山军)第2路军指挥官,率部在津浦铁路(天津—浦口)沿线与蒋军作战。阎军战败被南京国民党政府收编。1931年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变后,通电坚决抗日。1933年所部编为第7军团,任总指挥,率部在河北密云、怀柔(今均属北京)一线参加长城抗战,施近战、夜战、白刃战,给日军以打击。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指挥绥远抗战,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出其不意等战法奇袭日伪军,获百灵庙大捷,收复失地。抗日战争期间,相继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转战晋、冀、察、绥等省,先后参加南口张家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诸役。还灵活运用阻击、偷袭等战法打击日军有生力量,取得包头、绥西、五原等战役的胜利(见绥西作战)。1941年初,提出民养军、军助民、军民合作发展粮食生产的具体措施,解决军民食粮问题。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邓宝珊促成绥远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0574639.html?si=1

傅作义是什么人?

1949年1月促成北京和平解放,使古老的文化故都北京及其全部珍贵历史建筑完好地得到保存,200万北京市民的生命和财产免遭兵燹。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任水利部(后来的水利电力部)部长长达22年之久,为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4年4月1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
傅作义,是追求进步的国民党员,抗日名将,解放战争期间,任华北剿总司令,是北京和平解放的领导者。建国后人水电部部长,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