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诗经又称诗三百现存多少篇
- 2、诗经三百首的篇名有哪些?
- 3、诗经总共多少篇?
- 4、诗经有多少首诗?
- 5、《诗经》里面一共有多少首诗?
- 6、《诗经》分为哪三大类,共305篇?
- 7、诗经多少首?
- 8、古诗三百首
-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整理的什么有300首
- 10、《诗经》共有305篇分为哪三个部分?
诗经又称诗三百现存多少篇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10]《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以上三部分,《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中有6篇有目无诗,不计算在内),《风》的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诗经三百首的篇名有哪些?
秦风
1. 车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阪有桑,隰有杨。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今者不乐,逝者其亡。
2. 驷驖
驷驖孔阜,六辔在手。
公之媚子,从公于狩。
奉时辰牡,辰牡孔硕。
公曰左之,舍拔则获。
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輶车鸾镳,载猃歇骄。
3. 小戎
小戎俭收,五楘梁辀。
游环胁驱,阴靷鋈续。
文茵畅毂,驾我骐馵。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四牡孔阜,六辔在手。
骐骝是中,騧骊是骖。
龙盾之合,鋈以觼軜。
言念君子,温其在邑。
方何为期?胡然我念之。
俭驷孔群,厹矛鋈镦。
蒙伐有苑,虎韔镂膺。
交韔二弓,竹闭绲滕。
言念君子,载寝载兴。
厌厌良人,秩秩德音。
4.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5. 终南
终南何有?有条有梅。
君子至止,锦衣狐裘。
颜如渥丹,其君也哉。
终南何有?有纪有堂。
君子至止,黻衣绣裳。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
6. 黄鸟
交交黄鸟,止于棘。
谁从穆公?子车奄息。
维此奄息,百夫之特。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桑。
谁从穆公?子车仲行。
维此仲行,百夫之防。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交交黄鸟,止于楚。
谁从穆公?子车针虎。
维此针虎,百夫之御。
临其穴,惴惴其栗。
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如可赎兮,人百其身!
7. 晨风
鴥彼晨风,郁彼北林。
未见君子,忧心钦钦。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栎,隰有六驳。
未见君子,忧心靡乐。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山有苞棣,隰有树檖。
未见君子,忧心如醉。
如何如何?忘我实多!
8.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9.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10. 权舆
於我乎,夏屋渠渠。
今也每食无余。
于嗟乎,不承权舆。
於我乎,每食四簋。
今也每食不饱。
于嗟乎,不承权舆。
《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
五言古诗: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一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二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三
· 张九龄:感遇四首之四 ·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 李白:月下独酌
· 李白:春思 · 杜甫:望岳 · 杜甫:赠卫八处士
· 杜甫:佳人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 · 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二
· 王维:送别 ·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 王维:青溪
· 王维:渭川田家 · 王维:西施咏 ·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 韦应物:东郊 · 韦应物:送杨氏女
·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 柳宗元:溪居
五言乐府:
· 王昌龄:塞上曲 · 王昌龄:塞下曲 · 李白:关山月
· 李白:子夜四时歌〔春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夏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秋歌〕
· 李白:子夜四时歌〔冬歌〕 · 李白:长干行 · 孟郊:烈女操
· 孟郊:游子吟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七言古诗:
· 李颀:古意 · 李颀:送陈章甫 · 李颀:琴歌
·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 李颀: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 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 李白: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 杜甫:丹青引赠曹霸将军
· 杜甫:寄韩谏议 · 杜甫:古柏行 ·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 元结: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 韩愈:山石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 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 韩愈:石鼓歌 · 柳宗元:渔翁
· 白居易:长恨歌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 李商隐:韩碑
七言乐府:
· 高适:燕歌行并序 · 李颀:古从军行 · 王维:洛阳女儿行
· 王维:老将行 · 王维:桃源行 · 李白:蜀道难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一 · 李白:长相思二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一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三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兵车行 · 杜甫:丽人行 · 杜甫:哀江头
· 杜甫:哀王孙
五言律诗:
· 唐玄宗: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 张九龄:望月怀远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 杜审言:和晋陵路丞早春游望 · 沈全期:杂诗
·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 王湾:次北固山下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 李白:赠孟浩然 · 李白:渡荆门送别
· 李白:送友人 · 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 · 杜甫:春望 · 杜甫:春宿左省
· 杜甫: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杜甫:天末怀李白 · 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 杜甫:别房太尉墓 · 杜甫:旅夜书怀 · 杜甫:登岳阳楼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 王维:山居秋暝 · 王维:归嵩山作
· 王维:终南山 · 王维:酬张少府 · 王维:过香积寺
·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 王维:汉江临眺 · 王维:终南别业
·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 孟浩然:过故人庄 · 孟浩然: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 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 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 刘长卿: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 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 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刘长卿:新年作 · 钱起:送僧归日本
·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 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 刘脊虚:阙题 · 戴叔伦: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 卢纶:李端公 · 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 司空曙: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 · 刘禹锡:蜀先主庙
· 张籍:没蕃故人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牧:旅宿
· 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 许浑:早秋 · 李商隐:蝉
· 李商隐:风雨 · 李商隐:落花 · 李商隐:凉思
· 李商隐:北青萝 · 温庭筠:送人东游 · 马戴:灞上秋居
· 马戴:楚江怀古 · 张乔:书边事 ·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有怀
· 崔涂:孤雁 · 杜荀鹤:春宫怨 · 韦庄:章台夜思
· 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 崔颢:黄鹤楼 · 崔颢:行经华阴 · 祖咏:望蓟门
· 李颀:送魏万之京 · 崔曙: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 ·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 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 王维:酬郭给事
· 杜甫:蜀相 · 杜甫:客至 · 杜甫:野望
·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杜甫:登高 · 杜甫:登楼
· 杜甫:宿府 · 杜甫:阁夜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 · 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钱起:赠阙下裴舍人 · 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 韩翃:同题仙游观 · 皇甫冉:春思 · 卢纶:晚次鄂州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一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二 ·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 元稹:遣悲怀三首之三 · · 刘长卿:自夏口至鹦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 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阝〕弟妹
· 李商隐:锦瑟 · 李商隐:无题 · 李商隐:隋宫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 李商隐:筹笔驿
· 李商隐:无题 · 李商隐:春雨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 · 温庭筠:利洲南渡 · 温庭筠:苏武庙
· 薛逢:宫词 · 秦韬玉:贫女 · 沈全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五言绝句:
· 王维:鹿柴 · 王维:竹里馆 · 王维:送别
· 王维:相思 · 王维:杂诗 · 裴迪:送崔九
· 祖咏:终南望馀雪 · 孟浩然:宿建德江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思 · 李白:怨情 · 杜甫:八阵图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刘长卿:送灵澈 · 刘长卿:弹琴
· 刘长卿:送上人 · 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 · 李端:听筝
· 王建:新嫁娘 · 权德舆:玉台体 · 柳宗元:江雪
· 元稹:行宫 · 白居易:问刘十九 · 张祜:何满子
· 李商隐:登乐游原 · 贾岛:寻隐者不遇 · 李频:渡汉江
· 金昌绪:春怨 · 西鄙人:哥舒歌 ·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一
· 崔颢:长干行二首之二 · 李白:玉阶怨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一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二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三 · 卢纶:塞下曲四首之四
· 李益:江南曲
七言绝句:
· 贺知章:回乡偶书 · 张旭:桃花溪 ·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 王昌龄:闺怨 · 王昌龄:春宫曲
· 王翰:凉州词 ·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李白:下江陵
· 岑参:逢入京使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 韦应物:滁州西涧
· 张继:枫桥夜泊 · 韩翃:寒食 · 刘方平:月夜
· 刘方平:春怨 · 柳中庸:征人怨 · 顾况:宫词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 刘禹锡:乌衣巷 · 刘禹锡:春词
· 白居易:后宫词 · 张祜:赠内人 ·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一
· 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 · 张祜:题金陵渡 · 朱庆馀:宫词
·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 · 杜牧:赤壁
· 杜牧:泊秦淮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 杜牧:遣怀
· 牧:秋夕 · 杜牧:赠别二首之一 · 杜牧:赠别二首之二
· 杜牧:金谷园 · 李商隐:夜雨寄北 ·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
· 李商隐:为有 · 李商隐:隋宫 · 李商隐:瑶池
· 李商隐:嫦娥 · 李商隐:贾生 · 温庭筠:瑶瑟怨
· 郑畋:马嵬坡 · 韩翃:已凉 · 韦庄:金陵图
· 陈陶:陇西行 · 张泌:寄人 · 无名氏:杂诗
· 王维:渭城曲 · 王维:秋夜曲 · 王昌龄:长信怨
· 王昌龄:出塞 · 王之涣:出塞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一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二 · 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 · 杜秋娘:金缕衣
诗经总共多少篇?
《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作品
望采纳,《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到底有多少首?
.《诗经》是三百零五篇,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在这三部分中有分出30个小部分.30个小部分中,还可以在继续分.
国风:
第一节 周南
本节包括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第二节 召南
本节包括 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第三节 邶风
本节包括 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第四节 鄘风
本节包括 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第五节 卫风
本节包括 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第六节 王风
本节包括 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第七节 郑风
本节包括 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蘀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第八节 齐风
本节包括 鸡鸣、还、著、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第九节 魏风
本节包括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第一〇节 唐风
本节包括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第一一节 秦风
本节包括 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第一二节 陈风
本节包括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第一三节 桧风
本节包括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第一四节 曹风
本节包括 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第一五节 豳风
本节包括 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小雅:
第一节 鹿鸣之什
本节包括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第二节 南有嘉鱼之什
本节包括 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
第三节 鸿雁之什
本节包括 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第四节 节南山之什
本节包括 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
第五节 谷风之什
本节包括 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第六节 甫田之什
本节包括 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辖、青蝇、宾之初筵;
第七节 鱼藻之什
本节包括 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大雅:
第一节 文王之什
本节包括 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
第二节 生民之什
本节包括 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第三节 荡之什
本节包括 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第四节 鲁颂
本节包括 駉、有駜、泮水、閟宫;
第五节 商颂
本节包括 那、烈祖、玄鸟、长髪、殷武.......
诗经一共有几篇?
公元前七世纪,中国诞生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其中史诗 、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尽管它不是一人所作,但却比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的产生要早数百年。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前十一世纪) 至春秋中叶(前七世纪)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分为“风”、 “雅”、“颂”三部分。《风》指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共160首;《雅 》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颂》是国王用于宗庙祭祀的乐章, 旨在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鬼神的巨大威灵,包括祭歌、赞美诗等,共有40篇 。
就形式而言,《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间或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 、七言、八言的句式,同时大量使用叠字、双声、叠韵词语,这使得这部文学作品显得灵活多样,朗读起来错落有致,有极强的音乐性。 从内容上讲,《风》是《诗经》中的精华。由于这些诗歌来自民间,没有或 很少有雕饰,展示了周代民歌的绚丽多彩。《风》中的作品反映了普通劳动者真 实的生活,比如表达青年男女对美满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的《关雎》、《出其东门 》;表达愤怒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的质问的《伐檀》、《硕鼠》;有关战 争的《扬之水》、《君子于役》等等。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如果以诗中自述者的身份作为作者的身份,那 么诗的作者既包括劳动者、士兵,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属于“士”和“君子”阶层 的人物。“士”在当时属于贵族最低的一级,“君子”则是对贵族的泛称。此外还有许多无法确定身份的人物。
《诗经》中的作品,原来的主要用途,一是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供人 们吟唱,二是娱乐,三是表达作者对社会和政治问题的看法。但到后来,《诗经》逐渐成为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学习《诗经》成了贵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养,列为中国最重要的几种经典之一。这种教育一方面具有美化语言的作用,特别在社交场合,常常需要摘引《诗经》中的诗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论语》记载孔子的话说:“不学《诗》,无以言”,给《诗经》以极高的地位。
总体来说,《诗经》是中国文学光辉的起点,是中国文学发达很早的标志。 其内容涉及中国早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 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 所反映。《诗经》的语言则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 重要的资料。
诗经总共有多少篇?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诗经》原本叫《诗》,共有诗歌305首(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因此又称“诗三百”。从汉朝汉武帝起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因此称为《诗经》。汉朝毛亨、毛苌曾注释《诗经》,因此又称《毛诗》。《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据说,周朝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诗经》中大部分诗歌都出于此。另一部分则为公卿、士大夫向周天子所现之诗,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其中,部分诗歌曾有人考证其作者,有臆断者,有有理有据者,不过不很重要。至于《诗经》编撰者,有以为周公者,现在看来无法成立。另有孔子删诗的说法,也没有说服力。《诗经》所录诗歌时间跨度长,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500多年的社会生活,涵盖地域广泛,黄河以北直至江汉流域的都有。汉时,先有鲁、齐、韩三家时,立于学官,后有《毛诗》。《毛诗》盛行后,齐、鲁韩三家诗先后亡佚。历代解《诗经》者颇多,较好的有宋朱熹《诗集传》、清王夫之《诗经俾疏》、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慊《诗三家义集疏》等。《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是西畿正音。《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我们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孩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后来,《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春秋》)及《五经》(无《乐》)之一。《诗经》作品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山西和甘肃的一部分,北到河北省西南,东到山东,南到江汉流域。成书过程《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根据《尚书》上所说,《豳风·鸱鸮》为周公姬旦所作。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据郑玄《诗谱序》,是《陈风·株林》,跨越了大约600年。关于《诗经》的收集和编选,有“王官采诗”和“孔子删诗”的说法:王官采诗《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孔子删诗这种说法见于《史记》,据说原有古诗3000篇,孔子根据礼义的标准编选了其中300篇,整理出了《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为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体例分类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风、雅、颂《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风”本是乐曲的统称。15组国风并不是15个国家的乐曲,而是十几个地区的乐曲。国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豳、陈、曹的乐歌,共160篇。国风是当时当地流行的歌曲,带有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说,大多数是民歌。作者大多是民间歌手,但是也有个别贵族。对......
诗经有多少首诗?
《诗经》里面一共有多少首诗?
《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
共有诗300首
诗经共收集诗歌多少首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在先秦叫做〈诗〉,或者取诗的数目整数叫《诗三百》,本来只是一本诗集。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篇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声雅乐,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雅”分为“大雅”(用于隆重盛大宴会的典礼—)和“小雅”(用于一般宴会的典礼),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祖先,祈祷和赞颂神明,现存共四十篇。《诗经》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外交、风俗、文艺各个方面,被誉为古代社会的人生百科全书,对后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诗经》里共收录了多少首诗歌
“诗经”是我国先秦的古书,早期不叫诗经,叫“诗”或者“诗三百”
所以,呵呵,有305篇诗
风160篇(是15组)
雅105篇(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40篇
《诗经》一共收录了多少首诗歌
“诗经”是我国先秦的古书,早期不叫诗经,叫“诗”或者“诗三百”
所以,呵呵,有305篇诗
风160篇(是15组)
雅105篇(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40篇
诗经一共多少篇
《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共收集了311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诗经》里面一共有多少首诗
漫步联盟00D00 :你好。
《诗经》共305首,先秦称《诗三百》。汉武帝时尊为经典,此后才称为《诗经》。《诗经》按其内容分【风】、【雅】、【颂】三类。
【风】乃民间歌谣。共160篇,总称为十五国风。其中《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凤》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凤》10篇,《桧风》4篇,《曹凤》4篇,《豳风》7篇。
【雅】:乃西周京都正音,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颂】乃王侯在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或舞曲,分《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合称三颂,共40篇。
诗经到底有多少首?
.《诗经》是三百零五篇,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在这三部分中有分出30个小部分.30个小部分中,还可以在继续分.
国风:
第一节 周南
本节包括 关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汉广、汝坟、麟之趾;
第二节 召南
本节包括 鹊巢、采蘩、草虫、采苹、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秾矣、驺虞;
第三节 邶风
本节包括 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
第四节 鄘风
本节包括 柏舟、墙有茨、君子偕老、桑中、鹑之奔奔、定之方中、蝃蝀、相鼠、干旄、载驰;
第五节 卫风
本节包括 淇奥、考盘、硕人、氓、竹竿、芄兰、河广、伯兮、有狐、木瓜;
第六节 王风
本节包括 黍离、君子于役、君子阳阳、扬之水、中谷有蓷、兔爰、葛藟、采葛、大车、丘中有麻;
第七节 郑风
本节包括 缁衣、将仲子、叔于田、大叔于田、清人、羔裘、遵大路、女曰鸡鸣、有女同车、山有扶苏、蘀兮、狡童、褰裳、丰、东门之墠、风雨、子衿、扬之水、出其东门、野有蔓草、溱洧;
第八节 齐风
本节包括 鸡鸣、还、著、东方之日、东方未明、南山、甫田、卢令、敝笱、载驱、猗嗟;
第九节 魏风
本节包括 葛屦、汾沮洳、园有桃、陟岵、十亩之间、伐檀、硕鼠;
第一〇节 唐风
本节包括 蟋蟀、山有枢、扬之水、椒聊、绸缪、杕杜、羔裘、鸨羽、无衣、有杕之杜、葛生、采苓;
第一一节 秦风
本节包括 车邻、驷驖、小戎、蒹葭、终南、黄鸟、晨风、无衣、渭阳、权舆;
第一二节 陈风
本节包括 宛丘、东门之枌、衡门、东门之池、东门之杨、墓门、防有鹊巢、月出、株林、泽陂;
第一三节 桧风
本节包括 羔裘、素冠、隰有苌楚、匪风;
第一四节 曹风
本节包括 蜉蝣、候人、鸤鸠、下泉;
第一五节 豳风
本节包括 七月、鸱鸮、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
小雅:
第一节 鹿鸣之什
本节包括 鹿鸣、四牡、皇皇者华、常棣、伐木、天保、采薇、出车、杕杜、鱼丽;
第二节 南有嘉鱼之什
本节包括 南有嘉鱼、南山有台、蓼萧、湛露、彤弓、菁菁者莪、六月、采芑、车攻、吉日;
第三节 鸿雁之什
本节包括 鸿雁、庭燎、沔水、鹤鸣、祈父、白驹、黄鸟、我行其野、斯干、无羊;
第四节 节南山之什
本节包括 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小旻、小宛、小弁、巧言、何人斯、巷伯;
第五节 谷风之什
本节包括 谷风、蓼莪、大东、四月、北山、无将大车、小明、鼓钟、楚茨、信南山;
第六节 甫田之什
本节包括 甫田、大田、瞻彼洛矣、裳裳者华、桑扈、鸳鸯、頍弁、车辖、青蝇、宾之初筵;
第七节 鱼藻之什
本节包括 鱼藻、采菽、角弓、菀柳、都人士、采绿、黍苗、隰桑、白华、绵蛮、瓠叶、渐渐之石、苕之华、何草不黄;
大雅:
第一节 文王之什
本节包括 文王、大明、绵、棫朴、旱麓、思齐、皇矣、灵台、下武、文王有声;
第二节 生民之什
本节包括 生民、行苇、既醉、凫鹥、假乐、公刘、泂酌、卷阿、民劳、板;
第三节 荡之什
本节包括 荡、抑、桑柔、云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常武、瞻昂、召旻;
第四节 鲁颂
本节包括 駉、有駜、泮水、閟宫;
第五节 商颂
本节包括 那、烈祖、玄鸟、长髪、殷武.......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包括多少首诗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国风多为各地民间歌谣,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诗经》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
《诗经》里面一共有多少首诗?
《诗经》概述《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
共有诗300首
“诗经”是我国先秦的古书,早期不叫诗经,叫“诗”或者“诗三百” 所以,呵呵,有305篇诗 风160篇(是15组) 雅105篇(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40篇
《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扩展资料:
一、“诗教”按诗歌特点系统进行。《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掌六律、六同……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是说乐官在教国子《诗》时,按照《诗》的分类特点和创作手法分科教学,特别注重从道德、礼仪和音乐上引导。
二、“诗教”依年龄循序渐进。《礼记·内则》谓:“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国子十三岁开始学习音乐,诵读《诗经》,练习《韶》舞,年龄稍长再学习《象舞》。
经过几年学习后,国子们“六艺”之事就能略备基础,在二十岁时进入大学阶段,据《礼记·学记》记载:“大学始教”要开始学习《小雅》,重点演习《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歌,以明了为官之道和君臣一体。
三、“诗教”与“乐教”紧密结合。据《周礼》所载,大司乐向国子传授“乐德”“乐语”“乐舞”。其中“乐语”之教包括“兴、道、讽、诵、言、语”,“讽”与“诵”是要求学生能背诵诗歌、创作诗歌,以诗言志、以诗讽谏。《墨子·公孟》所说的“诵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描述的正是以多种方式学习《诗经》,以及在各类典礼场合中使用《诗经》的景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中国最早诗歌总集)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历史·人文 >>《诗经》与“诗教”
《诗经》分为哪三大类,共305篇?
《诗经》分为风、雅、颂这三大类,共305篇,每一类的风格都有很大的不同。
《诗经》有三个部分:风、雅、赞。其中,“风”包括“十五种民族风”,诗160首;“雅”分为“雅”和“小雅”,共105首诗;
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歌,也是诗经的精髓。
风雅颂,《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诗歌311首,又名《诗三百》。先秦时叫《诗》,或其整数叫《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原名《诗经》,沿用至今。《诗经》有三个部分:风、雅、赞。其中,“风”包括“十五种民族风”,诗160首;“雅”分为“雅”和“小雅”,共105首诗;《颂》分为《周松》《松露》《商颂》,共40首诗。
《风》,一首来自世界各地的民歌,是《诗经》的精髓。它唱出了爱情、劳动等美好的事物,也有着爱惜故土、想着招兵买马、反抗压迫欺凌的委屈和愤怒。经常用来反复吟诵。一首诗的每一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这就表现出民歌的特点。
《雅》: 《大雅》,《小雅》,多为高洁祭祀诗,祈福丰收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一位高尚的学者,但他对现实政治不满。除了宴席歌、祭祀歌和史诗,他还写了一些反映人们愿望的讽刺诗。《小雅》也有一些民谣。
《颂》是祠堂祭祀的诗词。《雅》和《颂》中的诗歌对研究早期历史、宗教和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以上三部分中,《颂》有40篇,《雅》有105篇(《小雅》有6篇无诗,不算),《风》数量最多,共160篇,合计305篇。古人取整数,常说“三百首诗”。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我也希望你能帮助我转发,点赞,多多支持我,多多关注我。如果有什么问题和请求您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一一回复。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标注来源的数据及相关资料均为引用。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诗经多少首?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诗经》共收集了305篇诗歌,其中6篇为笙诗,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现存305篇(既有标题又有文辞的)。
311篇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是“五经”之一。诗经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
准确地说是305首,而诗经又称诗三百,所以一般说300首也行,看你要不要精确
305首
分风、雅、颂三种
又名《诗三百》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诗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风》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除《周南》、《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雅是“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正声——典范的音乐。《大雅》、《小雅》之分,众说不同,大约其音乐特点和应用场合都有些区别。《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毛诗序》说:“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是其音乐的特点
古诗三百首
http://www.gushiwen.org/gushi/sanbai.aspx
《古诗三百首》在线阅读
先秦两汉诗
击壤歌(夏商民歌) 关睢(诗经) 木瓜(诗经) 桃夭(诗经) 蒹葭(诗经) 无衣(诗经) 河广(诗经) 采薇(节选)(诗经) 硕鼠(诗经) 伐檀(节选)(诗经) 相鼠(诗经) 易水歌(荆轲) 垓下歌(项羽) 大风歌(刘邦) 秋风辞(刘彻)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上邪(汉乐府民歌) 江南(汉乐府民歌)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古歌(汉乐府民歌)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 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 东城高且长(古诗十九首) 行行重行行(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古诗十九首) 回车驾言迈(古诗十九首) 客从远方来(古诗十九首) 凛凛岁云暮(古诗十九首) 桓灵时童谣(无名氏)
魏晋南北朝诗
龟虽寿(曹操) 蒿里行(曹操) 观沧海(曹操) 短歌行(曹操) 赠从弟(刘桢) 室思(节选)(徐干) 燕歌行(曹丕) 白马篇(曹植) 七步诗(曹植) 杂诗(曹植) 七哀诗(王粲) 赠秀才入军(嵇康) 咏怀(阮籍) 吴孙皓初童谣(无名氏) 咏史(左思) 思吴江歌(张翰)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饮酒·其五(陶渊明) 咏荆轲(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 读山海经·其十(陶渊明) 杂诗(陶渊明) 酌贪泉(吴隐之) 登江中孤屿(谢灵运) 拟行路难·其四(鲍照)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 梅花落(鲍照) 赠范晔诗(陆凯)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谢朓) 王孙游(谢月兆) 之零陵郡次新亭(范云) 估客乐(释宝月) 夜夜曲(沈约) 咏早梅(何逊) 边城思(何逊) 山中杂诗(吴均)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入若耶溪(王籍) 蜀道难·其一(萧纲) 蜀道难·其二(萧纲) 晚出新亭(阴铿) 关山月(徐陵) 断句(刘昶) 寄王琳(庾信) 作蚕丝(南朝民歌) 陇头歌辞(北朝民歌) 折杨柳歌辞(北朝民歌) 敕勒歌(北朝民歌) 长安九日诗(江总) 人日思归(薛道衡) 侍宴咏石榴(孔绍安)
宋诗
塞上(柳开) 柳枝词(郑文宝) 村行(王禹偁) 春居杂兴(王禹偁) 柳(寇准) 书河上亭壁(寇准) 咏傀儡(杨亿) 山园小梅(林逋) 落花(宋祁) 宿甘露寺僧舍(曾公亮) 东溪(梅尧臣) 鲁山山行(梅尧臣) 陶者(梅尧臣) 考试毕登铨楼(梅尧臣) 初睛游沧浪亭(苏舜钦) 夏意(苏舜钦) 蚕妇(张俞) 晚泊岳阳(欧阳修) 画眉鸟(欧阳修) 戏答元珍(欧阳修) 丰乐亭游春(欧阳修) 别滁(欧阳修) 乡思(李觏) 梅花(王安石)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元日(王安石) 泊船瓜洲(王安石) 登飞来峰(王安石) 春夜(王安石) 春日偶成(程颢) 新晴(刘攽) 雨后池上(刘攽) 暑旱苦热(王令) 送春(王令) 村居(张舜民) 咏柳(曾巩) 城南(曾巩) 题西林壁(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 春宵(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赠刘景文(苏轼) 海棠(苏轼) 禾熟(孔平仲) 寄内(孔平仲) 牧童诗(黄庭坚) 登快阁(黄庭坚) 鄂州南楼书事(黄庭坚)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黄庭坚) 临平道中(道潜) 春日(晁冲之) 春日(张耒) 夜坐(张耒) 纳凉(秦观) 春日(秦观) 还自广陵(秦观) 春怀示邻里(陈师道) 示三子(陈师道) 春游湖(徐俯) 绝句(吴涛) 连州阳山归路(吕本中) 自责(朱淑真) 落花(朱淑真) 春日(汪藻) 汴京纪事(刘子翚) 夏日绝句(李清照) 苏秀道中(曾畿) 三衢道中(曾畿) 病牛(李纲) 襄邑道中(陈与义) 雨晴(陈与义) 牡丹(陈与义) 池州翠微亭(岳飞) 樵夫(萧德藻)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 金错刀行(陆游) 剑门道中遇微雨(陆游) 梅花绝句(陆游) 示儿(陆游) 十一月四日同雨大作(陆游) 书愤(陆游) 病起书怀(陆游)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 横塘(范成大) 州桥(范成大) 三江小渡(杨万里) 舟过安仁(杨万里) 初入淮河四绝句(选一首) 小池(杨万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题临安邸(林升) 活水亭观书有感(朱熹) 春日(朱熹) 立春偶成(张栻)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姜夔) 过垂虹(姜夔) 新凉(徐玑) 约客(赵师秀) 乡村四月(翁卷) 江村晚眺(戴复古) 淮村兵后(戴复古) 游园不值(叶绍翁) 落梅(刘克庄) 莺梭(刘克庄) 初夏游张园(戴敏) 春暮(曹豳) 绝句(志南) 过零丁洋(文天祥) 二砺(郑思肖) 画菊(郑思肖) 寒夜(杜耒) 雪梅(卢梅坡) 武夷山中(谢枋得) 月儿弯弯照九州(南宋民歌)
辽金元诗
绝句(王庭筠) 台山杂咏(元好问)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元好问) 博浪沙(陈孚) 山家(刘因) 东城(赵孟頫) 临平泊舟(黄庚) 到京师(杨载) 院中独坐(虞集) 画鸭(揭侯斯) 墨梅(王冕) 湖上(徐元杰) 上京即事(萨都刺)
明诗
京师得家书(袁凯) 天平山中(杨基) 春暮西园(高启) 寻胡隐君(高启) 春雁(王恭) 发淮安(杨士奇) 幼女词(毛铉) 乡人至夜话(李昌祺) 石灰吟(于谦) 题画(沈周) 柯敬仲墨竹(李东阳) 言志(唐寅) 船板床(李梦阳) 在武昌作(徐祯卿) 重赠吴国宾(边贡) 竹枝词(何景明) 出郊(杨慎) 塞下曲(谢榛) 塞上曲送元美(李攀龙) 就义诗(杨继盛) 题《墨葡萄图》(徐渭) 马上作(戚继光) 今日诗(文嘉) 枕石(高攀龙) 感事(袁宏道) 江宿(汤显祖) 渡易水(陈子龙) 即事(夏完淳) 别云间(夏完淳) 闯王(明朝民歌)
清诗/近代诗
阻雪(吴伟业) 闻鹧鸪(尤侗) 出居庸关(朱彝尊) 真州绝句(王士祯) 过湖北山家(施闰章)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查慎行) 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过许州(沈德潜) 秣陵怀古(纳兰性德) 萤火(赵执信) 灵隐寺月夜(厉鹗) 竹石(郑燮) 山中雪后(郑燮) 渔家(郑燮) 偶然作(屈复) 岁暮到家(蒋士铨) 马嵬(袁枚) 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山行杂咏(袁枚) 所见(袁枚) 遣兴(袁枚) 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纪昀) 论诗(赵翼) 山行(姚鼐) 感旧(黄景仁) 别老母(黄景仁) 咏史(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己亥杂诗(龚自珍) 村居(高鼎) 画(高鼎) 春愁(丘逢甲) 狱中题壁(谭嗣同) 读《陆放翁集》(梁启超) 对酒(秋瑾) 狱中赠邹容(章炳麟) 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整理的什么有300首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整理的《诗经》有300首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共有305篇分为哪三个部分?
《诗经》共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