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对一德国能击败苏联吗,二战时 如果纳粹德国和苏联或美国一对一谁会赢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1-25 19:36:52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一对一德国能击败苏联吗?


一对一德国能击败苏联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到了1942年期间,欧洲的战场就已经进入到了僵持阶段,此时纳粹德国的总兵力高达810万,其中500万投入到了苏德战场上。而且这还是没算上那些400多万的预备役部队。所以说如果就论苏德单挑,盟军不插手的话,德军能调集到苏德战场的兵力至少能达到810万。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在自己的回忆录当中提到自己曾多次与斯大林进行闲聊,当个聊到美国的时候,斯大林就会感叹:若是当初美国中立的话,那么苏联一对一的打纳粹德国,想打赢是基本不可能的。
之后类似的言论在后来20实际60年代期间,以为苏联的记者采访朱可夫的时候,朱可夫也说到:若是当初没有美国人的援助,苏联根本没有多余的装备和物资去武装新的部队。如果没有美国,苏联根本没办法组织起任何大型会战。
根据斯大林和朱可夫的言论,若是没有盟军方面的帮助的话,苏联只有被动挨打的份,想要组织反攻,这种机会还需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准备。
所以说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810万的德军全部投入到苏德战场,再加上苏联当时的武器情况比较稀缺,斯大林格勒战役恐怕苏联根本无法完成反攻。最终的结果就是苏联借着伏尔加河这道天然屏障与德军对峙。然后位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就会开始向北支援莫斯科,同时也向南进驻高加索山区。
而莫斯科最终的命运很可能也是在血战之后失守。但是苏联人很有可能会效仿当年拿破仑战争时期,将整个莫斯科城焚毁,水里投毒,不给德国人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效仿着当年沙俄军队,退到莫斯科周围进行纵深防御和游击战,以最大的能力来消耗德军。再加上严冬的到来,莫斯科城内的德军必定会受到严重的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的纵深优势就能体现出来,此时苏联要做的就是借着伏尔加河从北到南这道天然防线驻防,借着天险阻止德军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斯大林格勒和下诺夫哥罗德地区。而纵使德军多出300多万的军队打到这里,恐怕也是强弩之末了。
往后恐怕就是隔着伏尔加河这道天险进行游击战了,而苏联此时也会慢慢恢复元气,将重心放在袭击德军支援莫斯科的补给线,再趁着机会进行反击。
所以说,若是苏联一对一单挑德军的话,会输!而且很大几率会把首都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都输掉。但是德国想要把苏联彻底拍死了,这种情况也是很难的。苏联的纵深优势很明显,完全可以借助这种优势进行反击。

二战时 如果纳粹德国和苏联或美国一对一谁会赢呢

美苏会赢,在德国入侵苏联时几乎是倾全国之兵,结果还是败了,美国和苏联差不多。
毫无疑问,即使是当时德国与美、苏(其中一国)进行一对一的单挑,德国最终也不是对手。
因为实力的强弱并不时单靠军事一项,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算只拿军事来进行对比,德国一国的军事人口(适合服役的人数)也不及美、苏其中之一。再者德国的国土面积跟美、苏对比也小得多,战略上没有纵深可言。而美、苏,尤其是苏联国土广袤,实战中苏联运用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也成了最终赢得战争的重要原因。第三,德国的资源十分有限。如果不依靠扩张来掠夺资源,仅靠自身的那点储备更不是美、苏的对手。第四,美国与德国之间横亘着大西洋,而德国又是个大陆型国家。虽然二战期间德国的U艇也曾到美国东海岸附近游弋,但对美国几乎没起到任何的作用。而美国的工业基础雄厚,海军更是强大(有能力输送大量兵力到欧洲作战)。因此,德国跟美国单挑只能是挨打的份。德国想要攻击美国的本土,则几乎是不可能的。第五,从国际政治关系来看,当时德国只有一个在欧洲实力虚弱的意大利这一个所谓的“盟友”,而英、法等稍有点实力的老牌列强都是它的敌人,一旦开战,阵营分明,实力对比也一目了然。德国注定是要失败的。

二战德国和苏联单挑,德国能打赢苏联吗?

具体情况不了解!
但是以当时的综合国力来说,德国打不过苏联的!
不用说单挑的情况,德国能够入冬前几个月打到莫斯科,胜算很大,相反的,只要苏联把德国拖住到入冬,德国基本就撑不下去,天气是那个时代的最大敌人。很多战事受到天气影响的程度很大。不过德国即使赢了苏联估计很快也会输掉整个战局,法西斯当时已经走向衰落了,加上全世界都动员起来反法西斯,就注定了他们必败

苏联和德国二战时候单挑,谁最后会成功?

如果德国就一个目标苏联的话,我认为是德国。战争的发起者肯定是那个疯子,战前制定的计划就不同了,可能是别的什么计划,如查理曼计划或者铁木真计划。因为历史上的德国在二战进攻苏联时肯定需要考虑到苏联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国际形势。所以出制定出迅速打败苏联的计划。
如果是单挑,德国没有西线的顾虑,也不怕其他国家支援苏联。那么就不一定要闪击苏联,不一定非要用军事才能打败苏联,也可以打政治牌。方案1通过战争大搞F斯大林运动。方案2肢解苏联,夺取一地就巩固消化一地,步步为营。
历史告诉我们德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西线牵制,导致兵力不够。再加上英美物资上的支援,(这里人们忽略了一点,苏联从上到下都知道能得到英美的救助,这是无比的战斗意志和胜利决心。在古代战争中那怕是一句空话,也能让一方坚守住一个城,何况这是英美运来实实在在的面包)。因为英美支援苏联,所以德国就无法打政治牌,也没有时间打。这些都是一环套一环的。
反观历史,英法是不喜欢希特勒的,但也不喜欢苏联,更讨厌斯大林这个人。谁也不帮这倒是真的有可能,或者更愿意看德国黑背大战北极熊。只是英法都不知道这个疯子是不是真的疯了,也不知道这个疯子疯够了没。
对了,还有一点。有人会说,如果是单挑的话,苏联有准备,德国前期就不会重创苏联。让我说单挑也会重创苏联。苏联有准备的话可能会更差。就是因为苏联没有准备才在历史上的二战中拖垮德国的,要是苏联准备好和德国打,历史恐怕改写了。
不确定,如果是持久战,德国会输,因为苏联地广兵多,战略纵深强,新的师团能源源不断地涌向前线,这个德国不能比。但当时德国士兵的战术训练优于苏联,闪电战的话德国能成功(比如说“巴巴罗萨”事变后不去抢占其他资源,乘苏联没反应,直逼莫斯科!)
应该和二战的结果一样吧,纳粹德国凭接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极强的士兵去的前期的胜利。而苏联则会依靠广阔的国土和丰富的资源,与德国打持久战,最终应该会战胜德国。
当然是苏联完胜了。苏联拥有德国没有的巨大的战略纵深,即便被德国攻占一些领土也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德国根本不可能占领苏联全境,连布防的兵力都不够。苏联更有德国没有的丰富资源,尤其是对战争起到关键作用的能源和金属矿产,所以苏联在战争时期的装备数量远远超过德国,兵力也远超过德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如果德国和苏联1V1,哪边会赢?

其实拼的是总体实力,希特勒在二战的唯一胜机,要建立在先占领英国本土,再要么拉苏联入伙,要么与日本协同对苏联东西对进这两个条件上。这有多难估计大家都知道。
事实上,44年英美在诺曼底登陆时,东线的苏军已经战略反攻了老远了。
罗斯福最开始答应斯大林的是在东线战况最为焦灼的43年初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丘吉尔一直是解决英国殖民地在北非问题的主力军,然后什么“火炬”行动登陆意大利,这些都不是对欧洲战场的决定性影响。
等到44年的时候,英美发现不用他们在法国登陆
苏联一家就已经搞得德国已经支撑不住时,这才扭扭捏捏的搞“霸王”行动。估计再拖就得等着苏联人赤化全欧了。
说到底,总体战比拼的是战争潜力
德国相比苏联在资源,纵深,气候条件,人力,动员性各方面全部落后,后期在美国援助下苏联的技术也领先于德国了,你德国拿什么跟苏联拼?一巴掌拍不死,反推是迟早的事。
苏联方面,由于经历了大清洗
大批有经验的军官被干掉(当然,这也为后来新鲜血液提供了空间),部队指挥僵硬,所以初期战力要弱一些。
战争的决定因素很多,除非实力极其悬殊,像苏德这样,很难在战争实力开始前预测胜负。但是不管谁的战斗力比较强,世界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愿世界和平。
首先,德国与苏联的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在它完全与西方开战之前,与东方开战是不合适的。
而在北非的意大利一步一步地下滑,仅仅是用德国的腿来拉动,难怪隆美尔不断地问希特勒在北非的崛起,而希特勒作为战术上的战略侏儒。
只是觉得,如果德国在敦刻尔克全面消灭了英法的有生力量,一起攻击苏联和日本,这两个步骤,基本,足以影响盟友,但德国在运行一个国家的力量,与闪电战术攻击波兰苏联的欧洲部分,没有想到苏联的战略深度足以应付德国机械化部队,闪电将足以让苏联和苏联不可能放弃欧洲,但选择耐用对阵德国,因此,苏联的冬天是希特勒的滑铁卢。在1915年,虽然主要是在东线,德国在4月发动了反击,但仅仅是为了反击,15年来在西线的损失超过60万。
到1918年,德国发动了5次袭击,我觉得德国3月的第一次袭击与假设相似。日本80%的石油来自美国,东印度群岛是美国重要的石油来源。
美国反对日本使用石油向外扩张,但如果日本停止向日本出口石油,可能会导致日本占领东印度群岛,这对美国很重要。
当日本人攻击法国印度支那时,美国开始全面禁运,而日本濒临石油短缺的边缘。
罗斯福知道,如果美国没有卷入这场战争,欧洲可能会难以支持德国的进攻,而未来的局势将是非常危险的,从而挑起珍珠港事件的借口,表明美国战争的决心。按计划在南方集团军群不一样快,这不仅威胁到国家战略目标,更对军事战略威胁:中央集团军群囤积数百万人的军队,和南方集团军群积极只有40多,如果让苏联,苏联军队可以转移出的200000,甚至100000部队侧翼或后方补给线中央集团军群的攻击。
这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古德里安的观点相当于赌博,苏联没有能力反击。

二战苏联和德国单挑,谁赢

如果说没有外界任何因素,苏联基本上不可能获胜,当时德国是非常强大的,以一己之力单挑整个欧洲,最后只剩下英国和苏联硬撑,苏德战争中,苏联人数伤亡高达上千万,而德国伤亡人数才几百万,苏联纯纯的人数压制才勉强获胜,加上盟国的援助,如果没有盟国,苏联早在1942年就被德军攻陷了
德国赢,如果不是英美牵制了德国相当一部分的主力,并给予了苏联很多支援。苏联是绝对打不过德国的。
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凭一己之力打赢的。但是,如果德军不是在北非与西线战场投入、部署相当多的军队。没有了对盟军的顾虑,全力以赴与苏军决战的话,苏军是绝对抵挡不住德军的进攻的。
苏德战争,德国投入了500多万的兵力,但还是有几十万人的缺口。这些缺口,只能让仆从国来出兵填补。而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就是从意大利军队那里突破的。如果把北非战场隆美尔的那几十万人调过来,苏军就彻底没戏了

二战时候,德国和苏联的军队如果正面对抗,除去天气等因素,谁强?

T-34。。。看到虎式跟看到死神一样。。你只能拿数量去换啊兄弟。。L71的炮2公里就可以打穿你 T-34-85射程不足。。想要打人得先被人当靶子打。。再者苏联的平原。。。。成本百分之八十是换回来了~~而且貌似T34的射程一公里不到。。将近一公里把。。如果德国有平原的话那虎王的坦克优势会更大,德国主要原因是生产力不足 还有就是多线作战很吃亏啊。上面那位。。要不是天气原因德国人用不着那么急去攻城。。围都围死你。。德国当年是边围边打的。而且德国的后备资源跟不上(也是天气原因)坦克一半多都不能动,枪好多都不能打。。等到春天能打了也被灭的差不多了- -
德国综合实力完全不是苏联对手。苏联的资源,装备和兵力数量远远超过德国,任何时候只要简单地拼消耗就能耗死德国。
丘吉尔曾经说过。。给德国和盟军一样数量的坦克、士兵、战斗机、资源、补给。我们没有一个国家能打赢德国!!
德国军队 人员好 军队装备 质量都好于苏联
苏联坦克火力强,射击精度较高,射程和德国差不多,德国坦克火力强,射击精度高,从这些条件上看,两国坦克相差不多。二者在库尔斯克坦克大战中德国却落败,其最主要原因是苏联坦克修复快,而德国坦克坏一辆少一辆,最后在坦克数量上苏联占了上风。苏联和俄罗斯武器制造的指导思想是简单实用,耐用,便于修理,使用者经简单培训就可进行修理。这种思想独树一帜,很值得借鉴。
  除去天气,道路等因素,二战时候,德国和苏联的军队如果正面对抗,士兵、坦克一对一或士兵、坦克100对100,德军胜!如果大家都把家底那出来,就是苏军必胜!
  人员素质还是德军强,但苏军1,兵员多,后期在危急之下战斗意志很高,;2,装备在性能不低于德军多少的情况下数量多,3,后方军备生产基地破坏小,有丰富原油、森林、矿产,因此可以持续大量生产新装备;4,美英的大力援助,这一点非常重要,在苏联最困难的时候美国一方面在大西洋上遏制德国,另一方面援助了苏联大量的火车头、运输卡车、战斗机、钢铁、汽油。。。虽不全是一线战斗装备,但却是持续战争必不可少的,使得苏联有了很强的生产力和战场机动,不断把新装备的新的集团军运到前线,部队和装备在各战场之间不断调动。我想德军的感觉就是:苏军打也打不完,越打越多,越来越难打。
  反观德国,兵源十分有限,缺乏矿产石油,生产和交通枢纽不断被轰炸,新的装备技术高、性能好,但无奈数量太少,不能持续补充。德军在我们印象中是机械洪流,但实际上二战中后期欧洲各交战国中德军的机械化程度是最低的,运输主要依赖马车。
  根据战争的结果,就可以无须质疑的知道是苏军强,而且在后期还强的很多。但强的原因我认为是以上的叙述。
  多啰嗦几句。德军并不是没有机会打败苏联,在巴巴罗萨计划刚开始的时候,希特勒德国举国上下骄傲自大,以雅利安人优等人种自居,并不把斯拉夫人的苏联放在眼里,也没想到英美会如此支援共产党国家。如果以下一条或几条发生,德国可能不会败给苏联,或不败得太惨1,德国能重视同苏联的战争,从1942年就开始战时体制、全民动员;2,政治上在德占区建立有文明统治的亲德政权,不能一味羞辱打压迫害斯拉夫人和犹太人;3,军事上该撤退就撤退,希特勒应该多听下面将军们的意见,至少不会输得这么惨;4,希特勒被暗杀,新上台的不是戈林或戈培尔,战争应该可以提前结束,德国就不会输的内裤都没有,不过这样德意志民族就不会深深反省。
  但是!!!只有希特勒德国才会发动这样的战争,才会附加如此邪恶野蛮的行为。虽说希特勒德国也有战胜的机会,但他注定做不到前面提到的几点。从战争一开始,注定就会以德军的失败,希特勒德国的彻底毁灭为结局。
  回到最初的提问,除去天气,道路等因素,二战时候,德国和苏联的军队如果正面对抗,士兵、坦克一对一或士兵、坦克100对100,德军胜!如果大家都把家底那出来,就是苏军必胜!

如果没有英美,德国能把苏联消灭吗?


如果没有英美,德国能把苏联消灭吗?
如今有很多人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认为苏德战争是德国蛇吞大象的不自量力之举,只因为德国要比苏联小太多。然而这种观点肯定是不对的。
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德国已经是基本上掌控了整个西欧以及东欧一部分。也就是说当时的德国是汇聚了整个欧洲的力量去进攻苏联的,而不是当初二战前的小小德国。因此,德国消灭苏联不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除了石油等一些资源外,德国比苏联占据了更大的军事优势,这些优势在1941年夏天从苏军的惨败中得到体现。
可是,苏联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却很快恢复了实力,并对处于强弩之末的德军造成重创,最终打败了德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苏联的强大工业实力,另一方面则是美英的援助。
那么,如果在战争期间,苏联没有得到美英的援助,仅靠自己有没有可能单独击败德国呢?墨雨认为绝无可能!很少有人知道,在二战开始三年的前三年中,由于纳粹党强调要保持比较高的人民生活水平,所以许多工业部门与许多工人从事消费品的生产。
到1942年时,德国百分之九十的军工生产部门仍然执行一班制。在1943年斯大林格勒吃紧的情况下,希特勒才认识到局势的严重性。1月13日,当斯大林格勒战役显然不可挽救时,曾下达一项指令,要求德国转入总体战,采用苏联与英国在战争初期采用的那些手段。
1943年以前,苏联军火工业生产的火炮、坦克与飞机比德国多得多。苏联火炮与坦克的质量同德国差不多,但有时比它高。可是,从1943年起,德国的军火生产开始迅速超过苏联。1941年德国只生产了一万一千架军用飞机,1942年是一万四千七百架,但到1943年却猛增至二万五千二百架,到1944年时,德国的飞机产量超过了苏联,达到三万四千三百架。
1941年德国生产了二千二百辆轻型装甲车和二千八百七十五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1942年则生产了四千三百辆(门)中型坦克与强击炮。1943年大幅度提高产量有一些困难,因为新型的黑豹式和虎式坦克也开始投入生产。即便如此,这一年的中型坦克与强击炮的产量仍达到了六千七百辆(门),重型坦克达到了二千五百辆。德国1944年的产量与苏联相接近,中型坦克与强击炮达一万一千辆(门),重型坦克达五千二百辆。
1942年德国75毫米与75毫米以上的火炮为一万二千门,坦克炮为二千四百门。到1944年,火炮的产量便提高到了四万零六百门,坦克炮的产量提高到了一万五千三百门。
由此可见到1944年时,德国仍很强大。只要有足够的喘息时间,它就能像恢复它的工业生产那样恢复起它的武装力量。与苏军对抗的只是德国的一部分兵力。只要分析一下德军的部署与兵力,你就很难相信苏联确实能靠自己的兵力完成消灭德军的任务。
1943年前,美国和英国没有参加对德国的地面作战,直到1944年6月,他们并没有在欧洲大陆上参加过大规模的作战。但是在1944年之前,他们几乎牵制了所有的德国海上力量。1941年6月,德国约有百分之四十的空军配置在西线或保卫着本土,可是由于英国和美国进攻性空中力量的迅速崛起,到1944年,竟有大约百分之六十五的空军力量配置在西线,对付英美两国,而德军损失的飞机中百分之六十是被英、美军击毁的。
英美两国的海上力量和战略机动能力迫使德国地面部队到处分兵。1941年和1942年,德军用于保卫地中海和西欧的野战师占总数的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但到1944年则达到了百分之四十二的高峰。
虽然苏军牵制了大部分的德国陆军,但美英却牵制了大部分的德国海军和空军,从1944年希特勒发布的第51号指令可以看出,当时德国认为美英的威胁要大于苏联,因而才要求驻扎在西欧的德军优先得到援军和武器装备。而如果没有美英的加入,德国将在东线多出一半的兵力以及武器装备,东线最多会出现僵持而不会是一边倒的崩溃。

二战德国有实力打败苏联吗


二战德国有实力打败苏联吗
德国实力如何,是否可胜苏联?若无美国,德军能否获胜?
德国实力雄厚,在二战中也证明了自己能够击败苏联。没有美国的援助,德国也可能最终胜出。因此,德国并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有足够实力去获胜。
参加二战的赫鲁晓夫和朱可夫等人曾公开表示,若没有美国的帮助,苏联将无法战胜德国。没有美国的物资援助,苏联无法组建真正的军队。因此,美元援助对苏联的胜利至关重要。
这些援助不仅包括物资,还有装备技术、生产线等。当时苏联自己没有,只能从德国或美国借用。
那么如果在有美国的援助情况下,德国有机会战胜苏联吗?其实也应该有,那就是德国不能太急于求成,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逐步扩展,稳步推进,最后等万事俱备再向苏联下手。
当然也只是理论上的,而且苏联对欧洲的局势是非敏感的,理论上存在的击败可能性,放现实里面就不一定了,而且时间对于战争而言很重要,等到时机成熟苏联也不知道发展成什么样了,所以想击败还是真的难,但是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