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 2、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 3、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解释
- 4、刚愎自用啥意思
- 5、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解释
- 6、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什么?
- 7、刚愎自用什么意思
- 8、刚愎自用的意思
- 9、刚愎自用的意思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的含义很清楚:顽固、偏执、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见,倔强,自以为是,自以为穷尽了世界上的真理,一点儿听不进他人的意见,主观武断,喜欢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对他的人)……
刚愎自用这个词,不太好听,绝对是个贬词,因而谁都不希望自己有这个毛病,谁都不希望他人指责自己有这个毛病。它也比较“特殊”,普通人还够不太着,一般都是用在“有头有脸有身分的人”权力者身上,都用在那些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比较精通的权威人士身上。而且,官越是大、越是有权势的人若是犯了这个毛病,麻烦可不是一点点。譬如,三国中有一个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为什么?就是因为魏起用司马懿为帅,诸葛亮闻此消息后,考虑街亭乃是汉中咽喉要地,即要派将驻守。马谡自请军令,愿担此任。诸葛亮曾叮嘱再三,一定要靠山近水扎营;并派王平辅助。马谡则疽以为通识兵法,再加上刚愎自用,一点都不考虑诸葛亮的意见,又不纳副将王平之谏言,竟违令在山顶扎营,犯了兵家之大忌,结果被魏将张郃打败,造成了街亭失守。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本来可以成功的事会搞得一团糟糕。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原本是很威望的人结果是身败名裂。
所以,因为这个刚愎自用,甚至会导致祸国殃民的可怕后果。
那么,刚愎自用的人有哪些特点呢?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非常自负、傲气十足,目中无人,一厢情愿,唯我独尊,都是认为自己是穷尽了真理的人。应该说没有一点“资格”、“本领”是不能拥有刚愎自用这个“称号”的。这类人,有一定的能耐,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上还做出过一定的成绩,因而自信到了极点,自大自傲,自我感觉一直良好,达到了自我陶醉,不可一世,有的刚愎自用的人还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看人是“一览众山小”,自己什么都是对的,别人统统都是错的,这类人个性孤傲,对人冷若冰霜。尽管他没有跑到大街上宣布:“上帝已经死了,我就是上帝”,但是,他的所作所为却是无声地宣布自己就是上帝。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顽固、守旧、偏执。对于某种理念,过于专注,认准了的,就坚持到底,死不回头,一个劲地认为自己是在坚持原则,坚持真理,实际上他们认的却是死理,却是过了时的土教条,或是不符合国情、社情的洋框框,一点灵活性都没有。这类人面对世界的发展进步,觉得是不可思议或是在瞎胡搞;自己的这种想法,明明是与时代潮流相违背,却反过来认为是时代在倒退,是一代不如一代。这类人对新事物、新人物、新现象、新趋势一百个看不惯,视作为洪水猛兽。有时,他们的言行比保守派还保守,比顽固派还顽固。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极其爱好面子的人。这类人自尊心强极了,一点都冒犯不得,谁若是当面顶撞了他,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中顶撞了他,他就会火冒三丈,认为这是故意和他过不去,故意让他下不了台,是故意在寻衅,他就会从此记在心上,这个“伤口”就很难愈合,往往是一辈子都难以忘掉,以后一有机会就会对“发难者”进行排挤打击报复,以报这个“宿怨”,若是“发难者”是在他手下工作的,就会因此而失去信任,就会很随便地找个“理由”就给他穿小鞋,这个人便很难再会有“发迹”的机会。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从来不认错的人。这类人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从来都不怀疑,有时明明是自己错了,却就是不承认;明明是将事物搞得很糟,但就是不认账;明明是自己的指导思想出了问题,却偏偏说是他人将他的思想理解错了……总之,黑的说成是白的,错误变成了真理,成绩永远是自己的,错误永远是他人的,拒绝失败,即便是有错,也是“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是“七分成绩和三分缺点”,因而经常是倒打一耙,反诬批评者不怀好心,是立场错了,是思想方法出了问题,不仅如此,为了彻底杜绝批评者的反对声音,利用权势大整特整那些批评者。鉴于刚愎自用者的不肯悔改,又不听他人的劝告,往往是在错误的道上越走越远,其结果就会与自己原来美好的奋斗目标南辕北辙。
凡刚愎自用的人都是好大喜功的人。这类人尤好自我肯定、自我表彰,做了一点点有益的事,就沾沾自喜,到处表功,惟恐他人不知道。这类人也只喜欢听好话,听吹捧的好,不喜欢听不同的意见,更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因而在他的周围聚集着一帮献媚于他的小人,这些小人会投其所好,在他的面前拨弄事非,结果呢,这类有权势的刚愎自用者离“忠良”就会越来越远。
刚愎自用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坏毛病。它可以使人越来越不知道天高地厚,离真理越来越远,离自己身败名裂越来越近。楚汉相争之中项羽为何败于刘邦?原因之一,就在于项羽刚愎自用, 自大无谋、沽名轻敌,骄傲自大,不可一世,他身边有一个号称亚父的谋士范增,主张在“鸿门宴”上除掉刘邦,然而在这“关键时刻”,却对他的意见不予理睬,对刘邦的假意殷勤,毫无察觉,反把曹无伤的告密直接告诉刘邦,反映了他只是一个有勇无谋、不懂策略、麻痹轻敌的草包将军。这样的人怎能成大事?
刚愎自用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词语、典故、汉语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 释 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示 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 我行我素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英 文 harden the neck
典 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刚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
【解释】: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固执己见的。 强硬的。 任性的。 固执: 固执或固执; 拒绝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私的,自以为是的。 任性的; 自以为是的。 《左宣公十二年》语出:。 是错误的,不能被解读为 f。 它不会写”福”。 相反的是开放的思想,追求好的东西就是顺其自然。 自我放纵; 自以为是。 一般用作谓语和定语。 结构组合。 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做自己的事。 老王是个大男子主义者,根本不听别人的意见。
中华成语故事集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自】西汉·伏生《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爱好问,知识就充裕;只凭自己,闻见就狭小。
【示例】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近义词】我行我素、怙恶不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深闭固拒、独断专行、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反义词】博采众长、从谏如流、虚怀若谷、从善如流、低眉顺眼、低眉折腰、百依百顺、博采众议
扩展资料
1、刚愎自用的近义词
我行我素
【解释】素:平素,向来。不管人家怎样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自】:《礼记·中庸》:“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处在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该做的事;处在贫贱的地位,就做贫贱时应该做的事;处在夷狄的地位,就做夷狄所应该做的事;处在患难,就做患难时所应该做的事。君子安心在道,乐天知命、知足守分,故能随遇而安,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悠然自得.
【示例】他人笑骂由他笑骂,依旧我行我素就好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自行其是
2、刚愎自用的反义词
博采众长
【解释】博采:广泛搜集采纳。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出自】汉·刘向《说苑·君道》:“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蹲节安静以藉之,谏者勿振以威,母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凡是身居高位的人,一定要以敬重属下的劝谏,一定要打开不避讳的大门,虚心安静接受采纳,进谏的人不要大声着急,要像母亲教育孩子一样温柔,广泛搜集采纳各种说法,选择好的学习采纳。
【示例】他对学生、画友,从不以我画线,而是主张博采众长,自立门户。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吸收别人的长处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的意思:倔强固执,自以为是。
【释义】形容十分固执己见,不考虑别人意见。愎:固执。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示例】茅盾《子夜》: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刚愎自用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用法】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近义词】我行我素。
【反义词】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刚愎自用造句
1、他一向刚愎自用,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肯向人移樽就教。
2、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是个刚愎自用的人。
3、老王一向刚愎自用,无论别人怎么反对,他就是要硬干。
4、楚霸王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言,终至兵败,自刎乌江。
5、对于刚愎自用的人,只好让他们自己招致的灾祸教训他们。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解释
意思: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白话译文:鲁国之附庸小邾国人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副手先縠倔强固执而任性,对人不仁慈,不肯听从命令。”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近义词:我行我素、怙恶不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深闭固拒、独断专行、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笔顺
扩展资料:
我行我素 [ wǒ xíng wǒ sù ]
释义:不管人家怎么说,仍旧按照自己平素的一套去做。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素其位而行,袭液雀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拍早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白话译文:《礼记·中庸》:“一个真正的君子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不会再有其它非分之想,如果富有则顺其自然,贪穷也没有什么,保持心态平和,和外国人相见友好对待,患难时也保持埋乎一个平常心,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不管走到哪里都能自然怡人逍遥自在。”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表示自行其是
刚愎自用啥意思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āng,bì,zì,yòng】,意思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听不进一点儿别人的意见。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郑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郑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縠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縠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刚愎自用例句:
1、他怎么不怪自己刚愎自用,却怪别人不配合呢?
2、他总是自以为是,从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得令人无法忍受。
3、几次劝他,他似乎从未听进,如此刚愎自用,如何是好?
4、哪知我们老板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们将利害关系说破嘴了,他还是我行我素。
5、如果过分坚持己见,别人就会以为你是刚愎自用,而不愿提供意见了。
6、对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说道理,彷佛在对牛弹琴。
7、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8、想不到他如此刚愎自用,怎么劝都没用。
9、楚霸王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言,终至兵败,自刎乌江。
10、老王一向刚愎自用,无论别人怎么反对,他就是要硬干。
11、这个人素性刚愎自用,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刚愎自用是什么意思解释
刚愎自用 冥顽不灵 不可理喻都可以
刚愎自用的意思:指人倔强固执,独断专行,听不得他人意见建议。
【释义】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用法】含贬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崇祯下棋正像他处理军国大事一样,独断专行,刚愎自用,最忌别人提出来与他不同的高明意见。”
【拼音】gāng bì zì yòng。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近义词】师心自用、独断专行、一意孤行、自以为是、固执己见、我行我素。
【反义词】从善如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刚愎自用造句
1、哪知我们老板是个刚愎自用的人,我们将利害关系说破嘴了,他还是我行我素。
2、老王一向刚愎自用,无论别人怎么反对,他就是要硬干。
3、当主管的切忌刚愎自用,才能察纳雅言。
4、对一个刚愎自用的人说道理,彷佛在对牛弹琴。
5、如果过分坚持己见,别人就会以为你是刚愎自用,而不愿提供意见了。
6、他总是自以为是,从不愿接受别人的意见,刚愎自用得令人无法忍受。
7、楚霸王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言,终至兵败,自刎乌江。
8、这个人素性刚愎自用,任何人的话都听不进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刚愎自用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独断专行。
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释义: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刚愎不仁;未肯用命。”
译文:固执己见,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肯听从命令。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近义词:我行我素、怙恶不悛、自以为是、一意孤行、深闭固拒、独断专行、师心自用、固执己见。
笔顺
扩展资料:
典故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时期),楚国打进郑国,郑襄公裸体牵羊迎接楚庄王,并苦苦求饶,取得了楚王的同情。当年夏,晋国派军队救援郑国。晋军南下,兵临黄河时,听说郑国已经同楚国媾和,晋军中军主帅荀林父想退兵,并提出等楚国军队回国后,再出兵攻打郑国,讨伐背叛者。
荀林父的副手先縠表示反对,认为这样“不行”,并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是因为军队勇敢、文臣武将尽力的关系。现在失去了诸侯(指郑国背叛晋国亲向楚国),不奋勇当先,不能说是尽了力。
有敌人不去攻打,不能说是勇敢。要是由于我们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縠还说道:“率军出征,遇到强敌而退却,这不是大丈夫的气概;担任军队统帅,而终非大丈夫,唯有你们能做得出,我办不到”于是他率领所属部队渡过黄河,继续前进。
荀林父的部将根据这一形势,分析进和退的得失利害关系,最后一致劝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国军队想北上,到饮马黄河时再回国。听说晋军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国。其宠臣伍参想战,而令尹(官名)孙叔敖则不想战,并说:“去年打陈国,今年攻郑国,不是没有战争。战而不胜,您伍参的肉够吃的吗?”
伍参说:“如果这次打胜了,就足见您孙叔敖没有谋略了;不能战胜,我的肉将在晋军之手,还能吃得上吗?”令尹转车反旗,伍参对楚王说:“晋国现在从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其副手先縠刚愎不仁,不肯听从命令。
他们的三个统帅(指中军、上军、下军之首领)想统一行事也难以办到,就是想听从命令,也没有统一的上级,大家听谁的?这一仗,晋军必败。”楚庄王无奈只好命令令尹调转战车向北,驻扎于管地以待晋军。
刚愎自用什么意思
刚愎自用 冥顽不灵 不可理喻都可以
刚愎自用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词语、典故、汉语
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刚愎自用 ( gāng bì zì yòng )
解 释 愎:任性;刚愎:强硬固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出 处 《左传·宣公十二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示 例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来了。他决定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茅盾《子夜》十)
近义词 我行我素
反义词 虚怀若谷、从善如流
英 文 harden the neck
典 故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
刚愎自用的意思
刚愎自用的近义成语
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师心自用、狂妄自大
刚愎自用这个词描述的是一个人过分自信,完全听取不了别人的意见,十分固执。一个刚愎自用的人就好像铜墙铁壁铸成的思想,油盐不进,水泼不进,任何人的谈话,都听不进。
愎:任性;刚愎:强硬回执;自用:自以为是。十分 固执 自信,不考虑 别人 的意见。 成语出处: 《 左传 ·宣公 十二 年》:“其佐先谷,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尚书·仲虺之诰》:“ 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成语例句: 他想起李玉亭所说荪甫的 刚愎自用 来了。他 决定 了主意不跟着荪甫跑了。( 茅盾 《子夜》十) 繁体写法: 刚愎自用 注音: ㄍㄤ ㄅㄧˋ ㄗㄧˋ ㄩㄥˋ 刚愎自用的近义词: 我行我素 无视别人的议论与看法,还是按照自己平时的一套做法去做所以这件事,外头已当作新闻;他夫妇二人还是毫无 刚愎自用的反义词: 虚怀若谷 胸怀像山谷那样深而且宽广,善于接受别人意见和观点 此诚我皇上虚怀若谷,从谏弗咈之盛心也。《清史稿& 从善如流 形容能迅速而顺畅地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也作从谏如流楚师之还也, 晋侵 成语语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十分固执自信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楚因宋国发生战争,楚军打得宋国要投降了就撤军。晋军将领先不听统帅荀林父的命令擅自进攻楚军。楚国大夫伍参对楚庄王说晋军将领先刚愎自用,内部不团结,可以消灭晋军而出兵。结果,楚国大获全胜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obstinate and self…willed 俄语翻译: самодурство 日语翻译: 强情でてんで人の意见(いけん)を闻かない 其他翻译: <德>eigensinnig und herrisch
刚愎自用的意思
刚愎自用的意思是指固执己见,自我意识过强,不愿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
1.成语释义
刚愎自用是一个由成语组成的词汇,其中“刚愎”指坚持己见,不易动摇;“自用”则指自我为主,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将这两个成语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刚愎自用这一词汇,用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或建议的人。
2.成语在生活中的体现
这种性格特点在个人生活和工作中都可能表现出来。在个人生活中,刚愎自用的人通常坚持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妥协或改变。他们可能会对他人的意见置若罔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唯一正确的,从而导致与他人的关系紧张。
3.如何避免刚愎自用
要避免刚愎自用的问题,一个人应该学会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不同的观点,并且在做决策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团队合作时,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尊重他人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刚愎自用的拓展内容:
1.刚愎自用与自信的区别
刚愎自用与自信是两种不同的性格特点。自信是指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信心,但同时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意见,愿意从别人身上学习和成长。而刚愎自用的人则过于自我中心,不愿意改变或接受其他观点。
2.克服刚愎自用的方法
倾听他人:学会认真聆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立场。
开放心态:保持开放心态,对新事物保持好奇心,愿意接受新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自我反省: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审视是否存在刚愎自用的倾向,并寻找改进的方法。
3.刚愎自用在领导中的影响
在领导者中,刚愎自用的特点可能会导致团队成员不愿意积极参与,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声音无法被听到。领导者应该鼓励团队成员发表意见,认真倾听,以便能够汇聚智慧,做出更明智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