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不容辞的意思,义不容辞的意思是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30 10:00:31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什么

义不容辞的意思为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
拼音:yì bù róng cí
出处:出自唐代岑文本的《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
近义词:义无反顾、匹夫有责、当仁不让
反义词:推三阻四,百般推诿
用法:在句中一般用作谓语、定语、状语。
例句:保卫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成语寓意:成语告诉人们,在对于必须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时,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履行道德义务,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基本解释
义不容辞(拼音:yì bù róng cí)。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
二、出处
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义不容辞”。
三、近义词
当仁不让、刻不容缓、责无旁贷。
四、反义词
推三阻四、置身事外、袖手旁观。
五、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经过赤壁大战之后,一直雄踞北方打算称王称霸的曹操收拾起被刘备和孙权联合打败的残弱兵马,返回都城许昌。经过一段时期的重新休整之后,曹操又开始了他的军事行动。他先诱杀了西凉太守马腾,接着训练人马,部署兵力,准备统一中原。
刘备的军队在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士气高昂,在诸葛亮的精心指挥下,先后攻取长沙、零陵等三座郡城。然后,水陆齐头并进,直取西川。
这时,有人报告说刘备正准备夺取西川,曹操闻讯大吃一惊,连忙向谋士们征求良策。治书侍御史陈群献计说:“孙、刘已结为联盟,丞相若派兵攻取江南,孙权必然向刘备求救。而现在刘备的用意只在夺取西川,必然不会去救孙权。孙权失去刘备的支持,就会变得势单力孤,此时前去攻打,必然为我所败。等我们占领了江东后,荆州就容易夺取了。回头再去夺取西川,天下就是我们的了。”曹操认为有理,便采纳了陈群的建议,立即发兵三十万,直取江南。
孙权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孙权手下谋士张昭认为,没有刘备的支援,东吴根本无法抵御曹兵,这样形势就危险了。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与刘备关系密切的鲁肃写信给刘备,陈述利害关系,说服刘备一起抗曹。接着张昭又讲了联刘的可能性:鲁肃曾有恩于刘备,他的话刘备一定会听从;刘备是东吴的女婿,他看在亲戚的分儿上,也一定会合力抗曹的,从道义上讲他应该是义不容辞的。
孙权听从了张昭的意见,鲁肃果然说服了刘备。接着诸葛亮联络西凉马腾之子马超,用袭击曹操后方之计,逼得曹操退兵。
六、寓意
在社会关系中,义不容辞是一些特定的人物或特定的事件,所必须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从而要求人们自觉地承担这种责任,履行这种义务,不推托,不回避。成语告诉人们,在对于必须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时,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履行道德义务,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七、举例应用
①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我就尽地主之谊,送往迎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②爱护国家财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不容辞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拼音』yì bù róng cí
『释义』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近义词』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谊不容辞、理所当然、责无旁货
『反义词』临难苟免、置身事外、推三阻四
『造句』
支援灾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帮助残疾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爱护国家财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保国安民,是每个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积极应征入伍,是每个适龄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维护班级荣誉是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件事,我义不容辞,就让我来协助你吧!
保卫祖国边疆是哨卡战士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道义上不容许推辞。
拼音:yì bù róng cí。
近义词:见义勇为、当仁不让、谊不容辞、理所当然。
反义词:临难苟免、置身事外、推三阻四、袖手旁观。
语法结构:主谓式。
语法属性:作谓语、定语、状语。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可差人往鲁子敬处;教急发书到荆州;使玄德用力拒曹……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造句:
1.每次同学有困难请求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义不容辞。
2.这件义不容辞的事,别说是你,任何人看了也都会乐意去做。
3.维护班级荣誉是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4.作为公民,保护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我们作为团队成员,完成任务是义不容辞的义务。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拼音】: yì bù róng cí
【解释】: 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举例造句】: 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拼音代码】: ybrc
【近义词】: 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
【反义词】: 推三阻四
【歇后语】: 沙和尚挑行李
【灯谜】: 住口;请留步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应该如此
【英文】: one's sense of honour makes it impossible to refuse
【故事】: 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不容辞什么意思

义不容辞的意思:道义上不容推辞。
读音:yì bù róng cí。
出处: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功高德盛,载金石以不朽。
例句:你是我的莫逆之交,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替你排解困难。
近义词: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当仁不让。
反义词:推三阻四、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临难苟免。
义不容辞造句
1、让那些鳏寡孤独之人皆有所养,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2、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我就尽地主之谊,送往迎来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了。
3、维护班级荣誉是每位同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4、支援灾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5、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6、做人要懂得怡然自乐的享受,也需要义不容辞地去担当责任,不能终日异想天开,否则只能贻笑大方。
7、他一向热心公益,对于募款表演,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了。
8、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为这件新生物茁壮成长鸣锣开道,是我们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9、投入急难救助,是每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10、三年同窗,我和小红成了"管鲍之交",现在她有困难,我当义不容辞,共同分担。

义不容辞的意思解释一下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成语详细介绍如下:
1、基本释义:义不容辞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2、成语出处: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义不容辞。
3、成语寓意:在关系中,义不容辞是一些特定的人物或特定的事件,所必须负有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从而要求人们自觉地承担这种责任,履行这种义务,不推托,不回避。成语告诉人们,在对于必须负有的道德责任和应尽的道德义务时,应该主动地积极地履行道德义务,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4、成文用法: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义不容辞是什么意思?


义不容辞,汉语成语,读音为yì bù róng cí,意思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出自《醒世恒言》。
义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解 释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妾受夫人谆嘱,~。”
近义词 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
反义词 推三阻四
【义不容辞】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不容辞:


róng

【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示例】: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义不容辞:


róng

【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示例】: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多谢岳父的深情厚谊,女婿我绝对不会推辞
【例子】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当仁不让、谊不容辞、责无旁货、匹夫有责、在所不辞
【反义词】临难苟免、百般推诿、置身事外、推三阻四、袖手旁观
扩展资料
1、义不容辞的近义词
在所不辞
【解释】决不推辞(多用在冒险犯难)。
【出处】郭沫若《郑成功》第二章:“国姓爷和你是我的重生父母,只要能够为你们效劳,我就献出生命,在所不辞。”
【例子】为了人民的利益,我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2、义不容辞的反义词
推三阻四
【解释】找各种借口推托。
【出处】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我如今并不推三阻四,任哥哥自主之。”
我到现在都不推三阻四,任哥哥自己做主。
【例子】一个人做事应该敢作敢当,不应该推三阻四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找各种借口推托。

义不容辞意思是什么

义不容辞意思是道义上指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词目:义不容辞
解释: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扫荡腥膻,全仗上国。今计将安出?’”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妾受夫人谆嘱,义不容辞。”
用法: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近义词: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责无旁贷、当仁不让
反义词:推三阻四、百般推诿
义不容辞造句:
1、毕竟大家朋友一场,这样的小忙我肯定也是义不容辞的。
2、为了祖国,志愿者们义不容辞的去了边疆。
3、劝他改过是我义不容辞的义务。
4、今天下雨了,忘记带雨伞了,我的同桌义不容辞的把雨伞给了我。
5、保护环境是其义不容辞的重要社会责任。
6、努力学习,保效祖国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7、为了创造他们想要生活的世界,他们对于这些目标义不容辞。
8、既然是关系到儿童福利,我自然义不容辞,愿意挺身而出。
9、每次同学有困难请求他帮忙的时候,他总是不假思索的答应了,义不容辞。
10、兴国安邦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不容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拼音:yìbùróngc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
义不容辞的意思:【解释】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指理应接受。【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东周列国志》第三回:“武公曰:‘老夫年迈无识,止为臣子,义不容辞,勉力来此。扫荡腥膻,全仗上国。今计将安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妾受夫人谆嘱,义不容辞。”【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近义词】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责无旁贷、当仁不让【反义词】推三阻四、百般推诿义不容辞造句:1)对三金人而言,每一个生命都是重要的,对每一个生命的关爱,是三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2)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把思想工作与经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是每一位思想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3)汲取传统文化中人格塑造理论与实践的精华,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对青少年进行健全人格培育和塑造,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4)因此,如何加快幼教改革的步伐,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潜能,培养幼儿高度的自主性,为幼儿将来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平台,是幼教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5)身为班里最会画画的我,每次班里出黑板报,当然是一马当先,义不容辞!6)培养创新人才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作为基础学科之基础,写作教学也义不容辞承担这一重大任务。7)作为亚洲和世界上两个有重要影响的国家,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促进亚洲振兴与发展是中日两国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两国战略利益之所在。8)青葱田受损的情况格外令人痛心,看到老农们不顾一切地抢救农作物,同修也义不容辞地协助他们。9)支援灾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0)保卫地球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11)报效祖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12)人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应当义不容辞地帮助别人。对残疾的同学,我们要特别关心,因为他们生活都不能自理。13)团结奉献,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14)他一向热心公益,对于募款表演,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了。15)投入急难救助,是每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义不容辞什么意思解释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义:道义,正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容推辞。
1、读音
yì bù róng cí。
2、出处
唐岑文本《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夫显微阐幽,义不容辞,功高德盛载金石以不朽。
3、近义词
责无旁贷:责:责任;旁:旁人,别人;贷:推卸。自己应承担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义无反顾:义:道义,正义;反顾:回头看。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退缩犹豫。
在所不辞:在:介词,表示事情的时间、地点、情形、范围等;所:指事词,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在所:连用表示强调;辞:推辞,躲避。表示无论在什么时候或情况下,都决不推辞、退缩。
义不容辞造句
1、保护自然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和自然景观,以维护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2、维护社会公正是我们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秉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积极参与到社会建设中,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自己的贡献。
3、救死扶伤是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他们必须尽一切所能去救治每一个病人,给予他们全面的照顾和关爱,以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4、作为警察,维护社会治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巡逻和治安管理,及时处理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让社会更加安宁和谐。
5、帮助和关心弱势群体是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当积极关注他们的生活和需求,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让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机会。

义不容辞的意思是

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容许推辞、拒绝;常用于形容为了正义事业,敢于挺身而出,不做推辞。含褒义;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经过赤壁大战之后,一直雄踞北方打算称王称霸的曹操收拾起被刘备和孙权联合打败的残弱兵马,返回都城许昌。经过一段时期的重新休整之后,曹操又开始了他的军事行动。他先诱杀了西凉太守马腾,接着训练人马,部署兵力,准备统一中原。
刘备的军队在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士气高昂,在诸葛亮的精心指挥下,先后攻取长沙、零陵等三座郡城。然后,水陆齐头并进,直取西川。
这时,有人报告说刘备正准备夺取西川,曹操闻讯大吃一惊,连忙向谋士们征求良策。治书侍御史陈群献计说:“孙、刘已结为联盟,丞相若派兵攻取江南,孙权必然向刘备求救。而现在刘备的用意只在夺取西川,必然不会去救孙权。孙权失去刘备的支持,就会变得势单力孤,此时前去攻打,必然为我所败。等我们占领了江东后,荆州就容易夺取了。回头再去夺取西川,天下就是我们的了。”曹操认为有理,便采纳了陈群的建议,立即发兵三十万,直取江南。
孙权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召集将领们商议。孙权手下谋士张昭认为,没有刘备的支援,东吴根本无法抵御曹兵,这样形势就危险了。眼下唯一的办法就是让与刘备关系密切的鲁肃写信给刘备,陈述利害关系,说服刘备一起抗曹。接着张昭又讲了联刘的可能性:鲁肃曾有恩于刘备,他的话刘备一定会听从;刘备是东吴的女婿,他看在亲戚的分儿上,也一定会合力抗曹的,从道义上讲他应该是义不容辞的。

义不容辞的意思


义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解 释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妾受夫人谆嘱,~。”
近义词 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
反义词 推三阻四
灯 谜 住口;请留步
义不容辞 ( yì bù róng cí )
解 释 义:道义;容:允许;辞:推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 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亦义不容辞。”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小梅》:“妾受夫人谆嘱,~。”
近义词 义无反顾、匹夫有责、理所当然
反义词 推三阻四
灯 谜 住口;请留步
【成语】义不容辞
【拼音】yì bù róng cí
【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示例】我们应该~地担当起这个任务。
【解释】:容:允许;辞:推托。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不容辞意思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
义不容辞,汉语成语,读音为yì bù róng cí,意思是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谊,小婿义不容辞。”
成语典故:东汉时期,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赤壁之战大败而归,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刘备是东吴的女婿,曹操也是他们共同的敌人,抗曹大业,义不容辞!
意思相近的成语有:
1、义不容却,汉语成语,拼音是yì bù róng què,意思是道义上不允许推辞。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应该如此。
2、责无旁贷,汉语成语,拼音是zé wú páng dài,意思是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多用于指自己应当做的不可推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