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过草地时产子,至今健在,过简朴生活的最美上将夫人是谁?
- 2、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有多漂亮?新四军中一枝花
- 3、三国五虎上将的妻子以及简介?
- 4、开国上将的四段婚姻:两位改嫁一位离婚,最后一任妻子是混血儿
- 5、叶挺将军的夫人有多漂亮
- 6、上将刘亚楼夫人
- 7、开国上将李达与夫人张乃一的一世情缘
- 8、开国上将肖华的妻子
- 9、战将韩先楚的老婆
- 10、上将杨勇的老婆
过草地时产子,至今健在,过简朴生活的最美上将夫人是谁?
萧克,开国上将,湖南人。1925年,他投笔从戎,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长征等,为革命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萧克将军继续为祖国的建设而努力奋斗。他的妻子,名叫蹇先佛,被称为是“最美上将夫人”。
1916年,蹇先佛出生在湖南慈利一个条件比较好的家庭,16岁时考上了长沙衡粹女校艺术师范班。家里共有5个孩子,姐姐和哥哥都加入了红军队伍。值得一提的是,她的姐姐蹇先任嫁给了贺龙。眼看着哥哥姐姐都投身革命,蹇先佛坐不住了,也想为国家和民众做一点儿贡献,上学时经常参加抗日救国运动。
1933年,贺龙率红军主力回到了湘鄂边区。1934年底,红军占领了慈利县城。他邀请岳父一家吃饭时,得知了小姨子蹇先佛和小舅子蹇先超都想参军的事。而蹇先佛在姐姐的鼓励下,主动找到姐夫,向其表达了自己的志向。他立即答应了,还给她讲了红军的纪律以及党的宗旨、主张。就这样,蹇先佛成了红军中的一员,在姐夫麾下当一个普通的战士。由于她写得一手好字,又擅长画画,文化高,所以在宣传队工作。
1935年,贺龙见小姨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于是给她介绍了时为红六军团的军团长萧克。在姐夫以及陈琮英夫妇的撮合下,俩人成婚了。蹇先佛长得很漂亮,性格活泼,深受各位夫人的喜欢。不久,怀有身孕的她跟随部队参加长征。其过程有多艰辛可想而知,丈夫要指挥部队,跟她不在一起,两人很少见面。姐姐、姐夫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忙,顾不上她。但是,蹇先佛以坚强的毅力挺过来了,丝毫没有抱怨,其他女同志也会帮忙照顾她。
1936年7月,红军开始过草地。进入草地的第一天,肚子里的孩子就待不住了。萧克听说妻子要分娩后,立即赶来。草地上没有遮蔽物,他找到了附近牧民遗弃的土堡,匆忙修整成一个简易的产房。姐姐赶来为蹇先佛接生,由于条件太简陋,她差点儿死于难产。好在她顺利生下了儿子,自己也活了下来。本来产妇需要补充营养,但根本没有这个条件,导致她的身体非常虚弱,走着走着就从马上摔下来。
将领杨尚昆的夫人李伯钊看着蹇先佛的身体越来越差,心里很不好受,便拿出了仅有的一斤大米给她补充营养,而自己却差点儿饿死。幸运的是,儿子很听话,不哭不闹,让蹇先佛轻松了不少。在同志们的帮助下,她带着襁褓中的儿子走过了草地,也走完了长征。同年,她加入我党。为了革命,她把儿子送回湖南老家,交给母亲抚养。遗憾的是,儿子不幸被日本人的炮火炸死,成了她和萧克将军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后来,蹇先佛跟萧克将军这对夫妻,一直在为革命事业奋斗。新中国成立后,她先后担任中南军政大学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中央军委军训部办公室副主任等职务。2008年,萧克将军与世长辞,留下了她一个人。如今,蹇先佛老人住在北京一家旧四合院里,过着简朴、安静的生活。
开国上将张爱萍的夫人李又兰有多漂亮?新四军中一枝花
张爱萍,名字乍听上去有点女性化,不过他可不是女人,他可是新中国鼎鼎有名的开国上将,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不过,对于熟悉张爱萍的人来说,张爱萍远不止开国上将这么简单,他不仅是新中国海军的创始人,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总指挥,作为一名军人,张爱萍为建设新中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
为国建功立业的张爱萍,在生活里也是一个具有浪漫情怀的人,他的摄影水平也是顶级的,最典型的莫过于他给他的爱人李又兰拍摄的照片,照片里的李又兰清新阳光,洋溢着青春的风采,和张爱萍站在一起,非常得体。
作为新四军的军中一枝花,李又兰最开始的丈夫并不是张爱萍,而是我们许多人都熟悉的项英的夫人,1941年,年仅22岁的李又兰与新四军副军长项英结婚,不过,结婚不久,皖南事变就发生,项英就被害。此后,李又兰结识时任新四军第三师第九旅旅长的张爱萍,并于1942年结婚。婚后,张爱萍和李又兰这对革命伉俪恩爱有加,虽然终日在战火纷飞中,但丝毫不影响两人的甜蜜。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组李又兰珍贵的生活照片,大多都是张爱萍给李又兰拍摄的,一起来品味下开国上将和军中一枝花的“血色浪漫”。
1944年李又兰在反“扫荡”期间与许多军属均到乡间隐蔽。她在旅途中历尽艰辛,九死一生,此时又重新回到部队,回到自己爱人的身边。这张照片也是张爱萍拍摄的,很好地体现了李又兰回归的期盼和兴奋。
三国五虎上将的妻子以及简介?
三国五虎上将关羽之妻——胡氏(现有人认为胡氏名胡定金);
三国五虎上将张飞之妻——夏侯氏,(《三国演义动画版》和《三国群英传》中名为夏侯涓)夏侯霸从妹。
三国五虎上将赵云之妻——第一个老婆叫李鸿雁,因黄巾军屠村致死当时妻子已经怀孕,所以第一个儿子没出生就死了。后来赵云在常山飞云道长门下学艺,为妻儿报仇,加入袁尚大军讨伐黄巾军闯出了点名堂。后来袁尚大军讨伐董卓的时候,认识了马超的妹妹马文璐,后来结为夫妻。
三国五虎上将马超之妻——杨氏(被杨阜所杀),董氏(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
三国五虎上将黄忠之妻——史无记载。
扩展资料:
五虎上将中混的最惨的一位,妻子被当做他人玩物,儿子更悲催。
历史上的马超,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悍将,与赵云,关羽,张飞和黄忠并称为“五虎上将”,是刘备的心腹大将。
其实马超一开始是关中地区的地方军阀,本来是依附于父亲马腾,后来曹操过来收拢他们父子,马腾跟随曹操入朝做了卫尉,马超的两个弟弟也随父亲过去做了都尉,只有马超留了下来,接手了父亲留下的兵马,想要在关中地区自己创一番功绩。
曹操多次攻打关中,马超一开始和联合了关中诸侯韩遂等人抵抗,在西凉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据说有一次曹操被逼的“割须断袍”才保住了一条命。
马超后来由于兵力不足一败再败,只能向西扩张,自称征西大将军,有勇有谋。后来,夏侯渊打来,马超丢了凉州,退回关中,寻到了张鲁当靠山。
马超想要向张鲁借兵打回凉州,可惜次次战败,军队损失越来越大,就申请向张鲁再调兵。
只是张鲁这个人也不可靠,再加上周边的军事力量差不多都被曹操控制住了,他也成了强弩之末,失败是必然的。张鲁看见大势已去,就想向曹操投诚。
马超看到张鲁不堪重用,又不想归顺曹操,因为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兄弟都被曹操杀了,他一旦被抓肯定没有好下场。
况且,曹操曾经说过,姓马的不死,我就不能安心,如此一来,马超更是不能被他抓住。就准备再找下家的时候,正好收到了刘备的劝降书,就答应了,为了能安全的逃出曹操的包围圈,他一点都不敢声张,一个人逃到了西蜀,投靠刘备,连老婆孩子都丢下不管了。
马超对刘备比较敬重,在刘备的军队里一路升官发财却不受重用,大概是因为他是半路抛妻弃子逃来的吧。马超在汉中待的时间久,有一定的威望,所以刘备想要攻下关中需要马超这样的人来支持和协助。
刘备建立蜀汉政权后,封马超为骠骑大将军,他47岁是病死。再来说说被他抛弃的妻儿。
马超的妻子董氏是个貌美如花的夫人,马超逃跑之后,他们母子就被就被张鲁控制起来了。张鲁被曹操收编后,曹操见到董氏,就想到了狡猾的马超,于是将还有几分姿色的董氏赏赐给了拉拢的对象,以此来报复马超,此后马超的妻子被他人蹂躏,沦为了他人的玩物!
再来说说马超的儿子,马超的儿子叫马秋,当时才10岁,张鲁一开始看在她美貌娘亲的份上,还好吃好喝的养着他,后来看到曹操将董氏随手送了人,就知道曹操的气还没消哪,于是直接当着曹操的面将马秋杀了。马秋真的是比他妈更悲催,直接10岁被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虎上将
开国上将的四段婚姻:两位改嫁一位离婚,最后一任妻子是混血儿
开国上将的四位妻子:两位改嫁一位离婚,最后一任小他17岁!开国上将的四段婚姻:两位改嫁一位离婚,最后一任妻子是混血儿!
战争是血腥而残酷的,生离死别的人间悲剧会在不同人的身上上演。正是因为战争,开国上将、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将军的婚姻也同样受到影响,他一生经历了四次婚姻,其中有两人被迫改嫁,一人离婚,37岁时娶了一位小他17岁的中苏混血儿,这才过上安定的家庭生活。
刘亚楼原名刘振东,福建武平人,中学时代就接触到进步思想,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岁时成为正式党员,并改名为刘亚楼,取跟党永远干革命,更上一层楼之意。1929年9月,参加工农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支队政委、团政委、师政委、师长、纵队副司令员、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东北野战军参谋长、东北军区参谋长、四野兵团司令员等职。新中国空军建立后,成为首任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刘亚楼的第一位妻子,并没有留下姓名,因为,那名女子是父母为他娶的童养媳,这种拉郎配式的婚姻,肯定是没有感情基础的。但是,就是这样的一段凑合婚姻,也没能维持多久,在刘亚楼离家走上革命道路之后,这位苦命的童养媳,就被反动民团抓走了,然后被迫改嫁他乡,不知所终。没有了婚姻之累的刘亚楼,一心扑在革命上,1932年,22岁的刘亚楼就当上了红军师政委。
1934年10月,刘亚楼随红一方面军主力长征,时为师政委的刘亚楼与师长陈光一同率红1军团第2师担任前卫,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到达陕北后,刘亚楼改任红1军团第2师师长。1936年6月,刘亚楼入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任抗大训练部部长。两年后,改任抗大教育长,协助林、刘、罗等组织教学工作。正是在抗大期间,刘亚楼结识了第二任妻子员凌漪。员凌漪是陕西人,是个思想要求进步的女知识青年,时为抗大学员。身为教育长的刘亚楼,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他们相互爱慕,喜结连理。
1939年,刘亚楼奉命赴苏,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刘亚楼在苏学习期间,纳粹德国撕毁协议,大举向苏进犯。苏德战争一开始就非常残酷,仓促应战的苏军,接连失利,损惨重。正是因为这场战争,让刘亚楼“战死”的消息传回国内。得知刘亚楼牺牲的消息后,员凌漪与另一位红军干部结了婚。当刘亚楼从一位到莫斯科的战友口中得知消息后,备受打击,但他很快就冷静了下来,“她毕竟这么年轻……”刘亚楼总是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很快,他就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不久,他的第三任妻子出现了,那就是与他一同在苏学习的苏丽娃。大家可能没有听过苏丽娃,但是她的父亲可是全国知名,他就是省港大罢工的领袖人物苏兆征了。不幸的是,苏兆征很早就牺牲了。1936年,作为烈士之后,苏丽娃和毛岸英等人一起被送苏学习。因为来得早,又天资聪明,苏丽娃的俄语说的很棒。
这也是她能和刘亚楼走到一起的重要原因。刘亚楼进入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后,他的俄语不行,苏丽娃就主动当起了他的俄语辅导老师,两人从相爱到相恋,并最终喜结连理。但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不到3年,就缘尽情灭,两人最终一别两散,各奔东西。
刘亚楼的最后一次婚姻,是始于1974年,妻子是个名叫翟云英的漂亮混血姑娘。翟云英是苏军中国团战士翟凤岐与伊万诺沃市纺织厂女工安娜的女儿,1928年出生,1946年参加革命。1947年5月1日,由罗帅审查、林帅批准、时任旅大地委书记的韩光主持,时任旅(顺)大(连)地委工作人员的翟云英和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的刘亚楼在大连举行了简朴而热闹的婚礼。
翟云英比刘亚楼小了17岁,安静地陪伴了刘亚楼18年,给了刘亚楼一个温馨的家。刘亚楼1965年逝世不久,一场席卷华夏的运动影响到每一个人生。翟云英因不愿同流合污,受到了严重冲击,批翟云英的大字报铺天盖地而来,不久,翟云英被押送到南苑农场喂猪、种菜。她那年近古稀的安娜妈妈被扣上了“白俄老太婆”的帽子,老人上街买菜常买不到。还总有孩子尾随起哄,用砖头、瓜皮、烂西红柿扔她。那场运动结束后,他们一家才恢复了正常生活。1990年1月5日,翟云英以94岁高龄无疾而终。
叶挺将军的夫人有多漂亮
叶挺将军夫人李秀文李秀文(1907(丁未年)—1946),女,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叶挺将军夫人,祖籍广东省东莞长安镇乌沙村。1907年出生于澳门一个士绅的富裕家庭;1924年,还是中学生的李秀文结识了时任孙中山大总统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的叶挺。1925年婚后,李秀文伴叶挺经历了从北伐到抗战胜利的重要事件,期间她对新四军的经济支持和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历史风云凸显了叶、李的坚贞,也传颂着他们相携相助走过苦难历程的一个又一个故事。1946年4月8日,叶挺夫妇由重庆至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李秀文时年39岁,叶挺50岁。李秀文还是中学生的时候就结识了叶挺。李秀文就读的执信女子中学名声显赫,它是孙中山先生于1921年为纪念近代民主革命家朱执信先生而亲手创办的纪念性、示范性学校,李秀文在执信女中享有“校花”美誉。李秀文的父亲李少村和时任孙中山大元帅府宪兵部队司令的李章达是东莞同乡同族的好友,过往甚密。而李章达又与时任宪兵部队参谋长的叶挺,相熟更深,是战友加兄弟的知己。正是这位李章达,成了叶挺和李秀文的大媒人。他们两人通过一段时期的交往和了解感情越来越深。 1937年2月全家福1924年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决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并决定派遣干部去苏联学习,叶挺被列入去苏学习的行列。叶挺辞去了一切职务,十分愉快地准备去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但他又怀着对李秀文满腔的热恋之情。经过反复考虑,临行前,叶挺终于忍不住向李秀文求婚了。李秀文当然满心欢喜,她对叶挺已是以心相许,但她提出还要征求父母的意见才能最后决定。李秀文的父亲知道后,对女儿严肃地说:“叶挺是一个有为的青年军官,正是你们两个求上进的时候,婚姻,要作为鼓舞双方前进的力量。”秀文的母亲把女儿拉到一边,悄悄地对她说:“你爸爸早就看中了叶挺,老人是希望他当了团长你们再结婚。”李秀文把父母的意见跟叶挺说了,叶挺欣然接受。两个人立下约言,互勉互励。1925年,叶挺回国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不久,叶挺和李秀文便在肇庆阅江楼举行了婚礼。由于时局动荡,战事频繁,婚后,迎接他们的不是春江花月,不是歌舞良宵,而是一阵阵猛烈的狂风暴雨。
上将刘亚楼夫人
刘亚楼将军,最受林彪器重的“五虎上将”之首。1911年出生于福建省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14岁时从武平县立中学转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学读书。18岁时他被中共桃澜特支吸收为党员,率“铁血团”参加张涤心等人领导的小澜农民暴动后,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红校)学习。
毕业后,历任红十二军第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第一营营长兼政委,红四军第12师第35团政委,红二师政委。参加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中参与指挥红一军团第二师,取得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光辉战绩。25岁时入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一期一科学习,在苏联与回国参与内战,是林彪最为信任的嫡系部下。
上将刘亚楼夫人是翟云英。
翟云英:解放军空军首任司令员刘亚楼上将夫人。翟云英女士是混血儿,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俄罗斯人。翟云英的苏联名字叫塔玛拉,是苏联红军“中国团”战士翟凤歧与伊万诺沃市纺织厂女工安娜的女儿。一家人在1929年4月回到中国大连,当时翟云英只有一岁。1947年5月,时任旅(顺)大(连)地委工作人员的她与时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刘亚楼结婚。
开国上将李达与夫人张乃一的一世情缘
李达,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次年9月加入中国 *** ,先后任红军独立第一师参谋长、红二方面军参谋长,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参谋长,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参谋长兼特种兵纵队司令员和政治委员,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成立后,李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后兼云南军区司令员。1953年,李达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 李达的 夫人张乃一,原本是中原地区一位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受革命进步思想影响,她从女子中学毕业后辗转来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李达与张乃一这对革命夫妻,从相识到相知,一生相伴,风雨相依,不离不弃,那份相濡以沫的挚爱真情着实令人唏嘘感叹。 “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 在张乃一的一生中得到许多种评价,“有头脑的女孩”,是第一个评价,是由她的兄长给予的。 张乃一是张家3个儿子和6个女儿中最小的一位。她出生时,其大哥也生了一个女孩。张乃一的父亲张之慎是个开明的绅士。张乃一7岁时就被送进了私塾学习,正是这一开明的决定,使张乃一变成了一个独特的女性。11岁时,张乃一进入实行新式教育的县立高小。 高小毕业后,张乃一考入了省城开封女子中学新科。第二年,张乃一的父亲病逝,在兄长的要求下,她在家守孝两年。当她得知与她年龄相仿的侄女被常讲女孩子念书无益的大哥偷偷送到开封念书时,她给3位兄长写了一封“ *** 信”:当今社会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一个人若是不思进取不念书,没有知识没有本领,就必然会成为一块可怜又可悲的弱肉。妹妹无别愿,只求兄长们念手足之情,放我到开封求学。 看到这封恳切而又独特的信,3位兄长着实吃了一惊。他们评价说:“六妹是个有头脑的人,是块读书能做事情的材料。可惜了妹妹,要是个弟弟就好了。”尽管这样,3位兄长还是把她送到开封继续完成学业。 在女子中学读高二时,张乃一在校图书馆借到了德国社会主义活动家倍倍尔写的《妇女与社会》一书,书中分析了妇女受压迫的社会根源,其观点深深触动了张乃一,她开始用新的眼光看待中国妇女解放的问题。恰在此时,身为家长的长兄来到开封,要给她介绍一个对象,张乃一立即表示反对。她说:“我要到社会主义实现了再结婚,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 1938年底,张乃一到达延安,在中央组织部训练班学习。一次,陈云给大家作报告,在报告中,陈云举了很多例子,说明妇女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精神的必要,希望女同志增强事业心,不要刚到一个稳定点的地方就急着找对象结婚。联想到《妇女与社会》的观点,张乃一认为陈云的话非常有道理。她更不愿意草率行事,遇不见真正心心相印的、可依赖的"白马王子"就宁可不嫁。正是这“两不结婚”,让张乃一一直到30多岁了还是独身一人,但爱神仍不时地光顾于她。 用真情攻破“马其诺防线” 在延安,张乃一在感情和婚姻上的态度,使她有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 当时延安男同志比女同志多,像张乃一这样的女性倍受瞩目。其间,有许多热心的人为她“拉线”,也有许多人毛遂自荐,写信、赠诗,有的甚至主动找上门来,但张乃一始终没有动过心。 一次,在党校学习的陈赓碰到张乃一,见周围没有人,便用英语说:“我可以帮你介绍。”张乃一假装没听懂。还有一次,一位和张乃一一同被打成“特务”的男同志找到张乃一,坦率地表明了心迹:“我看我俩挺合适,都是"特务",谁也用不着嫌弃谁。”但张乃一却回答:“我可不是特务。”逐渐地,张乃一有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她明白这一外号的含义,但并不介意,只是一笑了之。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张乃一被安排到解放区太行根据地工作。张乃一刚到涉县,从延安路过太行去华北的平杰三就给时任军区参谋长的李达通了消息。原来,李达参谋长同前妻齐珂离婚一年多了,过着带孩子的单身汉生活。许多同志都感到李达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都在帮他物色合适的对象。 平杰三在延安党校学习时就认识了张乃一。他告诉李达,从延安来了两位女同志,都没结婚。一个长得很漂亮,另一个模样中等,但人老实。他问李达:“你自己说,给你介绍哪一个?”李达毫不犹豫地说:“我要老实的。”于是平杰三就给李达介绍了张乃一的很多情况。时任太行军区政委的李雪峰也很关心李达的婚姻问题,知道李达的意向后,他给李达写了一封信:“张乃一这个同志各个方面都很好。”刘伯承、 *** 也看了信, *** 说:“我看行。”事情就这样定下了,但李达能否突破“马其诺防线”呢? 张乃一到根据地没有几天,被有意安排到司令部,这之后20多天的时间里,李达白天忙工作,晚上就和张乃一拉家常,从身世、经历到工作、学习,无话不谈。张乃一开始觉察到李达的心思,通过这些天的倾心交谈,她对李达有了初步的了解,李达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心动了,她意识到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打开了她的防线。一天,李达开始谈起自己家庭的变故:他离婚一年多了,想找一个女同志做伴侣。听到这些,张乃一埋下头没有说话,李达开始试探地问:“延安的男同志比女同志多,你为什么没结婚成家呢?”张乃一抬起头响亮地说:“我早年曾经立下誓言,不到社会主义我不结婚。在延安我拒绝过不少人,为此还得了一个绰号"马其诺防线"。” 李达望着张乃一真诚地说:“如今日本鬼子已经投降,抗战胜利了。再说,马其诺防线并不是不能攻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不就被攻下来了吗?你现在可以考虑成家了。”张乃一被这直率的回答弄得脸“唰”一下红了。沉默片刻,张乃一讲出了心里话:“我现在是可以考虑成家了,但我已32岁了,我要找一个实在人,可依赖的人,不会离开我的人。”李达理解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晚上,李达仍同往常一样来到了张乃一住的屋子,一进门就红着脸说:“我反复想过了,咱们结婚吧!”张乃一犹豫着说:“我们才相识20多天,还是再增加一些了解吧。”李达听到这话,急促地说:“这20多天来,我们不是天天在相互了解吗?我觉得我已经很了解你了。你是一个很好的女同志,正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对我的情况,你还想了解什么?提出来,我全告诉你。” 望着李达质朴的面容,回忆相处的日子,张乃一突然感到,他正是自己要寻找的“白马王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他绝不会离她而去。张乃一终于点了点头,有力地说:“好吧,我同意了,我们结婚吧!” 婚礼日期定在1945年12月14日,这是李达选的。当张乃一问李达选这一天的原因时,李达说:“1931年12月14日,我加入了红军,这一天是我从旧军队军人变成红军战士的日子,也是我新生的日子,有纪念意义。” 情缘夫人开国上将
开国上将肖华的妻子
王新兰,原名心兰,1924年6月生,四川宣汉人,开国上将肖华将军的夫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
肖华对能歌善舞的王新兰很有好感,但当时王新兰年龄还小,没感觉到什么。等到二人要分别时,肖华急了,再不主动就没机会了。
王新兰
王新兰,原名心兰,萧华将军夫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1924年6月出生于四川宣汉,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1937年加入中共。1939年11月21日与萧华上将结婚。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三局五十五分队报务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处机要秘书、东北南满司令部秘书兼电台台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司令部秘书处秘书、总政治部机要科副科长、总政治部专家工作室主任、交通部干部局干部科科长、交通部外事处处长、总政治部秘书处副处长、总政治部主任办公室副主任、军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兰州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85年12月离休(正军职)。
战将韩先楚的老婆
韩先楚妻子:刘芷
刘芷(1920-),北京市人。开国上将韩先楚将军夫人。1938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抗大一大队宣传股干事,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部政治指导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十一小学协理员、教务处主任,福州军区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总参谋部二部顾问,获独立功勋荣誉章。
上将杨勇的老婆
林彬,杨勇夫人,山东冠县人,1923年生,1934年入党,1939年4月结婚。建国后在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工作,2002年病逝。
杨勇上将的老婆是林彬。
林彬(1923-2003):原姓沙,回族,山东冠县人。开国上将杨勇夫人。1937年参加革命,同年国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鲁豫军区组织部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