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十六计,三十六计有哪些计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2 11:08:15 浏览2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三十六计是哪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三十六计第一计 瞒天过海
三十六计第二计 围魏救赵
三十六计第三计 借刀杀人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三十六计第五计 趁火打劫
三十六计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三十六计第七计 无中生有
三十六计第八计 暗渡陈仓
三十六计第九计 隔岸观火
三十六计第十计 笑里藏刀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三十六计 第四套 混战计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 第五套 并战计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三十六计 第六套 败战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三十六计依序为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
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扩展资料
深远影响:
1、《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后世的兵书大多受到它的影响,对中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影响非常深远。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2、《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
3、该书被翻译成英塌携、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烂侍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4、《孙子兵法》实为中华千古奇书,自问世以来历来饥衫吵被奉为兵家宝典。《孙子兵法》也是深深扎根于中国的主流哲学,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成就人、成就事”为目标的应用科学。更是成为商界必备实战手册,不仅可以启迪人作正向思考,更可以开发人权变创新的智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如果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请您采纳哦!

三十六计是哪36个?

苦肉计,空城计。。。。
三十六计是哪36个?
三十六计如下:
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
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以及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的意义
三十六计,称三十六策,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来源于南北朝,而成书于明清时代。三十六计是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我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军事思想所总结的兵书。
三十六计经常会和《孙子兵法》联系在一起,俗称“孙子兵法三十六计”。而《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之一,对我国的军事科学发展具有很深的影响,也在世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十六计分别是哪三十六计?

分别为:
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
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
李代桃僵、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
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
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扩展资料:
孙子兵法的影响
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专诸刺吴王僚之后至阖闾三年孙武见吴王之间,也即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有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计》的说法。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日、英、法、德、俄等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享有“兵学圣典”的美誉。
作为华夏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中璀璨的瑰宝,《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兵书,不仅止于中华文化中的重要遗产,她更是华夏智慧与朴素思想的象征。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它更代表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思想、文化,是几千年华夏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根基、源泉。
国人尊孙子为“兵圣”,而以色列当代战略学者Martin van Creveld(克里费德)之言可以代表国外的总评:“所有战争研究著作中,《孙子》the best(最佳),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则只能屈居second best(第二)。”
在现代,孙子兵法的作用远远不再局限于一本军事著作的范畴,它还被广泛运用于政治斗争、商业竞争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我们办起事来多几分智慧,少走些弯路。
《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
《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
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
该书被翻译成英、俄、德、日等20种语言文字,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以指导战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有哪些计

三十六计分别是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以及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称三十六策,指的是我国古代的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来源于南北朝,而成书于明清时代。三十六计是中国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我国古代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军事思想所总结的兵
书。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分别是: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三十六计第八计—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三十六计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姑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01、美人计美人计应该也算是比较常用的一个计策了,在三国时期,王允为了对付董卓就曾使用过美人计,而在这个计策当中中主角自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貂蝉。貂蝉作为四大美女之一,她的容貌自然不用多说。当时王允为了吸引董卓的注意,首先就是把貂蝉先献给董卓,然后又私下让吕布被貂蝉所吸引,这样就可以利用貂蝉来离间吕布和董卓之间的关系,最终这个计策自然也是成功了,吕布为了貂蝉直接斩杀了董卓。
02、空城计把空城计用的炉火纯青的一个人应该就是诸葛亮了,在《三国演义》当中,诸葛亮北伐失败之后,司马懿也是率领大军前来围剿,面对着司马懿的几十万大军,诸葛亮也是从容不迫,直接一出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当然在正经的历史当中,空城计实际上是赵云的杰作,和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03、苦肉计同样是在三国时期,周瑜和黄盖应该是把苦肉计演绎的淋漓尽致,一直到现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算是脍炙人口的一句歇后语。也正是因为周瑜和黄盖两个人的苦肉计才让曹操上了当,这才造成了曹操赤壁大战的失败。
04、暗度陈仓这其实就是韩信的杰作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得不说的是,韩信确实是一个军事天才。而刘邦之所以能够建立大汉政权,一大半的功劳都是要归于韩信,当初楚军所有的目光都是盯着正在维修的栈道,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韩信竟然率领部队直接从陈仓出兵,但楚军知晓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但可惜的是,韩信虽然帮助刘邦建立政权,但最终的结局着实有些凄惨。
三十六计
01 瞒天过海
02计 围魏救赵
03计 借刀杀人
04 以逸待劳
05 趁火打劫
06 声东击西
07 无中生有
08 暗渡陈仓
0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姑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道伐虢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36 走为上
孙子兵法
1计篇
2作战篇
3谋攻篇
4行篇
5势篇
6虚实篇
7军争篇
8九变篇
9行军篇
10地形篇
11九地篇
12火攻篇
13离间篇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 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 第十八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 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 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
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 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 第二十四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 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 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
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 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 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
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 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 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
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
分为
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孙子兵法有三十六计吗?
他们好像是两本兵法书吧。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计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有三十六种计策。这三十六种计策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 瞒天过海 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 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 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 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 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 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 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 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 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 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 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 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 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 欲擒姑纵 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 抛砖引玉 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 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 混水摸鱼 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 金蝉脱壳 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 关门捉贼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 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 假道伐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 指桑骂槐 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 假痴不癫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 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第29计 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 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 空城计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第33计 反间计 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第34计 苦肉计 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第35计 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第36计 走为上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帝看热闹。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李代桃疆: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撞或代人受过。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死亡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这是谦虚的话。
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哭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哭那个。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语出《三国演义》。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语出元曲《英雄布》。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语出《三国演义》。
连环计: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语出《儿女英雄传》。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这三十六计,到今天还极具活力,广为流传,特别是在行军用兵、商海谈判,甚至日常生活中都经常用到。例如在毛泽东领导的反围巢时和红军长征时多次运用到诸如“声东击西”、“以逸待劳”等方法克敌制胜。可以说,这种所谓的计策和这些词语都给我们带来了诸多方便
《孙子兵法》是历朝历代追捧的兵书,也是后人宝贵的军事学习资料。那么三十六计是哪些呢?分别是胜战计中有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敌战计中有无中生有、暗渡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攻战计中有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混战计中有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途伐虢;并战计中有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颠、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败战计中有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很多计谋,在古代的谋士与军事家都使用过。美人计就是通过进献美人,美人蛊惑、吹耳边风来达到目的。司徒王允用了貂蝉这一美人计离间了吕布与董卓之间的关系,董卓被吕布所杀,吕布没有了董卓这个靠山也势单力薄。借刀杀人这一计可谓是十分有心机的,自己不亲手消灭别人,借助其他人的手来替自己除掉眼中钉。曹操看不惯祢衡骄傲自大的样子,自己出手又怕天下人诟病,于是就把祢衡送给了刘表,刘表转而把祢衡又送给了黄祖。祢衡不把黄祖看在眼里,破口大骂,黄祖一个急性子的人,立马就让侍卫斩杀了祢衡。空城计是为了掩饰自己兵力空虚,造成极大阵势的样子来迷惑对手。三国中,诸葛亮就用了一招空城计,迷惑住了司马懿。
三十六计中走为上计,在我们觉得自己没有希望,硬拼只能徒劳无功时逃跑是最好的计谋。《孙子兵法》在今天的和平年代下,更多的是用于商战。
孙子兵法分13篇,又叫《兵法十三篇》
分为
卷上:始计第一,作战第二,谋攻第三,军形第四,兵势第五。
卷中:虚实第六,军争第七,九变第八,行军第九
卷下:地形第十,九地第十一,火攻第十二,用间第十三。
而三十六计无年代和作者可考,不分卷,有六套计,每套六计,共六六三十六计
第一套 胜战计
第1计 瞒天过海 第2计 围魏救赵 第3计 借刀杀人
第4计 以逸待劳 第5计 趁火打劫 第6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7计 无中生有 第8计 暗度陈仓 第9计 隔岸观火
第10计 笑里藏刀 第11计 李代桃僵 第12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13计 打草惊蛇 第14计 借尸还魂 第15计 调虎离山
第16计 欲擒故纵 第17计 抛砖引玉 第18计 擒贼擒王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 釜底抽薪 第20计 混水摸鱼 第21计 金蝉脱壳
第22计 关门捉贼 第23计 远交近攻 第24计 假途伐虢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 偷梁换柱 第26计 指桑骂槐 第27计 假痴不癫
第28计 上屋抽梯 第29计 树上开花 第30计 反客为主
第六套 败战计
第31计 美人计 第32计 空城计 第33计 反间计
第34计 苦肉计 第35计 连环计 第36计 走为上
第一套:胜战计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第二套:敌战计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第三套:攻战计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王。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内容介绍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

三十六计是什么?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公元589年,隋朝将大举攻打陈国。这陈国乃是公元557年陈霸先称帝建国,定国号为陈,建都城于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战前,隋朝将领贺若弼因奉命统领江防,经常组织沿江守备部队调防。每次调防都命令部队于历阳(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县一带地方)集中。
还特令三军集中时,必须大列旗帜,遍支警帐,张扬声势,以迷惑陈国。果真陈国难辨虚实,起初以为大军将至,尽发国中士卒兵马,准备迎敌面战。可是不久,又发现是隋军守备人马调防,并非出击,陈便撤回集结的迎战部队。
如此五次三番,隋军调防频繁,蛛丝马迹一点不露,陈国竟然也司空见惯,戒备松懈。直到隋将贺若弼大军渡江而来,陈国居然未有觉察。隋军如同天兵压顶,令陈兵猝不及防,遂一举拔取陈国的南徐州(今天的江苏省镇江市一带)。
2、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诸葛亮为实现刘备夙愿,率领大军北伐曹魏,但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诸葛亮传令,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3、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赤壁之战前蒋干充当曹操之说客,企图劝说周瑜投降。而当时,不想周瑜正担心蔡瑁和张允帮助曹军训练好水军,将计就计,摆下“群英会”,诱导他盗走假的张、蔡二人的“投降书”,以反间计除去了这二人。后却自以为立功,成为笑柄。
4、第三计:借刀杀人
春秋时期,郑桓公精心治国,郑国日益强盛。但郑桓公并不满足。郑桓公想要扩张领土,于是他决定侵占郐国,他采用谋士计策,列出郐国忠臣良将名单。
郑桓公在竹简上刻上诺言:一旦占领了郐国,便给这些人升官、分封土地。接着,郑桓公举行了隆重的祭典,发誓永不负约。
郐国国君得知此事,大吃一惊,疑心大起,以为那些名单上的人都要反叛他,最后决定将他们全都杀了。郑桓公听到郐国忠臣良将被杀,高兴得心花朵朵开。郑国军队乘虚而入,没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郐国。
5、第四计:以逸待劳
三国时,吴国杀了关羽,刘备怒不可遏,亲自率领七十万大军伐吴。蜀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进击,居高临下,势如破竹。举兵东下,连胜十余阵,锐气正盛,直至彝陵,哮亭一带,深入吴国腹地五六百里。孙权命青年将领陆逊为大都督,率五万人迎战。
陆逊深谙兵法,正确地分析了形势,认为刘备锐气始盛,并且居高临下,吴军难以进攻。于是决定实行战略退却,以观其变。吴军完全撤出山地,这样,蜀军在五六百里的山地一带难以展开,反而处于被动地位,欲战不能,兵疲意阻。相持半年,蜀军斗志松懈。
陆逊看到蜀军战线绵延数百里,首尾难顾,在山林安营扎寨,犯了兵家之忌。时机成熟,陆逊下令全面反攻,打得蜀军措手不及。陆逊—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十六计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有哪些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分别是:
三十六计第一计—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三十六计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三十六计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三十六计第六计—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三十六计第八计—暗渡陈仓;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三十六计第九计—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三十六计第十计—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三十六计第十一计—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三十六计第十二计—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三十六计第十三计—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三十六计第十四计—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的名义或以另一种形式重新出现。
三十六计第十五计—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三十六计第十六计—欲擒姑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三十六计第十七计—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三十六计第十八计—擒贼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三十六计第十九计—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十六计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三十六计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三十六计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三十六计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三十六计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三十六计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三十六计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三十六计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三十六计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
三十六计第三十计—反客为主;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三十六计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三十六计第三十三计—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三十六计第三十四计—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三十六计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三十六计第三十六计—走为上;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

三十六计有哪些?

三十六计有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等等。《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在众多的兵书中独树一帜、雄踞一流,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与《孙子兵法》一起,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三十六计》作者是张联甲。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
三十六计有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关门捉贼、浑水摸鱼、打草惊蛇、瞒天过海、反间计、笑里藏刀、顺手牵羊、调虎离山、李代桃僵。
指桑骂槐、隔岸观火、树上开花、暗渡陈仓、走为上、假痴不癫、欲擒故纵、釜底抽薪、空城计、苦肉计、远交近攻、反客为主、上屋抽梯、偷梁换柱、无中生有、美人计、借尸还魂、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连环计、假道伐虢。
三十六计背景
“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
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诸葛亮三十六计有哪些?

诸葛亮三十六计有:第一计
逐恶、第二计
知人性、第三计
善于辨才、第四计
三顺道、第五计
诫守、第六计
戒备、第七计
腹心之用、第八计
机形之用、第九计
刑罚之用、第十计
奖赏之用、第十一计
审因之道、第十二计
借势而谋、第十三计
假权之道、第十四计
善用三宾、第十五计
因便就利、第十六计
应机而作、第十七计
揣能而用、第十八计
因情借势、第十九计
和人有道、第二十计
励士之术、第二十一计
贵在自勉、第十二计
纳言之道、第二十三计
上下相处、第二十四计
察疑解危、第二十五计
举措得当、第二十六计
喜怒有节、第二十七计
教令有节、第二十八计
斩断、第二十九计
思虑、第三十计
阴察、第三十一计
让夺之道、第三十二计
出师、第三十三计
澹泊明志
心意安定、第三十四计
整师严纪、第三十五计
布阵御敌、第三十六计
后应。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三十六计大全 三十六计有哪些

三十六计有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以逸待劳、擒贼擒王、趁火打劫等等。《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在众多的兵书中独树一帜、雄踞一流,它是中华民族智慧宝库中的经典,与《孙子兵法》一起,并称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双璧”。故古书中称:“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三十六计》作者是张联甲。张联甲先生孜孜不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献。
1、第一计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2、第二计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3、第三计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4、第四计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5、第五计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6、第六计 声东击西: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7、第七计 无中生有: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8、第八计 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
9、第九计 隔岸观火: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10、第十计 笑里藏刀: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11、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12、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顺手就牵了羊。比喻不费劲,乘机便得到的。现多指乘机拿走人家东西的偷窃行为。
13、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打动草惊动了藏在草里的蛇。后用以指做事不周密,行动不谨慎,而使对方有所觉察。
14、第十四计 借尸还魂:迷信人认为人死后灵魂可附着于别人的尸体而复活。后用以比喻已经消灭或没落的事物,又假托别物重新出现。
15、第十五计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山头。比喻为了便于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16、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比喻为了进一步的控制,先故意放松一步。
17、第十七计 抛砖引玉:以自己的粗浅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见解。
18、第十八计 擒贼先擒王:作战要先擒拿主要敌手。比喻做事要抓关键。
19、第十九计 釜底抽薪:从锅底抽掉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第二十计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时机攫取不正当的利益。也作“浑水摸鱼”。
21、第二十一计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幼早的壳。比喻用计脱身。
22、第二十二计 关门捉贼:关起门来捉进入屋内的盗贼。
23、第二十三计 远交近攻: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秦国用以并吞六国,统一全国的外交策略。
24、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以借路为名,实际上要侵占该国(或该路)。虢,诸侯国名。也作“假道灭虢”。
25、第二十五计 偷梁换柱: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
26、第二十六计 指桑骂槐:指着桑树骂槐树。比喻借题发挥,指着这个骂那个。
27、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癫:假装痴呆,掩人耳目,另有所图。
28、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上楼以后拿掉梯子。借指与人密谈。也用以比喻怂恿人,使人上当。
29、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比喻将本求利,别人收获。语出《荡寇志》。
30、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本是客人却用主人的口气说话。后指在一定的场合下采取主动措施,以声势压倒别人。
31、第三十一计 美人计:以美女诱人的计策。
32、第三十二计 空城计: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缺乏兵备而故意示意人以不设兵备,造成敌方错觉,从而惊退敌军之事。后泛指掩饰自己力量空虚、迷惑对方的策略。
33、第三十三计 反间计:原指使敌人的间谍为我所用,或使敌人获取假情报而有利于我的计策。后指用计谋离间敌人引起内讧。
34、第三十四计 苦肉计: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
35、第三十五计 连环计:本为元杂剧名。剧本写汉末董卓专权,王允设计,先许嫁美女貂蝉与吕布,后又献给董卓,以离间二人,致使吕布杀死董卓。后用以指一个接一个相互关联的计策。
36、第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指战争中看到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时就逃走。现多用于做事时如果形势不利没有成功的希望时就选择退却、逃避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