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夜古诗,中秋夜古诗全文及解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3-12-22 10:01:33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中秋夜诗句古诗

中秋夜的古诗诗句如下:
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赏析:“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这句诗写出了月夜下长安城的景象。明亮的月光洒在长安城上,一片银白色。此时万户人家都传来了捣衣声,这声音寻常而熟悉,却也透露出人们为准备寒衣而忙碌的情景。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这两句诗表达了人们对边关征人的深切思念。秋风吹过,捣衣声却无法吹散人们对边关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首小词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描绘了中秋夜的景色,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写出了人生的无奈和分离的不舍。首句中的“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相对,将空间距离拉长,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体现出诗人漂泊的无奈和分离的不舍。
三、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中秋月夜的景色,表达了对离别、思念和团圆等情感的思考和感慨。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每逢一年的这个夜晚,远在万里之外的人都能看到这个美好的时刻。这里诗人用“好夜”来形容中秋月夜的美好和珍贵,用“万里”来形容距离的远近,形象地表达了人们对这个节日的重视和感情的纽带。

描写中秋夜的古诗

描写中秋夜的古诗如下:
1、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赏析:诗人从畅想中曳回,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诗句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
2、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
赏析:此句描写了洞庭湖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的美景,营造了一个纯净又澄澈的境界,天穹地壤之间,一片空明澄澈,词人的心也被纯净净化了。这三句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素月分辉”,是说皎洁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像素月把自己的光辉分了一些给湖水。
前两句明点月华星辉,暗写波光水色,表现了上下通明的境地,仿佛是一片琉璃世界。所以接下来说:“表里俱澄澈。”这一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说来说去,洞庭秋色美在哪里呢?词人在这一句里点了出来,美就美在“澄澈”上。这里表里如一的美,是光洁透明的美。
而“表里俱澄澈”这五个字,描写周围的一切,从天空到湖水,洞庭湖上上下下都是透明的,没有一丝儿污浊。这已不仅仅是写景,还寄寓了深意。这五个字标示了一种极其高尚的思想境界,诸如光明磊落。
3、满堂唯有烛花红,歌且从容,杯且从容。——《一剪梅中秋元月》辛弃疾
赏析:此句以景作结,描写了词人在中秋无月之夜的寂寞愁情,词人只有红烛为伴,借酒浇愁,慢歌独饮,聊以自慰,其孤苦之状,跃然纸上。

李峤的中秋夜古诗

李峤的中秋夜古诗如下:
1、中秋夜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2、中秋夜译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
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去寻找真理。
3、中秋夜赏析:
描绘了中秋月夜的美丽和神秘。这首诗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在中秋节这个团圆之夜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前两句写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描绘了一幅迷人的中秋月夜;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李峤的中秋夜在诗坛的影响:
1、诗坛的繁荣:
李峤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常常被后人传颂。他的《中秋夜》作为一首优秀的五言绝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的风气,带动了唐代诗歌创作的高潮,促进了诗坛的繁荣。
2、思想的解放:
李峤的《中秋夜》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以一种清新脱俗的视角,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这种思想的解放,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影响了后世的诗人。
3、文学的传承:
李峤的《中秋夜》作为一首优秀的五言绝句,传承了古代文学的优秀传统。这首诗简洁明快、意境优美、情感真挚,体现了唐代诗歌的特点,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对后世的影响:
李峤的《中秋夜》不仅在唐代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首诗的思想和艺术成就在后来的诗歌中得到了体现和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中秋夜古诗全文及解析

中秋夜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及注释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注释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赏析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一)、辛弃疾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二)、关于中秋夜晚的月亮作文 (三)、月圆中秋夜手抄报边框内容花边图案-A4纸精美作品_强烈推荐 (四)、中秋夜色五年级作文400字 (五)、中秋夜看花灯五年级作文600字 (六)、中秋节作文800字中秋夜寻月,中秋节作文800字 (七)、中秋节作文800字,中秋夜寻月作文800字 (八)、老家的中秋夜,中秋节作文900字大全 (九)、又是一年中秋夜,中秋节作文800字 (十)、中秋夜寻月,中秋节作文800字

中秋节的古诗词

中秋节的古诗词如下: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2、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苏轼《青玉案·元夕》:“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4、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6、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苏轼《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此夕苦短欢情长,元家不忆旧游乡。微雨沾盘飧,轻风送酒香。”
8、曹雪芹《红楼梦》:“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9、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霜凄凄水茫茫,风似刀催夜气长。忽听村舍钟声远,偏疑砧杵夜何忙。”
10、张籍《秋兴八首·其五》:“移家向秋更欲还,苦痛残阳已属山。入夜渐凉凉欲雨,独寻离思到明灯。”
11、杜牧《中秋》:“月到十五更分明,金风玉露一相倾。家人团圆夜未央,平生万事向人情。”
12、白居易《中秋夜赋》:“云护红衫遥缀影,露调清箫远和声。东家早有君王看,西邻翻有岳阳城。”
13、王之涣《秋夕月多情》:“秋夜月多情,相思带夜明。泠泠丝竹远,无语更长缨。”
14、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醉脸凝尊月正明,羌笛风流御史情。十五夜高歌寄言,父兄不教儿莫醉。”
15、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16、孟郊《寒食雨中作》:“月朗人静梧桐雨,乱翻飞絮落纷纷。新烹清羹动香案,翠幌红泥画屏门。”
17、李商隐《夜雨寄北》:“风卷湿秋光,霜叶送悲猨。长夜梦魂惊,愁空思不敢。红灯夜夜梦,华亭又一端。但恐去年春,花下别离看。”
18、陈与义《中秋》:“月出长空皎皎,照乘龙九华。”
19、刘长卿《中秋夜怀妇》:“庭前山色,缕缕愁烟隐断续,翠帘高卷。”
20、白居易《中秋》:“洞房空尚凉,翠黛思行役,青娥不见来,乱叶遍庭柯。”
这些诗句描绘了中秋节月明星稀、家国思乡、团圆情深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们对故乡、家人和团聚的深切思念之情。

中秋节的古诗有那些

中秋节的古诗如下:
一、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中秋夜不见月》罗隐
赏析:
在诗中,诗人描写了中秋夜晚上的景象,但这并没有月亮。诗人用“阴云薄暮上空虚”来表达一种极正常的景象,即薄暮时分,阴云笼住了天空,使得晚上无法看见清亮的月光。诗人用这种自然现象来隐喻世界的混浊不堪。
后两句“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诗人带上了浓郁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担心即使天气恢复晴朗,也看不到皎洁的月光,因为月亮的光芒已经被云彩所遮盖。这里的“玉轮”和“蟾蜍”是诗人自喻和喻人的象征,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二、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赏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诗人用美丽的比喻来形容桂花。他将桂花比作玉珠,从月亮下边撒落下来,这个场景带给人一种空灵、纯净的感觉。而“露华新”一词,则描绘了桂花瓣带着露珠更显湿润,更加增添了桂花的娇美。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诗人用嫦娥的形象来解释桂花从何而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嫦娥是月亮的女神,与桂花有着密切的联系。
诗人的意思是,这些桂花可能是嫦娥撒下来的,给予人们一种礼物。这样的想象不仅使诗人的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桂花的美好感受。
三、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赏析:
首句“暮云收尽溢清寒”,通过描绘傍晚的天空,为读者创造出一种清寒的氛围,为后续的“银汉无声转玉盘”作铺垫。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此句写中秋之月的美景,“清寒”二字写出月光如水的情态,“玉盘”二字写出月亮冰清玉洁的美感,境界高远,意味深长。
接着,“此生此夜不长好”,诗人用“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相对,将空间距离拉长,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体现出诗人漂泊的无奈和分离的不舍。
整首词中,诗人用凝练的语言、抑扬有致的韵调、含蓄委婉的诗意和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中秋月夜的美丽景色和人生哲理,给读者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中秋夜古诗解释

中秋夜古诗解释介绍如下:
《中秋夜》的意思是: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中秋夜》是初唐诗人李峤所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虽短小,却寓意深刻。
原文: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创作背景:
中秋月圆人未圆,举杯望月把亲牵。独自守着中秋夜,借酒消愁了心愿。只为幸福的明天,漂泊异乡又一年。中秋月圆之夜本是亲人团聚的时候,因漂泊在外却不能团圆。这首词很明显,反映了作者对家乡思恋和对亲人牵挂。
中秋月圆之夜,把酒对月诉说相思苦。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据说此夜月亮最大最圆最亮。从古至今人们都有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
其起源于上古时代, 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有哪些?

中秋节有关的古诗有以下五首,《中秋夜》、《中秋》、《秋宵月下有怀》、《十五夜望月》、《中秋月》。
1、中秋夜
李峤 〔唐代〕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译文
夜空中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2、中秋
司空图 〔唐代〕
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
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译文
闲暇之余漫步在秋天的夜色中低声吟唱,总觉得心里空虚郁闷、心里惴惴不安。
今天晚上如果再没有圆满的月亮,今年的秋天就算是虚度光阴了。
3、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 〔唐代〕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译文
秋天的夜空明月高悬,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被惊起的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萤火虫循着那灯光从卷帘飞入屋内。
院子中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
你我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久久地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
4、十五夜望月
王建 〔唐代〕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
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
5、中秋月
晏殊 〔宋代〕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月光下梧桐树影随着时间推移,不知不觉的移动着,在这团圆夜仍是独自面对着角落。
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

中秋节古诗

中秋节古诗

1、《中秋》

唐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2、《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4、《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6、《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7、《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8、《中秋月》

宋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9、《中秋见月和子由》

宋苏轼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
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10、《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1、《满江红中秋寄远》

宋辛弃疾

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唤取、玉纤横笛,一声吹裂。
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
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
玉液满,琼杯滑。
长袖起,清歌咽。
叹十常八九,欲磨还缺。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
把从前、离恨总成欢,归时说。

12、《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宋文天祥

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
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

13、《十五夜抵建宁》

明徐渭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长桥见月圆。
渐上远烟浮草际,忽依高阁堕檐前。

14、《舟次中秋》

明张煌言

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
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

15、《中秋登楼望月》

宋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6、《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17、《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8、《太常引》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19、《月夜思乡》

唐杜甫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20、《倪庄中秋》

金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中秋节古诗大全

1、中秋

作者:郑谷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2、中秋月直禁苑

作者:郑畋

禁署方怀忝,纶闱已再加。

暂来西掖路,还整上清槎。

恍惚归丹地,深严宿绛霞。

幽襟聊自适,闲弄紫薇花。

3、中秋月

作者:朱庆馀

自古分功定,唯应缺又盈。

一宵当皎洁,四海尽澄清。

静觉风微起,寒过雪乍倾。

孤高稀此遇,吟赏倍牵情。

4、荆渚八月十五夜值雨寄同年李屿

作者:郑谷

共待辉光夜,翻成黯澹秋。

正宜清路望,潜起滴阶愁。

棹倚袁宏渚,帘垂庾亮楼。

桂无香实落,兰有露花休。

玉漏添萧索,金尊阻献酬。

明年佳景在,相约向神州。

5、八月十五夜

作者: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6、八月十五夜看月

作者:姚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

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7、洛中秋日

作者:许浑

故国无归处,官闲忆远游。

吴僧秣陵寺,楚客洞庭舟。

久病先知雨,长贫早觉秋。

壮心能几许,伊水更东流。

8、八月望夕雨

作者:徐凝

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

如练如霜在何处,吴山越水万重云。

9、八月十五夜卧疾

作者:熊孺登

一年只有今宵月,尽上江楼独病眠。

寂寞竹窗闲不闭,夜深斜影到床前。

10、八月十五夜

作者:徐凝

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

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

11、鹤林寺中秋夜玩月

作者:许浑

待月东林月正圆,广庭无树草无烟。

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中秋节]古诗汇总——诗中秋

诗中秋: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3、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4、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

5、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中秋节的古诗

1、《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3、《太常引》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4、《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輧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6、《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8、《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9、《中秋登楼望月》

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0、《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古诗绝句就是这样经典,凝练,内心顿生无限的情怀。希望看到更多的的绝句和古诗吗,请欣赏 中秋节古诗五言绝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