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舍本逐末啥意思?
- 2、舍本逐末啥意思?
- 3、舍本逐末的意思
- 4、舍本逐末的意思
- 5、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
- 6、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 7、舍本逐末的意思
- 8、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 9、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啥意思?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的意思是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舍:舍弃。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逐:追求。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出自《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译文:“采铜铸钱,一年十万人不耕种……弃本逐末,耕田的人不能有半数,邪恶不可能禁止,起源于钱。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贪小失大(tān xiǎo shī dà)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自北齐的刘昼《贪受》: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之金“,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卒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译文:蜀国国君生性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通往蜀国。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许多贵重的东西放在牛的后面,号称为“牛粪”。用来送给蜀国。蜀国国君贪图宝物,就劈开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用来迎接石牛。秦惠王率领军队紧随其后,从而导致蜀国毁灭蜀国国君死了,因小利失去国家而被天下的人耻笑。
2、反义词
溯本求源(sù běn qiú yuán),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寻求;源:源头。
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 底的要证据。”
中华成语大词典
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舍本从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英文】: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
【日文】:根本を舍てて,末节を求(もと)める
【法文】:négliger l'essentiel pour s'attacher à l'accessoire
【德文】:das Pferd beim Schwanz aufzǎume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舍本逐末[shěběn-zhúmò]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放弃事物的根本和主要方面,追求细枝末节。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例句]赵匡胤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不舍本逐末,关照农民与农业,很少顾及自己。
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舍本从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英文】: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
【日文】:根本を舍てて,末节を求(もと)める
【法文】:négliger l'essentiel pour s'attacher à l'accessoire
【德文】:das Pferd beim Schwanz aufzǎume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中华成语大词典
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示例】: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舍本从末
【反义词】:追本求源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英文】: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
【日文】:根本を舍てて,末节を求(もと)める
【法文】:négliger l'essentiel pour s'attacher à l'accessoire
【德文】:das Pferd beim Schwanz aufzǎume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孟子的弟子问他现在要办的事情很多该如何处理,孟子说应该知道要做的事情中哪些是最急需办的就先办,不能面面俱到。如果父母死子女在服丧期间吃饭狼吞虎咽,喝汤时响声很大,这就是舍本逐末,不知自己当前该干什么
一、基本解释
舍本逐末:原指弃农而事工商。后泛指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而追求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情不抓根本,只在枝节上下功夫。
二、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三、同义词
轻重倒置、损本逐末、本末倒置。
四、成语举例
1.你的做法有点舍本逐末,结果是得不偿失。
2.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啥意思?
舍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的意思是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舍:舍弃。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逐:追求。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出自《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译文:“采铜铸钱,一年十万人不耕种……弃本逐末,耕田的人不能有半数,邪恶不可能禁止,起源于钱。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贪小失大(tān xiǎo shī dà)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
出自北齐的刘昼《贪受》:蜀侯性贪,秦惠王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日置牛后,号"牛粪之金“,以遗蜀侯。蜀侯贪之,乃堑山填谷,使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卒师随后而至,灭国亡身,为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译文:蜀国国君生性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涧十分险峻,军队没有路可以通往蜀国。于是秦军雕凿石牛,把许多贵重的东西放在牛的后面,号称为“牛粪”。用来送给蜀国。蜀国国君贪图宝物,就劈开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个大力士用来迎接石牛。秦惠王率领军队紧随其后,从而导致蜀国毁灭蜀国国君死了,因小利失去国家而被天下的人耻笑。
2、反义词
溯本求源(sù běn qiú yuán),追寻根本,探求起源,溯:追寻;本:事物的根本;求:探索,寻求;源:源头。
出自老舍《老张的哲学》第三二:“一辆汽车碰在一株老树上,并没伤人……谁能刨根问 底的要证据。”
舍本逐末的意思
舍本逐末的意思:比喻做事情不抓根本,而在枝节上下功夫。
【释义】舍:放弃。本:根本。逐:追求。末:树梢,枝节。原指弃农而事工商。后泛指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而追求次要的、枝节的。比喻做事情不抓根本,而在枝节上下功夫。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示例】南北朝·北魏·贾思鳃《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用法】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近义词】舍近求远、本末倒置。
【反义词】追本溯源、顺藤摸瓜。
舍本逐末造句
1、像这类买椟还珠、舍本逐末的事,他没有少做。
2、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舍本逐末是不好的。
3、勿抓影子而失去实质,不要舍本逐末。
4、抓不住问题的根本,一味在末节上使力,就是舍本逐末了。
5、错误原因是舍本逐末,不知设计质量、过程质量与系统质量才是从事改进的正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的意思
舍本逐末的意思:指在一个系统性的复杂问题中存在多个解。
【释义】现比喻做事不抓根本的主要问题,只注重细枝末节。
【用法】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秦牧《艺海拾贝》:“如果艺术表现的事物没有若干程度的普遍性、代表性,搜集那样的事物来描写,只是舍本逐末罢了。”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出处】南北朝·北魏·贾思鳃《齐民要术·序》:“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近义词】本末倒置、买椟还珠、轻重倒置。
【反义词】崇本抑末、追本穷源、正本清源。
舍本逐末造句
1、学习只是做题而不抓牢基础知识是舍本逐末。
2、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舍本逐末的意思。
3、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功近利、舍本逐末,否则,吃亏的可能还是自己。
4、勿抓影子而失去实质;不要舍本逐末。
5、张强上课不认真,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简直是舍本逐末。
6、现代的父母多半犯了舍本逐末的大忌,只想到孩子的课业成绩,却忘了孩子身心健全的培养。
7、生活中,我们要掂量事情轻重、懂得取舍,不要做舍本逐末的事情。
8、错误原因是舍本逐末,不知设计质量、过程质量与系统质量才是从事改进的正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什么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原指弃农而事工商。后泛指放弃根本、主要的部分,而追求次要的、枝节的。比喻做事情不抓根本,而在枝节上下功夫。也作“舍本事末”、“弃本逐末”。
一、出处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二、近反义词
近义词:贪小失大、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寻流逐末、轻重倒置、事倍功半、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损本逐末、秦伯嫁女、因小失大、劳民伤财、离本趣末、忘本逐末、降本流末。反义词:逐本舍末、大处落墨、追本求源、归根结蒂、归根到底、追根求源。
三、例句
1、错误原因是舍本逐末,不知设计质量、过程质量与系统质量才是从事改进的正路。
2、也有可能整个行动会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
3、在笔者看来,这是舍本逐末,因为理念问题事关整个乡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总体运行进程,兹事体大,不容忽视。
4、抓不住问题的根本,一味在末节上使力,就是舍本逐末了。
5、现代的父母多半犯了舍本逐末的大忌,只想到孩子的课业成绩,却忘了孩子身心健全的培养。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本和末这两个字都是指事字,分别在“木”的根部或树梢位置加一笔,指代它们分别是树的根本或树的末梢。
由于树木的主要部位是“本”而不是“末”,古人借此代指各种事物的根源和枝节或表相。
舍本逐末: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放弃。本:根本的,主要的。逐:追求。末:枝节的,次要的。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用在句子中,是这样: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
[ shě běn zhú mò ]
又说弃本逐末。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弃本逐末。”
出 处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例 句
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不是~是什么呢?
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别人给你介绍个对象,你很喜欢,但是你也喜欢他/她的头发,你拿了一绺头发就走了离他而去,这就叫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
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ě běn zhú mò,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
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舍本逐末的意思
舍本逐末
[读音][shě běn zhú mò]
[解释]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例句]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不是~是什么呢?
[近义]轻重倒置掘地寻天舍本求末舍近求远寻流逐末贪小失大事倍功半买椟还珠本末倒置南辕北辙损本逐末本末颠倒秦伯嫁女因小失大劳民伤财离本趣末
[反义]逐本舍末大处落墨追根寻源追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舍:放弃。本:根本的,主要的。逐:追求。末:枝节的,次要的。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用在句子中,是这样:他们每次开会都舍本逐末,不探讨最根本的问题,只在末节上大做文章。
【词目】舍本逐末
【解释】
舍:舍弃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的意思是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舍:放弃。本:根本。逐:追求。末:树梢,枝节);后用以比喻轻重主次颠倒,做事不从根本的、主要的问题着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舍本逐末(拼音:shě běn zhú mò)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释义: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
读音:shě běn zhú mò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译文:百姓舍弃农业而从事工商就会不昕从命令,不昕从命令就不能依靠他们防守,不能依靠他们攻战。
造句: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舍本逐末是不好的。
扩展资料:
近义词:南辕北辙
释义:辕,车前部驾牲畜的两根直木;辙,车轮在地面上碾出的痕迹。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标完全相反。
读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译文:依仗自己国家强大,军队精锐,而去攻打邯郸,想扩展地盘抬高声威,岂不知您这样的行动越多,距离统一天下为王的目标就越远,这正像要去楚国却向北走的行为一样啊。
造句:没有知识和主见的人,只能南辕北辙,举棋不定。
舍本逐末在当下具有很强的说教意义,浮躁的现代人失去真我,一味追求虚浮的东西,导致真善美的失落,而自己却不能够反省!
由于现代国人失去信仰,并接受大量泊来思想,因此抛弃了自己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的失落,引发领导集群的担忧,担心我们这样唯一的文明古国会因此崩落,因此提出中华复兴。岂不知,发展经济的势头不可阻挡,新兴科技严重阻碍了文化复兴。
原来我们所追求的,是糟粕,是人家过剩不要的!而自己的精粹,却被践踏,丧失殆尽!
舍本逐末的意思呢,就是抛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形容轻重倒置。舍:舍弃。逐:追求。
释义: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
读音:shě běn zhú mò
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
译文:百姓舍弃农业而从事工商就会不昕从命令,不昕从命令就不能依靠他们防守,不能依靠他们攻战。
造句:学习中只热衷于猎奇,不想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舍本逐末是不好的。
舍本逐末成语故事: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