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孙元良兵团是怎么全军溃败的?
- 2、湘西剿匪记孙团长原型全名
- 3、孙元良儿子现在在哪里?
- 4、春花子大结局介绍
- 5、此人被称好色将军,活了103岁,有个儿子是家喻户晓的大影星,他是谁?
- 6、他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后来怎样了?
- 7、黄埔一期学生中,他以“逃跑将军”闻名,活了103岁,儿子是明星
- 8、国军有个“好色”将军,打仗不行但命长,如今儿子更是家喻户晓,他是谁?
- 9、孙元良为什么叫飞将军
- 10、孙元良又名“逃跑”将军,他生下了哪个赫赫有名的儿子?
孙元良兵团是怎么全军溃败的?
应该是营啸,也叫做炸营。你可以搜一下 孙元良。
孙元良将军为黄埔出身,整个战争生涯中,出彩的战例不少,估计1948年点评他战绩的文章会不少,就不多缀叙了。然而,打仗,常胜将军是没有的,孙也是一样。若要论最让他耿耿于怀的一战,大概就是淮海(徐蚌)战役了。那一战,孙元良率领的整整一个16兵团从陈官庄突围,结果跑到外边一看,还剩四百多人。此战解放军说孙元良单身逃走,这倒是有点儿过分了,不过八万多人的一个兵团,剩下四百和孤身脱出也实在差不多了。说来国军和共军打仗,开始损失以旅计,随后以师计,淮海战役前损失一个军已经不算什么,但这种随便就丢一个兵团,还是太窝囊了。为此,孙元良一直耿耿于怀,曾在不同场合对自己辩护过,主要强调两点,第一说明这是杜长官命令突围的,不是他擅自决定放弃同僚.从所存的文字记载看,可能是这样的,但孙随后关闭了电台,因此没有接到取消突围的命令.第二,则是说明自己的部队突围是成功的,足有一半以上的部队,四万多人冲了出来(孙部八万多人,在此前的战斗中损失一万多,突围中两万多被截留在围中,这个数字也算可信),只是突围后到达萧县时,又遭到解放军的围攻才全军覆没。
一个兵团怎么会一夜之间全军覆没呢?按照某电影的说法赶鸭子也没有这么快。
这件事,我曾请教过几位在国军中任职过的老人,大多说不明白 -- 甚至请教共军的一些前辈,也是说不明白,甚至有亲身参加过淮海战役的老人,也不明白孙兵团怎么会一下就被吃掉,因为吃其他几个兵团都费了很大力气。只有在奥马哈遇到的一位国军老人给了个比较能接受的解释。说来这位也不是亲历者,但他的一个朋友正是孙兵团的成员,突围出来后不久伤重而死。按照他这个朋友的说法,孙兵团的崩溃,是遇到了百年难一遇的事情,那就是 -- “营啸”。
“营啸”,是古代军中的说法,俗称炸营,指的是过于紧张的军队完全丧失理智,北宋救援太原之战,就因为有传闻宗翰来了,引发二十万大军营啸溃散。根据经历人的说明,孙的部队撤退到萧县不假,但遭到了解放军部队的夜袭。以夜袭而论,歼灭一个团,一个旅有可能,一个兵团基本是不可能的,而且解放军后来的文献也证明当时和孙军交战的数量极少。可是孙军的状况非常不正常。当时他们突围出来,经过一夜狂奔,凌晨时认为已经远离了战场,于是数万人几乎同时倒下酣睡,外围部队连岗哨都没有放出。拂晓,解放军少数部队突然发动夜袭,突围成功。孙兵团官兵被围多日之强烈紧张后骤然放松,又突然被袭击,神经顿时崩溃,于是全军惊叫而起,甚至自相残杀,激烈混战起来,于是几万人的大军就此溃散无法收拾。。。这可能是至今为止万人大规模“营啸”的最后一次。
湘西剿匪记孙团长原型全名
您好,湘西剿匪记是一部经典的电影,该电影的主人公孙团长的原型是孙元良。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且在解放战争中担任了湘西地区的剿匪工作。孙元良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了中国军队的指挥官。在解放战争中,他率领部队在湘西地区开展了剿匪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成为了当时湘西地区的英雄人物。孙元良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国解放战争中的英雄。
湘西巢记孙团长的原型是孙大圣,他的全名是孙传芳。孙传芳是一位著名的共产党员,曾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担任过重要职务。他是红军长征的一员,曾经参加过四渡赤水等战役。在解放战争中,他曾经担任过红四方面军司令部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边区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在巢县抗日斗争中,他担任了巢县抗日民主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他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史册上。
湘西巢记孙团长原型的全名是孙云霆。孙云霆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革命先驱,也是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开拓者之一。他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被誉为“红军猛虎”。在湘西巢记中,孙团长的形象被刻画得十分鲜明,他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为了民族解放事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形象也成为了影片中的一大亮点,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湘西勒菲记中的孙团长原型是孙继先。孙继先是湖南省永顺县人,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军官,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孙继先参加了多次战斗,并表现出色。他曾经是湘西地区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湘西州委书记等职务。
孙继先是一位非常勇敢、无私、忠诚的人。他在军事上表现出色,曾经率领部队进行多次战斗,并取得了胜利。他在政治上也非常有能力,曾经担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湘西州委书记等职务,为地方经济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名忠诚党员,在政治上非常坚定,一直致力于为人民服务。
孙继先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他的形象被塑造成了《勒菲记》中的孙团长。该剧通过孙团长的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传统。
《湘西剿匪记》是一部以湘西土司时期历史为背景的电视连续剧,讲述了湘西土司与中央政府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剿匪战争,最终湘西土司与中央政府达成妥协,共同建设新中国的故事。在电视剧中,孙团长是一个深受观众喜爱的角色,其原型是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
这位历史人物的全名是孙大发,字子来,湖南省益阳市南县小沙田人。孙大发是中国工农红军的老一辈革命家,曾任红四方面军第八军第三师和第十军第十五师政治委员、红二十五军副军长等职,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孙大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多次参与战斗,表现出色,对于中央对湘西土司的剿匪行动作出了积极贡献。
孙团长作为孙大发的艺术化形象,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形象特点,塑造出了一个威武英姿、忠勇慷慨的革命军人形象。电视剧中,孙团长奉命率领壮士们深入湘西山区,与匪徒展开了一场浴血奋战的斗争,最终功成身退,为民族独立和和平解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位真正的革命先驱,为后人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湘西剿匪记中的孙团长原型是湖南省衡山县人孙传芳,全名孙传芳。孙传芳在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湖南省委常委、湖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参加了长沙保卫战、平江战役、柳叶湖战役等。他还曾在朝鲜战争时期,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并在战役中表现出色。后来,孙传芳任湖南省政协主席、湖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厅长等职务,多次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孙元良儿子现在在哪里?
孙元良一生娶了两位夫人,共有11个子女。其中,一位儿子在海峡两岸是著名的艺人 ,这位儿子艺名叫秦汉,本名叫作孙祥钟。1977年以来,出演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演艺生涯长达50年,真可谓达到了家喻户晓的情况。秦汉曾与林青霞公开恋情,遗憾的是他们的恋情并未能开花结果,只能遗憾而终。对于80、90后,秦汉的知名度非常高,也许已经超过了其父——孙元良。秦汉曾在圈内前辈面前表示:“自己的父亲是战功显著的抗日英雄,而自己作为一个艺人,他是不想有辱父亲的名声,但内心暗自把父亲作为自己的榜样,一直以来以父为荣。”很少有人能把秦汉和孙元良联系在一起,而看似两条平行线却在无意中相交。孙元良在1990年参加录制22小时大型抗日纪录片,而儿子秦汉低价片酬出演《南京大屠杀》,还曾重走父亲的抗战之路。就这样,两人互相陪伴,也许已然成为对方的精神好友。而今,孙元良老人已经于2007年5月25日去世,享年103岁,孙元良是最后一位离世的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葬礼举行时,谢晋元之子谢继民对孙元良的逝世表示悼念。
春花子大结局介绍
《湘西大剿匪》春花子大结局很惨淡。
春花子一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深受封建思想的侵害,春花子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悲剧人物。春花子的生活遭遇凄惨,充满了悲剧色彩,但是她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她经历的磨难越多,对生活越是充满了希望。春花子一直在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春花子的努力值得尊重和敬佩。
《湘西大剿匪》是2010年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主要记叙湘西是一块美丽而义充满野性的土地。自古以来,五溪林泽之间,多生草寇土匪。新中国建国初期,一场历时三年的剿灭百年匪患的特殊战,役拉开了序幕。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评价。
《湘西大剿匪》真实故事改编
电影的主人公孙团长的原型是孙元良。他是一位著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领,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并且在解放战争中担任了湘西地区的剿匪工作。孙元良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市,早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了中国军队的指挥官。
在解放战争中,孙元良率领部队在湘西地区开展了剿匪工作,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成为了当时湘西地区的英雄人物。众所周知,了解过此人物的人都知道,孙元良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孙元良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民,成为了中国解放战争中的英雄。
此人被称好色将军,活了103岁,有个儿子是家喻户晓的大影星,他是谁?
这个人就是孙元良 ,打仗很厉害,可惜生活作风不好,他有一个儿子叫孙祥钟 ,是一个大明星
孙元良,争议很多,有人说他是抗日名将,也有人说他是好色和逃跑将军。
在孙元良的子女中,有一个人叫孙祥钟,就是台湾省著名影星秦汉,可谓家喻户晓。秦汉与秦祥林、林凤娇和林青霞合称“二秦二林”,演绎过上百部电影作品,近30部电视剧作品,是很多人都喜欢的男星。
这个人就是台湾省著名影星秦汉,可谓家喻户晓 。参演过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作品。
走过动荡的年代,深知和平来之不易。史书里记载着无数英雄为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一腔热枕,无数成功的战役里都离不开指挥者的谋略和勇士们不怕牺牲大无畏精神。留名青史的将军有很多,影视剧里的智勇双全的李云龙,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不是每个将军都可以如此英勇的。
好色将军称号由来
孙元良,曾任第22集团军司令官一职的他,素有“飞将军”一称。原来,在南京的一次战役中,他率领的军队因他贪图享乐而未能及时休整,导致疲惫不堪的外围部队被敌人迅速攻下。面对险峻的局势,孙元良选择了逃跑,弃部队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不顾。最终战败,他也因此有了“飞将军”和“好色”将军之称。
其实他也曾有过辉煌战绩,黄埔军校毕业,曾有李大钊引荐他进入黄埔军校,在校期间,还深得蒋介石赏识。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时,身为88师师长的孙元良率领部下驻守庙行一线积极抵御日军的进击。
在“八·一三”淞沪会战之时,孙元良和军队一起驻守在闸北阵地,长达三个月;主力撤退时,88师所部的524团1营八百壮士,在团副谢晋元的指挥下,以弱抗强,拿下了日军四行仓库的据点,令人惊叹,取得了国际的信任,为抗日战争的成功打下了基础。1944年,率领29军在独山抗日,使独山成为了日军侵华的终点站。
逃跑后躲在青楼里
孙元良是出了名的“好色”。当时有上海女大学生来88师慰问,孙元良对一位长相出众的女大学生起了歹念,用花言巧语赢得学生的信任后,在她们将要离开时,劝女大学生留在部队多玩几天。当时正值手下的战士们在外奋勇杀敌,他作为将领却在风花雪月。
副师长看不下去,对他进行劝说阻扰,后又让军械处主任一同劝阻,但都无果。孙元良听不进去他们的劝言,反而以英雄自居,用各种不恰当的话语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同样,后前往南京抗战时,孙元良依旧沉溺于风花月雪,不是立刻带队调整,为军队养精蓄锐,而是一头钻进孔夫子庙里听戏曲、以嫖娼为乐。
最终曾在战场杀敌无数的精兵战队,失陷南京城,成为了日寇刀下的俘虏。可悲可叹,得知师部战败的悲惨事实后,孙元良不是第一时间告知其他人,赶紧对战略和军队作出调整,试图挽回战局,而是选择独自逃跑,最终全师被攻陷。甚至有人说,孙元良花重金买通妓院的老鸨,隐匿在青楼里,才得以幸存。
他除了好色,还贪财。据悉,上级拨给他们巨资让军队巩固根据地,但孙元良将公款占为己有,中饱私囊。靠所在之地原有的材料和百姓们废弃的房屋,就地取材,潦草施工,未花费一分钱。而这也导致军队没有坚固的防御地,一举被日军攻破。
儿子是家喻户晓的影星——秦汉
他的贪图享乐的个性和他的出身经历不无关系。父亲曾是著名知县,老来得子,母亲又对他宠爱万分,从小生活在万人宠爱之中,安逸颓靡的思想或许早就扎根在他的骨子里。之后,他又逃往台湾,在台湾开始下海从商。直到07年去世,享年103岁。
他有一个儿子,就是著名演员秦汉。他曾凭借在《烟水寒》里精湛的演技斩获巴拿马国际影展最佳男主奖。
此后,凭借在《汪洋中的一条船》饰演的郑丰喜一角成功拿下第十五届金马奖最佳男主奖和亚太影展最佳男主奖。还有家喻户晓的《庭院深深》和《滚滚红尘》,和林青霞因戏生情,俩人曾有过一段长达九年的恋情。而近期也总能在许多古装剧中看到秦汉的身影,《大唐荣耀》里的唐玄宗,《寒武纪》里的詹士礼等等。
也许你不记得他的名字,但你也一定会对他出演的作品有所印象,也会对这张脸有所印象。
如今的秦汉老先生已然成为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了,虽然不似以前那般经常活跃在荧幕之上,但他已经用精湛的演技让我们深深的记住了他了。
结语
真没想到,“好色”将军的儿子竟然是家喻户晓的影星。虽然世人常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不得不说,秦汉老先生已经打破了这句俗语常规。
最后由衷希望秦汉老先生能够再多出演几部作品,影视界需要像他这样的老艺术家。
他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后来怎样了?
他后来没有消息了,因为最近回归生活了,很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面,网上也没信息发出,也没有新闻发出消息,而且周边消息报道也没有,所以没什么消息,祝他生活幸福。
后来的他开了一个面馆,而且他也不再会去回想和提起曾经的事情,所以他的心态保持得特别好,也导致他活到了103岁,2007年才去世。
在后来他不再当将军了,他开了一家小面馆,活得很长寿,而且他的孩子们都很有名气。
很多英雄都是从乱世当中走出来的,可凡事都有例外,乱世纵然有英雄却不不缺逃兵,今天要说的孙元良就是如此,1904年孙元良出生在四川成都,他的父亲在晚清担任知县,老来得子生下了孙元良,所以早早就去世了,可孙元良却很努力学习,成绩一直都排在前面,没多久去参军考上了黄埔军校,在学校表现也不错,早早就成了将军,深受上级的重视。
对于孙元良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但也有人说他是出了名的逃跑将军,1937年的时候,淞沪会战彻底爆发,当时他作为八十八师师长,在1931年的时候改编,是国民党比较精锐的部队了,刚开始在战场的时候,孙元良的表现还不错,总是冲在最前面,可时间长了,就变得贪财好色了,上面拨了26万的工事费下来,孙元良看到这么一笔资金立马就心动了,他觉得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去建设,这不是有仓库还有老百姓留下的破屋子,这些都能用来抵抗日军。
于是他就让部队随便找点材料去建工,然后把剩下的钱都贪污了,但后来因为材料上偷工减料,导致防御失败,八十八师的士兵早早就被日本人的炮给击败了。还有就是孙元亮看到个女学生很是喜欢,就想要把她约过来,甚至纳为己有,当时也有人劝说他不要这么做,但是他说自古英雄配美人,所以这根本没什么。
这两个事情足以看得出来孙元良的人品了,1937年的时候战事吃紧,中国军队因为武器太差,补给上也不行,而他奉命守着的地方,早早就被日军击破了,很多人都牺牲了,孙元良当时被敌人给追杀,他给老鸨钱然后跑到了青楼中,从后门逃跑了。作为一个军人,这个行为是很不好的,可孙元良没有得到惩罚,还升官了,继续被调到了高位置上,后来又在作战中逃跑,已经在军队当中逃跑出名了。
1949年的时候,孙元良去了台湾,他也知道自己什么德行,就把官给辞了,然后默默无闻开了个面馆,也不提以前的事情了,心态也很好,所以十分长寿,2007年的时候他去世了,活到了103岁,他有个后代,叫孙祥钟也是他的第五子,是一个很有名的明星,叫秦汉,也是家喻户晓了。
对于孙元良,人们估计早就忘了他当年的事情,可是很有名的“逃跑将军”。
黄埔一期学生中,他以“逃跑将军”闻名,活了103岁,儿子是明星
1924年,为了给革命培养人才,黄埔军校成立,同时开始招纳人才,当时能够考入黄埔军校前几期的人,后来几乎都成为了国共两党的风雨人物。
譬如我党的徐向前,陈赓,左权等人,譬如国民党的胡宗南,郑洞国,黄维等人,蒋介石是黄埔军校的校长,也有人说,他正是借着黄埔军校发迹的。
在国民党的官员对蒋介石的称呼中,他最喜欢听的不是委员长,也不是总统,而是校长,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校长称呼他,只有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才可以这样称呼他。
蒋介石对黄埔学生信任,因而在国民党的系统中,有许多重要职务,都是由黄埔学生担任。
从黄埔一期毕业的学生中,有这么一个人,他出名,是以“逃跑将军”闻名于世。
他就是孙元良。
孙元良是浙江绍兴人,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他的父亲是一名知县,当时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已经是67岁了,老来得子,家里人对他都很宠爱,他先后入私塾,中学读书。
1924年,他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一期。
毕业后,他在国民革命军任职,先后担任连长,营长,团长等职。
孙元良第一次“逃跑”是在北伐时期,当时他担任 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部队攻打下南昌后,孙元良在城内寻欢作乐,后来敌人反击,他迅速率部撤离。
北伐军损失惨重,此事被报到蒋介石处,蒋介石大火:“ 现在打下了南昌又退回来,都是因为第一师第一团孙团长,没有命令,怕死退下来了,所以有这一次的失败,孙团长犯了我们革命军的连坐法,我要把他枪毙 ”
后来,孙元良并没有被他枪毙,因为有其他一期的黄埔学生给蒋介石写信伸冤,蒋介石内心的火下了,也不是非要枪毙他,就将他撤职了,随后送往 日本陆军士官学校。
从日本回来后,蒋介石依然对孙元良寄予厚望,先后要他担任 教导第1师野炮营营长,团长,旅长等职。
1932年,孙元良参加了淞沪抗战,他曾率部 浴血奋战,取得了庙行大捷,此战虽然战败,但是孙元良有功,他被授予了宝鼎勋章。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孙元良时任88师师长,他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淞沪会战期间,孙元良再立新功,他率部在 闸北坚守将近二十天,屡屡挫败日军。
由于此战,孙元良战后被授予 云麾勋章。
孙元良第二次“逃跑”,是在南京保卫战时,当时88师守卫南京,与日军激战,打的很惨,12月12日,南京最高行政长官唐生智决定撤退,要孙元良率部掩护,而孙元良根本不听话,直接躲在了南京的一家妓院。
南京沦陷后,蒋介石在武昌召开国民党高级将领会议,冯玉祥,汪精卫等人建议枪毙临阵脱逃的孙元良,蒋介石由此只好找到戴笠,要军统派人去将南京城内的孙元良先给救出来。
可是军统特工没将他救出来,1938年2月,日军允许难民离开南京,孙元良乔装打扮一番,逃离了南京,3月到武汉后,蒋介石召见了他,大骂了他一顿,不过最终也没有枪毙他。
孙元良被关押几十天后,被无罪释放。
1939年,孙元良担任 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7期主任,1943年,他被任命为第28集团军副总司令,一年后,再次被任命为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29军军长。
1944年,日军为了扭转在亚太战场上的不利情况,决定发动湘桂战役,战役之初,中国军队接连溃败,孙元良率部参与其中,在黑石关 、白蜡坡等地多次与日军激战。
后来,孙元良还率部收复了独山,这一战成为了湘桂战役的亮点,蒋介石非常高兴,战后,授予他“青天白日”勋章。
解放战争时期,孙元良被任命为国民党第16 兵团司令员,当时他的麾下有41军、47军、99军以及工兵团、重炮团、战车团等部队,总兵力达十万人。
淮海战役时,杜聿明曾指挥孙元良部作战, 黄伯韬 兵团被华野消灭后,杜聿明只好带他们 向西南撤退,此时,黄维兵团东进准备夺取宿县,不过我军中野部队已经将他的兵团围困在双堆集,杜聿明的打算就是带着孙元良等部队解黄维之难。
战机一触即发,杜聿明命令各部突围,可是到了预定时间,杜聿明又决定停止突围,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无法联系上孙元良的兵团司令部了,最终,孙元良的兵团突围,大部分被我军歼灭。
而孙元良,则是带着司令部400余人成功“逃跑”,回到了武汉。
淮海战役, 杜聿明被俘,邱清泉阵亡,李弥下落不明,只有孙元良回到了南京,蒋介石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允许他重组16兵团。
1949年,孙元良眼看国民党政权溃败, 搭机离开大陆,经香港到达台湾。
在台湾,孙元良离开了部队,自行经商,1985年,已经81岁的孙元良高调亮相,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否认南京大屠杀,他以亲历者的身份痛斥日本帝国主义,驳斥了他们的谎言。
2007年,孙元良在台湾去世,享年103岁,他是 黄埔军校一期生中最后一位离世的。
孙元良将军离开人世,虽然有许多人是因为“逃跑”而了解了将军,但是我们不能忘记, 历史 也不会忘记,孙元良同时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
孙元良去世后,最大的心愿,便是葬回南京,也许有一天,他终究会如愿。
孙元良一生共有7个子女,这些人皆有所成,在这七人中,名头最大的,当属排行在第五的儿子,他叫 孙祥钟,同时,他也有一个艺名叫秦汉,是我国著名的明星。
国军有个“好色”将军,打仗不行但命长,如今儿子更是家喻户晓,他是谁?
在中学毕业后,孙元良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的毕业生。当时黄埔军校的招生要求很高,不但对学生素质有所要求,而且必须要有人推荐。当时孙元良得到了李大钊的推荐,经过初试和复试才进入黄埔军校。当时不满20岁的孙元良与陈赓、杜聿明等人都是同学。进入黄埔军校之后,他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孙元良备受重视和提拔,一路升任至师长、集团军司令官等职。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了,当时孙元良隶属国军中最为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88师师长。在这支部队刚刚投入战场时,孙元良还算得上表现正常,指挥着部下奋勇抗击。在淞沪会战转入防御阶段后,孙元良的本性便暴露了出来:贪污、好色。因此他还得了个好色将军的诨号。
他就是孙元良,他的一生都是令人可耻的,但是正因为有了他才证实了南京大屠杀的行为,他的儿子非常优秀。
他就是孙元良,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人才,从小就很努力学习。
《世说新语·识鉴》中写曹操为:“然君实是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后来人们既常常说乱世出英雄,但是实际上乱世不但出英雄,更会出小人,人性的阴暗面总会在极端环境下越发淋漓尽致。历史上不但留下了名垂千古的英雄人物,也留下了许多争议人物。
我国近代史上的孙元良就是这样一个人,孙元良曾经是国民政府的高官,他出生于1904年,祖籍四川成都华阳县。孙元良的父亲孙廷荣在晚清时期,曾经担任过知县这一职位,67岁时才得到孙元良这个儿子。所以当孙元良还很小,父亲便已经过世。不过孙元良从小依然勤奋读书,所以成绩一向非常优异。
▲孙元良与家人照片(右)
01
在中学毕业后,孙元良考入黄埔军校,成为第一期的毕业生。当时黄埔军校的招生要求很高,不但对学生素质有所要求,而且必须要有人推荐。当时孙元良得到了李大钊的推荐,经过初试和复试才进入黄埔军校。当时不满20岁的孙元良与陈赓、杜聿明等人都是同学。进入黄埔军校之后,他也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孙元良备受重视和提拔,一路升任至师长、集团军司令官等职。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开始了,当时孙元良隶属国军中最为精锐的三个德械师之一88师师长。在这支部队刚刚投入战场时,孙元良还算得上表现正常,指挥着部下奋勇抗击。在淞沪会战转入防御阶段后,孙元良的本性便暴露了出来:贪污、好色。因此他还得了个好色将军的诨号。
▲淞沪会战旧照
02
当时财政部为了让88师加固防御工事,于是拨款26万元。但是孙元良却并没有把这笔钱用于加固工事,而是全部收进自己的腰包。那么防御工事是如何加固的呢?孙元良下令,让部队就地取材,但因为这些建筑材料根本不合格,根本无法抵挡日军的炮火,许多士兵还没来得及与日军正面对抗,就已经丧生。
1937年10月,一批上海学生代表前往四行仓库88师的师部慰问官兵,其中有一位女学生长相清秀,被孙元良给看上了。于是他就将这位女生单独留下,试图行不轨之事。当时88师副师长冯圣法与葛天先后劝诫孙元良不要做出如此行为,谁知孙元良还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英雄,正该与美人在一起。而且他还认为自己在上海抗敌有功,这种事情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孙元良旧照
上海沦陷后,日军迅速向南京进攻。中国军队虽然浴血奋战,拼力抵抗,但是南京却依然没有保住,在前方将士奋勇拼杀的时候,孙元良却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命。他曾经以金条收买青楼的老鸨,好让自己躲进青楼。而在中华门被日军突破后,孙元良没有通知自己的部队就独自逃跑。
03
孙元良一直有一个绰号——飞将军。不过这个绰号可没有什么好的意思,并不是在赞扬他,反而是明明白白的讽刺:“飞”是指孙元良逃跑起来像飞一样。
▲国军士兵旧照
孙元良本人似乎毫不在意,后来在他自己所书写的回忆录《亿万光年中的一瞬》中,对于这一段逃亡他也毫不掩饰:“……我便带了我的司令部六百多官长兄弟,和一辈子的创痛与耻辱……于1938年3月下旬到了武汉。”
在抗战胜利后,孙元良曾经被调任重庆警备司令。在解放战争中,他也一路发挥着自己“飞将军”的本色,能跑就跑,能贪就贪,冒领军饷,贪污军费,总之就是抓紧一切机会填满自己的腰包。在淮海战役中,孙元良更是抛下自己的部队,一路跑回南京。而杜聿明、邱清泉等高层军官要么战死,要么投降。
▲秦汉与孙元良旧照
在全国解放后,孙元良当然不敢留在大陆,1949年底他设法去往台湾。当时孙元良的名声已经极其恶劣,再加上国军军队内部争斗严重,所以他根本没有办法再继续呆在军界和政界。无奈之下,他只能辞去一切职务开始从商。不过他的后人中,却出了一个赫赫有名的大明星秦汉——它便是孙元良的第5个儿子孙祥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演过很多琼瑶的言情影视剧,成了不少人的童年回忆。
结语
到了孙元良晚年,他已经很少提及自己当年的事,安安心心的度过平淡的日子,闲来无事就写写回忆录。所以孙元良倒是非常长寿,一直到2007年才去世,享年103岁。
孙元良为什么叫飞将军
因为孙元良一战必败,一败必跑,且跑的飞快,宛若韦小宝的神行百变,只要逃跑就跑的无踪无影,逃跑技术达到了神的地步,所以被称为飞将军,形容其逃跑之快捷。
因为善于逃跑而获得“飞将军”的绰号。
早在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时,孙元良就曾是战场上可耻的逃兵。当时的嫡系第一军第一师和程潜的第三军攻打江西的孙传芳。第一军贪功冒进,贸然攻打南昌。侥幸得手后不思巩固战果,反而大肆寻欢作乐。结果孙传芳部连夜反击时,第一师师长王柏龄正在窑姐的床上,党代表缪斌也临阵脱逃。结果第一师一败涂地,南昌得而复失,王柏龄和缪斌遁逃避祸。
1937年12月10日,南京保卫战打响。88师未经休整,迅速投入到南京保卫战中,负责守卫南京的制高点雨花台和南京城南。虽然浴血奋战,终因兵力、武器、给养方面的全面劣势,仅仅两三天,外围阵地即告失手,复廓阵地主要方向也被日军突破。
扩展资料:
主要事迹
1、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
1932年,任第二五九旅旅长,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然功劳实为87师517团团长张世希团长率所部官兵抱必死之心向蒋家村拼死发起冲击而获得,孙以此役获宝鼎勋章,擢升为第88师师长是因为他乃是蒋校长嫡系中的嫡系之故。
2、参加独山战役
1944年,率部将日军赶出距重庆近700公里的贵州独山,于12月4日黄昏主动后撤以后才“收复”独山、南丹等地,使日军退出贵州;解陪都之危,获青天白日勋章。1946年,先后任南京附近常镇地区警备司令、重庆警备司令。
孙元良又名“逃跑”将军,他生下了哪个赫赫有名的儿子?
在抗日战争时期,有无数革命战士英勇奋战,只为保护家园。尽管有一部分人并没有被记载下来,但是他们的功劳是不可置疑的。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一个跑路将军,他虽然遇事就逃跑,但是他的战绩也不少。他一直活到2007年,他的儿子也非常的优秀。
肯定有人想问什么样的将军才会选择逃跑呢?曾经有一句古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这位将军却跟士兵一样。他就是孙元良,1904年出生于四川。
他的父亲是晚清的知县,在他年少的时候便离去了。虽然父亲的离开给了他沉重的一击,但是他一直遵从祖训,发愤图强,认真好学,成绩也非常的优异。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最终才会考入黄埔军校,当一名军人。
他第一次临阵脱逃发生在1926年,北伐军阀孙传芳。因为他的指挥得当,南昌率先被攻打下来。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都会开心、激动,他也不例外。
正当他洋洋得意,准备去寻欢作乐的时候,结果孙传芳跑了。他们师团彻底垮台,顺带还把南昌丢了。当时的他担任第1师第1团团长,竟然率先逃跑。
大家应该都清楚,在战场上将军临阵脱逃是会扰乱士兵的心,会让士兵找不到方向。所以老蒋当时特别的生气,差点把他枪毙了。但是有一个叫薛岳的人替他求情,因为他觉得孙元良是有才能的人,可以挑大梁。
也只是因为这样他才保持了性命,一般人肯定就会被当场枪毙了。他不仅没有被枪毙,还被送往日本留学。当他学业有成归来时,他成为了第一旅炮兵团团长。
在不久后他就会升为了旅长,但是也有很多人不服气,觉得他并没有什么本领,只不过是一个留学回来的''洋鬼子'',可是后来的种种都在告诉他们孙元良特别的有本领。
1937年8月淞沪会战全面爆发,他带着88师首当其冲,英勇奋战,拼命杀敌。不久后,他好色的本性也暴露出来了,虽然会战并没有成功,但是也没有耽误公事。他不仅没有挨骂,反而还得了一笔钱,因为他立下了战功。
他第二次跑路是在南京保卫战的时候,他到达南京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青楼,哪还记得正事。日军不到两三天时间就突破了复廓阵地主要方向,被破后,他不仅没有通知部队,还躲进了南京外馆。
第三次是在淮海战役,当时他已经被包围了,但是他还是逃走了。肯定有很多人想问为什么?明明就已经被包围了,竟然还可以逃走,他的本事有这么大吗?其实他并不是靠的武力或者悄咪咪的溜走。在当时的包围之下,如果想要靠这两种方式逃走是很困难的。
所以他采取了不一样的方式,他先化妆成副官趁乱逃走,然后又伪装成老百姓逃到火车站。其实这样的方法如果运用到正确的地方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虽然他最后一次运用的地方很正确,但是前两次真的很让人生气。
虽然他是逃跑将军,但是他也有不少的战绩。战争结束后,他去了日本做小生意,最后定居台湾,终年103岁。虽然他这一生都在抗战,但是他的儿子秦汉却没有接触这一行业,而是接触了完全相反的行业--娱乐事业。秦汉凭借一部作品让全国人民都认识他,也获得了无数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