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奥匈帝国科普
- 2、奥匈帝国是哪个国家
- 3、奥匈帝国现在是哪个国家
- 4、奥匈帝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 5、奥匈帝国面积
- 6、奥匈帝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 7、一战结束后,强大的奥匈帝国为何解体了?
- 8、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为什么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
- 9、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什么关系?
- 10、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侵略中国
奥匈帝国科普
奥匈帝国欧洲共主邦联制国家
奥匈帝国(德语:?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中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的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成为政合国。奥匈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占据50%以上的人口,故奥匈的各种国家级事务常需要国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因战败而解体。奥地利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继承。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版图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人口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两国在其国内被法律规定为平等而独立的两个国家,国际社会普遍看待奥匈为同一个政治实体。奥匈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铸币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权,总体财政、外交和国防这三项需交由帝国的中央政府管理。
奥匈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占据50%以上的人口,故奥匈的各种国家级事务常需要国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因战败而解体。
奥匈帝国是近代欧洲一个强大的国家,与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合称欧洲五大列强,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也是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最后一个国家,核心统治区域是今天的奥地利共和国,即属于奥地利历史上的国家,国祚从公元1867年到公元1918年,共51年。
奥匈帝国(德语:_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_MagyarMonarchia),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的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成为政合国。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继承。奥匈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占据50%以上的人口,故奥匈的各种国家级事务常需要其国内的12个民族代表来共同决定。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版图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大小为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总人口数量之众多、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
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匈两国在其国内被法律规定为平等而独立的两个国家,但在国际社会上普遍看待奥匈为同一个政治实体。奥匈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铸币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权,总体财政、外交和国防这三项需交由帝国的中央政府管理。1282年起,哈布斯堡王朝开始统治奥地利,并在不久后被选举成为帝国皇帝,其后二百年,奥地利逐步吞并了斯提里亚,蒂罗尔等公国,使国土面积增加了三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境内首屈一指的大邦国。18世纪初期,西班牙王位继承权战争爆发,奥地利联合英国,击败法国-西班牙联军,占领了阿拉贡王国、那不勒斯王国等地。但英国不愿看到一个同时统治西班牙-奥地利的强大国家再次出现在欧洲大陆,因而和路易十四单独和谈,并将海军从地中海撤离,奥地利被迫放弃了西班牙继承权,换来对米兰、比利时和那不勒斯的继承权,路易十四本已遭到削弱的霸权在此战之后彻底丧失。特蕾莎女王以惊人的毅力带领奥地利走出困境,她继承大公,开创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为古老的哈布斯堡帝国续命200年。欧洲学者一致同意,特蕾莎女王是现今欧洲所有王室的共同祖先,因此被称为“欧洲老祖母”,也被南德意志人称为“国母”。但是,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觉醒,奥地利国内非日耳曼人开始希求自治权甚至独立,勃兰登堡-普鲁士的崛起让奥地利在帝国内部的地位受到挑战。
奥匈帝国是哪个国家
奥匈帝国(德语:?sterreich-Ungarn;匈牙利语:Osztrák–Magyar Monarchia),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
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的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成为政合国。奥匈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占据50%以上的人口,故奥匈的各种国家级事务常需要国内12个民族代表共同决定。
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版图地跨东欧、中欧和南欧,面积为欧洲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人口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
领土构成
一般将奥匈帝国的领土分为两个部分:内莱塔尼亚(Cislethania)和外莱塔尼亚(Translethania)。
狭义的内莱塔尼亚仅指莱塔河以西的部分,即奥地利,但广义的内莱塔尼亚还包括斯洛文尼亚、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加里西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这部分被统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与领地”。
外莱塔尼亚,即莱塔河以东的部分,也不只包括匈牙利,而且还包括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这部分领土被统称为“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圣史蒂芬一世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基督教国王,他后来被尊为圣人。
外交
奥地利和匈牙利的外交部长经常进行外交关系谈判、磋商。奥地利部分和匈牙利部分地区政府对中央政府的外交政策的态度也稍不相同。布达佩斯的政治家害怕帝国的扩大会使得匈牙利人的比例和影响变小。不过,帝国政府与德国在1879年结成德奥同盟,对付俄国的同盟,则受到两个地区政府的欢迎,因为它们都将俄罗斯看作最大的军事威胁。
按1878年柏林条约,奥匈帝国于1878年8月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08年10月它正式被并入帝国。这块地方被作为双方共同管理地区,并被率属于财政部管理。为解决这个不正常的状况一些维也纳的政治家考虑将这块地区与帝国南部的其它一些斯拉夫人占多数的地区合并为帝国的一个第三个地区。当地的克罗地亚人可能较为亲近维也纳,而非布达佩斯。
奥匈帝国现在是哪个国家
奥匈帝国在一战之后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在其领土上新成立了四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时其部分领土被意大利、罗马尼亚、波兰和南斯拉夫占领。奥匈帝国又名双元帝国,是奥地利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的政合国。1867年后,匈牙利从法理上已经脱离奥地利帝国独立。
1918年,奥匈帝国在一战战败后解体。原匈牙利境内的特兰西瓦尼亚割让给罗马尼亚,奥匈东部领土如伦贝格等地割给波兰。波黑、斯洛沃尼亚等地并入南斯拉夫。原奥地利境内南蒂罗尔割让给意大利。
奥匈帝国是欧洲传统的五大强国和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其国土面积之辽阔、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二,仅次于俄罗斯帝国;总人口数量之众多、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机械仪器制造业之繁荣、和钢铁军火工业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其资源总储备之广泛、和动员总兵力之庞大,亦是欧洲第四,只少于俄罗斯、德国和法国。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自的议会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权力理论上是至高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负责陆军、海军、外交和对外贸易。奥匈帝国内的一些地区如加利西亚和克罗埃西亚享受特别地位,它们拥有特殊的政府形式。
奥匈帝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奥匈帝国是现在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匈帝国在一战之后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在其领土上新成立了四个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时其部分领土被意大利、罗马尼亚、波兰和南斯拉夫占领。奥匈帝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其国内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可以占据50%以上的人口,故奥匈的各种国家级事务常需要其国内的12个民族代表来共同决定。
奥匈帝国的两个首都分别是哪里
奥匈帝国有两个首都,即奥地利的维也纳和匈牙利的布达佩斯。维也纳有208万人口,布达佩斯有123万人口。奥匈帝国有5个王国、7个公国、1个诸侯国、2个自由城市和2个省。
奥匈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奥匈帝国的最后一位皇帝名叫“卡尔·弗朗茨”,他也是奥地利的皇帝,匈牙利的国王,波希米亚的国王。他积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正是他断送了哈布斯堡王朝600年的根基。
奥匈帝国的介绍
1、截止21世纪,奥匈帝国已经不存在。奥匈帝国在一战之后解体分裂为多个国家,分别是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时其部分领土被意大利、罗马尼亚、波兰和南斯拉夫占领。
2、奥匈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立宪制二元君主国。
3、1867年,奥地利帝国为防止匈牙利再次独立,签订《奥地利-匈牙利折衷方案》改组为奥匈帝国,匈牙利获得高度的自治权,但奥地利君主仍然兼任匈牙利国王,成为政合国。
4、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和德国同属同盟国一方,于1918年战败而解体,奥地利第一共和国和匈牙利王国成为奥匈帝国的法理继承国,而在奥匈帝国故土上建立起来的独立民族国家还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等;亦有部分领土被波兰第二共和国和罗马尼亚继承。
奥匈帝国面积
奥匈帝国的面积约为68万平方公里,本土面积仅次于沙俄,位居欧洲第二,比法国、德国都要大,是英国的2.5倍。奥匈帝国不仅面积大,而且人口多,资源丰富。奥匈帝国人口高达5200多万,比英国、法国甚至日本都要多不少。奥匈帝国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一战前石油产量位居欧洲第一,煤炭产量世界第五,粮食产量世界第六。可以说,奥匈帝国妥妥的欧洲乃至世界一流强国。
奥匈帝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面积为欧洲第二,人口在排第三。奥匈帝国由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两国在立法、行政、司法、税收、海关、铸币等领域分别享有自主权,总体财政、外交和国防则交由帝国中央政府管理。第一次世界大战奥匈同盟国败给协约国解体,奥匈帝国境内的民族纷纷独立建国。
奥匈帝国是现在的哪个国家
奥匈帝国在一战期间属于同盟国阵营,同盟国最终于1918年战败。战争期间,奥匈帝国的政局空前动荡,由兴起于欧洲中部地区的古老的皇室联姻合并而来的旧帝国抵抗不过境内独立运动的风起云涌,终于解体、分裂为现在的四个国家。奥匈帝国是匈牙利贵族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争取维持原来的奥地利帝国时所达成的一个折中解决方法。有各自的首府,奥地利首府在维也纳,匈牙利首府在布达佩斯。是当时仅次于俄罗斯帝国的欧洲大陆的第二大国,人口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及德意志帝国,居于第三位。它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内政主要由组成它的十一个主要民族之间的商议所决定。一般将奥匈帝国的领土分为两个部分:内莱塔尼亚和奥匈帝国版图,匈牙利就占了1/3以上外莱塔尼亚。狭义的内莱塔尼亚仅指莱塔河以西的部分,即奥地利,但广义的内莱塔尼亚还包括斯洛文尼亚、波希米亚、摩拉维亚、加里西亚和达尔马提亚等地区。这部分被统称为"帝国议会所代表的王国与领地"。外莱塔尼亚,即莱塔河以东的部分,也不只包括匈牙利,而且还包括斯洛伐克、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这部分领土被统称为"圣史蒂芬的王冠领地”。圣史蒂芬一世是匈牙利的第一位基督教国王,他后来被尊为圣人。
奥匈帝国有三个不同的政府:匈牙利政府、奥地利政府和一个位于皇帝之下的中央政府。匈牙利和奥地利各有各自的议会和自己的首相。皇帝的权利理论上是至高的,但实际上是有限的。皇帝的中央政府负责陆军、海军、外交和对外贸易。奥匈帝国对中国的影响奥匈帝国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发动者之一,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奥匈帝国是德国的小弟之一,德国一有风吹草动,奥匈帝国就在后面煽风点火,德国在工业极度发展之后和奥匈帝国达成了联盟,奥匈帝国也陪伴着德国共同侵华,以及发动了一战,虽然前前后后奥匈帝国仅有数百人参与侵华,但是在最终的辛丑条约上,奥匈帝国也分得了属于自己的战争财,所以奥匈帝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敌人之一。
一战结束后,强大的奥匈帝国为何解体了?
说起奥匈帝国,相信了解过历史的小伙伴们都会知道这个国家。当年的奥匈帝国可是能与英、法、德、俄并列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其国土面积之辽阔、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三。然而,一战结束后,庞大的奥匈帝国却解体了,分裂成多个国家。那么,奥匈帝国为啥会解体?现在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讲吧。
一战中,德国和奥匈帝国是一条战线,关系也非常铁。那么,德国和奥匈帝国为啥铁呢?其实,两个国家很有渊源。西罗马帝国解体后,分成了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而三部分又各有自己的城邦组成。
当时的德意志只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国家,境内的奥地利和普鲁士两个城邦都很强大。最后,普鲁士统一了德意志的城邦,建立德国。期间,普鲁士和奥地利曾经打过一仗,不过奥地利失败了。
虽然失败了,德意志和以奥地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奥匈帝国认为是一家人,所以关系一直很铁。
匈牙利民族是奥地利帝国中第二大民族,奥地利皇帝无法忽视匈牙利贵族的势力,所以经过谈判,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也成为匈牙利国王。这样,奥地利王国便升格为奥匈帝国皇帝。
经过不断的扩张,奥匈帝国的势力非常强大。根据资料记载,奥匈帝国与英、法、德、俄并列为欧洲传统五大强国,是当时世界列强之一,其国土面积之辽阔、在当时欧洲排名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总人口数量之众多、稍逊于俄罗斯和德意志帝国,位于欧洲第三。机械仪器制造业之繁荣、和钢铁军火工业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仅次于德国、英国和美国之后。资源总储备之广泛、和动员总兵力之庞大,亦是欧洲第四,只少于俄罗斯、德国和法国。农产品种类之繁多、和原油产量之丰富则是超越拥有精致农业的法国和以粮食出口为导向的俄罗斯,位居全欧之冠。斯柯达兵工厂生产的重炮武器雄踞世界第一。
这些强大的经济基础,也让奥匈帝国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的导火索发生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波斯尼亚原来是一个独立国家,19世纪沦为奥匈帝国属地。1914年6月28是波斯尼亚的国庆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来到了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视察。此行,斐迪南大公想完成一个心愿,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维也纳得不到的皇室荣誉。
然而斐迪南大公却忘记了,这块土地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所吞并,对他充满了仇恨、刺杀他的阴谋正在酝酿着。当枪弹打穿斐迪南的脖颈和他妻子腹部的时候,随着两股鲜血的喷出,一场把全世界都卷入的战争开始了。
后来经过调查,枪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是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不久,奥匈帝国宣布对塞尔维亚开战。塞尔维亚一直是俄国的小弟,看到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于是也卷入战中。此后,德国、法国、英国等超级大国,都加入了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奥匈帝国失败。当时,奥匈帝国已经四分五裂。对战胜国来说,按照美国总统伍德鲁·威尔逊宣布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奥匈帝国被肢解为多个民族国家是必然发生的事。
此后,奥匈帝国分裂成了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现在分成捷克、斯洛伐克二国)、南斯拉夫(现在分成塞尔维亚、黑山、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等国) 、波兰。此外,罗马尼亚和意大利也获得部分奥匈帝国的土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为什么选择了奥匈帝国作为盟友
因为奥匈帝国和德国都有同样的利害关系。日再加上奥匈帝国和德国的民族性质比较相同。所以嘛德国菜全走奥匈帝国为盟友。
德意志帝国原本是从奥地利帝国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奥匈帝国的主体奥地利帝国的主要民族同为德意志人,语言基本相同,文化相近,两国领土紧密相连;同时同为新兴帝国,都意图挑战英法等老牌帝国以获取更大势力范围。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选择奥匈帝国作为盟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地缘政治因素:德国和奥匈帝国都是中欧大国,而沙皇俄国则位于东欧和亚洲交界处。德国认为,与奥匈帝国的结盟能够为其提供更加稳定的欧洲大陆东部边界,并且能够在东欧地区对抗俄国的扩张。
2. 现实利益:德国选择奥匈帝国作为盟友是迫不得已,因为德国承担不起和奥匈帝国决裂的后果。同时,德国也想充分利用奥匈帝国作为其地缘战略屏障。
因此,尽管德国和奥匈帝国曾经考虑与沙皇俄国结盟,但最终他们选择了与奥匈帝国结盟的道路。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什么关系?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关系:
德意志帝国未同一前叫做普鲁士。都属于日耳曼民族。而奥匈帝国只是德意志旁边的国家,在德意志同一后就没落了.这几个国家都在中欧。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关系和互动。
首先,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都是欧洲中世纪末期和近代早期的重要国家。德意志帝国是德国统一后的名称,包括今天的德国、奥地利、捷克、波兰等国家,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奥匈帝国则是奥地利和匈牙利合并后的国家,领土包括今天的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其次,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都是日耳曼民族的国家,虽然它们各自包含了不同的民族和文化传统。德意志帝国是日耳曼民族的核心,而奥匈帝国则是由奥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组成的。
此外,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在历史上曾经存在一些互动和关系。例如,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都试图扩大自己的领土和影响力,并因此发生了一些冲突和战争。例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奥匈帝国是盟友,共同对抗英国、法国和其他盟国。而在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解体,一些原奥匈帝国的领土被新的国家所继承,包括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等国家。
总之,虽然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但它们之间存在一些历史上的互动和关系。它们都是欧洲历史上的重要国家,对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八国联军是哪八个国家侵略中国
八国联军指的是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日本、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指八国为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但实际上由于慈禧在6月21日时对11国宣战以及之前义和团和清军一直围攻围困使馆区,导致这场侵略战争。八国联军指的是英国、法国、德国、沙俄、日本、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
八国联军侵华,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无数村镇沦为废墟,天津被烧毁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残墙断壁。连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也供认,“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八国联军的军队规模
战争期间,联军总兵力最多达12万余人(实际参战兵力约三四万人),装备火炮270多门,除日军第5师为整建制外,其余多系临时拼凑而成。
出兵较多的国家所派遣军队一般均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铁道兵、舟桥兵等兵种,并有电信队、汽车队、医疗卫生队(或野战医院)、野战兵工厂、粮秣供给队、氢气球队(英军和法军)、杂役队等勤务分队。联军装备有当时世界上比较精良的步、机枪和火炮,所有枪、炮弹均使用无烟火药。
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八国以东瀛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意大利派遣的人数最少,只是象征性派遣80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八国联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