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事开头的四字成语
- 2、事字开头的成语
- 3、事字在第一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 4、以事开头的成语
- 5、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 6、事开头的成语
- 7、事的成语 开头
- 8、事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 9、事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事开头的四字成语
事开头的四字成语有事过境迁、事半功倍、事在人为、事不宜迟、事无巨细、事与愿违等等。
一、事过境迁
1、读音:事过境迁的读音为【shì guò jìng qiān】。
2、释义: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了,境况也改变了。
3、出处:清·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4、近义词:情随事迁、时移俗易、天翻地覆、沧海桑田、浮光掠影、物是人非、时过境迁、过往云烟。
5、反义词:记忆犹新、一成不变、即景生情。
二、事半功倍
1、读音:事半功倍的读音为【shì bàn gōng bèi】。
2、释义:事:措施。事半:措施只有别人的一半。功倍:功效加倍。形容做事得法,费力少而收效大。
3、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4、近义词:渔人之利、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一本万利。
5、反义词:得不偿失、舍近求远、冷灰爆豆、事倍功半、剜肉补疮、劳而少功、劳民伤财。
三、事在人为
1、读音:事在人为的读音为【shì zài rén wéi】。
2、释义:事情全靠人去做。指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事情能否成功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
3、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4、近义词:人定胜天、谋事在人、事非前定。
5、反义词:无能为力、自然而然、听天由命、不可抗拒。
四、事不宜迟
1、读音:事不宜迟的读音为【shì bù yí chí】。
2、释义:宜:应该。指事情要抓紧时间做,不应当拖延。
3、出处:明·施耐庵《水浒》:“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4、近义词:兵贵神速、时不我待、当务之急、趁热打铁、刻不容缓、燃眉之急。
5、反义词:旷日持久、来日方长。
五、事无巨细
1、读音:事无巨细的读音为【shì wú jù xì】。
2、释义:巨细:大小。事情不分大小。
3、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4、近义词:事必躬亲、亲力亲为。
5、反义词:无。
六、事与愿违
1、读音:事与愿违的读音为【shì yǔ yuàn wéi】。
2、释义:违:违背,相反。事情的发展结局与主观愿望相违背。形容事情不能称心如意。
3、出处:三国·嵇康《幽愤》:“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4、近义词:适得其反、救经引足、壮志未酬、大失所望。
5、反义词:天从人愿、如愿以偿、吉祥如意、得心应手、万事亨通、称心如意、从心所欲、径情直遂、称心满意、得偿所愿、心想事成、差强人意。
事字开头的成语
事字开头的成语有:事无巨细、事半功倍、事在人为、事与愿违、事非前定。
1、事无巨细
释义: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造句:他事无巨细,全部给向天说了一遍。
2、事半功倍
释义: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造句:一旦孩子们愿意合作,学起来就事半功倍。
3、事在人为
释义: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造句:事在人为,这世上,可从来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
4、事与愿违
释义: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造句:事与愿违,他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
5、事非前定
释义:事情并不是事先注定的。指事在人为。
造句:世间底事非前定,妙理还须问浊醪。
事字在第一个字的成语有哪些?
Ⅰ 成语第一个字是事的成语
事倍功半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事必躬亲 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回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答认真,毫不懈怠。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认为事情与己无关,把它搁在一边不管。 事不师古 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经验。 事不宜迟 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Ⅱ 事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事不关己 事不宜迟 事不师古 事不有余 事不过三 事与原违 事与心违 事与愿违 事以密成 事倍功半版 事出意外 事出无奈权 事出有因 事半功倍 事半功百 事危累卵 事在人为 事在必行 事在萧墙 事宽则圆 事宽即圆 事往日迁 事必躬亲 事捷功倍 事无二成 事后诸葛亮 事急无君子 事无三不成 事实胜于雄辩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Ⅲ 第一个字是事字成语
事出有因、 事在人为、 事后诸葛亮、 事不宜迟、 事无巨细、 事实胜于雄辩、版 事不过三、 事倍功半、权 事与愿违、 事半功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必躬亲、 事同虚设、 事以密成、 事核言直、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烦食少、 事当其言、 事往日迁、 事无不可对人言、 事急计生、 事出不意、 事危累卵、 事无二
Ⅳ 第一个字是事的成语是什么
事半功倍 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事倍功半 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事必躬亲 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Ⅳ “事”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事”字开头的成语有:事无巨细、事半功倍、事在人为、事与愿违、事非前定。
1、事无巨细[shì wú jù xì]: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出处]《三国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于亮。”
2、事半功倍[shì bàn gōng bèi]: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
3、事在人为[shì zài rén wéi]: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事在人为耳,彼朽骨者何知。”
4、事与愿违[shì yǔ yuàn wéi]: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出处]三国·嵇康《幽愤》:“事与愿违;遘兹淹留。”
5、事非前定[shì fēi qián dìng ]:事情并不是事先注定的。指事在人为。
[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予以谓不然,事非前定。”
Ⅵ 事字开头四字成语
四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四面八方、四脚朝天、四面楚歌、四平八稳、四通八达、
四大皆空、四分五裂、四方辐辏、四角俱全、四邻八舍、四六骈俪、四海承风、
四至八道、四海飘零、四面出击、四时八节、四时充美、四战之地、四海困穷、
四海升平、四近之臣、四姻九戚、四邻不安、四衢八街、四海承平、四体不勤、
四亭八当、四方云扰、四冲八达、四海一家、四时之气、四海他人、四清六活、
四通辐辏、四海波静、四海鼎沸、四荒八极、四肢百骸、四百四病、四壁萧然、
四书五经、四方离乱、四郊多垒、四方之志、四海晏然、四面碰壁、四马攒蹄、
四不拗六、四时气备、四会五达。
面八方[sì miàn bā fāng]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
四脚朝天[sì jiǎo cháo tiān] 四脚: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四面楚歌[sì miàn chǔ gē]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平八稳[sì píng bā wěn] 原形容身体各部位匀称、结实。后常形容说话做事稳当。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
四通八达[sì tōng bā dá] 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四大皆空[sì dà jiē kōng]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四分五裂[sì fēn wǔ liè] 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四方辐辏[sì fāng fú còu] 比喻四方的人才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毂上那样汇集到一处。后引申为从各方聚集的意思。
四角俱全[sì jiǎo jù quán] 比喻完美无缺。
四邻八舍[sì lín bā shè ] 指左右邻居。
四六骈俪[sì liù pián lì] 指四六文。
四海承风[sì hǎi chéng fēng] 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四至八道[sì zhì bā dào] 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四海飘零[sì hǎi piāo líng]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四面出击[sì miàn chū jī] 形容工作全面展开,没有重点。
四时八节[sì shí bā jié]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八节:指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泛指一年四季中各节气。
四时充美[si shi chong mei] 一年四季都很富足美好。
四战之地[sì zhàn zhī dì] 指四面平坦,无险可守,容易受攻击的地方。
四海困穷[sì hǎi kùn qióng ] 天下的人民困苦贫穷。
四海升平[sì hǎi shēng píng] 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四近之臣[sì jìn zhī chén] 皇帝身边的近臣。
四姻九戚[sì yīn jiǔ qī] 比喻亲戚极多。
四邻不安[sì lín bù ān ] 指周围的人都受到干扰,不得安宁。
四衢八街[sì qú bā jiē] 指大城市街道非常多。
四海承平[sì hǎi chéng píng] 承平:太平。指全国境内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太平无事。
四体不勤[sì tǐ bù qín] 四肢不劳动,形容脱离劳动。
四亭八当[sì tíng bā dàng] 亭、当:即停当,妥贴。形容一切事情都安排得十分妥贴。
四方云扰[sì fāng yún rǎo ] 扰:扰乱,纷扰。指天下纷乱,如同乌云翻涌。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到处骚乱。
四冲八达[sì chōng bā dá] 指四通八达的要道。同“四冲六达”。
四海一家[sì hǎi yī jiā] 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四时之气[sì shí zhī qì]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四海他人[sì hǎi tā rén] 指没有亲戚关系。
四清六活[sì qīng liù huó] 形容机灵干练。
四通辐辏[sì tōng fú còu ] 辐辏:车辐凑集于毂上。比喻四方人才或货物像车辐聚于毂上一样地汇集在一起。
四海波静[sì hǎi bō jìng] 比喻天下太平。
四海鼎沸[sì hǎi dǐng fèi] 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四荒八极[sì huāng bā jí] 四面八方极偏远之地。
四肢百骸[sì zhī bǎi hái] 人体的各个部分。泛指全身。
四百四病[sì bǎi sì bìng] 指四肢百体的四时病痛。泛指各种疾病。
四壁萧然[sì bì xiāo rán ] 四壁:四面墙壁;萧然:寂寞冷落。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
四书五经[sì shū wǔ jīng]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四方离乱[sì fāng lí luàn ] 四方:天下,各处。指到处发生割据,战乱。
四郊多垒[sì jiāo ō lěi] 垒:营垒。敌军四面逼近,形势危急。也比喻竞争的对手多。
四方之志[sì fāng zhī zhì]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四海晏然[sì hǎi yàn rán ] 四海:天下,国家;晏然:平静,安定。指全国各地太平安定。
四面碰壁[sì miàn pèng bì ] 比喻遇受阻碍或遭到拒绝。也指事情行不通或达不到目的。
四马攒蹄[sì mǎ cuán tí] 指两手两脚被捆在一起。
四不拗六[sì bù niù liù] 指少数人拗不过多数人的意见。
四时气备[sì shí qì bèi ] 四时:春、夏、秋、冬。四时之气具备。比喻人的气度弘远。
四会五达[sì huì wǔ dá ] 形容交通极便利。也形容通向各方。
Ⅶ “事”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事”字开头的成语如下;
1事在萧墙 2事无常师 3事不有余 4事宽则圆 5事倍功半 6事半功百版 7事不宜迟
8事过景迁 9事过情权迁 10事生肘腋 11事与愿违 12事缓则圆 13事危累卵 14事预则立
15事必躬亲 16事不关己 17事败垂成 18事出有因 19事无二成 20事不过三 21事半功倍
22事以密成 23事齐事楚 24事宽即圆
Ⅷ 第一个字是一的成语有那些
一事无成、一五一十、一心一意、一言为定、一路平安、一团和气、一表人才、一知半解、一年一度、一动不动、一点一滴 一、一五一十 [ yī wǔ yī shí ] 【解释】:五、十:计数单位。五个十个地将数目点清。比喻叙述从头到尾,源源本本,没有遗漏。也形容查点数目。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五回:“这妇人听了这话,也不回言,却踅过来,一五一十,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 二、一言为定 [ yī yán wéi dìng ] 【解释】: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程婴,我一言已定,你再不必多疑了。” 三、一路平安 [ yī lù píng ān ] 【解释】:指旅途中没出任何事故。也用作对出门人的祝福语。 【出自】: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十九:“一路平安,行了一月有余,来到旧日泊船之处。” 【译文】:一路平安,走了一个多月,来到旧日泊船的地方。 四、一表人才 [ yī biǎo rén cái ] 【解释】:表:指外貌。形容人容貌俊秀端正。 【出自】: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夫人,放着你这一表人物,怕没有中意的丈夫?” 五、一点一滴 [ yī diǎn yī dī ] 【解释】:形容微小零星。 【出自】:近代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清贫》:“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
以事开头的成语
事在人为,事出有因,事过境迁,事与愿违,事必躬亲,事半功倍,事倍功半
事核言直、
事同虚设、
事以密成、
事半功百、
事出有因、
事过境迁、
事烦食少、
事往日迁、
事败垂成、
事不宜迟、
事后诸葛亮、
事当其言、
事在人为、
事过情迁、
事缓则圆、
事无巨细、
事急计生、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非前定、
事出不意、
事实胜于雄辩、
事与原违、
事无不可对人言、
事无二成、
事出无奈、
事捷功倍、
事款则圆、
事不过三
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事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
事过境迁、
事出有因、
事不宜迟、
事后诸葛亮、
事在人为、
事无巨细、
事实胜于雄辩、
事不过三、
事半功倍、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事必躬亲、
事与愿违、
事倍功半、
事核言直、
事同虚设、
事以密成、
事半功百、
事烦食少、
事往日迁、
事败垂成、
事当其言、
事过情迁、
事缓则圆、
事急计生、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事非前定、
事出不意、
事与原违
事开头的成语
事开头的成语有:事到临头、事半功倍、事倍功半、事必躬亲等。
1、事到临头:指事情进入关键阶段或即将到达紧要的时刻。这个词语常常用来形容紧迫的局势或即将到来的困难。它提醒人们应该及时采取行动,以迎接挑战或解决问题。
2、事半功倍:形容付出的努力或工作量相对较少,却能够获得较大的成果或效果。这个词语强调了高效工作和有效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意味着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事倍功半:形容付出的努力或工作量相对较大,却只取得较小的成果或效果。这个词语提醒人们要注意避免重复劳动、浪费资源或采取不合理的方法。它强调了合理规划和有效执行工作,以避免事倍功半的结果。
4、事必躬亲:指处理事情必须亲自动手,不可委托给他人。这个词语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参与程度,表明在特定情况下,需要亲自负责、亲自处理事务,不能委派给他人。
事字的由来
“事”出自汉字,其由""和"又"组成。“亅”是古代象形字,表示朝向上的秧木,象征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又”是古代手部形象,表示动作或重复。因此,“事”字合体后表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事”字的含义十分广泛。在汉语中,它可以指代各种具体的事件、行动或活动;也可以表示工作、职务或职责;还可以引申为一种特殊状态或情况。例如,“万事如意”表示所有事情都发展顺利;“事半功倍”表示做事得心应手,事情容易成功。
总的来说,“事”字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且富有含义的字。它在汉语中具有丰富多样的含义,是日常生活中重要的词汇之一。
事的成语 开头
关于事开头的成语如下:
(1)事出意外:指出乎人的意料之外的事情
(2)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3)事无三不成: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
(4)事无大小: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5)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6)事急无君子:谓人到紧急关头,就顾不得讲规矩、礼貌了。
(7)事后诸葛亮:比喻事后自称有先见之明的人。
(8)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9)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语出《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0)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
(11)事与原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12)事与心违:同“事与原违”。
(13)事无巨细:巨:大。事情无论大小,同等对待。亦作“事无大小”,“事无小大”。
(14)事无二成: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15)事无常师: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16)事危累卵: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17)事往日迁:谓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18)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19)事款则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20)事宽即圆:见“事款则圆”。
事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事无巨细、事不宜迟、事不过三。事必躬亲、事在人为、事与愿违、事倍功半、事出有因、事核言直、事同虚设。事无巨细,释义,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事不宜迟,释义,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事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由事开头的成语有:
事不有余 事宽则圆 事倍功半 事半功百 事不宜迟 事过景迁 事过情迁 事生肘腋 事与愿违 事缓则圆 事危累卵 事预则立 事必躬亲 事不关己 事败垂成 事出有因 事无二成 事不过三 事半功倍 事以密成 事齐事楚 事宽即圆 事在必行 事无大小 事与原违 事出意外 事与心违 事核言直 事过境迁 事出无奈 事款则圆 事无巨细 事火咒龙 事在人为 事往日迁 事不师古 事捷功倍
事字开头的 成语接龙
事半功倍 → 倍道而进 → 进善退恶 → 恶衣菲食 → 食不餬口 → 口若悬河 → 河倾月落 → 落落大方 → 方枘圆凿 → 凿壁偷光 → 光采夺目 → 目中无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穷水尽 → 尽善尽美 → 美中不足 → 足智多谋 → 谋事在人 → 人定胜天 → 天外有天 → 天伦之乐 → 乐不可支 → 支支吾吾 → 吾膝如铁 → 铁证如山 → 山清水秀 → 秀水明山 → 山明水秀 → 秀出班行 → 行云流水 →水落石出 → 出生入死 → 死声啕气 → 气吞山河
事字开头成语解释
1) 事半功倍: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
2) 事款则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
3) 事无大小: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
4) 事过境迁: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5) 事与原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
6) 事在必行:事情非做不可。
7) 事在萧墙:谓祸乱出自内部。事,变故;萧墙,宫室内当门的小墙。
8) 事不有余:谓达到极点。
9) 事出无奈:事情出于无可奈何。指迫不得已只能如此。
10) 事过景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同“事过境迁”。
11) 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12) 事核言直:事情确实,文辞直捷。
13) 事缓则圆: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14) 事捷功倍:事情易办而功效很大。
15) 事宽即圆:谓遇事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16) 事宽则圆: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
17) 事无二成:谓公事和私事不能两全。
18) 事齐事楚:事:侍奉;齐、楚:春秋时两大强国。依附齐国呢?还是依附楚国?比喻处在两强之间,不能得罪任何一方。
19) 事以密成:事情因为严密谨慎而成功。
20) 事与愿违:事实与愿望相反。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21) 事预则立: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22) 事在人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
23) 事无巨细:事情不分大小。形容什么事都管。同“事无大小”。
24) 事与心违:事实与愿望相违背。同“事与原违”。
25) 事败垂成:事情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
26) 事半功百:指做事得法,因而费力小,收效大。同“事半功倍”。
27) 事生肘腋: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28) 事往日迁:指事情和时光都已过去。
29) 事危累卵:事情危险得像堆起来的蛋一样。形容形势极端危险。
30) 事无常师:谓处事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要择善而从。
31) 事不过三:指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32) 事倍功半:指工作费力大,收效小。
33) 事必躬亲: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
34) 事不师古:形容做事不吸取前人 经验 。
35) 事不宜迟: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36) 事不关己:事情同自己没有关系。
37) 事火咒龙:比喻荒诞不经之事。事火,指祀火为神;咒龙,指咒龙请雨。
38) 事出有因:事情的发生是有原因的。
看了事字开头成语的人也喜欢:
1. 以下开头的成语大全
2. 十开头的成语大全
3. 年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4. 时字开头的成语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