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叶立三最后的结局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3 23:39:42 浏览27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剧中创作的人物,玩实中根本没有叶立三
叶立三没有被第一批特赦,原因有两个:
1、在功德林里做出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确实没办法跟前面说过的十位在抗战中的贡献相比。
2、并不重要,但也不能不考虑,因为这两个人物是综合了许多人的经历和特点衍生出来的。
扩展资料:
人物出处:
《特赦1959》是由董亚春总导演,张铎、奚望领衔主演,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联袂主演的年代剧。
主要讲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指示将关押在全国各地的蒋介石集团的高级战犯转入北京功德林集中关押。其中有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黄维等人。
起初他们对共产党的改造政策采取抗拒的态度。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艰难博弈中,他们的灵魂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毛主席肯定了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战场上的功绩。
功德林的战犯如沐春风深受感动,开始主动交待自己的历史和罪行。1959年国庆前夕,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布了对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的特赦令。
这一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依次从共和国法官的手里接过了特赦书。这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1949年被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1959年被共产党在心灵上征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立三

《特赦1959》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在电视剧《特赦1959》中叶立三是一位个性非常鲜明的国民党将领,在接受改造时他不求改造,所以在1959年没有被特赦。不过后来他接受了改造,后期被特赦了。
电视剧《特赦1959》中,有两个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机电专家理工男叶立三和神机妙算罗盘将军蔡守元,这二位一个严肃得近乎古板,另一个滑稽得近乎可笑,但他们却是功德林里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印象、表现也不错的两个战犯。
简介:
叶立三这个德国学成归来的理工男,有一股子较真儿精神,他认为自己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就抛下一切成见,热情地投入了灯泡厂建设中。
通过灯泡厂建设,叶立三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大家对他的印象,俨然成为了灯泡厂实际的总工程师,帮着王英光的弟弟(灯泡厂厂长)一起跟大毛派来的顾问大妈据理力争,那时候他的立场,已经完全转变。
他在灯泡厂的改造和扩建工程中,几乎有了最终话语权,这贡献,虽然不如蔡守元兵不血刃劝降了西南一军之众的敌军,但是比起其他人,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特赦1959》叶立三没有被第一批特赦,原因有两个: 1、在功德林里做出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确实没办法跟前面说过的十位在中的贡献相比。 2、并不重要,但也不能不考虑,因为这两个人物是综合了许多人的经历和特点衍生出来的。
叶立三(徐永革 饰),中国国民军少将师长,电视剧《特赦1959》虚构人物。
在电视剧《特赦1959》里,众多人物所呈现出来的众生相,可谓丰富多彩,值得推敲。其中就有故意捣蛋、只求速死的中国国民军少将师长叶立三。刚开始叶立三来到功德林的时候,还不大适应这里的新生活,后来在王耀武的帮助下,渐渐适应环境,并且渐渐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最终叶立三成功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特赦1959》的剧情简介
1949年新中国成立,指示将关押在全国各地的集团的高级战犯转入北京功德林集中关押。其中有国民将领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黄维等人。起初他们对的改造采取抗拒的态度。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艰难博弈中,他们的灵魂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肯定了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将领在战场上的功绩。功德林的战犯如沐春风深受感动,开始主动交待自己的历史和罪行。1959年国庆前夕,发布了对集团和伪满洲国罪犯的特赦令。这一天,杜聿明、王耀武等人依次从的手里接过了特赦书。这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1949年被在战场上打败,1959年被在心灵上征服。
《特赦1959》是由董亚春执导,张铎、奚望领衔主演,曹克难、高一玮、赵恒煊、肖荣生联袂主演的年代剧。该剧讲述了1959年,首次特赦共释放罪犯和刑事罪犯12082名、战犯33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故事。

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的原因如下:
叶立三是虚构的,史料记载并没有这号人物,《特赦1959》是一部比较严肃的历史片,如果把叶立三和蔡守元列进去,就违背了起码的历史真实。电视剧可以汇总融合而衍生出一个有特点的人物,但是却不能违背起码的历史真实。
叶立三在功德林里做出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确实没办法跟前面说过的十位在战争中的贡献相比。一开始是功德林的叶立三总结关于长津湖的战役的资料,给大家讲出来,然后分析长津湖的位置和气候情况,那里森林茂密,道路狭窄,人员稀少,并且夜里可以达到零下四十度。
《特赦1959》的剧集评价:
该剧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剧集用温暖的细节搭建了完整的改造,充分展现团队真的是从思想上改造他们,打开大门迎接他们,加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尤其是抗美援朝的胜利,真的是让他们口服心服。
整个中国高奏凯歌,披荆斩棘,实现伟大主义的理想,大时代大背景大格局大胸怀大理想,在关照新中国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外,人们内心的波澜壮阔也与观众同频共振,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观众觉得这是一部创作的胜利,也是客观表达的胜利。

《特赦1959》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叶立三是虚构的史料记载并没有这号人物。《特赦1959》是一部比较严肃的历史片,如果把叶立三蔡守元列进去,就违背了起码的历史真实——电视剧可以汇总融合而衍生出一个有特点的人物,但是却不能违背起码的历史真实。
简介:
叶立三,电视剧《特赦1959》中角色,由徐永革饰演。
他是莱芜战役被俘的整编师师长,改造态度顽固,故意捣蛋,只求速死,认为历史已然如此,多说无益,后被介绍到正在建设中的灯泡厂,发挥技术特长,重新找回自信,实现新的人生价值。
《特赦1959》作为建国70周年献礼剧,由上象娱乐、芒果影视联合出品,张铎、奚望、赵恒煊等主演,于2019年7月29日在央视一套播出,并在腾讯视频和央视网同步播出。

在功德林中,有哪两个人表现很好,可没能在首批特赦?

在功德林中,沈醉都被释放了,哪一个人没有被赦免?
电视剧《特赦1959》中,有两个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就是机电专家理工男叶立三和神机妙算罗盘将军蔡守元,这二位一个严肃得近乎古板,另一个滑稽得近乎可笑,但他们却是功德林里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印象、表现也不错的两个战犯。看到最后,人们不禁生两个疑问:为什么首批特赦的战犯中不包括叶立三和蔡守元?他们的历史原型又是谁?
蔡守元这个人比较搞笑,搞笑得不像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将军,更不像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曾经带领一旅人马杀入重围救出光头凯申的悍将。这个人没事就算一卦,罗盘被收缴,他还能在帽子里藏三个铜板,继续摇卦。其实他的铜板即使不藏起来,也没人会过问,因为就是没有铜钱,他用木头削三个元宝形的东西,也能“重操旧业”。
除了跟周养浩徐远举关系不睦之外,蔡守元在功德林里如鱼得水,眼高于顶的黄维也会找他算卦,就连一向严厉的副所长胡大树,也跟他私交不错。胡大树除了跟贺政委、王英光开玩笑之外,唯一能让他露出真诚笑容的,就是蔡守元。陈玉生送给蔡守元一袋大枣的时候,胡大树还拿他开涮:“你的待遇比我还好,这么好的大枣,我可没收到。”
胡大树还笑着婉拒了蔡守元送上的大枣:“你吃你吃,你留着吃。”能让苦大仇深的胡大树露出灿烂笑容的战犯,仅蔡守元一个。而胡大树之所以对蔡守元高看一眼,那是因为他们有过并肩战斗的情义,为了保护蔡守元,战士陈玉生还身负重伤。
也正是那次并肩战斗的情义,让胡大树看清了蔡守元的价值:只要他看出力,威力能顶得上一个师——他只是给对方一个军长算了一卦,数万敌军就乖乖地放下了武器,所谓“高射机枪部队”,纯粹是蔡守元从报纸上搬运过来的。
很多人都认为,凭着蔡守元这次劝降之功,他应该是第一批被特赦的,但是蔡守元并不在名单之内,直到最后一批黄维都被释放了,我们也没看到蔡守元的下落。
与蔡守元类似的,还有叶立三。这位叶立三认为“只有两种人承担战争罪行,一种是战争决策者,另一种是在战争中滥杀平民,毁坏历史文明的。这两种人我都不是。”结果被刘安国一句话憋了回去:“我问你,当年你带部参加莱芜会战的时候,造成了大量平民的伤亡,有这事儿吧?”
叶立三这个德国学成归来的理工男,有一股子较真儿精神,他认为自己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就抛下一切成见,热情地投入了灯泡厂建设中。通过灯泡厂建设,叶立三改变了自己,也改变了大家对他的印象,俨然成为了灯泡厂实际的总工程师,帮着王英光的弟弟(灯泡厂厂长)一起跟大毛派来的顾问大妈据理力争,那时候他的立场,已经完全转变。他在灯泡厂的改造和扩建工程中,几乎有了最终话语权,这贡献,虽然不如蔡守元兵不血刃劝降了西南一军之众的敌军,但是比起其他人,也算是出类拔萃了。
跟蔡守元一样,叶立三也没有出现在第一批特赦的十人名单中。那么第一批从功德林走出去的十个人都有谁呢?这一点真实的历史和电视剧一模一样。
熟悉那段历史的读者诸君都知道到,功德林里首批特赦的有十个人,他们分别是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芨、宋希濂、杨伯涛、陈长捷、邱行湘、周振强、卢浚泉。
这十个人有两个共同特点,第一,都是正规军事院校出身,除了武备学堂和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陈长捷,其余九位都是黄埔毕业:杜聿明、宋希濂、曽扩情、周振强黄埔一期;王耀武,黄埔三期(卢浚泉虽然是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八期毕业,但后来入黄埔轮训班,留校任第三期学生队区队长,应该算黄埔二期或三期); 郑庭笈、邱行湘黄埔五期; 杨伯涛,黄埔七期。
第二、这些人都在抗日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虽然“功是功过是过”,但是其历史功绩不会被遗忘,所以第一批被特赦,合情合理。
叶立三跟蔡守元没有被第一批特赦,原因有两个,其一,他们在功德林里做出的贡献,实事求是地说,确实没办法跟前面说过的十位在抗战中的贡献相比。第二,并不重要,但也不能不考虑,因为这两个人物是综合了许多人的经历和特点衍生出来的。
《特赦1959》是一部比较严肃的历史片,如果把叶立三蔡守元列进去,就违背了起码的历史真实——电视剧可以汇总融合而衍生出一个有特点的人物,但是却不能违背起码的历史真实,这跟《飞虎神鹰》和《亮剑之雷霆战将》是有本质区别的,后者好像根本就没有播出。
叶立三的原型不好找,但是“每次打仗之前都要算一卦”的“蔡守元”,在历史上还真有.这个人名字叫张淦,他的外号就叫“罗盘将军”。
这位罗盘将军张淦,资格可是老得不能再老,官职也不比杜聿明黄维王耀武低,此人给陆荣廷当过少校副官,后来加入桂系,先后任第八军、第四十八军参谋长、第七军军长,后来还当过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三兵团司令官。
正像对联里写的那样,“早进来晚进来早晚进来”,张淦后来也进了功德林,但是他没有熬到第一批特赦,在1959年2月,就病逝了……

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叶立三是电视剧《特赦1959》里虚构的一个人物,当然也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特赦1959里面的战犯都有谁

影视剧《特赦1959》中虚构的4名战犯,他们分别是文强、廖耀湘、张淦和宋瑞河的原型,很多影视剧都是源于生活的,但是它们又高于生活,而《特赦1959》也是这样的,《特赦1959》中有4名虚构的战犯,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可以找到相似的原型。
首先就是刘安国了,刘安国在剧中饰演原华北行动处中将处长,性情非常的古怪,可以说是诡谲多变,而且还非常擅长察言观色,为人还特别的固执,这和现实生活中的文强很是相似,文强原军统大特务,后来在淮海战役中被俘,为人也是非常的固执,在改造期间始终不肯认罪,这也导致他在1975年的时候才被特赦。
其次就是叶立三了,叶立三原国军整编师师长,曾在欧洲留学过,有很高的学问,所以特别的清高,在改造期间也是非常不愿意服从的,同时叶立三还是一个高度近视,这和现实生活中的廖耀湘很相似,都是高度近视,都曾在欧洲留学。
蔡守元原国军兵团司令,为人非常的迷信,喜欢占卜,经常把罗盘之类的工具带在身上,这和现实生活中的张淦很相似,张淦被大家称为“罗盘将军”,也是非常的相信风水,只要遇到事情就想要卜卦。
陈瑞章原国军中将军长,在改造期间态度非常的积极,也是这四个战犯中戏份最多的一个,他和现实生活中的宋瑞河很相似,都是非常喜欢交朋友的,在改造期间态度也都是非常的积极。

叶立三为什么没特赦?

叶立三特赦了。
《特赦1959》第39集中,功德林召开大会宣布特赦名单,杜聿明、叶立三和王耀武等人获得首批特赦资格,在接过特赦证的那一刻,他们激动万分。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他们,鼓励他们要继续学习,不断进步,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
扩展资料:
《特赦1959》讲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指示将关押在全国各地的蒋介石集团的高级战犯转入北京功德林集中关押。其中有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黄维等人。起初他们对共产党的改造政策采取抗拒的态度。在改造和反改造的艰难博弈中,他们的灵魂在悄悄的发生着变化。
毛主席肯定了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将领在抗日战场上的功绩。功德林的战犯如沐春风深受感动,开始主动交待自己的历史和罪行。1959年国庆前夕,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发布了对蒋介石集团和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的特赦令。
这一天,杜聿明、叶立三和王耀武等人依次从共和国法官的手里接过了特赦书。这是一段脱胎换骨的经历,1949年被共产党在战场上打败,1959年被共产党在心灵上征服。

叶立三最后的结局

《特赦1959》中叶立三的结局是在王耀武的帮助下成功的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学习结束后,叶立三来到办公室向王英光汇报,在当前阶段,学员们的普遍梦想是希望成为新队伍中的一员,但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犯下了不同的罪行,不能带着历史的罪恶迈入新社会的土地。
所以在他们打算成为人民一员之前,要把所有问题都交待清楚,哪怕因此受到惩罚,也在所不惜。王英光告诉他,无论交待什么罪行,应该都不会惩罚他们,叶立三非常感谢新政府的宽恕。
晚上,叶立三和王耀武、沈醉、刘安国等人讨论这件事,沈醉认为他们很多没交待清楚的问题会成为人生的地雷随时引爆,与其到时被炸得狼狈万分,不如现在勇于担当。几人就此达到共识。
《特赦1959》剧集评价:
《特赦1959》是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剧集用温暖的细节搭建了完整的改造。充分展现党真的是从思想上改造他们,打开大门迎接他们,加入到新中国建设的热潮中,尤其是抗美援朝的胜利,真的是让他们口服心服。
整个中国高奏凯歌,披荆斩棘,实现伟大主义革命理想,大时代大背景大格局大胸怀大理想,在关照新中国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外,人们内心的波澜壮阔也与观众同频共振,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作品,这是一部创作的胜利,也是客观表达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