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如何对待纳粹老兵,二战德国是如何对待苏联战俘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3 22:58:16 浏览31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德国如何对待纳粹老兵

在二战之后,德国政府对纳粹老兵采取了一系列宽容和宽恕的政策。
首先,纳粹老兵可以不必面临军事法庭的审判。在战争结束后,德国政府在对待战犯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德国联邦议院议员曾经公开呼吁“将战犯从集中营释放出来”,并表示“纳粹党人犯下的罪行与战争罪行是不同的”。
此外,德国政府还为纳粹老兵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援助,并允许他们继续保留自己的军衔和勋章。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并促进了德国的重建。然而,对于纳粹老兵的历史罪行,德国政府和民间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议。

德国人怎么看纳粹老兵

就和我们看待日本鬼子一样。不要觉得夸张,德国人很看不起纳粹的
德国这个国家很民主,各种各样的思想浪潮都存在,前些天我看了一部德国电影叫“希特勒回来了”,电影里民众大多对希特勒很拥戴,我想原因是德国近代历史上只有希特勒真正让德国人扬眉吐气过,所以我觉得德国有30%的人是拥护纳粹老兵的。

二战德国是如何对待苏联战俘的?

二战时期,德国和苏联互有双方的战俘,在战争时期,这些战俘一般都会被残忍的枪杀,完全不留活口。那德国究竟是如何对待苏联的战俘呢?其中犹太人肯定是活不了的,二战德军对于犹太人的残忍程度众所周知;还有就是如果德军和苏联交战打了败仗的话,那这些战俘也就惨了,因为会被德军拿出来直接枪毙。还有战俘会被拉入集中营做苦力,在集中营的环境简直就不是常人能够忍受的状态,所以也有士兵宁愿牺牲也不愿当战俘。

1941年6月29日晚上,在苏联摩尔曼斯克的一处山脚,德军指挥官罗德中尉命令几名士兵到122米高的慕士塔山脊去侦察周边情况,然后下山回来向自己汇报。当这些士兵在山坡中消失后,罗德中尉和他的部队听到了手榴弹的爆炸声和枪声,很快一切又归于平静,派出去的德军士兵再也没能回来。
6月30日,清晨5时,在晨雾的掩护下,罗德中尉派出了更多的士兵上山。他们在山坡上遇到了苏联士兵,随即双方展开近距离枪战。山坡上的士兵属于苏联第14步兵师第136步兵团。在交战中,有些苏联士兵假装死亡后趴在地上不动,当德军走近后突然向他们发起攻击,射杀了一些德军士兵。

尽管如此,在经过6个小时的战斗后,山上的苏联军队除两人被俘,全部被德军击毙。随后德军士兵向罗德中尉报告了整个战斗过程,同时晚上派上山的德军士兵,有一名受伤后从悬崖上跳湖逃生的士兵也回到了部队。他向罗德中尉详细描述了晚上的时候,苏联军队如何杀死山上的德军士兵而不留俘虏的情况。到这时候,这两名苏联战俘的命运已经注定。
根据德军方面的说法:“一对一的激烈战斗始于苏联方面,他们从巨石和伪装的阵地后面发起进攻,还有几个苏联军人假装被打死,以便从德军背后实施偷袭。为了德军自身的安全,不可能留下战俘,战斗只能通过完全消灭敌人来结束。晚上派上山侦察的德军士兵都遭到了苏联方面的残酷杀害,唯一的幸存者,便是那名跳湖逃生的伤兵,他描述了苏联人如何在战斗后无情的处死了所有的德军士兵。我们所有的人都被这种残酷的战斗方法激怒了。两名被俘的苏联战俘在经过短暂的审判后被处决。”

在德军官兵一致要求杀死两名苏联战俘报仇后,罗德中尉下达了执行命令。这些照片显示了两名苏联士兵尽管已经知道自己即将被射杀的情况下,如何勇敢的站着面对死亡。随后这两名士兵在这里一躺就是70年。
直到2013年,摩尔曼斯克的一群二战遗迹搜寻者找到了当年的处决地点并发现了这两名苏联士兵的遗体。

通过遗物得知,其中的一名苏联士兵名叫谢尔盖.科罗尔科夫。他生于1912年,来自基洛夫州威力克鲁克斯基地区瑟尔兹尼斯基农庄胡梅利喜彻村。一周前的1941年6月22日刚刚加入苏联军队。另一名士兵详细情况仍然不为人知。

德军是怎样对待苏联二百万战俘的

想不到德军竟然这样对待苏联俘虏。。。
战争是血腥的,也是非常残酷的。特别是人类进入热兵器时代后,各种先进武器的使用,更是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大举进攻苏联,苏联人民为了抵抗残暴的德军,展开了英勇的反抗,比如著名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等。在德国的残暴进攻下,数以百万计的苏联士兵沦为纳粹俘虏。今天我们来看看德军是如何对待苏联俘虏的。
德国处决苏联俘虏常见的有四种人,如果是苏军的政治委员,就会被直接处决;如果是苏联的共产党员,会被直接枪决;如果是犹太人也会被直接处决;如果是老兵伤残也会被直接处决。这里要说一下德军对待伤员的态度,他们为什么不放过伤员,其原因就是伤员需要医药设施,而且还会占用他们的士兵,所以伤员就会被直接处决。
对待以上四种人员纳粹毫不留情,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些俘虏,德国采取的态度是什么呢?对于那些青壮年劳动力,德国会直接把他们放在战俘营当劳工。这些劳工本以为逃脱枪决是一种幸运,其实他们的炼狱生活才刚刚开始。
先说一下前往战俘营的路途吧,这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时光。如果俘虏在前往战俘营的路上体力不支,等待他们的不是掉队,而是冰冷的枪口。掉队被枪决只是一种危险,如果押送俘虏的纳粹军官看不惯俘虏或者看俘虏不顺眼,也会毫不留情将俘虏杀掉。
很多俘虏挨过了这一关,但是真正的危险还在后面。当俘虏到达战俘营后,他们面对的是日日夜夜高强度的劳动,俘虏的主要工作就是为纳粹德国提供战争动力,可以说进入战俘营的俘虏都是一些不知疲惫的“机器”。在战俘营也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战俘怠工,会被处决;如果逃跑,直接枪毙;如果敢发牢骚敢顶嘴,直接处决;如果生病了,德军也会直接把病患杀掉。
这些可怜的俘虏并没有光明的日子,他们在过度劳动中,在病魔缠绕下,在饥饿折磨下悲惨的死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那些精力充沛能吃苦的精壮劳动力一定会熬到解放那一天吧,这些人中会有幸运儿,不过很少。很多精力充沛的劳动力,他们的日子比这些劳工更加危险,很多精壮劳动力会被带去做活体实验,只要走进活体实验室,基本上就迈进了鬼门关。
纳粹德国在对待苏联高级军官的态度上会好一些,即便如此,也不能说明纳粹德国多么爱才。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有近80位苏联将军被处决,这近八十位将军中,有四分之一死在了战俘营中,高级将军的死亡率都如此之高,更不用说那些普通士兵了。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战争对于下级士官和士兵来说,就是一部巨大的绞肉机。
二战后,苏联有过对俘虏的统计,在卫国战争期间,被俘虏的苏联士兵有260多万,最后逃离纳粹魔掌的仅有80多万,死在德国的俘虏有180多万,死亡率高达70%。
德军对自己的罪行也有深刻的反省。德国总统约阿希姆·高克曾经到德国小城施洛斯霍尔特-施图肯布洛克苏军战俘营悼念过遇害战俘,在去年他还出席了二战结束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在那里,他为遇害者敬献花篮,他还承认上百万的苏联红军士兵在德国战俘营死去,或是病死,或是饿死,或是被残害。德国在对待历史问题上要比狭隘的岛国好千万倍。

德国对纳粹看法,是怎么看法?

德国人非常恨纳粹的
因为纳粹和希魔逼着上百万的德国青年上战场送死啊,我德国外公前年才去世,二战的时候上了战场,在东线被打穿了左小腿,一直走路不方便,他一直和我说战争没有意义。纳粹又不是只迫害外国人和犹太人,所有异类都要被迫害,一个LGBT和残疾人都要被消灭的社会,有多残酷,你们想象一下。
德国对纳粹那一段历史也是非常的反感,他们对自己过去的历史也进行过反省,德国总理曾经到集中营里面去下跪
德国人带着反思的眼光去看纳粹而且大都德国人不愿提起纳粹,其中的心情只有德国人自己知道!
德国对纳粹的看法非常复杂。纳粹主义是一个历史性的、具有争议的、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德国和欧洲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在德国,纳粹主义是被广泛谴责的。1972年,德国政府通过了法律,禁止纳粹党及其活动,并禁止使用纳粹标志和语言。
然而,对于纳粹主义的看法在德国社会中仍然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纳粹主义是德国历史上的一次灾难,它导致了大量的屠杀和种族灭绝,对德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人主张对纳粹主义进行彻底的反思和谴责,并努力避免类似的历史事件再次发生。
另一些人则认为纳粹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强调了种族、民族、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和对抗。这些人主张对纳粹主义进行客观的评价,并探讨其思想和政治体系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总的来说,德国对纳粹主义的看法是复杂的,涉及到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虽然纳粹主义已经被广泛谴责,但仍然存在分歧和争议,需要持续的反思和探讨。

故事是关于一个在二战期间在集中营里给德国人开卡车的,他也是战俘,但投靠了德国人,作威作福,他的工作

《如果你还活着,请来看这棵树》
罗迪克被送到集中营前,是英国军队的一名汽车兵,他被指派为卡车司机,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英国战俘。没有人愿为纳粹卖命,只有罗迪克很乐意做这项工作,罗迪克因此被战俘们骂成“卖国贼”、“走狗”。 虽然战俘们恨他,可他却越来越得到纳粹的信任,刚开始他向外运输战俘尸体的时候还有纳粹兵跟着,后来干脆就是他一个人。 因为罗迪克被战俘们憎恨,他几次险些被其他战俘打死。有一次被打后,他永远失去了一只手。由于无法开车了,他被纳粹无情地抛弃,并遭到了其他战俘的报复,不久后便孤独地死去。
前不久,一家英国报纸刊载了一篇名为《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的文章,文章中写道:在集中营时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为纳粹卖命,我还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装上车准备埋掉。可到了半路,罗迪克便将我放在了一棵大树下,放了几块黑面包和一瓶水,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就走了……故事刊发后,报社一个月内接到12名英国老兵的电话,他们都曾在一个集中营里,他们都曾被罗迪克放到大树下。罗迪克也说过:“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
几十年了,山谷依旧,树也在。一位老兵在怀抱大树沉思的时候,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有一个早已生了锈的大铁盒子。他们便打开,一个日记本和一些相片映入眼帘。记者们翻看起日记:“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但愿他能活下来,这已是第二十八个了……今天又有二十名战友死去……昨天夜里,战友们又打了我,可我要坚持活下去,坚决不能说出真相,我还能救更多的人……”
霎时,真相大白于天下。13名老兵泪流满面,原来集中营里最被憎恨的人却是一位大英雄。按照日记上的统计,他一共放出36名战俘,其中有13名活到了现在。他的日记和偷拍的纳粹摧残战俘的照片成为控诉纳粹罪行的铁证。 报纸在第一时间将罗迪克的事迹刊发出来。
每个人都希望有完美的一生。如果他能在众人的唾弃中坚守信念完成他的历史使命,他的一生就会灿烂无比,虽前世无光,后世却能光耀千秋。
百度一下,有许多转载,题目是:那个救我的人,成了我最恨的人
不过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篇不入流的小说,根本不是真实的事情,理由如下:
问题一:标题词不达意,逻辑顺序颠倒,应该是恨人在先,救人在后。
问题二: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地点没有,英国报纸名称忽略不提,这是怕有人去核实。
问题三:德国兵里缺少汽车兵。二战前德国大量生产了汽车,包括民用车,会开车的人很多。
问题四:为什么那些被救的36名英军战俘前六十年守口如瓶,从来不向媒体讲述这段“感人”经历?
问题五:罗迪克家族的人是怎么知道他的一切,还刻意回避?
问题六:开车出去的路上不止一棵树,六十年过去了,怎么识别具体是哪一棵树?
问题七:一个重病缠身、奄奄一息的人,被放到荒郊野外,无法御寒,是怎么活下来的?
问题八:盒子里的照片是怎么来的?战俘营里的照相机、胶片、冲洗印设备都随便用吗?
问题九:一天死去20位战友,集中营都是英军战俘,不满千人,一个多月就死光了。
貌似看过这个故事,但是不是电影!故事是告诉我们我们眼中看到的所谓的真相
《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
罗迪克是一个英国战俘。他在夏季攻势时,不幸被俘。和许多战俘一样,他被押上火车,送到了一座集中营。集中营在海这边,不小,大约有近千名战俘,一色是英国战俘。 战俘涉及的兵种有许多,其中不乏技术人员。不过,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被迫忍受着非人待遇,天天像牲口似的,从事着沉重的劳动。被俘前,罗迪克是英军一名汽车兵,他开过四年贝德福德卡车。二十二岁的他,已经开口闭口以老司机自称。集中营的纳粹兵里,缺少汽车兵。纳粹以较之一般战俘优越的条件,在集中营的战俘中招募司机。战俘中汽车兵不少,面对诱惑力不小的条件,却没人愿意为纳粹开车。因为,开车的任务是,专门运送每天被饿死或被杀害的战友。 不知为何,罗迪克对此却有很高的热情。当纳粹指派他担任驾驶员,他非但没有拒绝,还表示,自己很乐意干好这件事。罗迪克当了司机,性情大变,变得粗暴残忍。不仅对战俘们吆五喝六,拳打脚踢。甚至,有的战俘明明还没死,他竟会扔他们上车。罗迪克这样的变化,令战俘们无法忍受。愤怒的他们,以各种方式警告罗迪克,罗迪克听后,依然我行我素。战俘们恶狠狠骂他:卖国贼,走狗。战俘们越憎恨,纳粹越喜欢,罗迪克得到了集中营方面的信任。一开始,罗迪克驾车出集中营的时候,纳粹兵一定会押车,监视他的举动。后来,因为与日俱增的信任,纳粹索性由他一个人出入了。对纳粹忠心耿耿的罗迪克,遭遇了战俘们暗地里的严厉制裁。好几次,他险些被昔日战友打死。一次被疯狂地殴打之后,罗迪克永远失去了一只手,同时也失去了利用价值。再也无法继续开车的他,像扔破麻袋似地,被纳粹抛弃了。没有了纳粹的保护,罗迪克陷入了战俘们无情的报复之中。 一个雨天,他在孤独凄惨的境况下,死在了集中营一个阴湿的墙角里。六十年过去了,罗迪克家乡的人们,似乎早已不记得他了;罗迪克家族的族人,好像刻意在回避着关于他的一切。于是,那个名叫罗迪克的年轻司机,那个名叫罗迪克的年轻汽车兵,就这样,被淹没在了岁月的尘埃里。
然而,忽然一天,在英国,有一家发行量不小的报纸,报纸显著的位置上,登载了一篇题为《Save my man is I hate people》的文章。以《救我的人,是我最恨的人》为题的文章描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首先让二战老兵震撼,同时也震撼了许多英国人:集中营里有一个叫罗迪克的叛徒,甘愿为纳粹卖命。那天,生病的我并没有死,他却强行把我扔上卡车,对纳粹说准备把我埋掉。可是,令我震惊的是,车到半路,罗迪克停了车,扛起奄奄一息的我,放到一棵大树的隐蔽处,并留下了几块黑面包和一壶水,急促地对我说,如果你能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然后,他就急匆匆开车走了。登载这则篇幅很短的故事不久,报社陆续接到不少电话。无一例外,打电话的人都是二战老兵,而且是曾经不幸成为战俘的老兵。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无一例外,这十二位来电话的老兵,来自同一座集中营,那座罗迪克所在的集中营。十二个老兵叙述的故事,几乎都是报上登载的那个故事的翻版:他们被罗迪克放在一棵大树下,然后,因此而死里逃生。尤其令人注意的是, 每当罗迪克驾车离开时,对每一个战友说的都是,如果你活着,请来看这棵树。编撰并推荐登载这篇稿子的,是一位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编辑。凭职业嗅觉,敏感的他判定,这棵被罗迪克反复提到的树,一定大有内容。老编辑立即组织了十三位老兵,沿着当年死里逃生的路线,去寻找那棵无法判定是否还存在的大树。 当一行人来到目的地,山谷依旧,大树依旧。一个老兵率先扑进大树的怀抱,啜泣中,他突然发现了一个树洞,不禁往里探去:树洞里有一只早已锈蚀了的铁盒子。人们七手八脚取出并打开了盒子。盒子里,一本破损的日记本和很多张泛黄甚至发霉的照片,赫然呈现在大家眼前。当这些东西转到老编辑手里,他小心翼翼地翻开了日记本: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战友,这已经是第28个了...但愿他能活下去...今天又有20位战友死去...昨天深夜,战友们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可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说出真相,那样,我还能救出更多的人...亲爱的战友们,我只有一个唯一的希望,如果你活着,请来看看这棵树。老编辑的声音早已哽噎,老兵们的泪流早已满面。站在树下的每一个头发花白的人,直到此时才完全清楚,罗迪克一共救了三十六名英国战俘。今天,仍然活在世界上的,也许还不止眼前的十三个。 留在树洞里的关于战俘集中营的日记和照片,是他留给世界揭露控诉纳粹罪恶的铁证。 与老兵们分手不久,老编辑所在的那家报纸,很快登载了他采写的罗迪克感人事迹。那处沉寂的山谷和那棵不倒的大树周围,因为报道而热闹了起来。许多人纷纷自发地来到这里,祭奠罗迪克,表达对他的敬仰。 理所当然地,罗迪克成为了一名国民英雄。一个作家来到这座山谷,将不知名野花扎成的花束,放在了简朴的纪念碑上,并在大树下坐了许久。后来,他在自己的一本书里写过一段话。他觉得,自己有责任告诉人们 ,完美需要代价,而为完美付出代价,没有坚韧不拔忍辱负重精神,绝对做不到。
渴望完美的人生,是每一个人的权力。有时,这种完美因为环境所胁迫,它的表现形式,竟会那样的相悖于最初的愿望,因此造成的误解甚至敌视,一定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压力。 能够为了完美的崇高使命,始终忍辱负重的人,他的名字终将成为完美的旗帜而高扬,譬如罗迪克。

二战期间,德军是如何对待苏联战俘的?

二战期间 ,德军把苏联战俘关到集中营里,他们经常遭受到鞭打,甚至有的时候被直接折磨至死,他们不仅要接受折磨,而且每天还要努力劳作,生产德国的物资。在这段时间中,六百万战俘的结局都相当凄惨,有的被饿死冻死,还有就是被折磨死
德军为了将自己的部队养得更加充实,而且行军速度加快,他们对待战俘,首先如果愿意归降的,他们会优待的,对那些坚持不归降的,他们会将战俘杀掉。
德军对战俘不作任何的安置,导致打死的苏联战俘被冻死饿死,送往战俘营的时候不允许老百姓送吃的。
反正杀的都是毛子
开枪打死,折磨死
在二战期间,德国纳粹作为当时的主力国家可谓是世界人民的公敌。而这其中苏联可谓是德国前进步伐上的一块大石头。所以说德国部队在对付苏联俘虏的时候,用八个字足以概括那就是灭绝人性和惨无人道。按理说按照人道主义战俘既然已经选择投降,作为战胜一方对于他们就不应该再有过分的惩罚甚至杀了他们。可是德国军人对于当时的苏联部队来讲却没有按照这种做法。
在二战时期有四种人,即便是战俘,德军也会杀掉他们,这四种人就是犹太人以及苏联的共产党员。还有苏联的军官,还有伤员。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单单是苏联一方就可以满足这四种必杀的人上的三个条件。只要是加入了苏联的共产党,在德军眼中无论你是什么职位,哪怕你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他们也不会放过你。而杀掉伤员这种做法是德军为了减少粮食的浪费以及药品的使用。所以说在德军俘虏的伤员当中,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杀光。
在初期的时候,德军曾经俘虏了大量的苏联人员,而这些被俘虏的苏联人员全部都关在集中营中,而且屠杀的事件一般都发生在集中营当中。许多的苏联战俘都知道他们一旦被德军抓住,能够生还的希望几乎为零。据一位活下来的苏联战俘讲述,曾经在德军的集中营中,20天里有18天没有怎么吃到食物。不仅如此,在这期间辱骂,鞭打以及毫无理由的枪击。都时时刻刻伴随着他们的身边。
由此可见德国军人对于当时的苏联俘虏是一种怎样的对待方式?完全没有将人道主义放在身边放在心里。而与之站在同一方的日本军人,在中国的战场上也是这种做法,可谓是残忍无人道壕无人性。

二战结束后德国战俘的待遇。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德国人民受到的苦难和不公正待遇,遭受到的强奸、饥饿、尊严丧失与死亡。在他们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个德国军人出来保卫他(她)们,德国人民蒙受的屈辱永远也得不到国际上哪怕是道义上的支持与同情。
根据数据统计德军东线被俘人数估计为二百五十万人左右,这些人大多是在战争后期被苏军包围而突围不成的而被俘的。能跑的都会逃到西方向英美投降,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库尔兰的德军无路可逃,除了战死只能是向苏军缴械,其中估计有五十万战俘死在苏联的集中营里,但只有三十六万三千三百四十三名死亡俘虏的身份被苏联方面确认。
我记得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德国的第一号王牌飞行员哈特曼在战争结束以后被苏联判处了二十五年监禁。在监狱里他拒绝劳动,苏联看守非常地愤怒,哈特曼的回答是,“五年前,您的国家打赢了战争,我是一个战败国的空军军官,而不是什么战犯!列宁说过,一个国家如果六个月之后不释放战俘,那么它就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一个堕落的国家。”是的,当你带着一颗无私公正、善良的心去阅读这些材料时,你会为那些德国战俘的悲惨命运而震撼,难道这些会发生在我们标榜的文明与正义的社会吗?第一次触及到这些资料,我不得不把厚重的材料缓缓地放下,许久许久地沉默着,在心底艰难地嚅嗫着, “那些可怜的德国战俘......”
稍微通晓二战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红军消灭了纳粹德国三十三万人,其中俘虏德军九万多人。不过战争结束以后,却只有五千名战俘回到了德国,其他人则因为各种原因死在苏联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
不知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否会考虑一个问题: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纳粹,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是否正常?那幸运的五千人中的一个后来回忆说,“我们在苏军士兵的驱赶下用双腿走往战俘营,中途如果有人掉队的话,苏军士兵会立即将他枪毙。到达战俘营后,我们三天吃一次饭,每天都有许多人死去,从2月2日到3月初的这段时间里,有五万多名德国俘虏先后死于伤寒。......活下来的三万六千人被苏军用火车运往西伯利亚去劳改,途中又有一半人死去,到达西伯利亚后,我们在零下六十度的天气下被强迫劳动,死亡率很高,很快只剩下六千人......”
其实与另外的一个例子比较起来这九万人真的算幸运的了。在1943年的科尔孙口袋中,德军突围时,留下了所有的三千名伤员和一些护理人员,想让他们成为苏联红军的俘虏。战后苏联方面公布,当俄国突击部队抵达时,发现所有的德国伤员都已经中弹而亡,由此断定德军在撤退时杀害了他们自己全部伤员。这三千名德军想成为战俘都没有资格。苏联人的公报遭到包围圈里的德国幸存者的一致驳斥。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次屠杀?反正没有任何人因为这三千人的死而受到责难,这三千条生命真的是死了白死。
当红军向德国本土前进时,苏联坦克会碾碎所有挡路的难民车辆或马车,用机枪射杀他们遇到的所有逃亡的人。“逃亡者一个不留地屠杀掉!”在德国的上西里西亚地区,有一次一个苏联红军步兵连的军官在一个村子的街道上发现了一个苏联巡逻兵的尸体,于是他下令屠杀掉村子里的所有居民。
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后,德国人民受到的苦难和不公正待遇,遭受到的强奸、饥饿、尊严丧失与死亡。在他们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已经没有一个德国军人出来保卫他(她)们,德国人民蒙受的屈辱永远也得不到国际上哪怕是道义上的支持与同情。
根据数据统计德军东线被俘人数估计为二百五十万人左右,这些人大多是在战争后期被苏军包围而突围不成的而被俘的。能跑的都会逃到西方向英美投降,例如在捷克斯洛伐克和库尔兰的德军无路可逃,除了战死只能是向苏军缴械,其中估计有五十万战俘死在苏联的集中营里,但只有三十六万三千三百四十三名死亡俘虏的身份被苏联方面确认。
我记得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德国的第一号王牌飞行员哈特曼在战争结束以后被苏联判处了二十五年监禁。在监狱里他拒绝劳动,苏联看守非常地愤怒,哈特曼的回答是,“五年前,您的国家打赢了战争,我是一个战败国的空军军官,而不是什么战犯!列宁说过,一个国家如果六个月之后不释放战俘,那么它就是帝国主义国家,是一个堕落的国家。”是的,当你带着一颗无私公正、善良的心去阅读这些材料时,你会为那些德国战俘的悲惨命运而震撼,难道这些会发生在我们标榜的文明与正义的社会吗?第一次触及到这些资料,我不得不把厚重的材料缓缓地放下,许久许久地沉默着,在心底艰难地嚅嗫着, “那些可怜的德国战俘......”
稍微通晓二战历史的人们都知道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苏联红军消灭了纳粹德国三十三万人,其中俘虏德军九万多人。不过战争结束以后,却只有五千名战俘回到了德国,其他人则因为各种原因死在苏联西伯利亚的集中营里。
不知道你看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是否会考虑一个问题:苏联是个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纳粹,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里有这么高的死亡率是否正常?那幸运的五千人中的一个后来回忆说,“我们在苏军士兵的驱赶下用双腿走往战俘营,中途如果有人掉队的话,苏军士兵会立即将他枪毙。到达战俘营后,我们三天吃一次饭,每天都有许多人死去,从2月2日到3月初的这段时间里,有五万多名德国俘虏先后死于伤寒。......活下来的三万六千人被苏军用火车运往西伯利亚去劳改,途中又有一半人死去,到达西伯利亚后,我们在零下六十度的天气下被强迫劳动.
国防军下级军官和士兵基本都释放,在苏联战场的战俘除外(被关押了很久大部分死于伤寒)
党卫军和高级军官接受调查和审判,大部分党卫军高级官员根据被定罪判刑,值得一提的是在战后的审判中很多国防军高级将领都因为执行命令和为下属的行为承担责任而被判刑,只有少数受到昔日对手尊敬的高级将领因为昔日对手作证和求情的缘故被免刑。
此外还有相当多的党卫军外逃人员在战后的几十年里被以色列猎杀组织猎杀,后来以色列猎杀组织逐渐发展成针对所有前纳粹党卫军进行暗杀的极端组织。
美国战俘?
你要知道 德国有个规定 哪个军种抓的战俘归哪个军种管 44年6月前美国战俘都是来自空军的 而德国的空军总司令戈林认为空军是个骑士的军种 战俘应该享受骑士般的待遇
我估计你看到的就是这个情况
顺便说一句 除了英国抓的战俘待遇还算好(英国人做事古板嘛)按照日内瓦公约办 美国抓的战俘死亡比例比苏联抓的还高..当然苏联也好不到哪去 战后么盟军那边是分批遣返 苏联那边扣着做苦工(没办法 谁让苏联壮年男人几乎战死光了) 貌似到1955年才遣返最后一批
中国没抓过德国战俘吧!!!
  德国战俘的悲惨遭遇:艾森豪威尔一声令下 百万德军受虐亡
  文章提交者:卿云至上 加贴在 一、二战史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172.html
  1945年,在反法西斯同盟国打击下,德国和日本先后于5月和8月宣布向同盟国投降。由于艾森豪威尔实行了一套美国“战俘新思维”,大量德军战俘死于人为地饥饿、疾病和无医无药。虽然对于受虐致死的德军战俘数量,几十年来都有不同的说法,但有一点勿庸置疑——很多战俘都遭到非人待遇。
  詹姆士·巴克切:一百万德国战俘被虐待致死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加拿大作家詹姆士·巴克切的1986年去法国访问二战时法国抵抗运动英雄RAOUL LAPORTERIE。 在查找了众多的资料和访问了众多的当时人后,他意外发现了一个惊人的,却很少为人所知的秘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美军的德国战俘集中营里,有一百万已经投降的德国战俘死于人为地饥饿、疾病和无医无药。他用了三年时间查访了当时盟国(美,英,法,苏等)的政府档案,与当事人谈话。记录了以下事实。
  至1945年五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德国俘虏,英国-加拿大联军受降二百万人,这些俘虏大多数在德国投降后放回了家,其中有30万人被送往法国作为“重建法国”的劳动大军。美国在欧洲和北非受降五百二十五万人。美国处理德国战俘的作法不同于英、法、加等国。
  当时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部司令是艾森豪威尔将军,不愿与英军合作处理德国战俘。因为英国人按照日内瓦公约处理战俘,即:战俘在吃饭,住宿等基本生活条件方面不能亚于俘虏他们的军队的士兵待遇,有与家人通信的自由,红十字会定期访问战俘营地。
  艾森豪威尔决定自搞一套。在1945年4月,他提出一项建议,建议将德国战俘分成两种等级:1、投降的战俘。2、缴了械的敌对武装力量。第一类人按日内瓦战俘公约处理,第二类人,按照艾森豪威尔的指示,仍旧按敌对武装力量处理,即,即使他们投降了,也可以杀死他们。实际上到了1945年8月,所有的德国战俘都归入了第二类,即缴了械的敌对武装力量。英国拒绝了这一建议,美国就在他们自己的战俘营开始执行艾森豪威尔的指示。
  从1945年五月国际红十字会的材料表明,所俘获的德国战俘的健康状况,除受伤者外,基本上是健康的。但是在美军的战俘营里,情况迅速地恶化。
  詹姆士·巴克切在《其他的损失》一书中宣称,在二战结束前后,在所谓“解放”欧洲大陆的美国军队的战俘营里,有接近一百万德国武装部队战俘由于饥饿和美军的故意虐待而死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这个数字在西方历史学界引起巨大震动,对巴克切的数字提出肯定或者质疑的论文大量出笼。但无论这些论文的作者同意或者否定巴切克的具体数据与否,他们最终也不得不承认如下事实:“美国人曾经像纳粹分子那样残忍地对待德国战俘”。
  德国战俘的悲惨遭遇
  后来一个美军战俘营卫兵在他的《艾森豪威尔的死亡战俘营》一文中,回忆了在莱茵河附近的一座关押德军的战俘营中的见闻:五万多名德国俘虏被带刺的铁丝网圈在无遮无掩的野地上,他们被迫在潮湿多雨而且寒冷的天气里,在泥地上睡觉。吃的饱饱的美国士兵眼看着德国人吃着用野草做成的汤,同时在没有厕所的情况下,像畜牲一样在自己的粪便中睡觉,然后开始慢慢地悲惨死去。当有些美国士兵将食物扔过铁丝网后,美国军官们甚至威胁要枪毙这些“不守纪律”的战友和部下。而当德国妇女们向铁丝网那边的德军战俘们投掷食物时,美国军官则玩起了真格的:一直把枪里的子弹全部打完才肯罢手,他们把这叫做“打靶训练”。纳粹德军在东部战线对付苏联战俘和敢于向他们提供食物的苏联平民的手段,美国军人无师自通的全会了。
  这种情况在美国人的众多德军战俘营非但不罕见,而且是及其平常普遍。众多见证人描绘的不同的美军的战俘营,几乎全都是一个样子的:德国们战俘们被赶到露天下用铁丝网围起来的黄土坡上,既没有给他们营建遮蔽风雨和太阳的房屋和帐篷,也没有提供有树荫的场所,甚至连一床毯子都没有。德军战俘在多数情况下,只能自己用手在地上刨洞,然后象地老鼠一般蜷在里面躲避风雨和烈日的侵袭。而那些身体孱弱,无力刨洞的人,就只能在露天里任凭风吹雨打,为了抵抗彻骨的寒冷,惟一的解决之道就是一堆人挤在一齐以彼此的体温取暖。但那些有洞住的人有时也不值得羡慕,碰上大雨,土洞的泥土松动而塌方,他们就被活埋在里面。
  这还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战俘们得不到食物和饮水。当时的情况并不是食物缺乏,由当时盟军和国际红十字会披露的材料,美军在欧洲的食品总部有大量食品囤积,国际红十字会有十万吨食品储存在瑞士,但是饥饿却在战俘营里蔓延。
  一位当时只有18岁的德国战俘,战后成为历史学家的Charles Von Luttichau回忆道:“我们住在周围围着铁丝网的,非常拥挤的露天土坡上,食物异常缺乏,一天吃一顿,数量只有美国士兵的十分之一,很多人迅速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我向一位美国军官说,他们这样作违背了日内瓦公约,他回答我:‘日内瓦公约与你们无关,你们没有任何权利。’”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有两位曾经在美军驻欧洲医疗队工作的医生James Mason和 Charles Beasley曾视察过位于 Rhine的战俘营,在1950年他们写道:“大约十万名衣衫褴褛的人挤在齐膝盖深的泥浆里,肮脏,憔悴,瘦弱,目光无神……”疾病很快在德国战俘营里蔓延,主要是痢疾、伤寒、坏疽和肺炎。
  美国的军医还有记载“极度营养不良”和“衰竭”而死亡的。由于营地里没有厕所,患痢疾和伤寒的病人,能动的还走去铁丝网内大便,走不动的就只能就地解决,躺在泥地上的病人常常是全身糊满自己的大便。这无疑加速了疾病的传播。国际红十字会要求视察战俘营的要求屡次被美军拒绝,战俘在无医无药的情况下,生命“自动地消失”了。这是造成战俘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
  另一位战俘Wolfang Iff回忆道:“在我所在的战俘营里有一万人,每天有三十至四十具尸体被抬出营地。我曾经作抬尸体的工作,我们把尸体放在手推车上运出营门外,脱去他们的衣服,一层层地装进铁皮车厢码放起来。”
  美国人的生财之道
  精明的美国人很快就从这些德国战俘身上发现了生财之道,他们开始用救命的食物和对某些德国战俘来说比食物还宝贵的香烟来搜刮战俘们身上他们认为值钱的东西,或者说“纪念品”。
  在战俘营外也是如此,德国男人一面向美国占领军抱怨俄国人是怎样打死了他的男孩,强奸了德国妇女,一面把自己的妻子和女儿献上以换取在恶劣条件下急需的物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位德国妇女曾在日记中愤怒地指责俄国士兵在强奸了她之后只留下了一个烟盒(按一个苏联老兵的说法,一般只给一个肉罐头)。在美国人身上,他们能得到的更多。
  几十年过去了,大量的战俘最终消失了,他们的相关档案材料也被销毁。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判断詹姆士·巴克切所谓“百万战俘”死亡之说是否准确,但大量德国俘虏由于美国“战俘新思维”而死去的事实则是确凿无疑。

卡尔·迈尔是谁?是谁成就了希特勒?

1919年9月12日的下午,可以说这一天整个德国没有一个人觉得舒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败导致整个德国都处于在了风雨飘摇的状态下,各种势力都开始陆陆续续的冒头了。此时的卡尔·迈尔上尉正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将一份份报告翻越的哗哗作响,因为他与每一位德国人一样,状态简直遭到了几点。
卡尔·迈尔是国防军教育以宣传部的小头头,是一个对自己工作非常负责的小人物,一直疲于奔命。卡尔·迈尔主要负责的是军事信息,必须安插卧底监视军队以及民间的各种小政治团体,尤其是那些布尔什维克们。然而卡尔·迈尔手下这批人都是大头兵出生的,根本就不懂得交流,也不会说那些时髦的政治词语,所以报告写的是惨不忍睹。
卡尔·迈尔为了这帮子坑货能够早点适应自己的卧底角色,还专门请来了专家对这群人进行了短期训练,但哪层想到,这群坑货居然连字都写不清楚,几乎都是文盲,这专家培训是一点屁用都没有。不过唯一让卡尔·迈尔有那么一丢丢安慰的是训练导师穆勒认为有个坑货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很不错,可以尝试着培养一下。
卡尔·迈尔知道训练导师提到的这个家伙,是一个经历过一战的老兵,已经有30岁了,父母在他还是少年的时候就已经撒手人寰了,也没留下什么有价值的遗产。在读中学的时候这位老兵就辍学了,之后就成为了一名在外到处闯荡的流浪汉,跟乞丐没俩样。一战开始之后,为了生计,这货选择了参军,加入到了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军团。这老兵在战争期间作战非常的勇猛,而且品行也很端正,在战场上所受的伤几乎导致他失明。
不过可惜的是,这位老兵不是德国人,而是一名奥地利人,不用有德国国籍。战争结束后,德国只被允许拥有10万人的军队,这老兵注定是要被裁掉的人选。但是问题就在这里,这老兵没有家人,也不会什么拿的出手的谋生手段,除了打仗啥也不会,这要是让他退役了就等于是逼他去死。想到这里,卡尔·迈尔心软了,于是就将这名老兵招募到了自己的手下,能混一天便是一天。
不过卡尔·迈尔并没有让这名老兵去做卧底,只是让这名老兵做些简简单单文职工作,主要就是宣传反犹太、反布尔什维克的宣传。后来在组织培训的时候,卡尔·迈尔本着宁落一轮也不落一人的态度,把这名老兵的名字也报上去了。不过让卡尔·迈尔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名老兵居然还是个人才啊。
一天卡尔·迈尔的上司又对他下达了一项命令,要求在野生党派德国工人党安插一名卧底,要求观察这群家伙是不是要搞事情。而且上司还也别敲打了卡尔·迈尔部门那些丧心病狂的报告,并声称若是再将老奶奶喝啤酒这种事情写进报告里的话就必定让卡尔·迈尔把报告当做饼干一样吃掉。
很显然,卡尔·迈尔被自己的上司逼到了墙角,狗急跳墙了,卡尔·迈尔决定拼死一搏。他当面将这名老兵的名字从退役者名单中划除,并且承诺这名老兵说道:这事(卧底)你若是能干的漂亮,我报账给你个少尉当!但是卡尔·迈尔这次狗急了敲墙的举动却彻彻底底的改变里历史,甚至改变了世界格局。
因为这名卡尔·迈尔所重视的老兵正式未来的纳粹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希特勒进入了德国工人党当卧底后,可以说是发展的如鱼得水,没过多久就成了该党的党魁。让他去当卧底的,结果卧底卧成了政党老大。到了第二年,这个野生的政党便改名为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单的说也就是我们人人都熟知的纳粹党。卡尔·迈尔还在为自己的工作而本命,而自己曾经一度欣赏的老兵却成为了德国元首,卡尔·迈尔是一个不出名的小人物,但是他的一个举动却成就了阿道夫·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