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精忠报国的人物有哪些
- 2、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知道就救下我``
- 3、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啊
- 4、精忠报国人物
- 5、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啊
- 6、著名的为国争光、精忠报国、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都有哪些?
- 7、精忠报国说的是谁?
- 8、精忠报国可以形容哪些历史人物?
- 9、精忠报国的名人还有哪些呢?
精忠报国的人物有哪些
志存高远:苏秦 茅以升 李时珍 詹天佑 李四光
精忠报国:岳飞 卫青 霍去病 辛弃疾 文天祥
大义凛然:刘胡兰 江竹筠 夏明翰 谭嗣同 梁启超
英勇无畏:黄继光 董存瑞 邱少云 欧阳海 赖宁
视死如归:刘胡兰 赵一曼 秋瑾 豫让 杨靖宇
铁面无私:包拯 海瑞 狄仁杰 寇准 张飞
秉公执法:赵广汉 于成龙 包拯 海瑞 寇准
刚正不阿:徐存功 况钟 河瑞 袁可立 于成龙
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哪些?知道就救下我``
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等
岳飞,文天祥,戚继光
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啊
物以稀为贵,屈原开辟了楚辞的先河,在文化匮乏的先秦是很难能可贵的,至于岳飞的文学地位,想想他前面的无数文豪就明白了。而且在政治地位上屈原是出相入将的人才,而岳飞相对简单一些。至于屈原那个年代各个政治力量的政策取向,有太多的因素影响,史书上记载的往往代表的是著作者的一家之言,真实到底怎样,谁能说清楚呢?面对历史,我个人认为后人最好更多汲取的是古人坚毅执着、怀抱信仰等高贵的精神品质为好,至于是非对错真的很难评说。
屈原流放后见的第一人是一位渔父。
随后各大媒体都包围了渔父,想从渔父嘴里挖出一星半点的边角料,成就他们的爆炸大新闻。渔父摇了摇头,拒绝了。
渔父想起他偶遇屈原时,那个人形容槁枯,步履踉跄,游走江边,跟自己说的那句“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暗暗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精神上的孤高者,道德上的守墓人。
1,也曾独领风骚数年
屈原见渔父时是个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就是个闲职,简单些说就是给当时三大姓写族谱的。
但是屈原是谁?楚国贵族,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更是外交一把手,以他的才能,怎会沦落至此?
他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一直看不起那些贪图富贵玩弄权术的守旧贵族。
有一年秦军犯楚境,屈原带着当地青年组成了“乐平里游击队”,深入群众,巧用各种战术,与秦兵奋战,奏响了反抗秦国的最强音。
那是一个仲春三月,玉兰如期盛开,梅子悄然挂枝,屈原终于受到了楚怀王的召请出山进京。次年当了独一无二的左徒。
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当时,联齐和联秦两派斗争的十分激烈,而屈原和楚王那是杠杠的社会主义兄弟情,楚王十分支持他的主张。
屈原当官十分耿直,一心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去限制那些持权弄柄的贵族,这一下子得罪了不少人。
2,这个楚国坏掉了
虽然屈原一心想让楚王亲近贤臣,奈何楚王身上辨别君子小人的雷达实在不明显。上官大夫靳尚一直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楚王信了,忘记了当初的你侬我侬,打发屈原做了三闾大夫。
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是个狠人。张仪靠着一张嘴破坏了当时楚国和齐国的盟约,还征服了楚怀王,楚怀王想用他,于是简单粗暴直接扣下了张仪,不让他回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一扣押也稍微制掣了秦国。
可宠姬郑袖一直吹耳边风,让他放张仪走。楚王耳朵一软,同意了。
屈原气坏了,这不就是放虎归山呢?
楚怀王这才感到后悔,不过为时已晚。他让屈原去和齐国重新谈判。头号外交官不是白说的,这事儿还真成了。
但是屈原出使归来,发现楚怀王已经彻底变心,成绩再漂亮也挽不回了。他依然被排斥,被疏远,被隔离。
公元前299年,秦惠王许诺楚国:“只要我们联手,我们的前程就是星辰大海啊!你是我兄弟,我怎么会骗你呢?只要签了这个合同,这600里地就是你的了。”
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亲秦三巨头,一个劲儿的怂恿楚王联秦。屈原却坚持这个合同是个骗局,但是1V3惨败。
楚王去了,热乎的肉包子去见了凶狠的豺狗,没有再回来。
楚太子继位为顷襄王。
顷襄王是个受不起威胁的,秦国略一施压,立马就屈服了,亲秦三巨头从此气焰嚣张,走路生风。
这下屈原就惨了,三巨头原本就看屈原不爽,现在终于可以出一口气,撺掇顷襄王流放屈原到大江以南。
屈原遇到渔父的时候,渔父劝他随着世道一起变化。这片水脏了,你为什么不让它变得更浑浊,一片混沌之下也可以兴风作浪,成就一番事业?水清有水清的做法,水浊有水浊的做法,你如果不强求保持自清,何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但是屈原对他说,这个楚国坏掉了,但我不愿意坏掉。
岳飞,文天祥,杨家将 郑成功,史可法,袁崇焕,林则徐 王安石,于谦,李广,张谦.
郑成功,史可法,袁崇焕,林则徐
岳飞,文天祥,杨家将 郑成功,史可法,袁崇焕,林则徐 王安石,于谦,李广,张谦.
岳飞,文天祥,杨家将
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
1、岳飞: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2、霍去病: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加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3、于谦: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4、白起: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赐死于杜邮。
5、文天祥:
文天祥被俘虏临刑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做完了。”向南跪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色如同生者一般。
精忠报国人物
1.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但她宁死不屈.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2、岳飞(1103年-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满江红 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宋朝结束,元朝开始,宋朝大臣文天祥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可文天祥宁死不屈,在囚禁的四年中更是写下了这样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最后从容赴义.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他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啊
物以稀为贵,屈原开辟了楚辞的先河,在文化匮乏的先秦是很难能可贵的,至于岳飞的文学地位,想想他前面的无数文豪就明白了。而且在政治地位上屈原是出相入将的人才,而岳飞相对简单一些。至于屈原那个年代各个政治力量的政策取向,有太多的因素影响,史书上记载的往往代表的是著作者的一家之言,真实到底怎样,谁能说清楚呢?面对历史,我个人认为后人最好更多汲取的是古人坚毅执着、怀抱信仰等高贵的精神品质为好,至于是非对错真的很难评说。
屈原流放后见的第一人是一位渔父。
随后各大媒体都包围了渔父,想从渔父嘴里挖出一星半点的边角料,成就他们的爆炸大新闻。渔父摇了摇头,拒绝了。
渔父想起他偶遇屈原时,那个人形容槁枯,步履踉跄,游走江边,跟自己说的那句“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暗暗叹了口气。
这是一个精神上的孤高者,道德上的守墓人。
1,也曾独领风骚数年
屈原见渔父时是个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就是个闲职,简单些说就是给当时三大姓写族谱的。
但是屈原是谁?楚国贵族,博闻强识,志向远大,更是外交一把手,以他的才能,怎会沦落至此?
他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深知民间疾苦,所以一直看不起那些贪图富贵玩弄权术的守旧贵族。
有一年秦军犯楚境,屈原带着当地青年组成了“乐平里游击队”,深入群众,巧用各种战术,与秦兵奋战,奏响了反抗秦国的最强音。
那是一个仲春三月,玉兰如期盛开,梅子悄然挂枝,屈原终于受到了楚怀王的召请出山进京。次年当了独一无二的左徒。
外交上,他主张联齐抗秦。当时,联齐和联秦两派斗争的十分激烈,而屈原和楚王那是杠杠的社会主义兄弟情,楚王十分支持他的主张。
屈原当官十分耿直,一心变法改革,制订并出台各种法令去限制那些持权弄柄的贵族,这一下子得罪了不少人。
2,这个楚国坏掉了
虽然屈原一心想让楚王亲近贤臣,奈何楚王身上辨别君子小人的雷达实在不明显。上官大夫靳尚一直在楚王面前说屈原坏话,楚王信了,忘记了当初的你侬我侬,打发屈原做了三闾大夫。
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是个狠人。张仪靠着一张嘴破坏了当时楚国和齐国的盟约,还征服了楚怀王,楚怀王想用他,于是简单粗暴直接扣下了张仪,不让他回国。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一扣押也稍微制掣了秦国。
可宠姬郑袖一直吹耳边风,让他放张仪走。楚王耳朵一软,同意了。
屈原气坏了,这不就是放虎归山呢?
楚怀王这才感到后悔,不过为时已晚。他让屈原去和齐国重新谈判。头号外交官不是白说的,这事儿还真成了。
但是屈原出使归来,发现楚怀王已经彻底变心,成绩再漂亮也挽不回了。他依然被排斥,被疏远,被隔离。
公元前299年,秦惠王许诺楚国:“只要我们联手,我们的前程就是星辰大海啊!你是我兄弟,我怎么会骗你呢?只要签了这个合同,这600里地就是你的了。”
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亲秦三巨头,一个劲儿的怂恿楚王联秦。屈原却坚持这个合同是个骗局,但是1V3惨败。
楚王去了,热乎的肉包子去见了凶狠的豺狗,没有再回来。
楚太子继位为顷襄王。
顷襄王是个受不起威胁的,秦国略一施压,立马就屈服了,亲秦三巨头从此气焰嚣张,走路生风。
这下屈原就惨了,三巨头原本就看屈原不爽,现在终于可以出一口气,撺掇顷襄王流放屈原到大江以南。
屈原遇到渔父的时候,渔父劝他随着世道一起变化。这片水脏了,你为什么不让它变得更浑浊,一片混沌之下也可以兴风作浪,成就一番事业?水清有水清的做法,水浊有水浊的做法,你如果不强求保持自清,何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但是屈原对他说,这个楚国坏掉了,但我不愿意坏掉。
岳飞,文天祥,杨家将 郑成功,史可法,袁崇焕,林则徐 王安石,于谦,李广,张谦.
郑成功,史可法,袁崇焕,林则徐
岳飞,文天祥,杨家将 郑成功,史可法,袁崇焕,林则徐 王安石,于谦,李广,张谦.
岳飞,文天祥,杨家将
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有:
1、岳飞:
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
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
2、霍去病: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加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3、于谦: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
4、白起:
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
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功高震主,得罪应侯,接连贬官。秦昭襄王五十年,赐死于杜邮。
5、文天祥:
文天祥被俘虏临刑时,特别从容不迫,对狱中吏卒说:“我的事做完了。”向南跪拜后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几天以后,他的妻子欧阳氏收拾他的尸体,面色如同生者一般。
著名的为国争光、精忠报国、热爱祖国的英雄人物都有哪些?
霍去病:
熟悉汉朝历史的人都知道,汉武帝曾经与匈奴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在战争中涌现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将领,这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传奇故事。
但是在众多将领中,最强的应该是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元朔六年(公元132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校尉,随卫青出战匈奴。
期间霍去病率领800骁骑孤军深入敌境数百里,以800人歼灭匈奴2028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了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因为霍去病勇冠全军,所以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明代杨继业与杨家八将
1、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杰出的军事家、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
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
十七岁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次河西之战中,霍去病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大捷而归。
元狩六年,霍去病因病去世,年仅23岁。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2、岳飞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书法家、诗人、抗金英雄,民族英雄。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于北宋末年投军,金军南下江南,岳飞独树一帜,坚持抗金,收复建康。绍兴三年(1133年),被任命为沿江制置使,他念念不忘收复中原。
次年春,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下了伊、洛、商、虢等州,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
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赵构、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3、卫青
卫青(?~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出身奴隶,从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获救,任侍中、建章监、太中大夫,经过近十年宫廷为官的历练,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为车骑将军首次出征奇袭龙城,开始了十年的戎马生涯。
他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终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逝世,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卫青开启了汉对匈战争的反败为胜的新篇章,七战七捷,无一败绩,为历代兵家所敬仰。
4、李广
李广(?-前119年),华夏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先祖为秦朝名将李信。汉文帝十四年(前166年)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
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未央宫卫尉。元光六年(前129年),任骁骑将军,领万余骑出雁门(今山西右玉南)击匈奴,因众寡悬殊负伤被俘。
匈奴兵将其置卧于两马间,李广佯死,于途中趁隙跃起,奔马返回。后任右北平郡(治平刚县,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称之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
元狩四年(前119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司马迁评价他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唐德宗时将李广等历史上六十四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追尊李广为怀柔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5、 文天祥
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
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进士第一。开庆元年,补授承事郎、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咸淳六年四月 ,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草拟诏书有讽权相贾似道语,被罢官。
德祐元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
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聚兵抗元。景炎二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被俘。次年,元朝蒙、汉军都元帅张弘范将其押赴厓山,令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
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精忠报国说的是谁?
精忠报国写的是谁
岳母写的,写给岳飞的。
成语精忠报国讲旳是什么的故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1-3],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朝廷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 *** ,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后又追諡武穆、忠武,追封鄂王。
岳飞出仕之前,其母在其背上刺上“精忠报国”四字,以期岳飞日后能够为国竭尽忠诚。这是中国最著名的历史典故之一,常用以教育,激发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精忠报国是对岳飞的评价。
精忠报国说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宋朝的岳飞
精忠报国是谁写的什么朝代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 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精忠报国的历史人物是谁
岳飞
精忠报国这首歌的歌词是谁写的?
精忠报国
演唱:屠洪纲作词:陈涛作曲:张宏光
精忠报国可以形容哪些历史人物?
“精忠报国”是指对祖国和民族有着无限忠诚,并为之不惜生命的高尚品质。这个词语可以形容很多历史人物,以下列举几位代表性的人物:
岳飞:南宋著名将领,他一生以保卫国家安危、驱除外侮为己任,曾屡次抗击金兵入侵。
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他在元军攻占南宋首都临安时,坚决反对投降,最终被处死。
范蠡: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他把自己的家产全部捐献给国家,帮助越王勾践推翻了吴国的统治。
秦琼:唐代名将,他在安史之乱中镇压叛军,战功赫赫,被誉为“铁骨铮铮,精忠报国”。
郑成功:明朝遗孤,他率领海盗军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成为抗击外敌的民族英雄
精忠报国可以形容的历史人物有:
1、岳飞: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
绍兴十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
2、于谦:
永乐十九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后巡按江西,宣德五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时因入京觐见时不向权臣王振送礼,遭诬陷下狱,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而复任。
土木之变后,英宗兵败被俘,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但因个性刚直,招致众人忌恨。天顺元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3、文天祥:
宋理宗宝祐四年,文天祥中进士第一,成为状元。一度掌理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因直言斥责宦官董宋臣,讥讽权相贾似道而遭到贬斥,数度沉浮,在三十七岁时自请致仕。德祐元年,元军南下攻宋,文天祥散尽家财,招募士卒勤王,被任命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
在援救常州时,因内部失和而退守余杭。随后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与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主帅伯颜被拘留,于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不久后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因建策不被采纳而赴南剑州聚兵抗元。
景炎二年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祥兴元年,在五坡岭被俘,押至元大都,被囚达三年之久,屡经威逼利诱,仍誓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文天祥从容就义,终年四十七岁。
4、霍去病:
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漠北之战消灭匈奴左部主力七万余人,封狼居胥。战后加拜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
5、伍子胥:
伍子胥曾多次劝谏吴王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听。夫差急于进图中原,率大军攻齐,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暂不攻齐而先灭越,遭拒。
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称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自杀前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所灭。
精忠报国的名人还有哪些呢?
1、岳飞-重于泰山
南宋时期,汤阴县岳飞自幼由母亲悉心教导,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岳飞从戎,岳母于其背刺以“精忠报国”四字训诫。金国鞑子入侵,岳飞主战,却被奸臣张邦昌所阻。汉奸秦桧被金人收买,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国,将其下狱。岳飞含冤而死。
?
2、文天祥-重于泰山
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终年47岁。
3、戚继光-重于泰山
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 。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4、邓世昌-重于泰山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
5、秦桧-轻于鸿毛
秦桧在南宋朝廷内属于主和派,奉行割地、称臣、纳贡的议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间,他极力贬斥抗金将士,阻止恢复;同时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屡兴大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