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 2、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 3、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什么?
- 4、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 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
- 8、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含哪些阶级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总的来说所谓“新”主要含义指: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革命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新的革命理想(社会主义)。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民主主义革命,民主,在当时人看来,就是资产阶级的,只不过是联合了无产阶级而已。
新式,新就新在联合了无产阶级,有工人的诉求,但本质上是民主的,资产阶级的。
你前面不是还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句话吗?那最后为什么还说是资产阶级革命啊?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民主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依旧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统治。
于是,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落在了无产阶级身上。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革命的领导阶级就由资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为了区别这个变化,就在“民主主义革命”前加上一个“新”字,即称作“新民主主义革命”。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仍然是反帝反封建,所以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史范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中国新民之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从1919新文化运动到1949(1953)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革命要从1949或1953后才算
是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肯定是社会主义性质
是资产阶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中国的特殊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它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错
二者性质并不相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剥削制度,社会主义革命则是让社会发展的更加完善。
从1840年到1949年统称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近代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亦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而社会主义革命属于无产阶级革命,因此其性质是不同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性质不是人们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而决定的。任何革命的性质都是由这场革命的主要任务决定的,而革命任务又是由社会性质决定的。因此,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这也就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属性是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这种民主革命从鸦片战争以后就进入准备阶段,辛亥革命是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使是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开始领导中国革命,这时的中国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属性,而不是无产阶级革命。因为此时的社会性质和革命任务没有变化。
当然,五四以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不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
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
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战略:“三步走”战略。
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什么?
国家的性质称为国体,具体的说,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所处的地位.
所谓新民主主义国家,指我国从1949年10月1日建国,到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这段时间的国体.在这一阶段的革命阶级包括四大部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国旗上四颗小星星最初的含义就代表这四个阶级.之所以将这四大阶级划分为革命阶级,主要是因为我国在整个民主革命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为止.以五四爱国运动为界限划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的革命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而这四大阶级与三座大山都有不同程度的矛盾,都有推翻三座大山的愿望并为之进行了各种努力.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阶段,这四大阶级都属于革命阶级.在这一阶段的专政仍然是革命阶级对反革命阶级,也就是阶级对阶级的专政.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阶段后才完全确立的政体.社会主义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的具体体现和表现形式,其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到社会主义阶段,革命的目标转变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原来的四大革命阶级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继续保持其领导地位,农民阶级一方面是工人阶级的联合对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主义的改造对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三大改造中将土地农民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国有制),类似的还有城市小资产阶级.而民族资产阶级则变成了革命的对象.等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都已经不复存在,各自转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就是无产阶级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国内事实上已经不存在敌对阶级,专政已经由革命阶级对饭革命阶级转变为广大人民群众对极少数敌对分子的专政,也就由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发展到了人民民主专政.
按照历史书上的说法,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前提和准备,而人民民主专政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级专政的必然发展趋势和结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社会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也是革命的结束。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为开始,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阶段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反帝爱国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1956年在中国大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农民、手工业者劳动群众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成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亿万农民和大多数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的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同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宣告结束。
资料拓展: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进行重庆谈判,签订关于和平建国问题的协定(即"《双十协定》")。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发动内战。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解放战争最终获得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参考资料:
人民网--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1.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这样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但当时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
2.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针对党内对时局估量的悲观思想,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现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3.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编辑本段特点
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编辑本段总路线
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与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 1、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敌人; 3、提出土改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的和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不是一蹴而就的,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首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其次,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包括革命目标、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领导力量、革命步骤这五个方面。
1、革命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4、领导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5、革命步骤。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党的各项工作确立了总的指导方针。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参考资料----人民网)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79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中国人民反抗斗争两个时期.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毛泽东进一步揭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 而所谓民主主义,现在已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已不是旧民主主义,而是新范畴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 具体来说,从革命的阵线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十月革命开始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而已经不是旧的,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从革命的领导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已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而不再是资产阶级,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中领导权的这种历史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从革命的前途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毛泽东指出,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才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想要“毕其功于一役”是不可能的.但是,想要在这两个革命中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也是“走不通的”.
社会主义革命的特点:解放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从根本上说是私有制度,革命任务是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实现社会主义和向共产主义过渡
性质:既是一场革命,也使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改革是全面的,革命性的;改革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理论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2·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实现的. 联系具体来讲他们的联系都是层层递进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与先导,后者是前者的继续与发展.
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总的来说是阶级利益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准确来说是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区别】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总的来说是阶级利益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准确来说是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分析】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区别:
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止时间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革命的基本胜利。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社会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完全胜利,也是革命的结束。
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后来又有官僚资本主义)的矛盾;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使人民当家作主;在不同时期,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形式不同,革命任务也有所区别。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特点包括:
1、新时代: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2、新领导: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3、新思想: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4、新前途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什么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就是五四运动过后的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
命。是又毛泽东提出的。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就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些基本思想,这些思想成为后来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前身。在抗战时期,毛泽东撰写了《新民主主义论》等一系列理论著作,形成了完整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理论作进一步的提炼、概括,提出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在国家政权问题上的探求过程中,在国民革命时期提出建立"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的目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农村根据地建立了有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工农民主共和国的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在农村根据地建立了有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参加的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提出了建?quot;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目标。到解放战争时期明确提出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总而言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历史时期,我们的目标都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土地革命时期不包括民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此知识点在2003单选题第8题考查过)
①因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无论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都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如果它们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障碍,那就必然要发生调整和变革。
②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都是反动的,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所以,正如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根本目的之间的关系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而只有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我们才有可能在新的国家政权的支持下,取消帝国主义的特权,改变旧的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但是要达到这个根本目的,必须首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政权,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才有可能。所以直接目标是为根本目的创造了最重要的条件,否则根本目的就达不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含哪些阶级
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义革命“基本的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在一定的时期中,一定的程度上,还有民族资产阶级的参加。”
1、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2、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3、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
4、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扩展资料: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智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极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人物,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社会主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
4、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它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扩展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意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数千年来,中国的历史是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近百年来,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又凭借坚船利炮,把中国一步步拖入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但是却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中国人民为了自由、民主、独立和统一整整奋斗了一个世纪,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正确答案:ABCD
ABCD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个革命阶级,称作动力。五星红旗四颗小五角星代表了这四个阶级。其中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农民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和最可靠的同盟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一、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又称劳动阶级、劳动阶层等;英文:working class)通常用于表示社会地位与社会等级,依靠工资为生的工业劳动或手工劳动者阶级。
通常是指为挣工资而被雇用从事体力或技术劳动的一类人。无论何时,该阶层在社会所占比例最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比例减少,一般为产业工人阶层为主。该术语没有一致的解释,主要依赖个人的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来理解。比如美国划分阶级标准是依照经常性收入和就业率来确定。
二、农民阶级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里,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他们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三、城市小资产阶级
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一样,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
政治主张是: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制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四、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经济发展与外资没有太多联系,资本相较于国有经济或买办资产阶级势力较弱的一类企业家团体。
是由土地所有者、商人、行政官员、手工作坊主转化而来的,也是中国社会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无法充当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
扩展资料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地回答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以独创性的内容和鲜明的中国特色,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突破了世界近代史上的革命要么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要么是社会主义革命两种模式,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课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以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国家为中间站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构想,解决了经济落后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新国家,创造条件,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难题,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转变论。
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如何进行共产主义运动,如何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问题,为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架起一座桥梁,打开一个通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族资产阶级
百度百科——城市小资产阶级
百度百科——农民阶级
百度百科——新民主主义革命
百度百科——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