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基隆的影片评价
- 2、基隆市是什么地方?
- 3、想问基隆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 4、台湾基隆的沿革
- 5、基隆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 6、基隆的地理环境
- 7、基隆的解释
- 8、亲子轻旅行:斗阵来基隆四大特色景点看海、放空!
- 9、台湾基隆的历史
- 10、基隆之战爆发的原因及经过
基隆的影片评价
《基隆》作为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对那不被社会承认的底层人不加伪饰的刻画, “大海里的臭鱼烂虾”,“高贵的槟榔妹”,“被人摸的和摸人的” 演员嘴里说的是看似粗陋的言语,也是边缘孤独灵魂敏感自尊的直白表达。最后,片花以一段引人思味的台词结尾,这似乎也总结了影片带来的心底触动的源头。 (腾讯娱乐评)《基隆》作为乔梁一部写实文艺片,除了真实展现出台湾基隆海港的生活情景外,导演乔梁将电影镜头锁定在一对默默无闻的两人身上。影片恰到好处的映射出现实社会中“混乱”、“迷茫”的状态,两个被世界抛弃的边缘人,因为偶遇,开始了一段短暂却充满真实温暖的“特殊爱情”故事。虽稍显黑暗真实,但也值得去领悟其中情感。 (网易娱乐评)
基隆市是什么地方?
基隆市位于台湾岛最北部,是一个港口都市。辖7个区、7个附属岛屿,总面积132.76平方公里。
基隆古名鸡笼,一说因基隆山象鸡笼形状而得名,又一说认为该地以前为高山族凯达喀兰人住地,“鸡笼”是“凯达喀兰”的闽南方言译音。明末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张燮著的《东西洋考》里,就有鸡笼社、鸡笼港、鸡笼城、大鸡笼街等记载。表光绪元年(1875年)设基隆厅时,才把鸡笼改为基隆,其含意是“基地昌隆”。
台北隔壁邻居,台湾最北临海港都,有雾都之称海产,小吃全台之冠,舶来商品主要港口城市,
基隆市位于台湾岛东北角,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曾是台湾万商云集的重要港口。全市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39. 1万人(2001年底)。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国际商港,加上境内岛屿、港湾、山陵兼具,繁华的港都则局促于山海之间,无论功能及型态上皆具香江风情,犹如一个“小香港”。辖下仁爱、安乐、信义、七堵、中山、中正、暖暖等七个区。
基隆市是台湾开发较早的工业城市,也是台湾最早的省辖市之一, 曾以煤矿开发与港口运输而闻名。随着桃园国际机场的建成、中山高速公路的开通,台湾经济重心向台北县、市发展,基隆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影响,人口增长呈现停滞状态,工商业发展已不如周边一些新兴市镇。其现代工业主要有造船、化工煤炭、水产加工等。
基隆过去曾被称为“鸡笼”,那是因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为凯达格兰族,格兰的谐音近似闽南语之“鸡笼”,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后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名为基隆。
基隆港的修建奠定了基隆市的繁荣,自日据时期起,基隆港四周一直是政治、商业、人文活动之中心。
基隆因过去的战役而留下不少古炮台,如海门天险、白米瓮炮台、大武仑炮台、狮球岭炮台、杠子寮炮台等,目前多已列为古迹。也因开发甚早而形成历史悠久的人文活动,如中元祭放天灯和庙口小吃都极为脍炙人口,成为基隆文化的代表。在自然景观方面,和平岛、八斗子望幽谷等海岸地质景观,情人湖、泰安瀑布、暖东峡谷等山林景观,也很值得游览。此外,基隆沿岸为曲折的岩岸湾澳,大小渔港密集,大武仑、外木山、八斗子、望海巷等各具特色,而随之兴起的观光渔市和海鲜餐厅,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想问基隆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1、八斗子渔港在基隆好玩的地方排行榜中八斗子渔港是一个绿草如茵,环境超级不错的打卡点,这里的海类产品是相当有知名度的,每到特定的季节此处可以说是非凡的热闹,值得一去。时间:9:00-17:00位置:基隆市中正区北宁路 2、和平岛滨海公园和平岛滨海公园因为自然环境而形成了天然的奇特景观,如今所看到的公园内的自然景色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还有着很适合拍照的地方,如果是摄影爱好者可记得别错过了!时间:5月1日-10月31日8:00-19:00,11月1日-次年4月30日8:00-18:00位置:基隆市中正区平一路360号 3、海洋科技博物馆海洋科技博物馆首先从整个的建筑上来看就属于是非常有特色的,其中所展示的内容非常丰富,参观完之后对海洋环境、科学、工程等方面都会有一个的了解。时间:9:30-17:00位置:基隆市中正区北宁路367号 4、奠济宫奠济宫一个当地名副其实的百年古刹,古朴庄严的外观,很有特色的雕刻画柱,现如今每年已是香火人气都非常高的一个地方了,周边的话也有着许多不错的美食,推荐。时间:9:00-17:00位置:基隆市仁爱区仁三路27-2号更多关于基隆有哪些好玩的地方,进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9714181617102195.html?zd查看更多内容
台湾基隆的沿革
基隆,旧名鸡笼。那是因为最早居住在此地的为凯达格兰族(ketakalan),格兰的谐音近似台语之“鸡笼”,加上此地有山形似鸡笼,因而得名。1875年,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名为基隆。1626年,西班牙远征队在社寮岛(今日基隆的和平岛)登陆,随即在岛上西南端修筑“圣萨尔瓦多城”。1642年,荷兰人北上攻占社寮岛后,将“圣萨尔瓦多城”改名为“北荷兰”。1668年,郑经派军讨伐荷兰人,荷兰人兵败。1895年,日人占领台湾。1924至1931年,基隆升格为“市”,成为当时台湾第四大都市。1945年10月台湾正式归还。国民党政府接管台湾,考虑到地方自治的需要,乃将日本统治时期的五州三厅,改为八县,并将日本统治时期的11市改为9省辖市、2县辖市。其中:基隆市管辖区域:东为基隆市棉花屿东端,位于东经122°6′25″;西为安乐区大武仑,位于东经121°40′23″;南为仁爱区石硬港(泷川町),位于北纬25°6′10″;北为基隆市彭佳屿北端,位于北纬25°37′53″。东与台北县瑞芳镇为界。西与台北县万里乡毗邻,南与台北县七堵乡接壤,北临东海。管辖的附属岛屿有社寮岛、中山仔、桶盘屿、基隆屿、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等7岛屿。面积满潮时为4637624平方千米,人口94954人。管辖中正、信义、仁爱、安乐、中山等5区。市政府于1945年11月11日正式成立,市政府设于中正区。1947年1月31日,将台北县基隆区的七堵乡划归基隆市,分为七堵、暖暖二区。(另:1947年2月18日,台北县七堵乡划归基隆市,称为基隆市七堵区。1949年1月15日,基隆市七堵区划分出暖暖区。)1950年台湾省调整各县市行政区域,其中基隆市行政区域照旧。基隆市管辖中正、信义、仁爱、中山、安乐、七堵、暖暖等7区。人口125518人,面积132.3010平方千米。管辖区域:东为棉花屿东端,位于东经122°6′25″;西为台北县汐止镇境界,位于东经121°37′28″;南为台北县平溪乡境界,位于北纬25°3′10″;北为彭佳屿北端,位于北纬25°37′53″。东与台北县瑞芳镇为界,西与台北县万里乡毗邻,东南与台北县平溪乡接壤,西南与台北县汐止镇为界,北临基隆湾、东海。管辖的附属岛屿有:在港口的和平岛(旧称社寮岛),其旁边的桶盘屿、中山仔。港外3.8千米处的基隆屿(旧称鸡笼山)。东北有彭佳屿、棉花屿、花瓶屿三岛。市政府设于中正区。1958年2月,基隆市中山区的中和里划归安乐区。1959年7月1日,基隆市七堵区莺歌里的皮濑、石厝里的新山两地区,划归安乐区外寮里管辖。1988年3月1日,基隆市行政区域调整:中山区民治里二十邻港西巷改称中山区文昌里二十邻港西巷;安乐区中和里、德和里、德安里、西荣里、西华里、西定里、西康里划归至中山区;七堵区莺歌里、七贤里、三民里、四维里、五福里、六合里划归安乐区。
基隆电影结局什么意思
遗憾的意思。通过查询《基隆》剧情简介显示,两个相爱的人,在不对的时间相爱,结局可想而知,最后一场是男孩骑着摩托车在一片废弃的港湾里飞驰,不知道是在逃离什么还是在追寻什么,在海边还遇到了一群驻扎在海边的美军,他们用英语喊着什么,男孩骑着摩托车向他们驶去,在结尾处电影画面从彩色变成了一段仅有黑白色调的片段,摩托车与美军士兵的影子交织在一起,这段影像充满了象征意味,表达整体是遗憾的结局。
基隆的地理环境
基隆市(25°08′N121°44′E325.133°N 121.733°E)的地形多丘陵而少平地,东侧及西侧各被基隆火山群及五指山山脉环绕。市内的平地主要聚集于基隆港沿岸、海岸线及基隆河河谷一带,其余地区大多为山坡地;全市山地虽然普遍不高,但大多为陡坡,对城市的发展与扩张造成很大的阻碍。丘陵地遍布的影响,导致基隆市的住宅区大多位于丘陵地上。从市中心到周围的山坡地到处布满各式建筑,而市郊的丘陵地上更可见到处耸立新式的公寓大厦群。 位于市区南侧的狮球岭,为基隆对岛内城镇联系的必经之路,而以狮球岭为中心左右延伸的丘陵地,构成了基隆市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狮球岭以北为市区及港口所在,是基隆市的精华地带;以南则为基隆河河谷,暖暖、八堵、七堵、六堵、五堵等市街聚落皆沿河而建。 基隆市的河川可分为两大系统,以狮球岭为分水岭,主要分为基隆港水系、基隆河水系两大流域;除了基隆河及市区内河流以外,其他河川大多短小且流量不稳。基隆港水系的主要四条河川贯穿市区,早期更具有航运功能,昔日与狮球岭、佛祖岭并称为“两岭四港门”,为基隆市区重要的地形象征;其中西定河和南荣河的下游在日治时代进行整治,并将两条河道合并成一条运河,称为旭川河。田寮河及牛稠港原为涂滩地,也在同时期分别整治为运河和码头。 基隆港水系旭川(基隆运河)南荣河(石硬港)西定河(蚵壳港)田寮河(田寮港)牛稠港(牛稠港溪及牛稠港码头区)沙湾溪基隆河水系基隆河深澳坑溪大水窟溪暖暖溪大武仑溪石厝坑溪玛陵坑溪友蚋溪拔西猴溪水源地及湖泊西势水库(台湾第一座现代化水库)新山水库八堵拦河堰情人湖 基隆,由于冬季受东北季风经过海洋及因背山面海的原因造成潮湿多雨,夏季受西南季风要越过山岭才能到达之因,虽位居台湾之最北端,但相当炎热。 基隆别称“雨港”,主要原因为基隆时常多雨阴湿的气候所造成。进入冬季时,基隆正好处于东北季风从中国大陆北方南下至台湾的迎风面地带,加上多山的地形干扰季风进入内陆,导致基隆在每年12月进入冬季后,便笼罩在阴湿多雨的气候当中,但下的雨多为绵绵细雨;特别于冬季和春季交际之时,基隆港区及市中心时常发生大雾,严重时甚至使基隆港的港务运作被迫完全停摆,但也有不少人将这种天气赋予“雾锁雨港”的美称。 不过,随着近几年来全球温室效应的影响,进入1990年代后,基隆的年降雨量有开始递减的迹象,其中有几年还出现过严重干旱。
基隆的解释
基隆的解释[J'long] 中国 台湾 省 港口 城市。位于台湾岛北端,面积133平方公里,人口35万。是台湾主要的输出港口 词语分解 基的解释 基 ī 建筑物的根脚:基石。 基础 。 奠基 。 根本的,起始的:基本。基业。基层。基点。基准。 根据:基于。 化学上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子原子被看作是一个单位时,称作“基”:基团。基态。氨基。羧基。 隆的解释 隆 ó 盛大,厚, 程度 深:隆冬。 隆重 (恘 )。 兴(塶 )盛: 兴隆 。 隆盛 (坣 )。 高,高起: 隆起 。隆穹。隆准(高鼻梁)。 尊崇:隆师。 姓。 部首 :阝。
亲子轻旅行:斗阵来基隆四大特色景点看海、放空!
作者\女子学
想到看海,大多数的人想到的可能是花东沿海,但其实不用跑远,在北海岸的基隆就能看见疗愈的大海,时已接近2018年的尾声,替自己安排一趟忘忧的基隆轻旅行,就让大海带走一整年的哀愁吧!
基隆港一直是台湾的重要港口,近年来 *** 更积极转型发展渔业观光,周边的地景文创艺术也逐渐蓬勃,因此来到基隆除了可以看见绝美的风景、拍出人人称羡的网美照外,同时也可以见证这里港湾与人文历史的交叠,是个挺不赖的旅行选择。
深澳铁道自行车
深澳电厂不盖了,拥有北台湾最美称号的深澳支线铁路也再度复驶,既海科馆站和八斗子车站重启后,赶在今年年底深澳铁道脚踏车也抢先试营运,于2018年12月28日到2019年1月17日的周五、周六、周日开放民众免费体验搭乘,以后再也不用去韩国就可以体验到美景环绕的自行车体验。
深澳铁道自行车全长约1.2km,由八斗子车站出发,途中不仅可以欣赏壮阔的山海景色,还有可爱的彩绘村、星空感光影隧道,绝对狂杀相机记忆体,而且河豚造型的脚踏车真的超萌!如果想趁著这个连假先一步搭乘,在12月27日上午9:00要记得先上官网预定唷!
潮境公园
骑完自行车后,可以到海科馆参观海洋文化与展示,接着再到附近不远的潮境公园走走,在那里有许多地景装置艺术,传说中有如哈利波特的大扫帚就在此。从潮境公园远望就是一片汪洋无边的大海,天气好的话还能看见基隆屿,带上一张野餐垫、风筝和食物们,就可以待在这里享受悠闲的半天,因此也很适合亲子一同前往。
和平岛公园
接着继续往西到今年8月才又重新开幕的和平岛公园,只需要80元门票就可以进入园区欣赏到奇特的海蚀景观,一旁除了有美丽的人工沙滩和磨石子溜滑梯供小朋友玩乐外,更特别的是这里的「蓝海水池」是户外的无边际海水泳池,一边戏水,鱼儿还会从身边经过,内外两侧深浅不同,适合大小朋友依据自身需求选择,此外水位高度也会受到潮汐涨退影响,有时风浪太大便会暂时开放。
在今年12月,和平岛公园还陆续开放了餐饮服务,除了有由雷达站改建的咖啡厅外,也有异国美食餐厅,让大家在玩乐之余,也能一边眺望美景,一边满足口腹之欲,饱餐一顿。自2018年12月1日起至2019年1月31日暖心冬日庆还能使用门票折抵餐点费用(全票折抵40元,优惠票折抵20元)唷!
正滨渔港
如果去完和平岛公园后还有时间的话,也可以到距离不远的正滨渔港散散步,享受夕阳余晖的美景。自从这里外墙重新粉刷后,一夕之间爆红成了大众争相打卡的彩虹村,梦幻景色更媲美台版的威尼斯,不论是在白天还是傍晚都别有一番风情。
虽然正滨渔港现在看起来没落,但这里却曾是北台湾第一个现代化渔港!为了让大家更了解这块土地的人文历史,这里有一群人正在努力想用更多有趣的形式让艺术渗透这片地景还有我们生活之中,因此在这里也会不定时会举办共创工作坊和艺术节,喜欢艺文活动和想知道更多有关这片土地的朋友,在出发前可以先至星滨山-正滨港町艺术共创的粉丝专页看看最近有没有举办什么活动喔!
最后既然都已经来到基隆了,那可千万不要错过只有这里才可以吃到的道地小吃—吉古拉,和远近驰名的庙口夜市了!吉古拉其实就是竹轮的意思,但不若一般的机械制成,这里的「吉古拉」是由老师傅用鱼浆一根根手工抹上,壁薄而有口感,还有现作现烤的木炭香,在渔港边远远就可以闻到浓浓的鲜味,每到假日可说是超抢手,慢到可就卖完罗!
编辑觉得比起以前想到基隆就只想到庙口夜市,现在多了规划,不仅景点各个都很吸引人,交通也变得便利许多,即使没有汽车,仍然可以造访多个地方。对于北部的朋友来说,更是非常方便,不用过夜或是简单花个周休假期,来个两天一夜轻旅行都很慢活。
推荐阅读: 【亲子旅游推荐】飞天扫帚现身:基隆八斗子潮境公园 旅游何必舍近求远?台湾五大离岛玩法全攻略!
台湾基隆的历史
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基隆,1642年被荷兰殖民者所取代,1667年才被郑经(郑成功之子)率部赶走。日本入侵时期(1895年至1945年),设基隆郡基隆街,后来升格为市,1945年台湾光复中国政府接管后,成为省辖市。现辖仁爱、信义、中正、中山、安乐、暖暖、七堵等7个区。基隆有街市始于1723年,1851年开始与外国通商,1860年天津条约签订后,正式辟为商埠。1887年建筑基隆至台北铁路,1891年通车。1889年建成第一座码头,日本侵占台湾后大举筑港,分四期于1935年完成,成为现代化商港,现有39个深水泊位,可停靠3万吨级轮船。1945年光复后,增建了仙洞的货柜码头和特种货物码头,以及八斗子渔港。现在基隆港是仅次于高雄港的第二大港。每年进、出港船各约5000多艘,货物吞吐量约8000万吨。基隆渔港是台湾重要渔业基地,年渔产量约占全台湾渔产量的五分之一。基隆市在日本入侵时被划为要塞区,现为台湾当局的海军基地。
基隆之战爆发的原因及经过
基隆之战爆发的原因及经过
到了17世纪,西班牙已经不是以往强大的世界帝国了,不过尼德兰与葡萄牙的独立并没有对以利比亚的全球体系造成什么根本性的创伤。握有广袤美洲和菲律宾领地的他们,还要不断面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挑战。西班牙人追随对手的步伐,踏上了此前不愿问津的台湾。只是计划总是跟不上变化。随着其经济模式的衰败,草创阶段的西班牙-台湾也被迫提前收场。至于荷兰军队发起的基隆之战,不过是终结这场灾难的最后一击。
从16世纪开始,西班牙海外事业的重心就是美洲地区。他们不仅在当地收获了广袤领域,还通过秘鲁的银矿,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帝国。尽管军事行动总不能如愿,但西班牙人确实用美洲白银改变了世界。新教徒国家的崛起、奥斯曼帝国的衰败和大明朝的中兴改革,都是由其本能反应所引发的时代变局。
在远东,西班牙人根据1495年修订的《托德西利亚斯条约》,成功控制了南洋地区的东部。从墨西哥等地出发的二代征服者,占据了吕宋大城马尼拉,并横扫了文莱帝国都城。来自美洲的白银也从秘鲁的港湾出发,经过关岛等中转站,抵达当地。
来自东亚大陆的商人,则可以在1567年的隆庆开关后,抵达马尼拉直接贸易。著名的太平洋航线,由此被彻底确定下来。
但到17世纪,荷兰人从东西两面同时杀入,彻底搅乱了确立不足一个世纪的南洋国际贸易。通过频繁派遣船队袭击、笼络亚洲地方统治者等手段,他们成功在锡兰和南洋腹地建立起势力范围。接着,通过定期封锁澳门和马尼拉两港,力图彻底垄断同明朝的国际贸易。西班牙帝国因为忙于在欧陆参与争霸战争,根本无力在海外投放更多资源。荷兰人便利用宝贵的窗口期,将他们彻底限制在吕宋等地。
1624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部队从巴达维亚出发,成功登陆了缺乏管理的台湾。随着很多人都熟悉的热兰遮城开始建立,身在马尼拉的西班牙人也如坐针毡。因为只要荷兰人在台湾的势力做大,就可以更方便的阻断从厦门开往马尼拉的商船。这对于非常依赖外贸经济的菲律宾而言,是非常重大的打击。而且荷兰相比早年的葡萄牙人,在对待本地人的态度上要强硬不少,稍有不和便可能诉诸于武力。
为此,马尼拉当局必须想办法开辟新的前进基地。否则,整个太平洋航线的一头将陷入停滞。其蝴蝶效应也将从菲律宾波及美洲,并进而影响到西班牙本土。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西班牙人才从并不宽裕的兵力中再抽调人手,尝试在台湾北部建立据点。
1626年,由2艘大型桨帆船战舰护航的12艘中国式帆船,从马尼拉港出发。除了百余名西班牙官员、士兵和传教士外,大部分远征军成员是吕宋的土著人口。他们成功绕过了台湾东北面的海角,发现了至今都是重要港口的基隆。
起初,西班牙人在台湾的开拓比较顺利。在基隆港的入口,他们发现了一座适合防御的小岛,并将之命名为桑蒂西玛-特立尼达。首批征服者们在岛上构筑了1座棱堡要塞,并以此作为进一步开拓的基地。只需要很少的兵力,就足以防御这个战略要点。
三年后的1629年,西班牙人已经开始航行到台湾西北部沿海。他们发现了非常适合进入内陆的淡水河,并在今天的淡水又建立了第二座要塞--圣多明各堡垒。西班牙士兵和传教士也更多的以圣多明各堡垒为起点,顺着河流深入内陆。一边向土著部落传教,一边尝试扩大自身的势力范围。
在部分人看来,这个新建立的西班牙-台湾,已经具备替代马尼拉的可能。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马尼拉本身就是作为西班牙美洲的附属品而存在的。没有美洲的白银输入,马尼拉就无法吸引厦门和澳门的商船抵达,也无力从香料群岛大量进货。相比之下,淡水无疑在地图上的位置更佳。那里更靠近西班牙控制下的关岛,以及东亚另一大银矿所在地日本,还不会被热兰遮城的荷兰舰队所轻易阻断。
如果计划顺利,那么西班牙人将以淡水为中心,建立大范围的领地。西班牙-台湾也将成为美洲总督区的主要贸易对象,使得马尼拉沦为自己的经济附庸。台湾岛也有足够的面积,让开拓者在岛上发展粮食产业和经济作物。虽然在西班牙贵族官僚内部,这是触及旧利益分配问题的大事,但对于纵览一切的王室来说却是毫无损失。毕竟,只要让淡水能够不断做到人进来-货出去,就不愁竞争不过西南海岸的荷兰人。
然而,西班牙人很快发现,他们低估了开拓台湾所需付出的努力和代价,也严重高估了所能获得的相关收益。计划制定者忽略了一个历史因素,台湾从不是一个海上势力所热衷的对象。因此,直到欧洲商船已经定期抵达日本的时代,全岛大部分地方还处于欠开发状态。之前的荷兰人后之后的郑成功集团,都苦于需要付出大量人力开拓可用土地,而无法立刻收到期望的回报。对于人力资源还不如两者的西班牙人,情况自然是更为严重一些。以至于在整个殖民地存在阶段,淡水等要塞的口粮还需要从马尼拉输入。
西班牙人还发现,本地的部落很难被他们成功驾驭。由于缺乏同外部世界的联系,土著的文明水平也远低于吕宋地区。征服者们在能够动员起他们之前,首先要给予必须的控制、教育和引导。由此,他们就不免介入不同部族间的冲突,干着吃力不讨好的仲裁者角色。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前,大量的土地就不可能有人手进行开发。本地的货物出口期望,自然就难以兑现。反过来,气候恶劣且土地贫瘠的西班牙-台湾,也不可能吸引来更多带有热情的殖民者。发展效率自然被南面的荷兰人给比了下去。
西班牙帝国的海外殖民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淡水等据点的发展。在本地已经缺乏吸引力和竞争条件的前提下,他们还始终不允许吸纳更多明朝流民、吕宋人或日本人来新地盘开拓。只有为数不多的人口,依靠幻想会成功的单一经济模式,做着守包残缺的事情。位于美洲总督区的西班牙人就奇怪的发现,号称更有地利优势的淡水,运来的货物可能比马尼拉的更贵。
由于这些列相互作用的失败运作,西班牙-台湾在十多年时间里都没有实质性发展。一小撮根本不理解本地需求的上层,妄图靠着自己控制的一亩三分地,玩转于太平洋两岸三地之间。
这种缺乏对本地人的真正重视,盲目依靠外部经济因素加分的行为,是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的。淡水不仅没有将马尼拉比肩下去,甚至还被西班牙宫廷都视为是赔钱赚不到吆喝的累赘。当美洲的银矿出现枯竭,淡水的经济也马上陷入凋敝。一旦马尼拉的粮食供应出现晚点,宣布要让西班牙-台湾富起来的当局就立刻揭不开锅。
作为西班牙-台湾的最大对手,热兰遮城里的荷兰人也一直关注着北部局势。他们就和自己的西葡对手一样,需要用非常有限的兵力,应付相隔甚远的各个战场。所以,只要淡水当局足够强大,荷兰人就没有能力发起进攻。
1640年后,西班牙-台湾的凋敝已成定局。曾被寄予厚望的圣多明各堡垒惨遭裁撤,很多人选择返回菲律宾发展。过去常驻台湾的小规模舰队也一并消失,只留下最后的400人在苦苦支撑着基隆的桑蒂西玛-特立尼达要塞。
于是在1641年,总部设在热兰遮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分部,尝试向西班牙据点发起了首次试探性进攻。为了测试西班牙人可能的反应力度,担任台湾总督的保卢斯还提前给基隆方面写信,将自己的意图都告诉了对方。这一次远征虽然被击退,却也让荷兰人清楚的看到,对手最有力度的反击,只是带有傲气和不妥协口吻的回信。
1642年8月,真正的荷兰远征军重返基隆。在4艘盖伦帆船和7艘小型战船的掩护下,有369名士兵在岛上成功登陆。他们所要面对的只是400名西班牙和吕宋土著组成的守军。虽然西班牙要塞的防御水平不低,但荷兰人却首先选择占据岛上的制高点。
随着炮兵阵地的完成,攻城火力开始不断倾斜到桑蒂西玛-特立尼达要塞内部。对于近代的棱堡防御体系来说,这是最为致命的攻击手段。
经过6天的抵抗,要塞内的西班牙守军宣布投降。在交出旗帜和全部火炮后,所有人得以被允许坐船返回马尼拉。由于时间过于短促,菲律宾方面甚至没有准备好任何增援行动。尽管菲律宾总督因为基隆的失守而被问罪,但西班牙人也再没有提出任何反攻计划。
荷兰人在控制基隆后,也发现当地没有多少经营价值。他们将旧的西班牙要塞规模缩小,留下了象征性的防御部队。在被更早放弃的淡水,他们也重建了一座要塞,但还是像西班牙前任那样缺乏人力资源。要塞本身也在后来被郑成功与满清的军队接受,最后在19世纪成为了英国领事馆驻地。
纵观西班牙-台湾的迅速衰败,无疑是在策略上本末倒置的结果。西班牙人自己就有诸多问题,在海外竞争方面不如荷兰挑战者要强势。台湾北部的殖民方案,仅仅是一个根据本能所得出的权宜之计。
这也注定了圣多明各堡垒无法壮大。因为但真正能把商人吸引到热兰遮城或马尼拉的,还是来自美洲或日本的白银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