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子名言名句100句,孟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赏析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4 20:03:59 浏览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孟子经典语录100句

1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生命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正义了。
【感悟】生命诚可贵,道义价更高,“舍身取义”传唱千年,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道义,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九死不悔。
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强权不能屈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感悟】能抵住诱惑,捱得住贫穷,不畏惧强权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这是衡量一个人品行人格的标准。
3
虽千万人,虽往矣。《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自我反省而发现正义在我,即使面对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
【感悟】虽然有千辛万苦、千难万阻,哪怕我只是莹虫之光,结局是粉身碎骨,身败名裂,依然在所不辞、初心不改。
4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保持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感悟】不管什么人,修身都是基本功,没有远大梦想,也要坚持修炼自己。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译文】常怀忧患之心,才能生存下来;沉溺于安乐之中的,常常自取灭亡。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感悟】只有走出舒适圈,才能有所成就。
6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这个人,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使他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使他受尽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用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性情坚韧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原来没有的才能。
【感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7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译文】人最重要的是人民,国家是将要的,而君主的地位是最轻的。
【感悟】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8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地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感悟】人永远是制胜的第一要素。不要羡慕他人的好运气,你必须明白,强大的武装的自己,永远胜过好运气。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名言
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5、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8、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9、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10、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8、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2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3、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3.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
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6.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7.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8.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9.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10. 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名人名言【精选篇】
1.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4.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5.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6.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7.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8.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9.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10.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1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下》
12. 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1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4.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粱惠王下》
15.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
16.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8.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19.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腾文公上》
孟子名人名言【热门篇】
1.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
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5.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藤文公下》
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道在尔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孟子的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0、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名言名句100句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公孙丑上》
  3.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
  4.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 非不能也,是不为也。——《孟子·梁惠王章句上》
  6.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7.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孟子·滕文公下》
  8. 永言孝思,思孝惟则。
  9.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10. 不违农,谷不可胜食也。——《孟子·梁惠王上》
  1.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2.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3.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
  4.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孟子·告子上》
  5. 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孟子》
  6.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孟子·尽心下》
  7.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8. 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9.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10.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孟子·滕文公下》
  11.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梁惠王下》
  12. 保民而王,莫之能于御也。——《孟子·梁惠王上》
  13.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
  14.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粱惠王下》
  15.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孟子·离娄上》
  16. 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17.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18.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腺文公上》
  19.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孟子·腾文公上》
  1.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3.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孟子·尽心下》
  4.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5.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孟子·藤文公下》
  6.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孟子·离娄下》
  7.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8. 訑訑之声音颜色距人于千里之外。——《孟子·告子下》
  9.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10.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11.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孟子·滕文公下》
  12.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惭愧)于地。
  13. 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
  14.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孟子·离娄上》
  15. 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离娄下》
  16.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
  17.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1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9.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孟子·离娄上》
  20.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望采纳,谢谢!
孟子名言名句汇总如下
1、尽信书,不如无书
2、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3、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6、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7、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也
8、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即圣也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10、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取义者也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2、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3、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14、以五十步笑百步
15、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16、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8、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19、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0、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3、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5、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26、天下之本,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7、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8、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2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30、养心莫善于寡欲
  孟子名言名句100句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4、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5、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36、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7、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3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1、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3、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4、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9、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0、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2、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5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4、吾善养浩然之气。
  5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5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0、仁者无敌。
  6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3、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6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6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8、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0、养心莫善于寡欲。
  7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7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7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6、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7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7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0、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8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8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8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8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8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8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87、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8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9、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9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92、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9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5、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9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

1、彼一时,此一时也。2、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4、瞰其亡也,而往拜之。5、贤者在位,能者在职。6、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7、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8、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9、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10、无父无君,是禽兽也。1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1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13、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14、人皆可以为尧舜。15、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16、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17、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18、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19、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20、士无事而食,不可也。2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2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2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4、其进锐者,其退速。25、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26、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27、始作俑者,其无后乎?2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9、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30、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32、以五十步笑百步。33、志,气之帅也。3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3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36、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37、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9、人不足与适也,政不足间也。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40、食色,性也。41、胁肩谄笑,病于夏畦。42、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43、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4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45、徒法不足以自行,徒善不足以为政。46、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4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48、人之患在好为人师。49、胸中正,则眸子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吒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庚哉?50、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51、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52、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53、仁人无敌于天下。54、居移气,养移体。55、国人皆曰可杀。56、人告之以有过则喜。5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58、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5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0、出于其类,拔乎其萃。61、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62、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63、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64、穷不失义,达不离道。65、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6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7、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68、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69、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7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71、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72、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73、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7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75、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76、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77、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78、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79、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80、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81、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8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83、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8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8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86、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87、永言孝思,思孝惟则。88、我善养吾浩然之气。89、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90、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9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9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93、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94、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95、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96、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9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9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99、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100、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励志名言

孟子励志名言汇总如下
1. 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尽心上》
天下的万事万物,都蕴藏在我的心中。
2. 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
将天下让与别人容易,为了天下找到贤能之人却是十分困难的。
3.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孟子·告子上》
如果能够得到一定的滋养,没有什么物体是不能够生长的。如果失去了其滋养,没有什么东西不会不消亡的。这句话指明了,一定事物的形成,都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4. 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孟子·公孙丑上》
上天降下的灾祸尚且可以躲避,但是如果自己造成的罪孽,是不能够逃避的。
5.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有好的时机,不如有着好的环境。有着好的环境不如人们能够同心协力。
6.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告子上》
鼎鼎大名的木匠,教导徒弟时必定用圆规和曲尺,向他学习的人,也必须用规和矩。意谓要遵循法则。
7.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浩然:形容正大刚直。别人问:孟先生您擅长什么?孟子回答:。我善于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我善于养成自己拥有浩然之气。孟子解释:这“浩然之气”,就是一种由道与义配合起来养成的、在自己日常行为中逐渐积累善行所形成而内存于心中的,以至于能充塞于天地之间的一种正大刚直的精神。孟子表明这“浩然之气”是一种坚持道义、自我养成、存于内心、见于行为的气概和精神状态。
8.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孟子·尽心上》
成章:古称乐曲终结为一章,这里指事物达到一定阶段。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大的波澜。太阳月亮有光辉,能透过细微的缝隙照到一切。
孟子励志名言
1.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如果不能够同时得到,那就会舍弃鱼而选取熊掌。这句话用来比喻当想要的东西产生矛盾的时候,就会选择重要的那一个。
2.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出自《孟子·尽心下》。百姓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江山社稷,君主是最轻的。
3. 周于利者凶年不能杀,周于德者邪世不能乱。
出自《孟子·尽心下》。在和平之年能够积累财富,等到了荒年便不会有所窘迫,平时能够注意道德修养,在乱世中也不会感到迷惑。
4.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出自《孟子·离娄下》。那些伟大的人,都是一些童心未泯的人。
5. 非礼之礼,非义之义,大人弗为。
出自《孟子·离娄下》。不合乎礼仪,不合乎道义,品德高尚的君子是不会做这些事情的。
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尊敬自己的长辈,进而去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子女,进而去爱护全天下的孩童。如果能做到了这些,那么,我们就是将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了社会,也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7.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国君会以天下人民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君主将自己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臣民也会将国君的忧患,当做自己的忧患。
8.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统治者只有能与民同乐,才是真正意义的爱护百姓的生命。当百姓不再为了生老病死的而忧虑的时候,就会服从管理,“从之也轻”,实现“王道”主张。
9.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出自《孟子·离娄上》。不使用圆规、曲尺,没法画成圆形和方形……不使用校正乐器的律吕,就校正不了音阶……不对天下人施行仁政,就做不到平治天下。这句话是说,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标准和原则。
10. 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出自《孟子·尽心下》。不实行仁义,而获得一个国家的人,这样的事情是有的。但是不施行仁义,而获得天下的,这样的事情,绝不会出现。
11. 养心莫善于寡欲。
出自《孟子·尽心》。养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节制欲望,做到清心寡欲。
12. 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无政事,则财用不足。
出自《孟子·尽心下》。不信任贤德的人,国家就会空虚。不讲礼义,上下关系就会混乱。没有好的政事,国家的钱财就会不足。
13. 不藏怒焉,不宿怨焉。
出自《孟子·万章上》。不怀恨于心,也不留有怨气。
14.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出自《孟子·尽心上》。自己不如别人,还不惭愧,怎么能够比得上人家呢?
15. 不知足而为屦,我知其不为蒉也。
出自《孟子·告子上》。不去脚的尺寸,就去编制草鞋,我知道他不会编成筐子。这句话说明做事情应从同类者推知其本质
16.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如果想要使得天下天平,当今天下,除了我还有谁呢?
17. 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也会像舜一样。
18.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出自《孟子·告子上》。高明的木工师傅教人,一定依循规矩,学习的人也一定要依循规矩。这句话强调做什么事都有规矩,只有严守规矩才能把人教好、把事做好。
19.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出自《孟子·尽心上》。如果不把坑填平,水是不会向前流的;君子励志于洞悉圣人之道,没有一定的成就,是不能达到圣人的境地。
20. 古之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
出自《孟子·万章下》。金声而玉振之:指奏乐时以钟声起音而以磬声收尾。所谓集大成,就如同奏乐,从敲钟起音,以击磬收尾。敲钟起音是有条理地开始,击磬收尾是有条理地结束。孟子认为孔子是“集大成”的人。也就是说,智慧的思想家、英明的政治家应该是“集大成”的人。
孟子励志名言
1.居移气,养移体。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居住的环境可以改变气度,供养可以改变体质。
2.养心莫善于寡欲。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修身养性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欲望。
3.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下》。通过广泛的学习和详细的阐释,才能在融会贯通以后简单而精确地述说大义。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囫囵吞枣,仅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上。只有对事物有广泛而深刻的理解,才能掌握其核心内容。
4.教者必以正。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教育者必须拥有正确的道理,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教育者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自身品格必须高尚,修养必须深厚,并在业务上努力提高自己,这样才能避免误人子弟。
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规:画圆的工具。矩:画方形的工具。不用圆规和角尺,就画不成圆形和方形图案。比喻做事要以纪律、规矩来约束,否则就做不好。
6.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万章上》。文:文字。不要因为个别文字,就妨碍对整个文章的理解,也不要因为某些词句,就去曲解文章的意思。
7.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无固定的财产和收入等生活来源,仍能意志坚定,信心十足,只有有学问的人才能做到,而普通的贫民只要没有固定的财产,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8.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人人对遭受不幸的人,都有一颗同情的心。说明人性善的一面。
9.此一时,彼一时。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眼前和从前的情况不同,不能相提并论。
10.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出自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正义的事业,会得到很多人的支援、帮助,而非正义的事业,就不会有人拥护支持。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8、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11、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2、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4、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7、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18、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19、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0、养心莫善于寡欲。
21、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2、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
2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4、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2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26、仁则荣,不仁则辱。
2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2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29、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30、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1、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2、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33、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34、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3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36、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7、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38、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3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0、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41、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4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44、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45、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6、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47、孟子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48、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公孙丑上》
49、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50、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51、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52、孟子曰:“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53、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54、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55、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56、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57、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58、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59、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6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孟子
孟子名言名句
61、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为天子父,尊之至也;以天下养,养之至也。
6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63、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4、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65、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66、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
67、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68、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69、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70、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71、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情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弃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孟子
72、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73、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74、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离娄上》
7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76、其进锐者,其退速。(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7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8、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乐足以使人死亡。)
79、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80、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天子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81、仁者无敌。(仁德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8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8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者,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8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8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国必先有自取讨伐的原因,别人才讨伐它。)
8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8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
【规矩】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天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大任】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富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得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名言
【饥者】饥者甘食,渴者甘饮,是未得饮食之正也,饮渴害之也。岂惟口腹有饥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人能无以饥渴之害为心害,则不及人不为忧矣。
【君子】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仁】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弗思】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至于身,而不知所以养之者,岂爱身不若桐梓哉?弗思甚也。
【贵贱】体有贵贱,有大小。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养其大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无耻】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名言
【不洁】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斋戎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世俗】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孝也。
【治人】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甚者】仲尼不为已甚者。
【皆有】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心】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名言
【挟长】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孟子的名言
【贤者】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弃井】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乐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无责】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君仁】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恒言】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天下】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祸福】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孟子名言
【言近】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人师】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仁者】仁者无敌。
【自暴】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养心】养心莫善于寡欲。
【杀】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恭者】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权】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不耻】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尧舜】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的名言
【贤者】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锐者】其进锐者,其退速。
【君子】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俊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不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自侮】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毁】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继续阅读
励志语句精选好货,拼多多品质钜惠,畅想底价1元抢!
励志语句,找好货上拼多多,全场买就送,省薪省时放肆购!品质好物一折起,立即抢购!
广告查看详情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本文立即免费保存 赠百度阅读VIP精品版 100W文档免费下载 5100W文档VIP专享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分享收藏下载转存
打开文库App,免费阅读此文档
简单的手工加工,你产我销,总部收货,实时订单结算!
kpzs.60503.cn
提供的广告
查看详情
立即领取
VIP教育大礼包
热门小说免费读
精品课程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 名人名言、俗语 必背必考点
¥5
王小兵
1课节
孟子(启蒙国学经典系列)
¥9
百川知识
31课节
乔掌柜的技能训练营
¥29
乔掌柜
11课节
相关推荐文档
神经网络课程作业及程...精选 立即查看
励志名言名句 用App查看
孟子名言精选 用App查看
孟子的名言警句 好评
孟子的名言警句 热门
《孟子》经典名句 推荐
成功的励志名言名句【100句】
关于成功的励志名言【100句】
鼓励别人的励志名言【100句】
可以做座右铭的励志名言警句100例
改变命运的励志名言【100句】
查看
百度文库官方
百度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免费领文库VIP
下载并登录文库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1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不倚仗年纪大,不仗恃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喜欢人民所喜欢的人民也会喜欢他所喜欢的,担忧人民所担忧的,人民也会担忧他的忧愁.把天下人的快乐当做自己的快乐,把天下人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做到这样却不称王,是从来没有的事.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名言名句100及解释赏析

很多伤心的故事讲到最后,只有两句话,你不会去了,他不会来了,他是走掉的,你是走丢的。
名言警句有很多,我们可以写一写孟子的君子不吃嗟来之食
1、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4、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鱼和熊掌不可得兼。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经典名句100句及其翻译

孟子经典名句及翻译如下: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尊敬自己的长辈,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儿女。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翻译: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人民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以他的忧愁为忧愁。
3、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翻译:他们产生在这个人群中,但远远超出了他们那一类,大大高出了他们那一群。自有人类以来,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人了。
4、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翻译: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
5、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
翻译:应该做官就做官,应该辞职就辞职,应该继续干就继续干,应该马上走就马上走。
6、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
翻译:对于行善,没有别人和自己的区分,抛弃自己的不对,接受人家对的,非常快乐地吸取别人的优点来做好事。
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所以天将要把重大任务落到这个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的身体饥饿,使他的身子穷困,并且使他的每一行为总是不能如意,借此来使他的内心震动,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干。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翻译: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翻译:在上位的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加利害。
10、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翻译:父子之间要亲爱,君臣之间要有礼义,夫妇之间要挚爱但还要有内外之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要有诚信之德。

孟子名言名句100句带解释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译文】不用圆规和曲尺,就不能正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
2、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晓得轻重;量一量,才晓得长短。
3、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译文】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4、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译文】即使有一种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没有能够再生长的。
5、其进锐者,其退速。
  【译文】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6、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译文】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
7、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译文】天子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天下;诸侯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国家;卿、大夫不行“仁政”,便保不住他的宗庙;一般的老百姓不行“仁义”,便保不住自己的身体。
9、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10、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译文】减免刑罚,减轻赋税,让百姓能深耕细作,早除秽草。
11、仁者无敌。
  【译文】仁德的人是没有敌人的。
12、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围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棉袄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不去打乱它的繁殖期,那么,七十岁以 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打乱它季节生长的规律,那么数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办好各级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敬 爱兄长的大道理来开导他们,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便会有人代劳,不致头顶着、背负着东西在路上行走了。
13、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译文】搞好耕种,减轻税收,可以使百姓富足。
14、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15、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国君,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以百姓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国君,百姓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
16、仁则荣,不仁则辱。
  【译文】诸侯卿相如果实行仁政,就会有荣耀;如果行不仁之政,就会遭受屈辱。
17、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译文】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才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产业收入的人便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假若没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就会胡作非为,违法乱纪,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18、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译文】为争夺土地而战,杀死的人遍野;为争夺城池而战,杀死的人满城,?这就是带领土地来吃人肉,死刑都不足以赎出他们的罪过。
19、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译文】君主把臣下看成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当作腹心;君主把臣下看成牛马,臣下就会把君主当成路上遇见的一般人;君主把臣下看成泥土或野草,臣下就会把君主看作仇敌。
2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义(真理、信仰、正义有益大众的思想和行为)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义。

的孟子的名言

1、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赵民注——
一、阿意曲从,陷亲不义;
二、家穷亲老,不为仕禄;
三、不娶无子,绝先祖祀。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去邠,逾方第发下,邑于岐第发下国还他多下居焉。 ----《方惠陆下》
4、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 ----《孟子》
5、志帅气,气帅体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会才么,孰为大?会才么多去为大;守,孰为大?守岁向出为大。不岁向其岁向出真月种成用能会才么其多去者,吾闻么他如矣;岁向其岁向出真月种成用能会才么其多去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会才么?会才么多去,会才么么他如本也;孰不为守?守岁向出,守么他如本也。
8、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0、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梁惠王》
11、梁惠王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者无敌。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
12、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下》
13、廉者政多学于山走本矣,乃国多学于山走生任作维,当界人多学于山走大节,仕者多学于山走大德。
14、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校人烹鱼》
15、尽心下 山径之蹊闲,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 ----《孟子》
16、离娄上: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孟子》
17、龚曰,寡人有疾,寡人好色
对曰,昔者大龚好色,爱厥妃,
诗云,古公檀着成眼物一 来朝没道把在董 率边你把没道走都我的浒 年成走于歧下 爱及姜女 聿来胥宇 当是时也 这眼物务怨女 时边没是出地旷的子好 龚如好色 与百姓同风成走看 于龚物自有
。 。孟子 ----《新白娘子传奇,语录》
18、人皆可以为尧舜。
19、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孟子·梁惠王下》
20、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告子上》
21、你人吾你人,以及人心比子个你人;幼吾幼,以及人心比子个幼。物心比那下可运于掌。
22、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
23、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哭不忍食其肉。
24、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之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之视君如国人。君之视人如草芥,则臣之视君如寇仇 ----《孟子·离娄篇下》
25、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6、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27、古为再军山他而心人,得志,泽加于十和;不得志,修之如见于学好军却。穷则独善其之如,就得则兼善用再也下。”
古时候的人,如果得志,国到风道大把都惠泽万十和;如果不得志,国到风修养自之如以现于学好军却间。穷困时独自善养自之如,发就得时兼顾善养用再也下万十和。”

孟子曰:“君子有都你乐,把都用再曾用再也下不与存焉。起我时起俱存,兄弟么物的故,一乐也。仰不愧于用再也,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用再也下英而于把都用再教育为再军山他而心,都你乐也。君子有都你乐,把都用再曾用再也下不与存焉。”
孟子说:“君子有都你种快乐,物的开称曾用再也下不在这当中。起我时起和学出心想在,兄弟姐妹心想孩多安,这是一种快乐;上不惭愧于用再也,下不惭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用再也下的优秀人而于人成物教育觉作们,这是第都你种快乐。君子有了这都你种快乐,物的开称曾用再也下不在这当中。” ----《孟子 尽心章句上》
2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天带时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天带时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为都声年好多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声年不用也?使人为都声年好多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声年不为也?由是则生天带时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天带时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为都声年好多,贤者能勿丧耳。
29、“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释义:执迎合昏庸的执政者,引他去干坏事。 ----《孟子·告子下》
30、我知言,我善养我。 ----《孟子-公孙丑上》
孟子名言 1、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2、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5、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8、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9、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10、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1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12、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13、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14、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15、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6、,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17、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8、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9、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0、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21、”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说《诗》也。今诸解者往往摭取而说之,其说又多乖异不同。
22、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3、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免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24、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2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26、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27、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28、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
2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3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31、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
34、孟子退自齐梁,述尧舜之道而着作焉,此大贤拟圣而作者也。
35、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36、孟子问王曰:今有战者,兵刃已交,其负者弃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37、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3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3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0、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1、於是则慕仲尼,周流忧世,遂以儒道游於诸侯,思济斯民。然由不肯枉尺直寻,时君咸谓之迂阔於事,终莫能听纳其说。
4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43、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4、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45、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4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7、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48、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49、父子有亲,君臣有交,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0、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5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52、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53、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54、吾善养浩然之气。
55、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载之行事之深切着明也。
56、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7、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8、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59、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60、仁者无敌。
61、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62、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63、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6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65、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众。
6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68、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
69、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70、养心莫善于寡欲。
7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2、如千乘夺取万乘,百乘夺取千乘,然後为饱足也。
7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7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75、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6、有风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谓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亚圣之大才者也。
7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78、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7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80、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81、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82、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遗弃其亲者,亦未有存义而後去其君者。
83、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84、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85、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86、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87、生有淑质,夙丧其父,幼被慈母三迁之教,长师孔子之孙子思,治儒述之道。
88、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89、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90、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9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92、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
9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94、权,然后和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95、惠王今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国,则为王之大夫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家,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则为王之士庶人亦必问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96、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97、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9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99、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0、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关于孟子的名言警句,孟子语录 1、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的名言
6、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语录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名言
8、仁者无敌。——孟子名言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1、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2、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14、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5、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16、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17、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18、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19、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20、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21、其进锐者,其退速。
22、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2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2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2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27、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29、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庙;士庶人不仁,不保四体。
30、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3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2、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33、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34、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3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6、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7、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38、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39、尊贤使能,后杰在位。
4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41、人皆可以为尧舜。
42、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43、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
44、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45、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6、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47、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闻之也;失其身而能事其亲者,吾未闻也。孰不为事?事亲、事之本也;孰不为守?守身,守之本也。
48、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49、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50、养心莫善于寡欲。
51、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52、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53、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4、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5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6、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7、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8、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59、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60、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61、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6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