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贾谊是哪个朝代的,贾谊是怀古咏史作品“士不遇”的抒情对象代表,他是哪个时期的名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4 18:49:32 浏览23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贾谊是哪个时代的人

西汉时期洛阳人。
应该是明代的吧
贾谊(公元前201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中国中部河南洛阳东北)人,是西汉著名的政论家和思想家,在他十八岁的时侯就以诵诗书而闻名遐迩。

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人?都有些什么作品?

分类: 艺术 >> 书画美术
解析:

贾谊生平简介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汉高帝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这个时代正是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年代,它既给贾谊带来了施展才华的机遇,也给他的人生带来了坎坷和痛苦。
贾谊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基本上生活在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之中,他的生活也基本上是以读书习文为主。18岁时,他便以能诵诗书擅写文章而闻名于郡中。当时的名士河南守吴廷尉欣赏他的才学俱优,将他列置门下。
公元前180年,汉文帝刘恒即位。听闻河南守吴公颇有学识,且政绩卓著,便征召吴公为廷尉。汉元帝元年(前179年),贾谊在老师吴廷尉的推荐下,被征召入朝,立为博士。一年之中,又被破格晋升为太中大夫。从此,22岁的贾谊便踏上了仕途,成为西汉政治集团中的一员。

汉文帝对贾谊很器重,在把他破格提升为太中大夫,又与诸大臣商议,想把他升擢为公卿,但遭到群臣的反对。此后,汉文帝开始有意疏远贾谊,并将他派去当长沙王的太傅。
在政治上受挫的贾谊辞别了京城,来到了地处偏远的长沙。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湿度大,自认为此去长沙将享寿不长,而且又因为是被贬谪,心情非常不好,常常拿自己与屈原作比。在这种情况下,他便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
汉文帝七年(前173年),文帝思念远在长沙的贾谊,于是将他召进皇宫。当文帝听完贾谊的一番宏论后,十分感慨地说:“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过不多久,汉文帝拜贾谊为梁怀王的太傅。在任梁怀王太傅期间,贾谊仍对政事十分关注,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写下了如《治安策》、《论积贮疏》等名篇。
汉文帝十一年(前169年),梁怀王刘揖人朝,不幸坠马而死。贾谊认为自己作为梁怀王的太傅而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因此非常伤心。一年以后,由于伤感过度,贾谊也于汉文帝十二年(前168年),死时年仅33岁。
贾谊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就在这短暂的一生中,他却为中华文化宝库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他是骚体赋的代表作家,代表作是《吊屈原赋》、《鵩鸟赋》。在西汉政论散文的园地中,贾谊的散文也堪称文采斐然。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称其奏疏是“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其最为人称道的政论作品是《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
补充一下,河南洛阳人

贾谊是怀古咏史作品“士不遇”的抒情对象代表,他是哪个时期的名

汉代。贾谊是怀古咏史作品"士不遇"的抒情对象代表,是汉代的名士。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作品"士不遇"系列,通过对历史上的名士遭遇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贾谊什么朝代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
贾谊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是西汉著名的大儒,人称贾生、贾子、贾长沙。[1]
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文帝时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谪为长沙王太傅,故后世亦称贾长沙、贾太傅。三年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自歉疚,抑郁而亡,时仅三十三岁。[2]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贾谊故居

贾谊是哪个朝代的 贾谊的早期教育思想

西汉时期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是西汉时期著名而伟大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贾谊因为总结秦国的教训,认为“违礼仪,弃伦理”是造成社会风气秽乱的根本,拥有儒家思想的他强调以礼治国。而礼教的作用就是防患于未然,这就决定了这种治国教育理论必须依靠教化来实现,由于他继承了儒家思想,是以非常严谨的思维强调了教化的首要地位。

揭秘贾谊是哪个朝代的人

贾谊(公元前200年-公元年168年),西汉时期洛阳人,今河南省洛阳东市,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所以世人也称呼贾谊为贾太傅,贾长沙。是汉朝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著作《过秦论》、《治安策》等在历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

和贾谊在同一个朝代的是哪个皇帝

贾谊(前200—前168),活了33岁,抑郁而死。
这个人很厉害,从生到死,经历五任皇帝。
第1任高帝刘邦前194年在位9年
第2任惠帝刘盈前187年在位7年
第3任废帝刘恭前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前187年高后吕雉摄政前187—前179年摄政8年
第5任文帝刘恒前179—前156年在位23年
汉文帝刘恒
贾谊生于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历经汉惠帝刘盈、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卒于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其主要活动经历是在汉文帝时期。

按朝代列表,著名诗人所在时期?

(三)汉朝
贾谊,西汉的政治家、文学家.《过秦论》《论积贮疏》 《淮南子》,西汉刘安及其门客编辑,为杂家著作.《塞翁失马》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作者司马迁(约前145~?年),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任太史令.《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
《汉书》,纪传体史书,东汉史学家班固受诏编写,未完,死于狱中,后由班昭、班彪等完成.《苏武》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长篇叙事诗,大约产生于汉代末,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四)魏晋南北朝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
诸葛亮(181~234年)政治家、军事家.《出师表》
曹植(192~232年),字子建,诗人,曹操的第三子.《七步诗》
《搜神记》,笔记体志怪小说,作者是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干将莫邪》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诗人,字元亮(一说字潜,字渊明),存留120多首诗,其中20多首田园诗,开辟五言诗的新境界.《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
《水经注》,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水经》是古代一部记我国河流水道的书,郦道元为之作注.《三峡》
《后汉书》,南朝史学家范晔所著,与《史记》《汉书》合称"三史". 《张衡传》
丘迟,南朝齐、梁间的文学家.《与陈伯之书》
《木兰诗》,民间叙事诗,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木兰诗》
吴均,南朝人.《与朱元思书》
(五)唐朝
唐初文坛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之涣,诗人,歌咏边塞的诗歌最著名.《凉州词》《登鹳鹊楼》 孟浩然,擅长山水田园诗,与王维并称"王孟". 《春晓》《过故人庄》
王昌龄,擅长七绝,主要写边塞诗和宫怨诗.《芙蓉楼送辛渐》
王维,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世人称"王右丞",其诗有诗、画、音乐合一的特色.《观猎》《鸟鸣涧》《送元二使至安西》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想象丰富,感情奔放,形象雄奇,语言瑰丽活泼,擅长乐府和绝句,许多诗成为千古绝唱.存诗近千首.
《夜静思》《送友人》《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望天门山》《秋浦歌》《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杰出现实主义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感情真切,思想深刻,意境深沉,语言准确,存诗1400多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江畔独步寻花》《江南逢李龟年》《石壕吏》《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深刻反映现实,反映民众的疾苦,感情充沛,语言通俗,雅俗共赏.存诗近3000首.《钱塘湖春行》《忆江南》《卖炭翁》《琵琶行(并序)》
韩愈(768~824年)字退之,世称韩昌黎,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积极提倡古文运动,恢复古代朴实文风,留下大量文情并茂的文章.《马说》《师说》《原毁》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xie)州人.积极提倡古文运动,写出大量优秀散文、游记、寓言、诗歌等作品.《小石潭记》《童区寄传》《捕蛇者说》
杜牡,字牧之,号樊川.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江南春绝句》《阿房宫赋》
岑参,诗人,是写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刘禹锡,字梦得,著有《刘梦得文集》.《陋室铭》
崔灏,著名诗人.《黄鹤楼》 (六)宋朝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岳阳楼记》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散文、诗歌、史传编写、诗文评论方面均有成就.《醉翁亭记》《伶官传序》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著作以史论、政论为主,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著有《嘉 集》《六国论》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北宋文坛领袖,诗、词、散文有着极高的成就.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著有《东坡全集》《东坡志林》等.《浣溪纱》《念奴娇?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石钟山记》《教战守策》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提倡变法.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号文,人称王文公.倡导诗文革新运动.著有《王临川集》等.《伤仲永》《游褒禅山记》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政治上反对王安石变法.花了19年时间主持编写了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训俭示康》《赤壁之战》
李清照,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在散文诗词方面均有成就,后人辑有《漱玉集》.《武陵春》《如梦令》 陆游(1152~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是我国诗人当中创作数量最多的一个,存诗9300多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诉衷情》《过小孤山大孤山》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存词600多首.《西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文天祥(1236~1283年)字宋瑞、履善,自号文山,庐陵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写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文,被俘不屈,壮烈殉国.著有《指南录》等.《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 沈括,字存中,北宋政治家、科学家,所著《梦溪笔谈》是综合性学术专著.《活板》《采草药》《雁荡山》
柳永,字耆卿,北宋婉约派词人.《雨霖铃》
周敦颐,字茂叔,著名哲学家.《爱莲说》
姜夔,南宋词人.《扬州慢》
(七)元明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作家,写了60多种杂剧,现存18种.《窦娥冤》
施耐庵,著有描写农民革命斗争的长篇小说《水浒》,是在民间传说、说书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杨修之死》《群英会蒋干中计》 吴承恩,在民间传说、杂剧和其他著作的基础上创作《西游记》,是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美猴王》
冯梦龙,通俗小说作家,作品以所辑《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最著名.《灌园叟晚逢仙女》
张溥,明末文学家.《五人墓碑记》
(八)清朝
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代表作为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聊斋志异》.《促织》
方苞,散文家,"桐城派"创始人.《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吴敬梓,所做《儒林外史》是我国第一部优秀长篇讽刺小说.《范进中举》
曹雪芹,名 ,字梦阮,好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完成了《红楼梦》前80回,《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的最高峰.《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林黛玉进贾府》
全祖旺,文学家、史学家.《梅花岭记》
龚自珍,散文家,"桐城派"奠基人之一.《病梅馆记》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是改良主义思想家、宣传家.《少年中国说》《谭嗣同》
请按一下采纳哦~O(∩_∩)O谢谢~

贾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贾谊是西汉初年著名政论家、文学家,世称贾生。那么贾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呢?
   贾谊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西汉时期
  贾谊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深受庄子与列子的影响。散文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政论文,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体化,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少年得志
  汉高祖七年(前200年),贾谊出生于洛阳(河南郡郡治所在地),少有才名,师从荀况学生张苍。汉高后五年(前183年)即以能诵诗书善文闻名于当地,河南郡守吴公将其召致门下,对他非常器重,在贾谊辅佐下,吴公治理河南郡,成绩卓著,社会安定,时评天下第一。
  汉文帝登基,听闻河南郡治理有方,擢升河南郡守为廷尉,吴公因势举荐贾谊。汉文帝征召贾谊,委以博士之职,当时贾谊21岁,在所聘博士中年纪最轻。出任博士期间,每逢皇帝出题让讨论时,贾谊每每有精辟见解,应答如流,获得同侪的一致赞许,汉文帝非常欣赏,破格提拔,一年之内便升任为太中大夫。
   针砭时弊
  贾谊初任太中大夫,就开始为汉文帝出策。汉文帝元年,贾谊提议进行礼制改革,上《论定制度兴礼乐疏》,以儒学与五行学说设计了一整套汉代礼仪制度,主张“改正朔、易服色、制法度、兴礼乐”,以进一步代替秦制。由于当时文帝刚即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因此没有采纳贾谊的建议。
  文帝二年(前178年),针对当时“背本趋末”(弃农经商)、“淫侈之风,日日以长”的现象,贾谊上《论积贮疏》,提出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主张发展农业生产,加强粮食贮备,预防饥荒。汉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鼓励农业生产。政治上,贾谊提出遣送列侯离开京城到自己封地的措施。
  鉴于贾谊的突出才能和优异表现,文帝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汉文帝亦逐渐疏远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
   谪居长沙
  文帝四年(前176年),贾谊被外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地处南方,离京师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贾谊因贬离京,长途跋涉,途经湘江时,写下《吊屈原赋》凭吊屈原,并发抒自己的怨愤之情。 时周勃被捕系狱,贾谊上疏《阶级》,建议文帝以礼对待大臣。
   人物思想
  西汉初年,儒生陆贾与叔孙通等人在总结秦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用儒家治国的设想,但未及付诸政治实践。西汉初期,贾谊冲破文帝时道家、黄老之学的束缚,将儒家学说推到了政治前台,制定了仁与礼相结合的政治蓝图,得到了汉文帝的重视,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贾谊认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要使汉朝长治久安,必须施仁义、行仁政。同时,贾谊的仁义观带有强烈的民本主义的色彩。贾谊从秦的强大与灭亡中,看到了民在国家治乱兴衰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以这种民本主义思想为基础,贾谊认为施仁义、行仁政,其主要内容就是爱民,“故夫民者,弗爱则弗附”,只有与民以福,与民以财,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以爱民为主要内容的施仁义、行仁政的思想是贾谊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
  在研究历史的同时,贾谊对汉朝的`社会现实也进行仔细考察。贾谊认为,当时的情况是,在表面平静的景象之后已隐藏着种种矛盾和行将到来的社会危机:诸侯王僭上越等、割据反叛,已构成了对中央政权的严重威胁;整个社会以侈靡相竞、以出伦逾等相骄,社会风气每况愈下。因此,在贾谊看来,面对这样一种上无制度,弃礼义,捐廉丑的社会现实,不能遵奉黄老之术,必须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名,兴礼乐,因此,叔孙通等人倡导的制礼仪、明尊卑、以礼治国的主张,也成了贾谊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通过仁与礼,贾谊为汉朝提出了一个仁以爱民、礼以尊君的忠君爱民的儒家式的政治统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