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是?
- 2、柴可夫斯基最伟大的是哪部交响曲?
- 3、柴可夫斯基十大名曲
- 4、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 5、柴可夫斯基的著名音乐
- 6、柴可夫斯基代表作
- 7、柴可夫斯基 四季哪个最有名
- 8、柴可夫斯基的哪些作品比较好听,一定要好听
- 9、老柴和他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如何欣赏(一)
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是?
柴可夫斯基
代表作品有:第四、第五、第六(悲怆)交响曲,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罗科主题变奏曲》、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三重奏《纪念伟大的艺术家》、交响序曲《1812》、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交响幻想曲《里米尼的弗兰切斯卡》、意大利随想曲、弦乐小夜曲以及大量声乐浪漫曲。
柴可夫斯基最伟大的是哪部交响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
作者最后一部作品,关键是其中的内容脱离了以往柴可夫斯基的风格
体现出了俄国社会的悲哀,和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意义和托尔斯泰
的《复活》相似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
shunbian dai 一下1812序曲,我喜欢
肯定是第6,不过其他的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一钢琴协奏曲》
《第六交响曲-悲怆》
柴可夫斯基十大名曲
比如说有世界名曲《叶甫根尼·奥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还有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悲怆(第六)交响曲》、《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也有交响诗《罗密欧与朱丽叶,音乐会序曲《1812序曲》。
1、《叶甫根尼·奥涅金》
是俄国作曲家柴科夫斯基所谱曲的三幕歌剧。俄语脚本由作曲家和康斯坦丁·西罗夫斯基(К.С.Шиловский)基于俄国著名诗人亚历山大·普希金1830年发表的同名长篇诗文小说改编而成。该剧1879年在尼古莱·鲁宾斯坦指挥下首演于莫斯科马利剧院(Малыйтеатр,Москва)。
2、《黑桃皇后》
改编自俄国诗人普希金的同名小说,由其弟弟莫杰斯特·柴科夫斯基创作脚本,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谱曲。1891年2月19日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作首次公演。
3、《第四交响曲》
f小调第4号交响曲,作品36,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作品。乐曲是题献给他的财政资助人-俄国铁路大亨富孀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
4、《第五交响曲》
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命运”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
5、《悲怆(第六)交响曲》
柴科夫斯基自认为这部交响曲是他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也是他最得意的杰作。本曲首演于同年的十月二十八日,六天之后,作者不幸染上霍乱,与世长辞。本曲终成为柴科夫斯基的“天鹅之歌”。
6、《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作品。创作于1874至1875年,题献给德国钢琴家兼指挥家汉斯·冯·彪罗。
7、《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俄国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于1878年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题献给小提琴家勃罗茨基,并与1881年12月4日在维也纳首演。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饱含俄罗斯民族文化的舞蹈性、歌唱性和奋发向上的精神。
8、《罗密欧与朱丽叶》
作于1869年(当时作者仅29岁),并于1879年和1880年两次修改定稿。该曲结构宏大,旋律优美,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
9、《1812序曲》
该作品以曲中的炮火声闻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户外演出,曾启用真的大炮。该序曲于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
10、《天鹅湖》
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天鹅湖》,4幕,作于1876年。这是柴可夫斯基所作的第一部舞曲,取材于民间传说,剧情为: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
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哪些?
芭蕾舞剧 《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夹子》(1892年
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 黑桃皇后(1891年)
管弦乐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年)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 《1812序曲》(1880年) 《弦乐小夜曲》(1880年) 《意大利随想曲》(1880年)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年) 《第三钢琴协奏曲》(1880)
其他乐曲
《四季》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冬日浮想”(Winter Daydreams)(Op. 13, 1866)
c小调第二交响曲“乌克兰”(Op. 17, 1872,于1879-90年修订,又称《小俄罗斯》(Little Russian))
D大调第三交响曲“波兰”(Op. 29, 1875)
f小调第四交响曲(Op. 36, 1877-78)
曼弗雷德交响曲(Manfred Symphony, Op. 58, 1885)
e小调第五交响曲(Op. 64, 1888)
芭蕾舞剧
《天鹅湖》(Swan Lake,Op. 20, 1875-76)
《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 Op. 66, 1888-89)
《胡桃夹子》(Nutcracker, Op. 71. 1891-92)
歌剧
司令官(Voyevoda, Op. 3, 1867-68)[又名《伏尔加河上的梦》(Dream on the Volga)]
婀婷(Undine, 1869, 已毁)
禁卫兵(Oprichnik, 1870-72)[又名《卫兵生活》(The Life of Guardsman)]
铁匠瓦古拉(Vakula the Smith, Op. 14, 1874)[1885年修订后称《女靴》(The Slippers)或《奥萨纳的任性》(Oxana's Caprice)]
叶甫盖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 24. 1877-78)
奥尔良少女(The Maid of Orleans, 1878-79, 于1882年修订)
马采巴(Marzappa, 1881-83)
瑟西女巫(The Sorceress, 1885-87)
黑桃皇后(Pique Dame, Queen of Spades, Op. 68, 1890)
意奥兰塔(Yolanta, Op. 69, 1891)
协奏曲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Op. 23, 1874-75)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 35, 1878)
G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 44, 1879-90, 1893年Ziloti加以修订)
降E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为他人编纂)
交响序曲
“暴风雨”交响序曲(The Storm, Op. 76, 1864)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Romeo and Juliet, 1869, 于1870和1880年两次修订)
1812序曲(1812 Overture, Op. 49, 1880)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Fantasia Overture on Hamlet, Op, 67a, 1888)
器乐作品
忧伤小夜曲(小提琴, Serenade Melancolique, Op. 26, 1875)
洛克克主题变奏曲(大提琴, Variations on a Rococo Theme, Op. 33, 1876)
奇想小品(大提琴, Pezze Capriccioso, Op.62, 1887)
管弦乐组曲
D大调第一管弦乐组曲(Op. 43, 1878-79)
C大调第二管弦乐组曲(Op. 53, 1883)
G大调第三管弦乐组曲(Op. 55, 1884)
第四组曲“莫扎特风格”(Mozartiana, Op. 61, 1887 )
睡美人组曲(Sleepy Beauty, Op. 66a)
胡桃夹子组曲(Nutcracker, Op, 71a, 1892)
其他交响乐作品
“命运”交响诗(Fate, Op. 77, 1868)
“暴风雨”交响幻想曲(The Tempest, Op. 18, 1873)
斯拉夫进行曲(Slavonic March, Op. 31, 1876)
“雷米尼的法兰契斯卡”交响幻想曲(Francesca da Rimini, Op.32, 1876)
弦乐小夜曲(Serenade for Strings, Op. 48, 1880)
意大利随想曲(Italian Caprice, Op. 45, 1880)
音乐会幻想曲(Concert Fantasy, Op. 56, 1884)
“司令官”交响叙事曲(Voyevoda, Op. 78, 1891)
室内乐作品
D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一号(Op. 11, 1871, 其中包括著名的“如歌的行板”)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号(Op. 22, 1874)
降e小调弦乐四重奏第三号(Op. 30, 1876)
a小调钢琴三重奏“为纪念一位伟大艺术家而作”(Op. 50, 1881-82)
“佛罗伦萨的回忆”弦乐六重奏(Souvenir de Florence, Op. 70, 1887-90, 于1891-92年间修订)
柴可夫斯基的著名音乐
以下系柴可夫斯基的重要作品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 《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 芭蕾舞剧 《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钳》(1892年) 歌剧 叶甫根尼·奥涅金(1879年) 黑桃皇后(1891年) 管弦乐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1869年)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 《1812序曲》(1880年) 《弦乐小夜曲》(1880年) 《义大利随想曲》(1880年) 《哈姆雷特》(1888年)
参考: zh. *** /wiki/%E5%BD%BC%E5%BE%97%C2%B7%E4%BC%8A%E9%87%8C%E5%A5%87%C2%B7%E6%9F%B4%E7%A7%91%E5%A4%AB%E6%96%AF%E5%9F%BA
《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学观。
柴可夫斯基代表作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第一号交响曲是受到俄罗斯冬季景象启发写成,所以又名「冬之梦」,虽然柴科夫斯基自认有点瑕疵,但它无疑包藏了美好青年时期的梦与情怀。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作品中夹杂着他的心理情感元素。
《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交响曲》
,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科夫斯基的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1885年)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
《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
《曼弗雷德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Zhizn)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芭蕾舞剧
《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夹子》(1892年)
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
黑桃皇后(1891年)
管弦乐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年)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
《1812序曲》(1880年)
《弦乐小夜曲》(1880年)
《意大利随想曲》(1880年)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年)
《第三钢琴协奏曲》(1880年)
其他乐曲
钢琴曲
《四季》
(1876年)
天鹅湖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
《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Zhizn)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芭蕾舞剧
《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夹子》(1892年)
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
黑桃皇后(1891年)
管弦乐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年)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
《1812序曲》(1880年)
《弦乐小夜曲》(1880年)
《意大利随想曲》(1880年)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年)
《第三钢琴协奏曲》 ,胡桃夹子,睡美人。1866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两年后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司令官》,随后几年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天鹅湖》、《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后,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蜜欧与茱丽叶》。
《女妖》(Enchantress,俄文原文Чародейка,1885年7月)
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科夫斯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
1866年他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授,两年后完成了第一部歌剧《司令官》,随后几年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包括《天鹅湖》、《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1869年在巴拉基列夫建议之后,便写了有名的管弦乐序曲《罗蜜欧与茱丽叶》。
《女妖》(Enchantress,俄文原文Чародейка,1885年7月)
1893年,在首演第六号交响曲《悲怆》九天后,柴科夫斯机死于圣彼得堡街上的家中。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这是最著名的
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
交响曲
《g小调第一交响曲》(1866年)
《c小调第二交响曲》(1872年)
《D大调第三交响曲》(1875年)
《f小调第四交响曲》(1878年)
《e小调第五交响曲》(1888年)
《b小调第六交响曲》(1893年)——这部交响曲又称为《悲怆》,音乐具有忧郁的抒情性,可以说是作曲家最著名的一部交响曲,完成于他逝世前两个月,并完整的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的美学观。
《曼弗雷德交响曲》
《降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所谓第七交响乐一般叫降E大调交响乐,是柴可夫斯基其中一部未完成的作品。在1891年4月的美国之旅中,柴可夫斯基开始构思一部名为“生命”(Zhizn)的交响乐,并且记下了一些主题。后来他转向创作其他作品,而这部交响乐一直未构思完,可能他已经放弃了这部作品。但“生命”的一些主题被用来创作他的降E大调交响乐,有时又叫第七交响乐。)
芭蕾舞剧
《天鹅湖》(1876年)
《睡美人》(1889年)
《胡桃夹子》(1892年)
歌剧
叶甫盖尼·奥涅金(1879年)
黑桃皇后(1891年)
管弦乐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1869年)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1874年)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78年)
《1812序曲》(1880年)
《弦乐小夜曲》(1880年)
《意大利随想曲》(1880年)
《哈姆雷特幻想序曲》(1888年)
《第三钢琴协奏曲》
柴可夫斯基 四季哪个最有名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中最著名的两首乐曲是《六月(船歌)》和《十月(秋之歌)》。
《六月(船歌)》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一首,它反映了俄国知识分子在闲暇之余乘船漫游的情景,原本标题中的“船歌”并非指真实的船歌,而是形容这首曲子婉转起伏、如船在水波上荡漾的印象。
《十月(秋之歌)》也是柴可夫斯基《四季》中的一首,这首曲子以丰富的和声和独特的创作手法描绘出俄罗斯的深秋景色,其忧郁抒情的旋律深受人们喜爱。
以上两首曲子都是柴可夫斯基《四季》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其优美的旋律和深远的意境使得它们广受欢迎,成为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
六月 船歌
柴可夫斯基的《四季》里最著名、最优美、最动人心弦的乐曲应该是《六月(船歌)》。其次是《十月(秋之歌)》。
柴可夫斯基的哪些作品比较好听,一定要好听
上面提到的都是精品啊
还有《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老柴一生唯一创作的小提琴协奏曲
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如歌的行板》
天鹅湖,胡桃夹子,罗密欧朱丽叶,睡美人等都好听。
至于最好听,则因人而异。
最轻快的是天鹅湖里的四小天鹅舞。
《小提琴协奏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一八一二年序曲》、《四季》、《罗密欧与朱丽叶》、《胡桃夹子》、舞剧《天鹅湖》、《忧郁小夜曲》
老柴和他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如何欣赏(一)
《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作品 35 号,创作于 1878 年,是柴可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此生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与门德尔松的《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勃拉姆斯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以及贝多芬的《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D 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柴可夫斯基在瑞士日内瓦作短期修养时,那里清新温馨的春天气息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就在异国他乡完成了这首协奏曲。这首作品运用俄罗斯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充分展现了主题小提琴精彩、完美的演奏技巧,同时还体现出管弦乐的丰富表现,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
柴科夫斯基创作这首《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时正处于他的创作旺盛期,同时也是政治最黑暗的统治时期。到处是监狱、镣铐。但即使这样,民主思想的火花仍在燎原。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一批坚强的民主主义人士掀起了“启蒙主义运动”的大旗 ,而托尔斯泰等则以他们犀利的笔触针贬社会的黑暗 。柴可夫斯基作为一个敏感又有爱心的作曲家显然非常了解这个“可怕的时代”。对他来讲,战斗的武器应该就是音符,社会气氛一定会影响作曲家的总体心境。如果说《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表达的是欢乐的情绪,那可能也是一种“带着镣铐跳舞”式的欢乐。
柴可夫斯基出生于贵族家庭,5岁学习钢琴,10岁被送到法律学校读书,毕业后在司法部工作。然而,他并不喜欢这个职业,辞职后去到彼得堡音乐学院跟安-鲁宾斯坦学习作曲,毕业后赴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小时候的他特别脆弱敏感,他童年的家庭教师芬妮·杜芭赫小姐回忆起这位学生说:“彼得实在敏感得过分,因此不得不十分小心地对待他。微不足道的小事都会刺伤他。他是一个脆弱的孩子。”柴可夫斯基一生承受着敏感天性的折磨,可也许正是多愁善感的性情,使他在日后谱写作品时能把握住内心最深处的渴求与律动,才更加能触动人心。
当时的维也纳乐评家汉斯利克是这么形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的:“有那么一阵子这首协奏曲还算是音乐,比例恰当,而且不无才华。但很快地,野蛮占了上风并一致支配乐器直到第一乐章结束。小提琴不再是演奏出来的,它被硬生生地拉扯,被撕裂粉碎,被击打得伤痕累累……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使我们第一次产生了这样可怕的想法,就是音乐也可能玷污人的耳朵。”柴科夫斯基经过这一次磨历,终生再也没有碰过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部作品中,一些不寻常的音调,深刻的戏剧性和感人的抒情诗,虽然一时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招来一些非议,但它最终还是逐渐地吸引了广大音乐界的注意和欢迎,成为俄罗斯和世界小提琴艺术的古典范作之一。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这首乐曲成为最受欢迎和倍受推崇的作品之一,成为检验小提琴演奏家水准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