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人类仿生学的例子有哪些?
- 2、有没有人类根据仿生学原理发明创造的例子?
- 3、仿生学有哪些例子?
- 4、仿生学的例子有哪些?
- 5、人类仿生学有哪些例子和事例?
- 6、仿生学的10个例子
- 7、仿生学造福人类例子
- 8、仿生有哪些实例?
- 9、通过仿生学发明的科学家有哪些?
人类仿生学的例子有哪些?
1、潜水艇外形:潜水艇外形模仿了鲸鱼,可以减少在水中行进的阻力,又可减小噪音,同时增加隐蔽能力;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鱼鳔的来工作的。
2、电子蛙眼: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3、雷达: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蝙蝠的喉头发出一种超过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高频声波,这种声波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来,蝙蝠用耳朵接收了这种返回来的超声波,使其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引导蝙蝠飞行。而雷达正是运用了这一特性,科学家借助仿生原理,人类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制造出了雷达。
4、“复眼”数码相机:科学家受蜜蜂和苍蝇复眼结构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复眼”数码相机。这种相机半球状排列着180个显微透镜,使其具有160度的视野,能够同时聚焦物体的不同深度。人类眼睛和所有相机都是使用单个透镜聚焦光线至一个光敏组织或者材料物质上,这种排列能够制造高分辨率图像,但是复眼却能提供与众不同的优势,它可以产生全景视角,呈现显著的深度感官。
5、飞机:飞机的发明源于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和对鸟类的研究,近代由于空气动力学以及机械学的发展,人们渐渐懂得了鸟类飞行的原理,是由于鸟类的翅膀形状,气流流过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过下表面的速度快,导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气流压力大于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气流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并由此制造了飞机。
编辑于 2020-07-14
查看全部14个回答
仿真动物制作-自贡川晟文化,专注行业16年!
根据文中提到的动物为您推荐
仿真动物制作-自贡川晟文化,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售后一体化服务,经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销往全球60个国家地区,1000家景区,博物馆,科技馆,商业地产集团供应厂家。
kl.zgcscd.com广告?
动物实验承接各类大动物实验!专业!可靠!
根据文中提到的动物为您推荐
各类大动物实验,由专业人员进行!为您的实验提供全方位服务!高效!快速!欢迎实地考察交流!愿我们的专业与高效得到您的认可和支持!
maidisiwei.com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有什么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发性
1、蝙蝠、海豚与声纳 声纳从发射器中发射出可穿越水和空气的低频率声音脉冲,声音脉冲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到接收装置。根据声音脉冲的传播速度与回声传回的时间,就可测得鱼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人类正是根据蝙蝠和海豚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声纳。 2、潜艇与“鲸背效应” 当代核潜艇能够长时间潜航于冰海深水之下,但若在冰下发射导弹,则必须破冰上浮,这就碰到了难题。 鲸每隔20——60分钟,就要浮出水面呼吸(称为“喷潮”)一次,潜艇专家从中得到启迪,于是在潜艇顶部突起的指挥台围壳和上层结构上,加强了材料力度,并在外形上模仿鲸背,果然取得了破冰时的“鲸背效应”。 3、响尾蛇与热成像摄像机 响尾蛇可利用它天生的红外线感知能力发现四周的猎物,热成像摄像机利用的就是这一原理。 4、蝴蝶与卫星控温系统 遨游太空的人造地球卫星,受到阳光的强烈辐射时,温度会高达200℃;而在阴影区域,卫星温度会下降至-200℃,因此,卫星上的各种精密仪器仪表很容易被烤坏或冻坏。后来,科学工作者从蝴蝶身上受到启迪,解决了这个难题。 原来,在蝴蝶体表生长着一层细小的鳞片,这些鳞片有调节体温的作用。每当阳光直射,气温上升时,鳞片自动张开,以减少阳光的辐射角度,从而减少对热能的吸收;而当外界气温下降时,鳞片自动闭合,紧贴体表,使阳光直射鳞片,从而把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科学家经过研究,为人造地球卫星设计了一种犹如蝴蝶鳞片般的控温系统。 5、蜘蛛网与铠甲 生物学家经过对蜘蛛丝的研究发现,其强度相当于同等体积钢丝的5倍。 受此启发,英国剑桥PA技术公司试制成像蜘蛛网丝一样的高强度纤维加以编织或者做成复合材料,可用来做防弹衣、防弹车、坦克车、装甲车等的结构材料。“穿”上这种铠甲,既减轻了重量,又能提高其性能,而且经久耐用。
有没有人类根据仿生学原理发明创造的例子?
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启发的发明创造:
1.振动陀螺仪
根据苍蝇嗅觉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2.雷达
蝙蝠会释放出一种超声波,这种声波遇见物体时就会反弹回来,而人类听不见。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这种特性发明出来的。在各种地方都会用到雷达,例如:飞机、航空等。
3.伏特电池
电鱼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特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
4.薄壳建筑
蛋壳呈拱形,跨度大,包括许多力学原理。虽然它只有2 mm的厚度,但使用铁锤敲砸也很难破坏它。建筑学家模仿它进行了薄壳建筑设计。这类建筑有许多优点:用料少,跨度大,坚固耐用。薄壳建筑也并非都是拱形,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则像一组泊港的群帆。
5.斑马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圆又大,条纹细密且多。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处,以抵御天敌。
扩展资料随着生产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生物系统是开辟新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自觉地把生物界作为各种技术思想、设计原理和创造发明的源泉。人们用化学、物理学、数学以及技术模型对生物系统开展着深入的研究,促进了生物学的极大发展,对生物体内功能机理的研究也取得了迅速的进展。
此时模拟生物不再是引人入胜的幻想,而成了可以做到的事实。例如关于信息接受(感觉功能)、信息传递(神经功能)、自动控制系统等,这种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机械设计方面给了很大启发。可举出的仿生学例子,如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仿生学事列
仿生学有哪些例子?
(1)受蝙蝠的启示发明了雷达
蝙蝠会释放出一种超声波,这种声波遇见物体时就会反弹回来,而人类听不见。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这种特性发明出来的。在各种地方都会用到雷达,例如:飞机、航空等。
(2)受苍蝇的启示发明了振动陀螺仪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3)受电鱼的启示发明了伏特电池
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官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
(4)受白蚁的启示发明了干胶炮弹
白蚁不仅使用胶粘剂建筑它们的土堆,还可以通过头部的小管向敌人喷射胶粘剂。于是人们按照同样的原理制造了工作的武器——干胶炮弹。
(5)受长颈鹿的启示发明了抗荷服
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
扩展资料:
雷达的优点是白天黑夜均能探测远距离的目标,且不受雾、云和雨的阻挡,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并有一定的穿透能力。因此,它不仅成为军事上必不可少的电子装备,而且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发展(如气象预报、资源探测、环境监测等)和科学研究(天体研究、大气物理、电离层结构研究等)。星载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已经成为当今遥感中十分重要的传感器。以地面为目标的雷达可以探测地面的精确形状。其空间分辨力可达几米到几十米,且与距离无关。雷达在洪水监测、海冰监测、土壤湿度调查、森林资源清查、地质调查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很好的应用潜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仿生学
仿生学的例子有哪些?
学霸牛博士
1、苍蝇与气体分析仪
苍蝇的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仿生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2、萤火虫和人工冷光
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科学家研究发现,萤火虫的发光器位于腹部。这个发光器由发光层、透明层和反射层三部分组成。发光层拥有几千个发光细胞,它们都含有荧光素和荧光酶两种物质。用此原理科学家发明了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在电鱼体内有一种奇特的发电器官。这些发电器是由许多叫电板或电盘的半透明的盘形细胞构成的。由于电鱼的种类不同,所以发电器的形状、位置、电板数都不一样。电鱼这种非凡的本领,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
4、水母与风暴预测仪
水母,又叫海蜇,是一种古老的腔肠动物,早在5亿年前,它就漂浮在海洋里了。这种低等动物有预测风暴的本能,每当风暴来临前,它就游向大海避难去了。 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
1、苍蝇与气体分析仪 。
令人讨厌的苍蝇,与宏伟的航天事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仿生学却把它们紧密地联系起来了。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苍蝇的嗅觉特别灵敏,远在几千米外的气味也能嗅到。
蝙蝠会释放出一种超声波,这种声波遇见物体时就会反弹回来,而人类听不见。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这种特性发明出来的。在各种地方都会用到雷达,例如:飞机、航空等。
仿生学的例子
蝙蝠能用耳朵与嘴“看东西”、蜻蜓的翅膀对造飞机的启示、机器手臂、苍蝇与宇宙飞船、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昆虫等都是仿生学的例子。
1、翠鸟和新干线
日本的工程师们成功地制造出了新一代新干线列车,其运行时速超过320公里,但是当列车高速行驶时其产生的噪音超过了环境标准,这是由于列车高速通过狭窄的车道时将产生音爆效应。
这一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是列车的车头是子弹型,因此它会“推挤”前方的空气而非“切穿”过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们从翠鸟的嘴巴上得到了灵感,这种鸟类在冲向水中捕鱼时只会溅起很少的水花。
观察发现,翠鸟拥有一个流线形的长长鸟嘴,其直径逐渐增加,以便让水流顺畅向后流动。通过仿生学设计,工程师们对子弹车头进行重新改造,西日本铁路公司制造出了500系列列车,并于1997年投入使用。
实践证明这种列车的车速比起原有设计提升了10%,而电力消耗降低了15%,而噪音水平也有了显著下降。
2、苍蝇与振动陀螺仪
苍蝇是声名狼藉的“逐臭之夫”,凡是腥臭污秽的地方,都有它们的踪迹。
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个“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3、蝙蝠与雷达
蝙蝠会释放出一种超声波,这种声波遇见物体时就会反弹回来,而人类听不见。雷达就是根据蝙蝠的这种特性发明出来的。在各种地方都会用到雷达,例如:飞机、航空等。
4、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在自然界中,有许多生物都能发光、在众多的发光动物中,萤火虫是其中的一类。
萤火虫约有1500种,它们发出的冷光的颜色有黄绿色、橙色,光的亮度也各不相同。萤火虫发出冷光不仅具有很高的发光效率,而且发出的冷光一般都很柔和,很适合人类的眼睛,光的强度也比较高。因此,生物光是一种人类理想的光。
人类仿生学有哪些例子和事例?
1.蝙蝠和雷达
蝙蝠有种本领叫做“回声定位”。人们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原理发明了雷达。来自英国利兹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成功一种“蝙蝠拐杖”,这种特殊的拐杖能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呐波,通过震动的强弱,帮助盲人探测障碍物的远近。
2.苍蝇和照相机
苍蝇的复眼观察物体比我们人类还要仔细和全面。每秒钟闪烁60次的日光灯,你也许根本无法察觉,可是苍蝇却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看出来。美国人根据苍蝇复眼的原理发明了“蝇眼”航空照相机,天文学也有一种叫做“蝇眼”的光学仪器,是根据苍蝇复眼的结构设计的。
3.蝴蝶和防伪纸币
蝴蝶翅膀上有很多很小的下凹的小坑,小坑底是黄色的,而坑的斜坡上是蓝色的,当阳光照射在蝴蝶翅膀上的时候,由于发生光的折射作用,人眼看到的蝴蝶翅膀就是绿色的。根据这个现象,人们在纸币或信用卡上也设置了许多小坑,这样,无论假币有多么逼真,都难逃光学设备的“法眼”。
4.萤火虫和人工冷光
萤火虫的发光,实质上是把两种物质的化学能转变成光能的过程。科学家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和水等一些物质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充当闪光灯,这种光不会引爆瓦斯。
5.水母的顺风耳
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6.电子蛙眼
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
扩展资料:
仿生是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指运用尖端的科学技术,来模仿生物的各种官能感觉和思维判功能,更加有效地为人数服务。各国都在不遗余力地加大在仿生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说,仿生学研究程度的高低,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仿生学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受自然和生物启发模仿自然和生物的各种特性而进行的仿生设计也已成为一种设计潮流。仿生设计从广泛的角度理解,分支众多,包括电子仿生设计、机械仿生设计、建筑仿生设计、化学仿生设计、人体仿生设计、分子仿生设计、宇宙仿生设计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动物仿生学
仿生学的10个例子
1。由令人讨厌的苍蝇,仿制成功一种十分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2。从萤火虫到人工冷光;
3。电鱼与伏特电池;
4。水母的顺风耳,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5。人们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已研制成功一种电子蛙眼。这种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
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6。根据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人们还仿制了盲人用的“探路仪”。这种探路仪内装一个超声波发射器,盲人带着它可以发现电杆、台阶、桥上的人等。如今,有类似作用的“超声眼镜”也已制成。
7。模拟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将设计出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从而可获得大量的氢气。
8。根据对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已仿制了人力增强器——步行机。
9。现代起重机的挂钩起源于许多动物的爪子。
10。屋顶瓦楞模仿动物的鳞甲。
11。船桨模仿的是鱼的鳍。
12。锯子学的是螳螂臂,或锯齿草。
13。苍耳属植物获取灵感发明了尼龙搭扣。
14。嗅觉灵敏的龙虾为人们制造气味探测仪提供了思路。
15。壁虎脚趾对制造能反复使用的粘性录音带提供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16。贝用它的蛋白质生成的胶体非常牢固,这样一种胶体可应用在从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一切事情上。
17。根据鲨鱼特征制造的泳衣,将阻力减少到最小。
18。飞机(鸟)
19。潜水艇(鱼)
20。雷达(蝙蝠)
仿生学造福人类例子
苍蝇-----小型气体分析仪。。
萤火虫-----人工冷光;
电鱼------伏特电池; 水母------水母耳风暴预测仪,
蛙眼------电子蛙眼
蝙蝠超声定位器的原理------探路仪”。
蓝藻-----光解水的装置,
人体骨胳肌肉系统和生物电控制的研究,——步行机。
动物的爪子------现代起重机的挂钩
动物的鳞甲------屋顶瓦楞
鱼的鳍------桨
螳螂臂,或锯齿草------锯子
苍耳属植物-------尼龙搭扣。
龙虾-------气味探测仪。
壁虎脚趾------粘性录音带
贝-----外科手术的缝合到补船等-
1鲨鱼-----泳衣,-鸟----飞机
鱼------潜水艇
蝙蝠-超声波
鸡蛋壳-建筑
唉,看这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94670398.html
鱼一潜水艇,鸟一飞机,青蛙一电子蛙眼。
鲸——轮船
蜻蜓——飞机
鱼—潜水艇
(1)蝙蝠的超声波——雷达。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2)青蛙的眼睛——电子蛙眼。电子蛙眼(Electronic frog eye )是电子眼的一种,它的前部其实是一个摄像头,成像之后通过光缆传输到电脑设备显示和保存,它的探测范围呈扇状且能转动类似蛙类的眼睛。
(3)鸟的飞行——飞机。根据鸟的飞行发行了飞机,根据蜻蜓的翅膀解决了最初飞机飞行时机翼的颤动问题。飞机是20世纪初最重大的发明之一,公认由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他们在1903年12月17日进行的飞行作为“第一次重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行的受控的持续动力飞行”被国际航空联合会(FAI)所认可,同年他们创办了“莱特飞机公司”。
(4)鸭的蹼——船桨。船桨是一种划船工具。其上端为圆杆,利于手握,叫握杆;下端为板状,名桨板,用以拨水,利用了物理学上的牛顿第三定律,通过水波的反作用力,使船前进。
(5)鱼——潜水艇。潜艇(别称:黑鱼)或称潜水船、潜舰是能够在水下运行的舰艇。潜艇的种类繁多,形制各异,小到全自动或一两人操作、作业时间数小时的小型民用潜水探测器,大至可装载数百人、连续潜航3-6个月的俄罗斯台风级核潜艇。
扩展资料:
为了弄清楚为什么青蛙一定要等飞蛾起飞才发动攻击,仿生学家对青蛙进行了特殊的实验研究。原来,蛙眼视网膜的神经细胞分成五类,一类只对颜色起反应,另外四类只对运动目标的某个特征起反应,并能把分解出的特征信号输送到大脑视觉中枢——视顶盖。
视顶盖上有四层神经细胞,第一层对运动目标的反差起反应;第二层能把目标的凸边抽取出来;第三层只看见目标的四周边缘;第四层则只管目标暗前缘的明暗变化。这四层特征就好像在四张透明纸上的画图,叠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像。
因此,在迅速飞动的各种形状的小动物里,青蛙可立即识别出它最喜欢吃的苍蝇和飞蛾,而对其他飞动着的东西和静止不动景物都毫无反应。弄清了蛙眼的原理和结构,仿生学家就发明了电子蛙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电子蛙眼
仿生有哪些实例?
1、潜水艇外形模仿了鲸鱼,工作原理模仿了鱼鳔;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发明了电子蛙眼;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制造了雷达;“复眼”数码相机的发明受到了昆虫复眼结构的启发;飞机的发明源于对鸟类的研究;声呐是运用了海豚的水下回音定位原理发明的;防毒面具的发明受到了野猪的启发。
仿生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人们研究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工作的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工具和科技,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和生活的先进技术。仿生学也被认为是与控制论有密切关系的一门学科,而控制论主要是将生命现象和机械原理加以比较,进行研究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潜水艇的外形是模仿鲸鱼的外形,可以减少在水中行进的阻力,又可减小噪音,同时增加隐蔽能力;潜水艇的工作原理是模仿了鱼鳔的来工作的。
3、根据蛙眼的视觉原理,发明了电子蛙眼。电子蛙眼能像真的蛙眼那样,准确无误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物体。把电子蛙眼装入雷达系统后,雷达抗干扰能力大大提高。这种雷达系统能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出特定形状的飞机、舰船和导弹等。
4、特别是能够区别真假导弹,防止以假乱真。电子蛙眼还广泛应用在机场及交通要道上。在机场,它能监视飞机的起飞与降落,若发现飞机将要发生碰撞,能及时发出警报。在交通要道,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5、蝙蝠是利用“超声波”在夜间导航的。蝙蝠的喉头发出一种超过人的耳朵所能听到的高频声波,这种声波沿着直线传播,一碰到物体就迅速返回来,蝙蝠用耳朵接受了这种返回来的超声波,使其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引导蝙蝠飞行。
而雷达正是运用了这一特性,科学家借助仿生原理,人类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制造出了雷达,科学家受蜜蜂和苍蝇复眼结构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复眼”数码相机。这种相机半球状排列着180个显微透镜,使其具有160度的视野,能够同时聚焦物体的不同深度。
6、人类眼睛和所有相机都是使用单个透镜聚焦光线至一个光敏组织或者材料物质上,这种排列能够制造高分辨率图像,但是复眼却能提供与众不同的优势,它可以产生全景视角,呈现显著的深度感官。
7、飞机的发明源于人类对飞行的向往和对鸟类的研究,近代由于空气动力学以及机械学的发展,人们渐渐懂得了鸟类飞行的原理,是由于鸟类的翅膀形状,气流流过翅膀上表面的速度比流过下表面的速度快,导致下翼面受到的向上的气流压力大于上翼面受到的向下的气流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升力,并由此制造了飞机。
8、海豚拥有“水下声呐”,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产生一种十分确定的讯号探寻食物和相互通迅。人类运用这种原理发明了“声呐”。声呐是英文缩写“SONAR”的音译,其中文全称为:声音导航与测距,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水下的传播特性,通过电声转换和信息处理,完成水下探测和通讯任务的电子设备。
9、当野猪闻到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后,就用嘴拱地,以躲避气味对鼻子的刺激。而泥土被野猪拱动后其颗粒就变得较为松软,对毒气起到了过滤和吸附的作用。由于野猪巧妙地利用了大自然赐予它的“防毒面具”,所以它们能在一战中的氯气浩劫中幸免于难。
科学家从中得到启示,根据泥土能滤毒的原理,选中了既能吸附有毒物质,又能使空气畅通的木炭,1g的木炭总面积可达100-150平方米,于是设计制造出世界上首批仿照野猪嘴形状的防毒面具。
通过仿生学发明的科学家有哪些?
1、将海豚的体形或皮肤结构(游泳时能使身体表面不产生紊流)应用到潜艇设计原理上。
2、 苍蝇,是细菌的传播者,谁都讨厌它。可是苍蝇的楫翅(又叫平衡棒)是“天然导航仪”,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振动陀螺仪”。这种仪器目前已经应用在火箭和高速飞机上,实现了自动驾驶。
3、苍蝇的眼睛是一种“复眼”,由3000多只小眼组成,人们模仿它制成了“蝇眼透镜”。“蝇眼透镜”是用几百或者几千块小透镜整齐排列组合而成的,用它作镜头可以制成“蝇眼照相机”,一次就能照出千百张相同的相片。这种照相机已经用于印刷制版和大量复制电子计算机的微小电路,大大提高了工效和质量。“蝇眼透镜”是一种新型光学元件,它的用途很多。
4、据《韩非子》记载鲁班用竹木作鸟“成而飞之,三日不下”。然而人们更希望仿制鸟儿的双翅使自己也飞翔在空中。早在四百多年前,意大利人利奥那多·达·芬奇和他的助手对鸟类进行仔细的解剖,研究鸟的身体结构并认真观察鸟类的飞行。设计和制造了一架扑翼机,这是世界上第一架人造飞行器。
5、意大利人斯帕兰赞尼很早以前就发现蝙蝠能在完全黑暗中任意飞行,既能躲避障碍物也能捕食在飞行中的昆虫,但是堵塞蝙蝠的双耳后,它们在黑暗中就寸步难行了。面对这些事实,帕兰赞尼提出了一个使人们难以接受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20年哈台认为蝙蝠发出声音信号的频率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并提出蝙蝠对目标的定位方法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郎之万发明的用超声波回波定位的方法相同。遗憾的是,哈台的提示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工程师们对于蝙蝠具有“回声定位”的技术是难以相信的。直到1983年采用了电子测量器,才完完全全证实蝙蝠就是以发出超声波来定位的。但是这对于早期雷达和声纳的发明已经不能有所帮助了。
6、早在40年代,人们根据对萤火虫的研究,创造了日光灯,使人类的照明光源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科学家先是从萤火虫的发光器中分离出了纯荧光素,后来又分离出了荧光酶,接着,又用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了荧光素。由荧光素、荧光酶、ATP(三磷酸腺苷)和水混合而成的生物光源,可在充满爆炸性瓦斯的矿井中当闪光灯。由于这种光没有电源,不会产生磁场,因而可以在生物光源的照明下,做清除磁性水雷等工作。
7、19世纪初,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以电鱼发电器官为模型,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伏打电池。因为这种电池是根据电鱼的天然发电器设计的,所以把它叫做“人造电器官”。对电鱼的研究,还给人们这样的启示:如果能成功地模仿电鱼的发电器官,那么,船舶和潜水艇等的动力问题便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8、仿生学家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水母耳风暴预测仪,相当精确地模拟了水母感受次声波的器官。把这种仪器安装在舰船的前甲板上,当接受到风暴的次声波时,可令旋转360°的喇叭自行停止旋转,它所指的方向,就是风暴前进的方向;指示器上的读数即可告知风暴的强度。这种预测仪能提前15小时对风暴作出预报,对航海和渔业的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9、斑马
斑马生活在非洲大陆,外形与一般的马没有什么两样,它们身上的条纹是为适应生存环境而衍化出来的保护色。在所有斑马中,细斑马长得最大最美。它的肩高140-160厘米,耳朵又圆又大,条纹细密且多。斑马常与草原上的牛羚、旋角大羚羊、瞪羚及鸵鸟等共外,以抵御天敌。人类将斑马条纹应用到到军事上是一个是很成功仿生学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