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5 02:44:28 浏览3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海啸产生的条件及诱发因素

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地震活动、海底斜坡沉积层坍塌、火山爆发、气象的变化以及来自宇宙的影响。其中,决定海啸大小的三个主要条件为:产生海啸的地震或火山喷发的大小;传播的距离;海岸线的形状和岸边的海底地形。
1.地震活动引发的海啸
地震活动是引发海啸的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地震的形成或减弱都会发生海啸。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当地震减弱时,地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以而引发了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图6-3)。
图6-3 地震活动引发海啸示意图
地震时,地震断层的运动方式主要有三种(图6-4):正断层、逆冲断层和走滑断层。三种运动方式中,逆冲断层的垂直方向运动最大,正断层次之,走滑断层几乎没有垂直运动。海啸主要是由海洋中发生的逆冲断层的地震引起的,当逆冲断层运动时,海底突然发生很大的垂直运动,造成整个海水急剧抬升,水体波动并向外传播,于是产生海啸。
图6-4 断层类型与引发海啸特征示意图
地震引发的海啸产生过程是(图6-5):①俯冲板块向上覆板块下方俯冲运动;②两板块紧密接触,俯冲造成上覆板块缓慢变形,不断积蓄弹性能量;③能量积蓄到达极限,紧密接触的两板块突然滑动,上覆板块“弹”起了巨大的水柱;④水柱向两侧传播,形成海啸,原生的海啸分裂成为两个波,一个向深海传播,一个向附近的海岸传播。向海岸传播的海啸,受到大陆架地形等影响,与海底发生相互作用,速度减慢,波长变小,振幅变得很大(可达几十米),在岸边造成很大破坏。
图6-5 地震引发海啸剖面图
下面介绍几个由地震引发的海啸实例。
1755年里斯本地震和海啸
葡萄牙是个海洋大国,1755年它的首都里斯本当时人口有25万人,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城市之一。这一年的11月1日,人们在教堂参加宗教仪式时注意到吊灯摇晃,随后强烈的地震以及海啸袭击了里斯本。幸存者对里斯本地震效应有以下描述:首先城市强烈震颤,高高的房顶“像麦浪在微风中波动”,接着是较强的晃动,许多大建筑物的门面瀑布似地落到街道上,留下荒芜的碎石成为被坠落瓦砾击死者的坟墓,接着,海水几次急冲进城,淹死毫无准备的百姓,淹没了城市的低洼部分,随后教堂和私人住宅起火,许多起分散的火灾逐渐汇成一个特大火灾,肆虐3天,大部分建筑物被摧毁,大量的珍贵文物被全城大火烧毁。
这次地震的影响范围很大,在英国、北欧和北非都感觉到了强烈的震动。最近,关于里斯本1755年地震震级估计在8.4~8.7级之间。它是由于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碰撞而产生的。
1960年智利大地震和海啸
1960年在智利近海发生大地震,它是人类有仪器之后记录到的地球上最大的地震,它的震级是9.5,这是迄今为止所有地震震级的最高值。这次智利近海地震产生了巨大的海啸。
智利地震产生的海啸15h后传到了夏威夷,海啸的第一次袭击夏威夷发生在5月13日半夜,随后的几次海啸波以30 min左右的间隔,接连几次不断袭击,而且威力一次比一次大。第三次的海啸波最大,它在凌晨1点04分登陆,摧毁了岸边的建筑和设施,岸边马路上原来树立一只巨大的时钟,海啸袭击摧毁了时钟的支架,时钟倒落在地上,时钟的指针永远地记下了海啸袭击地时刻:1:04。现在人们把这只倒落的时钟,制成了一个纪念碑,纪念1960年发生在夏威夷的海啸事件。
2004年印度尼西亚地震和海啸
2004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海域深海发生了大地震。这次苏门答腊附近海域的地震,发生在水深超过1000 m的深海,震级高达9级,是近50年来全世界发生的特大地震,也是印度洋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震级最大的地震,而且符合断层面相互垂直错动等产生海啸的条件,因此,产生了巨大的海啸。
震中为无人居住的海洋,故地震本身造成的伤亡不大多。但地震产生的海啸,袭击了几百、几千千米以外的不设防的海岸带,那里人口密集,灾害严重(图6-6)。这次印度洋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来西亚、孟加拉国、缅甸、马尔代夫等国,2周内遇难者总数已超过25万人。
2.海底沉积物崩塌和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
海底沉积物崩塌也能导致海啸(图6-7)。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此外,海底斜坡沉积层坍崩时也引起较小的海啸,但不会造成如陆上的严重灾害。
强烈爆炸型火山喷发时,也会生成海啸。1883年印度尼西亚的Krakatoa海岛火山喷发时,犹如5亿吨黄色炸药爆炸所引发的巨浪,该海啸最高浪高达30m以上,淹及附近数个岛屿,溺毙了36000个岛上的居民,附近海岸遭到毁灭性破坏,海啸到达非洲、澳洲海岸时,浪高仍有2m,远在美国旧金山的测波仪曾记录到了当时传送出来的海啸波。
3.宇宙因素引发的海啸
在海洋中,宇宙的影响是能引起海啸的重要因素(图6-8)。这就好像是向池塘里扔石头,当石块冲击水时,以落水点处向外会引起阵阵微波。在宇宙的影响中,这些微波就会导致大规模的海啸,当海水接近岸边时海啸增强。其中能引起大规模的海啸的,主要是陨石落入大洋引起的海啸,并且海啸能量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坠落大洋的陨石质量及速度。
图6-6 印度尼西亚地震灾区海啸前后影像对比
图6-7 海底沉积物崩塌和火山喷发引发的海啸示意图
4.气象变化引发的风暴潮与海啸的差异
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也可以引起海水的强烈波动。但海啸与风暴潮具有明显差异(图6-9)。
图6-8 泥盆纪弗拉斯-法门期之交与小行星碰撞相关的海啸模式
A—泥盆纪弗拉斯-法门期之交的全球古大陆-古海洋分布;B—古特提斯洋与小行星碰撞相关的海啸;C—华南地区与小行星碰撞相关的海啸
图6-9 风引起的波浪与海啸波的差异
(1)成因不同。风暴潮是由海面大气运动引起的,而海啸是由海底升降运动造成的,前者主要是海水表面的运动,而后者是海水的整体运动。
(2)波长不同。海啸的波长长达几百千米,而风暴潮的周期不到1km,和海水的平均深度(几千米)相比,海啸波长要大得多,水深达数千米,但海洋对于波长几百千米的海啸,犹如一池浅水,所以海啸波是一种“浅水波”,而风暴潮波长比海水的深度小得多,所以是一种“深水波”。
(3)传播速度不同。海啸传播速度快,可达700~900km/h(相当于越洋波音747飞机的速度),而水面波传播速度较慢,风暴潮要快一点,最快的台风速度也只有200km/h左右,比起海啸要慢得多。
(4)激发的难易程度不同。海浪或风暴潮很容易被风或风暴所激发,而海啸是由海底地震或火山喷发产生的,只有少数大地震和强烈火山喷发,在极其特殊的条件下才能激发灾害性的大海啸。有风和风暴,必有风暴潮;而有大地震,未必一定产生海啸,大约十个地震中只有一两个能够产生海啸。尽管对只有极少数地震能够产生海啸已经有了不少解释,但至今,这还是一个需不断研究的问题。
除了自然因素导致的海啸为,海底核爆炸也可引起人工海啸。
然而,现代海洋灾害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的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或塌陷都能引发破坏性海啸,只有海底出现剧烈变形才能引发海啸。如破坏性地震海啸只有在地震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时才能引发。因此,地震海啸主要由浅源地震(震中深度0~70km),尤其是地壳浅部的地震引发。
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和大规模海底滑坡或塌陷主要发生于活动的构造背景下。现代地震和火山爆发主要分布于环太平洋活动大陆边缘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印尼大陆碰撞带、大洋中脊(中央裂谷)带和大陆裂谷带(如东非裂谷、红海-亚丁湾、死海裂谷等)。对世界上有记录的2400次海啸的分析表明,世界上每约10年发生一次较大的海啸。绝大多数海啸是由地震活动触发的,而且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地区。个别发生于印度洋、地中海等地,如1945年12月28日卡拉奇以西288km附近海底地震触发的海啸,该海啸在阿拉伯海岸浪高达12~15m,造成极大灾害。由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记录仅有一次,即1883年印尼巽他海峡Krakatoa火山爆发引起的海啸。其他火山,如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形成的海啸规模较小,不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海底滑坡和塌陷仅引起局部海水骚动,以未引起大的海啸。依据将今论古原则,地史时期的古海啸也应形成于类似的活动构造背景下。
地史时期,构造背景复杂多变。因此在古海洋裂谷盆地和初始洋盆、活动大陆边缘盆地和大洋盆地、残余盆地等构造背景中,海啸存在的可能性很大。通过沉积记录中海啸沉积(海啸岩)的识别可以帮助认识古海啸作用的存在。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这样的灾害也是会对于我们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大海啸甚至会将临近的地区淹没,那么下面为大家分享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1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除了地震以外,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底塌陷、滑坡等也能引起海啸。产生海底滑坡有两个原因:一是海底大量不稳定泥浆和沙土聚集在大陆架和深海交汇处的斜坡上,产生“滑移”;二是由于海底蕴藏的气体喷发,导致浅层沉积海底坍塌,出现水下“崩移”。
   1、海底地震引发的地震海啸
  地震海啸是由海底激烈的地壳变化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者下降而引起的海洋巨浪,其破坏力极大。当地壳的两个板块发生挤压时,压力在板块岩石中聚集,使岩层变形。
  一旦一方岩石不能支撑,便产生断层,岩石恢复原位,发生回跳,巨大的能量释放激发地震;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常伴有火灾、海啸、泥石流、滑坡、环境污染、商业中断、信息丢失和社会功能瘫痪等次生灾害。
   2、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
  风暴潮又称为 “风暴海啸” 或 “气象海啸”,通常指热带气旋(台风、飓风)和温带气旋(寒流)等强烈的大气扰动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
  灾害的轻重一方面取决于受风暴增水的大小和当地天文大潮高潮位的制约,如果与天文高潮相叠,酿成灾难更大;
  另一方面与受灾地区的地理位置、海岸形状和海底地形等密切相关,如果位置正处于海上大风的正面袭击,海岸呈喇叭口形状,海底地形较平缓,受灾更重。
   3、火山爆发诱发的火山海啸
  火山海啸是因火山爆发引起的海水剧烈扰动的现象,又称“火山津浪”或“火山津波”。海 啸 在 西 方 语 言 中 称 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
  当火山如果在海洋的地下爆发,会使海水体积突然增大并且被抬升,然后下降,形成波浪。当能量足够大时,就会在海岸形成破坏力极大的海啸。
  位于海洋中的火山岛也会引发可怕的海啸,这些火山岛往往在喷发了几个世纪后突然因耗费完所有的能量而坍塌,并且滑向深深的大海;靠近滨岸的火山喷发也能酿成海啸。

   4、海底滑坡带来的滑坡海啸
  滑坡海啸,由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底滑坡指较浅或较深的海洋地区的滑坡。
   海啸危害
  海啸发生时,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它以每小时600-1000公里的高速,在毫无阻拦的洋面上驰聘1万-2万公里的路程,掀起10-40米高的拍岸巨浪,吞没所波及的一切,有时最先到达的海岸的海啸可能是波谷,水位下落,暴露出浅滩海底;几分钟后波峰到来,一退一进,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摧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海啸来临时逃生方法:
  1、如果收到海啸警报,没有感觉到震动也需要立即离开海岸,快速到高地等安全处避难。通过收音机或电视等掌握信息,在没有解除海啸警报之前,勿靠近海岸。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太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
  2、如果海啸警报响起时你正在学校上课,应听从老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指示行动。
  3、如果你在海滩或靠近大海的地方感觉到地震,要立刻转移到高处,千万别等到海啸警报拉响了才行动。
  4、一旦落入水中,尽可能寻找可用于救生的漂浮物,尽可能地保留身体的能量,沉着冷静,等待救援。
  5、礁石和某些地形能减缓海啸冲击力,但无论怎样,巨浪对沿海居民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听到海啸警报后远离低洼地区是最好的求生方法。
  6、当你感觉大地发生颤抖时,远离海滨,登上高处,不要去看海啸——如果你和海浪靠得很近,危险来临时就会无法逃脱,除非海啸规模不大。
  7、认真学习海啸形成和征兆的相关知识,并教给你的亲朋好友。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2    台风是诱发海啸的原因之一吗
  台风不是诱发海啸的原因之一,引发海啸的原因是海地地震。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6.5级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
  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可以传播几千千米而能量损失很小。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海啸来临的预兆
  地震是海啸最明显的前兆。如果你感觉到较强的震动,不要靠近海边、江河的入海口。如果听到有关附近地震的报告,要作好防海啸的准备,注意电视和广播新闻。要记住,海啸有时会在地震发生几小时后到达离震源上千千米远的地方。不过,由于海啸的能量传播要作用于水,一个波与另一个波之间有一个距离,这个距离,就为那些有相关知识的人留下了逃生的时间。
   台风引起风暴潮
  风暴潮灾害是指由台风、温带气旋、冷锋的强风作用和气压骤变等强烈的天气系统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灾害,又称“风暴增水”、“风暴海啸”、“气象海啸”或“风潮”。风暴潮会使受到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正常潮位,造成巨大破坏。
  风暴潮又称风暴增水、气象海啸、风暴海啸。中国历史文献中称为海溢、海啸、海侵、大海潮等。风暴潮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国内外学者按照诱发风暴潮的大气扰动特性,把风暴潮分为由热带气旋引起的台风(在北美和印度洋称为飓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
  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为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时间尺度或周期约1——100小时。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素的移动而移动,因此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几千千米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长达数天之久。风暴潮引起的海水水位升高一般为1——3米,最大达7米左右。
  风暴潮灾害是天文潮、台风、气象因素、寒潮大风等因素交叉作用的结果。台风是诱发水位异常变化的强迫力,是台风风暴潮形成的主要因素,寒潮大风也是诱因之一。持续的向岸大风是诱发风暴潮的主要气象因素。
  强台风风暴潮可以使海平面上升5——6 m,使影响海区的潮位大大超过正常潮位,当风暴潮和天文大潮高潮位相遇时,会使水位暴涨、导致潮水漫溢、海堤溃决、冲毁房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3    海啸形成原因
  海啸的形成一般是由震源在海底五十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发的。沿岸或者水下的山崩、火山爆发也可能引发海啸。海啸可以分为火山海啸、地震海啸以及滑坡海啸。海啸多发区主要在阿拉斯加区域、夏威夷群岛、日本、菲律宾群岛等。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海啸有什么危害
  在宽阔的深海大洋上,海啸不会造成什么危害,正在航行的船只都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但是,海啸一旦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将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将淹没沿岸的陆地,其带来的生命与财产损失比地震还要大,这种影响是毁灭性的。
  因此,深入了解海啸的产生与淹没过程并能准确模拟,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大大有利于我们做好提前预防与灾情指导工作。

海啸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即地震活动、海下的山崩以及宇宙的影响。

地震活动是海啸最主要的原因。在海洋中或在海洋附近,在地震的形成或减弱时都会发生海啸。在地震发生时,海底板变形,造成海水移位。在地震减弱时,壳板块之间相互滑动,造成大量的旋流,从而引发大量海水的置换和转移。

海底山崩也能导致海啸。海底山崩常发生在地震期间或在海底火山爆发时。这些山崩以及地震中落下的沉淀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移动,引发海啸。

在海洋中,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海啸是如何形成的?

1、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影响。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2、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海啸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喷发引发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击海洋也能引发海啸,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曾发现小行星撞击痕迹的科学家表示,35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大海啸曾经吞噬整个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脉外,巨浪淹没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啸影响,大陆海岸线发生巨变,陆地上的几乎所有生物都走向毁灭3、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而在发生海啸时,岸边的人们要尽快从地势低洼的地区转移到地势高的区域。而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绝不能返回港口,而是应该将船驶向深海区域。
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影响。
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海底山崩塌方则是因地震或海底火山爆发所引发,山崩塌方落下的沉积物和岩石也会导致大规模海水的运动,从而引发海啸。而因宇宙天体的影响而诱发海啸的情况则最不常见,通常陨石坠落海洋中会激起波浪,当陨石激起的波的能量足够强大时,也会引发海啸。
海啸是海下地震、山崩或者火山喷发引发的一系列巨大海浪。巨型流星撞击海洋也能引发海啸,但这种情况较为罕见。
曾发现小行星撞击痕迹的科学家表示,35亿年前的小行星撞击引发的大海啸曾经吞噬整个地球,除了最高的山脉外,巨浪淹没了地球上的一切。受大海啸影响,大陆海岸线发生巨变,陆地上的几乎所有生物都走向毁灭3、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
而在发生海啸时,岸边的人们要尽快从地势低洼的地区转移到地势高的区域。而正在海上航行的船只此时绝不能返回港口,而是应该将船驶向深海区域。
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滑坡和火山爆发引起的。当地震发生,震源在海底50千米以内、震级6.5以上时,海底的地壳发生断裂,有的地方下陷、有的地方升起,从而引起强烈的震动,并使海面剧烈起伏,形成震荡波。震荡波在海面上以圆圈的形式不断扩大,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这样,海啸就形成了。其次,火山爆发、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也能形成海啸。
海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地震、海底山崩塌方和宇宙天体的影响。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海啸 hǎi xiào
海啸(自然灾害)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公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 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 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那么造成海啸形成的原因你知道吗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
2004年12月26日,一场毁灭性的灾害正在上演,人类无法与之对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出现了一个消亡边界,迅速吞噬人类,完全没有给人类喘息的机会!
板块剧烈运动的结果就是地震,安达曼海就位于这两大板块交界处,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当地地震局的数据是6.3级地震。然而,中国大陆、香港和美国的烈度已经达到8.5-8.7度,地震情报中心再次将烈度修正为8.9-9.0度。最终确定的真实力矩大小达到9.3!
巨大的地震带来的后果:
印度洋大地震将海洋板块,由苏门答腊往北切出长达1600千米的裂缝,是原先预估的4倍!如此长的断层直接让海床向地上移动了20米,海底底层发生剧烈的变化,平静的海水在地震的“怂恿”下彻底地失去了控制,被海底释放出来的能量无限抬高。
最后承受这一切后果的就是人类,海啸如猛兽一般从海洋扑向临海陆地,海水波纹向四周迅速扩散,时速达到每小时800公里,弱小的人类无处可逃!

海啸是怎样发生与运动的?

主要是六级以上的地震引起的。
海啸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地震在海底,而由地震引起的海浪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
海面上的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海浪波动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层的起伏,一层一层的叠加,最终形成海啸。
它的原理就和我们在湖里丢一块石头一样。
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坡速高达每小时7700到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行过大洋,波长可达数百里,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还笑,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箱每隔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多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海啸一般是因为地下板块的运动造成海水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的运动造成的。一般海啸发生之后,就会向邻近的海岸冲击,造成邻近海岸的城市完全被淹没,非常的可怕。海啸是没有办法预警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特别的注意。
海啸按成因可分为三类:地震海啸、火山海啸、滑坡海啸。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通常都是因为我们地球的一些运动才会造成海啸,比如说像是地球的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摩擦挤压,就会产生一个特别巨大的能力,如果在海洋上面的话就会变成海啸,如果在地面上的话就会变成地震。
海啸一般是由于大海中的板块运动,然后引起地震引起地壳的不规律上下浮动,然后导致海水上下波动,然后引起的,例如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剧烈撞击导致的特大海啸,这都是非常巨大的自然灾害。

海啸是怎么形成的?

海啸是由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而形成的。
容易引发海啸的因素有: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等。海啸根据其运动机制的不同分为“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下降型”海啸是因海底地壳下沉引发的海啸,“隆起型”海啸是因海底地壳抬升引发的海啸。
海啸主要受海底地形、海岸线几何形状及波浪特性的控制,呼啸的海浪冰墙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
海啸的破坏性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一千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因此海啸也会在海平面竖起水墙,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能量,排山倒海而来,犹如死亡的波浪,地球的终极毁灭者,刹那间就可以让万物毁灭,海啸还会带来数吨的岩石以及船只,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地势低洼地被吞噬。

造成海啸的原因有哪些

海啸是一种由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海底滑坡、陨石撞击等因素触发的自然灾害,具有破坏性极大的特点。以下是造成海啸的主要原因。
海底地震
海底地震是造成海啸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当地球板块发生移动时,会在海底形成突然地震,引起海洋的剧烈震荡,海水会产生大量的波浪,形成海啸。
火山喷发
火山爆发时,岩浆会冲破火山口,进入海洋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增加了海水的体积,减轻了水的密度,造成浮力的作用,海水猛烈地向外逃离,形成海啸。
海底滑坡
海底滑坡是指由于地震或海浪等原因,海底底层发生移动,使得海水受到大的振动,其中的水流会快速移动或产生湍流,形成海啸。
陨石撞击
当陨石撞击地球时,会产生极大的冲击力,造成地球上的震荡,水波也会受到冲击而产生波动,形成海啸。
以上就是造成海啸的主要原因。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我们应该加强对海啸的预防和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海啸带来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