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什么
- 2、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3、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史上的积极贡献与根本不足
- 4、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 5、行为主义心理学
- 6、什么是行为主义(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方法)
- 7、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什么?
- 8、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哪些优缺点?
- 9、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 10、关于行为主义的选择题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什么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促进客观研究
行为主义摒弃心灵主义和内省主义,承认外部刺激的客观存在,反对把心理封闭在主体之内,主张以客观行为作为心理学的对象,以严格的客观法代替主观的内省法。这就摆脱了主观心理学脱离实际的研究取向,在心理学走向客观研究的道路上立下了历史功绩,使心理学从主观唯心主义向客观唯物主义发展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代表人物是华生和斯金纳。这是针对冯特学派理论的不足而在美国进行的一场心理学革命。它一反传统心理学,而主张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观点,主张心理学不应只是研究人脑中的那种无形的像鬼火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意识,而应去研究那种从人的意识中折射出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东西,即人的行为。
行为主义学派的主体思想是对19世纪末美国的另一个土生土长的心理学派--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学派的心理理论观点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华生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2)华生认为,强化很重要,只要找到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再根据条件反射原理给予适当强化,使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牢固的联系,就可以预测、控制改变人的行为。
(3)斯金纳指出:任何有机体都倾向于重复那些指向积极后果的行为而不去重复指向消极后果的行为,他坚信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外部环境所决定。
三大流派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桑代克。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代表人物:克勒、托尔曼、皮亚杰、布鲁纳。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
对所接受到的信息进行解释,生成了个人的意义或者说是自己的理解。个人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调动的知识经验相异,对所接受到的信息的解释就不同。
行为主义在心理学史上的积极贡献与根本不足
行为主义心理学有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所创立。行为主义心理学之所以能够产生于美国,主要与当时美国的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社会改良的需要有关。首先,行为主义的产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需要的反映。美国于19世纪后半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国家政府需要对他们进行培训。这一需求促使心理学家从对意识的研究转向对适应性行为的研究。同时,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还需要对工人的活动效果进行研究。其次,行为主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进步主义运动的产物。19世纪90年代美国的政治革新运动要求撤换政治机构中的老成员,启用能够科学管理社会的人对社会进行控制。
哲学背景
华生的行为主义有着深刻的哲学渊源,机械唯物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等哲学思想都对行为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工业革命以来,作为当时自然科学成果总结的哲学思想是机械唯物主义。华生在创立其行为主义体系时,显然接受了这种机械唯物主义思想,他认为“人也是机器,受刺激—反应规律的制约”。实证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把一切科学知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早期的行为主义正是根据这一原则,放弃了对意识的研究转而研究可观察的行为。相对于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作为美国权威哲学的实用主义对早期的行为主义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深刻。华生把不可直接观察和经验的意识排除在心理学研究之外,把人的行为活动简化为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把有效地控制人的行为作为心理学的最终目的,都是实用主义哲学在心理学中的具体体现。
什么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基于动物实验和行为学观察的心理学流派,它认为人类行为是来自对环境的反应和对刺激的学习,主张要研究清楚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心理学研究应该关注可观察到的、可以进行操作的行为和反应,而不是思维、情感和成见等难以直接观察或测量的感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科学方法是严谨的实验研究,因此其研究方法重视条件刺激与响应之间的关系,重视反馈机制对行为的影响。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中,重点在于通过正反馈机制或者负反馈机制来改变行为,使行为者逐渐适应所处的环境并形成一定的习惯模式。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是心理学界的主流学派,它对教育、训练、康复、心理治疗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逐渐被发现,其不关注个体的内部心理活动如感受、情感、动机等,并且过于依赖动物实验的方法而忽视了人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因素,在后来的心理学发展中受到了一定的挑战和批评。
行为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可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旧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其次则有霍尔特、拉施里·亨特和魏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托尔曼、赫尔和斯金纳等。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征有以下四点:
1、强调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此在方法上重实验、托尔曼观察;在研究题材上重视可观察记录的外显行为;
2、解释构成行为的基础是个体表现于外的反应,而反应的形成与改变是经由制约作用的历程;
3、重视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不承认个体自由意志的重要性;故而被认为是决定论;
4、在教育上主张奖励与惩罚兼施,不重视内发性的动机,强调外在控制的训练价值。
什么是行为主义(行为心理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方法)
行为主义是心理学的一种基础理论和应用方法,它主要关注人类行为的观察和测量,将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从内部过程转移到了外部行为上。行为主义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只有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分析,才能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的起源
行为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心理学家们开始怀疑传统心理学的认知和内部过程的研究方法,认为这些方法过于主观和不可测量。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沃森,他提出了“行为是可观察的,可测量的,可控制的”的观点,这一观点成为了行为主义的基础。
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
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包括环境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强化和惩罚的作用、行为的塑造和建立、以及针对特定行为的训练和治疗。这些原则是行为主义的核心,也是行为主义应用于实践中的基础。
行为主义的应用
行为主义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心理治疗、广告、市场营销等领域。在教育领域,行为主义者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塑造的,因此,他们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和“程序化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心理治疗领域,行为主义者使用行为疗法来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恐惧症等。在广告和市场营销领域,行为主义者使用强化和惩罚的原则来影响消费者的行为,从而提高销售额。
行为主义的操作步骤
行为主义的操作步骤包括:
1.观察和描述行为:通过观察和描述行为,了解行为的特征和变化。
2.设定目标:根据观察结果,设定希望达到的目标。
3.设计行为计划:制定行为计划,包括行为的起始和结束时间、行为的具体内容和行为的奖励和惩罚措施。
4.实施行为计划:按照行为计划执行行为。
5.监测和记录行为:通过监测和记录行为,了解行为的变化和进展。
6.奖励和惩罚:根据行为的表现,给予奖励或惩罚,以增强或减弱行为。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什么?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班杜拉、桑代克、斯金纳、托尔曼等。1、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2、班杜拉:班杜拉认为人类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观察学习不同于模仿,模仿只是学习者对榜样行为的简单复制,而观察学习则是通过观察从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中获取信息。3、桑代克:动物心理学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学习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随着错误反应逐渐减少正确反映逐渐增加,终于形成稳固的刺激,即反应的联结,4、斯金纳:斯金纳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5、托尔曼:托尔曼提出整体行为模式和中介变量的概念,弥补华生古典行为主义的缺陷,同时建构符号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哪些优缺点?
优点:强调知识来源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操练,行为矫正中有明显的作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早期教育技术发展中有很大的影响。研究资料表明,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的诞生是受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程序教育的影响。斯金纳认为,教材应由一系列小步子组成,每个小步子都要求学习者有实际的反应。小步子是循序渐进的,可由学生自己控制进度。在循序渐进时,逐渐减少项目中的刺激,根据学习者的反应给予强化。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基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 ”的原理,并沿用至今。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还为计算机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在研究方法上,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烟具得到的结论内部效度比较高。缺点: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缺点在于只强调外部刺激,忽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否定意识,片面强调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忽视了主观能动性。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虽然有利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但是这样演示很多,互动很少,学生被动地接受,很少能够参与,这种教育方式刻板不灵活,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培养创造型人才。在某种意义上,行为主义是应试教育的理论保护伞。因为应试教育的显著特征就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学生好坏的标准,这就正好利用了行为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为之解释,而行为主义的重复操作思想也加剧了应试教育的不良倾向。这种现象的出现都与“行为主义的学习是操作,操作就能掌握”的指导思想有密切关系。行为主义的缺点和负面影响,其一,理论起始于对动物的研究。动物与人类的行为之间是否存在任何重要的质的区别?其实,人类的行为可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即低级行为和高级行为。前者是人类与动物所共有的,后者是人类特有的。这就表明了人类与动物之间有重要的质的区别。如果说动物不能作出判断,只能视为黑箱,通过刺激——反应来研究的话,对人的学习持完全一样的看。
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哪些代表人物?
第一代,华生,一切皆习得。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我可以随机把他们训练成不同的职业,可以是医生、律师、艺术家、企业家,甚至是乞丐和贼,不管他们的天赋、兴趣、能力以及血统。
第二代,斯金纳:强化理论。人的行为是由行为后果强化而来。
第三代,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人的行为是由观察学习而来。交互决定论。
现代的行为主义,已经和认知心理学相结合,演化为认知行为主义。
人的行为是由个体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交互决定的。
行为主义是美国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是对西方心理学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
行为主义可以被区分为旧行为主义和新行为主义。
旧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华生为首。
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则为斯金纳等。
主要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
(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
(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
(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
关于行为主义的选择题
选C
行为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流派,它的创建人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行为主义观点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它们有的表现在身体外部,有的隐藏在身体内部,强度有大有小。
华生指出一向认为纯属意识的思维和情绪,其实也都是内隐和轻微的身体变化。前者是全身肌肉,特别是言语器官的变化,后者是内脏和腺体的变化。20年代以来记录肌肉电位变化的技术不断提高,已经发现心理活动伴有轻微的肌肉收缩。但连带发生的事件并不一定就是同一事件。所以思维时有轻微的肌肉收缩,并不足以证明思维就是轻微的肌肉收缩。
华生认为,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都可归结为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有机体反应的刺激,最后分析也只能是有机体内部和外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这样一来。全部行为,包括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都不外是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引起另一些物理或化学变化而已。因此,他认为心理观象都能够用物理和化学的概念来说明。一位早期行为主义者魏斯把这种观点发挥到极端的还原论,但华生本人则又主张心理学只应着眼于有机体整体的适应性行为,无须过问这些物理和化学变化。
华生自称行为主义是唯一彻底而合乎逻辑的机能主义。他在芝加哥大学深受机能主义的影响。机能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安吉尔也说过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但机能主义者把意识和行为都看作人适应环境的手段。按机能主义的哲学依据——实用主义来说,检验意识适应性的唯一标准只能是行为的适应性。所以,考察了行为就无须考察意识;反之,若不考察行为则无法考察意识的适应性。因此彻底的机能主义就必须承认,可以丢开意识去考察行为,但不能丢开行为去考察意识。
华生宣称心理学家应该象物理学家那样去使用意识,即只把它看作关于客观事物的经验,而不看作关于心理活动的经验,从而否定了冯特所指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区别,把心理学家所研究的意识和物理学家所研究的客观事物等同起来。拉什利明确指出这是新实在论的观点,并极表赞赏。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这样就能根据刺激推知反应,根据反应推知刺激,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
行为主义者在研究方法上摈弃内省,主张采用客观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这是他们在研究对象上否认意识的必然结论。
华生一方面反对内省,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利用只有内省才能提供的一些素材。于是他把内省从前门赶出去,又以“言语报告”的名义从后门请进来。这样就把言语的两种作用混淆了。言语固然和动作一样是对客观刺激的反应,但也可用来陈述自己的心理,这种陈述其实就是内省。
行为主义心理学在方法论上深受进化论问世以来的动物心理学的影响。动物不会作内省报告,所以只能根据它对刺激的反应来推测其心理。这样就使早期的动物心理学染上浓厚的拟人论色彩。摩根提出要尽量克服拟人论,经过勒布的进一步努力,直至桑代克,均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
华生承其余绪,做过许多动物心理学的研究,最后得出一反拟人论的结论,断言人和动物在心理上没有质的差别,但不能按人的心理来推测动物的心理,相反地要像研究动物心理那样来研究人的心理。因此,他非常赞赏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法,因为它可以使像感觉辨别这样的主观经验转化为反应差异的客观事实。
但从根本上看,华生与巴甫洛夫完全不同。华生否认神经中枢在动物行为中的特殊重要性,认为它仅起联络作用。巴甫洛夫则把身体外周器官活动与神经中枢活动的关系看作投影关系,考察外周器官的活动,目的在于了解神经中枢的活动。再者,巴甫洛夫不否认意识,而且非常强调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本质差别。
华生认为除极少数的简单反射外,一切复杂行为都取决于环境影响,而这种影响是通过条件反射实现的。因此他把巴甫洛夫式的条件反射当作行为主义的“枢石”。华生夸口说,给他一打健康婴儿,让他在可以完全控制的环境里去培育,他能使任何一个婴儿变成任何一种人物。他在婴儿的情绪行为上做了实验,使婴儿的爱、惧通过条件反射的改变而改变。他后来侈言要建立行为主义的实验伦理学。
华生式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最高峰。它的一些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渗透到很多人文科学中去,从而出现了“行为科学”的名称。直至今天,其涉及的领域仍日益扩大。它们尽管不全以行为主义为指导观点,但名称的起源则不能不归之行为主义。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他的预测和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自行为主义心理学问世后,有很长一个时期,美国心理学家多是实际上的行为主义者。认知心理学兴起后,虽然意识重新被重视,但认知心理学在方法上也尽量通过观察客观行为来研究主观经验。
华生过分简化的刺激-反应公式不能解释行为的 最显著特点,即选择性和适应性。30年代以后,他的一些后继人在操作主义的指引下试图克服这一致命缺点,从而形成多种形式的新行为主义。如果说华生废除意识的主张,由于使心理学丢掉主题而渐被抛弃,那么方法论的行为主义则在美国借操作主义的巧辩而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