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李贺简介
- 2、被称为诗鬼的唐朝诗人是谁?
- 3、为什么李贺被称为是“诗鬼”?诗鬼的这个“鬼”字有什么讲究?
- 4、“诗鬼”是
- 5、诗鬼、诗狂、诗神、诗奴、诗杰、诗佛,分别是谁?
- 6、为何唐代诗人李贺会被称为“诗鬼”呢?
- 7、被世人称为'诗鬼'的是谁?
- 8、李贺为什么叫诗鬼
- 9、唐朝哪些诗人被称为诗圣、诗仙、诗鬼?
- 10、诗鬼是指哪位诗人
李贺简介
诗人简介
唐代诗人李贺(790~816)注音:lǐ hè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有《李长吉歌诗》。
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鬼才。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或借旧题,或创新题 ,大都凝练绚丽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②个人发愤抒情。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③神仙鬼魅题材。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④咏物等其他题材。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 ,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高轩过》赞韩愈作赋“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给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后来旅游南北,出仕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如《秦王饮酒》;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批判宪宗求仙的,如《仙人》、《昆仑使者》;反对藩镇分裂所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如《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讽刺宦官当权、贤才失志的,如《吕将军歌》、《感讽六首》其三、其四、《绿章封事》;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的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如《黄家洞》;反映险恶的吃人社会、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无出门》、《艾如张》;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如《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这些诗篇少数用五、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炼而绚丽。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杜牧以为“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长吉歌诗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这是李贺诗最重要的部分。
②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消沉情绪,但如《崇义里滞雨》、《赠陈商》、《浩歌》、《致酒行》、《春归昌谷》、《南园》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不满,表现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沦,发出“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的豪言壮语,满怀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他在两者的矛盾中,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辞》、《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曲》)。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宋人钱易、宋祁等因此称李贺为鬼才。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他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他较多地写古诗与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七律诗一首也不写,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借鉴了它们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过于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词藻的毛病。但从基本成就方面看,则正如他所赞赏韩愈的作品那样,是“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高轩过》)的。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萨都□、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宋代刻本《李长吉文集》
诗论家对李贺诗的评价,有褒有贬。杜牧赞之为“骚之苗裔”(《李长吉歌诗序》),高□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王夫之说他“真与供奉(李白)为敌”(《唐诗评选》),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贬李者则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李贺诗集,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而篇数不同,编次也很零乱,并非准确编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诗23首,与4卷合计,共242首,篇数也和李贺自编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集名为《李长吉文集》,无外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后有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还有陈本礼《协律钩玄》、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将王琦《汇解》、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加以校点而成。另外,钱仲联有《读昌谷诗札记》和《李长吉诗永贞诗史发微》,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
一分钟了解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
一:诗人简介
唐代诗人李贺(790~816)注音:lǐ hè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的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
李贺是中唐重要的作家。因为政局混乱及自身失意,其诗多揭露时弊之作和愤懑不平之音。既有昂扬奋发之气,也有感伤低沉之情;既有热烈奔放的抒怀,也有凄冷虚幻的意境;既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也有及时行乐的颓唐。他作诗态度认真严肃,呕心沥血,属意创新,形成了想象奇特、思维奇谲、辞采奇丽的独特风格。在同时代的韩、孟、元、白诸家之外别树一帜,启迪了晚唐的诗歌创作。但由于过分标新立异,也有的作品晦涩险怪。有《李长吉歌诗》。
二:中国唐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已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后人称其为鬼才。李贺一生以诗为业,其诗可分为4类。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此类诗有的直陈时事,有的借古讽今。名作有《雁门太守行》、《老夫采玉歌》等。这类诗中,五古、七古较少,多为乐府诗。或借旧题,或创新题 ,大都凝练绚丽 。也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②个人发愤抒情。这类诗有个人失意困顿、疾病缠身的消沉和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悲叹,也有“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和“世上英雄本无主”,“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豪情壮志。③神仙鬼魅题材。这类诗曲折表现他对现实的厌恶和否定。后人因此称他为鬼才。④咏物等其他题材。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李贺诗想象丰富奇特,幽深奇谲,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富有浪漫气息 。但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诗 ,他擅长短篇,《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其代表作,被称为长吉体。他多写古诗与乐府,近体很少,无七律。他的诗借鉴了齐梁宫体诗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由于太注意雕琢,有的诗往往词意晦涩,堆砌词藻。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一生,以诗为业。《高轩过》赞韩愈作赋“笔补造化天无功”,也可以作为他的自我评赞。他的诗,包括四方面内容:
①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他写这类作品,有一定的现实基础。早年家居昌谷,其地邻近洛阳到长安的大道,征调运输所必经,达官贵人所往来,使他对人民所受重赋剥削,统治阶级所为淫奢恶行,有所见闻了解,给早熟的诗人提供了创作素材。后来旅游南北,出仕王朝,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藩镇割据的祸国殃民,贪官污吏的横行不法,下层人民的受苦受难,进一步激发诗人的愤慨。李贺所写这一类诗篇,有的是直陈时事,有的是借古刺今。其中讽刺唐朝宫廷酣歌宴舞,夜以继日的佚乐生活的,如《秦王饮酒》;隐约反映宫廷事变的,如《汉唐姬饮酒歌》;批判宪宗求仙的,如《仙人》、《昆仑使者》;反对藩镇分裂所造成的灾祸和歌颂削平藩镇叛乱的,如《猛虎行》、《雁门太守行》、《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上之回》;反映权门贵族飞扬跋扈、骄奢淫逸、好景不常的,如《荣华乐》、《秦宫诗》、《牡丹神曲》、《夜饮朝眠曲》、《贵公子夜阑曲》、《嘲少年》、《梁台古意》;讽刺宦官当权、贤才失志的,如《吕将军歌》、《感讽六首》其三、其四、《绿章封事》;反映边塞敌人侵扰、抗敌士兵的艰苦生活的,如《摩多楼子》;揭露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迫害的,如《老夫采玉歌》、《感讽五首》其一;同情宫廷失宠妃嫔的悲苦生活的,如《宫娃歌》、《堂堂》;反映少数民族军事反抗活动的,如《黄家洞》;反映险恶的吃人社会、正直之士遭殃的,如《公无出门》、《艾如张》;抨击科举制度不能选拔真才的,如《送沈亚之歌》、《仁和里杂叙皇甫□》等等。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相当广阔。这些诗篇少数用五、七言古诗,而大量运用乐府形式,或借用旧题,或自创新题,大都凝炼而绚丽。有的含义隐晦,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杜牧以为“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李长吉歌诗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王”两派乐府外,李贺诗别开境界,独树一帜。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这是李贺诗最重要的部分。
②个人发愤抒情。李贺有积极用世的政治怀抱,虽然因仕途困厄,疾病缠身,存在“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的消沉情绪,但如《崇义里滞雨》、《赠陈商》、《浩歌》、《致酒行》、《春归昌谷》、《南园》其五等篇中,反映了在官时的生活感受,对“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的不满,表现了“天荒地老无人识”的不平;但又不甘沉沦,发出“世上英雄本无主”,“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云”的豪言壮语,满怀着“收取关山五十州”的雄心。这又是李贺诗思想感情基本的一面。而在《日出行》、《苦昼短》、《天上谣》、《梦天》、《相劝酒》、《官街鼓》等篇中,则表现了悲慨时光迅速、人生短促的消极一面。
③写神仙鬼魅的题材。李贺是一个青年诗人,但在他作品中出现的“死”字却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反映了他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将进酒》),表达了他对现实人生无可奈何的心情;“依稀和气排冬严,已就长日辞长夜”(《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十二月》),则透露了他对未来光明的憧憬。他在两者的矛盾中,探索摆脱死亡的途径,于是产生了对神仙境界的奇妙幻想。王母、嫦娥等神话人物,银浦、月宫等天国风光,出现在《天上谣》、《梦天》等名作中,极奇丽谲幻之观。而在《古悠悠行》、《拂舞歌辞》、《官街鼓》、《神□》等作品中,则写到神仙的虚诞和沧桑的变化。既然死亡无法逃避,于是又出现了对另一种鬼魅世界的可怕描述:“鬼灯如漆点松花”(《南山田中行》)、“鬼雨洒空草”(《感讽五首》其三)、“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秋来》)、“百年老□成木魅,笑声碧火巢中起”(《神□曲》)。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宋人钱易、宋祁等因此称李贺为鬼才。杜牧说:“梗莽邱陇,不足为其怨恨悲愁也”,“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李长吉歌诗序》),是对这类诗篇的总评。
④咏物等其他题材。其中如《李凭箜篌引》、《申胡子□篥歌》、《听颖师弹琴歌》等,通过“石破天惊”的奇特想象和比喻等手法,描绘音乐家的高超技艺和动人的音乐美,并抒发了作者的怀抱,给人以很深的感受。《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赞颂了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手工艺。《罗浮山人与葛篇》,描写织布老人织雨剪湘的绝技。还有《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借咏笋以赞美青春的活力;《马诗二十三首》,借咏马以反映现实政治,抒发作者的愤激心情。后两组诗并且运用了李贺不常用的绝句形式。这类诗总的表现了李贺诗题材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而象《美人梳头歌》一类作品,则暴露了作者对贵族妇女生活的欣赏态度。
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惨淡经营,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湘妃》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他也有少数明白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他较多地写古诗与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七律诗一首也不写,表现了他不满于当时诗风的态度。另一方面他又受齐梁宫体诗的影响,借鉴了它们的词采,也沾染了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因为过于注意雕琢,有的作品也有词意晦涩和堆砌词藻的毛病。但从基本成就方面看,则正如他所赞赏韩愈的作品那样,是“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高轩过》)的。在唐代,李商隐、温庭筠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刘克庄、谢翱,元人萨都□、杨维桢,清人黎简、姚燮,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宋代刻本《李长吉文集》
诗论家对李贺诗的评价,有褒有贬。杜牧赞之为“骚之苗裔”(《李长吉歌诗序》),高□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王夫之说他“真与供奉(李白)为敌”(《唐诗评选》),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贬李者则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李贺诗集,自编为四编本授予沈子明,收诗223首。北宋以来流传的《李贺集》4卷本,都是219首,卷数与自编的相同,而篇数不同,编次也很零乱,并非准确编年。又有5卷本的集子,是4卷外加上《外集》1卷,诗23首,与4卷合计,共242首,篇数也和李贺自编的不同。5卷本今有汲古阁校刻的北宋鲍钦止本、董氏诵芬室及蒋氏密韵楼两家影刻的北宋宣城本流传,集名为《李贺歌诗编》。又有《续古逸丛书》影印的南宋本,集名为《李长吉文集》,无外集。又有铁琴铜剑楼、《四部丛刊》影印的蒙古刊本,集名《李贺歌诗编》。后两种原书今藏北京图书馆。
注本最早的是南宋吴正子注,有日本印本和通行本流传。后有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选录了吴正子、刘辰翁、徐渭、董懋策、曾益、余光、姚□、姚文燮各家的评或注。还有陈本礼《协律钩玄》、黎简评本和吴汝纶评注本。1977年出版的《李贺诗歌集注》,是将王琦《汇解》、姚文燮注及方世举批注三种评注本汇编、加以校点而成。另外,钱仲联有《读昌谷诗札记》和《李长吉诗永贞诗史发微》,考订诗的本事有新见。1984年出版的钱仲联《李贺年谱会笺》,是兼年谱与诗注性质的新著,解诗与旧注多有不同。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是著名的唐朝诗人,被称为“诗鬼”。
正史所载李贺资料甚少,《新唐书》有李贺小传,其生平见于李商隐的《李贺小传》与杜牧应沈子明之请所撰的《李长吉集序》,以及一些唐人笔记如张固的《幽闲鼓吹》、彭大翼《山堂肆考》。
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
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屈原《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
扩展资料:
作品分类:
神怪诗
以描写鬼神怪异为题,是把楚辞的浪漫主义与唐诗的圆熟技巧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此类作品不算多,但在李贺诗的名作中,一半以上是属这类,后世诗评家称李贺为“鬼才”,称其诗为“鬼仙之辞”。
抒情诗
绝大多数都是抒发仕途坎坷的苦恼,因此显得较为单调和悲凉,李贺这类名作不多,但其中《开愁歌》、《浩歌》、《长歌续短歌》、《莫种树》等,都相当出色。
其他
主要是酒席歌筵上的应景之作,内容为饮宴、歌技的描写。典型的作品如《许公子郑姬歌》、《花游曲》,因此显得情调庸俗,格调不高,而流于“齐梁体”的艳冶也萎靡一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贺
被称为诗鬼的唐朝诗人是谁?
李贺,年纪轻轻就死了
听老师讲是李贺
李贺
李白
李商隐
李贺——“诗鬼”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为什么李贺被称为“诗鬼”?有人说,他的诗写牛鬼蛇神多故而称之。也有人认为,“鬼才”既是称赞他机灵敏捷,也是叹息其过早死去。
李贺还与“鬼”结下不解之缘,他的诗常幻念“鬼境”,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令人惊奇的艺术氛围。他所描绘的“鬼”,“虽为异类,情亦犹人”。与明代蒲松龄写《聊斋》一样,都是通过写“鬼”来写人,反映世间的纷纷扰扰。由于心境不好,生活穷困,身体每况愈下,李贺的诗常常出现“老”与“死”两字,最终只活到27岁就因病死去。李贺死后十五年,杜牧作《李长吉歌诗叙》,李商隐作《李长吉小传》,陆龟蒙作《书李长吉小传后》。尽管有人批评李贺的诗“牛鬼蛇神太甚”,甚至把他贬为“诗之妖”,但绝大多数人还是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杜牧称赞他是“骚之苗裔”(屈原的继承人),李商隐认为李贺之才,“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说他“真与供奉(指李白)为敌”。后人还把他与初唐诗人、写过《滕王阁序》的王勃联系在一起,作为“天妒英才”的例子而感到痛惜。
好一个“雄鸡一声天下白”!尽扫黑暗,展现光明,给多少人信心!少年李贺的壮志与信念。
“假如李贺是一个乐观的人,他一生遭遇其实还是不错的。家乡河南福昌现宜阳,李华笔下“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地方;父亲做过边上从事和陕县令,虽不是大官,但从小也不是失学儿童。还得到过文坛领袖韩愈欣赏,少年成名千古流芳。[但李贺极为聪明,“七岁能辞章”。当时已是文坛领袖又是高官的韩愈听说过这件事,但不太相信。于是有一天,他约朋友皇甫湜一起到李贺家,当场让李贺赋诗,想看一看这位少年是否真的如传说的那样神奇。面对两位大人物,李贺没有丝毫的紧张,他沉着应对,“援笔辄就”,然后将写好的诗交2人——《高轩过》,“笔补造化天无功,元精炯炯贯当中。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这既是李贺对前辈诗文的赞美,也是作者宏大志向的宣泄,让二位大作家甚为惊叹。从此,李贺声名鹊起,韩愈也由于这次特殊的“考察”,更加关心这位少年英才的成长。
少年成名多造记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当时在中唐,读书人要出人头地,考进士是唯一路子。有人攻击他:父名李晋肃,“晋”与“进”,犯讳,大不孝,古代道德体系森严的情况下,确实束手无策。“不肯举进士”韩愈《讳辨》“父名晋肃,子不得举进士;若父名仁,子不得为人乎?”虽有位高权重,但也无济于事。名气大,又是皇族,做了三年的奉礼郎,相当于领位员。《新唐书·李贺传》曾有如下生动的记载: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及暮归,足成之。非大醉吊丧率如此。过亦不甚省。母使婢探囊中,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 因病辞官回家,就像金铜仙人辞汉,无情有很,清泪如铅。
为什么李贺被称为是“诗鬼”?诗鬼的这个“鬼”字有什么讲究?
因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诗风以空灵甚至诡异见长,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有“诗鬼”之称。他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中华文化绵延几千年,源远流长,就在这文化长河中,先人们通过代代积累,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佳作。至今仍被国人传诵的唐诗,就是我国文学殿堂里的璀璨明珠。在唐朝诗歌的星空中,可谓名家辈出、群星闪耀,正是他们的点缀和贡献,让唐代文学充满了魅力。就在这星空中,有一颗星却闪耀着神秘甚至有点诡异的光,他就是被后世称为“诗鬼”的大诗人——李贺。
公元790年出生于河南昌谷的李贺,系大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大郑王李亮的后裔。由于武则天上位,大肆杀戮李唐子孙,使得李亮这支远亲,早已沦落破败,到李贺父亲李晋肃这一代时,很是式衰名微。李晋肃仅任过县令,但也过逝得早,只留下妻子郑氏孤苦地抚养年幼的李贺三姊妹艰难谋生。自立自强的李贺没有因家道中落而悲愤,他始终以李唐宗室而自勉。小时候的李贺生活很贫苦,常衣不裹服,但他没有哀怨,依旧坚持勤奋读书。"天道酬勤",李贺刻苦求学的事迹使他很快名扬京城。
他的勤奋已经到了“呕心沥血”的地步了。所以很快就名满京华。人怕出名猪怕壮,很快李贺便遭人嫉妒。他们毁谤说,李贺父亲的名字中“晋”与“进”相撞,不吉利,要讲求避讳,虽然有韩愈的提携帮助,仍而无缘应考。之后的仕途也一直坎坷,李贺的身体状况也每况愈下,在他23岁时,妻子泣兰先他而去,而他也在27岁那年英年早逝。简单回顾李贺的一生,真可谓是撞见了鬼,虽然天才,虽然勤奋,但依然没有逃离命运的魔咒。
面对“悲哉之气”的秋天,人们难免会生发感慨,但是李贺却写得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把自己内心的无限悲苦抒发了出来。他听到窗外的风雨声,仿佛是秋天坟头上的鬼魂,在吟唱着诗人鲍照当年抒发“长恨”的诗歌,来凭吊自己的不幸。除了笔触过于大胆外,这是多么瑰丽和浪漫的想象啊。藉“鬼”书怀,来表达自己的身世遭际,让这首著名的“鬼”诗,变得扑朔迷离,凄美无比。
因为他的诗句中含有大量的有关道教神仙鬼魅的题材,所以才被称为诗鬼。诗鬼中的鬼字主要在于他的想象和意境的独特性。
这个称号是对李贺在诗歌方面天赋的肯定,所谓鬼才。据说他七岁就能写诗,已名动京城。这个外号与一般的其他诗人的外号相差还是很多的。不得不说与他创作的大量的神仙、鬼怪的诗有关。
因为他写诗这个事太奇怪了,其实鬼这个字就是说他的性格比较诡异,而且他的诗用词比较精巧。
就是因为他写的诗和别人是不一样的,而且总是写着一些鬼神的样子,这个鬼既说的是李贺的性格,又说的是他的诗歌。
李贺,又称李贺,是中国唐朝晚期的诗人,常被称为“诗鬼”。“诗鬼”一词用来形容李贺的写作风格,被认为是非传统的、超凡脱俗的。
李贺的诗歌以其生动而强烈的意象以及对非传统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而闻名。他的诗歌经常以超自然和奇幻的元素为特色,如鬼魂、鬼魂和恶魔,充满了渴望和忧郁。
“诗鬼”中的“鬼”一词用来指代李贺诗歌的超凡脱俗和空灵的性质。他的作品被视为脱离日常生活的现实,更符合超自然的境界,这就是为什么经常被描述为鬼魅的原因。
李贺的诗歌也具有某种忧郁和神秘的特质,这与鬼魅的自然有关。这种忧郁而神秘的特质赋予了李贺诗歌独特而强大的性格,也正是这种特质让他赢得了“诗鬼”的美誉
总之,中国晚唐诗人李贺经常被称为“诗鬼”,因为他的非常规和超凡脱俗的写作风格,以其生动而强烈的意象、非常规的词汇和语法、超自然和奇幻元素(如鬼魂、鬼魂和恶魔)以及渴望和忧郁而闻名。“诗鬼”中的“鬼”一词指的是他诗歌中的超凡脱俗、空灵和忧郁的性质。
“诗鬼”是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1]牋。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2]牋。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1]牋。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2]牋。
诗骨 陈子昂
诗圣 杜甫
诗仙 李白
诗鬼 李贺
诗魔 白居易
诗豪 刘禹锡
诗佛 王维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1]牋。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2]牋。
“诗鬼”一般指唐代诗人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之所以被称为“诗鬼”,是因为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以及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其艺术特点为:想象奇谲,辞采诡丽,变幻缤纷,刻意创新。诗歌意象跳跃,结构不拘常法。修辞的奇巧和诗歌语言的奇峭。但有其不足,追求奇峭虚幻而往往流于晦涩险怪,缺少完整的形象和连贯的情思脉络,难于索解。
扩展资料:
《马诗》是李贺诗作的代表系列,在诗中,作者通过咏马、赞马或慨叹马的命运,以马喻人,来表现诗人的奇才异质、远大抱负以及不遇于时的感慨与愤懑。其中最有代表性也最出名的是第五首,原诗如下:
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唐代: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一、译文:
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
何时才能受到皇帝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
二、赏析:
广阔的原野,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
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贺
诗鬼、诗狂、诗神、诗奴、诗杰、诗佛,分别是谁?
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诗神苏轼,诗狂贺知章,诗佛王维,诗鬼李贺。
1.诗神-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诗狂-贺知章
贺知章是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3.诗佛-王维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4.诗鬼-李贺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5.诗奴-贾岛
贾岛(779~843年),唐代诗人,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自号“碣石山人”。
6.诗杰-王勃
“诗杰”王勃(649~675年),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为何唐代诗人李贺会被称为“诗鬼”呢?
因为李贺的诗词立意新颖,所用意向瑰奇少见,诗词的创作角度也多以民生疾苦为主,因此被称为诗鬼。
因为他写出的诗中牛鬼蛇神多,且短暂的人生留下了大量的诗作,故后人称为“诗鬼”。
因为李贺的诗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因为李贺写诗简直是太厉害了,他的著作好像是鬼斧神工,简直就是这方面的鬼才
李贺是唐朝伟大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鬼”,这一来是因为李贺这个人写的诗很多都是牛鬼蛇神,和其他诗人描写的田园诗,边塞诗等对象不同;另一方面,“鬼才”是李贺的象征,他作诗立意比较新奇,想象比较丰富;也有人说,称李贺为“诗鬼”是因为李贺的作品中,写的比较凄惨,悲凉,不像其他诗人那样,追究辞藻的华丽,正是因为李贺的这种独树一帜,所以李贺才被称为“诗鬼”。
一、李贺的诗作多描写牛鬼蛇神,因此被称为“诗鬼”。《李凭箜篌引》唐代: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篇著作中,出现了,紫皇、女娲、神妪、老鱼、瘦蛟等形象,这些亦神亦形的角色,充分证明了李贺的适合和当时当朝其他著名的诗人,所描绘的对象是不同的。
二、李贺是一个鬼才诗人。李贺本来是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但是小小年纪的李贺,却遭遇了家庭不幸的变故。这种没落贵族的生活,并没有击垮李贺。经历了这些不幸的李贺反而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生活的不幸,所以才能成为文学史上的鬼才。仕途不幸的李贺,开始专心于整理自己的诗作,虽然年纪轻轻就离开了人世,但是却给人们留下了很多诗篇。
三、李贺写的诗作经常营造悲凉的氛围。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杜鹃啼血,雨狂夜黑,都是李贺营造的一种悲凉的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一个孤苦伶仃的老者,心里挂念着儿女,眼里看着悬肠草。一个凄凉老者的形象就跃然纸上。
被世人称为'诗鬼'的是谁?
被世人称为'诗鬼'的是李贺。
拓展资料:简介: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
作品: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评价: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李贺(790-816),字长吉。晚唐诗人。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如《秦王饮酒》、《猛虎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发愤抒情的,如《开愁歌》、《致酒行》、《浩歌》等;有写神仙鬼魅的,如《梦天》、《天上谣》、《古悠悠行》等;有咏物等其他题材的,如《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等。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因此,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他的诗有种鬼气
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诗鬼: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晚唐诗人。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今存诗242首。
他的诗作有讽刺黑暗政治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如《秦王饮酒》、《猛虎行》、《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发愤抒情的,如《开愁歌》、《致酒行》、《浩歌》等;有写神仙鬼魅的,如《梦天》、《天上谣》、《古悠悠行》等;有咏物等其他题材的,如《李凭箜篌引》、《马诗二十三首》等。李贺诗的艺术特色是想象力非常丰富奇特,句锻字炼,色彩瑰丽。如“羲和敲日玻璃声”、“酒酣喝月使倒行”、“银浦流云学水声”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
据统计,他的作品中出现“死”字20多个,“老”字50多个。尤其是写神仙鬼魅的作品,常常让人感到幽灵出没,阴森可怖。因此,后人称李贺为“诗鬼”。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
李贺为什么叫诗鬼如下:
李贺,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鬼”。他的诗歌作品充满奇思妙想,风格独特,以超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著称于世。
首先,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构思奇特,意象丰富,语言新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在他的诗中,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奇妙而瑰丽的艺术世界。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李贺的诗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诗鬼”。
其次,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诗中充满了奇特的意象和瑰丽的景象,如“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这些诗句展现了李贺超凡的想象力,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再次,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和人生的短暂,还抒发了对国家、社会的关切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如《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达了李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而《夜泊牛渚怀古》中“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则表现了他对国家兴衰的关切。这种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得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外,李贺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也有较大的创新。他善于运用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等多种诗体,并在诗歌中融入了散文的元素,使得他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这种创新精神使得李贺的诗歌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被后人称为“诗鬼”。
最后,李贺的诗歌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构思奇特,意象丰富,语言新颖,展现了超凡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得李贺的诗歌作品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传颂,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综上所述,李贺之所以被称为“诗鬼”,是因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想内涵、创新的形式以及较高的艺术价值。他的诗歌作品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哪些诗人被称为诗圣、诗仙、诗鬼?
1、诗仙-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2、诗圣-杜甫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3、诗佛-王维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4、诗鬼-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
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
5、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
6、诗豪-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7、诗杰-王勃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因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8、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9、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10、诗奴-贾岛
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扩展资料:
李白介绍: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诗鬼是指哪位诗人
李贺,字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回到家乡昌谷后,由于心境不好,生活穷困,身体每况愈下,李贺的诗常常出现“老”与“死”两字,最终只活到27岁就因病死去。李贺死后十五年,杜牧作《李长吉歌诗叙》来纪念旧友。
李贺。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河南府福昌县昌谷乡(今河南省宜阳县)人, 祖籍陇西郡。 唐朝中期浪漫主义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李贺出身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门荫入仕,授奉礼郎。仕途不顺,热心于诗歌创作。作品慨叹生不逢时、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 反映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社会剥削的历史画面。 诗作想象极为丰富,引用神话传说,托古寓今,后人誉为“诗鬼”。 27岁(一说24岁)英年早逝。李贺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代表者,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概叹生不逢时和倾诉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称其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颂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