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什么是舆论导向
- 2、什么是正确舆论导向
- 3、舆论导向前面加什么动词
- 4、舆论引导名词解释
- 5、直播时应该如何把握舆论导向?
- 6、人民日报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 7、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包括哪些方面?
- 8、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 9、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什么
什么是舆论导向
舆论就是说话,现今的舆论主要是指网上各种发言,舆论导向主要指舆论的方向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所以经常有说把握好舆论的正确导向之类的说法。
什么是正确舆论导向
正确舆论导向是指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具体来说,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②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③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
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作用
现代人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说离开信息将无法生存。而担负着特定导向作用的舆论更是这些信息中的核心和重要成分,它可以引导人们和社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进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舆论导向指向的方向往往就是人们关注、崇尚的方向,也是人们学习、追求的方向,正确的舆论导向会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劲动力,错误的舆论导向则会导致形成不良的社会风气,也会成为阻碍破坏社会发展进步的罪魁祸首。
舆论导向前面加什么动词
煽动等。
。可以加煽动;制造;散播;打击;引导等。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用舆论对人的主观意向进行引导,进而影响人之后的行为。
舆论引导名词解释
舆论引导名词解释如下:
舆论引导,又称舆论导向,是对社会舆论的评价和引导,是一种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 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舆论引导可以通过反 映舆论、影响舆论和传播舆论,而对舆论产生一定的导向作用。“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任务之一,“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
舆论引导是一门艺术,舆论引导艺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新闻宣传的效果。宜解不宜避、宜缓不宜急、宜全不宜片、宜诱不宜硬通常是新闻媒体需要注意的舆论引导艺术。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力。
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实践工作要时时刻刻注意舆论引导的重要性,内化导向意识,使之成为 其弘扬正能量的自觉追求。另外,切实发挥舆论监督作用,也是实现舆论引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媒体监督彰显社会对公众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媒体更好实现正面舆论引导的重要环节。
直播时应该如何把握舆论导向?
直播时应该如何把握舆论导向内容如下:
1、关于国家利益。公众是舆论的主体,公众对什么问题最关注体现着舆论的内容。一般来说,公众普遍关心国家大事,特别是本国与周边国家的利益关系。
在今天,国人与外界的联系更加频繁、广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自然成为中国人较为关注的问题。当国家利益受损时,往往会很快引起全社会的明显反应。
2、关于社会敏感话题。平日里,公众对社会敏感话题都很感兴趣,一旦这些话题出现新的内容,马上就会形成舆论热点,被网络直播的一些“大V”所热炒。
如前段时间的抗疫防疫问题、年轻人的房贷问题、二孩或三孩问题、出国旅游问题、环保问题等。对此,新闻媒体一有相关的报道,就会吸引公众的关注,该事件或相关人物就容易被这些直播者以“专家”或“名家”的名义进行评论,迅速成为舆论中心。
3、关于本地区的难点问题。对于很多社会公众来说,其所在地区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也是舆论的热点,如冬季取暖问题、夏季内涝问题、下水道外溢问题、地铁修建问题等
如果这些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就会成为一段时间舆论关注的重点,一旦问题解决了,这类的话题自然消失。
4、关于地区冲突或明星丑闻(隐私)。其他地区发生的一些冲突性事件或明星丑闻(隐私)曝光,尽管与绝大部分的公众没有任何关联,但也会很快成为舆论热点。今天,在互联网便捷传播的环境下
“吃瓜群众”“围观”一些冲突性的事件或明星隐私变得越来越容易,一些网络所谓“大V”往往蹭热点,快速直播发声,趁机煽风点火、火上浇油,一些很小的冲突事件或明星丑闻,极可能迅疾在网上形成舆论话题,甚至可能强势排挤一些官方重大事件,“霸占”公众眼球。
5、关于切身利益。社会公众最关心与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一些行业痼疾始终是舆论的热点素材,一旦有新问题出现,就会被很多业内人士高度关注,如建筑工人的欠薪问题、企业人员节假日的加班费问题、高校教师的科研考核问题等。
某些极端案例的出现加上有意制造的大量“吐槽”,舆论热点很快就会形成。
人民日报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1、人民日报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舆论导向与党的中心工作保持一致。2、人民日报始终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关注民生福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推动解决实际问题,极回应民众关切,体现人民立场。
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包括哪些方面?
新闻媒体作为统一思想、鼓舞人心、凝聚力量、动员群众的舆论引导工具,对宣传党的主张、确立社会认同、通达社情民意、调适社会心理、维护社会秩序发挥着重要作用,必须进一步认识自身的功能和责任,积极参与和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一、导向功能:新闻媒体应确立和谐社会的舆论导向
二、监测功能:新闻媒体应成为和谐社会的“了望塔”
三、协调功能:新闻媒体应充当和谐社会的“安全阀”
四、监督功能:新闻媒体应反映和谐社会的民意社情
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的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新闻媒介反映并代表舆论
分散的个人意见要公开表达、参与大范围的社会讨论,最终形成一致意见也要公开表达才能作用于社会,成为具有实际意义的公从意见。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 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媒介。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 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对社会全面开放,其传播涵盖范围 之广、公开性程度之高都是其他传播渠道所难以比拟的。同时, 它的传播又是持续、大规模的运作。这样,公众就很容易、也很 自然地选择在新闻媒介上发表评论,最后的“达成一致”通常也是 在新闻媒介上形成并广为传播的。舆论形成的自始至终,都常常 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正因为有了最初也是最经常的承载作用,在人们眼中,新闻 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加上新闻媒介传播活动的专 门化和职业化,久而久之,逐渐衍生而为专职性的舆论工具或舆 论机关。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鉴于其最直接、最经常、最普 遍地反映公众意见的舆论表达作用,逐步从单纯的表达渠道,“晋 升”到了公众代言人、民意代表的地位,作为“广泛的、无名的社 会舆论的工具”。这样,在不经意间,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实际已 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又重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 体,又常常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二、新闻媒介引发舆论
舆论要形成,其前提是必须要有特定的意见指向,而这个特 定的意见指向则是指特定的公共事务,也就是说对于公众来讲, 首先要做到的事情就是必须了解和认识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与自 身相关的利益以及事务的准确信息,才有可能发表正确的意见。 那么,公众又是如何认识这一事务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 能够接受到的来自我们外界信息的渠道主要就是通过新闻媒介, 因此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认为,对于外界信息的重要程度判定 我们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在新闻传播学的基础理论 调查中,人们往往生活在由新闻媒介所提供的能够坚持源源不断 反馈信息的信息通道中,做为媒体的新闻媒介来讲,根本也不能 决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判断和思考,但有个不争的事实 是,至少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们思考什么、关心什么。做为 新闻界本身而言,也不可能经常告诉人们对于新闻舆论持什么观 点,但它能在客观程度上告诉读者应该考虑些什么问题和不应该 考虑什么问题。新闻媒介在对外界信息进行报道时,也都是经过 仔细过滤与筛选的,因此,做为公众而言,采用相关的手段把新 闻媒介认为是特别重要的信息进行加以凸现,使这些能够反映公 众信息的报道成为公众的焦点,甚至进而引发公众舆论。这是一 个严格选择与精心突出的过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 舆论的源头——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 地作用、影响舆论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三、新闻媒介引导舆论
新闻媒介的主要功能在于向社会公众提供大量准确、及时的 信息,供人们了解外界变化,引为决策参考和行动依据。但这并 不意味着新闻媒介在舆论形成中只是个材料供应者和意见反映 者,也不仅是个问题设置者,事实上,现代新闻媒介很多情况下 已上升为舆论的积极引导者。这种引导主要体现在两点: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 们的认识,引导舆论。现代人已日益浸润在媒介信息的汪洋大海 中,人们眼中的现实,是媒介有意无意地营造出的媒介现实,是 媒介拟态环境。信息是舆论的建筑材料,它决定着人们对事实掌 握的程度和对外界的感知,是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判断 的依据。公众在形成意见态度的过程中,实际早已不知不觉间受 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若隐若 现,潜移默化,作用更持久,作用力也更大。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这是指新闻 媒介通过报道中隐含的意见倾向,或者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观 点立场手,引导舆论。德国女传播学家伊丽莎白提出了一种描述 舆论形成的理论假设——“沉默的螺旋”。“沉默的螺旋”理论为我们 提供了一种考虑问题的全新视角:新闻媒体中舆论的形成往往不 是社会公众对于热门话题进行理性讨论的最终结果,而可能往往 最后表示是对一些个别强势派别意见的趋同后的最后结果。需要 注意的是:强势意见得到认可的时候,个别公众所坚持的少数相 对正确的意见有可能屈就于优势意见的压力而导致表面上认同, 但实际上在公众的内心当中表现出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样将 导致舆论只是在表面上的一致,并非是真正的认同。这样的例子 现实在很多。媒体在引导舆论的时候,必须首先尊重公众,深刻 地理解已有舆论,要顾及到少数人的意见,多提供一些选择。依 照德国女学者诺依曼提出的著名的“沉默的螺旋”理论,在舆论形 成过程中,分散的公众成员在发表意见时会受到从众心理的很大 制约,出于避免被孤立的很自然的想法,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占 优势地位的多数意见的影响或左右。这种对于外界占优势的多数 意见的感知,主要来自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则尤 其是来自面向大众的新闻媒介。由于新闻媒介常以公众代言人姿 态出现,它的意见传播公开、广泛,持续时间长,声势浩大,在 社会意见中具有独特的权威感,这是媒体意见独有的、很难被超 越的优势,也因此使之很易成为主流意见。
参考:闫云峰 浅析舆论导向与新闻媒介的关系
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 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② 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③ 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我们国家的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对社会具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既是由媒体的政治责任所决定的,也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要求的.坚持好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我国媒体来说可谓极其重要.
一、 新闻媒介反映并代表舆论。
1、公开表达对于舆论既是必要条件又是最后形成的标志,而公开表达又必须借助一定的媒介,所以舆论的形成始终到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
2、新闻媒介为舆论起到了最经常的承载作用,使得媒体从最单纯的表达渠道“晋升”到公 众代言人的位置,即“拟态公众 ”。
3、新闻媒介在舆论领域同时扮演了公众论坛和公众代言人的角色。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的影子。
二、新闻媒介引发舆论
1、舆论形成的前提是“必须要有意见就指向 —— 特定公共事务 ”,而人们对这一事务重要信息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媒体。公众对于外界信息重要程度的判断也主要依据新闻媒介判定的顺序。
2、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即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 (事务)。这是媒体长期潜在地影响、作用舆论的一个重要手段之一。
三、新闻媒介引导舆论
1、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信息是舆论及公众意识形成的基础,公众形成意见态度过程中实际已受到媒介信息环境的制约,这种信息钳制式地作着引导。
2、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额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新闻媒介通过隐含的意见倾向性报道,或通过直接的评论,表达立场、观点,引导舆论。而面向大众的传播媒介很容易使自己的观点立场成为 “主流意见 ”,从而使公众视其为多住意见而遵从和符合,往往这也是媒体有意识地控制和引导过程。 这是其强大影响力最明显的表现。
扩展资料:舆论的社会功能和主要目的:
1、社会功能:以公开表达的集合式的公共意见直接或间接地干预社会生活。这是由 其“民意表达和民众力量显示 ”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2、目的: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3、主要功能:对涉及公共实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于即定的公共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是“社会控制 ”形式之一。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什么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媒体和舆论工作中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核心。在中国,党的领导地位被视为维护国家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关键。
具体来说,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
1. **坚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领导地位**:党对国内外媒体的管理和监管具有最高权威。媒体必须服从党的政策方向,确保舆论工作与党的总体目标和政策保持一致。
2. **坚持党媒主流地位**:党媒包括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媒体,它们被视为党的重要工具,传递党的声音和政策。
3. **坚持正确的新闻报道原则**:新闻报道必须真实、客观、公正,避免虚假信息和偏见。同时,它们也应反映党的政策和理念。
4. **坚持加强网络舆论引导**: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管理,以确保网络上的信息不违背正确的导向。
5. **坚持为人民服务**: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传递有益于人民群众的信息,关注他们的关切和需求。
总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媒体和舆论工作与党的政策和领导地位一致。这有助于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以及国家的长期发展。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首要的是坚持什么:正确的政治导向。
怎样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1、与传统大众媒介相配合,相互协作
根据诺依曼的假说,意见气候的形成与以下三个条件有关:多数传播媒介报道内容的类似性,由此产生共鸣效果;同类信息传播的连续性和重复性,由此产生累积效果;信息到达范围的广泛性,由此产生遍在效果。由此可得出结论,今天网上舆论最终的作用和影响,往往是与传统媒体的报道相结合而产生的。
2、善于利用网络意见领袖
网络中意见领袖的作用比现实社会中更为强大,一个网站的版主、资深的评论者,他们的意见往往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同。由他们二次传播出去的信息,也更能得到网站一般成员的认可。但目前的情况是,一般网站的意见领袖仍是普通网民,他们的观点不一定十分正确,也不具备引导舆论的专业手段和物质保障。
3、快说事件,慎报原因
我们一直强调信息发布要快,甚至越快越好,这强调的是不要失语,要抢占先机,争取主动。突发群体事件一旦发生就应立即着手应对,稍有迟疑,可能就会造成谣言和小道消息满天飞,稍有怠慢,可能就会造成我们工作上的被动。及时主动发布信息、引导舆论,才是正确的做法。
4、持续发布,不留空间
舆论引导,不要指望说完就妄想一劳永逸,可以依靠多瑞科舆情数据分析站系统类似的舆情监测系统对重点的舆情需要跟踪关注、适时跟进,持续发布,以引导舆论,同时,不留多余空间,才能挤压谣言空间。
5、既是谣言,大胆击碎
自从互联网诞生,尤其是微博客盛行以来,人们视乎感觉谣言四起。谣言乘上科技的“东风”之后,上传更加便捷,扩散更加神速,一条信息发出去,会像病毒一样传播,其影响更加强大,伤害更加直接,破坏更加严重。一条谣言常常导致某人声名狼藉,使得一个组织难以为续,甚至引发社会不安和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