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原决定簇名词解释,高中生物,什么是抗原决定簇,说简单点,谢谢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7 02:08:02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高中生物,什么是抗原决定簇,说简单点,谢谢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通俗的说就是决定抗原之间差异的的东西。

抗原决定簇是不是信息分子

是。抗原决定簇指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定化学基团,它是决定抗原反应性呈现高度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信息分子。信息分子是指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分子,既非营养物,又非能源物质和结构物质,而且也不是酶,它们主要是用来在细胞间和细胞内传递信息,如激素、神经递质等。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簇b一定的化学组成c一定的物理性质d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D)
A、抗原的分子量
B、抗原的化学性质
C、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D、抗原表位
E、载体
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的特异性是由分子表面特定的化学基团所决定的,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抗原决定簇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
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物质的表面,有些存在于抗原物质的内部,须经酶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才暴露出来。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决定簇。抗原分子越大,决定簇的数目越多。
抗原分子的B细胞决定簇大小不同,其最大表面积约为50~70mm,约由4~6氨基酸残基或糖基组成。100个氨基酸残基多肽可有14到20个非重叠决定簇,由线状排列彼此相邻的氨基酸组成,故称为线性或连续性决定簇。而球蛋白是有三维空间的折叠肽链,故其大多数决定簇被掩盖在内部,可称为隐蔽性决定簇。
隐蔽性决定簇只存在于其表面的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或与抗体结合者称为功能性决定簇。组成这种决定簇的氨基酸,是由折叠的肽链将有同位置的氨基酸使之相邻成为有一定空间构型的决定簇,故称为构像决定簇或不连续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的定义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是抗原物质分子表面或其他部位,具有一定组成和结构的特殊化学基团,能与其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结构。结构已经确定的抗原决定簇称为抗原表位。

抗原的名词解释

抗原表位,又称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抗原通过抗原表位与相应的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借表位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发挥免疫效应。抗原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医学免疫学的T细胞决定簇的位置?

抗原决定簇又称抗原表位,是指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化学基团。
蛋白质分子中被MHC分子提呈并被TCR识别的肽段称为T细胞表位,即T细胞决定簇。T细胞表位一般含有9-17个氨基酸残基,为线性表位,多数为隐蔽性表位,位于分子内部。

如何查询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集团。抗原以此与相应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淋巴细胞表面的抗原识别受体则通过识别抗原决定簇来区分“自己”与“非己”;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也通过抗原决定簇来完成。因此抗原决定簇是使免疫应答和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的一小部分,其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结合部位。它们可由5~7个氨基酸、单糖或核苷酸所组成。每一个抗原决定簇,其性质和空间构型决定着一种特异性,可与一种抗体结合。多种抗原决定簇也就决定着多种抗原特异性。一个抗原分子可以有一种或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这些决定簇的组成与空间排列各不相同,从而决定了抗原的特异性。抗原分子中能与相应抗体分子结合的抗原决定簇的总数称为抗原结合价。在抗原分子内部存有无功能的、隐蔽的抗原决定簇。只在理化因素的处理下暴露到抗原分子的表面时,才能起抗原决定簇的作用。

什么是抗原决定簇

它可以是由连续序列(蛋白质一级结构)组成或由不连续的蛋白质三维结构组成,决定抗原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大多存在于抗原物质的表面,有些存在于抗原物质的内部,须经酶或其他方式处理后才暴露出来。一个天然抗原物质可有多种和多个决定簇。抗原分子越大,决定簇的数目越多。
中文名:抗原决定簇
外文名:antigenic determinant
别称:抗原表位
组成:6-12氨基酸或碳水基团组成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名词解释

1.抗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表位(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3.异嗜性抗原:存在于人、动物、微生物等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抗体:免疫系统在抗原刺激下,由B淋巴细胞或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5.免疫球蛋白:血清中一类主要的蛋白,由α1、α2、β和γ球蛋白组成。

6.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Fab段结合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

7.补体:正常人或动物体液中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并具有免疫活性的免疫球蛋白。细胞因子:由免疫细胞及组织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

8.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某一染色体上的一群紧密连接的,决定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有关的基因群。

9.人类白细胞抗原(HLA):人的MHC。

10.B细胞受体(BCR):表达于B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1.T细胞受体(TCR):表达于T细胞表面的免疫球蛋白。

12.抗原提呈细胞(APC):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

13.免疫耐受: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某种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14.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等异常的适应性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