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7 00:17:15 浏览34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不饱和聚酯树脂

摘要:什么是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化工原料的一种,常用于物体表面加厚、固化,使用时如同刷油漆一般,层层加叠,固化过程释放苯乙烯等有害气体。不饱和聚酯树脂成分有哪些?【不饱和聚酯树脂】什么是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成分什么是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是化工原料的一种,常用于物体表面加厚、固化,使用时如同刷油漆一般,层层加叠,固化过程释放苯乙烯等有害气体。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热固性树脂中最常用的一种,它是由饱和二元酸、不饱和二元酸和二元醇缩聚而成的线形聚合物,经过交联单体或活性溶剂稀释形成的具有一定黏度的树脂溶液,简称UP。不饱和聚酯树脂成分原料名称质量(%)丙二醇:167.40顺酐:98.60苯酐:148.11理论出水量:36.04聚酯产量:377.53苯乙烯:208.28由表可知。二元醇对二元酸的总摩尔比为2.2:2.0,二元醇过量10%,这是为了控制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所必须的。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按一定配方将二元醇、二元酸、对苯二酚加入反应釜,通氮气升温待物料溶化后开动搅拌,回流保温1h,再升温到190℃酯化到酸值小于40mgKOH/g,降温到60℃,在1h内匀速滴加TDI,待温度不上升后保持在75℃左右反应。1h后测量—NCO值,当—NCO值达到规定后,加入苯乙烯稀释,得到固含量为75%的聚氨酯改性不饱和聚酯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是由二无醇与二元酸反应后得到的线型聚酯,这种含有双键的不饱和聚酯能溶于苯乙烯单体中,在引发剂与促进剂的存在下,交联转化成良好的不溶、不熔的涂料。而苯乙烯既是不饱和聚酯的溶剂,又是成膜物质,所使用的引发剂最常用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甲乙酮。促进剂一般是环烷酸钴、加入的多少,视树脂的含量及使用时气温而定。用量多,则涂层固化快,但太快会来不及施工,过氧化物施加量约为树脂的2%。环烷酸钴为1%以下。引发剂与促进剂的反应激烈,使用中必须十分小心,不能直接混合,贮存,运输都要分装。配料时,常将过氧化物在树脂充分混合后,再加入促进剂,混合后的树脂,在常温下约30分钟固化,因此要现用现配。

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不饱和酸、酯和反应物组成。它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不饱和聚酯树脂通常用于制造复合材料、建筑材料、电子设备和汽车零部件等。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特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具有以下特性:
1.耐腐蚀性能好,能够抵抗酸、碱、盐等化学物质的侵蚀。
2.抗紫外线性能好,不易褪色和老化。
3.机械性能好,强度高,耐磨性好。
4.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
不饱和聚酯树脂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1.制造复合材料,如玻璃钢、碳纤维等。
2.制造建筑材料,如防水涂料、墙板等。
3.制造电子设备,如电路板、绝缘材料等。
4.制造汽车零部件,如车身、保险杠等。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制备方法一般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酯化反应:将酸和酒精进行酯化反应,得到酯类物质。
2.缩聚反应:将酯类物质和另一种含有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进行缩聚反应,形成不饱和聚酯树脂。
3.稳定化处理:将制得的不饱和聚酯树脂进行稳定化处理,以提高其质量和稳定性。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机理:UPR的固化属于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固化反应具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四个游离基反应的特点。
1、链引发——从过氧化物引发剂分解形成游离基到这种游离基加到不饱和基团上的过程。
2、链增长——单体不断地加合到新产生的游离基上的过程。与链引发相比,链增长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
3、链终止——两个游离基结合,终止了增长着的聚合链。
4、链转移——一个增长着的大的游离基能与其他分子,如溶剂分子或抑制剂发生作用,使原来的活性链消失成为稳定的大分子,同时原来不活泼的分子变为游离基。
扩展资料
UPR的固化过程是UPR分子链中的不饱和双键与交联单体(通常为苯乙烯)的双键发生交联聚合反应,由线型长链分子形成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固化过程中,存在三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即:
1、苯乙烯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
2、苯乙烯与苯乙烯之间的反应;
3、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
对于这三种反应的发生,已为各种实验所证实。
值得注意的是,在聚酯分子结构中有反式双键存在时,易发生第三种反应,也就是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使分子之间结合的更紧密,因而可以提高树脂的各项性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饱和聚酯树脂
UPR的固化属于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固化反应具有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链转移四个游离基反应的特点。链引发——从过氧化物引发剂分解形成游离基到这种游离基加到不饱和基团上的过程。链增长——单体不断地加合到新产生的游离基上的过程。与链引发相比,链增长所需的活化能要低得多。链终止——两个游离基结合,终止了增长着的聚合链。链转移——一个增长着的大的游离基能与其他分子,如溶剂分子或抑制剂发生作用,使原来的活性链消失成为稳定的大分子,同时原来不活泼的分子变为游离基。 UPR的固化过程是UPR分子链中的不饱和双键与交联单体(通常为苯乙烯)的双键发生交联聚合反应,由线型长链分子形成三维立体网络结构的过程。在这一固化过程中,存在三种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即1、苯乙烯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2、苯乙烯与苯乙烯之间的反应;3、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对于这三种反应的发生,已为各种实验所证实。值得注意的是,在聚酯分子结构中有反式双键存在时,易发生第三种反应,也就是聚酯分子与聚酯分子之间的反应,这种反应可以使分子之间结合的更紧密,因而可以提高树脂的各项性能。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1、凝胶阶段(A阶段):从加入固化剂、促进剂以后算起,直到树脂凝结成胶冻状而失去流动性的阶段。该结段中,树脂能熔融,并可溶于某些溶剂(如乙醇、丙酮等)中。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2、硬化阶段(B阶段):从树脂凝胶以后算起,直到变成具有足够硬度,达到基本不粘手状态的阶段。该阶段中,树脂与某些溶剂(如乙醇、丙酮等)接触时能溶胀但不能溶解,加热时可以软化但不能完全熔化。这一阶段大约需要几十分钟至几小时。3、熟化阶段(C阶段):在室温下放置,从硬化以后算起,达到制品要求硬度,具有稳定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可供使用的阶段。该阶段中,树脂既不溶解也不熔融。我们通常所指的后期固化就是指这个阶段。这个结段通常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几天或几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是线性大分子通过交联剂的作用,形成体型立体网络过程,但是固化过程并不能消耗树脂中全部活性双键而达到100%的固化度。也就是说树脂的固化度很难达到完全。其原因在于固化反应的后期,体系粘度急剧增加而使分子扩散受到阻碍的缘故。一般只能根据材料性能趋于稳定时,便认为是固化完全了。树脂的固化程度对玻璃钢性能影响很大。固化程度越高,玻璃钢制品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有人做过实验,对UPR树脂固化后的不同阶段进行物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弯曲强度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段增长,一直到一年后才趋于稳定。而实际上,对于已经投入使用的玻璃钢制品,一年以后,由于热、光等老化以及介质的腐蚀等作用,机械性能又开始逐渐下降了。)影响固化度的因素有很多,树脂本身的组分,引发剂、促进剂的量,固化温度、后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都可以影响聚酯树脂的固化度。
常用的不饱和聚酯树脂主要由线型不饱和树脂和活性单体(一般是苯乙烯)两部分组成。两者都含有不饱和键,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加热、受紫外线照射等),就能进行自由基共聚和反应。这种反应实在按照链引发、键增长和链终止的历程进行的。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放出,液体树脂的粘度迅速增大,硬度提高,最终变成了既不溶解也不熔融的固体。
根据需要在成型过程中可以加入增强材料如玻璃纤维,也可以不加增强材料,只加(或不加)不同的填料,前者即得到我们通常所说的玻璃钢,后者可以制成人造大理石,人造玛瑙等制品或作为表面涂层使用。
扩展资料
使用配比:100份树脂,加固化剂2~3份,促进剂1~2.5份。当温度低需用加速剂时,加量为0.2~0.5%份。添加顺序为:加速剂?促进剂?固化剂,并且每加一种时,都必须充分与树脂混合均匀后,才可加入第二种。
注意事项:过氧化甲乙酮是潜在性爆炸物必须远离火源、碰撞及避免阳光直射。储藏在阴凉、通风处。但决不可与促进剂放在一起,二者相互混合会引起燃烧及爆炸。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分解温度

不饱和聚酯树脂分解温度50度以上。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热变形温度都在50~60℃,一些耐热性好的树脂则可达120℃,红热膨胀系数α1为(130~150)×10-6℃。

不饱和聚脂树脂

不饱和聚酯是由二无醇与二元酸反应后得到的线型聚酯,这种含有双键的不饱和聚酯能溶于苯乙烯单体中,在引发剂与促进剂的存在下,交联转化成良好的不溶、不熔的涂料。而苯乙烯既是不饱和聚酯的溶剂,又是成膜物质,所使用的引发剂最常用的过氧化物,如过氧化环己酮、过氧化甲乙酮。促进剂一般是环烷酸钴、加入的多少,视树脂的含量及使用时气温而定。用量多,则涂层固化快,但太快会来不及施工,过氧化物施加量约为树脂的2%。环烷酸钴为1%以下。引发剂与促进剂的反应激烈,使用中必须十分小心,不能直接混合,贮存,运输都要分装。配料时,常将过氧化物在树脂充分混合后,再加入促进剂,混合后的树脂,在常温下约30分钟固化,因此要现用现配。
为了使不饱和聚酯和苯乙烯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很好聚合,树脂固化时必须与空气隔绝。与空气隔绝方法有两种:一是在树脂中加入微量的蜡,使其在树脂固化时析出浮在涂层表面形成封面层,把涂层与空气隔开。另一种方法是在涂布涂料后,用玻璃纸或涤纶薄膜盖在上面,并挤走中间的气泡。使薄膜紧贴涂层并与空气隔绝,直到树脂固化干燥后再取去薄膜,这两种不饱和聚酯分别称为浮蜡型和非浮蜡型不饱和聚酯树脂。
其优点是:不含挥发分,漆膜丰满厚实,几乎不收缩,漆膜硬度大,耐磨性好,耐水,耐热,耐药品性能好,漆膜有极高的光泽及透明度。缺点是:涂膜脆性大,不耐冲击,涂料调配时要加入引发剂及促进剂,调配工艺复杂。浮蜡型的涂料固化后,必须经过打磨抛光,才能产生光泽,非浮蜡型涂料固化时要在涂层上面覆薄膜,操作比较麻烦。
此不饱和聚酯树脂目前广泛用于木材制品及人造板的装饰涂层上。
不饱和树脂材料挺贵的,如果你要做各种工艺品想节省大量成本的话可以用普通的胶水替代昂贵的树脂,用2元一公斤的固化剂,不需要促进剂,几分钟就可以固化,固化时不受气温低影响,表面光滑,坚硬,细腻。欢迎交流。
不饱和树脂,树脂胶。
波利水。
液体。
用途 玻璃钢 工艺品 人造石。
价格看型号不等。一般的都在10元左右。
受原材料行情影响比较大。
好像叫醇酸树脂吧!
.聚酯树脂一般都指不饱和聚酯树脂(此点我没有得到书本上的确实,但是生产中都是这样的说法,似乎没有饱和聚酯树脂这种说法,而且有人习惯称呼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以及二者的衍生产物为饱和树脂,对此,我不是很认同,不饱和是根据指聚酯树脂中含有的双键而来的叫法,双键属于活性的键基,犹如乙二烯,同样苯乙烯中的双键一样,存在这活性非常大的键基,所以叫做不饱和树脂。。如果饱和树脂呢?那就是没有碳碳活性双键了,那很多种树脂都没有这种活性双键了啊,即使含有的,也不是主要的反应键基了。)
2.应该是不饱和树脂,粉末涂料目前国内大部分都是用粉末环氧树脂来做的,环氧值很小的环氧树脂就是固体的了,和粉料,助剂,固化剂粉碎后混合,然后做静电喷涂或者热喷涂使用。如果有不饱和聚酯树脂做同样的产品的话,那肯定就不含有作为稀释剂的苯乙烯了.
3.聚酯树脂专业站国内没有几个,中国不饱和聚酯树脂协会的站,天津办的,好像很多还需要注册,也就没有仔细落目了。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目前国内的聚酯树脂生产工艺简单,并且各地的厂家都有自己的配方,减成本,开新品,所以每家跟每家配方体系都不同,且有自己独到的生存之术,国内的华日,亚邦,富菱等厂家似乎规模很大。

不饱和聚酯树脂

什么材料可以代替不饱和聚酯树脂

玻璃钢专用树脂为不饱和聚酯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价格便宜,结构、强度好。
用“环氧树脂”可以代替“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比“不饱和聚酯树脂”要贵很多,但“环氧树脂”使用起来比“不饱和聚酯树脂”要方便。
#玻璃钢 #不饱和聚酯树脂 #环氧树脂

不饱和聚酯树脂防止氧阻聚的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凭借其优异的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日常生产中,几乎每一个FRP从业者都接触过不饱和树脂,特别是苯乙烯的味道,让人如此熟悉、亲切。(但苯乙烯有毒害,各位还是少闻点好)
虽然很多人对不饱和树脂非常熟悉了,但在实际生产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室温固化时,发现制品表面有发粘的现象,这种发粘现象主要是发生在与空气有接触的表面。一般认为主要是没有达到足够的固化度,树脂处于一种轻度交联的状态,因此发粘。
下面贤集网小编和大家来探讨一下产生发粘现象主要有哪些影响因素,及如何来避免这种现象。
对于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室温固化机理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大概的一个反应机理就是由引发剂(又称为固化剂)分解出游离基,从而激活聚酯/苯乙烯的碳碳双键,引发共聚合反应。但一般情况下,引发剂(多用过氧化物)分解出游离基需要一定的温度,为了能在室温下实现反应,一般会添加一定比例的促进剂,促进剂能与引发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促使引发剂在室温下即可分解出游离基来。
众所周知,乙烯基单体的聚合速率与游离基的浓度平方根成正比关系。因此,足够的游离基浓度是引发共聚反应的关键。
研究表面,一定温度下,在苯乙烯发生共聚反应时,氧气与原生态游离基的反应活性要远远大于苯乙烯与原生态游离基的反应活性。按照这种论点,在聚酯/苯乙烯室温固化时,空气中的氧气会以极快的速度率先与原生态游离基反生反应,生成低活性的游离基。由于制品表面的原生态游离基浓度急速降低,因此减慢了共聚速度,从而导致表面轻度交联而发粘的现象。
实验表面,如果用空气中的氮气或者二氧化碳与制品表面接触,均不会产生表面发粘的现象,由此可见氧气会对共聚反应有阻聚效应,这就是我们通常称之为的氧阻聚。
道理都懂了,那该怎样来避免不饱和聚酯树脂产生发粘现象呢?既然氧气会阻碍反应进行,那想办法把它和树脂隔绝开来不就行了。
如果是闭模工艺(VIP、RTM等),由于基本不会和空气有接触,因此不会产生这种现象。那假如是敞模工艺,如手糊工艺,由于现场环境所限,肯定会和空气有接触,因此需要进行隔绝。现有的做法主要有与空气隔离的物理方法和聚酯改性的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
①添加蜡液。可以在生产树脂时就添加,也可以后添加。其机理主要是不饱和树脂在室温固化时,体系内的反应热迫使石蜡从三维网状体中渗出到其表面来,从而形成一层能阻隔空气的膜,避免接触到氧气。
此方法简单、有效,且成本低。但表面的蜡膜需要经过研磨处理,才能得到不粘而有光泽的表面。如果产品需要后加工,如喷漆或粘接,表层的蜡膜也会影响其粘接强度,需彻底处理干净。
②采用塑料薄膜作为隔绝空气的覆盖层。糊制完成后,在树脂表面铺覆一层塑料薄膜,将里面的残余空气赶走,即可达到隔绝空气防止表面发粘的目的。
化学方法
①改变聚酯的结构。主要是在聚酯的结构中引入一些空气催干基团或极性基团,通过这些基团来抑制氧气,提高树脂快干性,从而达到表面不粘的效果。
②选择合适的引发剂-促进剂体系。选择合适的体系和配比,能更好的提高树脂的固化度,从而避免表面发粘。
物理方法简单、有效,且成本较低,没有特别高要求的时候,采用添加蜡液或薄膜覆盖的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聚酯改性的化学方法由于生产工艺较复杂,因此原料的成本会较高,而选择合适的引发剂-促进剂体系对于产品的整体性能都是有帮助的。
总之,还是需要根据自身实际的生产条件,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除此之外,如果有条件,采用升温固化,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的成分有哪些,要有具体化学品名称

请提供使用聚酯树脂的全程;如果属于危险化学品,由于你不属于生产和经验,只要到安监部门备案就行了。不用办理化学危险品生产或经营许可证。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七条 国家对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储存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和严格控制,并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实行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收到申请和提交的文件后,应当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依据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予以批准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经济贸易管理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门颁发批准书;不予批准的,书面通知申请人。 在申请过程,安监部门会要你提供一份安全评价报告的。
主要成分:不饱和聚酯树脂,按化学结构可分为顺酐型、丙烯酸型、丙烯酸环氧酯型聚酯树脂。
辅助材料:交联剂、引发剂和促进剂
交联剂:烯类单体,既是溶剂,又是交联剂。能溶解不饱和聚酯树脂,使其双键间发生共聚合反应,得到体型产物,以改善固化后树脂的性能。常用的交联剂: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丙烯酯、乙烯基甲苯等。
引发剂:一般为有机过氧化物,在一定的温度下分解形成游离基,从而引发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固化。常用的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
[C6H5C(CH3)2]2O2、过氧化二苯甲酰(C6H5CO)2O2。
促进剂:把引发剂的分解温度降到室温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