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唯物主义通俗解释是什么
- 2、唯物主义通俗解释是什么?
- 3、什么是唯物主义
- 4、什么是唯物主义?
- 5、唯物主义通俗解释 什么是唯物主义
- 6、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
- 7、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啊?
- 8、请问什么是唯物主义
- 9、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通俗解释是什么
唯物主义是一个阵营。
是两种世界观的阵营。凡是认为,这个世界先有存在,再产生思维的,存在决定思维的,就是唯物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这个世界先有思维,再产生存在的,思维决定存在的就是唯心主义阵营。
唯物主义通俗解释是什么?
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 ,与无限论(不可知论)和一神论对立。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
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
一神论也承认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实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实的。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
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应,这就是唯物主义。
唯物论主义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说“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第一性, 意识第二性
唯物主义(materialism)
【解释】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近义词】唯物论
【反义词】唯心主义
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非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中,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思维是第一性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世界上是由思维决定存在的,即意识决定物质。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它否认世界是永恒的,它既指出世界的客观性,又指出人与客观世界的矛盾。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认为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础。
唯物主义通俗的说就是只相信眼睛看见的,而不去管心里怎么想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唯心主义说白了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我的心就是宇宙万物,就是一切。
主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形式之一,主观唯心主义把本体的某种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看作是意识世界中一切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
唯物主义(materialism)又称唯物论,是一种哲学理论。该主义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是物质,所有的事物(包含心灵及意识)都是物质交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认为唯物主义是哲学两大基本派别之一,它与唯心主义对立,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为第一性、精神为第二性,即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
唯物主义通俗解释 什么是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是一种有限论,与无限论(不可知论)和一神论对立。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否认有全知者(神)存在。唯物主义认识到上述论断包含矛盾,但是不试图解决这个矛盾,而是把它承认下来,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包含矛盾的,越矛盾就越真实。一神论也承认矛盾是存在的,但是否认矛盾的普遍性和真实性,认为世界是可知的,但是有可知者必然先有全知者(神)存在,而且唯有全知者(神)是真实的。
2、根据本原数目的不同,唯物主义分为两种,一元论和二元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一个本原,也称之为机械的唯物主义。二元论的唯物主义承认物质和运动两个本原,也称之为辩证的唯物主义。辩证的唯物主义没有区分自然的运动和人的运动,对人的运动也不作生产、实践和思辨的区分,认为它们在本质上一样的,可以用时间作为尺度统一衡量。
3、唯心主义分为两种,二元论和三元论。三元的唯心主义除了承认物质本原外,还把运动区分为了高级运动(思辨)和低级运动(其它运动)两个本原,认为高级运动可以衡量低级运动,而低级运动不可以衡量高级运动。二元论的唯心主义不承认物质本原,其它方面与三元的唯心主义相同。
4、综上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共有的学科为,物理学和伦理学(包括美学,道德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唯物主义特有的学科为逻辑学(包括第一哲学,形而上学等)。唯物主义的名人有罗素、墨子、马克思和恩格斯等,唯心主义的名人有黑格尔等。
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决定意识和精神的基础。它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本元素和根源,而意识、思维和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或社会实践的结果。
在唯物主义的框架下,物质被视为客观存在的实体,不依赖于人类的主观认识。物质具有固有的属性和规律,并通过相互作用和运动产生各种现象和现实。唯物主义强调通过对物质世界的观察、实验和科学研究来揭示客观真理。
在唯物主义的观点中,意识和精神现象被认为是物质活动的产物,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功能和反应。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而是由物质世界的变化和作用所引起的结果。唯物主义否认了心灵或灵魂的独立存在,认为人类的思维和行为可以被物质的因果关系和自然规律解释。
唯物主义的观点在不同的学派和思想体系中有不同的变体。例如,辩证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的发展是辩证过程的结果,唯物史观则将社会实践和物质基础作为社会历史演变的决定性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唯物主义并不否认意识和精神现象的存在和重要性,而是将其看作是物质世界的产物。它强调将对物质的研究和认识作为揭示现实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基础,倡导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
总而言之,唯物主义将现实世界的存在和变化归因于物质,并强调通过对物质的研究来揭示客观真理。它对于理解自然界、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唯物主义的意思:认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读音:wéi wù zhǔ yì。
出处:《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近义词:唯物论。
反义词: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造句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考虑问题,是不无裨益的。
2、马克思哲学正是经过这个中介,才实现了从旧唯物主义的自然态度到历史态度的革命性变革。
3、我们对过去那些描写风花雪月的作品,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
4、历史唯物主义者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时,应牢记并切实遵循马克思的这一谆谆告诫。
5、唯物主义思想家鲍敬言,提倡“无君论”,认为人在社会上天然平等,“本无尊卑也”,只是到后来才出现君臣关系和为它服务的“君臣之道”。
6、霍布斯基于人的自然性,运用机械唯物主义的方法,形成其完整独特的人性理论。
唯物主义是什么意思啊?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理论,认为世界的基本成分是物质,而所有的事物(包括心灵和意识)都是物质交互作用的结果。唯物主义主张物质是第一性的,而精神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说,物质决定了精神,而不是反过来。唯物主义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物质形式和过程来认识世界,而不需要依赖于超自然的力量或者主观的幻想。唯物主义是一种本体论,也就是关于存在的根本性质的学说。唯物主义与另一种哲学理论——唯心主义相对立,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或者意念是第一性的,而物质是第二性的,或者甚至不存在。
唯物主义有不同的流派和发展阶段,例如古代的原子论、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这些流派在对物质、精神、现象和规律等概念的具体内容和关系上有所不同,但都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也影响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领域的发展。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和世界观,其核心信仰是物质是存在的唯一实体,一切现象和现实都可以通过物质来解释和理解。唯物主义否认了任何形式的非物质或超自然存在,将宇宙视为由物质和能量构成的,可被自然科学方法研究和理解的现实。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 物质存在的首要性: 唯物主义坚信物质是存在的唯一实体,一切事物都可以追溯到物质的组合和运动。
2.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主义通常认为意识和思维是生物体大脑中物质过程的结果,即生物化学和神经元活动。
3. 自然科学方法:唯物主义倡导使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释和理解现实。这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领域。
唯物主义在哲学中有多个分支,其中两个主要的分支是:
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体系。它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认为历史是由社会生产关系和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经济和社会因素对社会和历史的影响,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
2.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也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概念,强调事物的辩证发展,即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内部矛盾和冲突引起的。它强调了社会和历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
下面,让我们通过一些例子来说明唯物主义的应用:
1. 物理学的唯物主义:物理学是一门以物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追求揭示自然界的基本法则。牛顿的经典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都是物质的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理论,这些理论强调了物质在自然界中的核心地位。
2. 生物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功能和演化。唯物主义在生物学中表现为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通过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的物质基础来解释,如DNA、蛋白质和细胞器等。
3. 社会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解释社会和历史现象是如何受到生产关系、阶级斗争和经济结构的影响的。例如,历史唯物主义可以用来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不平等的原因。
4. 心理学的唯物主义:在心理学中,唯物主义观点认为心智和意识现象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物质过程的结果。研究者使用脑成像技术来了解大脑的活动如何与思维和情感相关联。
总的来说,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强调物质世界是唯一存在的实体,可以通过自然科学方法来研究和理解。它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哲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请问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史上的两大派别,两派争论的焦点是:世界是谁创造的?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
世界是谁创造的?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创造的;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是意识创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回答都不符合实际,都是半对半错。万事万物,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创造的,也有的则是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比如:汽车是人创造的,不是自然形成的。
物质和意识谁决定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意识是人体的性能,人的身体和人的意识不存在谁决定谁的问题。
人虽然也是物质,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不能唯物,也不能唯心,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物质是大概念,意识是小概念,二者不能相提并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意思是既唯物,又不唯物,模棱两可,是典型的诡辩论。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自然形成的。主张听天由命,顺其自然。世界历史发展不同步证明:历史不是物质决定的,而是人决定的,人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不是“上帝”安排的,是人类自己的选择。
唯物~给钱就干,唯心~给多少钱也不干
这句话不能判断是唯心还是唯物。。。
唯心主义是指我所看到的即存在,没看到的就不存在。
唯物主义是指存在就是存在,跟我看没看到没有关系。
所以你这句话无法判断。
你的问题应该是我是相信神的存在,而我周边都是无神论者,我假装我也是无神论者。
那么可以判断你是客观唯心论者,说人话就是相信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神秘力量控制着世界的发展。当然客观唯心论也可以是无神论者,比如智能设计论,世界上就有人有人相信地球是高等智慧生命设计并管理,但是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神,只是说管理者科技水平远高于地球发展水平。
是唯物思想。存在即真理。
唯物论有两大核心: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两大规律: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以及意识的起源和本质原理。
2.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原理,亦称主观能动原理。
其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它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所反映的哲学观点。
【原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望采纳!谢谢
唯物主义 :认为世界按它的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存在的反映,是第二性的。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唯物主义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三个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投影和反映。它是哲学里关于本体论的一种基本观点。
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主观能动性区别于其它生命意识。
唯物论,哲学理论,肯定世界的基本组成为物质,物质形式与过程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义的一种形式。
该理论的基础,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形成的对物质的反应。
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作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它是唯心主义的一个对立面。
扩展资料:
唯物主义历史形态:
1,朴素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则用“火”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
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一些猜测的成分,因此,它有直观性的特点。
2,机械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与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F.培根、T.霍布斯、J.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
他们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反对经院哲学;培根在总结当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概括了观察、实验和归纳等认识自然界的实验方法。霍布斯继承了培根的思想,第一个系统地阐述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思想。
他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培根、霍布斯所生活的时代,尚处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手工工场阶段。近代自然科学处于形成和发展的初期,机械力学占首要的中心的地位,而其他自然科学部门还很不成熟。
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的原理来论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唯物主义思想具有机械性的特点。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发展的顶峰。它既有明显的机械性,又有一些辩证法思想。其代表人物有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人。
法国唯物主义在理论上继承并发展了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和笛卡尔《物理学》中的唯物主义思想。19世纪40年代,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势日益成熟,在哲学上表现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解体和L.费尔巴哈人本学唯物主义的产生。
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与唯心主义哲学中,明确地阐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推翻了唯心主义在德国的长期统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大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也深受其影响。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社会历史领域里仍然是持唯心主义观点。它企图用机械运动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和过程,把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引起的发展。
离开人的社会性、人的历史发展来研究社会现象,只考察引起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不探究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原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资产阶级哲学范围内,19世纪中叶在欧洲还曾出现过庸俗唯物主义。
它仅仅用生理学的观点去解释人的精神现象,把意识与物质等同起来,抹杀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使唯物主义庸俗化、肤浅化。
3,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它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总结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和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取了G.W.F.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是哲学上的伟大变革。它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用唯物主义观察社会历史,揭示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建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在同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总结新的历史经验和概括自然科学最新成就的基础上,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推向新的阶段。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在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方面,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唯物主义
什么是唯物主义
大家的解释太深奥 我给你简化
“唯物主义”就是尊重事实 不信鬼神 相信人就是从猿猴一步一步进化而成的 (代表人物:马克思。)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正相反 就是相信虚幻 相信鬼神 认为人是上帝所造 也就是什么耶稣啊上帝啊的那一套。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 (“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贝克莱,柏拉图 。“唯心主义”代表作:《圣经》)西方人基本都是“唯心主义”者。
“现实主义” 和“唯物主义”一点相似 但并不等同。。“现实主义”是针对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有点抽象。我不知道怎么给你简化解释。。(代表人物:恩格斯)
“理想主义”和“唯心主义”又有点相似 。“理想主义”也属于幻想。幻想未来 属于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但是 是一种超脱现实和世纪的政治理念,缺乏实证的精确的研究。(代表人物:柏拉图代表作:《理想国》)
“辩证思想”比较现实。说明万事万物是阴阳的相生相克,是互相依存的。就像矛盾的双方互相对立,又互相转化。而在处理问题的方法上则既不强顶,也不退缩;既不蛮干,也不逃避,寻求最合理的方式。 (代表人物:老子)
不知道你问这些要做什么。如果是想学习知识,那么建议你不要心急。以上的每个理念都有它们更深的含义,也有很多代表人物和很多代表著作。
它们非常深奥,又岂止一句两句概括的来?
我只是简化一些表皮给你听。
它们真正的深在含义,请你参悟那些书籍,仔细阅读,感悟它们的意义和理念。切记,不要求急。
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第一性的,物质先于意识。(马克思主义)
唯心主义:与唯物相反,承认是意识第一性的,意识先于物质。(黑格尔厚黑学)
现实主义(一般与浪漫主义相对):务实(通俗地说,杜甫)
理想主义:将事物理想化(乌托邦)
辩证思想:从事物两面考虑问题(老子)
简单点,那么复杂干嘛。就是唯心的对立面,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当你蒙上双眼~~
唯物:世界依然存在,不会因为我的看不见而消失
唯心:世界不存在了,我看不到,因为“我”是定义“世界”的。没有我的意识就定义不出“世界”这个概念,所以我看不到,他就消失了
这就是唯物和唯心
唯物主义(materialism)
[编辑本段]涵义概述
唯物论是一种哲学思想。这种哲学思想认为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也就是[[有机化合物|有机物]]出于对物质的反应。基本观点概括为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物主义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的区别,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各个个体组成的,如同各种机械零件组成一个大机器,不会变化;辨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永远处于运动与变化之中,是互相影响,互相关联的。机械唯物论的代表人物是费尔巴哈,辨证唯物论的代表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在部分国家的宣传材料以及中高等教育的哲学课程中对于唯物辩证法有如下的描述:“由于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本身抽象出来的,因而它们既是客观事物本身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认识的普遍规律,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不是一种僵死的体系,它随人类的实践运动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含义、新的范畴、规律产生出来。”
世界范围内,并非所有的科学工作者以及哲学研究人员都认同辩证唯物论这一哲学流派。爱因斯坦对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手稿阅读完毕后曾做出这样的评价:“爱德华·伯恩斯坦先生把恩格斯的一部关于自然科学内容的手稿交给我,托付我发表意见,看这部手稿是否应该付印。我的意见如下:要是这部手稿出自一位并非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而引人注意的作者,那么我就不会建议把它付印,因为不论从当代物理学的观点来看,还是从物理学史方面来说,这部手稿的内容完全就是胡说八道、疯人之作。可是,我可以这样设想:如果考虑到这部著作对于阐明恩格斯的思想的意义是一个有趣的文献,那是可以勉强出版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202页)
[编辑本段]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国古代“五行”学说:金、木、水、火、土是世界的本原。古希腊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80):“火”是万物的本原,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这个世界不是任何神创造的也不是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
②机械唯物主义,与近代自然科学相结合,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直观性、猜测性,但又存在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历史观是唯心主义)这三个根本缺陷。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
对立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一切存在的事物都是由相互对立的部分组合而成的。 例如, 电现象中包含有正电荷和负电荷;原子是一个整体但也是由相反电荷的氢核和电子所组成。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对立统一思想来自黑格尔。
毛泽东所著《矛盾论》对对立统一有详细论述。
质量互变
物质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质是指物质的性质,而不是质量;量是指衡量物质处在的某种状态的数量。从量变到质变,就是说物质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在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称作量变)慢慢积累,微小的变化的积累最终导致物质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
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原理来自黑格尔的正-反-合三阶段论:“正”态事物由于内部矛盾的发展,会过渡到反面,成为“反”阶段,这是第一个否定;由反阶段再过渡到它的反面,是为否定之否定。经过否定之否定后,事物虽然回到“正”态,但已不是原来的状态,而是更上一层楼。
中国民间谚语“物极必反”就是第一否定;“否极泰来”则是否定之否定。
物质与意识
①思维和存在哪个是第一性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哲学可以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此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个派别;
③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它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知识理解: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通常说的“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命题,它是指,一方面物质决定意识,另一方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这是对实际存在的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正确揭示。哲学基本问题所说的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决定哪个;二是,意识能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客观存在。对这两方面的正确回答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可见,这里所回答的第二个内容,与前面说的第二个内容不是一回事,两处说的“关系”是有不同之处的。
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史的总结,历史上的哲学,都以不同形式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新的高度上正确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而且进一步科学地指明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编辑本段]与唯心论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战国荀子:“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东汉王充:“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南朝范缜:“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明朝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
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①主观唯心主义: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学家王阳明:“心外无物。”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觉的组合”、“观念的集合”。
②客观唯心主义:世界由某种神灵或不可捉摸的绝对观念创造、决定宋朝哲学家朱熹:“理在事先。”
柏拉图:世界是“理念”的影子黑格尔: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
③宗教:上帝、神创造和支配世界唯心主义两种形式,虽有某些差别,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思维、意识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颠倒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真实关系,背离了自然科学和人们的实践经验。
[编辑本段]什么是唯物主义
彭哲也
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思想就在于承认物质与意识相区分,在我们的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物质世界,这个物质世界先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简单地说,只要承认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这就是唯物主义。
曾经有一个笑话,说的是上帝让一个神去统计这个世界上好人和坏人各为多少。这个神先去统计这个世界上的坏人有多少,结果却深感工作量之大。于是他改变方法,转而专去统计好人有多少。结果一下子就完成了任务。
既然这个世界上的唯心主义的各种表现各不相同,但真理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简单地定义一切反唯物主义的都是唯心主义,这样就简单地明白地定义了唯心主义。
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这个世界上意识与物质没有区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只有意识而没有物质。既如此,物质对意识的终极决定作用当然就不存在。主观有神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不灭的。这样就直接或者变相地承认了人死后人的意识化为灵魂。既然意识是不灭的,那么物质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也就不复存在。彻底的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而神是自造的。彻底的客观有神论所谓的神必是人格化的。所以这种神可以归入我们所说的广义的意识的范畴。由于客观有神论认为这个世界是神创造的,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就是神了,那么对人的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当然的就是神了,而不是物质世界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客观唯心主义和彻底的主观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认为这个世界只有一个东西是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更有一种二元论哲学,这种哲学否认物质决定意识,也否认意识决定物质。但它既否认了对意识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是物质,那么它同样的是属于我们所说的唯心主义的范畴。还有一种泛神论。这种泛神论所谓的神未必是人格化的,但这种神是所谓的超自然力量。如果这种超自然力量存在的话,那么对这个世界起终极决定作用的无疑的也是这种超自然力量。所以同样的是,泛神论也否认了物质世界对意识的终极的决定作用。
从上面我们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非常明白地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所以这个定义是站得住脚的!
[编辑本段]重要补充
彭哲也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过度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作用,这就是主观唯心主义.过度地夸大物质对意识的作用,这就是客观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最基本的方法论就是主观与客观相结合,它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观与客观相结合中才能够终极地检验真理.而无论是客观唯心主义还是主观唯心主义,它们基本的方法论都是主观与客观相割裂,它们对真理的证明,总是妄图在意识内证明一切,反对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于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最基本的方法论都是主观与客观相割裂,所以把二者同称为唯心主义.这个方法论才是二者最本质的共同.
警告:请不要宣扬:“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这一类观点! 无疑,唯物主义跟唯心主义存在本质矛盾,但谁对谁错尚无定论,百科只需要不带感情色彩的介绍,不要把偏见带入其中!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名称】唯物主义
【拼音】wéi wù zhǔ yì
【解释】以为世界就其本质来说是物质的,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的哲学观点。
【近义词】唯物论
【反义词】唯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