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谁?
- 2、求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出处?详细
- 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写谁
- 4、三国演义开头的诗
- 5、临江仙是谁写的?
- 6、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全文
- 7、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 8、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作者是明代的
- 9、20首《临江仙》的代表诗词是哪首?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谁?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出自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全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滚滚长江向东面流去,多少英雄像浪花一样被荡涤一空。无论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到现在都是一场空。当年的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就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相见,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赏析:这首诗词的意境深沉、悲壮,通过描绘长江东逝水的景象,表现了英雄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短暂不长久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诗词中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表达了作者对岁月变化的感慨和无奈,而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则表达了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的看透。
启示:这首诗词所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短暂,英雄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短暂不长久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放下执着,享受人生。同时,诗词中也表达了对岁月变化的感慨和无奈,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时间的流逝,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谢邀:
开篇明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临江仙》一词,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
这是一首经典的词作,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作,之所以说它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98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因为电视剧的片头主题曲就是这首《临江仙》。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原型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而这首《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那么,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既然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为何这首词的作者却是杨慎呢?况且杨慎是罗贯中去世八十多年后才出生的。
原来将《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始作俑者是明清之际的文学家毛宗岗。毛宗岗父子在点评《三国演义》时,将这首《临江仙》放进了《三国演义》篇首,这看似无心插柳的行为,却造就“无缝链接”的艺术效果。其结果就是“柳成荫”。
《临江仙》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后,这种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被最大程度上被激发了出来,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组合体,成为契合度最高的艺术精品。
换句话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这首开篇词,就缺少了一种提纲挈领的气势;如果没有《三国演义》的映衬,《临江仙》或许就只是一首在词坛上平淡无奇的作品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毛宗岗父子移花接木的行为,让《临江仙》成为了阅读小说《三国演义》的“灵魂蘸料”,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时空语境中,一阕《临江仙》夺得了解读小说《三国演义》的话语权。
那么杨慎是在何时写的这首《临江仙》,又该如何解读《临江仙》这首词作蕴含的深意呢?正所谓“知人论世”,从词人的人生际遇的心路历程入手,去看待这首词作的话,答案往往是不言自喻的。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杨慎出生在一个世奉儒业的书香门第,他是宰相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少年聪颖,从小饱读诗书,23岁那样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的新科状元。
杨慎蟾宫折桂,本想着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可是在36岁那样,因为“大礼议”事件而触怒嘉靖,被杖责罢官,贬到云南。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昆明病逝,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杨慎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的人生座右铭勉励后人。
杨慎在贬谪云南的三十多年的漫长时光里,并未因仕途沉浮消极颓废,也没有因为人生坎坷而自怨自艾,更没有因为生活而放弃文学创作。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这首《临江仙》就是杨慎晚年在云南创作的,原词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根据时空背景来把握杨慎的人生和情感,是理解《临江仙》所蕴含的深意的必要前提。以上对杨慎的人生足迹的简要介绍,就可以知道,这首词是杨慎经历了人生沧桑之后的心理历程的写照,更是作者在人生暮年时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滚滚长江东逝水”,开篇句用“滚滚”两个字来形容奔涌东流的长江,是非常传神的一笔,这个叠词将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涌东流、一去不返的气象与意境营造得淋漓尽致。
站在长江边上,看着滚滚东流之水,不由得让人望洋兴叹;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细品开篇句,气势磅礴,行文犹如长江水一样滔滔不绝;词境大开大阖,豪气干云,统领全篇。从这一句也能看出,这是一首比肩宋代豪放词的精品佳作。
词人面对永恒的天地、自然和无尽的岁月的时空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死亡带来的虚无,世俗的名利追求又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呢?成为英雄又怎样?成就了功业又如何?
于是,词人脱口而出“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一句的腔调豪迈、悲壮,既蕴含着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句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宣泄的必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意是说,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这一切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沧海横流,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是超凡脱俗的豁达,是顺应自然的闲适。
词人用绘画的手法为人们呈现了一幅永恒静穆的青山和永不会消逝的太阳的画面,这进一步衬托了生命的短暂和逝去的虚无,读来却没有一丝悲凉与伤感,词人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种生命的从容与优雅的气度。
词的下阕,杨慎以一个置身事外的“白发渔樵”的形象,直接抒发了他的人生态度。此时的杨慎将自己化身为一个生命已经步入晚年的老人,一个隐没在山林中的隐者。
“惯看秋月春风”显示的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曾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有过远大的理想,有过成功的荣耀,也有过失败的屈辱和生命的磨难。
词人以旁观者的心境,看季节的变化,看时代的更迭,顿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罢,四季照样变化,朝代照样更迭,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虽然无奈但又何等的洒脱。
置身事外,相忘于江湖不就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吗?这样不是就更加客观一些了吗?是的,这样不但境界极高,而且客观,不会有失偏颇,不会有过多的感情色彩掺杂在里面,才能御风于事外。
人的一生,你穷也好,达也罢,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了吗。所以,只要有一壶浊酒,有几个知己,就应该很满足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老少皆宜的读物,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一部《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学的记忆,也偷偷带走了我们的泪水。总之,一切都付笑谈中。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杨慎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泛黄的历史。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杨慎。
『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翁和樵夫。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
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他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
《临江仙》全诗如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而被人所熟知的。
诗词寓意: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赏析如下:
上片由古至今,屈指数英才,而烜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却为过眼烟云,早成历史陈迹。诗人纵观古人、反思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是非成败,到头来都转眼成空,而“青山依旧”,宇宙永恒;英雄功业,恰如夕阳虽然美好,却极短暂。“空”中有“悟”,寄托深沉。
下片是白发渔樵在秋月春风中的自画像,特写镜头是“笑”。他的睿智与博学,使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点江山,评说是非。
历史上多少人曾经轰轰烈烈,最终无不化为尘埃,自己则超越是非,听命自然,以秋月春风为伴,在江渚之上过着寄情诗酒的生活,笑谈古今。表明诗人超然物外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
这首诗词的作者是苏东坡,苏东坡也是在看到长江雄伟的景象之后写下了这首诗,代表着他对于长江的喜爱。
“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原文如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 ·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
(1).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2).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3).淘尽:荡涤一空。(4).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5).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6).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7).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8)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9).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10).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11).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12).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作品简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此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上片开首两句,以一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涛骇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说尽了历代兴亡,寄托了人生感慨,可以说是以词写的史论,也是以词写的人生论。千古风流人物,无论是非成败,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尽,唯有青山绿水永恒存在。词人作为首辅之子、一代状元,然一朝得罪,老死南荒。此篇虚中实,未涉及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却包罗一切,容量极大。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为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杨慎到达云南以后,并没有因为被谪戍而消沉,而是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以抒其怀。杨慎在云南度过了三十几年,经常来往于博南兰津、苍洱金碧、临阿迷、澄江嵩明之间,足迹几乎遍布云南。杨慎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同时也是作为《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而作。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
杨慎在明代以博学才雄著称,其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他对理学、心学的批判,解开了明代批判唯心主义的序幕。他反对时人的空疏不学,导致了明清考据学的兴起。在文学上,他的理论和创作引起了明代诗风的转变,他在许多领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求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出处?详细
出自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翻译: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是明代文人杨慎所作,罗贯中将其录入《三国演义》后,更加广为流传。《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为杨慎撰《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之开场词,也是十段开场词中的压卷之作,歌词典雅,意境悲壮。词的上阕写自古以来多少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皆如过眼云烟,稍纵即逝,消失在历史的风尘之中,只有青山不老,绿水长存,时长、空阔、人雄,气魄之大,足可与老杜《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伯仲。下阕转换笔头,写两位历尽沧桑的老人,江中小洲邂逅,一边喝酒,一边谈风雨人生,论古今烟云,"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使词的意境于沉郁中平添清空高远之笔,并有"言尽而意无穷"之妙。全词融景、情、理于一体,文情并茂、情韵兼胜,无怪乎电视剧《三国演义》编导将其作为片头主题歌。
这首词的出处是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说起杨慎很多人估计都不了解,但是这个人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才子。他是明朝260多年来的三大才子之一,要知道唐伯虎在明朝还算不上三大才子之一呢,明朝的三大才子分别是:解缙、杨慎、徐渭。这三个人可以说是人才中的人才,才子中的才子。解缙住持编纂了《永乐大典》工程巨大,可以说是当时的百科全说。杨慎是当时的状元,知名度相当的高,他的老爹是杨廷和(内阁首辅),在明朝有个当官的爹你想科举取得功名很费力,就像张居正的儿子,他暗中操作让他儿子当了进士,招来了文官的弹劾,最后死的很惨,可杨慎如果不中状元,明朝的官员肯定觉得这里面有徇私舞弊的现象了,足以见他的大才。杨慎在和嘉靖朱厚熜支持下的张骢进行斗争,最后败北被流放,流放到了云南地区,没有了案牍劳形的杨慎开始了著书,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上,研究学问。他的很多著作流传后世,当然也包括这首词,经过了大起大落,杨慎已经放下了,历古千年,是非荣辱,你争我夺,不过如此。
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出处,我们来讲解和分析一下这句话到底来自哪里。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在这凝固地历史画面上,白发的渔夫、悠然的樵汉,意趣盎然于秋月春风。江渚就是江湾,是风平浪静的休闲之所。一个“惯”字让人感到些许莫名的孤独与苍凉。幸亏有朋自远方来的喜悦,酒逢知己,使这份孤独与苍凉有了一份慰藉。“浊酒”似乎显现出主人与来客友谊的高淡平和,其意本不在酒。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也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且谈且笑,痛快淋漓。多少无奈,尽在言外。
大江裹挟着浪花奔腾而去,英雄人物随着流逝的江水消失得不见踪影。“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历史固然是一面镜子,倘若没有丰富的甚至是痛苦的残酷的人生体验,那面镜子只是形同虚设,最多也只是热闹好看而已。正因为杨慎的人生感受太多太深,他才能看穿世事,把这番人生哲理娓娓道来,令无数读者产生心有戚戚的感觉。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当然要建功立业,当然要展现英雄气概,当然要在无情的流逝中追求永恒的价值。但是既要拿得起,进得去;还要放得下,跳得出。要想看清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看清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和可能起到的作用,深度和远见都必须在生活中不断磨炼。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任凭江水淘尽世间事,化作滔滔一片潮流。历史总要不断地向前推进,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逝者如斯,谁也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可是人们却不甘就这样顺其自然,随波逐流。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这两句尤其经典,作者经历了70多年的人生,看穿了看透了,他就就是词中的白发渔樵,坐在历史长河边的沙滩上,看历史长河滚滚东流,此刻时间凝固了,他以旁观者的心境,看季节的变化,看时代的更迭,顿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罢,四季照样变化,朝代照样更迭,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呢?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这句话来自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歌歌词里。以上就是你所要了解,想要知道的,滚滚长江都是水,浪花淘尽英雄的出处,洋细解释。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名句出自明代诗人 杨慎的《临江仙》
意思:光阴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向东流逝而去,一去不复返。 时光如浪花般把英雄都冲洗完尽,就是说英雄也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逝去,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临江仙》全词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古词今译】
波涛汹涌的长江日夜不停地向东奔流,多少英雄豪杰都像那翻飞的浪花一样消逝了。什么是非,成败,荣辱,在历史的长河中,转眼之间都会过去的,只有青山绿水依旧,日落日升依然。那江上打渔的白发老翁,早已了然了春夏秋冬的变化。和老朋友难得见面,痛快的畅饮一壶浊酒,古往今来的诸多大小事情,都成了闲谈的话题,下酒的菜肴。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问题,96版的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歌,这首歌曾经火遍全国。那么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出处。
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1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1511年(明朝正德六年),杨慎获殿试第一。1524年因得罪世宗朱厚熜,杨升庵被发配到云南充军。他戴着枷锁,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
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升庵突然很感慨,于是请军士找来纸笔。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赏析:
词的开首两句令人想到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以一去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
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是对上两句历史现象的总结,从中也可看出作者旷达超脱的人生观。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青山和夕阳象征着自然界和宇宙的亘古悠长,尽管历代兴亡盛衰、循环往复,但青山和夕阳都不会随之改变,一种人生易逝的悲伤感悄然而生。
词中“长江”、“逝水”、“浪花”、“英雄”、“青山”、“夕阳”、“渔樵”、“江渚”、“秋月”、“春风”、“浊酒”,意境高远而淡泊。
衬托这些意象的还有“滚滚”、“淘尽”、“转头空”、“依旧在”、“几度”、“惯看”、“喜相逢”、“笑谈”这些生动的字眼,给这首词宁静的气氛中增加了几份动感。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写谁
临江仙①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②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③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作者】
1488-1559,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人。正德六年(1511)进士第一,充
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因“大礼仪”廷杖削籍,远戍云南永昌卫(今
保山),卒死贬所。天启朝追谥“文宪”。著有《升庵词》。慎为明中叶文学
大家,命运蹭蹬,老境凄凉。其词藻丽其外,凄咽于内。
【注释】
①此词牌名原系唐教坊曲名。《花庵词选》云:“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之
言水仙,亦其一也。”始见《花间集》所作词。此调体格甚多,常见一体为变
调,六十字,平韵。又名“庭院深深”、“采莲回”、“画屏春”、“雁后归”、
“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谢新恩”。 ②《廿一史弹词》:
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原名《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一段相当于
一回。此词系第三段开场词,后来清初的毛宗冈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③江渚:江湾。
是明代文学家杨慎(1488~1559)所作《二十一史弹词》第三段 〈说秦汉〉的开场词 :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期放在卷首。
作者是嘉靖时期的杨慎,其父位四朝元老杨延和,在嘉靖二年退休,杨慎子承父位,嘉靖三年被流放云南永昌,此后专心著书,研习学问,多本著作流于后世,与《永乐大典》的总编,永乐第一才子解晋,徐文长被后世学者称为永乐三杰。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央视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将其作为主题歌歌词。
作品信息
【名称】《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年代】明代
【作者】杨慎 【体裁】词
作品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qiáo)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作者简介
杨慎(1488~1559),杨廷和之子,明代文学家。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人。少年时聪 颖.
11岁能诗,12岁拟作《古战场文》、《过秦论》,人皆惊叹不已。入京作《黄叶》诗,为李东阳所赞赏。公元1511年(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公元1524年(嘉靖三年),众臣因“大礼议”,违背世宗意愿受廷杖,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居云南30余年,死于戍地。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对文、词、赋、散曲、杂剧、弹词,都有涉猎。他的词和散曲,写得清新绮丽。[3]杨慎存诗约2300首,所写的内容极为广泛。因他居滇30余年,所以“思乡”、“怀归”之诗,所占比重很大。为明代三大才子其中之一,最为博览,号称“无书不读”。
三国演义开头的诗
三国演义的前一首诗《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以上即为卷首所记
(ps:《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全文如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后代无贤总是空。回首汉陵和楚庙,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斗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蜀.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编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三国演义》(原作明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词人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是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是最初《三国演义》的开头,《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是由罗贯中所写,原书200回,后经明代评书家毛宗纲整理,把原本的每两回合为一回,并加回目,又在书的开头写入明代词人杨慎的《临江仙》一词,才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三国演义》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赏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是谁写的?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 杨慎 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
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
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
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
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作者介绍: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全文
1、《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2、译文: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不管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古今英雄的功成名就),到现在都是一场空,都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消逝了。当年的青山(江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见了面,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3、《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平添万千感慨在心头。
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当你眼前呈现出长江宽阔的江面上帆船航行的景象时,想到的古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一、原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二、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三、出处
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作者是明代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作者是明代的杨慎。
此句的意思是: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这句诗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是杨慎在四川泸州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阕通过历史现象咏叹宇宙永恒、江水不息、青山常在,而一代代英雄人物却无一不是转瞬即逝。下阕写词人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了词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全词基调慷慨悲壮,读来只觉荡气回肠、回味无穷,平添万千感慨在心头。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原文及释义
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释义: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隐士,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20首《临江仙》的代表诗词是哪首?
《临江仙》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为双调小令。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以明代杨慎所作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最具代表性。也是知名度最高的一首词。这首词是杨慎谪戍云南时所作的《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
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江上的白发渔翁,早已习惯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解析:
这是明代第一才子杨慎所作的咏史词,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作者谪戍于云南永昌卫。被军士押解到湖北江陵时。正好,一个渔夫和一个柴夫在江边煮鱼喝酒,谈笑风生。杨慎突然很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临江仙》。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全词基调是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苍凉悲壮的同时,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表达了作者洞穿世事,对历史风云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感叹,一切纷争都如浮云,悠悠万事都如长江之水,转头就流逝了,一切都付于笑谈之中,有什么意义呢?反映了作者以哲学家的情怀辩证看待事物的博大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