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五圣,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

admin admin 发表于2024-01-26 08:23:44 浏览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一览:

儒家五圣指的是哪些人

1、孔子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春天,西狩获麟。孔子认为这不是好征兆,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孔子斋戒沐浴三天,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孙请求出兵,结果遭到拒绝。
2、颜子
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3、曾子
姒姓,曾氏,名参(shēn),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一说为山东嘉祥县,一说为平邑县郑城镇)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
4、子思
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
5、孟子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韩愈《原道》将孟子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为“亚圣公·树宸”,尊称为“亚圣”,《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的弟子共同编写完成,倡导“以仁为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五圣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颜回),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曾子弟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曾子之再传弟子,子思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其中,孔子写了《春秋》;整理了《诗经》,将其中305篇选出,世称“诗三百”;并且,孔子的弟子记录了孔子的言行,编纂了《论语》一书.
曾子依照孔子之语,写了《大学》一书.
子思写了《中庸》一书.
儒家五圣指的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颜子,即颜渊(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
3、曾子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
4、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
5、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被后世尊为“亚圣”。
扩展资料:
创立过程
孔子在当时适当地吸收了老子对礼制的一些见解,但又屏弃了老子思想中的消极成分。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孔子加以吸收、改造和创新,早期的儒家学派终于诞生了。
儒家学说以"仁"为中心,提倡"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崇尚"礼乐"、"仁义",倡导"忠恕"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德治",重视伦理道德教育。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君主专政制度构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史的两大主体内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儒家学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圣

儒家五圣是谁。

儒家五圣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

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颜回),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曾子弟子,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曾子之再传弟子,子思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其中,孔子写了《春秋》;整理了《诗经》,将其中305篇选出,世称“诗三百”;并且,孔子的弟子记录了孔子的言行,编纂了《论语》一书。
曾子依照孔子之语,写了《大学》一书。
子思写了《中庸》一书。
孟子将儒学发扬光大,与弟子万章等一起编写了《孟子》一书。
儒家五圣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

儒家五圣分别是哪五圣

儒家五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
1、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都城人(今山东曲阜市),居陋巷(今山东省曲阜市旧城内的陋巷街,颜庙所在之地),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3、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姒姓,曾氏,名参(学术界有两种说法,一读shēn,一读cān) ,字子舆,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平邑,一说山东嘉祥)人。春秋末年思想家,儒家大家,孔子晚年弟子之一,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夏禹后代。其父曾点,字皙,七十二贤之一,与子曾申同师孔子。
4、孔伋(前483年-前402年),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
5、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中国儒家五圣分别是谁被称为什么?

至圣——孔子(孔丘)
复圣——颜渊(颜回)
宗圣——曾子(曾参)
述圣——子思
亚圣——孟子

儒家五圣分别是哪五圣

儒家五圣分别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2、颜子,即颜渊,也称颜回,孔子的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3、曾子是孔子的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4、子思是孔子之孙,曾子弟子,被后世尊为“述圣”。5、孟子,曾子之再传弟子,子思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儒家五圣是哪五个?


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
文圣 孔丘复圣 颜回宗圣 曾参述圣 孔伋亚圣 孟轲
儒家的五圣是指孔子,颜渊,曾子,子思,孟子。颜渊和曾参是孔子的弟子,子思即孔汲,是孔子的孙子,曾子的弟子,孟子师承子思的弟子。儒家八派:战国时期儒家分化而成的八个派别,又称八儒,<韩非子·显学>:[孔墨之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子张即颛孙师,漆雕氏即漆雕开、为孔子弟子,子思即孔汲、孔子之孙,孟氏即孟轲,曾受业于子思之门人,孙氏即荀况(又称孙卿),长期讲学于稷下学宫。以上五派的代表人物是明确的,其余三派指谁,则尚难判定。颜氏,或曰当是颜渊:梁启超则说:孔门颜氏有数人(按<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载颜氏弟子共有八人),最著者为颜渊。然颜渊先孔子卒,是否有弟子传其学,无可考.此文颜氏之儒不知出谁何也(<饮冰室专集·韩非子〈显学篇〉释义>)。仲良氏亦无可考,或谓即陈良,<孟子·滕文公上>载: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乐正氏一说指曾子弟子乐正子春,一说指孟子弟子乐正克。八派中影响最大者为孟氏之儒与孙氏之儒。

儒家五圣是指哪些人?

01 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

“儒家五圣”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儒家五圣在儒家学派中占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五圣在儒家学派中占重要地位,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五圣分别是孔子——至圣;颜子——复圣;曾子——宗圣;子思——述圣;孟子——亚圣。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被后世尊为“至圣”。



颜子,即颜渊(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名回,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曾子(前505~前435),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现山东省今济宁市嘉祥县)人,是黄帝的后代,也是夏禹王的后代,是鄫国(缯国)太子巫的第五代孙。父亲曾点(曾皙),母亲上官氏。生于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周敬王十五年,鲁定公五年),死于公元前435年(周考王五年,鲁悼公三十二年),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参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参以他的建树,终于走进大儒殿堂曾子被后世尊为“宗圣”;



子思,名孔伋,字子思,孔子嫡孙。生于东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 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终年八十二岁。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史记?孔子世家》记子思年六十二(当为八十二之误),而不详其生卒年。案子思之父孔鲤,死于孔子之前,子思的年代当跟孔子的年代相当。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1330),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后人由此而尊他为“述圣”。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被后世尊为“亚圣”。

儒家五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引言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儒家五圣则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们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颜回和子思。他们的思想和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后世的儒家学派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将对儒家五圣的思想和贡献进行详细介绍。
一、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他强调了人的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孔子提倡“仁”的理念,认为人应该以仁爱和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并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孟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孟子》一书中,他强调了人性的善良和人的自觉性。孟子认为人天生具有良知和善良的本性,但需要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光大。他提出了“性善论”,主张人应该追求道德的完善和社会的公正。
三、荀子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文圣”。荀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荀子》一书中,他强调了人性的恶劣和人的自私性。荀子认为人天生具有自私和恶劣的本性,但通过教育和礼仪的规范可以使人们追求道德的提升和社会的稳定。
四、颜回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被尊称为“文圣”。颜回的思想主要体现在《颜氏家训》中,他强调了人的修身和家庭伦理的重要性。颜回认为人应该以诚信和忠诚的态度对待他人,并通过家庭的和睦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五、子思
子思(公元前481年-公元前402年)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文圣”。子思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子思子》一书中,他强调了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子思认为人应该以道德为准则,追求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五圣分别是谁

儒家思想,也称儒教、儒学,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儒家对中国,乃至世界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儒家出了不少贤者圣人,其中儒家五圣就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那么,儒家五圣分别是谁呢?儒家五圣之一:孔子孔子,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记载于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就已经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的学者之一。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被称为孔孟之道。孔子被后世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儒家五圣之一:曾子曾子,姓曾,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曾子十六岁就拜孔子为师,勤奋好学,积极推行传播儒家思想,深得孔子的真传。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子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及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立和谐社会的丰富思想道德营养。曾子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与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曾子被后世尊称为宗圣。儒家五圣之一:子思子思,名孔_,字子思,孔子嫡孙,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子思受教于曾子,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子传授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合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子,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深远影响。北宋徽宗年间,子思被追封为沂水侯。元朝文宗至顺元年,又被追封为述圣公。子思被后人尊称为述圣。儒家五圣之一:孟子孟子,名轲,字子舆。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和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且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了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影响全面深远,和孔子一起被称作孔孟。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儒家五圣之一:颜子颜回,尊称颜子,字子渊,春秋时期鲁国人。颜回十四岁拜孔子为师,此后终生师事之。颜回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颜回非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回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在孔门诸弟子中,孔子对他称赞最多,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从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给其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